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进入高发期

流行性出血热进入高发期

一、流行性出血热进入高发期(论文文献综述)

黄杨子[1](2021)在《出血热究竟是什么病》文中指出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各大医院相继接诊多例出血热患者,由于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症状和普通流感较相似,不少市民会将其误认为普通感冒,但该疾病发病急、进展快,如果不能及时诊断并处理,严重者可威胁生命。听起来似乎陌生的“出血热”,究竟是什么病?是否会人传人?如何做?

刘雨翀,许顺雄,李文波,朱伟杰,魏巍,孙文波,刘同亭[2](2021)在《寒冷地区边境城市流行病学特点及防病防寒启示》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丹东、通化、延吉三地的环境和流行病特点,总结当地的传染病防病策略和温区部队急进寒区的抗寒防病手段。方法:通过资料收集、调查问卷等形式研究分析以丹东、通化、延吉为代表的寒冷地区边境城市流行病发病情况,总结当地流行病学特点,并针对性地进行防病防寒研究。结果:寒冷地区边境城市受当地的气候环境、教育宣传水平、健康素养等条件影响,导致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出血热、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病的流行。结论:温区部队转战寒区应加强流行病防治研究,培养专病人才,以提升当地专病治疗水平。

齐畅[3](2021)在《贝叶斯时空建模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人类通常是通过与被感染的啮齿动物接触或吸入其排泄物的气溶胶而感染。据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2010年后,HFRS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是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2014年,山东省的HFRS病例数在中国所有省份中排名第二。啮齿动物宿主的分布、种群密度和感染率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从而决定人类HFRS的发病率和地理分布。近年来,地域单位数据越来越多,这些数据提供了在一定空间单位上、连续时间段的时空观测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时空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贝叶斯统计的发展,贝叶斯时空模型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与传统建模分析方法相比,它可以利用先验分布来描述模型中的未知参数,用随机效应来表示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异,通过时空效应修正影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实现对疾病时间、空间与相关因素的分析,提高模型准确性。对疾病时空数据进行贝叶斯分析,能够研究疾病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与变化规律。因此,本研究利用贝叶斯时空模型在县区尺度上分析山东省HFRS发病的影响因素,相比于现在常用的分析模型,可以为类似疾病的研究提供可用的思路与方法。疾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动态变化是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HFRS流行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差异很大,探索其在时空上的发病风险变化,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建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利用传统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9年~2018年山东省HFR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包括疾病流行概况以及三间分布(时间、空间、人间)。收集2009年~2018年山东省分区县的社会经济学因素、地理环境因素、气象因素等进行分县区发病率的贝叶斯时空分析,探索影响山东省HFRS发病的因素。利用广义线性模型,包括 quasi-Poisson 回归模型(quasi-Poisson regression model,QP)和负二项 Hurdle 模型(negative binomial hurdle,NBH),对 HFRS 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贝叶斯的框架下,应用条件自回归线性时空模型(Conditional autoregressive linear spatio-temporal model,CARLSTM)考虑数据的时空自相关性,利用条件自回归先验,结合时空随机效应,分析山东省HFRS分县区年发病率与社会经济、地理环境、气象因素的关系。进一步对月发病率与降水量、平均气压、平均风速、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气象因素的滞后效应。结果1.研究期间,山东省共有HFRS病例12362人,平均年发病率为1.27/10万,2018年病死率最高为3.02%。月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分别是10月~11月的大高峰和5月~6月的小高峰。在空间分布上,年发病率较高的县区多位于东南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各年份的男性发病数均高于女性,性别比(男:女)为2.62:1。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40岁~69岁。农民的发病数明显多于其他人群,占病例总数的84.18%,其次是工人和学生。2.年度分析发现,QP模型中的人口密度、地区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 production,GDP)、医疗机构床位数、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海拔、平均气压、平均风速、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病例数据中零观测值较多,占比23.56%,因此使用NBH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零截尾过程的人口密度、医疗机构床位数、海拔、平均风速、最高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HFRS发病率的大小。CARLSTM模型中,人口密度、GDP、农业机械总动力、医疗机构床位数、NDVI、海拔、平均气压和平均风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降水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模型残差的空间自相关进行分析发现,模型残差的空间自相关相比原数据明显减小。3.月度分析以每年10月~11月的大高峰与5月~6月的小高峰为研究单位。QP模型与NBH模型在滞后4个月时拟合最优,CARLSTM模型在滞后5个月时拟合最优。CARLSTM模型分析发现,5月~6月的降水量多、平均气压大、日照时数长的县区,大高峰的HFRS发病风险大;平均风速大、最高气温高的县区,大高峰的HFRS发病风险小。12月~1月的降水量多、相对湿度大、日照时数长的县区,小高峰的HFRS发病风险大;平均风速大的县区,小高峰的HFRS发病风险小。结论1.山东省HFRS的变化规律与历史观察的模式相似,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山东省东南部和中部地区发病高,男性、40岁~69岁、农民的发病数多。2.年度人口密度、GDP、农业机械总动力、医疗机构床位数、NDVI、海拔、平均气压和平均风速影响山东省各县区HFRS的发病率。月度气象因素中,5月~6月的降水量、平均气压、平均风速、最高气温和相对湿度是影响大高峰HFRS发病的主要因素,12月~1月的降水量、平均风速、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是影响小高峰HFRS发病的主要因素。3.在山东省HFRS的模型分析与比较中,CARLSTM模型的拟合效果优于广义线性模型,表明其应用有效性,为今后传染病数据的时空分析提供工具和方法,为公共卫生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和拓展提供参考。

桑东辉[4](2021)在《“生物战”抑或“诅军术”——匈奴与汉王朝的“疾疫”纠葛》文中指出在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胡汉关系中,曾经出现过匈奴将缚住前后足的马扔到汉军城下、在汉军必经之路埋牛羊等做法。这种诡异举动不仅引起汉朝君臣的狐疑,也引发了当代学者的一场讨论。有的学者认为匈奴的这一做法是将动物尸体的瘟疫传播给汉军的"生物战",并将汉末瘟疫大流行归之于匈奴的传入。有的学者则认为匈奴的这一做法是一种原始的巫术——诅军术,不存在生物战的问题。通过深入考察匈奴的习俗,参考世界各地原始部落的巫术传统,不难发现,匈奴的"缚马足"和"埋牛羊"的行为实际主要是一种原始的交感巫术。此外,通过对两汉时期特别是汉末关于疾疫的相关历史记载的梳理和对照现代医学特别是流行病学、传染病学相关病理知识,也证明匈奴对汉王朝发动生物战之说是站不住脚的。不可否认,随着民族冲突的加剧和融合的深化,一些疾疫存在在汉匈之间相互传播的可能,但匈奴"缚马足""埋牛羊"的做法主要还是一种原始巫术,这点应该是没有疑义的。

张亚萍,王文英,李莉莉,刘增加,韩雪玲[5](2020)在《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从病原的分类地位与基本形态、基因组结构与功能、抗原结构与免疫反应和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记述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学;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流行特征描述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从血清学检测、基因检测和病原学培养分离介绍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查技术;从疫情监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叙述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控制。从4个方面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研究现状,为临床诊治和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黄馨[6](2020)在《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旗下的微信公众号,面向公众发布健康信息,这是疾控中心与新媒体相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但就目前来看,其并未完全适应新兴媒介技术对传播主体的要求。本文基于角色理论,以中国疾控动态每月发布的“TOP20榜单”的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力图揭示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其多重的媒介角色及角色缺失。研究发现,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主要采用健康科普框架、风险提示框架、政策资讯框架和互动沟通框架4种框架类型来进行健康信息的创作,承担着健康素养培育者、危机疫情提醒者、政府声音传递者和线上活动组织者4类媒介角色,其中健康素养培育者在公众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探究这类微信号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媒介角色,选取了禽流感、疫苗事件和艾滋病三类典型案例展开分析。最后,本文结合研究发现,总结出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在角色承担的过程中,存在着危机疫情提醒滞后、深度互动能力不足等局限,并提出了依托大数据预判风险、精准获取用户画像等改进意见,以期进一步完善其媒介角色、更加有效地开展健康信息的传播。

谢渊,徐鹤峰,董国英[7](2020)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概述》文中研究说明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起,以啮齿动物为主要传播媒介,以发热、出血、急性肾功能障碍及内环境紊乱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研究表明,人群对汉坦病毒普遍易感且汉坦病毒可经由伤口、呼吸道及消化道等进行传播,从而引起该病的发生。近年来,该病广泛流行于欧亚地区,尤以我国疫情最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现就该病的病原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病理变化、诊断和防制等进行系统综述性研究,旨在了解和有效地防控肾综合征出血热。

何国兴,杨小刚[8](2015)在《楚雄市1952—2013年法定传染病消长趋势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楚雄市法定传染病消长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52—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1952—2013年,无甲类传染病登记病例。累计登记乙类传染病24种466 299例,年均发病率114.07/10万至12 113.10/10万;死亡1 344例,18种,年均死亡率174.40/10万内,病死率0.3%。先后消除了钩体病、回归热、白喉、脊髓灰质炎和百日咳。新发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和H1N1流感。登记病例前5位为流感、痢疾、麻疹、百日咳、疟疾(95.3%),死亡前5位为麻疹、流感、痢疾、百日咳和流脑(87.6%)。结论楚雄市法定传染病1952—1980高发,1981—1990快速下降,1991—2013低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肺结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梅毒、伤寒与副伤寒、H1N1流感需重点防治。

李雷雷,王大燕,王芹,苏琪茹,周蕾,向妮娟,高永军,涂文校,孟玲,洪志恒,倪大新,金连梅,李群[9](2013)在《2013年12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2013年12月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要关注的传染病风险。方法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重点传染病监测等各种监测资料和部门通报信息,采用专家会商法首次以视频会议形式邀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司局和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参与评估。结果根据近期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数据,结合既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情况及传染病流行特点分析,12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和病例数较前期将有所下降。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会继续呈上升趋势,随着入冬后气温继续降低,预计全国范围流感样病例就诊数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暴发数也将继续增多。由于我国禽类养殖、流通、交易方式和人-禽接触(暴露)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加上受气温影响禽间禽流感病毒活动有可能趋于增强,预计未来数月我国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的风险将有所增加。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对中国人群健康仍然存在威胁,但其风险并未提高。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目前尚未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我国因MERS输入病例导致国内暴发或流行的可能性依然较小。2013年1—11月流行性出血热疫情上升趋势明显,但11月疫情较2012年同期明显下降,预计12月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水平较往年会有所下降。我国北方地区已进入燃煤取暖季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将有所增加。结论 2013年12月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发生态势与往年相似,疫情将有所下降;需重点关注流行性感冒、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流行性出血热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

魏珊[10](2013)在《我国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季节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随着自然和社会的巨大变化,虽然有些传染病已被人们有效控制或消灭,但依然有些传染病仍在危害人类健康,部分已被控制的传染病有死灰复燃的倾向,新发传染病也不断出现,传染病依然是我国的重大疾病负担,传染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国目前将39种发病率较高、流行较广、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传染病的时间分布特征是其流行病学基础特征,可以为病因推断提供线索,时间分布中发病趋势和季节性是重要的两个方面,不仅可以反映疾病的动态变化情况,而且能反映疾病的致病因素和防治对策的综合作用结果,同时可为探索疾病的病因线索和疾病预防策略及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目前国内研究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季节性的方法相对有局限性,不能最大程度的、准确的反映传染病的该两项时间特征。因此,本研究尝试采用时间序列分解法验证、探索我国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近八年来的发病趋势和发病季节性,以提高预测、监测传染病爆发和流行的能力,为传染病病因推断、防控工作等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对传染病生物学、生态学、传播机制等的认识。方法本文共纳入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24种,排除了非典型肺炎等5种报告年限不全或某些月份病例数为0的传染病。首先收集卫生部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提供的2005至2012年各传染病的月报告病例数,并且根据每月天数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其进行调整;其次利用时间序列分解法分解出各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因素(MAi)、季节性因素S及SRi,并且绘制曲线图;再次对MAi曲线形态进行发病趋势推断及归纳分类,综合S及SRi曲线形态和S值聚类分析的结果,对发病季节性的显着程度和发病高峰期及低谷期进行推断及归纳分类,并且结合各传染病的潜伏期推测感染高峰期和感染低谷期。结果1、发病趋势。5种传染病呈上升趋势: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戊型肝炎和布鲁氏菌病;6种传染病呈下降趋势:淋病、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炭疽;5种传染病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疟疾、狂犬病、甲型肝炎、麻疹、肺结核;2种传染病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3种传染病呈波动趋势:猩红热、百日咳、乙型肝炎。3种传染病呈阶梯状趋势: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2、发病季节性的显着程度。3种传染病季节性特征非常显着: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钩端螺旋体病;7种传染病季节性特征较显着:炭疽、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疟疾、猩红热;6种传染病季节性特征一般显着:布鲁氏菌病、百日咳、戊型肝炎、血吸虫病、伤寒和副伤寒、狂犬病;8种传染病季节性特征不显着: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肺结核、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淋病。3、发病周期。13种传染病为一年内单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疟疾、布鲁氏菌病、百日咳、戊型肝炎、血吸虫病、伤寒和副伤寒、狂犬病;3种传染病一年内为双峰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8种传染病为一年内多峰型或无明显高峰型: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肺结核、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淋病。4、感染高峰期。春季感染最多的传染病主要包括两种呼吸道传染病(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两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和布鲁氏菌病)、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戊型肝炎)。夏季感染最多的疾病主要包括两种呼吸道传染病(百日咳和猩红热)、两种消化道传染病(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及全部的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秋季感染最多的疾病主要包括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冬季感染最多的疾病主要包括两种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猩红热)、一种消化道传染病(戊型肝炎)。结论1、大多数传染病的发病趋势表现出不断上升或波动,说明我国传染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五种发病一直呈上升趋势的传染病,应该列入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2、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大多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大多呈上升趋势。提示我国近年来在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的防治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防控力度不够或效果不佳。今后应在保持对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防治的基础上,加大对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力度。3、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病季节性均较明显,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的季节性也比较明显,血源和性传播疾病则季节性都不显着。4、在季节性特征非常显着、较显着和一般显着的传染病中,大部分都是单峰型,只有三种是双峰型:猩红热、出血热和钩体病。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探索其出现双峰的原因,并且在两次高峰到来前都需做好相关防控工作。5、秋冬季节,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最多。夏秋季节,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和消化道传染病感染最多。感染高峰期比发病高峰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更好的做好疾病的预防、了解传染病的生态学等机制。6、本文研究优势。数据来自自2004年开始运行的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为防止直报试运行第一年的数据存在不完善之处,自2005年开始选取数据;为去除由于各月份天数不同以及人口自然增长可能引起的偏倚,在分析前根据此两因素进行了调整。在研究方法上,采用时间序列分解法,从一个时间序列里分解出趋势因素和季节性因素,去除掉无关因素的干扰;最大限度的应用数据;不受数据形式的限制;通过曲线图,可以形象、直观的反映发病趋势和季节性;通过S值大小可以进行季节性显着程度的比较。7、本文不足。时间序列分解法缺少证明其具有显着性意义的统计指标;对于季节性特征显着与否、高峰期分布月份的评判带有主观因素。本文希望在将此方法进行推广和应用的同时,不断得到完善和改进。本文研究数据是全国所有地区传染病发病数的总和数据,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影响传染病发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可能存在不同。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选取较小地理区域的发病数据进行具体分析。

二、流行性出血热进入高发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流行性出血热进入高发期(论文提纲范文)

(2)寒冷地区边境城市流行病学特点及防病防寒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寒冷地区边境城市卫生条件和流行病学特点
    1.1 气候特点及医疗条件
        1.1.1 辽宁省丹东市:
        1.1.2 吉林省通化市:
        1.1.3 吉林省延吉市:
    1.2 当地流行病学特点
        1.2.1 常见流行病的易感人群和传播途径:
        1.2.2 流行病与当地气候环境关系:
    1.3 流行病与居民健康素养关系:
2 三地部队流行病的共性与差异
    2.1 心脑血管疾病:
    2.2 外伤性疾病:
3 部队防病防寒启示
    3.1 加强当地流行病学研究:
    3.2 加强健康防病知识宣传教育:
    3.3开展专病人才培养工作:
    3.4 拓展专病治疗方式:
    3.5 加大防疫物资配套:
    3.6 合理膳食结构:
    3.7 增强个体防寒抗寒准备:
4 讨论

(3)贝叶斯时空建模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区域
    2.资料来源
        2.1 病例报告数据
        2.2 矢量地图数据
        2.3 社会经济数据
        2.4 地理环境数据
        2.5 气象数据
    3.研究方法
        3.1 HFRS流行特征描述
        3.2 广义线性模型
        3.3 贝叶斯时空模型
        3.4 模型评价
        3.5 统计分析
结果
    1.山东省2009年~2018年HFRS流行特征描述
        1.1 流行概况
        1.2 三间分布
    2.分县区年发病率影响因素分析
        2.1 分县区年发病率广义线性模型分析
        2.2 分县区年发病率贝叶斯时空模型分析
    3.分县区月发病率与气象因素分析
        3.1 分县区月发病率广义线性模型分析
        3.2 分县区月发病率贝叶斯时空模型分析
讨论
    1. 2009年~2018年山东省HFRS流行特征
    2.年发病率社会经济、地理环境、气象因素分析
    3.月发病率气象因素分析
结论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一 县区地图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生物战”抑或“诅军术”——匈奴与汉王朝的“疾疫”纠葛(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物战还是诅军术:匈奴对汉军施以“缚马足”“埋牛羊”之谜
二、输入性入还是本土性:东汉末年“大疫”的源头之谜
三、伤寒还是鼠疫:建安年间赤壁之战曹军“疫情”的分型之谜
结 语

(5)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体
    1.1 分类地位与基本形态
    1.2 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1.3 抗原结构和免疫反应
    1.4 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
2 流行病学
    2.1 传染源
    2.2 传播途径
        2.2.1 虫媒叮咬传播
        2.2.2 呼吸道传播
        2.2.3 消化道传播
        2.2.4 经皮肤伤口接触传播
        2.2.5 垂直传播
    2.3 易感人群
    2.4 流行特征
        2.4.1 地区分布
        2.4.2 季节分布
        2.4.3 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
        2.4.4 流行形式
3 实验室检测技术
    3.1 血清学检测技术
    3.2 基因检测技术
    3.3 病原学培养分离
        3.3.1 标本的采集
        3.3.2 细胞接种分离病毒
        3.3.3 动物接种分离病毒
        3.3.4 病原体鉴定
4 预防控制
    4.1 疫情监测
    4.2 控制传染源
        4.2.1 防鼠、灭鼠
        4.2.2 疫源地消毒
        4.2.3 注意饮食卫生和卫生习惯
    4.3 切断传播途径
        4.3.1 灭螨、防螨
        4.3.2 做好个人防护
        4.3.3 做好实验室个人防护
    4.4 保护易感人群
        4.4.1 加强科普宣传教育,促进人们自我防护的能力
        4.4.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4.3 及时就诊
        4.4.4 疫苗接种

(6)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理论基础与样本选择
        2.1.1 理论基础
        2.1.2 样本选择
    2.2 文本框架构建
        2.2.1 框架构建
        2.2.2 编码与信度
        2.2.3 统计结果
第三章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媒介角色呈现分析
    3.1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媒介角色呈现
        3.1.1 健康素养培育者
        3.1.2 危机疫情提醒者
        3.1.3 政府声音传递者
        3.1.4 线上活动组织者
    3.2 典型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呈现分析
        3.2.1 H7N9 禽流感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3.2.2 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3.2.3 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
    3.3 研究结论
第四章 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的角色承担局限及对策建议
    4.1 角色承担局限
        4.1.1 缺乏严谨的健康素养培育者
        4.1.2 滞后的危机疫情提醒者
        4.1.3 浅层次的线上互动者
        4.1.4 不充分的谣言应对者
        4.1.5 缺位的心理健康关怀者
    4.2 对策建议
        4.2.1 建立专业内容运营团队,强化内容审核
        4.2.2 依托大数据,及时预判风险危机
        4.2.3 精准获取用户画像,提升深度互动服务能力
        4.2.4 密切关注舆论动向,加强舆情应对处置能力
        4.2.5 丰富健康信息主题,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疾控机构微信文章榜单(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7)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特征
    1.1 汉坦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1.2基因分型及分布:
2 流行病学特征
    2.1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2.2 传播途径:
    2.3 易感人群:
    2.4 疫区分布:
3 临床症状
    3.1 发热期:
    3.2 低血压休克期:
    3.3 少尿期:
    3.4 多尿期:
    3.5 恢复期:
4 病理病因
    4.1 病理变化:
    4.2 致病机制:
5 诊断
    5.1 ELISA和RT-PCR:
    5.2 血象及尿常规检查:
    5.3 胸部CT检测:
    5.4 核酸检测:
6 防治
    6.1 加强HFRS的监测:
    6.2 防鼠灭鼠:
    6.3 强化宣传教育,增强防护意识:
7 讨论

(8)楚雄市1952—2013年法定传染病消长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9)2013年12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评估方法和依据
    1.1 评估方法
    1.2 评估依据
2 评估结果
    2.1 风险地图 (示意图)
        2.1.1 近期全球需关注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1.2 近期国内需关注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2 特别关注
    2.3 重点关注
        2.3.1 流行性感冒 (流感)
        2.3.2 人感染H7N9禽流感及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
        2.3.3 中东呼吸综合征 (MERS)
        2.3.4 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
    2.4 一般关注
3 讨论

(10)我国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季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1. 数据来源
    2. 纳入和排除病种
    3. 数据准备
    4. 时间序列分解法具体步骤
    5. 绘制曲线图
    6. 描述发病趋势和季节性
    7. 分类汇总、对比比较
    8. 判定发病趋势类型
    9. 判定季节性显着程度
    10. 判定发病高峰期和低谷期
    11. 推算感染高峰期和低谷期
第三部分 结果
    1、发病趋势
    2、发病季节性
    3、发病高峰、低谷;感染高峰、低谷
第四部分 讨论
    1、发病趋势
    2、发病季节性显着程度
    3、感染高峰期
    4、研究优势及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
致谢

四、流行性出血热进入高发期(论文参考文献)

  • [1]出血热究竟是什么病[N]. 黄杨子. 解放日报, 2021
  • [2]寒冷地区边境城市流行病学特点及防病防寒启示[J]. 刘雨翀,许顺雄,李文波,朱伟杰,魏巍,孙文波,刘同亭.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21(05)
  • [3]贝叶斯时空建模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D]. 齐畅. 山东大学, 2021
  • [4]“生物战”抑或“诅军术”——匈奴与汉王朝的“疾疫”纠葛[J]. 桑东辉. 阴山学刊, 2021(01)
  • [5]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研究现状[J]. 张亚萍,王文英,李莉莉,刘增加,韩雪玲.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20(04)
  • [6]疾控机构微信公众号媒介角色研究[D]. 黄馨. 广西大学, 2020(07)
  • [7]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概述[J]. 谢渊,徐鹤峰,董国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9)
  • [8]楚雄市1952—2013年法定传染病消长趋势分析[J]. 何国兴,杨小刚.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5(04)
  • [9]2013年12月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需关注的传染病风险评估[J]. 李雷雷,王大燕,王芹,苏琪茹,周蕾,向妮娟,高永军,涂文校,孟玲,洪志恒,倪大新,金连梅,李群. 疾病监测, 2013(12)
  • [10]我国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季节性研究[D]. 魏珊. 复旦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流行性出血热进入高发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