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

试论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

一、关于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峥,索双富,沈强,赵景山,刘向峰,阎绍泽,季林红[1](2022)在《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探索》文中提出基于新工科建设背景,以清华大学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以培养大机械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为依托,以清华大学多层次大学生实践项目为支撑体系,同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与资源,对机械创新实验室进行了改革与建设等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为今后相关实验室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李敏,朱倩云,杨梦苹[2](2022)在《人工智能时代科技赋能金融教学模式探究——基于自动化授信决策实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虚拟实验仿真实验课程建设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工智能时代,自动化授信决策实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更需在科技赋能金融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分析传统金融教学模式的短板,优化课程方案设计,实现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建设。

杜蕾[3](2021)在《高校实验室建设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文中提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高校实验室作为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切实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对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和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人才培养需求论证了实验室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实验室管理制度完善、开放平台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王丹,曹高辉,石义金[4](2021)在《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电子商务综合实验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改进了电子商务综合实验教学设计。以电子商务实验课为研究对象,针对课程实验中实验场景多样,知识衔接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实验场景贯穿式"的综合实验设计,使用一个实验平台,贯穿于不同的实验项目(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部署—数据分析),减少实验平台之间的转换成本,更好地形成整体知识体系。综合实验设计具备相关实施过程体系,并通过一系列的机制保障其运行,实践证明,该实验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陈慧媚[5](2020)在《地方综合性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南昌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械制造业素来被人们誉为“工业心脏”,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但是我国一直以来只能称得上是制造大国却称不上是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推动我国在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变得至关重要。但是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在培养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些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综合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物分析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目的在于了解我国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在此过程中发现我国地方高校在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和原因对症下药,思考如何优化我国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选取南昌大学作为个案进行调查研究,在对南昌大学的相关实物进行分析以及对部分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的基础之上了解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并对培养现状进行评价。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发现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六个问题:培养目标同质化严重,办学特色不突出;应用型师资力量待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学生存在着能力缺乏的现象;办学经费投入有限;校企之间难以深入合作。并对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究。接着分别在德国、美国、英国这几个工业强国中各选取了一所在高等工程教育方面比较成功的高校,总结其值得借鉴的经验,在针对我国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启示。然后在结合前几部分的基础之上从以下七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培养;注重对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拓宽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入合作。

刘洪翔[6](2019)在《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学业评价是本科教学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具有诊断、导向、激励和监督等功能。目前的学业评价在促进创造力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是导向性不够鲜明的问题,由此导致评价内容强调对现有知识的掌握而不重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评价方式方法单一等等。发展创造力是大学生学业收获的重要内容,能否培养出拔尖创造性人才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探索以学业评价促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以创造教育理论、学习过程理论及多元评价理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创造力培养和学业评价的关系做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存在复杂的关联关系:学业评价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具有导向、激励和监控作用,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引导因素;学业评价所创设的学习情境,是产生创造动机的重要因素;学业评价可能促进也可能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对创造力培养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情形,不同评价要素对创造力产生的影响程度也不一致。利用好课堂评价和课程结业考试两个评价环节对于创造力培养有关键性的意义。对学业评价内部各环节、各要素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评价理念主要影响创造环境的创建、评价主体主要影响创造动机的激发、评价反馈主要影响创造意志的坚韧性、评价内容及方式直接影响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以BJ大学和NC大学作为改革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典型案例,分析其主要做法与成效,找寻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启示。BJ大学学业评价的特色是“尊重选择、多元融合”,NC大学学业评价的特色是“强基础、重素质、个性化”。两所学校都非常重视发挥学业评价的导向作用,通过积极调整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来培养创造性人才。利用《威廉斯创造力测验量表》和自编问卷对16所高校12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我国高校开展学业评价改革促进创造力培养的现状。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学业评价中不重视创造力评价与大学生创造力不足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偏好不同课程测试题目类型的学生、偏好不同课程结业考试方式的学生在创造力发展水平上均存在显着差异。目前的学业评价在促进创造力培养方面主要存在导向性不强、过程性忽视、融合性不够、成效性不好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创造力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评价促进发展的理念难以落实、对学生个性发展引导不够、对考核的内容缺乏科学监管、评价方式创新受到多方掣肘等等。基于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借鉴我国多元评价理论和创造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改革学业评价的五大要素提出我国高校以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改革路径与实施建议。建议多渠道地开展学业评价改革:转变评价理念引导学生发展个性;调整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创造;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丰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激活思维;规范评价反馈引导学生增强自信。在具体的评价环节中,课程学习评价要根据课程性质、目标、教学方式的不同,采取灵活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在评价目的上要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在评价内容上要适度增加创造力的考察,在评价方式上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综合素质评价可建立“基础+分类评价”的评价模式。

宋雪龄[7](2019)在《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文中认为伴随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愈加凸显,社会对文科人才的素养和能力也呈现高企盼和高标准。在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下,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作为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人才战略和培养机制的突破与创新,正渐趋成为培育创新型文科人才的基地、孵化跨学科教学科研的摇篮和践行社会服务的平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助推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建设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经过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就。然而,纵观整体发展状况仍存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不受重视、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路径不清晰、功能定位单一等困境亟待解决和突破。基于此,本文选取首批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为研究对象,以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调研法等方法为工具开展研究。首先,在明晰概念和梳理理论基础上,分析新时期促成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驱动机制。再次,探析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中心建设路径选择。而后,凝练实践的主要特征、分析成效与问题,深化建设的认知。最后,结合我国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实际困境和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通过调查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1)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的驱动机制为环境挑战、外部保障、发展潜能以及内部激发四个维度的作用结果,即时代发展对文科教育提出新要求、国家政策及资金提供建设的外部保障、学校前期发展奠定了建设的各种资源以及中心为实现育人使命而积极行动。(2)中心通过更新实验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文科综合实验教学新模式、拓展实践创新人才成长新渠道以及建立实验教学管理新机制等四个路径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的探索和实践。(3)中心建设的实践路径呈现着内涵式创新发展的特征,集中表现为教育理念注重价值取向的统筹耦合、教改路径重视开放式与综合化、培育路径关注协同化与人文性和保障路径注重集成化与效益性。(4)从以创新观念为先导,进行合理规划建设;以实验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跨学科融合,深化文科综合实验教学内涵;注重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发展,实现中心多功能性质;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保障发展的合力等四个方面得出启示和对策,至此为其他院校建设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提供借鉴和可行性路径。

黄杏[8](2019)在《基于VR技术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部在《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中提出,要把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要积极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的试点,推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VR+教育”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逐渐成为了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将在教学领域呈现出更加蓬勃发展的生命力。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以及多感知性等多重特征,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鉴于国家战略、新技术革命以及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势在必行,而实践教学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环节,加强VR技术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有一定的现实必要,不仅可以为实践教学带来新的转变,也可以为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契机。为探讨如何完善基于VR技术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以充分发挥VR技术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调查法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首先,阐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理论,这些理论主要包括情境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并分析了创新型人才的特征及需求,辨析了VR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其次,分析了当前VR技术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现状,发现了VR主要应用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方面,主要包括虚拟实验、虚拟实训、虚拟实习。尽管VR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转变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平台等多种价值,但是还存在着虚拟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难以满足需求、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教学资源条件不完备等困境。再次,以W大学水路交通VR实践教学体系为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了W大学水路交通VR实践教学体系的特征,并归纳总结了其实践教学体系的经验,主要包括有效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建立虚拟实验教学指导机构、大力提供教学人员保障、多渠道实现校企协同。这些成功经验对于有效发挥VR技术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效果具有指导意义。最后,提出了完善基于VR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包括必须明确虚拟实践教学目标、丰富虚拟实践教学内容、创新虚拟实践教学管理方式、加强虚拟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建设等几个方面,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刘雪伦[9](2018)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摄影技艺》课程教改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人才培养是一项耗时长且复杂系统的工作,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大使命,需要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工作,积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不断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寻求科学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述和反思相结合的方法,以《摄影技艺》课程的教改实践为案例,探讨高校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本论文共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通过对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阐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核心概念、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理清研究思路。第二章,论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分别为:创新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课程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为本论文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第三章,首先,简要论述《摄影技艺》的课程特点及其进行教改实践的必要性;其次,从《摄影技艺》课程教改实践的四方面内容出发,对教改全过程进行全面具体的阐述;最后,通过实证研究,采用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分析并总结教改实践效果。第四章,通过对《摄影技艺》课程教改实践的阐述和效果分析,总结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启示,具体从转变教学理念和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模式、丰富培养途径、优化教学评价机制和构建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六个方面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出建议。第五章,对本研究进行总结得出研究结论,讨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未来更深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李亚员,王瑞雪,李娜[10](2018)在《创新人才研究:三十多年学术史的梳理与前瞻》文中研究指明创新人才研究一直是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其研究进展大致经历了问题兴起、领域拓展和研究转向三个阶段,在创新人才基本理论问题研究、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等方面积累了丰富成果,同时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未来,创新人才研究将跨入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题的全新阶段,努力破解一些瓶颈难题。

二、关于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早期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室队伍建设与管理
    1.2 环境建设及管理
    1.3 实验教学
    1.4 文化建设
2 实验室重新定位
    2.1 实验室人员重新定位
    2.2 人事制度改革
    2.3 对实验教学人员的支持及上升空间
    2.4 环境建设
    2.5 实验教学创新
    2.6 创新实验室文化内涵建设
3 建设成效
4 结束语

(2)人工智能时代科技赋能金融教学模式探究——基于自动化授信决策实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验教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传统金融教学模式的短板
    (一)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滞后
    (二)实验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三)教师跨专业综合能力相对较弱
三、自动化授信决策课程方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
    (二)实验对象和内容
    (三)课程实验特色
    (四)实践教学效果
四、科技赋能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点
    (一)实践教学要科技赋能实现教学先进性
    (二)科技赋能完善教学体系与考核体系
    (三)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理念
    (四)需加快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3)高校实验室建设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创新人才理念及培养现状
    (1)创新人才基本特征
    (2)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2.高校实验室建设现状
    (1)硬件设施基本完善,管理制度还需完善
    (2)教学与科研需求矛盾,大型仪器开放程度低
    (3)实验教学内容单一,实验教学地位有待提高
3.高校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4.实验室建设对策
    (1)完善实验室制度,转变管理观念
    (2)明确实验教学地位,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3)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建立学科交叉融合平台
5.结论

(4)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电子商务综合实验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特点
    1.1 实验课程丰富
    1.2 实验项目快速更替
    1.3 实验场景多样
2 综合实验设计
    2.1 综合实验设计思想
    2.2 实验设计实施
3 运行保障机制
    3.1 管理保障
    3.2 经费保障
    3.3 师资保障
4 实践效果
5 结语

(5)地方综合性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南昌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第2章 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相关概念界定
    2.1 概念界定
        2.1.1 地方综合性高校
        2.1.2 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
第3章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3.1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概况
    3.2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
        3.2.1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
        3.2.2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
        3.2.3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手段
        3.2.4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成绩和不足
第4章 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4.1 培养目标同质化严重,办学特色不突出
    4.2 应用型师资力量待增强
    4.3 学生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4.4 学生存在着能力缺乏的现象
    4.5 办学经费投入有限
    4.6 校企之间难以深入合作
第5章 国外部分大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借鉴
    5.1 柏林工业大学工程人才的培养
        5.1.1 培养目标:有教养的工程师
        5.1.2 重实践、重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
        5.1.3 注重与校外组织建立合作关系
    5.2 伍斯特理工学院工程人才的培养
        5.2.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5.2.2 建立“项目驱动式”的课程体系
        5.2.3 “以结果为导向”的多维度评估体系
    5.3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工程人才的培养
        5.3.1 素质与技能并重的教学目标
        5.3.2 突出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5.3.3 多方面的办学条件支持
        5.3.4 多元开放的教学评价
    5.4 经验与启示
        5.4.1 找准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5.4.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5.4.3 多方面的的办学支持
        5.4.4 注重全球性视野的培养
        5.4.5 实施“结果导向”的多维度评价体系
第6章 优化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
    6.1 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突出办学特色
    6.2 加强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
        6.2.1 改革专任教师的聘任和考核标准
        6.2.2 加强对专任教师的在职培训
        6.2.3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6.3 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
        6.3.1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组织领导力度
        6.3.2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灌输
        6.3.3 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激励制度
    6.4 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培养
        6.4.1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
        6.4.2 为学生搭建更多实践平台
    6.5 注重对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6.5.1 制定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6.5.2 进行突出国际化的教育教学
    6.6 拓宽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投入
        6.6.1 政府应建立高校财政经费投入长效机制
        6.6.2 建立高校经费的多元筹集机制
    6.7 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入合作
        6.7.1 学校和企业需转变观念
        6.7.2 建立高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6.7.3 校企共育人才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访谈对象(学生)编码信息表
    附录四: 访谈对象(教师)编码信息表

(6)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三、研究问题与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思路与创新
第一章 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的关联分析
    第一节 学业评价的理论及其要素
        一、学业评价的理论
        二、学业评价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的复杂关联
        一、创造力是学业收获的重要内容
        二、学业评价作为情境因素对学业收获的重要影响
        三、学业评价对创造力培养具有促进和抑制作用
        四、学业评价与创造力培养关系模型的初步构建
第二章 学业评价影响创造力培养的作用机理分析
    第一节 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保障作用
        一、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清晰的导向
        二、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适度的激励
        三、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必要的监控
    第二节 学业评价为创造力培养提供动力源泉
        一、评价主体影响创造动机的激发
        二、评价反馈影响创造意志的坚韧性
        三、评价内容及方式直接影响创造思维的发展
    第三节 关键性评价环节是创造力培养的重要场域
        一、课堂评价及时有效激发学生创造灵感
        二、课程结业考试灵活考察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第三章 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实践:两所高校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BJ大学“尊重选择多元融合”学业评价
        一、明确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育理念
        二、强调过程和方式多样的课程学习评价
        三、注重层次性和差异性的激励性评价
        四、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五、成效、培养特色与建议
    第二节 NC大学“强基础、重素质、个性化”学业评价
        一、规范常规评价为创造力发展奠定基础
        二、重视创造力评价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实行个性化育人培养拔尖创造性人才
        四、成效、归因与建议
    第三节 从高校学业评价改革案例中得到的启示
        一、转变人才评价观念营造良好的创造环境
        二、激发学生作为“利益相关者”的创造动力
        三、改革学业评价的内容、组织形式和手段
        四、提升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学与评价能力
第四章 我国高校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不足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对16所学校调查的数据分析
        一、调查的工具与对象
        二、调查的数据分析
    第二节 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终结性评价手段单一,考察创造力的导向性不强
        二、形成性评价内容不精,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不足
        三、创造力评价渐被关注,与学科教学渗透融合不够
        四、激励性评价正常开展,促进创造力培养效果有限
    第三节 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效果微弱的原因分析
        一、创造力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
        二、评价促进发展的理念难以落实
        三、学生的个性发展缺乏充分引导
        四、评价的内容标准缺乏科学监管
        五、评价方式的创新受到多方掣肘
第五章 对我国高校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进一步改革建议
    第一节 以学业评价促进创造力培养的改革路径
        一、转变评价理念,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二、调整评价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创造
        三、扩大评价主体,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四、丰富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激活思维
        五、规范评价反馈,引导学生增强自信
    第二节 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学业评价体系构建与改革建议
        一、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学业评价体系的整体化构建
        二、促进创造力培养的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建议
        三、促进创造力培养的综合类学业评价的改革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现有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内容
        (三)研究方法
    五、创新点
第二章 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理论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文科综合
        (二)文科综合实验教学
        (三)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二、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基本特征与意义
        (一)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基本特征
        (二)建设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意义
    三、相关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协同创新理论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探索的驱动机制
    一、背景概述
        (一)基本情况
        (二)发展历程
    二、驱动机制
        (一)环境挑战:社会对文科教育凸显高要求
        (二)外部保障:国家的战略导向及经费支持
        (三)发展潜能:学校前期发展沉淀建设基础
        (四)内在激发:中心实现育人使命积极行动
    三、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实践路径分析
    一、价值路径:更新实验教育教学理念
        (一)中心定位思路
        (二)实验教学理念
        (三)教学管理理念
    二、教改路径:创新文科综合实验教学新模式
        (一)实验课程体系
        (二)实验教学内容
        (三)实验教学方法
        (四)实验教学评价
    三、培育路径:拓展实践创新人才成长新渠道
        (一)以学科为依托,促进学研融合
        (二)以社团为支点,连结第二课堂
        (三)面向社会情境,联动校外实践
    四、保障路径:建立文科实验教学管理新机制
        (一)改革机构制度,虚实结合提高管理效率
        (二)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实验教学师资建设
        (三)搭建管理平台,软硬件打造以支撑教学
        (四)构建内部管理质量监控模型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评析
    一、主要特征
        (一)教育理念注重价值取向的统筹耦合
        (二)教学模式构建重视开放式与综合化
        (三)培育途径拓展关注协同化与人文性
        (四)保障资源建设注重集成化与效益性
    二、建设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经费压力较大
        (二)物理空间缺乏聚积统合
        (三)外部标准游离特色发展
    三、实施成效
        (一)文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高
        (二)文科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增强
        (三)文科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提升
    四、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启示
    一、以创新观念为先导,合理规划建设发展
        (一)以创新观念为先导
        (二)进行科学规划建设
    二、以教学改革为突破,积极推动学科融合
        (一)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不断探索实验教学规律
        (二)推动跨学科课程开发,深化文科综合建设内涵
    三、耦合三位一体,实现多功能性质
        (一)促进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三位一体发展
        (二)实现中心的多功能性质,积极扩大示范辐射
    四、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保障发展合力
        (一)宏观层面
        (二)中观层面
        (三)微观层面
    五、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基于VR技术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虚拟现实(VR)
        1.4.2 创新型人才
        1.4.3 实践教学体系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探究
    2.1 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及需求
        2.1.1 创新型人才的特点
        2.1.2 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2.2 VR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系
        2.2.1 VR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2.2.2 创新型人才培养助推VR技术的发展
    2.3 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理论概述
        2.3.1 情境学习理论
        2.3.2 建构主义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VR技术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3.1 VR技术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形式
        3.1.1 虚拟实验
        3.1.2 虚拟实训
        3.1.3 虚拟实习
    3.2 VR技术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价值
        3.2.1 转变教学理念
        3.2.2 变革教学方法
        3.2.3 更新教学内容
        3.2.4 丰富教学平台
    3.3 VR技术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困境
        3.3.1 虚拟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3.3.2 虚拟实践教学内容难以满足需求
        3.3.3 虚拟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
        3.3.4 虚拟实践教学资源条件不完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W大学水路交通VR实践教学体系的案例分析
    4.1 W大学水路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概况介绍
    4.2 VR支持下的W大学水路交通实践教学体系特征分析
        4.2.1 以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特质培养为目标导向
        4.2.2 以学科为依托的虚实结合实践教学内容
        4.2.3 以信息化手段实现实践教学的高效管理
        4.2.4 以全方位的制度建设为实施保障
    4.3 面向VR的 W大学水路交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启示
        4.3.1 有效整合校内外实验教学资源
        4.3.2 建立虚拟实验教学指导中心
        4.3.3 大力提供教学人员保障
        4.3.4 多渠道实现校企协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完善基于VR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5.1 明确虚拟实践教学目标
        5.1.1 立足行业需求与创新型人才特质确定总目标
        5.1.2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分级确定子目标
    5.2 丰富虚拟实践教学内容
        5.2.1 加强虚拟教学资源的自主研发
        5.2.2 完善以创新性虚拟实验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环节
        5.2.3 建立系统化的虚拟实验课程体系
    5.3 创新虚拟实践教学管理方式
        5.3.1 应用VR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以完善评价体系
        5.3.2 加强校企协同以促进虚拟成果的转化
        5.3.3 建立虚拟实验教学指导中心以规范组织管理
        5.3.4 加强VR相关制度管理
    5.4 加强虚拟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建设
        5.4.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4.2 推进虚拟实验室建设及开放共享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摄影技艺》课程教改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培养创新人才是国际化议题
        1.1.2 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时代诉求
        1.1.3 培养创新人才必须要进行教学改革
    1.2 问题的提出
    1.3 核心概念
        1.3.1 创新及创新人才
        1.3.2 课程改革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设计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内容
        1.5.4 研究思路
        1.5.5 研究方法
    1.6 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6.3 研究创新点
2 研究理论基础
    2.1 创新教育理论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 课程理论
    2.4 多元智力理论
3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摄影技艺》课程教改实践探索
    3.1 《摄影技艺》课程及其教改必要性
    3.2 《摄影技艺》课程教改实践模式探索
        3.2.1 开放、自主、个性化的理论教学改革
        3.2.2 层次化、模块化、立体化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3.2.3 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的课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3.2.4 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创新教学改革
    3.3 《摄影技艺》课程教改实践效果分析
        3.3.1 教学研究成果突出
        3.3.2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3.3.3 各实习单位对学生评价良好
        3.3.4 学生对教改效果表示满意
4 研究启示及建议
    4.1 树立“学生本位”的个性化教育理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
        4.1.1 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
        4.1.2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彰显个人特色
        4.1.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4.2 创设和完善学习支持环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
        4.2.1 加强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4.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2.3 建设网络学习资源平台
    4.3 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
        4.3.1 优化课程设置
        4.3.2 创新教学内容
    4.4 创新教学方法,变革教学组织形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4.4.1 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4.4.2 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4.5 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内容
        4.5.1 建立课内外紧密结合、层次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4.5.2 寓教于研,推动教学与科研融合
        4.5.3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4.6 知识与能力并重的教学评价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决策依据
        4.6.1 评价主体多元化
        4.6.2 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4.6.3 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5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摄影技艺》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效果调查问卷
    学生访谈提纲
    实习单位指导老师访谈提纲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10)创新人才研究:三十多年学术史的梳理与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一、1978—1999年:改革开放、科教兴国与创新人才研究的兴起
    (一) 改革开放:创新人才研究兴起的时代背景
    (二) 科教兴国:创新人才研究兴起的关键动力
    (三) 创新教育:创新人才研究兴起阶段的攻关主题
二、2000—2008年:多层立项、人才强国与创新人才研究领域拓展
    (一) 创新人才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二) 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
    (三) 产学研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
    (四) 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五)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六) 创新人才培养的其他相关研究
三、2009年至今:“钱学森之问”、“双创”与创新人才研究转向
    (一) 创新人才研究的反思
    (二) 创新人才研究的转向
    (三) 创新人才研究的展望

四、关于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创新实验室的建设与探索[J]. 李峥,索双富,沈强,赵景山,刘向峰,阎绍泽,季林红.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2(01)
  • [2]人工智能时代科技赋能金融教学模式探究——基于自动化授信决策实验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思考[J]. 李敏,朱倩云,杨梦苹.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03)
  • [3]高校实验室建设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J]. 杜蕾. 当代化工研究, 2021(21)
  • [4]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电子商务综合实验设计[J]. 王丹,曹高辉,石义金. 实验室科学, 2021(05)
  • [5]地方综合性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南昌大学为例[D]. 陈慧媚. 南昌大学, 2020(01)
  • [6]促进创造力培养的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D]. 刘洪翔.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4)
  • [7]高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D]. 宋雪龄.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8]基于VR技术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 黄杏.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9]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摄影技艺》课程教改实践研究[D]. 刘雪伦. 新疆师范大学, 2018(08)
  • [10]创新人才研究:三十多年学术史的梳理与前瞻[J]. 李亚员,王瑞雪,李娜. 高校教育管理, 2018(03)

标签:;  ;  ;  ;  ;  

试论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