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探讨

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探讨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探新(论文文献综述)

侯慧敏[1](2021)在《基于智慧教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以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为例》文中提出基于智慧教育理念丰富课堂教学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下及未来教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小学数学高年级的图形与几何题具有变换抽象、枯燥难懂等特点。而基于智慧教育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可利用图形计算器动态演示,线上游戏互动等方式创设信息化教育环境,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使图形内容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参与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研究基于智慧教育的理念与内涵,通过Geogebra计算器的具体操作技术,以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为例,对江苏省扬州市某小学两个平行班进行智慧教育教学和传统教育教学的对比教学案例研究。研究显示,基于智慧教育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图形与几何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信息技术的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的看法也有所改观。同时,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究、自我发现的能力也得到了推升。因此,基于智慧教育的教学活动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选择教学技术支持,更好地辅助课堂教学。应不断优化学生的电子学习工具,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实现实时学习,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应借助智慧教育的手段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利用不断成熟的信息技术促进数学建模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应促进家校协同教育,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获得家校信息反馈,便于家长和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更好地服务学生。

黄寄洪[2](2021)在《中学语文“互联网+教学”研究 ——以国家信息化教学银川实验区为例》文中认为

李秋实[3](2020)在《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 ——以高校大学数学(三)课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课内翻转是翻转课堂引入我国后进行本土化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研究内容已经从理论研究转入实证研究的层次。通过相关文献可知,对于课内翻转的应用,以基础教育为主,其次是高校教育领域,尚无从学习活动设计角度进行的实证研究。因此,将“超星学习通”支持下的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理念应用于大学数学(三)课程的教与学之中,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值得深入探讨。在“超星学习通”创设的学习环境下,以活动理论、教学设计模式理论以及耗散结构理论为指导,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分析了课内翻转知识内化过程、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类型、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素,构建了以学习任务、学习共同体、学习规则、学习动力为要素的课内翻转学习活动设计模型,并给出了在大学数学(三)课堂中进行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的流程。通过实践探究,依据解决课堂教与学实际问题的反思,对课内翻转学习活动设计模型进行了优化。通过分析测试题、量表、问卷、访谈及“超星学习通”平台的具体数据和内容,从测试成绩、课堂学习表现和课堂学习满意度三个层面,对比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异同。最终探索出了“超星学习通”支持下的课内翻转学习活动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课内翻转学习活动设计模型的应用对于学习者测试成绩的提高、拥有良好的课堂学习表现、获得较高的课堂学习满意度方面效果显着。最后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若干个教学实际问题,依据“超星学习通”支持下的课内翻转学习活动设计模型提供了解决建议。(一)对于数学课堂趣味性较低的问题,利用“超星学习通”增设了譬如计时抢答、投票等互动环节;(二)对于课堂中在线测试影响学习情绪的问题,可依据本模型灵活地调整课堂学习活动的流程;(三)对于教师讲授时长不足的问题,应依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有选择性地进行课内翻转的学习活动设计。本研究在访谈样本的选取量上未能覆盖全部不满意的题目和学习者,得出影响学习者课堂学习满意度的研究结果可能出现偏差,在今后的研究中会进一步完善。

梁梦倩[4](2018)在《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调查及访谈了解了目前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现状,并就调查结果所反映的两个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在影响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的诸多因素当中,本文主要突出两个方面的影响:(1)教师如何设计及评价一堂数学文化课。(2)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文化学习效果。文章共分为五个章节。按照调查呈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我国高中数学文化教学现状描述及所呈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下面简要介绍本研究所做的主要工作。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就目前高中的“数学文化教育现状”做了一简要分析,得出教师如何设计及评价一堂数学文化课是当前影响高中生学习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增加对学生数学文化掌握情况的考察和评价可能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对数学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次,针对调查及访谈所呈现的第一个问题,即教师如何设计及评价自己的数学文化课以及如何借鉴和评价他人的优秀数学文化课例。本研究构建了“数学文化教学案例分析框架”,并以该案例分析框架具体分析了一堂优秀的数学文化教学案例,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分析自己及他人的数学文化教学。最后,针对调查及访谈所呈现的第二个问题,即如何考察和评价学生对数学文化的掌握情况。笔者根据目前教育部考试中心陈昂、任子朝于2015年发表的文章《突出理性思维弘扬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在高考试题中的渗透》的启示,并结合顾沛(2008)对数学文化的定义,将从数学史、数学美、数学精神、数学应用、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以及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六个方面进行数学文化高考题的命制,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价学生的数学文化学习效果。

张素芬,李逢霞[5](2017)在《高等数学课应用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及途径》文中指出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易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为学生答疑解惑.在高等数学信息化教学中,要改变教育观念,发挥信息化优势,利用微课视频、手机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李昌官[6](2016)在《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学生研究力严重不足与知识经济社会要求的矛盾,以及高中数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思路、程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操作性与可行性强、旨在增强学生研究力的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的技术路线图是:实践反思——文献溯源——提出问题——寻找依据——建立模型模式——检验模型模式——修正模型模式——实践应用。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案例法、调查法、访谈法、准实验法。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在教师提供的认知策略与研究支架指导下,通过独立研究或合作研究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拓展问题,旨在掌握数学知识和创造数学知识、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增强研究力的教学。其实质是教师强有力的元认知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其基本理念是学习即研究、教学即研究指导。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围绕“一个中心”(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立足“两个基本点”(即学生的研与教师的导),坚持“三个原则”(即以研定导、以导促研、导研耦合),追求“教学四性”(即元指导性、整体性、结构性和激励性),按照“五环节十步骤”(即背景与问题—联想与方法—猜想与验证—运用与内化—反思与拓展)开展。该教学模式具有六大优势:一是利于学生学习有根、有背景的知识;二是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三是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建构数学知识和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四是强化了猜想与反驳的思维过程,使研究更真实、有效;五是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思维方式;六是学生带着值得研究的问题在课外继续研究,利于建构课内、课外一体的学习与研究机制。在分析、反思经典教学设计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导研式教学的特点与需求,在案例研究和反复修正的基础上,建构了包含学习目标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学习指导设计、学习评价设计4张思维导图在内的“ADE”(即Analysis, Development, Evaluation)设计模型。其中,学习目标设计包括习得内容、习得程度、习得方式、习得差异四方面;学习过程设计与教学模式相适应;学习指导设计分概念、定理法则、问题解决三种情况。整个设计模型具有价值为先、研究为本、问题为重、操作为上四大特点。调查表明:一线教师高度认可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设计模型和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验和分析比较表明:与对照班相比,按此模式和模型设计的数学课,学生研究某类问题能力的3个维度均有0.01或0.025水平的显着性差异;在此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与原生态设计相比,在12个维度上均有0.005或0.01或0.05水平的显着性差异,但与研究者参与的教学设计相比,10个维度明显滞后,2个维度无差异。这表明此模式和模型能把教师的教学水平向上提升一个层级,但还达不到理想的水平。

李小平[7](2016)在《数学文化与现代文明》文中提出谈到人类文明,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政治、经济、历史、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方面的成就。熟不知数学才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整个进程,并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一词,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比西方要早,但直到十九世纪,它才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表示方式。《哲学小词典》认为“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狭义的文化”指的是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规章制度、风俗习惯、学术思想、宗教组织及文学艺术等。文化可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并借助语言和文字的形式来表现。而数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维工具、思想方法和理性精神,所以说数学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先进的文化,数学文化的发展足迹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足迹的,所以它见证了人类的文明发展。西方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数学文化观,认为数学是一个由其内在力量与外在力量共同作用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系统,90年代末我国学者也开始从文化的角度来关注数学,并强调数学的文化价值。根据数学文化内涵的侧重点的不同,可以给予数学文化不同的理解。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那对应的数学文化也有广义狭义的理解。狭义的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广义还包括了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与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数学文化具有很多特点,文中给出数学文化的定义之后,对数学文化的传统性、抽象性、哲学性、美学性、渗透性、发展性、艺术性及趣味性等做了重点阐述,了解这些特点能进一步加深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及认识。因为受经济制度、地理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模式、民主观念、科学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古希腊相当重视数学,相传当时不懂几何者是不能进入柏拉图学园的,但在我国古代,崇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或者懂点八股文的人被认为是有文化、有品味的人,而数学仅仅是被商人记账、算命先生算命时才会用到。纵观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实用思想、算法化的特点一直贯穿其中。《九章算术》对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影响很大,从隋唐时代一直到明末清初,所学知识几乎都来自于《九章算术》或是其扩展版。《九章算术》的编写方式与希腊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编写方式有着天壤之别,《几何原本》是从公理、公设、定理等出发,通过证明的方式建立起演绎数学体系,而《九章算术》是从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建立起机械性数学体系,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重实用、重计算的特点。我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儒家、道家三大学派,特别是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影响很大。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世界观因迎合封建统治者的意愿而受到推崇,由这种观念所引发的轻视科学、鄙视技艺的思想也对后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至今我国政府、教育部门中还有大部分人不重视数学研究,可以说儒家文化阻碍了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而古希腊的数学如哲学一般备受人们的重视,在整个文化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孕育了一种理性精神,不仅给西方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也给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带来了巨大影响。儒家提倡崇古,排斥新思想、新理念,当明末清初西方数学传入我国时,我国大多数数学家们却把精力放在古算学书上,不接纳西方的数学文化思想,再加上清廷的衰败及闭关自守政策,把西方的数学文化拒之门外,造成中国数学文化与西方数学文化的脱节,也使得中国数学教育远远落后于西方的数学教育,这无疑造成了我国科学技术上的大落后。而对中西方数学文化的融合做出杰出贡献的首推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他把《几何原本》与非欧几何引入大陆,也把中国古代的儒家学说、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传输给了西方,从而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没有数学,就没有现代文明,可知数学文化在现代文明中不可取代的地位。文中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个是微积分时代,一个是计算机时代。17、18世纪,人类文明的重要瑰宝解析几何与微积分登上了历史舞台,数学达到空前的繁荣,迎来了一个“英雄的世纪”。它们的发明,尽管当时理论上尚不成熟,特别是微积分基础很不牢固,但并不影响它的大量使用及快速推广。微积分作为一种新生力量,推动了人类历史上整个科技革命。瓦特拿着“微积分”这把科学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直接把人类社会带进了“蒸汽时代”;19世纪微积分知识又为电磁理论打下基础,麦克斯韦的电磁波让电气走进了我们的生活。20世纪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成为人类文明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计算机凭借数学这个幕后英雄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发展,当然计算机的强大的计算功能也让数学如虎添翼,让数学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威慑力和渗透力。“互联网”时代的开启,更是让人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达到空前繁荣的地步。可以说,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无不显示出数学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蕴藏的巨大生命力,数学文化影响了人类的文明进程,改写了人类的历史,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进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当今,我们正在迈向信息化社会,信息时代意味着高技术时代,而高技术时代就其实质而言就是数学时代。事实上,我们一直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不自觉的享受着数学文化的恩泽,但却对数学文化的重要性缺乏一个系统的理性的认识,这势必会影响到数学现在及未来的发展,间接的延缓人类社会向更高级、更先进的文明社会迈进的步伐,这是值得当今社会的每一成员认真思考并要足够重视的问题。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与这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息息相关,国民素质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人文素质,而数学素养又是人文素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构建。从我国高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至今已20余年,“素质教育”这个词早已成为我国教育理念的一个核心话题,植入了教育工作者们的心田。周远清曾评价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切中时弊、顺应潮流、涉及根本”,而数学文化课程的开设用这12个字来形容也毫无夸张之嫌。文中最后谈到了我国高校数学文化课程的开设情况。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们的认可,但仅仅满足于开设数学文化类的选修课程远远不够。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继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让数学文化走进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数学文化的问题摆在了教师面前,而地方性本科院校又在大众化人才培养中占据着主要力量,为此我们对在地方院校数学文化课程的开设作了一些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作用。

储昭昉[8](2007)在《信息时代高师院校公共数学教学策略探讨》文中提出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等多媒体为主的电子技术,它和网络的发展给高师院校公共数学教育提出了信息化的要求,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信息时代里的高师院校公共数学教学应该是信息化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完美融合,以信息化的教学系统和学习模式为特征的。

胡慧兰[9](2003)在《信息化背景下数学文化教育探新》文中研究表明数学文化是信息社会的基础文化。严格性与超越性是数学文化的基本特色。数学文化教育的支点是唤起学生对和谐与完美的追求。信息社会数学文化教育必须与信息文明中所必备的理性思维、数据推理相联系 ,并注重数学文化对精神创造领域的影响。现代数学教学设计要充分运用信息科学来反映数学建构过程 ,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交流的良好环境 ,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欣赏数学文化。

胡慧兰[10](2002)在《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探新》文中研究说明高等数学课程与教学必须与信息时代的特征相融合。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数学应用意识 ,追求数学文化教育与数学技术教育的协同 ,并重视归纳推理和数学实验。信息化背景下的理性思维应当建立在数字推理的基础之上。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探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探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智慧教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以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 智慧教育
        (二) Geogebra计算器
    三、文献综述
        (一) 智慧教育发展的研究
        (二) 智慧教育运用于实践的研究
        (三) 智慧教育运用于数学教学的研究
        (四) 文献述评
第一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一) 调查法
        (二) 案例研究法
    四、数据的收集及整理
第二章 基于智慧教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与效果分析
    一、基于智慧教育的教学实施流程
        (一) 智慧教育教学模式
        (二) 基于智慧教育的教学实施流程及概述
    二、基于智慧教育的小学数学六年级《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及实施
        (一) 基于智慧教育的《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
        (二) 基于智慧教育的《圆的面积》的教学实施
    三、基于智慧教育的《圆的面积》的教学效果分析
        (一) 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 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三) 帮助学生转变对数学学习的看法
        (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建议
        (一) 指向智慧教育要灵活选择教学技术支持
        (二) 基于智慧教育优化学生的学习工具
        (三) 借助智慧教育手段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四) 利用智慧教育技术促进家校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前测卷
附录二 后测卷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 ——以高校大学数学(三)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学习活动设计研究现状
        1.2.2 国内学习活动设计研究现状
        1.2.3 国内课内翻转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调查法
        1.4.3 实验法
        1.4.4 统计分析法
    1.5 研究内容
    1.6 核心概念界定
        1.6.1 课内翻转
        1.6.2 学习活动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活动理论
    2.2 教学设计模式理论
    2.3 耗散结构理论
第三章 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的设计模型
    3.1 课内翻转知识内化过程的分析
    3.2 课内翻转学习活动模型设计的分析
    3.3 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的前端分析
        3.3.1 学习目标分析
        3.3.2 学习者分析
        3.3.3 学习流程分析
        3.3.4 学习环境分析
    3.4 依据模型的课内翻转学习活动设计
    3.5 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的流程
第四章 课内翻转学习活动设计模型的应用
    4.1 第一轮课内翻转的学习活动
        4.1.1 研究过程
        4.1.2 研究工具分析
        4.1.3 测试成绩分析
        4.1.4 课堂学习表现分析
        4.1.5 课堂学习满意度分析
        4.1.6 本轮实践研究的反思
    4.2 第二轮课内翻转的学习活动
        4.2.1 学习活动设计模型优化
        4.2.2 研究过程
        4.2.3 课堂学习表现分析
        4.2.4 课堂学习满意度分析
        4.2.5 测试成绩分析
        4.2.6 本轮实践研究的反思
第五章 研究结论
    5.1 研究结果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大学数学(三)课堂起始前测题
附录C 课堂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录D 访谈提纲
附录E 学习任务单供参考模板
附录F 课内翻转学习活动设计供参考模板

(4)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2 数学文化与数学文化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1 数学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2.1.1 文化的内涵
        2.1.2 数学文化的内涵
        2.1.3 数学文化的外延
    2.2 数学文化教育国内研究现状
        2.2.1 数学文化教学现状
        2.2.2 数学文化课程建设
        2.2.3 数学文化对学习的影响
    2.3 数学文化教育国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2.3.2 国外课程中的数学文化
    2.4 简要评述
3 高中数学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3.1 研究设计
        3.1.1 问卷设计
        3.1.2 访谈设计
    3.2 数学学习的总体情况:基于调查结果及分析
        3.2.1 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情况
        3.2.2 基本规律与主要问题
    3.3 数学文化的教学现状:基于问卷及访谈结果分析
        3.3.1 数学文化“教”的现状
        3.3.2 数学文化“学”的现状
    3.4 小结
4 案例分析:让数学课堂成为数学文化流淌的地方
    4.1 数学文化教学案例分析框架的建构
        4.1.1 四维度的理论分析
        4.1.2 数学文化教学案例分析框架的介绍
    4.2 教学案例分析框架的应用——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例
    4.3 小结
5 数学文化高考题的探索
    5.1 数学文化高考题的定义和特征
        5.1.1 数学文化高考题的定义
        5.1.2 数学文化高考题的特征
    5.2 数学文化高考题的命题途径及分类
        5.2.1 数学文化高考题的命题途径
        5.2.2 数学文化高考题的分类
    5.3 数学文化高考题题型赏析
        5.3.1 数学史——追溯历史激发斗志的数学文化题
        5.3.2 数学美——渗透数学美激发创造力的数学文化题
        5.3.3 数学精神——弘扬精神彰显品质的数学文化题
        5.3.4 数学应用——联系实际突显应用的数学文化题
        5.3.5 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追忆人文的数学文化题
        5.3.6 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关联其他文化,联系广博的数学文化题
    5.4 小结
6 结束语
    6.1 主要结论与启示
    6.2 本文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关于高中生“数学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5)高等数学课应用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及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等数学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1)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易懂
    (2)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有利于为学生答疑解惑
2 高等数学课程中信息化教学的途径
    (1)改变教育观念,发挥信息化优势
    (2)利用“微课”视频和手机教学软件实现翻转课堂
3 结语

(6)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内容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路径
第二章 文献述评
    第一节 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述评
        一、“讲解—接受”型教学模式
        二、“自学—辅导”型教学模式
    第二节 高中数学探究型教学述评
        一、探究型教学一般理论
        二、探究型教学模式
    第三节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提出
        一、已有的数学探究型教学理论的局限
        二、探究型教学兴衰的经验与教训
        三、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应时而生
第三章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理据
    第一节 学生视角
        一、研究力的含义与价值
        二、高中生作为研究者的可能性
        三、高中生作为研究者的必要性
    第二节 教师视角
        一、作为数学知识再创造者的教师
        二、作为学生研究指导者的教师
        三、作为研究共同体创建者的教师
    第三节 数学视角
        一、作为思维体操的数学
        二、作为高度结构化学科的数学
        三、作为创造性活动的数学
    第四节 教学视角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过程
        三、教与学的关系
第四章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构建
    第一节 导研式教学基本理念
        一、学习即研究
        二、教学即研究指导
    第二节 导研式教学设计原则
        一、价值为先原则
        二、研究为本原则
        三、问题为重原则
        四、操作为上原则
    第三节 导研式教学设计模型
        一、教学设计流程图
        二、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第四节 导研式教学基本模式
        一、自然地合理地提出问题
        二、自然地合理地解决问题
        三、运用巩固、内化迁移
    四、自然地合理地拓展问题
第五章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案例研究
    第一节 案例研究概况
        一、案例研究的目标
        二、案例研究样本的选取
        三、案例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第二节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导研式教学
        一、学习目标及其设计说明
        二、教学过程及其设计说明
        三、结论与反思
    第三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导研式教学
        一、学习目标及设计说明
        二、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
        三、结论与反思
    第四节 “正、余弦定理的发现之旅”导研式教学
        一、学习目标及设计说明
        二、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
        三、结论与反思
    第五节 教师对导研式教学的认识
        一、教师导研式教学实践概况
        二、教师对导研式教学设计模型和教学模式的总体评价
        三、教师对导研式教学设计模型和教学模式的修正建议
第六章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设计模型与教学模式修正
    第一节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设计模型修正
        一、学习目标设计思维导图修正
        二、学习过程设计思维导图修正
        三、学习指导设计思维导图修正
        四、学习评价设计思维导图修正
    第二节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模式修正
        一、呈现背景,提出问题
        二、联想激活,寻求方法
        三、提出猜想,验证猜想
        四、运用新知,巩固内化
        五、回顾反思,拓展问题
第七章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的实施
    第一节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实施条件
        一、教学内部条件
        二、教学外部条件
    第二节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适用范围
        一、教学内容层面
        二、教师层面
        三、学生层面
    第三节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注意事项
        一、导研式教学设计模型使用注意事项
        二、导研式教学模式使用注意事项
第八章 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使用效果分析
    第一节 三种不同条件下的同课教学设计
        一、原生态下的“曲线与方程”教学设计
        二、“曲线与方程”的导研式教学设计
        三、“曲线与方程”导研式教学设计的优化
    第二节 三个教学设计之比较
        一、分析比较的指导思想
        二、分析比较的内容
        三、分析比较所得材料与数据
        四、分析比较所得的结论
    第三节 教师使用效果调查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二、调查数据与结论
    第四节 导研式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调查
        一、“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导研式教学对学生学习影响
        二、“正、余弦定理的发现之旅”导研式教学对学生学习影响
第九章 结果、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果与反思
        一、研究结果及其创新之处
        二、研究的反思与体会
        三、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 研究展望
        一、继续深化、完善与推广
        二、形成有鲜明特色的教学品牌
参考文献
附录:教学设计前期分析思维导图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7)数学文化与现代文明(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本课题的历史和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文化与数学文化的特征
    2.1 文化的特征
        2.1.1 文化和文明
        2.1.2 文化的分类及特征
    2.2 数学文化的特征
        2.2.1 数学文化的内涵
        2.2.2 数学文化的特征
第3章 数学教育与人类文化
    3.1 数学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3.1.1 数学教育概述
        3.1.2 国际数学教育的历史沿革
        3.1.3 中国数学教育的发展
    3.2 人类文化的形成
        3.2.1 中西方文化的形成
        3.2.2 中西方文化的比较
        3.2.3 利玛窦对中西方数学文化融合的影响
第4章 近代数学发展与现代文明
    4.1 微积分与现代文明
        4.1.1 微积分的发展史
        4.1.2 我国古代数学对微积分创立的贡献
        4.1.3 牛顿与莱布尼兹对微积分的贡献
        4.1.4 微积分对后世的影响
    4.2 近代数学发展对现代文明的影响
        4.2.1 近代数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
        4.2.2 中国近现代数学的发展概况
        4.2.3 历史上的三次工业化革命
        4.2.4 近代数学在工业化革命中的作用
第5章 “互联网+”时代数学文化的传播与作用
    5.1 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5.2 互联网的产生和“互联网+”时代的开启
    5.3“互联网+”时代数学文化的传播与作用
第6章 国内外数学文化教育的发展
    6.1 国外数学文化教育的发展
        6.1.1 国外数学文化教育概况
        6.1.2 国外数学课程中的数学文化
    6.2 国内高校数学文化教育的发展
        6.2.1 国内高校数学文化课程开设情况
        6.2.2 国内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研究进展
第7章 对我国高校发展数学文化课的建议
    7.1 我国高校开设数学文化课的意义
    7.2 我国高校发展数学文化课存在的问题
    7.3 对我国高校发展数学文化课的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研究文献目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信息时代高师院校公共数学教学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建立高师院校公共数学教学网
2、构建高师院校公共数学信息化教学系统
    2.1 备课的信息化:
    2.2 上课的信息化:
    2.3 课后巩固的信息化
3、高师院校公共数学学习的信息化
    3.1 研究性学习
    3.2 远程学习

(9)信息化背景下数学文化教育探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学文化的特点与数学文化教育的价值取向
    1.数学文化的特点
    2.数学文化教育的价值取向
二、信息化背景下数学文化教育的新涵义
    1.在信息社会里, “读、写、算、信息”四种能力中“算”的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2.用精确的数字化思维和数据推理解读大量的社会现象是信息时代所必备的文化素养
    3.信息化背景下的数学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标准, 传统意义下的数学判断标准必须与计算机的特点相联系
    4.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协同数学科学教育与数学文化教育, 特别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数学交流的良好环境, 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同时理解与欣赏数学文化

(10)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探新(论文提纲范文)

1 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育目的的新内涵
2 充分发挥信息时代高等数学教育功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 高等数学教育必须促使学生对数学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增强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信心, 培养学生在数学上的“自我发现”能力与志趣
    2.2 必须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 以体现计算机的工具性
    2.3 高等数学教学必须致力于建设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数学文化
    2.4 重视高等数学中的归纳推理和高等数学实验

四、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探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智慧教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以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为例[D]. 侯慧敏. 扬州大学, 2021(09)
  • [2]中学语文“互联网+教学”研究 ——以国家信息化教学银川实验区为例[D]. 黄寄洪. 宁夏大学, 2021
  • [3]课内翻转学习活动的设计研究 ——以高校大学数学(三)课程为例[D]. 李秋实. 延边大学, 2020(05)
  • [4]高中数学文化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 梁梦倩. 四川师范大学, 2018(12)
  • [5]高等数学课应用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及途径[J]. 张素芬,李逢霞.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6]高中数学导研式教学研究[D]. 李昌官.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5)
  • [7]数学文化与现代文明[D]. 李小平. 吉林大学, 2016(08)
  • [8]信息时代高师院校公共数学教学策略探讨[J]. 储昭昉.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7(18)
  • [9]信息化背景下数学文化教育探新[J]. 胡慧兰.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02)
  • [10]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探新[J]. 胡慧兰. 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2(04)

标签:;  ;  ;  ;  ;  

信息化背景下高等数学教学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