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理论力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一、理论力学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李铁绳[1](2019)在《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文中认为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升与保障依赖于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活水源头。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的基础,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与根本旨归。教师专业化必然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论题。然而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不健全,导致教师教育转型脱离实际,进而导致基础教育需求侧与教师教育供给侧出现结构性矛盾——基础教育需求侧是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教师教育供给侧则是教师培养供过于求,从而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及教育现代化进程。国内关于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研究主要偏重微观分析,系统化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研究者确定了教师教育专业化这一时代论题。根据掌握的文献资料和已有研究,将研究的核心问题确定为“教师教育专业化如何演进”,并聚焦于四个主要问题: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探析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本研究遵循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采用历史文献法、比较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方法,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变及其逻辑按照一条主线与三条辅线展开研究,一条主线是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系统分析了我国师范教育初创、师范教育曲折发展、师范教育重建、教师教育转型阶段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演进特征,重点厘清了每个发展阶段横断面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课程设置、教师专业标准等方面的演进历程,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脉络与特色。三条辅线分别为:一是我国对西方教师教育制度体制的移植、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学习日本——仿照美国——以俄为师——遍采各国,将西方教师教育理念、体制与我国教师教育实际相结合,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师教育体系;二是社会需求对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师资数量与质量需求、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专业发展等需求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诉求;三是师范生学费政策的演变,主要经历了免费——缴费——部分回归公费的变迁。同时对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教师教育专业化进行了纵览与横述,以国际经验为镜鉴,启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研究最后聚焦于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分析了历史逻辑的变化,呈现了理论逻辑的特质,展现了实践逻辑的复杂。在实践逻辑方面,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梳理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变迁历程,对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体制从制度断裂与制度渐变两个维度进行了制度变迁分析,从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两个维度进行了路径演变分析,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演进图景。理论逻辑方面,分析了教师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师范性与学术性的二重性,为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实践逻辑方面,基于教师教育治理的视角,从国家宏观层面、地方中观层面、学校微观层面提出了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策略,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改革走向。

郑菲,戢敏[2](2017)在《应用型本科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文中指出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特点,分析了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三方面探讨了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加强。

盛国刚,邓军,李学罡[3](2014)在《理论力学课程素质教育的探讨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理论力学课程为对象,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强化理论力学实践性和趣味性教学以及网络互动教学平台,对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和实践。

张雪珊[4](2014)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理论力学是高校许多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基本理论、建模思路和计算方法在诸多工程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理论力学的教学质量对学生力学素质的培养、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需求、学生个性和学科变革的发展,将实验教学引入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过程,完善传统的仅理论讲授无实验内容的教学体系,这有利于提高理论力学教学质量,培养更具竞争力的工科创新型人才。本文对理论力学实验教学改革及过程实施进行了初级探探,以期为推动理论力学教学新体系的建立作为借鉴。

郎风超,姜爱峰[5](2012)在《理论力学教学改革初探》文中研究说明理论力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力学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它的作用更加突出。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理论力学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结合理论力学专业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从不同层面对理论力学课程、学生心理、社会需求进行论述。从理论力学专业应用背景出发,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学的能力,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刘国庆,刘佳,牛金艳[6](2011)在《工科院校应用物理专业《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理论力学》分工科理论力学和理科理论力学,前者强调逻辑推理的严格性,内容相对抽象,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后者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科院校应用物理专业所设的《理论力学》课程与前两者从开课目的到教学计划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本文从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出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几个方面讨论工科院校应用物理专业《理论力学》的教学改革。

张春玲[7](2011)在《理论力学教学效果的探索》文中提出理论力学教学是职业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我们要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设立理论力学相关专业课程,学生必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基础性系统思想。本文针对理论力学专业课教学与学生反映的问题,通过对教学方式不同综合运用,加强学生对理论力学专业课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拓宽知识面而有效地掌握技能。

孙红旗,陈振,刘新柱,郝云章[8](2011)在《基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力学》教学改革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就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理论力学教学内容的调整调整,就目前理论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改革进行了了有益的探讨。

邢利英,王新征[9](2010)在《工科理论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认为理论力学是高等院校工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如何合理进行理论力学教学改革及提高理论力学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中不断探讨的主题.随着课时的减少和外部诸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更加凸显了理论力学的难度.结合教学实践,从改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加强习题课教学等方面入手,介绍了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刘筠,王剑华[10](2008)在《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提出了更新理论力学教学理念和优化学习方法的思想,介绍了教材内容改革的原则以及加强习题课教学的尝试及对提高学生素质的积极影响。指出了改革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最后具体地介绍了在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方法。

二、理论力学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理论力学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问题提出
        (一) 研究缘起
        (二) 问题提出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师范教育与教师教育
        (二)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分期
    三、文献综述
        (一) 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
        (二) 教师教育机构转型与认证研究
        (三) 教师教育专业设置与认证研究
        (四)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设置研究
        (五) 教师专业标准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处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师范教育初创
    第一节 师范教育的萌芽
        一、师范教育思想的萌芽
        二、师范教育的初步实践
        三、师范教育理论的移植与探索
    第二节 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创立
        一、钦定:自上而下颁布
        二、奏定:自上而下推行
        三、独立设置的师范教育体系形成
        四、师范教育公费制度与自费制度并存
        五、管理师范教育的教育行政体制建立
    第三节 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一、中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二、高等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三、实业师范教育机构的创立与发展
    第四节 师范教育的课程设置
        一、初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二、女子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三、优级师范学堂课程设置
        四、优级师范选科学堂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员任用检定制度与培训制度
        一、教师任用制度和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初创时期师范教育的特色与不足
        一、嫁接的师范教育思想
        二、封闭的师范教育体制
        三、师范教育办学质量总体不高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师范教育曲折发展
    第一节 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变迁
        一、封闭师范教育制度的初步发展(1912-1922年)
        二、开放师范教育制度的曲折发展(1922-1927年)
        三、上下结合的独立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1927-1949年)
    第二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1912-1922年)
        二、多元开放的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22-1927年)
        三、独立师范教育机构的复兴(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五、实业教员养成所的建立
    第三节 民国时期师范教育课程的演进
        一、封闭的师范教育课程(1912-1922年)
        二、开放的师范教育课程(1922-1927年)
        三、多元的师范教育课程(1927-1949年)
        四、女子师范教育课程设置
        五、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四节 教师检定制度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检定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师范教育实践
        一、根据地师范教育的创建与发展
        二、解放区师范教育的发展
    第六节 师范教育逐步走向专业化
        一、启蒙到专业
        二、探索与不足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师范教育重建
    第一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制度的探索与发展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制度的衰落(1966-1978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制度的重建(1978-1999年)
    第二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独立封闭师范教育机构的重建与发展(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机构严重削弱(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多元师范教育机构的发展(1976-1999年)
    第三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专业设置演变
        一、建国初期师范专业设置
        二、改革开放期间师范教育专业设置
    第四节 新中国师范教育课程的变迁
        一、建国初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49-1966年)
        二、文革期间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66-1976年)
        三、改革开放时期师范教育课程设置(1976-1999年)
        四、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职后教师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二、教师培训制度
    第六节 师范教育在繁荣中式微
        一、师范教育的发展特色
        二、师范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教师教育转型
    第一节 教师教育转型政策演进
        一、综合化
        二、开放化
        三、高端化
        四、一体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转型实践
        一、综合化:师范院校向综合化发展
        二、开放化:综合性院校参与教师教育
        三、高端化:教师教育院校和培养层次升级
        四、一体化: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逐渐融合
    第三节 师范专业设置与认证
        一、师范专业设置
        二、师范专业认证
    第四节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建立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特点
    第五节 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一、教师资格认定制度
        二、教师职后培训制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逻辑
    第一节 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历史逻辑
        一、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制度变迁分析
        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路径演化
    第二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论逻辑
        一、教师教育基本规律
        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
        三、教师教育的二重性
    第三节 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践逻辑
        一、国家宏观层面:建立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制度体系
        二、地方中观层面: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
        三、学校微观层面:践行教师教育专业化制度
        四、完善教师教育治理机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2)应用型本科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工程意识
2 改进教学方法引进先进教学手段
3 革新考核方式方法构建合理的成绩评定体系
4 结束语

(3)理论力学课程素质教育的探讨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结合专业特色, 融入实践性教学内容
三、加强课外师生互动,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四、结语

(4)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力学实验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
    1. 符合课程性质需要。
    2. 适应人才培养需要。
二、理论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内涵
    1. 改革目标。
    2. 改革关键。
    3. 实施方案。

(7)理论力学教学效果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理论力学的概况及课程的重要性
二、理论力学的教学方式
    1. 学生的基本情况与教学内容要求
    2. 理论力学实例主要以工程实例为基础
    3. 理论力学定理直接引入
    4. 理论力学概念有时不同层次重复
三、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1.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2. 提高学生对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理论力学的教学总结

(9)工科理论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2 改革理论力学教学内容
    2.1 静力学部分
    2.2 运动学部分
    2.3 动力学部分
3 优化理论力学的教学方法
    3.1 启发式教学
    3.2 传统+多媒体辅助教学
    3.3 互动式教学
    3.4 讨论式教学
4 加强习题课教学
5 结论

四、理论力学教学与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教师教育专业化演进及其逻辑研究[D]. 李铁绳.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8)
  • [2]应用型本科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郑菲,戢敏.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7(19)
  • [3]理论力学课程素质教育的探讨与实践[J]. 盛国刚,邓军,李学罡. 大学教育, 2014(06)
  • [4]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力学实验教学改革[J]. 张雪珊. 教育教学论坛, 2014(08)
  • [5]理论力学教学改革初探[A]. 郎风超,姜爱峰. 力学与工程应用, 2012
  • [6]工科院校应用物理专业《理论力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 刘国庆,刘佳,牛金艳. 科技创新导报, 2011(36)
  • [7]理论力学教学效果的探索[J]. 张春玲.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 [8]基于素质教育的《理论力学》教学改革与研究[J]. 孙红旗,陈振,刘新柱,郝云章. 中国科技信息, 2011(03)
  • [9]工科理论力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 邢利英,王新征.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3)
  • [10]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 刘筠,王剑华. 科学决策, 2008(11)

标签:;  ;  ;  ;  

理论力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