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人才储备,进军培训市场

加快人才储备,进军培训市场

一、加快人才储备用友跻身培训市场(论文文献综述)

张小梨[1](2020)在《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追求与梦想,也是今天我们汲汲以求的奋斗目标和时代主题。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国家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与作用十分重大。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现代化走了一条不寻常的具有中国鲜明特色的道路,中国教育现代化裹挟在社会整体现代化浪潮中瞄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书写出浓墨重彩的篇章。职业教育因在教育整体系统中与经济社会直接而又紧密的关系,其现代化历程更具丰富、多彩与艰难,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时代课题。研究职业教育现代化,有多种视角,多种核心议题,但是基于中国幅员广阔、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的复杂性,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无疑是透视现代化发展的的重要观察点。可以说,没有区域的率先职业教育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职业教育现代化。我国区域职业教育的现代化,深圳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已然成为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辉煌成就的缩影和体现,对深圳这一研究对象的选择无疑最具典型性和可借鉴性。改革开放40多年来,深圳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深圳的教育现代化任重道远,一个原本典型的农村教育在深圳实现现代化伟大历程中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作为教育现代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又经历了怎样的一种变迁?本文在分析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城市特点,包括发展的动力、发展的速度、模式等发展道路、特色的基础上,以区域发展理论和现代化理论为分析的理论基础框架,综合运用历史的、调查的、比较的等研究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首先,“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从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中,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定位十分特殊。将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历程置于中国社会背景下分析,本研究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历程和区域化发展,研究分析职业教育在政策规范治理下的应然状态,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发展阶段水平和我国职业现代化区域化建设路径,从而为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证研究提供支撑和依据。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重点对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做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总结概括出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回答了职业教育现代化与深圳经济社会的关系问题。即从与区域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到适度超前发展、科学发展、自主发展、跨越发展再到国际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其次,经过40多年的探索,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模式,本研究将之概括为:工学结合的“宝安模式”;职普衔接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协同治理的“职教集团”模式;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第三,论文从人的现代化、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以及信息化、国际化等方面描绘了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尤其重要的是揭示出这些目标实现的路径,如通过深圳城市精神的形成促进人的现代化;通过制度的创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通过产教深入融合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能力;通过学习借鉴促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和国际化等。最后,论文在结语部分总结概括出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经验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黄辉[2](2016)在《ASO公司资源整合与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结构等正发生着重要变化。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企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一些环境变量与外部条件发生了重大改变,使得生产行为和运营方式也随之改变。无论是传统生产制造企业还是现代高新技术企业都需要对内部与外部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依据企业战略目标,通过资源认知与选择、资源积累与沉淀、资源配置与利用以及整合反馈与优化等过程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以保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对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有效实施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在激烈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资源整合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方法,也是企业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差别优势,降低运营风险,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面对复杂动态、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企业非常有必要进行资源识别,逐渐形成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从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有利降低竞争威胁,为企业带来高额回报。本文研究旨在依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通过对企业各种资源的有效识别与配置,遵循资源整合的原则实施整合过程,促进企业战略实施,从而获取与保持竞争优势,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意义体现在:一是通过对资源整合的深入研究,促进对资源整合的基本原则、有效路径、过程机理等进一步认知。二是通过将企业资源整合与战略选择相互结合,促进对资源整合与战略选择的逻辑关联的深入剖析;三是通过案例企业的应用研究,以验证本研究所提出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并为其他性质的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以及战略管理提供帮助和借鉴。本文以企业资源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等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比较分析、五力模型与SWOT分析等研究方法,对ASO公司的资源整合与战略选择展开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为理论综述部分,介绍与资源整合、战略管理等方面相关的理论,如企业资源理论、企业能力理论以及竞争优势理论等,同时还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为后文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与战略重构,重点论述企业资源的基本类型与特性,资源整合的一般过程以及资源整合与战略重构之间的关联。其中企业资源类型主要有内部资源、外部资源,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等;企业资源整合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资源认知与选择、资源积累与沉淀、资源配置与利用、整合反馈与优化等;而资源整合与战略重构的关系方面,资源整合是企业战略调整的有效手段之一,是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的。第四部分分析了 ASO公司的战略资源,主要介绍公司的基本发展情况,公司所面临的宏观与微观环境以及公司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市场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等,同时还对公司的竞争优势进行分析,主要是对公司的六大业务板块进行五力模型分析以及SWOT分析,以了解公司业务所在行业的竞争态势以及优劣势。第五部分确立ASO公司基于资源整合的战略选择。在战略选择方面,论述了整体战略与业务战略;在资源整合策略方面,从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文化资源以及社会资源等方面论述了 ASO公司在资源整合方面的具体策略。并从制度基础、产业创新、人才建设、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策略与建议。第六部分是论文结论与展望,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本文通过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构建起企业资源整合的一般过程架构。由于企业资源具有异质性特征,并以零散化或碎片化等状态存在,因此需要进行有效整合,一般过程主要包括资源认知与选择、资源积累与沉淀、资源配置与利用、整合反馈与优化等方面。其中资源配置与利用是非常重要的复杂过程,对资源整合的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二是明晰企业资源整合与战略重构的关系。资源整合是属于战略管理的子系统之一,在整合过程中需要体现出系统性思想;资源整合必须为企业战略服务,体现出企业的战略思想与意图;资源整合方案或措施必须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遵循战略管理的基本步骤。三是分析了 ASO公司的战略资源和竞争优势。结合ASO公司的实际情况,围绕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市场资源、文化资源与社会资源等方面展开分析,并以六大业务板块为对象深入剖析了 ASO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和竞争优势。四是确立ASO公司基于资源整合的战略选择。在明晰ASO公司的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人力、财务、技术、市场、组织、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资源整合策略,以更好地实现ASO公司的战略选择:在公司“123456”整体战略的基础上,对核心业务(金税业务、电脑设备业务)采取巩固优势、优先发展的策略;对新兴业务(企业信息化业务、培训业务、IT服务业务)采取整合资源、积极发展的策略;未来业务(物联网业务)采取培养能力、伺机发展的策略。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本文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局限和不足之处,如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缺乏定量分析方法;对不同性质资源之间在整合过程中的协同性问题等未予探讨等,使得分析力度还不够深刻,内容还不够全面等,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展开。

叶碧林[3](2013)在《零售业E-learning学习体系建设 ——以BH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连锁型企业培训需求井喷式增长,企业内部对于培训及培训管理概念逐步清晰,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e-learning已经成为连锁型企业开展学习和培训的主要辅助工具。但调查发现连锁型企业大规模应用实施e-learning还存在很多障碍。实施障碍不仅仅体现在人力资源部门对于e-learning技术了解不足,更关键的是如何在企业内部成功构建实施e-learning、建立完整的e-learning体系,并且让培训效果得到提升。结合目前BH企业正在实施e-learning项目,重点研究从“知”转向“行”,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反思研究项目进程,探索项目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出现的问题及可能存在的隐形障碍。从BH企业e-learning项目实施具体流程展开内容,包括项目建构思路与基本框架、系统搭建流程、平台使用与管理几个部分;突出技术标准。再结合BH企业e-learning项目实施难点,例如观念的改变、培训设施的配置、系统功能二次开发、课程开发等,展开解决方案探讨。

刘明[4](2011)在《东软人才实训中心竞争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在战略高度上的政策扶持,中国IT产业迅猛发展,中国IT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飞速增长。然而由于我国计算机类教育本身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达到企业对实用型技术人才的标准,IT企业的人才需求无法满足,而大批的毕业生却面临失业困境,两者的矛盾日益突出。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中国的IT培训产业开始飞速发展,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IT培训市场共实现销售额45.8亿元,比2006年的39亿元增长了17.5%,2008年增长率为21.5%。到2011年末,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22.9%。当前中国各地的培训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类培训机构呈爆发性增长,竞争也愈演愈烈。培训机构如何选择合适的竞争战略和实施策略,将是关乎IT培训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从竞争战略理论出发,利用PEST分析模型,对IT培训行业生存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在结合东软人才实训中心现状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模型,对东软人才实训中心的竞争战略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从而提出了适合东软人才实训中心发展的目标集中战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文中还依据企业现状,制定了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关系营销策略,并建立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为企业竞争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具体意见。由于培训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应的行业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不够,缺乏权威的参考文献和数据,给本文的研究带来很大难度。但文章能较好地结合本人在培训行业多年来的经验和理论学习体会,提出了具体的竞争战略和实施策略,不仅对于处于同等地位的培训机构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且对于纯理论研究,也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王旭超[5](2008)在《吉林省软件产业竞争力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内容是研究和评价吉林省软件产业竞争力。基于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经典范式建立了区域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世界上不同国家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的比较,以及对影响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各种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的系统分析,揭示了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从影响因素角度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进行了详尽分析,对吉林省软件产业竞争力进行了SWOT分析。构建了包括产业规模与市场绩效、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经营效率、企业组织管理与文化建设、创新环境支撑力等五个方面的区域软件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吉林省软件产业在全国各省区软件产业发展和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产业规模、产业效率、发展能力及综合竞争力诸多方面以及投入产出的相对效率进行评价和分析对比,特别对基于老工业基地振兴背景下的东北三省的软件产业进行比较。本文最后提出了吉林省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佟翠萍[6](2008)在《大连软件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软件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直接关系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安全。如今,软件业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科技至高点的关键领域,我国也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对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各行业各领域对软件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加快软件产业发展十分迫切。大连IT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很快,已带动大连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对于优化大连市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软件产业对大连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近几年,大连的软件出口不断增长,软件产业的发展是保持大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第二,软件产业以其强大的“软化”作用,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几乎所有方面,起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作用。大连是我国传统老工业基地之一,产业结构以机械、化工、冶金、造船等传统产业为主。因此,发展软件产业对提升大连经济实力,优化大连市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三,软件产业的发展是大连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保证。大连要加快信息化建设,必须有软件产业的支撑。软件企业的参与对于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服务信息化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参考资料,收集关于软件业发展的相关信息,对大连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大连软件产业,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指标权重分析,同时对美国、印度、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北京、深圳、上海等国内地区的软件业发展进行研究并与大连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大连软件业自身发展特点及趋势,提出发展思路和目标,进而提出大连软件业发展的相关建议,有利于提升大连软件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赶超先进地区的发展水平,使软件业真正成为大连市的支柱产业,促进大连经济建设的腾飞。

徐群[7](2007)在《基于软件外包的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核心的地位,而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发展中国的软件产业并在关键时期赶超世界发达水平,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目前,软件外包已经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然而在我国软件外包业务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不足,其中人力资源的限制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软件外包发展的瓶颈问题。软件产业是非物质资源约束性产业,是兼具智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特征的产业。可以说,软件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是软件企业的财富,人力资本是软件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我国现阶段软件外包业务的人才不论是在数量、质量还是在人才结构上都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软件外包乃至整个软件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重新建设我国软件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对增强我国外包产业竞争力,赶超国际先进国家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作用。本文的主要内容是:首先运用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相关理论,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原因;继而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探究了软件外包人力资本潜在投资者的博弈;最后在价值理论的框架下,结合前述分析建立了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并对山东省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基于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的复杂性,本论文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研究。如辩证分析法、比较分析与实证分析法等。本文的创新点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选取了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在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指导下,深入探究了我国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2.首次把价值网理论应用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中。依据价值网的理念,系统分析了软件外包中各潜在的人力资本投资者对软件外包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的共同受益及行为。3.利用博弈论中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软件外包人力资本投资者,包括各软件外包企业以及求职者之间的博弈。由于软件外包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使得在博弈的过程中每个潜在的投资人都更多地从本位主义的角度出发,期望对方投资而自己受益,从而从理论上很好的解释了现阶段软件外包人力资源供需不对称的矛盾。4.在价值网理论的框架下,结合博弈分析的结果,综合各方潜在投资者的利益,构建了一个政府、企业、人才培养机构三维互动的、全面系统化的、企业充分参与的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5.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山东省软件外包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进行了实证跟踪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对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闫治国[8](2007)在《山东软件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研究》文中认为软件外包人才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山东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进行软件外包人才开发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采用分析法与实证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本文分析了山东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山东软件外包产业人才现状以及国内外的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模式。然后,提出了山东软件外包产业的人才培养创新观念。在人才培养创新观念的指导下,构建了山东软件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该人力资源开发体系由实用开发、辅助开发和再生开发三个子系统组成。本文认为山东软件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的构成要素有五个:政府、学校、企业、培训机构和人才自身。山东软件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的实施是五维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本文对山东软件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需要进一步研究工作做了进一步说明。

二、加快人才储备用友跻身培训市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快人才储备用友跻身培训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1)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梳理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核心概念解析
        一、职业教育及其特征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及其特性
        三、深圳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实施方案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实施方案
第二章 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区域发展理论与职业教育
        一、区域发展理论及深圳“国际性城市”的探索
        二、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现代化与教育现代化理论
        一、现代化的理论与深圳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二、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第三节 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分析框架
        一、宏观层面:体制机制的建设
        二、中观层面:职教文化的建构
        三、微观方面:产教融合的深化
第三章 国家整体视野中的职业教育现代化历程
    第一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阶段
        一、调整结构扩张式发展阶段(1978 年至1990 年)
        二、调整规模稳健式发展阶段(1991 年至1999 年)
        三、转型改革内涵式发展阶段(2000 年至2009 年)
        四、创新驱动质量提升发展阶段(2010 年至今)
    第二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突出特点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要素逐步形成
        二、职业教育规模和结构更加合理
        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着增强
        四、职业教育法制机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第三节 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化发展
        一、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为基础
        二、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职业教育信息化为推进手段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区域职业教育本土性为特色亮点
第四章 区域视野中的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历程
    第一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探索
        一、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适度超前
        二、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协同发展
        三、社会需求催生职业培训、技能培训
    第二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体系构建
        一、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结构体系
        二、构建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质量体系
        三、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的特点
    第三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品牌的打造
        一、打造职业教育的“深圳质量”
        二、打造深圳高等职业教育品牌
        三、打造面向市场的成人教育品牌
    第四节 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形成
        一、职业教育国际化在借鉴、创新、超越中实现
        二、职业教育法治化建设在特区立法优势中体现
        三、职业教育区域化发展在开放性发展中凸显
第五章 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模式分析
    第一节 多层次推进工学结合的“宝安模式”
        一、产业发展情况
        二、“宝安模式”内容
        三、“宝安模式”成效
    第二节 职普衔接的“中职电大直通车”模式
        一、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二、“中职电大直通车”内容
        三、“中职电大直通车”成效
    第三节 协同治理的“职教集团”模式
        一、“职教集团”背景
        二、“职教集团”特点
        三、“职教集团”成效
    第四节 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校企合作”现状
        二、“校企合作”内容
        三、“校企合作”成效
第六章 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及实现路径
    第一节 以城市精神促进人的现代化
        一、深圳城市精神的内涵
        二、强化思想引领的价值
        三、强化道德规范的作用
        四、职业素养人才的培养
    第二节 以制度创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建立
        一、完善职业教育法律制度
        二、完善职业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
        三、完善地方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四、完善校地合作办学机制
    第三节 以产教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一、强化产教的深度融合力度
        二、加大产教合作的制度建设
        三、推动职业教育集群化发展
        四、促进职教集团全面发展
    第四节 以学习借鉴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
        一、深化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代化建设
        二、加速推进职业教育的信息化
        三、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
结语: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经验与问题
    一、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特征
    二、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经验
    三、深圳职业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存在的问题
    四、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ASO公司资源整合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 企业资源理论
    2.2 企业能力理论
    2.3 竞争优势理论
    2.4 文献回顾
第三章 企业资源整合过程与战略重构
    3.1 企业资源的类型与特性
        3.1.1 企业资源的类型划分
        3.1.2 企业资源的基本特性
    3.2 企业资源整合的一般过程
        3.2.1 资源认知与选择
        3.2.2 资源积累与沉淀
        3.2.3 资源配置与利用
        3.2.4 整合反馈与优化
    3.3 资源整合与战略重构关系
        3.3.1 战略与战略管理
        3.3.2 资源整合与战略重构
第四章 ASO公司的战略资源分析
    4.1 ASO公司概况
    4.2 ASO公司环境分析
        4.2.1 宏观环境分析
        4.2.2 行业环境分析
    4.3 ASO公司资源分析
        4.3.1 人力资源
        4.3.2 财务资源
        4.3.3 研发能力
        4.3.4 市场资源
        4.3.5 组织管理能力
        4.3.6 文化资源
        4.3.7 社会资源
    4.4 ASO公司竞争优势分析
        4.4.1 金税业务
        4.4.2 电脑设备业务
        4.4.3 企业信息化业务
        4.4.4 培训业务
        4.4.5 IT服务业务
        4.4.6 物联网业务
第五章 ASO公司基于资源整合的战略选择
    5.1 ASO公司的战略目标
        5.1.1 公司愿景与使命
        5.1.2 公司战略目标
        5.1.3 业务经营战略目标
    5.2 ASO公司的战略选择
        5.2.1 整体战略
        5.2.2 业务战略
    5.3 ASO公司的资源整合策略
        5.3.1 人力资源整合策略
        5.3.2 财务资源整合策略
        5.3.3 技术资源整合策略
        5.3.4 市场资源整合策略
        5.3.5 组织管理整合策略
        5.3.6 文化资源整合策略
        5.3.7 社会资源整合策略
    5.4 ASO公司的发展战略实施
        5.4.1 夯实制度基础,促进健康发展
        5.4.2 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创新
        5.4.3 加强人才建设,实现人才强企
        5.4.4 加深品牌建设,提升企业形象
        5.4.5 改进党建工作,加强文化建设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零售业E-learning学习体系建设 ——以BH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
    1.3 本课题的研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拟创新之处及不足
第2章 e-LEARNING相关理论基础
    2.1 e-LEARNING概念
        2.1.1 e-learning定义与内涵
        2.1.2 e-learning的特征
        2.1.3 e-learning体系构成
        2.1.4 e-learning中的技术标准
    2.2 成人学习心理和策略
        2.2.1 成人个性特征分析
        2.2.2 成人学习心理研究
    2.3 学习型组织和知识管理
        2.3.1 学习型组织特征
        2.3.2 企业知识分类及显性与隐性知识转化
    2.4 零售企业培训理论
        2.4.1 OJT(on job training):在岗培训
        2.4.2 五步教学法
        2.4.3 CBWA(coach by walk away):现场指导
第3章 BH企业培训现状及其评价
    3.1 BH企业简介
        3.1.1 零售行业内外部环境简述
        3.1.2 BH企业发展的现状
    3.2 BH企业人员素质及培训现状
        3.2.1 BH企业各岗位员工学历及人数分析
        3.2.2 BH员工胜任力评估结果分析
        3.2.3 BH企业培训的主要方式
        3.2.4 BH企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现状对比分析
    3.3 BH企业培训效果评价
        3.3.1 BH企业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3.3.2 BH企业训后测试结果分析
        3.3.3 BH企业管理层对培训效果的评价汇总
        3.3.4 BH企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第4章 BH企业e-LEARNING学习体系建设方案
    4.1 项目建构的思路和原则
    4.2 项目的基本架构和功能
    4.3 项目平台的搭建
        4.3.1 项目立项
        4.3.2 供应商选择
        4.3.3 平台软硬件架设
        4.3.4 平台测试
        4.3.5 平台宣传
    4.4 平台使用与管理
        4.4.1 后台管理设置
        4.4.2 日常学员界面管理
第5章 BH企业E-LEARNING项目实施难点
    5.1 观念改变
        5.1.1 高管与e-learning
        5.1.2 学员与e-learning
        5.1.3 培训讲师与e-learning
    5.2 门店培训教室设立
    5.3 部分功能二次开发
        5.3.1 目标学员岗位字段模糊筛选
        5.3.2 员工素质排序操作
        5.3.3 未完成提醒功能
    5.4 课程开发
        5.4.1 专业类课程开发
        5.4.2 选修类课程购买
    5.5 培训管理报表的运用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东软人才实训中心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的方法及论文框架
2 东软人才实训中心外部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环境
        2.1.2 经济环境
        2.1.3 社会文化环境
        2.1.4 科学技术环境
    2.2 行业环境分析
        2.2.1 现有竞争者分析
        2.2.2 新进入者分析
        2.2.3 替代品威胁
        2.2.4 消费者与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3 东软人才实训中心内部环境分析
    3.1 企业概况
        3.1.1 东软集团概况
        3.1.2 东软人才实训中心概况
    3.2 资源分析
        3.2.1 品牌资源
        3.2.2 场地资源
        3.2.3 讲师资源
    3.3 能力分析
        3.3.1 研发能力
        3.3.2 人才培养能力
        3.3.3 学员就业派遣能力
4 东软实训中心竞争战略选择
    4.1 SWOT定性分析
        4.1.1 机会和威胁分析
        4.1.2 优势和劣势分析
        4.1.3 SWOT矩阵定性分析
    4.2 SWOT定量分析
        4.2.1 内外部因素评价模型
        4.2.2 SWOT力度计算
        4.2.3 确定战略类型和强度
    4.3 东软人才实训中心战略的确定
        4.3.1 战略目标要符合企业愿景
        4.3.2 战略目标要兼顾各方利益
        4.3.4 战略目标制定
        4.3.5 竞争战略确定
5 战略实施与保障
    5.1 战略实施
        5.1.1 产品策略
        5.1.2 价格策略
        5.1.3 渠道策略
        5.1.4 关系营销策略
    5.2 战略保障
        5.2.1 企业文化保障
        5.2.2 人力资源保障
        5.2.3 运营实施保障
        5.2.4 服务质量保障
        5.2.5 研发能力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5)吉林省软件产业竞争力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软件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1.2 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1.1.3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历程及总体状况
        1.1.4 吉林省软件产业竞争力及提升策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区域产业竞争力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
        1.2.2 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2.1 产业竞争力及其相关概念
        2.1.1 产业的概念
        2.1.2 产业竞争力的概念及层次划分
        2.1.3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及本质
    2.2 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2.2.1 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增长理论
        2.2.2 产业竞争力与产业经济学
        2.2.3 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学
        2.2.4 产业竞争力与管理经济学
        2.2.5 产业竞争力与制度经济学
    2.3 产业竞争力来源的理论基础
        2.3.1 比较优势理论
        2.3.2 后发优势理论
        2.3.3 产业集群理论
        2.3.4 竞争优势理论
        2.3.5 价值链理论
        2.3.6 社会资本理论
        2.3.7 核心竞争力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3.1 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经典范式及其基本启示
        3.1.1 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式
        3.1.2 本文的产业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3.2 软件产业竞争力的特质研究
        3.2.1 软件产业的特点
        3.2.2 软件产业的技术发展趋势
    3.3 典型国家软件产业发展模式
        3.3.1 美国-引领全球软件产业发展方向
        3.3.2 爱尔兰-本地化成为欧洲软件市场门户
        3.3.3 日本-嵌入式软件增值型
        3.3.4 印度-外包加工型的软件出口大国
    3.4 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4.1 政府作用及各国产业政策
        3.4.2 产业组织
        3.4.3 企业管理行为
        3.4.4 资源禀赋
        3.4.5 市场需求条件
    3.5 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3.5.1 软件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5.2 区域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形成机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4.1 我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状况
        4.1.1 政府作用
        4.1.2 产业组织
        4.1.3 企业行为
        4.1.4 资源禀赋
        4.1.5 市场需求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吉林省软件产业竞争力的系统分析
    5.1 吉林省软件产业发展情况
    5.2 针对吉林省软件产业的SWOT 分析
        5.2.1 吉林省软件产业的优势
        5.2.2 吉林省软件产业的劣势
        5.2.3 吉林省软件产业的发展机遇
        5.2.4 吉林省软件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威胁
    5.3 典型软件企业分析
        5.3.1 长春鸿达
        5.3.2 一汽启明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软件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
    6.1 软件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6.1.1 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
        6.1.2 软件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6.2 软件产业竞争力测度方法
        6.2.1 聚类分析
        6.2.2 因子分析
        6.2.3 数据包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吉林省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7.1 吉林省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国内比较分析
        7.1.1 中国各省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聚类分析
        7.1.2 中国各省份软件产业竞争力的因子分析
    7.2 东北三省软件产业发展状况及相对效率的比较分析
        7.2.1 东北三省软件产业发展状况之比较
        7.2.2 东北三省软件产业相对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
    7.3 吉林省软件产业与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吉林省软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8.1 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完善产业发展环境
    8.2 构筑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
        8.2.1 培育壮大骨干企业
        8.2.2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8.3 强化企业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8.3.1 加强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
        8.3.2 明确战略定位,选准目标市场,发展特色软件
        8.3.3 通过管理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8.3.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8.3.5 走国际化发展道路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摘要
Abstract

(6)大连软件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第2章 软件业发展概述
    2.1 软件产业的界定及特征
        2.1.1 软件的定义与软件产业的界定
        2.1.2 软件产业的特征
    2.2 中国软件业的发展状况
        2.2.1 中国软件业的发展历程
        2.2.2 中国软件业现状
        2.2.3 中国软件业发展趋势
第3章 大连软件业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1 大连软件业发展现状分析
        3.1.1 大连软件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3.1.2 大连软件产业的SWOT分析矩阵
    3.2 大连软件业发展影响因素评价分析
        3.2.1 构建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3.2.2 大连软件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评价体系权重的确定
        3.2.3 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分析
第4章 大连软件业与国内外软件业发达地区的比较分析
    4.1 与国外软件业发达地区的比较分析
        4.1.1 美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
        4.1.2 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
        4.1.3 日本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
        4.1.4 大连软件业与上述发达国家软件业的比较分析
    4.2 与国内软件业发达地区的比较分析
        4.2.1 北京软件业发展状况
        4.2.2 上海软件业发展状况
        4.2.3 深圳软件业发展状况
        4.2.4 大连软件业与上述城市软件业的比较分析
第5章 大连软件业发展趋势
    5.1 软件业发展由外包向自主创新研发过渡
        5.1.1 大连软件外包的现状
        5.1.2 大连软件业将走向自主创新与研发之路
    5.2 软件产业的网络化、服务化、国际化趋势加强
        5.2.1 软件产业的网络化趋势
        5.2.2 软件产业的服务化趋势
        5.2.3 软件产业的国际化趋势
    5.3 软件开发向平台化、构件化方向发展
    5.4 大连软件业产值预测
第6章 大连软件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6.1 大连软件业的发展思路与目标
        6.1.1 发展思路
        6.1.2 发展目标
    6.2 大连软件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6.2.1 建立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的长远发展战略
        6.2.2 建立和维护良性循环的软件产业发展模式
        6.2.3 加强软件企业间的战略联盟
    6.3 建设良好的大连软件产业发展环境
        6.3.1 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
        6.3.2 健全大连软件市场环境
        6.3.3 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6.3.4 加强大连软件园的机制建设
    6.4 拓宽大连软件业发展市场
        6.4.1 扩大国内软件市场与延伸国际市场相结合
        6.4.2 外包与自有技术和产品的创新
        6.4.3 注重软件服务的发展
        6.4.4 办好大连软件交易会
    6.5 大力培育软件专业技术人才
        6.5.1 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
        6.5.2 规范软件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方式
        6.5.3 人才的储备
    6.6 提高软件企业内部管理能力
        6.6.1 建立软件企业合理的薪酬体系
        6.6.2 加强质量管理的实施与监管
        6.6.3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营机制
    6.7 建立并完善软件产业风险投资机制
        6.7.1 影响风险投资的因素分析
        6.7.2 建立健全风险投资市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研究生履历

(7)基于软件外包的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概念的界定
        1.2.1 软件外包
        1.2.2 人力资本
        1.2.3 人力资源开发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预期目标
2 文献综述与基本问题
    2.1 人力资本理论
        2.1.1 人力资本理论基本内容
        2.1.2 人力资本理论简单述评
    2.2 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2.2.1 国外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2.2.2 国内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2.2.3 人力资源开发基本问题
    2.3 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基本问题
        2.3.1 软件外包特征
        2.3.2 软件产品与人力资本
        2.3.3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3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分析
    3.1 软件外包市场分析
        3.1.1 软件外包市场发展状况
        3.1.2 国际软件外包市场竞争态势
        3.1.3 国内软件外包市场现状分析
        3.1.4 我国软件外包存在的瓶颈
    3.2 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分析
        3.2.1 软件人才成长链分析
        3.2.2 软件外包过程人才分析
        3.2.3 软件外包人才类型分析
        3.2.4 软件外包人才个体能力结构分析
        3.2.5 软件外包人才群体智力结构分析
    3.3 人力资源的“公共地悲剧”
        3.3.1 博弈过程分析
        3.3.2 博弈结果分析
        3.3.3 培训投资者的博弈
    3.4 软件外包人力资源现状及原因分析
        3.4.1 软件人才数量分析
        3.4.2 软件人才结构分析
        3.4.3 软件外包人才现状分析
        3.4.4 原因分析
4 中外软件外包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模式比较研究
    4.1 “精英教育为主”的美国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4.1.1 美国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概况
        4.1.2 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4.1.3 美国软件人才培养的特点
    4.2 “职业教育为主”的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4.2.1 印度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概况
        4.2.2 印度软件人才培养模式
        4.2.3 印度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典范
    4.3 国内软件外包人才开发模式
        4.3.1 国内现有软件外包人才开发模式
        4.3.2 我国软件外包人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5 基于价值网理论的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创新系统构建
    5.1 我国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5.1.1 人才培养观念创新
        5.1.2 培养模式创新
        5.1.3 课程设置创新
    5.2 价值网理论与构建模式研究
        5.2.1 价值网概念及其特征
        5.2.2 价值网构建模式研究
    5.3 基于价值网的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创新系统构建
        5.3.1 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创新系统构建的原则
        5.3.2 传统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分析
        5.3.3 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创新系统构建
        5.3.4 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子系统构建
    5.4 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创新性分析
        5.4.1 三维互动共赢的开发系统
        5.4.2 全面系统化的开发系统
        5.4.3 企业充分参与的开发系统
6 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的实证分析
    6.1 山东省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存在的问题
        6.1.1 山东软件产业基本状况
        6.1.2 山东软件产业发展瓶颈
        6.1.3 山东省软件外包人才现状
        6.1.4 山东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系统问题分析
    6.2 华信师创的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6.2.1 华信师创简介
        6.2.2 “高校实训”介绍
        6.2.3 华信师创人才培训状况
        6.2.4 问题分析
        6.2.5 华信师创症结
    6.3 华信师创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6.3.1 战略制定
        6.3.2 把握市场
        6.3.3 培训创新
        6.3.4 环境支持
    6.4 建设软件外包人才培养“333”体系
        6.4.1 培训范围突出三个面向
        6.4.2 培训模式实施三个结合
        6.4.3 培训主体加强三个沟通
7 结论、创新点与对策建议
    7.1 结论与创新点
        7.1.1 本文的结论
        7.1.2 创新点
    7.2 对策建议
        7.2.1 针对各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建议
        7.2.2 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过程的方向
        7.2.3 软件外包人力资源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7.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A 中国部分通过 CMM3(含 CMMI3)级以上评估的软件企业
附录 B 印度出口额排前十名的软件
附录 C 中国软件外包前20 家企业
图与附表清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山东软件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实践背景
    1.2 总体框架
    1.3 研究方法
2 山东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
    2.1 产业发展基本状况
    2.2 产业发展瓶颈
3 山东软件外包产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3.1 山东软件外包产业人才现状分析
        3.1.1 软件人才数量分析
        3.1.2 软件人才结构分析
        3.1.3 软件外包人才现状分析
        3.1.4 山东软件人才现状分析
    3.2 国内外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3.2.1 国外人才培养模式
        3.2.2 国内人才培养模式
        3.2.3 我国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模式分析
    3.3 山东软件外包产业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3.3.1 人才培养观念创新
        3.3.2 培养模式创新
        3.3.3 课程设置体系创新
4 山东软件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构建
    4.1 山东软件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构建
        4.1.1 软件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分析
        4.1.2 山东软件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构建
        4.1.3 山东软件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创新性分析
    4.2 山东软件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实证分析
        4.2.1 师创现状
        4.2.2 问题分析
        4.2.3 解决方案
5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5.1 全文总结
    5.2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加快人才储备用友跻身培训市场(论文参考文献)

  • [1]区域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 ——基于深圳考察[D]. 张小梨. 天津大学, 2020(01)
  • [2]ASO公司资源整合与发展战略研究[D]. 黄辉. 东南大学, 2016(04)
  • [3]零售业E-learning学习体系建设 ——以BH为例[D]. 叶碧林. 南昌大学, 2013(03)
  • [4]东软人才实训中心竞争战略研究[D]. 刘明. 大连理工大学, 2011(07)
  • [5]吉林省软件产业竞争力及提升策略研究[D]. 王旭超. 吉林大学, 2008(11)
  • [6]大连软件业发展策略研究[D]. 佟翠萍. 大连海事大学, 2008(02)
  • [7]基于软件外包的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研究[D]. 徐群.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8)
  • [8]山东软件外包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创新体系研究[D]. 闫治国. 北京交通大学, 2007(03)

标签:;  ;  ;  ;  ;  

加快人才储备,进军培训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