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的起源与发展

算盘的起源与发展

一、珠算的起源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樊思嘉[1](2021)在《建造中的装置 ——15至16世纪欧洲机械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系统梳理了十五至十六世纪欧洲机械艺术的“产生-发展-演化”的完整过程,并对其中的建造实践、设计思想与建造精神进行了重点剖析。在系统梳理层面,首先从欧洲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自然资源条件分析了机械艺术的缘起,然后从发展模式、理论探索与实践探索三个角度分析了机械艺术的发展繁荣过程,最后研究了在后机械时代,现代建筑、当代艺术、当代装置创作等领域以机械艺术为灵感,而产生的演化性创作。在机械艺术的整体脉络理清后,文章以“绘图-模型-建造”层层递进的逻辑框架,深入研究了机械艺术的实践探索,以及实践中所反映出的,建筑与机械领域不断的交叉、分离与集成过程。其中,以机械艺术时期的建造实践作为特色研究:从技术角度分析了为特定建筑部件的建造而发明的吊车装置,解读了装置的机械性能、一对一的建造过程,以及装置与建筑部件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艺术角度讨论了为建筑局部定制的吊车装置与建筑部件在建造中的共生与一体化,这种一对一的定制使得用于建造的装置与所建造的建筑同时成为了艺术,建造过程也因此成为了类似于雕塑的建造艺术景观。通过对于建造中的装置的研究,体现了机械艺术时期,“精在体宜”的设计建造思想,与技术与艺术趋向统一的建造精神。

陶兰[2](2020)在《余介石数学教育思想之研究》文中提出民国时期是我国数学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涌现出了很多数学教育人才,他们在国家命运坎坷、时局动荡的年代,依旧不畏艰难困苦,兢兢业业,为我国的现代数学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数学家、珠算家、科普作家余介石(1901—1968)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民国时期编写数学教科书、数学科普着作、研究教学法,对我国数学教育的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45年的教育生涯,使他形成了丰富的数学教育思想。余介石先生的数学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中学数学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对我国当今数学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分别以余介石编写的数学教科书、数学科普着作以及有关教学法的书籍为第一手研究资料,挖掘余介石的数学教育思想。其中数学教科书体现的数学教育思想主要有:以学生为本;渗透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注重练习的实际应用性;体现各分科间的融合。数学科普着作体现的数学教育思想主要有:重视数学史;从反面入手,激发兴趣;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沟通中等数学与高等数学。数学教学思想主要有:提倡启发式教学法;注重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强调方法的传授;因材施教。通过挖掘余介石的数学教育思想,以期为当今的数学教育提供启示与借鉴,并学习民国数学家优秀的品质,对余介石先生有更清晰的认识。本文的创新之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首次从数学教育思想的角度对余介石编写的数学教科书、数学科普着作以及有关教学法书籍进行了研究。(2)通过对余介石主持编写的数学科普读物的研究和分析,详细阐述了余介石对我国数学知识的传播和科普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3)依据余介石编写的有关教学法书籍,挖掘了余介石的数学教学思想,为现行数学教学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牛腾,王洪鹏,白欣[3](2019)在《明代数学着作中珠算知识的特点与传播》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形制的算盘最迟产生于宋代,元末明初之后,越来越多的数学着作中出现了珠算内容.在筹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珠算到了明代得以全面应用并普及,最终取代筹算,成为主要的计算方法.中国珠算还先后传入日本、朝鲜及东南亚各国,并沿用至今.本文通过考察明代数学家及其关于珠算知识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明代数学着作中珠算知识的特点与传播.这有助于人们了解珠算文化及其特点,重新认识中国珠算的科学价值.

牛腾[4](2019)在《浅析清代数学家梅瑴成在珠算方面的贡献》文中研究说明梅瑴成是清代着名数学家,在珠算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就,这主要体现在他对明代珠算着作《算法统宗》的增删、校改和注释工作中,其成就对珠算史和数学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对《增删算法统宗》之结构和内容的分析,发现梅瑴成对于珠算的主要贡献在于,将《算法统宗》中带有迷信色彩的内容删去,新增了"国朝算学书目",补充了珠算减法口诀,对珠算归除开平方法进行了更为具体的介绍,并对珠算的发明时代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牛腾[5](2019)在《《神道大编历宗算会》及其珠算开方法初探》文中指出本文简要介绍了明代数学家周述学及其《神道大编历宗算会》,通过分析书中所载开方法发现,除了筹算开方法,书中还载有珠算开方法,其特点对研究珠算开方法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对珠算史和数学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虞云国[6](2018)在《神算子》文中研究表明《水浒传》第41回说欧鹏、蒋敬、马麟与陶宗旺啸聚黄门山,听闻梁山好汉大闹江州救了宋江归途经过,慕名前来入伙。小说对蒋敬有段交代:第二个好汉姓蒋,名敬,祖贯是湖南潭州人氏,原是落科举子出身,科举不第,弃文就武,颇有谋略,精通书算,积万累千,纤毫不差,亦能刺枪使棒,布阵排兵,因此人都唤他做神算子。出场诗评价颇高,说他"幼恨毛锥失利,长从韬略搜精,如神算法善行兵,文武全才蒋敬"。上山以后,蒋敬

韩小菊[7](2016)在《中西算盘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算盘在中西方历史上都曾出现过,但在中西方算盘却有不同的境遇和发展轨迹。在中国算盘对古代商业和数学的发展发挥过弥足轻重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西方算盘的原始形态出现较早,但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算盘产生前,中国就已经有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算筹计算体系,但由于商业贸易的需要、算盘的优越性、算法的变革等因素的影响,算筹逐渐被算盘所取代。而西方在算盘产生前的计算工具十分简陋,在算盘产生后,也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计算方法,而逐渐被更加先进的计算工具所取代。关于算盘产生的时间存在着多种说法,关于算盘起源问题的争论长期存在。本文基于现有史料与研究,客观比对分析这些争论,得到的结论是:中国算盘有出现于唐朝末年的多种可能性,但截至目前没有直接证据支持;直接证据表明算盘出现在宋代初期;而西方算盘原始形态出现时期相对较早。但中国算盘的运算系统远远高于西方,算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程度远非西方能比。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人发明了完善的珠算口诀,即完善的算盘“软件”系统;而西方人则以发明代替算盘的其他计算工具为目标。对中华民族而言,无论从发明史、数学史、文化史等诸多方面看,算盘都是重要的标志性符号,它已深深融入我们的历史文化,成为其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朱永远[8](2016)在《珠算简史述略》文中研究指明引言珠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科学遗产,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至今至少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珠算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及科学的发展均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对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和促进。据史籍记载,中国的珠算从16世纪即我国的明代起,先

唐明[9](2015)在《文化结构视角下的珠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珠算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孕育与发展阶段。它在很长一段历史阶段内是社会主流的计算工具。直至现在,珠算在教育科学领域仍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文化结构理论是文化学领域比较核心的理论,从文化结构理论视角入手来分析珠算,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珠算产生与完善的文化背景与动因,并明确其在文化方面的客观积极性。从总体上看,物质文化的进步是总体趋势,而具体到某一特定事物,其进步则是缓慢的。这一规律也适用于珠算,珠算的前身是筹算,其在现代社会的表现形式是珠心算,珠算自身的发展过程则正好符合哥登卫舍的“有限变异”原则。珠算的物质进步性表现在计算工具的革新和提升记忆等方面。在物质文化对精神文化的决定性作用之外,精神文化也能反作用于物质文化。就珠算来说,其发展深受当时社会精神文化所影响,珠算歌诀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华民族重视经验与务实思想的精神特质的影响;且其作为会计核算工具,协助会计学将会计信息的精确性特征更加落到实处。制度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对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影响。在珠算发展逐渐成熟与使用人群不断扩大的时代,也正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逐步发展到顶峰的时代。这种制度文化背景对珠算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包括:重农抑商政策下,珠算的使用者是从平民阶层逐步扩展到上层社会的;八股取士和禁止私学历法政策下,当时的算学书籍以总结改良为主;资本主义商业经济萌芽与发展背景下,珠算算书的实用性特征非常显着。珠算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特点,对现代精神文化与制度文化建设仍具有启示意义。

张德和[10](2014)在《从西周陶丸是算珠谈起》文中指出我国考古队发现西周时代的陶丸,对珠算发展史来说具有重大意义。1976年,周原考古队在位于原周原中心区的陕西省岐山县京当公社贺家大队凤雏村发掘出一座西周王朝早期大型宫室建筑遗址(经碳14放射鉴定,其年代为公元前1095年(+-90年)相当于周文王时期前后)。清理过程中在周代文化层内陆续出土一批西周陶丸,系以黄泥为原料未经烧制而成。这批陶丸共九十粒,其中仅

二、珠算的起源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珠算的起源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建造中的装置 ——15至16世纪欧洲机械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来源
        一、国内缺乏机械艺术的深入研究
        二、机械艺术发明启发当代设计
        三、机械艺术文化在当代广泛传播
        四、个人建筑与装置设计经验作为基础
    第二节 研究内容、路径与意义
        一、体系梳理:以历史视角理清机械艺术脉络
        二、线性深入:以设计视角剖析机械艺术实践
        三、重点特色:以艺术视角升华建造中的装置
    第三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一、达芬奇手稿类研究
        二、欧洲机械艺术研究
        三、机械技术类研究
        四、当代艺术类研究
        五、技术哲学与技术史类研究
        六、达芬奇其他类研究
        七、国内论文类研究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结构框架
第一章 机械艺术的产生缘由
    第一节 概念辨析与范围界定
        一、工具、机械、机器
        二、建造中的装置
        三、“机械艺术”与“机械的艺术”
        四、机械发明家达芬奇
    第二节 欧洲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时空文化的转变
        二、资本与科学的催化
        三、宗教的变革
    第三节 意大利的自然与人文优势
        一、区位优势:海陆商贸枢纽,平原水能丰富
        二、政治格局:城邦发展成熟,转向文化竞争
        三、经济发达:城邦财力雄厚,资本主义崛起
        四、文化语境:古典文化遗迹,市民人文主义
    第四节 机械发展的东西方同步
        一、东西方机械繁荣在时间上重叠
        二、东西方机械发展阶段基本同步
    章节小结
第二章 机械艺术的发展模式
    第一节 在技术史体系中的定位
    第二节 机械艺术萌芽的外在客观体系
        一、驱动能源:水能、风能、畜能
        二、媒介材料:木材
        三、制作方法:科学实验
        四、外在客观体系总结
    第三节 机械艺术发展的内在驱动模式
        一、特色激励机制:优先权
        二、劳动者技能需求:全能型人才
        三、劳动场所与机构:手工作坊
        四、核心驱动力:科学实验与资本激励
    第四节 代表性机械发明与人物
        一、代表性机械发明
        (一) 水车与风车
        (二) 磨坊:机械与建筑的集成
        二、代表性人物
        (一) 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
        (二) 莱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
        (三) 弗朗切斯科·迪·乔尔乔·马尔蒂尼亚
        (四) 莱奥纳多·达·芬奇
    第五节 机械艺术时代的优势与劣势
    章节小结
第三章 机械艺术的理论探索
    第一节 传统“几何学实践”发展
        一、用于土地与构筑物测量--斐波那契
        二、转向建筑与建造场地--阿尔伯蒂
        三、导向建筑绘图技术--皮耶罗
        四、用于地形地貌的测绘--卢卡
    第二节 建筑、机械与“几何学实践”
        一、用于机器建筑工程--弗朗西斯科
        二、向科学拓展的机械研究--达芬奇
    章节小结
第四章 机械艺术的绘图实践
    第一节 从多样到系统的建筑绘图
        一、多样化的建筑绘图
        (一) 建筑结构-“Xray”节点透视
        (二) 建筑立面细部-平立剖轴测并存
        (三) 建筑整体空间形态--轴测与平面简图
        (四) 城市规划-总平面图
        二、系统化的建筑绘图
        (一) 工程化的统一比例图纸
        (二) 专业化的视觉抽象图纸
    第二节 从装配到集成的机械绘图
        一、装配属性的图标式绘图
        (一) 服务于专家的图标式绘图
        (二) 服务于装配式制造的绘图
        二、整体框架中的精细化绘图
        (一) 框架中的爆炸视图
        (二) 框架中的透视收缩
        (三) 框架中的视点扭转
        (四) 框架中的中心透视
        三、实用的集成式机械绘图
        (一) 达芬奇的单向交替起重机
        (二) 达芬奇的单轴纺织旋转机
        (三) 达芬奇的连贯的图示语汇与图像独立性
        四、机械与建筑图纸的分离与集成
        (一) 机械与建筑图纸的分离发展
        (二) 两者在建造场地图纸中的集成
    章节小结
第五章 机械艺术的模型实践
    第一节 模型的产生与应用
        一、模型的产生缘由
        (一) 建筑领域中的尺度转换与静态模型
        (二) 机械领域中的尺度转换与阻力科学
        (三) 模型作为解决机械尺度转换的实验品
        二、模型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 设计竞赛环节
        (二) 公众辩论环节
        (三) 施工指导环节
        (四) 建造施工环节
        三、模型在设计中的合法化
    第二节 从分离到集成的转变
        一、以模型作为建筑创造中的形式控制-阿尔伯蒂
        (一) 模型在建筑创作中的作用
        (二) 模数理论与古典形式修正
        (三) 被分离的实际操作问题
        二、以模型推进机械中能效与力学的研究--弗朗西斯科
        (一) 模型在磨坊中的重要性
        (二) 用模型进行水能计算研究
        (三) 科学的模型融合机械与建筑
        三、以模型的集成应用推动实践-达芬奇
        (一) 达芬奇对模型的信赖
        (二) 达芬奇对模型的集成应用
        (三) 以模型的集成应用作为媒介
    第三节 专利下的模型文化
        一、模型在专利中的角色
        (一) 模型在专利中的普遍使用
        (二) 模型在专利中的行政功能
        (三) 模型在专利中的证明功能
        (四) 模型在专利中的实验属性
        二、模型与专利主导的机械发明实践
        (一) 机械发明用于军事防御
        (二) 机械发明参与真实建造
    章节小结
第六章 机械艺术的建造实践
    第一节 中世纪教堂建造中的起重装置
        一、抬升重物的吊车
        (一) 单一机械垂直抬升重物
        (二) 多机械配合,梯级抬升重物
        (三) 垂直向抬升重物+水平向少量位移
        二、建堂塔顶的吊车
        (一) 脚手架+塔顶吊车
        (二) 符合教堂尺寸的吊车
    第二节 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中的吊车装置
        一、大教堂塔亭简介
        (一) 生长于穹顶之上
        (二) 塔亭的功能、结构、空间
        (三) 建造塔亭需要的机器
        二、有砝码的旋转吊车
        (一) 发明背景:在穹顶高度安装石块
        (二) 对应部件:穹顶石链与塔亭外圈扶壁柱
        (三) 特色功能与机械原理:重物平衡系统与自由悬臂
        (四) 建造方式:装置在两柱之间,四队工人协作建造
        (五) 装置略高于扶壁柱,呈相似形
        三、有中心支点的灯笼吊车
        (一) 发明背景:在局促的内圈柱空间内安装石块
        (二) 对应部件:塔亭内圈半露壁柱
        (三) 特色功能与机械原理:装置抬升与框架旋转
        (四) 建造方式:抬升与建造同步进行
        (五) 吊车与建筑的一体化
        四、有环形平台的灯笼吊车
        (一) 发明背景:在极小的尖顶空间内,精确建造圆锥形顶
        (二) 对应建筑部件:塔亭的圆锥尖顶
        (三) 特色功能与机械原理:柔性绳索吊装与螺杆移动完成倾斜安装
        (四) 建造方式:装置操作与人工调整并行
        (五) 包含着塔尖的吊车
    第三节 “精在体宜”的建造装置
        一、建造装置与建筑部件的集成
        二、人力操作的“一对一”装置
        三、建造中的特殊艺术景观
        四、“精在体宜”的建造美感
        五、突破极限的精神追求
        六、建造精神的延伸
    章节小结
第七章 机械艺术在后机械时代的演化
    第一节 基于机械艺术的现代科学发展
        一、以机械艺术作为发明灵感的科技创新
        二、以机械艺术为研究对象的科研机构
        三、以机械艺术为研究主题的科学理论
    第二节 基于机械发明手稿的数字化绘图
        一、数字化视觉语言简介
        二、达芬奇的绘图特点
        三、数字视觉语言的传承与进步
        四、数字化衍生的相关产品设计
    第三节 基于机械模型的当代艺术创作
        一、对于“达芬奇热”的艺术回应
        二、《农民达芬奇》简介
        三、《农民达芬奇》的模式与意义
        四、达芬奇在《农民达芬奇》中的角色
        五、当代艺术中的机械艺术
        六、艺术、科学与工程的融合
    第四节 基于机械建造的现代建筑创作
        一、建造的“艺术化”--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
        二、“建筑的机械化”与“机械的建筑化”--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三、建筑空间中的机械感
        (一) 脚手架引发的建筑设计--隈研吾
        (二) 脚手架引发的建构设计—如恩设计
        (三) 室内设计中的机械感
        (四) 家具设计中的机械感
        (五) 公共装置中的机械感
    第五节 基于传统机械的当代装置创作
        一、传统织造机械中的技术与艺术
        (一) 妆花
        (二) 妆花织机
        (三) 白局
        二、“妆花”系列装置—南艺设计学院
        (一) “妆花”实验艺术展-2016年
        (二) “妆花”装置-江宁织造博物馆-2020年
        三、 “诗意的机器”工作坊—南艺设计学院
        (一) “诗意的机器”工作坊简介
        (二) 机械艺术形式的自鸣性体现
    章节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余介石数学教育思想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历史研究法
        1.4.3 个案研究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余介石简介及其学术活动
    2.1 余介石生平简介
        2.1.1 为数学教育奉献的一生
        2.1.2 为珠算的振兴呕心沥血
        2.1.3 高尚的人品,严谨的学风
    2.2 余介石论着简介
        2.2.1 余介石编写的数学教科书
        2.2.2 余介石出版的着作
        2.2.3 余介石发表的论文
    2.3 余介石学术活动
        2.3.1 余介石与中等算学研究会
        2.3.2 余介石与《中等算学月刊》
第3章 余介石的数学教育思想
    3.1 数学教科书中所体现的数学教育思想
        3.1.1 以学生为本
        3.1.2 渗透数学的思想与方法
        3.1.3 注重练习的实际应用性
        3.1.4 体现各分科间的融合
    3.2 数学科普着作中所体现的数学教育思想
        3.2.1 重视数学史的融入
        3.2.2 从反面入手,激发兴趣
        3.2.3 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3.2.4 沟通中等数学与高等数学
    3.3 数学教学思想
        3.3.1 提倡启发式教学法
        3.3.2 注重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3.3.3 强调方法的传授
        3.3.4 因材施教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3)明代数学着作中珠算知识的特点与传播(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明代数学家和筹珠着作
    1.1 吴敬及其《九章比类》
    1.2 王文素及其《算学宝鉴》
    1.3 周述学及其《历宗算会》
2 明代珠算家和珠算专着
    2.1 徐心鲁及其《盘珠算法》
    2.2 柯尚迁及其《数学通轨》
    2.3 程大位及其《算法统宗》《算法纂要》
    2.4 黄龙吟及其《算法指南》等珠算专着
3 其他涉及珠算的数学着作
    3.1 顾应祥及其《测圆海镜分类释术》等书
    3.2 朱载堉及其《算学新说》《嘉量算经》
    3.3 张爵《九章正明算法》、余楷《一鸿算法》
4 结束语

(4)浅析清代数学家梅瑴成在珠算方面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梅瑴成及其着作
三、《增删算法统宗》的内容及特色
    (一)
    (二)
    (三)
    (四)
四、结语

(5)《神道大编历宗算会》及其珠算开方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周述学及其《历宗算会》
三、《历宗算会》中的珠算开方法
四、结语

(6)神算子(论文提纲范文)

(7)中西算盘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来源及意义
    二 研究文献综述
    三 研究内容、方法、创新点
第一章 算盘产生前中国古代计算工具
    第一节 历史上的算筹
    第二节 算盘取代算筹的原因
第二章 关于中国算盘起源问题的分析
    第一节 算盘起源西周说及争论
    第二节 算盘起源汉代说及争论
    第三节 唐宋时期的算盘
    第四节 算盘起源元明说
第三章 西方算盘及其与中国算盘之比较
    第一节 西方发明算盘前的计算工具
    第二节 算盘西源说及争议
    第三节 西方算盘是否影响过中国
第四章 中西方算盘发展轨迹不同之深入探讨
    一 西方新型计算工具的发明
    二 中国算盘“软、硬件”的完善
    三 商人对算盘普及的作用
    四 中国文化中的算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9)文化结构视角下的珠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珠算的起源
        1.2.2 珠算的发展
        1.2.3 珠算的现实意义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会计技术理论
    2.2 会计环境理论
    2.3 文化结构理论
        2.3.1 文化结构构成要素
        2.3.2 文化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3章 珠算的物质文化表现形式分析
    3.1 珠算的发展过程
        3.1.1 从筹算到珠算
        3.1.2 珠算盘形制的成熟
        3.1.3 从珠算到珠心算
    3.2 珠算的客观进步性
        3.2.1 计算工具的革新
        3.2.2 增强记忆与脑开发研究
第4章 珠算中体现的精神文化
    4.1 农耕精神与珠算歌诀
        4.1.1 农耕文明中的经验化思维
        4.1.2 珠算歌诀的流行
    4.2 精准核算的会计精神
        4.2.1 精准核算思维与珠算相伴相生
        4.2.2 精准核算一直是会计核算原则之一
第5章 制度文化对珠算发展的影响
    5.1 重农抑商政策对珠算发展的影响
        5.1.1 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5.1.2 珠算盘的使用者阶层由下往上扩展
    5.2 八股取士和禁止私学历法制度对算学理论的影响
        5.2.1 八股取士和禁止私学历法制度
        5.2.2 算学理论以总结改良为主
    5.3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对珠算算书的影响
        5.3.1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萌芽与发展
        5.3.2 珠算算书的实用性特征明显
第6章 珠算与文化结构的关系对现代会计发展的启示
    6.1 会计的发展伴随着物质形态的发展变化
    6.2 注重会计精神文化建设
    6.3 加强会计制度文化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从西周陶丸是算珠谈起(论文提纲范文)

(一) 了知算
(二) 太乙算
(三) 两仪算
(四) 三才算
(五)珠算

四、珠算的起源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建造中的装置 ——15至16世纪欧洲机械艺术研究[D]. 樊思嘉. 南京艺术学院, 2021(11)
  • [2]余介石数学教育思想之研究[D]. 陶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明代数学着作中珠算知识的特点与传播[J]. 牛腾,王洪鹏,白欣.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6)
  • [4]浅析清代数学家梅瑴成在珠算方面的贡献[J]. 牛腾. 珠算与珠心算, 2019(04)
  • [5]《神道大编历宗算会》及其珠算开方法初探[J]. 牛腾. 珠算与珠心算, 2019(02)
  • [6]神算子[J]. 虞云国. 文史知识, 2018(04)
  • [7]中西算盘对比研究[D]. 韩小菊. 河北大学, 2016(03)
  • [8]珠算简史述略[J]. 朱永远. 珠算与珠心算, 2016(01)
  • [9]文化结构视角下的珠算研究[D]. 唐明. 湖南大学, 2015(03)
  • [10]从西周陶丸是算珠谈起[J]. 张德和. 珠算与珠心算, 2014(06)

标签:;  ;  ;  ;  

算盘的起源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