大容积焦炉蓄热室格子砖损坏原因分析

大容积焦炉蓄热室格子砖损坏原因分析

一、大容积焦炉蓄热室格子砖破损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玉杰[1](2021)在《焦炉烟气余热回收与SNCR/SCR耦合工艺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在当前面临的化学烟雾、雾霾和温室效应等严重的大气环境问题下,焦炉烟气氮氧化物(NOx)排放浓度高至200~1800mg/m3,大多数焦化企业选择高效的中温(573~673K)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工艺来脱除NOx。然而焦炉烟气SCR脱硝系统由于成本高、设备庞大、额外消耗燃料而降低了焦化厂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在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焦化企业亟需探索低成本、低能耗的新工艺来控制烟气NOx的排放。因此,本文结合焦炉蓄热室热性能特征,开发了一种烟气余热回收与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或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相耦合的新型蓄热室,旨在实现蓄热与低成本、低能耗脱硝的双重目标。本课题以JNK43-98D型传统蓄热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烟气流动-固体蓄热过程中随换向时间的热传递规律,明确了温度移动和区间占比是限制耦合SNCR/SCR工艺的关键,强调了蓄热材料对蓄热室出口温度和蓄热量影响的重要性;设计了用于还原剂注入的喷氨空间结构,并建立了流-固蓄热与SCNR/SCR反应耦合的数学模型,验证了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能量守恒原理的烟气蓄热评价方法,衡量和优化了多种蓄热材料对新型蓄热室蓄热能力的作用效果。针对耦合单独SNCR工艺,分析了喷氨空间位置对新型蓄热室流动、传热、NO/NH3空间浓度的分布特征,发现反应环境温度对还原反应NH3+NO→N2及氧化反应NH3+O2→NO的竞争过程、出口 NO浓度和NH3逃逸量是至关重要的,深入探讨了还原剂注射相关工艺操作参数对增强SNCR过程的影响机理,并实现了80%的NO还原效率,进一步研究获得了 NO排放达标和NH3逃逸量低于13.4mg/m3的优化策略;针对耦合单独SCR工艺开展研究,揭示了 NH3浓度均匀性分布和扩散速率对SCR催化还原的影响机制,解析了混合工艺参数对SCR反应效率的增强效果,并通过增大催化面积使得NO还原效率从36%提高到70%;针对耦合SNCR+SCR工艺开展研究,阐明了 SNCR与SCR区段在空间上关于NO还原和NH3消耗降低的上下游顺序承接关系,通过分析工艺操作参数,明确了 SNCR承担NO还原和SCR负责进一步降低NH3逃逸量的贡献。进一步利用正交设计方法,确定了耦合工艺满足NO和NH3双重低排放要求下的低成本优化方案。

崔园园,钟凯,徐荣广,温太阳,杨彬[2](2021)在《焦炉蓄热室格子砖和墙砖的损毁机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焦炉蓄热室格子砖和炉墙砖损毁严重,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对理化性能和微观进行分析。黏土质格子砖堵塞和变形,与杂质K2O、Fe2O3等含量有关,可通过提高原材料档次或采用硅线石格子砖进行优化。新硅砖的耐压强度、重烧线变化、密度等符合标准,但荷重软化温度偏低,需提高荷重软化温度。用后硅砖耐压强度明显下降,与晶相转化有关,需减少蓄热室煤气漏气燃烧造成的温度剧烈波动,降低硅砖晶型转化造成的体积膨胀引起硅砖粉化的可能性。渣和用后黏土质格子砖及硅砖中的Fe2O3、S、C和K2O含量增多,存在煤气或烟尘中带入铁氧化物及碱蒸汽的可能,建议除尘净化处理。

夏春,黎耀南,吴春桥,剪元香,李红祥[3](2020)在《焦炉格子砖安装装置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结合焦炉格子砖的施工,设计一种能替换人工搬运且便于材质分类的焦炉格子砖安装装置,避免砖块易混码的问题,同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徐智良[4](2020)在《新型焦炉加热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认为焦炉加热系统的工况十分复杂,而采用传统实验手段的研究成本较高。因此,通过对焦炉加热系统的数值模拟,能够分析焦炉加热系统内部难以观测的高温传热工况,以较低的成本反映各操作参数对于炼焦工艺过程的影响,从而得到工艺过程的最优方法。这种研究手段对于炼焦工业中涉及的生产、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以JNX-70-2型焦炉的设计结构为基础,采用CFD软件,通过合理简化,分别构建了三维分段加热的复热式焦炉燃烧室-炭化室传热模型以及分格式焦炉蓄热室模型。通过工厂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比对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进一步分析了焦炉加热系统内部的传热传质工况与其影响因素。研究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对于分段加热的复热式燃烧室而言,火焰焰心位置出现在上升气流的中上部,靠近中段燃气进口处;而在炭化室内,靠近燃烧室孔道砌墙一侧的煤料温度较低,在结焦末期较其他部位温度低约100 K左右;在整个结焦过程中,燃烧室出口处NOx的浓度随结焦时间的增大而升高;燃烧室进口空气过剩系数的提高将降低燃烧室内的气相温度,同时也会造成出口处NOx的浓度先减小后增大的现象,得到计算工况下的最佳进口空气过剩系数为1.35;混合煤气中,焦炉煤气浓度每提高5%,则燃烧室内各部位气相温度随之升高约100 K,炭化室与燃烧室隔墙壁面的热通量也随之增大,结焦时间缩短;此外,分段加热技术能够在改善气相温度分布均匀性的同时,明显降低燃烧室废气中污染物NOx的浓度,相比传统单段加热燃烧室而言,采用二段加热与三段加热技术分别能使燃烧室出口处的平均NOx浓度降低约15.6%和26.2%。对于分格式焦炉蓄热室而言,以高炉煤气蓄热室为例,在加热期内,其顶部空间处容易产生较强的气体涡流运动,加强了废气与格子砖的换热作用,导致加热初期的蓄热室高向温度梯度出现异常;得到了蓄热室不同高度处,气固两相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格子砖导热系数的增大将导致蓄热室出口气体温度与平均温度效率的降低,使冷却期内,出口处高炉煤气的最大温降增大,而格子砖密度与比热容的提高将略微降低蓄热室的平均温度效率,但能提高冷却期内,出口处高炉煤气温度的稳定性;加热期内,废气进口温度每提高50K,则冷却期内高炉煤气的出口温度也随之提高约25K,但同时也会导致温度效率的降低以及冷却期内出口高炉煤气的最大温度差增大;计算得到了燃烧室空气过剩系数取为1.35时,蓄热室的最佳废气流量分配系数约为0.94。

徐国涛,张彦文,杨帆,冯强,王大春,刘黎,张洪雷[5](2020)在《焦炉蓄热室黏土格子砖发泡变形的原因及机制分析》文中指出焦炉蓄热室黏土格子砖长期使用过程中与含铁氧化物、K2O等杂质反应,出现发泡、软熔变形现象。上层格子砖在使用中被焦油浸泡,使得其易于黏结煤气中的粉尘导致与黏土砖的反应。黏土砖发泡除与黏土格子砖的杂质含量和性能有关外,也与煤气中的粉尘有关。空气侧的焦炉蓄热室黏土格子砖长期使用后相对含Fe、K2O杂质量少。焦炉蓄热室长寿使用需要关注所用煤气的质量及格子砖的焦油粘附问题。

鲍银龙,徐波[6](2020)在《新型大容积焦炉的保护力分析及炉柱设计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新型大容积焦炉炉体结构的特点及炼焦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对新型大容积焦炉高向各区域的保护力分布进行分析,提出了新型大容积焦炉炉柱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利用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对炉柱进行静力学分析,得到适用于新型大容积焦炉的炉柱结构形式。

徐国涛,盛军波,杨帆,王大春,冯强,刘黎,张洪雷[7](2019)在《7.63 m焦炉蓄热室格子砖破损原因及机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焦炉蓄热室格子砖的破损与其中Fe2O3、K2O等杂质含量过高有关,半硅砖用后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其砖中的Fe2O3、K2O增加幅度比黏土砖小。用后黏土质和半硅质格子砖的主要组成包括高岭石、玻璃相、莫来石相以及以镁铝钛铁氧化物为主的析出相。基质相及析出相中Fe2O3含量高,K2O在高岭石相中的固熔降低了格子砖的熔点并使砖的性能劣化。Fe2O3与CO在蓄热室换热加热的循环过程中与格子砖发生的反复的氧化还原反应,推测是引起格子砖体积过度膨胀变形的原因。因此,提高砖的质量、减少杂质含量,有利于提高蓄热室的使用寿命。

印文宝,韩冬,王建波,安群虎,贾楠[8](2019)在《现代大型蓄热式焦炉蓄热室结构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现代蓄热式焦炉(炭化室高度<6 m的焦炉)和现代大型蓄热式焦炉(炭化室高度≥6 m的焦炉)蓄热室的基本结构。基于硅砖晶型转化温度和焦炉蓄热室温度场的分析,蓄热室单、主墙上下部应采用不同材质耐火材料且不同材料之间应设置滑动层;根据焦炉横排温度调节困难的实际生产情况,论述了蓄热室采用分格结构有利于在冷端对焦炉立火道燃烧状态进行精确和定量调节;通过对蓄热室对称式和非对称式烟道的分析,认为非对称式烟道有利于焦炉热工调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对新日铁(NSC)式分格结构和奥托(OTTO)式分格结构实践的分析,并综合上述结论,得出分格隔墙与蓄热室单、主墙之间应设置膨胀缝且不应采用咬合结构。

徐国涛,盛军波,刘黎,冯强,陈胜春,张洪雷,杨帆[9](2018)在《焦炉蓄热室格子砖损毁原因分析及问题探讨》文中认为为了解决蓄热室换热能力不足导致焦炭质量差的问题,对7.63 m焦炉蓄热室用炉衬进行了调查和更换;结合2015—2017年间9号、10号焦炉蓄热室格子砖的破损情况,对黏土格子砖、半硅质格子砖破损所涉及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焦炉蓄热室黏土格子砖出现软熔变形、格孔堵塞的原因与砖中Fe2O3、K2O等杂质含量超标、细粉多等因素有关;用后黏土格子砖的主要相组成包括硅酸盐相、高SiO2含量的玻璃相、莫来石相以及由镁铝钛铁或镁铝硅铁等氧化物组成的析晶相,析晶相中w(Fe2O3+TiO2)可达到63.94%87.23%,而K2O在硅酸盐相中的固溶量可达16.55%(w),这些杂质的存在降低了砖的熔点,引起性能劣化。K2O、Fe2O3的增加可能与粉尘引入有关,含铁氧化物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的体积变化可能是引起格子砖发泡变形的主要原因。可见,提高砖的质量,改进工艺过程,减少粉尘带入,对于提高蓄热室格子砖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杨帆[10](2016)在《改善7.63m焦炉横排系数的研究》文中提出分析了7.63m焦炉52#燃烧室横排系数偏低的原因,并对炭化室斜道进行保温热态法疏通,疏通后横排系数明显改善,焦炉恢复正常生产的同时减轻了环保压力。

二、大容积焦炉蓄热室格子砖破损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容积焦炉蓄热室格子砖破损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焦炉烟气余热回收与SNCR/SCR耦合工艺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蓄热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
    2.2 烟气脱硝研究进展
        2.2.1 SNCR脱硝研究进展
        2.2.2 SCR脱硝研究进展
        2.2.3 SNCR+SCR脱硝研究进展
    2.3 焦炉烟气脱硝研究进展
    2.4 本文研究目标和内容
    2.5 本章小结
3 蓄热室内部流动传热规律研究
    3.1 焦炉蓄热室热状态参数测试及分析
        3.1.1 测试目的
        3.1.2 测试内容与方案
        3.1.3 测试结果与分析
    3.2 蓄热室内部流动与传热数值研究
        3.2.1 几何模型
        3.2.2 数学模型
        3.2.3 蓄热室内部流动和传热特征研究
    3.3 蓄热性能指标分析与评价研究
        3.3.1 蓄热评价指标的建立
        3.3.2 蓄热评价方案设计
        3.3.3 蓄热性能结果评价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蓄热室内部耦合SNCR/SCR的模型构建
    4.1 几何模型
    4.2 数学模型
        4.2.1 控制方程
        4.2.2 求解条件
    4.3 耦合SNCR/SCR脱硝反应动力学机理
        4.3.1 SNCR反应动力学机理
        4.3.2 SCR反应动力学机理
    4.4 网格划分与独立性验证
    4.5 蓄热过程传热分析及参数优化
        4.5.1 蓄热评价模型
        4.5.2 蓄热材料对热过程的影响
        4.5.3 蓄热材料参数的优化
    4.6 本章小结
5 蓄热耦合SNCR脱硝机制研究及优化分析
    5.1 SNCR反应模型验证
    5.2 喷氨空间位置对耦合SNCR脱硝的影响
        5.2.1 耦合SNCR工艺对蓄热能力的影响
        5.2.2 耦合SNCR工艺的流动和传热特性
        5.2.3 耦合SNCR工艺的NO/NH_3浓度分布特性
        5.2.4 耦合工艺中NH_3参与反应的占比分析
        5.2.5 耦合SNCR工艺对NO/NH_3减排影响
    5.3 注射位置对耦合SNCR工艺NO减排的影响
    5.4 工艺操作参数对耦合SNCR脱硝效果的影响
        5.4.1 氨氮比对SNCR脱硝的影响
        5.4.2 雾化角对SNCR脱硝的影响
        5.4.3 注射速度对SNCR脱硝的影响
        5.4.4 喷嘴个数对SNCR脱硝的影响
    5.5 蓄热耦合SNCR脱硝参数优化
    5.6 本章小结
6 蓄热耦合SNCR+SCR脱硝机制研究及优化分析
    6.1 耦合SCR催化反应对NO减排的影响
        6.1.1 SCR反应模型验证
        6.1.2 耦合SCR的流动、传热及NO还原分析
        6.1.3 混合工艺操作参数对耦合SCR脱硝的影响
        6.1.4 流通结构对SCR过程中的NO减排影响
    6.2 耦合SNCR+SCR工艺对NO减排的影响
        6.2.1 耦合SNCR+SCR工艺对流动、传热及组分的影响
        6.2.2 工艺操作参数对耦合SNCR+SCR工艺的影响
        6.2.3 耦合SNCR+SCR工艺的参数优化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焦炉蓄热室格子砖和墙砖的损毁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理化性能
2 扫描电镜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3)焦炉格子砖安装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项目概况
2 装置研制过程
    2.1 借鉴查询
    2.2 提出创新思路
    2.3 提出分级方案
        2.3.1 翻转平台的提出与选择
        2.3.2 砖夹的提出与选择
        2.3.3 车体的提出与选择
    2.4 确定最佳方案
    2.5 方案实施
3 装置的应用
4 结束语

(4)新型焦炉加热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
    1.2 焦炉炼焦过程
    1.3 焦炉加热系统
        1.3.1 焦炉炭化室与燃烧室
        1.3.2 焦炉蓄热室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焦炉传热系统的实验研究
        2.1.1 焦炉炉墙材料的优化技术
        2.1.2 焦炉燃烧室的温度控制技术
        2.1.3 焦炉加热系统的传热均匀性调节
    2.2 燃烧室-炭化室的模拟计算研究
        2.2.1 一维计算模型
        2.2.2 多维计算模型
    2.3 蓄热室的模拟计算研究
    2.4 焦炉传热模拟研究涉及的物性参数
    2.5 新型炼焦工艺
        2.5.1 煤调湿工艺和快速加热技术
        2.5.2 添加配合物炼焦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热式二段加热燃烧室-炭化室传热模型
    3.1 炭化室与燃烧室数学建模
        3.1.1 物理结构
        3.1.2 控制模型
        3.1.3 燃气换向
        3.1.4 煤料的物性
        3.1.5 炉墙的物性
    3.2 网格划分与边界条件设定
    3.3 模型可靠性验证
    3.4 燃烧室温度分布
    3.5 炭化室温度分布
    3.6 炭化室与燃烧室隔墙热通量变化规律
    3.7 燃烧室出口NOx浓度变化规律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热式燃烧室与炭化室传热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燃烧室进口空气过剩系数对传热过程的影响
        4.1.1 不同进口空气过剩系数对燃烧室温度的影响
        4.1.2 不同进口空气过剩系数对燃烧室出口处NOx浓度的影响
    4.2 燃烧室混合煤气配比对传热过程的影响
        4.2.1 不同混合煤气配比对燃烧室温度的影响
        4.2.2 不同混合煤气配比对炭化室结焦时间影响
    4.3 焦炉硅砖导热系数对传热过程的影响
        4.3.1 硅砖导热系数对于隔墙壁面热通量的影响
        4.3.2 硅砖导热系数对于炭化室内温度变化的影响
    4.4 燃烧室分段加热对传热过程的影响
        4.4.1 分段加热技术对于燃烧室温度的影响
        4.4.2 分段加热对于燃烧室出口处NOx浓度的影响
        4.4.3 分段加热对于焦炉炭化室结焦时间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分格式蓄热室传热模型
    5.1 分格式蓄热室理论模型
        5.1.1 分格式蓄热室物理模型
        5.1.2 控制方程
        5.1.3 网格划分与数值求解
        5.1.4 温度效率
        5.1.5 模拟计算工况
    5.2 模型可靠性验证
    5.3 单个换向周期内蓄热室温度分布云图
    5.4 格子砖温度与砖孔内气体温度变化规律
    5.5 格子砖材料参数对蓄热室换热效果的影响
        5.5.1 格子砖导热系数的影响
        5.5.2 格子砖密度与比热容的影响
    5.6 废气进口温度对蓄热室换热效果的影响
    5.7 废气流量分配系数对蓄热室换热效果的影响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焦炉蓄热室黏土格子砖发泡变形的原因及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焦炉黏土格子砖的组成与性能变化分析
3 用后黏土格子砖的显微结构分析
4 结论

(6)新型大容积焦炉的保护力分析及炉柱设计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型大容积焦炉的特点
    1.1 炉顶与燃烧室间设置滑动层
    1.2 蓄热室中间设置滑动层
2 新型大容积焦炉所需保护力
    2.1 炉顶滑动层以上区域
    2.2 燃烧室区域
    2.3 斜道区域
    2.4 蓄热室滑动层上部区域
    2.5 蓄热室滑动层下部区域
3 新型大容积焦炉炉柱设计思路
    3.1 柱身设计
    3.2 柱头设计
4 结论

(7)7.63 m焦炉蓄热室格子砖破损原因及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蓄热室格子砖的破损调查
3 格子砖使用前后的理化性能分析
4 格子砖使用前后的显微结构分析
5 讨论
6 结论

(8)现代大型蓄热式焦炉蓄热室结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焦炉蓄热室基本结构介绍
    1.1 现代蓄热式焦炉的蓄热室结构
    1.2 现代大型蓄热式焦炉的蓄热室结构
2 现代大型蓄热式焦炉的蓄热室结构研究
    2.1 蓄热室设计滑动层的必要性
    2.2 蓄热室设计分格结构的必要性
    2.3 蓄热室冷端调节的必要性
    2.4 蓄热室对称和非对称式烟道分析
        2.4.1 对称式烟道
        2.4.2 非对称式烟道
        2.4.3 理论和实践基础
3 现代大型蓄热式焦炉蓄热室设置滑动层的研究
    3.1 德国Uhde和意大利Paul Wurth的设计理念
    3.2 乌克兰Girprokoks的设计理念
    3.3 焦炉蓄热室设置滑动层的分析
        3.3.1 焦炉加热系统温度场
        3.3.2 耐火材料的性能
        3.3.3 护炉设备
        3.3.4 注意事项
4 现代大型蓄热式焦炉蓄热室分格结构的实践
    4.1 新日铁(NSC)式分格结构
    4.2 奥托(OTTO)式分格结构
    4.3 现代大型蓄热式焦炉蓄热室分格结构的注意事项
        4.3.1 蓄热室分格隔墙的砌筑
        4.3.2 蓄热室顶空压力调节
        4.3.3 蓄热室分格隔墙结构
5 结语

(9)焦炉蓄热室格子砖损毁原因分析及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焦炉蓄热室的破损情况
2 用后格子砖的理化性能分析
3 用后格子砖的显微结构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10)改善7.63m焦炉横排系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异常原因
2 堵塞斜道的疏通
    2.1 准备工作及温度控制
    2.2 斜道疏通过程
    2.3 升温与恢复生产
3 斜道疏通效果
4 结语

四、大容积焦炉蓄热室格子砖破损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焦炉烟气余热回收与SNCR/SCR耦合工艺机制研究[D]. 赵玉杰. 北京科技大学, 2021
  • [2]焦炉蓄热室格子砖和墙砖的损毁机制分析[A]. 崔园园,钟凯,徐荣广,温太阳,杨彬. 2021年全国耐火原料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21
  • [3]焦炉格子砖安装装置的研制[A]. 夏春,黎耀南,吴春桥,剪元香,李红祥. 2020年工业建筑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中册), 2020
  • [4]新型焦炉加热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D]. 徐智良.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5]焦炉蓄热室黏土格子砖发泡变形的原因及机制分析[J]. 徐国涛,张彦文,杨帆,冯强,王大春,刘黎,张洪雷. 耐火材料, 2020(01)
  • [6]新型大容积焦炉的保护力分析及炉柱设计开发[J]. 鲍银龙,徐波. 燃料与化工, 2020(01)
  • [7]7.63 m焦炉蓄热室格子砖破损原因及机理分析[J]. 徐国涛,盛军波,杨帆,王大春,冯强,刘黎,张洪雷. 耐火与石灰, 2019(06)
  • [8]现代大型蓄热式焦炉蓄热室结构的研究[J]. 印文宝,韩冬,王建波,安群虎,贾楠. 煤化工, 2019(05)
  • [9]焦炉蓄热室格子砖损毁原因分析及问题探讨[J]. 徐国涛,盛军波,刘黎,冯强,陈胜春,张洪雷,杨帆. 耐火材料, 2018(02)
  • [10]改善7.63m焦炉横排系数的研究[J]. 杨帆. 燃料与化工, 2016(05)

标签:;  ;  

大容积焦炉蓄热室格子砖损坏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