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育专业物理课程试卷分析与研究

物理教育专业物理课程试卷分析与研究

一、物理教育专业物理课程试卷分析探究(论文文献综述)

贺文佼[1](2021)在《基于模型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模型建构是物理学家进行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思维,同时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科学思维,而物理概念是物理学家对世界的具体表征,是对世界构建的模型。因此,模型建构科学思维对物理概念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运用模型建构的思维进行物理概念教学,一方面能够改善学生物理概念的习得状况,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形成模型建构的科学思维,并提高物理模型建构的能力。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模型的内涵、特征及类别进行了界定,以建模教学理论、发生认识论为基础,对基于模型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进行了理性审视,尝试构建出相关教学设计框架,并对所构建的教学设计框架每一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基于模型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框架建成后,将基于此设计框架的具体教学设计在高一年级进行试用,实践之后,通过数据分析对原教学设计框架进行改进与优化,并最终提出了基于模型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的优化策略。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基于模型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物理概念习得情况,主要表现如下:1.学生在物理概念理解、掌握以及运用三个方面情况较好;2.学生对物理概念本质的认识得到了提升。第二,基于模型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模型建构的科学思维,并提升学生模型建构的能力。主要表现如下:1.学生模型建构的基础能力和专项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非认知能力还有待培养;2.学生对模型建构思维的认识得到了提升。基于以上结果,进行反思并提出以下教学建议:第一,更新教学理念,密切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第二,重视课前准备,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第三,关注学生差异,加强学生非认知能力培养;第四,提升专业能力,科学引导学生建模。

王亚娇[2](2021)在《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正确认识科学本质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科学自身发展、物理教育改革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要求下,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本质成为大势所趋。在物理教学中,传统教学通常会从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缺口入手进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反而忽视学生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研究为了融合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与新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学生的前概念进行培养学生对科学本质的正确认识。本研究旨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学理层面探索科学本质的内涵及外延,厘清前概念、科学本质、科学本质教学的相关概念。基于证伪主义、库恩的科学发展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进行理性审视。梳理科学本质教学的内涵与价值;并基于前概念进行科学本质教学的可行性分析——分析前概念的内涵以及运用前概念进行科学本质教学的可行性;探讨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的样态,对教学问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要体现进行剖析;为了教学更好地实施分析了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的影响因素,明晰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都会受到教师及学生的科学本质观以及环境的影响。根据科学本质教学的理论基础建立起科学本质教学基本框架,找到更好适应于物理教学的教学原则与实践路径。通过对理论的掌握在中学进行实施调研,针对教师的访谈反证基于理论设计的教学实践路径的可行性,立足于实施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的结果进行前后测数据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为一线教师提供科学本质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前沿研究,促进物理教育改革的有效推动,助力一线教师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实施干预说明:在理论基础上,构建的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的教学实践路径,通过实践,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的教学路径具有显着性效果,对一线教育具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实验班学生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认识水平有显着提高。1.学生的物理知识建构程度加深,能够更好地转变前概念。2.学生对科学知识本质认识更深刻,能区分开科学知识本质于知识的关联性及区别。3.在科学探究本质方面更能从多角度认识。4.在学习过程中,能确立科学事业本质对终身学习科学的重要作用,并能用科学家身份去思考、解决问题。

马永梅[3](2021)在《中学物理课程思政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不能只被狭隘的化为考试与成绩的高低,更重要的应该是文化的沉淀、品德的升华、独立人格的培养、是非判断的提高、生命的成长。物理教育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考试所需范围的知识,更应当关注学生思维的养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坚韧品格的培养、懂得做人的道理,保持对物理的由衷喜爱。本文我们以“立德树人”思想为依据,探讨在中学物理课程思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增进物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通过一线教师的深切体验、教学经验以及学生对物理的相关感受作为基础,积极挖掘物理教学的育人价值,将“立德树人”理念渗透课堂进行探索。进行访谈问卷,通过统计数据得出学校实施课程思政教学前后对学生的影响以及运用素材在教学中提高物理课程思政对教学的影响。课程思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中进行融合后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观念,积极推行课程思政、不断塑造学生的个人品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总结物理育人价值的具体体现,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本研究的不足。

熊彬彬[4](2021)在《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STSE教育理念融入中学物理教学,逐渐推进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的革新。STSE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与环境(Environment)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缩写。它是一种与新课标要求极度契合的思维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把实际生活经验与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经过各种活动逐渐地提升学习者的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基于STSE教育的教学,竭力于激起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与超强的判断力,以期协助学生建树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成为新型的高素养人才。同时,2017年的课程改革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发散。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从旧版“三维目标”过渡到新版“四维目标”,着重突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而STSE教育理念是一种新的教育思维,与新课标的要求非常契合,皆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所以,STSE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育,可以成为落实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养成的紧要路径。本论文通过阅读文献,了解了当下STSE教育主要研究方向,梳理本论文的研究如下:第一部分,对中国知网上与STSE相关文献梳理,确定研究背景。第二部分,对“STSE教育”、“教学设计”等相关概念的界定,确定研究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摸清STSE教育下的教学现状。了解学生对STSE的熟知度,STSE教育的渗透情况,掌握知识的来源,对物理学习的态度,以及教师对STSE教育的理解程度,教学资源的来源,上课方法,教材STSE教育资源的关注情况等。第四部分,对STSE教育资源的研究,分别对现行的高中物理教材(教科版)和高考真题(2018-2020年)中STSE教育资源进行分析与整理。第五部分,结合前面的分析,根据STSE教育资源的教学设计原则及策略,以及“概念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等STSE教育资源的应用,给出基于STSE教育资源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实例。最后,通过STSE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STSE教育理念下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社会责任感;(2)STSE教育可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笔者认为STSE教育理念值得更多教育研究者关注。

王婷[5](2021)在《基于STEAM理念培养中学生物理创新素养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革命、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每个国家来说都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此背景下,当机器逐步取代简单、重复性的劳动力,以“创造性”为核心的创新素养将成为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培养能够应对快速变化社会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当代教育的使命所在。STEAM教育以其跨学科融合特征及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独特价值受到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开创了科学技术教育的新型模式和创新人才教育的新范式。融合STEAM教育理念为物理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活力,通过项目式学习、工程思维让学生学会以整合的视角去认识物理学科,培养学生物理创新素养。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梳理了有关STEAM教育、创新素养、创造力等方面的文献,并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工具对STEAM教育领域近十年的研究趋势进行可视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对STEAM教育的演变及创新素养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找出STEAM教育理念与创新素养培育的契合性。借鉴国内外有价值的STEAM课程并结合现有教学模式,设计出基于STEAM理念的《火星探测项目》单元课程。采用《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试》量表和《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测试结果和数据,研究实施融合STEAM教育理念的物理课程对学生物理创新素养的影响。创新素养与创新品格(创造性人格)和创新能力相关,创造性倾向与人格、性格、态度相关。研究表明:虽然学生的科学创造力水平在短时间内并未呈现出显着差异,但在独创性分数方面实验前后显着差异。融合STEAM教育理念的物理单元综合课程对学生的独创性水平有一定的正向促进作用。传统物理教育融合STEAM教育理念,树立跨学科教育理念、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和能力。

刘欣倩[6](2021)在《TPACK视域下卓越中学物理教师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新兴技术飞速发展,教师知识结构也随时代所需在不断改变。从美国教育学家舒尔曼提出PCK(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以来,国际上很多学者对此开展了很多研究,PCK(学科教学知识)也被业界认为是评价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但是如何将技术融入到课堂中缺少相关研究理论的支撑。2005年,美国学者马修·科勒和庞亚·米什拉在PCK(学科教学知识)概念的基础上首次加入技术知识,提出了教师TPACK的理论。此框架被国外众多教育研究部门和机构认可并加以应用。另外,为了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我国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以此深化我国教师教育发展与改革,该计划既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未来的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基于以上两点分析,从培养符合国家发展的优秀卓越中学物理教师的目的出发,我们有必要根据教师TPACK理论,探析卓越中学物理教师的培养策略及实施路径。本研究基于TPACK的视角,从培养卓越中学物理教师的目的出发,一方面对国内几所优秀师范大学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学分比例、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环节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物理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物理专业课程的设置覆盖广度仍然需加以扩大,涉及现代工业发展、科技进步的主要近现代物理理论,例如固体物理等课程需要加强。同时,高师院校要合理调配教师教育实践环节,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关系。另一方面,借鉴已有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笔者编制了 TPACK视域下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发展现状问卷,调查了华中师范大学257名物理学(师范)毕业生的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各维度下的得分表明:受访教师整体发展较好,但部分教师存在对物理课程标准的深度与要求理解相对匮乏,缺乏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难以兼顾实践探究与实际教学等问题。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了卓越中学物理教师职前职后发展的培养策略、实施路径。即通过确定与时俱进的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目标、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实践理念和创建生态化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环境,来建设高效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实践体系,完善动态化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反馈体系,提升深度化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服务。最后,笔者对本次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以期能进一步深入探索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发展研究。

马艳梅[7](2021)在《培养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讲解了关于增强高中学生使用物理建模的意识以及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考试大纲中对于高中物理课程的规定标准包括引导学生能够做到的是能够自主的建立物理模型,并且增强学生们的分析能力以便能够解决企业在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必要性。由此可知,在高中的物理教育阶段,就要培养学生们应用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这对加强学生们的科学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研究对象选择伊宁市某高中高一年级的学生进行分析,使用调查问卷与测试问卷的方法对该校学生的物理建模水平开展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研究结果得出:该校中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不足,并且不善于使用物理建模来解决问题;对相关物理模型知识掌握不足;在课前预习,解题,复习一系列过程中学生没有结合应用物理模型的意识;根据调查的结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一些参考建议,帮助学校实践课程的方案,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并应用对比实验法对实践效果进行检验。该方案的实用性也得到了证实。本文根据研究结果,针对提高高中生物理建模水平设计相关方案内容主要包含三个内容:(1)培养学生在新课程中建构物理模型的能力:(1)在新课教学中建构物理模型:创设物理问题进行情境,对如何处理问题提出方法;抓住本质,构建物理模型;对构建出来的物理模型进行分析;探索规律;使用物理模型处理问题;(2)在新课教学中展示思维方法,促进建模体验。(2)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模型建模分析能力:(1)挖掘思维阶梯,树立建模意识;(2)精心选题,强化建模意识:仔细审题,复现题目所描述的问题情境;分析物理情境,抓住本质,构建物理模型;分析模型特点,根据模型特征找到解决物理问题所需知识,思考模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3)在复习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1)借助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物理建模能力;(3)克服思维定势,建立正确模型。实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设计出来的方案在进行实践后加强了学生们的物理建模的水平,大部分学生已经具有建模意识,能够在问题情境中抓住本质,构建相关物理模型;还可以分析模型,探索规律;运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当然,实践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因为时间限制,部分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没有稳定形成;二是测量范围仅仅在实验班中形成,大面积的形成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撑。

宋琳[8](2021)在《上海市2016-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文中认为初中义务物理教育课程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结尾,其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全体科学素养。而中考(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初中阶段最后的考核,是否能够正确反映出学生对于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掌握以及学生在理科方向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十分值得考查的。在现代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中考物理试题对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而在物理竞赛以及自主招生流行的当下,学校内的物理教育不顾学生现状强行拔高或者偏离物理课标课程,导致初中物理教育课程与素质教育与科学教育规律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中考物理试题偏离了初中物理教育的课标课程则很容易形成试题与初中课堂教学互相竞争难度的恶性循环,所以必须对中考物理试题进行考查以及改进,使其更加贴近初中物理教育课标课程,如此才能更有效地督促初中物理课堂教育的内容更加符合其预定目标,培养初中学生的物理基础以及学习习惯。但是目前而言,国内的中考物理试题还是普遍存在与课标课程不一致的情况,这个研究结果令人担忧。而反观对于上海中考物理试题与课标课程是否符合的研究则比较稀少。本文旨在引入“SEC”(Survey of the Enacted Curriculum,课程实施调查)一致性分析法,对历年来上海中考物理试题进行分析,以2016-2020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作为样本,引入“SEC”一致性分析法,利用Porter一致性系数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出这五年的初中物理试题与初中物理课标课程的一致性系数,同时再根据不同的初中物理教学章节:“声”、“光”、“运动和力”、“机械和功”、“热与能”、“压力与压强”、“电路”、“热能与磁”以及“从原子到星系”九大章节再次进行Porter一致性系数计算公式计算出九个章节不同的一致性系数。并从内容主题维度、认知水平维度及试题整体三个方面来分析近5年中考物理试题与初中物理教学课标课程的一致性结果,并对此结果以及导致此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此分析法下,上海近五年中考物理试题与初中物理教育课标课程有一定的差距,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一致性,且一直处于波动状态,并没有一个良性地追求与初中物理教育课标课程一致的趋势,而且在不同章节的考试内容上的一致性波动也比较大,并没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性。从此结果上可以看出,相较于以与初中物理教育课标课程的一致性为标准,上海市中考物理试题更加偏向于以前一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以及答题情况为出题标准,当年的中考物理成绩以及物理试题对下一年的中考物理试题考查的知识广度与深度有很大的影响,而结果就是会对不同届初中学生的成绩以及考试质量存在不同的影响。根据分析可以提出建议:在编写中考物理试题的时候应该更以一致性分析系数为导向,加强对课程标准科学主题和认知性目标的重视,而难度区分可以通过考查初中学生的综合性、逻辑性以及思维性来达成,发挥好中考物理试题对于初中阶段物理教育的良好影响,促使初中物理教育更加贴近初中物理教育课标课程,培养学生的物理基础以及物理思维,让学生可以在初中阶段均衡发展。

陈敏[9](2020)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文中认为2014年9月,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标志,中国吹响了自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以来力度最大的一轮高考改革的号角,也勾勒出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新的蓝图。在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号召之下,上海市、浙江省先后开启了改革道路;此后,山东、海南、北京、天津等四个省市在2017年加入了新高考改革行列;2018年12月,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也加入了高考改革的队伍。高考改革队伍向中西部不断蔓延,随之产生的挑战也必将出现在更多的地区。本论文旨在了解新高考背景下物理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需求,结合目前已经采用新高考模式学校的实际,探索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也为即将启动改革工作的省市学校提供一些思路。2018年1月,国家教育部正式发布了最新版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给新高考模式中物理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政策指南。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物理核心素养是在物理教育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如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枢纽,也是近几年来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的热门内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关键能力的提升作为主要目标。在高中物理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物理教育研究,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培养,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学科思维的方式,而且可以提高中学物理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还没有达成。本文首先深入学习新高考政策理论,然后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对实施新高考改革政策省市的部分高中物理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状态、高中物理教学实施情况等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数据,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分析研究找出新高考模式下影响物理教学实施的原因。通过上述研究,发现在新高考改革过程中新的物理教学理念虽然普及了,但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物理学科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物理老师和学生都还没有真正地转变观念。物理课程在新的高考模式中内容更丰富,课堂形式更灵活,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在学生转变物理学习理念的基础之上,物理教师应从自己的实际教学出发,研究分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学都应在硬件设施和政策指导上等充分做好迎接新高考的准备工作。新高考政策在全国不断的扩大推广实施,高中的物理新课程改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效,未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需要相关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唐龙[10](2020)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考物理试题研究 ——以新疆中考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改在学校教学中逐渐深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对学生的培养能力。针对课程改革而言,与中考命题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必定会对中考命题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这需要中考试卷命题要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进行改革与完善,以此来增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能力。在新课改逐渐深入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考物理试卷命题中,充分将物理知识中的应用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体现出来,因此这不仅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物理知识水平,同时也要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要较强对中考物理试卷的深入研究,能够重视对学生物理应用水平的培养,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促进学生物理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是对新课改下新疆中考物理试卷试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重点分析了新疆地区的中考物理试卷命题特点及趋势,论文第一章主要对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进行了分析。论文第二章主要对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分析。论文第三章分析了新课改下的物理中考试题题型及考点,以新疆中考物理试题为例进行深入解析。论文第四章分析新课程下新疆中考物理试题的考察方向。论文第五章主要针对新疆中考物理试题命题特点,提出了相关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向。第六章主要对本文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与思考。

二、物理教育专业物理课程试卷分析探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教育专业物理课程试卷分析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模型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模型建构是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应具备的科学思维
        1.1.2 学生形成模型建构思维是物理教育教学的培养方向
        1.1.3 运用模型建构进行教学是物理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综述
        1.5.1 关于模型的研究
        1.5.2 关于模型建构的研究
        1.5.3 关于模型建构教学的研究
        1.5.4 关于模型建构视域下的物理概念教学的研究
        1.5.5 研究述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模型建构
        2.1.2 教学设计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模教学理论
        2.2.2 发生认识论
第三章 基于模型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的理性探讨
    3.1 模型的内涵实质
        3.1.1 模型的内涵
        3.1.2 模型的分类
        3.1.3 模型的特点
        3.1.4 模型与物理概念的关系
    3.2 基于模型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
        3.2.1 模型建构的内涵
        3.2.2 模型建构与物理概念教学的关系
        3.2.3 基于模型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的特征与原则
        3.2.4 基于模型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过程
第四章 基于模型建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的框架构建
    4.1 基于模型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的要素分析
        4.1.1 基于模型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的教学需求
        4.1.2 基于模型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的教学目标
        4.1.3 基于模型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的教学评价
    4.2 基于模型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的框架图
第五章 基于模型建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的应用研究
    5.1 研究设计
        5.1.1 研究目的
        5.1.2 样本选取
        5.1.3 实验方法
    5.2 研究过程
        5.2.1 问卷编制
        5.2.2 实验过程
        5.2.3 试卷测评情况分析
        5.2.4 问卷数据分析
    5.3 实验结果及反思
        5.3.1 实验结果
        5.3.2 实验反思
    5.4 教学建议
        5.4.1 更新教学理念,密切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5.4.2 重视课前准备,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5.4.3 关注学生差异,加强学生非认知能力培养
        5.4.4 提升专业能力,科学引导学生建模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6.2.1 研究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一:高中生物理模型建构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二:《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习题
    附录三:《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习题
    附录四:《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设计
    附录五:《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2)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科学自身发展要求学生认识科学本质
        1.1.2 当前物理教育改革目的在于认识科学本质
        1.1.3 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石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3 总结述评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前概念
        2.1.2 科学本质
        2.1.3 科学本质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证伪主义
        2.2.2 库恩的科学发展观
        2.2.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的理性审视
    3.1 科学本质教学的内涵与价值
        3.1.1 科学本质教学的内涵
        3.1.2 科学本质教学的价值
    3.2 基于前概念进行科学本质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3.2.1 前概念的内涵
        3.2.2 运用前概念进行科学本质教学的可行性
    3.3 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的样态
        3.3.1 教学问题方面: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的合理利用
        3.3.2 教学目标方面:科学本质内容的明确
        3.3.3 教学内容方面:学生前概念与科学间的矛盾冲突的合理利用
    3.4 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的影响因素
        3.4.1 教师科学本质观的影响
        3.4.2 学生科学本质观的影响
        3.4.3 环境影响
第四章 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路径与实践
    4.1 教学原则与教学路径
    4.2 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的教学原则
        4.2.1 批判性
        4.2.2 逻辑性
        4.2.3 参与性
        4.2.4 开放性
    4.3 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的教学路径
        4.3.1 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的目的
        4.3.2 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的教学路径
第五章 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的实践研究
    5.1 研究设计
        5.1.1 研究目的
        5.1.2 研究假设
        5.1.3 研究对象及工具
        5.1.4 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5.2 研究过程
        5.2.1 教师访谈研究
        5.2.2 《基于前概念学生科学本质观》建立程度的量表编制依据
        5.2.3 量表信度及效度分析
        5.2.4 实验过程
        5.2.5 实验数据分析
        5.2.6 实验结果与反思
    5.3 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的教学建议
        5.3.1 重视培养对象,重建对学生前概念的认识
        5.3.2 重视教学内容,定位符合科学本质教学的内容
        5.3.3 重视教学导向,铺设学生冲突环境营造科学教学氛围
        5.3.4 重视教学反馈,促使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课堂焕发生机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1.1 总结
        6.1.2 不足
    6.2 研究展望
        6.2.1 教学路径中,未能对科学本质教学融入不同类型前概念转变的培养
        6.2.2 拓宽研究广度,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的教学路径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2 高中生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认识评价问卷
    附录3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附录4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3)中学物理课程思政现状及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缘由
        1.1.1 课程思政在核心素养下的重要地位
        1.1.2 中学物理立德树人的实践要求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研究评述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外延
        2.1.2 中学物理课程思政的内容
    2.2 理论基础
        2.2.1 认知主义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中学物理课程思政的作用
第三章 调查问卷及统计分析
    3.1 调查的目的及实施过程
        3.1.1 调查的目的
        3.1.2 调查实施过程
    3.2 调查问卷编制
        3.2.1 教师调查问卷编制
        3.2.2 学生调查问卷编制
    3.3 中学物理课程思政现状
        3.3.1 教师问卷分析
        3.3.2 学生问卷
第四章 中学物理课程思政实施的现状调查分析
    4.1 访谈的目的及实施过程
    4.2 中学物理课程思政实施的现状
第五章 提升物理课程思政对策的建议
    5.1 物理课程思政教学对策得到建议
        5.1.1 加强专业与课程思政的联系
        5.1.2 物理教学中注重学生物理方法、思维方式的培养
    5.2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5.2.1 组织物理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培训
        5.2.2 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5.3 建立新的评价体制
第六章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作者简介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4)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引导
        1.1.2 STSE教育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1.1.3 STSE教育与学生发展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1.2 教学设计
        2.1.3 课程资源
    2.2 相关理论
        2.2.1 STSE教育
        2.2.2 STSE教育基本内容
        2.2.3 STSE教育的特点
        2.2.4 教学设计与学习理论
3 STSE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现状调查
    3.1 调查问卷设计
    3.2 调查问卷
    3.3 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3.4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
    3.5 调查总结
4 STSE教育资源的研究
    4.1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STSE教育资源
    4.2 高考试卷中STSE教育资源分析
5 基于STSE教育资源的教学设计探究
    5.1 STSE教育资源的教学设计原则
    5.2 STSE教育资源的教学设计策略
    5.3 STSE教育资源的应用研究
        5.3.1 概念教学STSE教育资源的应用
        5.3.2 实验教学STSE教育资源的应用
        5.3.3 习题教学STSE教育资源的应用
        5.3.4 复习教学STSE教育资源的应用
        5.3.5 课外活动教学STSE教育资源的应用
    5.4 基于STSE教育资源的教学设计实例
        5.4.1 实例一:牛顿第一定律
        5.4.2 实例二:传感器
6 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Ⅰ: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 Ⅱ: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 Ⅲ:教师开放性问题回答图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基于STEAM理念培养中学生物理创新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要求
        1.1.2 传统物理教育的局限
        1.1.3 STEAM教育的兴起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相关概念界定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STEAM教育国外研究现状
        2.1.1 美国相关研究
        2.1.2 英国相关研究
        2.1.3 澳大利亚相关研究
    2.2 STEAM教育国内研究现状
        2.2.1 研究概况
    2.3 关于创新素养的研究现状
        2.3.1 创新素养相关概念
        2.3.2 创新素养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STEAM教育理论基础
        3.1.1 建构主义理论
        3.1.2 多元智能理论
        3.1.3 情境认知主义
    3.2 创新素养理论基础
        3.2.1 吉尔福特创造性要素
        3.2.2 创造性投资理论
第4章 基于STEAM理念的物理教学设计理念探讨
    4.1 STEAM教学理念深度研究
        4.1.1 跨学科性理念
        4.1.2 情境性学习理念
        4.1.3 多阶段性
        4.1.4 运用工程思维
    4.2 STEAM理念下物理课程模式设计探讨
        4.2.1 现有STEAM教学模式
        4.2.2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物理教学模式图
        4.2.3 适用范围
第5章 基于STEAM理念物理课程实践案例
    5.1 课程性质和定位
    5.2 教学案例设计
        5.2.1 单元教学流程框架图
        5.2.2 单元教学案例设计
    5.3 教学模式反思与调整
第6章 基于STEAM理念物理课程对创新素养培养实验研究
    6.1 研究对象
    6.2 研究问题和假设
    6.3 实验设计
        6.3.1 研究工具
        6.3.2 研究过程
    6.4 研究结果
        6.4.1 前测分析
        6.4.2 后测分析—《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
        6.4.3 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
附录B 青少年科学创造力测验
附录C 中学生科学创造力测量量表使用手册
致谢

(6)TPACK视域下卓越中学物理教师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TPACK是技术与教师教育整合的核心
        1.1.2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育深度融合的必要性
        1.1.3 TPACK发展对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提供新视角
    1.2 研究现状
        1.2.1 TPACK理论研究现状
        1.2.2 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分析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界定
        2.1.2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概念界定
        2.1.3 “卓越中学物理教师”的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分析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TPACK视域下高师院校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方案对比研究
    3.1 人才培养目标对比分析
    3.2 课程与教学对比分析
        3.2.1 学分比例对比分析
        3.2.2 专业课程对比分析
    3.3 课程实践对比分析
    3.4 高师院校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方案研究分析小结
第四章 TPACK视域下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发展现状研究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设计
        4.2.1 研究对象
        4.2.2 问卷设计
    4.3 研究结果与分析
        4.3.1 信效度分析
        4.3.2 调查结果基本信息数据分析
        4.3.3 TPACK视域下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发展现状数据分析
    4.4 研究小结
第五章 TPACK视域下卓越物理教师培养策略及实施路径探析
    5.1 职前高师院校卓越中学物理教师的培养策略与实施路径
        5.1.1 职前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策略
        5.1.2 职前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实施路径
    5.2 职后高师院校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的培养策略与成长路径
        5.2.1 职后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策略
        5.2.2 职后卓越中学物理教师成长路径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反思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TPACK视域下卓越中学物理教师培养调查问卷
致谢

(7)培养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课程标准对培养物理建模能力的要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模型
        2.1.2 物理模型
        2.1.3 物理建模能力
        2.1.4 物理建模能力水平的分类
        2.1.5 物理模型的分类
        2.1.6 物理模型在教学中的作用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物理建模教学理论
        2.2.3 建模教学的意义
第三章 伊宁市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3.1 调查目的和方法
    3.2 调查对象
    3.3 问卷设计
        3.3.1 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现状调查问卷的设计
        3.3.2 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水平测试问卷的设计
        3.3.3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3.4 调查结果及分析
        3.4.1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4.2 测试问卷结果分析
    3.5 调查结论
第四章 培养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策略
    4.1 在新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
        4.1.1 在新课教学中建构物理模型
        4.1.2 在新课教学中培养思维方法,建立物理模型
    4.2 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
        4.2.1 挖掘思维阶梯、培养学生物理建模意识
        4.2.2 精心选题,强化学生物理建模意识,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4.3 在复习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
        4.3.1 借助物理实验来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
        4.3.2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物理模型能力
        4.3.3 克服思维定势,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第五章 培养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教学实践
    5.1 在新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教学案例
    5.2 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的教学案例
第六章 实践过程及教学效果
    6.1 实践过程及效果
第七章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调查问卷
    测试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8)上海市2016-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外一致性研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
2.一致性分析理论的相关基础
    2.1 基本概念介绍
    2.2 一致性分析方法介绍
    2.3 选取“SEC”分析法的理由
3.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工具
    3.3 基于“SEC”一致性分析法的研究设计
4.研究分析
    4.1 一致性系数P值数据处理及总体差异分析
    4.2 试题与课程标准“内容主题”维度一致性的横向各年度对比及偏差分析
    4.3 试题与课程标准“内容主题”维度一致性的纵向逐年细化对比及趋势分析
    4.4 试题与课程标准“认知水平”维度一致性的横向各年度对比及偏差分析
    4.5 试题与课程标准“认知水平”维度一致性的纵向逐年细化对比及趋势分析
5.研究结果以及启迪
    5.1 研究结果
    5.2 启迪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9)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2.从改革进程看新高考特点
    2.1 新高考改革历程
    2.2 新高考各省改革方案要点
    2.3 新高考改革之新
3.新高考模式下物理学科的地位变化
    3.1 新高考模式简介
    3.2 物理学科简介
    3.3 物理学科要求
    3.4 “2017版”课标带给高中物理教学的变化
    3.5 从高校公布选考科目看:物理地位提升
4.新高考模式下物理教学实施现状调查分析
    4.1 高中物理教师问卷调查
    4.2 高中学生新高考模式下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5.调查研究的综合结论以及应对策略
    5.1 调查研究的综合结论
    5.2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学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考物理试题研究 ——以新疆中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选题理由及依据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第2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改革
    2.1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2.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解读
        2.2.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
        2.2.2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目标
第3章 新课改下新疆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3.1 新疆中考物理试卷总体分析
    3.2 新疆中考物理试卷题型结构分析
    3.3 中考物理试卷结构分析
    3.4 新疆中考试卷各知识模块分析
    3.5 中考物理各知识点分析
        3.5.1 力学模块
        3.5.2 电学模块
        3.5.3 声光热模块
第4章 新课改下新疆中考物理试题特点
    4.1 联系生活及社会实际
    4.2 情境多样化与信息灵活化
    4.3 重视物理实验考查
    4.4 重视实验过程与探究方法的考查
    4.5 注重基础,贴近生活
第5章 基于中考物理试卷下的中考物理教学策略
    5.1 强调以知识为载体的素质教育
    5.2 强化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综合能力
    5.3 强化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5.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5.5 善于运用类比教学法
    5.6 注重与高中教学的衔接
第6章 新课改下教学案例——大气压强
第7章 总结与思考
    7.1 总结
    7.2 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物理教育专业物理课程试卷分析探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模型建构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研究[D]. 贺文佼.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2]基于前概念的科学本质教学实践研究[D]. 王亚娇.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3]中学物理课程思政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 马永梅.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4]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 熊彬彬.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基于STEAM理念培养中学生物理创新素养的实践研究[D]. 王婷.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TPACK视域下卓越中学物理教师的培养研究[D]. 刘欣倩.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7]培养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的教学实践研究[D]. 马艳梅.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8]上海市2016-2020年中考物理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D]. 宋琳. 西南大学, 2021(01)
  • [9]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物理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D]. 陈敏. 西南大学, 2020(05)
  • [10]新课改背景下的中考物理试题研究 ——以新疆中考为例[D]. 唐龙. 西南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物理教育专业物理课程试卷分析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