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水杨酸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乙酰水杨酸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一、乙酰水杨酸致过敏性休克1例(论文文献综述)

杨昆[1](2020)在《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征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征(aspirin intolerance triad,AIT)的临床表现,探讨其治疗进展,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征的认识,以避免在临床工作中漏诊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征,并为其患者找到最佳化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科住院确诊为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征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案等。结果:8例住院治疗的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征患者中,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最小的16岁,年龄最大的63岁,其中6例患者的年龄在34-51岁之间。过敏史:每例患者均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者阿司匹林类药物或者感冒药过敏史。分型:哮喘启动型1例,哮喘基础型5例,鼻炎基础型2例。临床表现:以鼻部症状最为显着,如不同程度的鼻塞、脓涕、嗅觉减退、喷嚏、鼻痒等,行VAS评分,可见鼻塞、脓涕及嗅觉减退占分最高,所有患者的鼻塞评分均在5分以上,7例患者脓涕评分在5分以上,所有患者的嗅觉减退评分均在7分以上,甚至有3例患者的嗅觉减退评分均为10分。鼻内镜检查:所有患者的鼻腔黏膜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炎性改变,如充血、肿胀、分泌物附着等,所有患者的双侧鼻腔均充满如荔枝肉样新生物,术前行新生物活检结果回示为鼻腔息肉。影像学检查:6例患者的鼻窦CT提示全副鼻窦炎,1例患者的鼻窦CT提示以双侧上颌窦炎症为主,1例患者的鼻窦CT提示除双侧蝶窦外的鼻窦炎症。治疗方案:8例住院患者均行手术治疗,7例患者在全麻下完成手术,1例患者在局麻下完成手术,其中有6例患者均行全组鼻窦开放术,3例患者行了鼻窦药物支架置入术。结论: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征以阿司匹林特异反应性、支气管哮喘、鼻息肉为其临床特征,患者常因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鼻部症状而就诊于耳鼻咽喉科,临床上对其患者的诊断主要依靠其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辅助检查。于我科就诊的AIT患者尤以其鼻部症状最为显着,主要为鼻腔炎性病变的临床表现,如鼻塞、脓涕、嗅觉减退等。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呈充血、水肿等炎性改变,鼻道可见息肉样物,症状严重者息肉样物填满整个鼻腔,阻塞鼻道。鼻窦CT检查可见鼻窦内炎性组织,且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全副鼻窦炎。该类患者均合并支气管哮喘,行肺功能检查及支气管舒张/激发试验亦支持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仔细询问患者病史,患者有对阿司匹林类药物或者非甾体抗炎药的过敏史,服用或接触该类药物可引起哮喘或鼻炎的发作。收集的病例均因其严重的鼻部症状且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选择了鼻内镜手术治疗,行鼻内镜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病变组织、开放扩大窦口、改善鼻腔鼻窦引流,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尽量保证鼻腔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鼻窦可降解药物支架可维持术中已开放的窦口并在一段时间内释放定量的药物,减少术后如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鼻窦炎、鼻息肉的复发,提高手术效果。通过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改善患者的鼻腔功能及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胡利群,方琴,苏洲[2](2015)在《肌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文中指出1病例资料男性患者,48岁,因呼吸困难伴全身皮疹2 h入院。于2 h前肌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后出现呼吸困难伴全身皮肤瘙痒、皮疹,有胸闷、头昏、黑蒙,无咳嗽、咳痰、胸痛、晕厥,急诊测血压(舒张压/收缩压)为70/40 mm Hg(1 mm Hg=0.133 k Pa),指脉血氧饱和度75%,并呈进行性下降,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氢化可的松100

李文献,王运达[3](2014)在《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阿司匹林(Aspirin,ASP)又称乙酰水杨酸(ASA),是常用的历史悠久的非甾体类抗炎药,也是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药,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广泛用于抗炎、抗风湿。近年又发现阿司匹林可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以及其他一些作用。故其临床应用范围大大扩展,其不良反应时有报道。本文结合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张卫华[4](2012)在《注射用赖氨匹林致30例不良反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注射用赖氨匹林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5~2012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应用注射用赖氨匹林所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赖氨匹林所致不良反应与个体差异和用药不当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肾损害、神经系统等症状。结论:应重视注射用赖氨匹林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杨树升,林丽[5](2012)在《36例阿司匹林哮喘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我国阿司匹林哮喘(AIA)的流行情况、诱发原因及诊治特点。方法对近10年发表在国内的30篇AIA相关文献中的共36例AI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国AIA的诱发药物主要为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和丁苯丙酸(芬必得、布洛芬),诱发AIA的情况少见的药物为醋氨酚(扑热息痛、百服宁、泰诺)、甲氧萘丙酸(萘普生)、双氯芬酸。部分合并有鼻部疾病,占已明确是否患有鼻部疾病的28.6%(8/28)。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尤以40岁以上多见(72.2%,26/36);女性病例(17例,47.22%)与男性病例(19例,52.78%)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A发作间隔时间以60 min以内居多(71.4%,20/28),>120 min的为28.6%(8/28)。主要给药途径为口服(83.3%,30/36),药物给药途径及方式与AIA间隔时间无明显关联。结论我国AIA发病主要原因为患者和医生对非处方非甾体类抗炎药认识不足,随意使用增加了AIA的发生。预防AIA发生最重要的就是避免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如临床必须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且无禁忌证,建议使用甲氧萘丙酸(萘普生)和双氯芬酸。临床使用NSAIDs时应至少在60 min内密切关注病人呼吸变化的症状及体征,一旦发现AIA发生,应及时处理,防止其进一步恶化成致死型AIA。

陈李[6](2012)在《湖南省2005-2011年抗血栓药和促凝血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了解湖南省抗血栓药和促凝血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患者、药品、给药方式与不良反应发生之间的关联性,了解ADR累及系统或器官及其临床表现、潜伏期、严重程度以及处理和结果,对药物与不良反应的关系进行筛选和检测,发现新的可能的药物安全信号,以便为临床更安全、有效地使用抗血栓药和促凝血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对2005年4月-2011年5月湖南省上报至全国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中怀疑药品为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华法林钠、尿激酶、阿司匹林、前列地尔、硫酸氯吡格雷、西洛他唑、双嘧达莫等9种抗血栓药和氨甲环酸、氨甲苯酸、酚磺乙胺、维生素K1、鱼精蛋白等5种促凝血药ADR报告2392份进行整理和回顾性分析,运用综合标准法对上述14种药物进行ADR信号检测,发现有新的有风险的ADR信号。结果1.符合阈值的Drug-ADR组合共72种,其中没有在药品说明书中列出27种分别为:氨甲苯酸—心悸;氨甲苯酸—寒战;氨甲苯酸—恶心;氨甲苯酸—呕吐;氨甲苯酸—红斑疹;酚磺乙胺—发热;酚磺乙胺—心悸;酚磺乙胺—呼吸困难;酚磺乙胺—高热;酚磺乙胺—局部麻木;维生素K1—呼吸兴奋;维生素K1—局部麻木;维生素K1—注射部位感染;维生素K1—皮炎;维生素K1—换气不足;维生素K1—心悸;维生素K1—苍白;维生素K1—寒战;维生素K1—发热;维生素K1—疼痛;尿激酶—头晕;尿激酶—气胸;前列地尔—静脉炎;前列地尔—浅静脉炎;前列地尔—脉管炎;前列地尔—寒战;阿司匹林—咳嗽。2.不同年龄组促凝血药ADR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构成比有显着性差异(P=0.000,x2=90.279)。不同年龄组尿激酶(P=-0.017,x2=8.120)、酚磺乙胺(P=0.010, x2=20.089)、维生素K1(P=0.000, χ2=93.491) ADR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构成比有显着性差异。结论未在药品说明书中列出的27个Drug-ADR组合为新的风险信号,临床在使用前列地尔、阿司匹林、尿激酶、氨甲苯酸、酚磺乙胺、维生素k1时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

邓芳[7](2010)在《赖氨匹林的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促进赖氨匹林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检索近年来赖氨匹林的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类汇总,并分析发生原因。结果赖氨匹林的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多见,且发生较为迅速;致血尿的临床病例多合用了头孢拉定。结论临床要高度重视赖氨匹林不良反应的严重危害,用药30min内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反应,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避免严重反应的发生;与头孢拉定合用时须谨慎,应调整两者的用量及给药方法;儿童应用时应警惕瑞氏综合征的发生,做好必要的抢救准备。

庄洁[8](2008)在《中西药联用的文献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是临床用药常见的现象,由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问题,特别是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已成为临床合理用药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本课题共分五部分综述了中西药联用的历史,分析了相互作用机理、相互作用论述及存在问题,对中西药临床合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了鞣质、蒽醌与阿莫西林在人工胃肠液中的相互作用情况。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介绍中西药联用的源流与现状,中西药联用的病例报道、临床研究、实验研究情况。第二部分中西药不良相互作用机理分析从成分的化学反应、酸碱度变化、影响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效的颉颃和叠加、生成毒性物质、改变体内环境,九个方面分析了相互作用机理。第三部分中西药相互作用论述及存在问题介绍了基于化学成分间相互作用引申推导的中西药相互作用论述,对该论述存在的问题,如自身存在联用禁忌的制剂、体内环境对络合物的影响、剂型工艺对成分的影响等提出了疑问。第四部分中西药临床合用情况调查对医院门诊处方中西药联用处方进行调查,数据显示:门诊处方中西药联用者约占中药处方总量的76.3%。羟氨苄青霉素与含鞣质较多的中成药在临床联用现象也较为多见。含鞣质的制剂与青霉素等抗生素及其他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也有联用报道。在2005年北京医保目录中,有含鞣质和蒽醌较多单味药的组方约占1/4。第五部分大黄蒽醌和五倍子鞣质与阿莫西林合用后在人工胃肠液中溶出情况提取大黄蒽醌和五倍子鞣质分别制成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与阿莫西林胶囊合用后在人工胃、肠液中溶出情况。合用后,在人工胃、肠液中,鞣质、蒽醌与阿莫西林分别生成沉淀,鞣质和阿莫西林的溶出均减少,但大黄蒽醌的两个检测指标,大黄酸和大黄素的溶出情况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有所不同。合用与单用相比:大黄酸在胃液中溶出减少,但在肠液中溶出反而增加;大黄素在胃液中溶出不受影响,在肠液中溶出有所增加。且阿莫西林可能与未检测的其他蒽醌类成分发生反应,影响溶出。说明五倍子鞣质和大黄蒽醌与阿莫西林同时服用,可能对两类成分的吸收有所影响。阿莫西林分别与蒽醌、鞣质同处于肠液环境中时,对其溶出率下降幅度的影响均小于胃液环境中,表明在肠液中阿莫西林与蒽醌、鞣质生成的沉淀少于胃液中。由于机体环境的复杂性,体外实验的结果可能不能完全等同于体内实验,单味药的有效部位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和单味药总提物、配伍后的复方及其不同剂型与西药的相互作用也可能有所不同,尚需通过进一步研究论证。

孔令春,厉夏女[9](2007)在《药物的矛盾效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药物的矛盾效应及发生机理,以期临床医生对药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临床用药时引起注意。方法参考有关文献和资料,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汇总、分析,并加以阐述。结果许多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均存在着矛盾效应。如抗高血压药反致高血压,抗心绞痛药物诱发心绞痛,抗心律失常药致心律失常,甘露醇、乙酰唑胺对颅内压的矛盾效应,利尿药引起水肿,氢氯噻嗪既用于利尿消肿,又用于抗利尿、治疗尿崩症,抗变态反应药物致变态反应,乙酰水杨酸小剂量防止、大剂量反致血栓形成,解热镇痛药致药物热,青霉素的赫氏反应,中枢抑制药致兴奋反应,止血药致出血,多潘立酮对胃排空的双向调节作用。结论为使开方遣药做到得心应手、药精效捷,临床医生对药物的矛盾效应、作用机制应有全面的认识,要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应,尽量避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矛盾效应的产生,使药物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陈英[10](2002)在《乙酰水杨酸致过敏性休克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乙酰水杨酸又名阿斯匹林,是解热镇痛药中最常用的药物。笔者在临床遇到1例服用阿斯匹林后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许××,男性,20岁。因发热头痛于2000年8月9日16:00自服阿斯匹林1片,1h后出现大量的皮疹伴喉头不适,来院就诊。查体:T37.8℃,P88次/min,R16次/min,BP14/

二、乙酰水杨酸致过敏性休克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乙酰水杨酸致过敏性休克1例(论文提纲范文)

(1)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征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征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2)肌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3)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常见不良反应
2特殊不良反应

(4)注射用赖氨匹林致30例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36例阿司匹林哮喘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一、检索结果
    二、病例情况
    三、治疗情况
讨 论

(6)湖南省2005-2011年抗血栓药和促凝血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527例抗血栓药ADR报告分析与评价
    1.1 资料与方法
        1.1.1 资料
        1.1.2 方法
        1.1.3 统计学处理
    1.2 结果与分析
        1.2.1 基本情况
        1.2.2 低分子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钙ADR报告分析与评价
        1.2.3 华法林钠ADR报告分析与评价
        1.2.4 尿激酶ADR报告分析与评价
        1.2.5 阿司匹林ADR报告分析与评价
        1.2.6 前列地尔ADR报告分析评价
        1.2.7 双嘧达莫ADR报告分析与评价
        1.2.8 硫酸氯吡格雷ADR报告分析与评价
        1.2.9 西洛他唑ADR报告分析与评价
第二章 1865例促凝血药ADR报告分析与评价
    2.1 资料与方法
        2.1.1 资料
        2.1.2 方法
        2.1.3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基本情况
        2.2.2 氨甲环酸ADR报告分析与评价
        2.2.3 氨甲苯酸ADR报告分析与评价
        2.2.4 酚磺乙胺ADR报告分析与评价
        2.2.5 维生素K1 ADR报告分析与评价
        2.2.6 鱼精蛋白ADR报告分析与评价
第三章 抗血栓药/促凝血药ADR信号检测
    3.1 方法与资料
        3.1.1 综合标准法
        3.1.2 资料
        3.1.3 评价标准和注意事项
        3.1.4 统计学处理
    3.2 结果
        3.2.1 基本情况
        3.2.2 检测结果
        3.2.3 风险信号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赖氨匹林的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变态反应
    1.1 过敏性休克
    1.2 急性肺水肿
    1.3 喉头水肿
    1.4 哮喘
    1.5 眼球突出
2 各系统的不良反应
    2.1 血尿
    2.2 神经紊乱
    2.3 癫痫
    2.4 晕厥
3 讨论

(8)中西药联用的文献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西药联用的历史及现状
        1 中西药配伍应用的源流
        2 中西药联用的现状
    综述二 药物相互作用的病例及研究情况
        1 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
        2 有益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病例报道及研究情况
        3 有害的中西药相互作用病例报道及研究情况
第二部分 中西药不良相互作用机理分析
    1 形成难溶物,降低吸收
    2 影响药物分布,使血药浓度升高
    3 改变酶活性,影响药物代谢
    4 影响药物排泄
    5 产生颉颃,降低药效
    6 用药重复累加或协同,使药效或毒性增强
    7 pH 值变化,单用中西药的酸碱环境改变
    8 生成毒性物质,导致药源性疾病
    9 破坏成分或药物的体内环境,导致失效或降效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中西药相互作用论述及存在问题
    1 中西药相互作用论述
    2 相互作用论述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中西药临床合用处方调查
    1 对医院门诊中西药联用处方的调查
    2 含鞣质的中成药与青霉素类等药物联用的处方调查及报道
    3 《北京医保目录》中成药含鞣质、蒽醌组方统计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阿莫西林与大黄蒽醌合用后体外溶出情况考察
    实验二 阿莫西林与五倍子鞣质合用后体外溶出情况考察
研究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图

四、乙酰水杨酸致过敏性休克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征临床分析[D]. 杨昆.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2]肌注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J]. 胡利群,方琴,苏洲.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12)
  • [3]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 李文献,王运达. 药物与人, 2014(03)
  • [4]注射用赖氨匹林致30例不良反应分析[J]. 张卫华. 中国美容医学, 2012(18)
  • [5]36例阿司匹林哮喘回顾性分析[J]. 杨树升,林丽.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2(05)
  • [6]湖南省2005-2011年抗血栓药和促凝血药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D]. 陈李. 中南大学, 2012(02)
  • [7]赖氨匹林的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J]. 邓芳. 中国药业, 2010(21)
  • [8]中西药联用的文献与实验研究[D]. 庄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8(01)
  • [9]药物的矛盾效应[J]. 孔令春,厉夏女. 海峡药学, 2007(02)
  • [10]乙酰水杨酸致过敏性休克1例[J]. 陈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2(01)

标签:;  ;  ;  ;  ;  

乙酰水杨酸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