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入越南的椰子树苗中截获椰子叶甲虫的初步报告

从进入越南的椰子树苗中截获椰子叶甲虫的初步报告

一、从越南入境的椰子树苗中截获椰心叶甲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张华峰[1](2022)在《椰心叶甲扩散成灾机理与防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是我国棕榈科植物的危险性入侵害虫。研究表明,椰心叶甲具有的短距离迁移能力以及人为远距离调运带虫棕榈苗木,是造成该害虫在我国境内快速蔓延扩散的主要原因;另外,椰心叶甲的高繁殖力和产卵习性,是该害虫成功入侵并建立种群的重要因素。目前,已建立以寄生蜂释放防治为核心,结合绿僵菌施用、挂椰甲清药包等的椰心叶甲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并取得了显着的控害效果。然而,该技术体系中的生物防治存在见效慢的不足,而化学农药防治措施则存在害虫抗药性和环境污染等缺点。因此,基于椰心叶甲对寄主搜寻定位和配偶识别的化学生态学原理,研发诱杀或趋避的嗅觉行为调控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该害虫的扩散暴发成灾机制、防控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化学生态学原理研究现状,并对基于嗅觉行为调控的绿色防控技术研发进行展望,为研发椰心叶甲新型防控技术提供思路。

张波,赖韦文,杨少波,邓灿武,江雪伦,林孝文,向安强[2](2015)在《华南沿海外来生物椰心叶甲入侵的历史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椰心叶甲是广泛分布于华南沿海地区的一种入侵有害生物,主要为害棕榈科植物,已对该地区经济、社会及生态造成巨大危害。椰心叶甲入侵华南沿海地区的历史可分为入侵与种群建立期,蔓延生长与灾害显现期,大规模爆发与防控期3个阶段。回顾3个历史阶段的防控措施,人工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是其主要防治手段。使用化学药剂是控制椰心叶甲的主要措施,而生物防治是阻止其蔓延扩散的有效途径。

王智[3](2014)在《海南椰子害虫种类调查及主要害虫生物生态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南省地处热带,椰子树是海南岛上最具特色的绿色景观植物,同时也是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和生态旅游资源,目前椰子产业已经成为海南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近几年椰树害虫越来越猖獗,除本土害虫猖獗危害外,外来害虫入侵危害也是造成椰子受害的的主要原因。本论文对海南省椰子害虫进行普查和危害程度分析,结果如下:海南省椰子作物病虫害的野外监测、调查和室内鉴定的结果表明,目前在海南省椰子作物上普遍发生的害虫49种,隶属7目22科,主要包括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 Gestro)、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Fabricius)、二疣犀甲(Oryctes rhinoceros L.)、椰花四星象甲(Diocalandra frumenti Fabricius)、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等,危害部位包括根、茎、叶、花及果实等各部位。从种类来看,等翅目3种,占6.12%;直翅目5种,占10.20%;同翅目17种,占34.69%;缨翅目2种,占4.08%;半翅目1种,占2.04%;鞘翅目9种,占18.37%;鳞翅目12种,占24.49%。从危害部位来看,多种害虫兼取食椰子多个组织部位,其中以叶部害虫最多,计41种;花絮害虫次之,计19种;果实害虫16种,根和茎干害虫各5种。针对椰子害虫中危害较为严重的种类,通过室外采集并室内用各害虫的嗜食椰子组织饲养供试虫源,获取成虫、卵、各龄幼虫及蛹不同虫态,对椰心叶甲(B. longissima)、二疣犀甲(O. rhinoceros)、红脉穗螟(T. rufivena)、红棕象甲(R. ferrugineu)、椰花四星象甲(D. frumenti)、窃达刺蛾(Darna trima Moore)、椰园蚧(Aspidiotus destructor Signoret)、黑翅土白蚁(Formosan white Termite)、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等10种主要害虫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通过室外采集供试害虫,进行室内饲养,详细记录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产卵个数、趋性等参数,并室外观察试虫的世代重叠、取食场所、种群动态等,研究了10种主要椰子害虫在海南各省市椰子产区的分布、寄主范围、生物生态学、危害现状等因素。供试的10种主要椰子害虫在海南均广泛分布,各害虫的主要分布区域有所差异。

张徐[4](2013)在《椰心叶甲耐寒性研究》文中认为椰心叶甲是一种林业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棕榈科植物,对海南和广东省的椰子、槟榔产业造成了重大危害。目前,椰心叶甲分布于我国低纬度地区,海南省全省以及广西、云南、广东的部分地区。为了判断该虫是否存在继续扩散的可能,同时填补椰心叶甲耐寒能力的研究空白,本文通过研究短时低温处理对椰心叶甲成虫生理状态的影响,来判断该虫是否具备一定的耐寒能力,并探索其抗寒物质系统构成。结果表明,在低温环境下,椰心叶甲成虫会大量积累海藻糖、糖原、甘油、脂肪、蛋白质等抗寒生化物质,并引起POD、CAT三种酶活性升高。1、椰心叶甲成虫致死时间的变化趋势经过4℃短时诱导的处理组椰心叶甲成虫在-20℃下10、20、30、32分钟的死亡率分别为20%、34%、47%、57%明显小于没经过4℃处理的对照组成虫死亡率27%、50%、93%、100%。实验发现,处理组成虫在-20℃条件下全部死亡至少需要40分钟,而对照组则为32分钟,差异显着,处理组椰心叶甲的耐寒能力增强。2、椰心叶甲成虫含水量变化趋势对照组和处理组椰心叶甲成虫含水量分别为67.10%和45.11%。处理组成虫含水量显着下降以此应对低温对虫体的影响。3、椰心叶甲成虫含糖量变化趋势实验表明,4℃处理后成虫总糖含量由19.82(μg/mg)略微下降到18.00(μg/mg),海藻糖含量由3.22(μg/mg)显着上升到5.88(μg/mg),糖原含量由1.12(μg/mg)显着上升到4.46(μg/mg)。因此,椰心叶甲成虫会大量积累海藻糖和糖原以应对低温环境。4、椰心叶甲成虫甘油含量变化趋势4℃处理后,成虫甘油含量由11.45(μg/mg)显着上升到15.10(μg/mg)。表明,椰心叶甲成虫会大量积累甘油以应对低温环境。5、椰心叶甲成虫脂肪含量变化趋势4℃处理后,成虫脂肪含量由6.43%显着上升到8.14%。表明,椰心叶甲成虫会大量积累脂肪以应对低温环境。6、椰心叶甲成虫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4℃处理后,成虫蛋白质含量由1.23(μg/mg)显着上升为1.32(μg/mg)。表明,椰心叶甲成虫会大量积累蛋白质以应对低温环境。7、椰心叶甲成虫SOD、POD、CAT活力变化趋势4℃处理后,成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由6.65(U/mg虫重)略微上升为7.56(U/mg虫重);过氧化物酶(POD)活力由1.36(U/mg虫重)显着上升为1.95(U/mg虫重);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由1.49(U/g虫重)略微上升为1.98(U/g虫重)。表明,低温环境会促使椰心叶甲成虫体内三种酶活升高,其中POD显着升高,SOD、CAT略微升高。

吕宝乾,金启安,温海波,彭正强,杜予州[5](2012)在《入侵害虫椰心叶甲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近30年来,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在亚太椰子产区扩散蔓延,成为棕榈植物上主要害虫。2002年,该害虫入侵我国海南并暴发成灾。化学防除是控制椰心叶甲危害的首要措施,其中包括挂药包等农药缓释技术,而生物防治是控制该虫扩散蔓延的经济有效措施。从感病椰心叶甲虫体上分离的微生物杀虫剂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被我国和其他多个国家应用。椰心叶甲天敌寄生蜂的引进利用是可持续控制该害虫发生的重要措施。幼虫寄生蜂椰甲截脉姬小蜂Asecodes hispinarum和蛹寄生蜂椰心叶甲啮小蜂Tetrastichus brontispae是椰心叶甲的两种重要天敌。2004年,椰甲截脉姬小蜂和椰心叶甲啮小蜂被引入到我国,经扩繁释放后,取得了良好的控害效果,其中有些地区的椰甲截脉姬小蜂寄生率可达90%,椰心叶甲啮小蜂寄生率可达100%。连续放蜂,且椰心叶甲种群有合适虫龄被寄生蜂寄生是控害效果的关键。气候等生态因子也可能是影响寄生蜂控制靶标害虫效果的因素,应进一步加强研究。论文最后提出了未来椰心叶甲防控的研究的方向。

郑常格,陈火君,江定心,汤历,徐汉虹[6](2010)在《两种施药方法对椰心叶甲防治药效对比试验》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探索杀虫剂防治椰心叶甲的策略,采用林间小区试验在椰子树和大王椰中分别研究挂包和打孔两种不同施药方法对椰心叶甲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挂包法对椰子树和大王椰上的椰心叶甲具有优秀的防治效果,药后30d的防效达95%以上;打孔施药法对大王椰上的椰心叶甲具有优秀的防治效果,药后30d防效达90%以上,而对椰子树上的椰心叶甲防效不理想。

陈雪华,江俊[7](2010)在《椰心叶甲自然感染绿僵菌的扫描电镜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为研究绿僵菌侵染椰心叶甲的部位、侵染的过程以及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大田、自然感染绿僵菌的椰心叶甲虫体表面进行扫描观察。[结果]椰心叶甲体表面自然感染绿僵菌的部位不仅在腹部与前胸的节间膜处,在腹部的两侧以及腹末节腹板的尾部,都观察到了大量已形成与感染密切相关的结构物质——侵染钉以及菌丝、孢子等。[结论]绿僵菌对椰心叶甲侵染时在营养物质、pH值、温湿度等不同环境条件下,椰心叶甲虫体表面被破坏的程度有所不同。

孙莉娜,董军,陈永强,王忠全[8](2010)在《椰心叶甲在广东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综述》文中认为我国大陆将椰心叶甲列为禁止入境的二类植物检疫危险性害虫。1999年9月,广东省番禺区发现椰心叶甲。目前,椰心叶甲在广东省危害严重并有扩散漫延的趋势。文章介绍了椰心叶甲在广东的发生情况、传播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为将来防范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提供借鉴。

罗湘粤,钱军[9](2010)在《海南省椰心叶甲危害现状及生物防治策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对椰心叶甲在海南省的危害现状进行了阐述,同时对该虫的生物防治策略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椰甲截脉姬小蜂、椰心叶甲啮小蜂及绿僵菌的使用,同时对这些生物天敌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椰心叶甲的无公害防治提供参考。

王九辉[10](2007)在《绿僵菌MA3对椰心叶甲的致病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绿僵菌MA3为对象,研究了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致病性、椰心叶甲感染绿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绿僵菌与椰心叶甲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绿僵菌侵染对椰心叶甲CYP4基因的诱导表达作用,旨在揭示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致病机理,明确绿僵菌与椰心叶甲的互作关系,为椰心叶甲综合治理中有效利用绿僵菌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寄主与病原物互作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例证。以生物测定方法进行的室内研究表明表明绿僵菌MA3对椰心叶甲成虫及各龄幼虫均具有良好的致病作用。1×107孢子/mL是比较理想的浓度,接种后15天的校正累计死亡率均达到或接近100%。温度和湿度对MA3的致病力有显着影响,在30℃的温度和接近饱和的湿度条件下MA3对椰心叶甲的致病力最强。对染病后的椰心叶甲幼虫进行的组织切片观察表明,绿僵菌对椰心叶甲幼虫的侵染主要通过体表途径完成,经气门侵入也可能是绿僵菌侵染椰心叶甲的途径之一。侵入血腔中的绿僵菌沿着脂肪体、肌肉、食道、气管、腺体等组织周围生长繁殖,随后相继侵入各组织中,被侵染的组织发生显着的病理变化。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是昆虫重要的体液免疫系统之一,在抵御病原体的入侵、表皮硬化及伤口俞合等反应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椰心叶甲在受到绿僵菌MA3侵染后出现明显的酚氧化酶活性上升,这有助于增强椰心叶甲对绿僵菌侵染的抵抗能力。但受侵染椰心叶甲接受昆布多糖注射后,酚氧化酶的活性水平要显着低于未受侵染椰心叶甲接受昆布多糖注射后的酶活性水平,表明绿僵菌在侵染过程中具有抑制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的功能,以此克服椰心叶甲的免疫反应。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方法的观察,在椰心叶甲成虫血淋巴中发现五种结构不同的血细胞。绿僵菌侵染后,浆血细胞和类绛色细胞表现出明显的吞噬作用,同时各种类型血细胞的超微结构均发生显着改变,并最终导致细胞的坏死。血细胞总数在绿僵菌侵染后出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各种血细胞的所占比例也与侵染前有较大改变。以CYP4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从椰心叶甲成虫克隆了5个cDNA片段,对其中片段BLWH4进行3’端序列克隆及半定量RT-PCR分析,序列分析表明其为CYP4基因片段。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证明绿僵菌侵染后BLWH4的表达增强,并持续5-7天,提示BLWH4可能具有增强椰心叶甲抵抗绿僵菌侵染的作用。

二、从越南入境的椰子树苗中截获椰心叶甲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越南入境的椰子树苗中截获椰心叶甲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椰心叶甲扩散成灾机理与防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椰心叶甲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1.1 寄主植物
    1.2 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2 椰心叶甲的快速扩散成灾机理
    2.1 入侵危害概况
    2.2 扩散成灾机理
3 椰心叶甲的防控技术体系与应用现状
    3.1 建立防控体系的重要性
    3.2 综合防控技术
        3.2.1 植物检疫
        3.2.2药物防治
        3.2.3生物防治
        3.2.4 综合防控技术集成
4 椰心叶甲绿色防控集成的研究展望

(2)华南沿海外来生物椰心叶甲入侵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1椰心叶甲的危害
2椰心叶甲入侵的历史阶段与特点
    2. 1入侵与种群建立期( 1975—2000年)
    2. 2蔓延生长与灾害显现期( 2001—2005年)
    2. 3大规模爆发与防控期( 2005年至今)
3结论与讨论

(3)海南椰子害虫种类调查及主要害虫生物生态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1.2.1 椰心叶甲
        1.2.2 红棕象甲
        1.2.3 黑刺粉虱
    1.3 技术路线
2 海南椰子主要害虫种类调查
    2.1 调查研究方法
        2.1.1 调查范围
        2.1.2 调查时间
        2.1.3 调查方法
        2.1.4 种类鉴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海南省椰子害虫种类
        2.2.2 海南省椰子害虫目录表
    2.3 小结
3 海南椰子主要害虫形态学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1.3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椰心叶甲
        3.2.2 二疣犀甲
        3.2.3 红棕象甲
        3.2.4 椰花四星象甲
        3.2.5 黑翅土白蚁
        3.2.6 红脉穗螟
        3.2.7 窃达刺蛾
        3.2.8 椰园蚧
        3.2.9 黑刺粉虱
        3.2.10 矢尖蚧
    3.3 小结
4 海南椰子主要害虫生物生态学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1.3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椰心叶甲
        4.2.2 二疣犀甲
        4.2.3 红棕象甲
        4.2.4 椰花四星象甲
        4.2.5 黑翅土白蚁
        4.2.6 红脉穗螟
        4.2.7 窃达刺蛾
        4.2.8 椰林蚧
        4.2.9 黑刺粉虱
        4.2.10 矢尖蚧
    4.3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椰心叶甲耐寒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文献综述
        1.1.1 椰心叶甲的分布
        1.1.2 椰心叶甲的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
        1.1.3 椰心叶甲的习性及危害
        1.1.4 椰心叶甲的寄主植物
        1.1.5 椰心叶甲的防治方法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虫源及饲养方法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试剂
    2.4 低温诱导温度的选定及处理方法
    2.5 实验方法
        2.5.1 低温致死时间的测定
        2.5.2 椰心叶甲成虫含水量(自由水)测定
        2.5.3 椰心叶甲成虫含糖量测定
        2.5.4 椰心叶甲成虫甘油含量测定
        2.5.5 椰心叶甲成虫脂肪含量测定
        2.5.6 椰心叶甲成虫蛋白质含量测定
        2.5.7 椰心叶甲成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测定
        2.5.8 椰心叶甲成虫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测定
    2.6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低温致死时间的测定
    3.2 椰心叶甲成虫含水量(自由水)
    3.3 椰心叶甲成虫含糖量
        3.3.1 糖类标准曲线的制作
        3.3.2 虫体总糖、海藻糖、糖原含量分析
    3.4 椰心叶甲成虫甘油含量
        3.4.1 甘油标准曲线的制作
        3.4.2 虫体甘油含量分析
    3.5 椰心叶甲成虫脂肪含量
    3.6 椰心叶甲成虫蛋白含量
        3.6.1 总蛋白标准曲线制作
        3.6.2 虫体蛋白质含量分析
    3.7 椰心叶甲成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
    3.8 椰心叶甲成虫过氧化物酶(POD)活力
    3.9 椰心叶甲成虫过氧化氢酶(CAT)活力
4 结论与讨论
    4.1 椰心叶甲成虫含水量变化与其抗寒能力的关系
    4.2 椰心叶甲成虫含糖量与其抗寒能力的关系
    4.3 椰心叶甲成虫甘油含量与其抗寒能力的关系
    4.4 椰心叶甲成虫脂肪含量与其抗寒能力的关系
    4.5 椰心叶甲成虫蛋白质含量与其抗寒能力的关系
    4.6 椰心叶甲成虫SOD、POD、CAT三种酶活力变化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入侵害虫椰心叶甲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椰心叶甲的分布及扩散
    1.1 发生分布
    1.2 椰心叶甲在中国大陆的分布及扩散
2 发生危害
    2.1 危害寄主
    2.2 危害特点
3 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4 防控技术
    4.1 化学防治技术
    4.2 生物防治技术
        4.2.1 绿僵菌的利用
        4.2.2 寄生蜂的引进释放
5 展望

(6)两种施药方法对椰心叶甲防治药效对比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防效调查及计算
2 结果及分析
3 结语

(9)海南省椰心叶甲危害现状及生物防治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海南省椰心叶甲危害现状
2 椰心叶甲生物防治策略
    2.1 椰扁甲啮小蜂
    2.2 椰甲截脉姬小蜂
    2.3 绿僵菌

(10)绿僵菌MA3对椰心叶甲的致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椰心叶甲的研究进展
        1.1 分布
        1.2 寄主范畴
        1.3 形态特征
        1.4 发生规律
        1.5 危害
        1.6 防治方法
    2 绿僵菌对昆虫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2.1 绿僵菌的入侵过程
        2.2 酶在绿僵菌入侵中的作用
        2.3 毒素在绿僵菌致病中的作用
        2.4 寄主对绿僵菌侵染的防御反应
    3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绿僵菌MA3 对椰心叶甲的致病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昆虫
        1.2 绿僵菌
        1.3 孢子液的制备
        1.4 绿僵菌对椰心叶甲成虫及不同虫龄幼虫的致病力测定
        1.5 不同孢子含量的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致病力测定
        1.6 温度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
        1.7 湿度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
        1.8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绿僵菌对椰心叶甲成虫及不同虫龄幼虫的致病力
        2.2 不同孢子含量的绿僵菌对椰心叶甲的致病力
        2.3 温度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
        2.4 湿度对绿僵菌致病力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椰心叶甲感染绿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绿僵菌侵染
        1.3 试剂和主要仪器
        1.4 组织切片的制备
    2 结果
        2.1 椰心叶甲感染绿僵菌后的症状
        2.2 绿僵菌的侵入途径及侵染过程
        2.3 椰心叶甲幼虫感染绿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3 讨论
第四章 绿僵菌对椰心叶甲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供试虫源
        1.4 绿僵菌培养
        1.5 酶液的制备
        1.6 酚氧化酶活力的测定
        1.7 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研究
        1.8 菌丝裂解液对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的影响
        1.9 绿僵菌侵染对酚氧化酶原系统的影响
        1.10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
        2.2 菌丝裂解液对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的影响
        2.3 绿僵菌侵染对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的影响
    3 讨论
        3.1 椰心叶甲酚氧化酶的酶学特性
        3.2 椰心叶甲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的分布特点
        3.3 绿僵菌对椰心叶甲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的影响
第五章 椰心叶甲血细胞对绿僵菌的防御反应及病理改变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及绿僵菌
        1.2 试剂和仪器
        1.3 血细胞形态的观察
        1.4 血细胞计数
        1.5 血细胞分类计数
    2 结果
        2.1 椰心叶甲血细胞的分类及超微结构
        2.2 绿僵菌侵染后椰心叶甲血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2.3 绿僵菌侵染后椰心叶甲血细胞数的变化
    3 讨论
        3.1 血细胞的分类
        3.2 血细胞对绿僵菌侵染的反应
第六章 绿僵菌侵染对椰心叶甲CYP4 基因的的诱导表达作用
    1 椰心叶甲CYP4 基因片段的克隆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2 3’-RACE 获取BLWH4 的3’端全长序列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3 BLWH4 的半定量RT-PCR 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七章 结论
    1 绿僵菌MA3 对椰心叶甲的致病性
    2 椰心叶甲感染绿僵菌后的组织病理变化
    3 绿僵菌对椰心叶甲酚氧化酶原激活系统的影响
    4 椰心叶甲血细胞对绿僵菌侵染的反应
    5 绿僵菌侵染对椰心叶甲CYP4 基因的诱导表达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从越南入境的椰子树苗中截获椰心叶甲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椰心叶甲扩散成灾机理与防控研究进展[J]. 张华峰. 热带农业科学, 2022
  • [2]华南沿海外来生物椰心叶甲入侵的历史考察[J]. 张波,赖韦文,杨少波,邓灿武,江雪伦,林孝文,向安强. 福建林业科技, 2015(03)
  • [3]海南椰子害虫种类调查及主要害虫生物生态学研究[D]. 王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4(07)
  • [4]椰心叶甲耐寒性研究[D]. 张徐. 华中农业大学, 2013(02)
  • [5]入侵害虫椰心叶甲的研究进展[J]. 吕宝乾,金启安,温海波,彭正强,杜予州. 应用昆虫学报, 2012(06)
  • [6]两种施药方法对椰心叶甲防治药效对比试验[J]. 郑常格,陈火君,江定心,汤历,徐汉虹.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9)
  • [7]椰心叶甲自然感染绿僵菌的扫描电镜观察[J]. 陈雪华,江俊. 安徽农业科学, 2010(21)
  • [8]椰心叶甲在广东的危害及其防治研究综述[J]. 孙莉娜,董军,陈永强,王忠全. 防护林科技, 2010(04)
  • [9]海南省椰心叶甲危害现状及生物防治策略分析[J]. 罗湘粤,钱军. 热带林业, 2010(02)
  • [10]绿僵菌MA3对椰心叶甲的致病性研究[D]. 王九辉.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7(03)

标签:;  

从进入越南的椰子树苗中截获椰子叶甲虫的初步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