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头孢噻肟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静脉注射头孢噻肟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一、头孢噻肟钠静注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论文文献综述)

米文娟,唐中权[1](2021)在《头孢菌素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35例的文献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头孢菌素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ITP)的相关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3大数据库,检索头孢菌素致DITP个例文献,进行一般情况、感染疾病、头孢菌素种类、用药前后血小板(PLT)变化、骨髓穿刺和凝血检测结果、临床表现、PLT恢复时间、临床转归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对首次发现DITP的PLT计数和停药前的PLT计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0篇文献35例患者,男女之比为2:1,年龄均值(57.9±25.2)岁。涉及头孢菌素类药品14种,其中头孢哌酮类占48.6%。临床表现,无症状为51.4%,出血表现为48.6%。首次发现DITP时间为2min~11d间,其中≤1d、2d~4d、5d~7d和≥8d分别为39.4%、21.2%、27.3%和18.2%。首次检测停药为57.1%、第2次检测停药为37.1%、第3次检测停药为5.7%。首次发现DITP和停药前PLT计数的降低程度和检测值,均存在显着性差异(X2=8.231、P=0.004,t=3.878、P=0.000)。PLT恢复率97.1%、临床病死率2.9%。结论临床对头孢菌素所致的DITP普遍认识不足,早期识别DITP,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东振彩,陈蕾伊[2](2020)在《头孢菌素皮试及其法律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头孢菌素输注前是否需要皮试一直是业内争论的焦点问题,特别是没有为患者进行皮试而导致的死亡事件,令很多医护人员望而生畏。本文从多个国家是否进行头孢菌素皮试的现状进行探讨,阐述了各医疗机构进行头孢菌素皮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并对头孢菌素皮试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尽快停止头孢菌素皮试提供理论依据。

彭素莲[3](2019)在《某院门急诊处方分析及持续改进意见》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某院门急诊处方进行分析,了解其合理用药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某院13685张门急诊处方,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结果在所抽查的处方中,不合理处方243张,不合理率1.78%。结论某院门急诊用药基本合理,且呈持续改进状态,但仍存在部分不合理用药情况。

唐志芳,梅全喜,杨光义,李晓桐,曾聪彦,李淑女,杨洋[4](2019)在《中药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及救治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及应对策略。方法:通过检索10个常用中药注射剂近10年的不良反应报道,归纳其不良反应类型与急救措施。结果:10个常用中药注射剂在近10年内不良反应报道共101例,其中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有67例,占总不良反应的66.63%;其中,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有40例,占过敏反应的59.70%。在40例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病例中,应用糖皮质激素31例,占77.50%;首选肾上腺素进行抢救27例,占67.50%;选用其他药物进行抢救13例,占32.50%。30例应用肾上腺素的患者中,采用皮下注射20例,使用剂量不当6例。结论:中药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类型为过敏反应,其中以严重的过敏反应居多;临床对于急性严重过敏反应的救治不够规范,应对尽早制定、发布规范的急性严重过敏反应救治指南,同时应加强临床医师对中药注射剂的规范使用和对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与救治的系统培训,规避使用和救治误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张改丽[5](2019)在《头孢类药物过敏性休克早期的急救护理》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头孢类药物过敏性休克早期的急救护理。方法:从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选取42例头孢类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采取急救护理措施,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经过急救护理后全部救治成功,护理后患者的平均每小时尿量明显高于护理前,脉搏明显低于护理前,脉压明显高于护理前,收缩压明显高于护理前,中心体温与平均皮肤温度差明显低于护理前,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有效的急救护理有利于头孢类药物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要熟练掌握急救护理技能,对患者早期进行急救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

甘国保,雷招宝[6](2019)在《不同中西药注射剂配伍联用致患者死亡20例的原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不同中西药注射剂配伍联合致患者死亡的原因,强调中药注射剂应单独开具处方并单独注射的重要性,为中药注射液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国内有关医药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中药注射剂、西药注射剂、配伍、死亡等,下载中药注射剂和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致患者死亡的病例报告,分析其死亡的原因和特点。结果:检索到中药注射剂和西药注射剂配伍联用致死亡病例20例,其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过敏性休克所致;导致患者死亡的西药注射剂主要是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中药注射剂则主要是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柴胡注射液等。结论:《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中有关中药注射剂应单独开具处方的规定,各级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在临床用药中应严格遵照执行。

王子文,刘珺良,朱祖安[7](2019)在《对1例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过敏反应的患者进行诊治的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表明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是一种复方制剂。本文对1例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诊治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过敏反应提供参考依据。

郭洁茹,张锦文,赵丽[8](2019)在《1071例利巴韦林不良反应/事件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利巴韦林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6年6月~2018年6月湖北省药品(医疗器械) 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收集的1 071例利巴韦林ADR/ADE报告的患者人口学特征、用药原因、联合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受累系统/器官分布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利巴韦林引起的ADR/ADE涉及7种剂型,注射液占比最多(84. 12%); ADR/ADE在各年龄组段均有分布,男性略多于女性;所致ADR/ADE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主要为皮疹和过敏样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和血液系统损害。结论:利巴韦林致ADR/ADE个体差异大,临床用药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以减少ADR/ADE的发生。

张丽芳[9](2019)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至2017年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综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总结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2月上报的抗生素类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旨在引起医生的重视促进医院的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年主动上报的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对数据中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分类、严重程度、时间分布及预后等内容进行回顾性、描述性分析。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进行比较,所有P值基于双侧检验,统计学检验水准a均设定为0.05。结果:2012年-2017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抗生素ADR共334例,占总ADR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34.80%;女性多于男性,比较男、女各年龄组抗生素ADR例数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成年人组明显高于其他组。发生的ADR涉及最多的药物是头孢类抗生素,其次为青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发生ADR较高。抗生素ADR损伤的系统/器官最常见为皮肤和附件共224例,其次为消化系统共35例;在抗生素ADR的处理方面,临床医师在发现时大多给予停止一切可疑药物。在皮肤及附件的224例不良反应中,其中118例在停用可疑药物后未给予特殊处理,其他的治疗药物是抗组胺类64例,其次为激素联合抗组胺类17例,单应用激素14例,葡萄糖酸钙联合抗组胺类11例。抗生素ADR上报人员以药师为主;所有抗生素ADR中无死亡病例,严重ADR占5.69%。结论:1.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抗生素ADR以头孢类最高,占47.31%,以注射用头孢甲肟为主。2.抗生素ADR最常涉及的系统/器官是皮肤和附件,常见皮疹和荨麻疹;临床上对于治疗皮肤和附件的ADR,首先建议要停止相关的可疑药物,同时给予抗过敏药物和其他对症支持治疗。3.成年人组占抗生素ADR比例最高,但仍不能忽视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ADR;应做到合理、个体化给药,如口服可达到治疗目的,尽量避免静脉给药,降低抗生素ADR的发生。4.不良反应主动上报医师仍严重不足,应认识到药物不良反应上报的重要性。

李庆,雷招宝[10](2018)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患者死亡26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死亡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医务人员与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有关医药数据库,下载氟喹诺酮类致患者死亡的病例报告原文,分析其致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检索到氟喹诺酮类致死亡病例26例,其中11例患者死于过敏性休克;其原因主要为用药人群选择不当、超说明书用药、不适当的联合用药、安全用药意识不强、基层医务人员处置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事件的能力严重不足等是致死的重要原因。结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患者死亡的严重事件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与政府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二、头孢噻肟钠静注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孢噻肟钠静注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头孢菌素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35例的文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文献入选标准
    1.3 DITP诊断与分类
    1.4 研究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患者一般资料
    2.3 用药方式与给药途径及剂量
    2.4 头孢菌素类药物分布
    2.5 DITP临床表现
    2.6 凝血功能与骨髓穿刺
    2.7 DITP与用药时间
    2.8 PLT数量
    2.9 临床转归
3 讨论

(2)头孢菌素皮试及其法律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目前存在的问题
未做头孢菌素皮试引发的医疗纠纷及法律适用
头孢菌素皮试的可行性探讨
滥做皮试和滥解释的危害
反思

(3)某院门急诊处方分析及持续改进意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统计方法
2 结果
3 分析讨论
    3.1超常处方
    3.2联合用药不适宜
    3.3用法用量不适宜
    3.4遴选药品不适宜
    3.5诊断不全、适应症不全
    3.6重复用药
    3.7违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3.8配伍禁忌
4 小结

(4)中药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及救治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ADR的类型
    2.2 ADR的救治措施
3 讨论

(5)头孢类药物过敏性休克早期的急救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6)不同中西药注射剂配伍联用致患者死亡20例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来源
2 结果
    2.1 致死亡患者年龄与性别的分布与构成比
    2.2 过敏史与原发疾病
    2.3 用药地点
    2.4 给药途径与联合用药
    2.5 发生ADRs/ADEs的时间与临床表现
    2.6 死亡时间与死亡诊断
3 讨论
    3.1 死亡相关因素与安全用药对策
        3.1.1 用药前问诊存在缺陷
        3.1.2 联合用药
        3.1.3 对ADRs/ADEs认识不足处理能力欠缺
        3.1.4 超说明书用药
    3.2 培训与监管缺位
    3.3 药品说明书的及时修订

(7)对1例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过敏反应的患者进行诊治的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8)1071例利巴韦林不良反应/事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剂型利巴韦林报告情况
    2.2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2.3 既往和家族ADR/ADE史
    2.4 用药原因
    2.5 联合用药
    2.6 ADR/ADE发生时间分布
    2.7 ADR/ADE类型、处置及转归
    2.8 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2.9 严重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3 讨论
    3.1 利巴韦林ADR/ADE报告总体情况
    3.2 利巴韦林ADR/ADE与患者年龄、性别的关系
    3.3 利巴韦林ADR/ADE与用药原因及联合用药
    3.4 利巴韦林ADR/ADE的发生时间
    3.5 利巴韦林ADR/ADE的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
    3.6 结语

(9)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至2017年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综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常见抗生素的分类及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患者死亡26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
    2.2 原患疾病与过敏史
    2.3 致死亡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品种分布
    2.4 给药途径与剂量
    2.5 联合用药
    2.6 用药与ADRs发生时间以及死亡地点与时间
    2.7 临床症状与体征
3 讨论
    3.1 致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3.2 安全用药建议

四、头孢噻肟钠静注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头孢菌素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35例的文献分析[J]. 米文娟,唐中权.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21(02)
  • [2]头孢菌素皮试及其法律问题探讨[J]. 东振彩,陈蕾伊. 医院管理论坛, 2020(08)
  • [3]某院门急诊处方分析及持续改进意见[J]. 彭素莲. 海峡药学, 2019(09)
  • [4]中药注射剂主要不良反应类型及救治方法探讨[J]. 唐志芳,梅全喜,杨光义,李晓桐,曾聪彦,李淑女,杨洋.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08)
  • [5]头孢类药物过敏性休克早期的急救护理[J]. 张改丽. 药品评价, 2019(16)
  • [6]不同中西药注射剂配伍联用致患者死亡20例的原因分析[J]. 甘国保,雷招宝. 抗感染药学, 2019(05)
  • [7]对1例使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过敏反应的患者进行诊治的经验总结[J]. 王子文,刘珺良,朱祖安. 当代医药论丛, 2019(10)
  • [8]1071例利巴韦林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 郭洁茹,张锦文,赵丽.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9(04)
  • [9]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2年至2017年抗生素致不良反应综合分析[D]. 张丽芳.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10]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患者死亡26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李庆,雷招宝. 抗感染药学, 2018(09)

标签:;  ;  ;  ;  ;  

静脉注射头孢噻肟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