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强者与弱者的最优策略

论强者与弱者的最优策略

一、论强弱对擂双方的最优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公言伟[1](2021)在《风险抵押对项目管理团队成本控制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逐渐白热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创新项目管理方式,试图降低成本,提高管理绩效,获得竞争优势,项目风险抵押制度便是其中一种新颖的项目管理模式。风险抵押制度规定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缴纳风险抵押金,对项目绩效向企业做出保证,以获取项目的建设经营权,与企业分担经营风险与部分超额利润。该制度实现了企业与项目管理团队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实践发现该模式有效提高了项目管理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增强了成本管理意识,获得了较高的成本控制绩效,提升了项目的盈利能力。本文在对该现象进行分析和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将项目管理团队成员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风险抵押、工作行为、项目成本控制绩效、风险偏好的概念模型,并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首先,本研究系统整理了风险抵押、工作行为、风险偏好、项目成本控制绩效的文献资料。在文献综述部分,整理了以上变量的主要学术研究成果,界定了所研究变量的概念,并划分了概念的维度,其中风险抵押划分为外显风险抵押和内隐风险抵押,并设计量表对其进行测量;工作行为划分为角色内行为和组织公民行为两个维度,组织公民行为又划分了五个子维度;项目成本控制绩效和风险偏好为单维度变量。此外,对风险抵押、工作行为、风险偏好、项目成本控制绩效的相关关系做出了初步归纳总结,形成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然后,对风险抵押、工作行为、风险偏好、项目成本控制绩效的相关关系做出了假设,构建本研究的概念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并对调查问卷进行预试以对问卷做出检验,在对量表验证结果显示量表符合要求后,正式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并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 23.0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验证假设的成立情况。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所带来的管理启示进行阐述,再对假设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形成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展望。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风险抵押正向影响项目成本控制绩效,其中外显风险抵押和内隐风险抵押正向作用于项目成本控制绩效;第二,工作行为在风险抵押和项目成本控制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工作行为各维度在风险抵押和项目成本控制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也成立;第三,风险偏好对风险抵押和员工工作行为之间未起到调节作用。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揭示了风险抵押、工作行为、项目成本控制绩效之间的影响机制;第二,开发了风险抵押量表,为该制度的研究丰富了研究工具;第三,对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抵押制度具有一定管理启示作用。

罗娇[2](2021)在《需求未知的网约车在线派单模型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网约车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模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线下出租车服务模式,日益增长的用户规模和乘客对出行便捷的需求,对网约车平台的派单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约车派单问题是指网约车平台先根据需求信息和在线司机信息解决在线司乘匹配问题,然后让履约的接单车辆按照用时最短的路径行驶至乘客目的地的完整过程。需求序列中的需求发出时刻、乘客最晚上车时间等信息的交织使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导致未来的需求分布难以准确预测。对于这类不确定需求信息问题的求解,通常的思维是直接寻求问题在最差情形下的最优解,或者假设需求服从某种特定分布或随机分布后寻求平均意义上的最优解。这两种方法是把变化的因素转化成离线问题来处理,对变化的不确定因素的一些特例可能会给出离实际最优解相距甚远的解。而在线问题与竞争策略的理论与方法不对未来的需求信息做任何假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传统离线方法得到的结论过度依赖基础假设的弊端。基于此,本文利用在线问题与竞争策略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需求未知的网约车在线派单问题。首先,对于司乘双方的在线匹配问题。乘客通过APP发出乘车需求后,平台会综合考虑乘客需求信息和在线司机的信息来确定平台的服务能力能否及时服务该需求,并保证与该需求相匹配的车辆必须在乘客最晚上车时间前到达乘客目的地。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需求序列的具有服务选择和服务时间约束的在线司乘匹配问题,将该问题分为平台能为所有需求及时服务、一个需求不能被及时服务和多个需求不能被及时服务的三种情况,并分别分析了这三种情况下的在线司乘匹配策略以及其执行效果,通过一个算例分析了在线司乘匹配策略的执行效果。然后,对于匹配后司乘双方的履约问题。本文通过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网约车平台、司机与乘客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网约车平台的奖惩机制来督促司乘双方的履约行为。对这三个博弈主体的演化博弈路径的稳定性以及三个主体共同作用下的演化策略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利用Matlab进行算例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当平台对司乘双方的奖励力度和惩罚力度均很大时才能督促司乘双方均选择履约策略。最后,对于履约后接单车辆在接驾、送驾途中的路径选择问题。本文分析了接单车辆在接驾、送驾的行驶途中遇到突发性面拥堵时采取等待策略、贪婪策略和选择策略等应急策略的竞争比,并分析这三个策略的有效性,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上述三个策略的有效性,以及其执行效果,结果显示选择策略的执行效果为最佳。本文利用在线问题与竞争策略的理论与方法来分析需求未知的网约车在线派单问题,不仅为平台的派单策略提供参考,拓展了在线算法的应用范围和理论研究,也为网约车平台的运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持,还有助于提高网约车平台利润,进而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田立平,李文龙[3](2020)在《第三方回收企业对闭环供应链的回收与定价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以废旧汽车回收为例,研究第三方回收企业对闭环供应链利润的影响.为了将加入第三方回收企业的闭环供应链和传统无回收的正向供应链进行比较,首先,建立了以下四种模型:传统决策模型、加入第三方回收企业的分散决策模型、集中决策模型和收益共享契约的决策模型.其次,基于无偿情形下的回收量和有效回收固定成本系数对四种决策模型求解比较,得出如下结论:供应链和制造商的利润与无偿情形下的回收量呈正相关,与有效回收固定成本系数呈负相关;对制造商和整个供应链来说,契约协调后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分散决策次之,传统决策最小;对零售商来说,契约协调的利润大于传统模式和分散决策时的利润.再次,数值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最后,给出国家应该给予第三方技术支持和相应的补贴政策,大力宣传资源重复利用的环保意识的建议.

籍晓敏[4](2020)在《互惠利他偏好下考虑收益共享契约的闭环供应链协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达到了物质文明的新高度,但也耗尽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和生态能源。人们在享受科技福利的同时产生了数以万计的废旧产品,不仅破坏了我们赖以生存自然环境,而且对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闭环供应链包含了产品生产和销售以及废旧产品回收和再制造环节,因此闭环供应链的研究对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绿色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闭环供应链中各个成员在做决策时不仅关注自身得失,还会关注公平、利他和互惠等社会偏好类的行为动机。因此本文将互惠利他两种社会偏好进行整合,构建了互惠利他偏好下的单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研究了互惠利他偏好下单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和协调策略。同时,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辟了网络直销渠道,形成由网络销售渠道和传统零售渠道组成的双销售渠道。本文通过构建互惠利他偏好下的双销售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研究了互惠利他偏好下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和协调策略,并对比单渠道闭环供应链,探究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是否能够增加效益。针对传统的单渠道闭环供应链,本文构建了互惠利他偏下的单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推导出闭环供应链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最优决策以及最大效用,分析了互惠利他系数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同时引入收益共享契约来协调分散决策下的闭环供应链;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加以验证。随后将网络直销渠道引入闭环供应链中,构建了考虑互惠利他偏好下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分析了互惠利他偏好对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影响,同时引入收益共享契约协调分散决策下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对比分析网络直销渠道对闭环供应链收益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单渠道闭环供应链中,在稳定合作区域内,闭环供应链中制造商和零售商有互惠利他偏好下的效用远大于无互惠利他偏好下的效用,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效用分别随对方利他系数的增大而递增,但随互惠系数的递增会有小幅度的下降;一定条件下,引入收益共享契约可以协调分散决策下的单渠道闭环供应链。双渠道闭环供应链中,在稳定合作区域内,互惠利他偏好有利于增加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效用;一定条件下,引入收益共享契约可以协调分散决策下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存在特定的互惠利他系数范围,使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效用大于单渠道闭环供应链。

岳浩然[5](2020)在《考虑消费者预估和试用预算约束的体验性产品免费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体验性产品的特征使消费者只有在购买体验后才能确切了解产品的质量信息,在购买前只能通过自身预估进行购买决策。为了解决此问题,商家通常会采用免费试用。免费试用可以帮助消费者感知到产品的真实质量信息,提升其购买意愿,商家也可因此制定更高的价格来增加收益。但是,免费试用也会带来需求损失的问题。本文着眼于体验性产品的免费试用策略问题,通过构建消费者效用函数,分别建立了垄断和双寡头市场中有无免费试用下的两周期企业优化模型,探讨企业在各情境下的最优价格决策以及免费使用策略。首先,本文建立了无企业试用预算约束下的基本模型。结果表明,在垄断市场中,新进入者总是可以通过提供免费试用来提高产品价格。在双寡头市场中,我们分析发现免费试用会加剧产品之间的竞争。在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预估比较高时,新进入者提供免费试用会导致双方都制定更低的价格。在两种场景下,新进入者只会在消费者的预估比较低时提供免费试用才会获得更高的收益。在竞争的场景下,当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更高时,新进入者更有动机提供免费试用。其次,本文研究了企业预算约束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新进入者只能为部分消费者提供免费试用品时,新产品的价格是企业预算的增函数。当预算超过某阈值时,产品的价格会发生跳跃式增长。跳跃后的产品价格会高于第一周期消费者的承受范围,导致第一周期出现不会有消费者购买产品。当预算较小时,新进入者提供免费试用品可能会带来收益上的损失。此外,我们还发现,产品成本的提升会削弱免费试用带来的价格提升的好处,进而削弱企业提供免费试用的动机。最后,本文进一步考虑了消费者对新产品质量的预估异质性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我们发现,当市场上高估产品质量的消费者比例较大时,提供免费试用反而会降低产品价格。在垄断市场中,新进入者只有在市场上高估产品质量的消费者比例较小及预算较多时才愿意提供免费试用。而在双寡头市场中,新进入者提供免费试用的动机较低。

邬希可[6](2020)在《竞争环境下绿色技术采纳均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在自然资源日渐短缺和环境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实施绿色创新是大势所趋。论文研究了当具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对绿色创新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具有偏好购买行为时,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双寡头企业在竞争环境下最优产品绿色度-价格决策以及绿色技术采纳均衡策略。首先,建立双寡头企业绿色度-价格竞争决策模型,给出三种竞争情境下企业最优绿色度-价格策略。结果表明不同竞争情境对双寡头企业最优策略有着不同影响,企业是否采纳绿色技术受到消费者环保意识与绿色偏好强弱、对企业品牌忠诚程度、绿色技术研发成本、产品单位生产成本以及竞争企业绿色策略选择的影响。其次,通过比较利润得出双寡头企业绿色技术采纳均衡策略,并分别以最大化消费者剩余和最小化环境负外部性为目标对均衡策略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绿色技术采纳均衡策略并非处于稳定状态,它会根据消费者绿色偏好以及自身成本特性的变化而变化;双寡头企业倾向于形成(不采纳,不采纳)均衡策略,而非(采纳,采纳)或者(采纳,不采纳)均衡策略,这呼吁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机制以促进绿色生产与消费。此外,考虑均衡策略的消费者剩余和环境影响,发现(采纳,采纳)均衡策略并非总是使消费者受益,但却往往带来最小的环境负外部性。再者,将创新补贴机制和产品补贴机制纳入竞争模型中,分析补贴系数以及产品补贴数对双寡头企业绿色技术采纳均衡策略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绿色补贴机制与竞争情境对双寡头企业绿色技术采纳最优策略有着显着影响。在(采纳,不采纳)竞争情境下,两种补贴机制均能够提高产品绿色度与绿色企业利润,促进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而在(采纳,采纳)竞争情境下两种补贴机制能够提高绿色度却不能提高绿色企业利润。此外,为了提高社会福利,两种补贴机制均具有适用条件,数值分析揭示了产品补贴机制要求最低补贴额。最后,论文对处于不同行业、不同绿色技术研发阶段的制造企业给出绿色创新决策建议;对政策制定者给出是否提供绿色补贴机制、若提供绿色补贴机制是提供创新补贴机制还是产品补贴机制的决策建议。

张翼飞[7](2019)在《数字营销平台网络价值转化与反垄断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利用数据资源提供数字营销服务是当今互联网平台最主要的商业模式。数字营销服务的核心形式是数字广告;以提供数字广告等营销服务为主要收益来源的互联网平台就是数字营销平台。数字营销平台在运营中的两个主要目标是积聚网络价值和将网络价值转化为收益。在积聚网络价值过程中,由于网络效应作用,数字营销平台往往在消费者端占有极高市场份额。数字营销平台反垄断问题成为了政府、公众和学者持续关注的焦点。数字营销平台有着与传统企业十分不同的定价规律,其定价与平台规模之间相关性取决于具体商业模式和用户行为特征。这种独特定价规律使得以价格为核心的传统反垄断分析工具不再适用;仅通过定价变化无法有效判断数字营销平台市场势力高低,以及其行为造成的社会福利影响。建立新的理论分析工具来研究数字营销平台反垄断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本文从现实出发,分析数字营销平台商业特征,合理评估其所处市场环境,将双边市场理论与具体经济实际相结合,建立了一个以提供数字营销服务为核心的双边平台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本文提出了全新的网络价值和网络价值转化率概念,并依次分析了数字营销平台定价规律、数字营销平台市场势力来源、数字营销平台市场势力评估、数字营销平台合并及社会福利影响等问题。并指出了数字营销平台反垄断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思路。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新的Conduct-Performance-Structure范式来分析数字营销平台反垄断问题。CPS范式是依据互联网经济基本特征所选择的分析框架,符合互联网经济现实背景和发展模式,可以作为一般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分析的基本范式。2.建立了数字营销服务定价模型。依据当今互联网经济中最主要的商业模式,通过理论模型描述了数字营销平台定价规律,分析了影响数字营销平台定价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实证和案例分析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和说明。3.提出新的衡量数字营销平台市场势力方法。在仔细分析了数字营销平台独特定价规律后,定义了网络价值和网络价值转化率概念,并通过网络价值转化率来衡量数字营销平台市场势力。4.分析了垄断数字营销平台的社会福利影响。在分析垄断数字营销平台的社会福利影响时,综合考虑了平台行为、外部约束因素和研发投入的作用。5.分析了数字营销平台横向和纵向合并的社会福利影响。深入探讨了影响数字营销平台合并激励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社会福利的影响。6.明确了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基本问题,提出了数字营销平台反垄断基本思路。本文主要结论为:1.由于数字营销平台独特定价规律,通过定价高低来衡量数字营销平台市场势力无法得出确定结论。2.数字营销平台规模越大,研发投入激励越强。大型数字营销平台不但可以通过网络效应来增加社会福利,并且有更好的研发效率。3.数字营销平台的市场势力与网络价值转化率成正比,数字营销平台规模越大其网络价值转化率越低。4.数字营销平台垄断和合并的社会福利结果受到其商业模式、市场环境、研发投入、消费者行为等因素综合影响。5.数字营销平台反垄断分析一定要综合考虑平台商业模式、外部约束因素和研发投入。本文主要创新之处为:1.建立Conduct-Performance-Structure范式来分析数字营销平台反垄断问题。2.分析了数字营销平台独特定价规律,并用实证结果进行了检验。3.提出了网络价值和网络价值转化率概念。4.定义了交互约束,并分析了交互约束对社会福利影响。5.探讨了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分析的基本原则。

严富函[8](2019)在《考虑追捕者能力不确定性的多Agent追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多Agent追逃问题是人工智能和分布式协作领域的经典问题。这类问题与许多现实中的追逃过程相对应(例如警方追捕犯罪分子)。在现实中,对于单个追捕者无法捕获的逃避者,需要由追捕者团队协作进行围捕。所以,设计追捕者团队的协作追捕策略是许多相关研究关注的目标。在设计协作追捕策略时,追捕者的能力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已有相关研究在考虑追捕者能力时,通常都假设追捕者的各项能力是确定性的。然而,在一些现实追逃场景中,这个假设不一定能够成立,即追捕者的一部分能力存在不确定性。由于已有相关研究提出的追捕策略通常依赖于确定性的追捕者能力设定,所以追捕者能力的不确定性会影响这些追捕策略的效果。有鉴于此,本文研究考虑追捕者能力不确定性的多Agent追逃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追捕者不同能力的不确定性进行建模。然后通过分析问题模型,为追捕者设计能够有效应对能力不确定性的协作追捕策略。本文具体的贡献如下:·研究追捕者速度不确定的多Agent追逃问题,设计了能够应对追捕者速度不确定性的策略。实验显示本文提出的策略在追捕者速度存在不确定性时优于对比策略。·研究追捕者能量有限且能耗不确定的多Agent追逃问题,系统性地考虑这个问题的不同情况并分别设计速度控制算法和路径规划算法作为子算法。这些子算法被整合到一个基于模拟退火的自适应算法中。实验数据表明,本文提出的策略能够取得比对比策略更好的效果,且更好地适应了追捕者最大速度值的变化和逃避者策略的变化。·研究追捕者对抗能力不确定的多Agent追逃问题,系统性地分析了这个问题的不同子案例,然后设计了分别适用于这些子案例的追捕策略。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策略可以取得比对比策略更好的效果。特别是,当环境明显影响追捕者与逃避者正面冲突的结果时,本文提出的策略优势更加明显。·研究追捕者隐藏能力不确定的多Agent追逃问题,按照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策略思路分别设计追捕策略。通过仿真实验,本文系统性地分析并得出了两种策略思路分别适用的情况。综上所述,本文系统性地分析研究了上述追捕者能力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且设计了能够适应这些追捕者能力不确定性的协作追捕策略。本文的工作对追逃问题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应用中的机器人协作追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汤伟[9](2019)在《溢出效应下竞争制造商的投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竞争环境的加剧使得众多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竞争优势、寻求多种举措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中,采取投资策略来提高产品质量或者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是增强竞争优势的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然而,实际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竞争性制造商间出于自利的投资有可能存在着溢出效应,制造商的投资在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或者改善产品生产流程、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有可能给竞争对手带来好处,使其能够搭投资方的便车,进而实现产品质量的改善或者生产成本的降低,这会对投资方的质量或者成本竞争优势造成不利影响,弱化它们投资的积极性。制造商的投资存在溢出效应的情况下,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是:竞争性制造商要不要采取诸如质量投资和流程投资等策略来获取相应的竞争优势?若投资,溢出效应对它们的最优定价、投资水平和收益的影响作用如何?对其他合作伙伴最优决策和收益的影响怎样?此外,研发创新是一个国家、社会和企业前进的主要源泉和动力,政府在这方面也出台了各种政策来鼓励和刺激企业流程投资的积极性,例如减少税收、提高补贴等。考虑政府的决策因素时,溢出效应会对竞争企业的投资策略造成怎样的影响?政府又应当怎样安排最优补贴,在激励企业提高研发水平的同时,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溢出效应又会对消费者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采用博弈论、最优化理论、管理学、经济学和营销科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并结合计算机仿真,构建了不同情形下的博弈决策模型并运用逆向法求解均衡结果,然后采用比较静态和敏感性等定量分析了均衡结果,对溢出效应下企业的最优投资策略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具体而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质量投资存在溢出效应的情况下,考虑了两个竞争性制造商是否应为提高产品质量水平而采取质量投资策略,但投资存在着溢出效应时的最优质量投资策略问题。以两个竞争制造商都不采取质量投资情形为基准,对比分析了单一制造商进行质量投资和两个制造商都进行质量投资下的均衡结果。结果表明,无论竞争对手是否采取了质量投资策略,一个制造商进行质量投资后能够实现产品需求和边际利润的双重提升,并且不受它自身的以及竞争对手的质量投资溢出效应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采取投资策略的一方能够获得更多的收益,当且仅当它的质量投资溢出效应足够弱时,它才能够从质量投资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否则,它将变得得不偿失。综合性比较分析表明,两个竞争制造商的最优质量投资策略取决于它们各自的质量投资溢出效应的强弱:若双方的质量投资溢出效应都非常弱,则它们都愿意采取质量投资策略;若其中一方的较强而另一方的较弱,则前者会采取质量投资策略,后者仅扮演搭便车者的角色;若双方的质量投资溢出效应都非常强,则它们都没有动机采取质量投资策略。流程投资存在溢出效应并且考虑政府的研发补贴时,研究了溢出效应对政府补贴和两个产量竞争企业流程投资策略的影响问题,分别构建了两个制造商在无投资、分散式决策、合作投资和集中式决策四种情形下的决策模型,比较分析了均衡结果并刻画了溢出效应对各博弈方最优决策和利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下制造商有动机进行流程投资。溢出效应较弱时,合作投资下的补贴率最高,但制造商会选择集中式决策;溢出效应中等时,制造商的最优策略是合作投资并能够获得最高水平的补贴率;溢出效应较强时,制造商的最优策略是选择分散式决策,且政府仍会为它们设定最高水平的补贴率。此外,分散式决策与合作投资均能无差异地使流程投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维持在最优水平,但集中式决策不仅会弱化制造商的流程投资积极性,还会使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受损。最后,考虑流程投资存在着溢出时,溢出效应对两条供应链竞合结构的影响。其中,每条链中的制造商通过各自的零售商向终端市场销售产品,并且两条链中的产品具有不完全替代性。两个制造商选择是否进行流程投资来减低产品生产成本,以及在决定采取流程投资策略之后,选择进行研发竞争还是研发合作;两个零售商决定是否合作订购产品。基于各博弈方的上述策略选择,考虑了六种情形,即无投资下零售商采取产量竞争和产品订购合作、有投资下制造商选择研发竞争/合作以及零售商选择产量竞争或产品订购合作,构建了相应的决策模型并采用逆向法得到了各模型的均衡结果。在将各方的最优决策和收益等做了比较分析后,发现链与链的结构受溢出效应强弱的影响。特别地,当溢出效应较弱时,链与链为纯竞争结构,制造商无流程投资的动机,当溢出效应较强时,链与链为合竞结构,制造商将采取合作投资策略。然而,无论溢出效应强弱如何,两个零售商无合作订购的动机。此外,从制造商的流程投资水平、供应链绩效、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等角度来看,溢出效应对它们的增加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贺钰淇[10](2019)在《演化博弈视角下政府对网约车平台的规制研究》文中指出网约车作为传统出租车与互联网技术、共享经济理念相结合的新兴业态,自诞生之初就引发强烈关注,网约车的出现和发展一方面弥补了城市公共交通的不足,为居民提供便捷化、个性化的出行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规制思路已经不适用于新业态发展,网约车的规制路径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明显的争议,各国对于网约车的规制都经历了“由自由放任到严格规制再到审慎管理”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我国交通主管部门自2016年颁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来,虽然在法律层面上承认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但其规制理念和内容仍未跳出巡游出租车的监管思路,仍需不断探索行业规制的新思路、新路径。本文以网约车平台的政策规制为主要研究内容,认为政府对网约车平台的规制政策既取决于我国网约车行业的发展特性,也受到规制系统内政策制定者、网约车平台之间博弈的影响,双方的策略选择是不断学习、演化的过程,需要在定性分析行业发展特性和问题机理的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决策模型,定量分析各主体在规制过程中的行为演化机理。基于此,本文构建政府与网约车平台的二维主体演化博弈模型,对于当前互联网背景下网约车平台的规制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有:首先,对网约车进行了概念界定,分析了网约车的发展历程和服务特性,梳理了我国现有的网约车平台规制政策,并对现有规制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其次,在对相关理论与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说明演化博弈在网约车平台规制研究中的适用性,并在对演化博弈机理进行梳理后发现,博弈主体策略的选择受到自身收益与对方策略的共同影响。再次,构建政府与网约车平台演化博弈模型,在分析双方博弈行为及博弈收益矩阵的基础上,探讨不同情景下双方博弈稳定策略及参数影响机制,在对博弈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政府对网约车平台的执法强度与处罚力度是影响平台策略选择的重要因素,且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政府的规制具有必要性。最后,对前文研究结论进行MATLAB仿真验证,并提出政府对网约车平台进行规制的合理化建议。

二、论强弱对擂双方的最优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强弱对擂双方的最优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风险抵押对项目管理团队成本控制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实践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理论基础
        1.3.1 社会认知理论
        1.3.2 委托-代理理论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2章 理论模型与相关假设
    2.1 理论模型
        2.1.1 风险抵押的概念与相关研究
        2.1.2 风险偏好的概念与相关研究
        2.1.3 工作行为的概念与相关研究
        2.1.4 项目成本控制绩效的概念与相关研究
        2.1.5 概念模型的表达
    2.2 相关假设
        2.2.1 风险抵押与项目成本控制绩效
        2.2.2 工作行为的中介效应
        2.2.3 风险偏好的调节效应
第3章 量表开发与量表选择
    3.1 风险抵押量表开发
        3.1.1 量表编制步骤与思路
        3.1.2 初始题项的形成
        3.1.3 预试结果与分析
    3.2 量表选择与问卷设计
        3.2.1 工作行为量表选择
        3.2.2 风险偏好量表选择
        3.2.3 项目成本控制绩效量表选择
        3.2.4 控制变量选择
第4章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4.1 描述性统计
    4.2 信度与效度分析
    4.3 相关性分析
    4.4 回归分析
    4.5 假设检验的结论
第5章 理论模型对项目风险抵押制度选择的管理启示
    5.1 主效应对项目风险抵押制度选择的管理启示
    5.2 中介效应对项目风险管理制度选择的管理启示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2)需求未知的网约车在线派单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在线问题与竞争策略研究
        1.2.2 司乘匹配研究
        1.2.3 车辆在线路径选择研究
        1.2.4 演化博弈研究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具有服务集和时间约束的在线司乘匹配模型
    2.1 问题描述与相关假设
        2.1.1 问题描述
        2.1.2 相关假设
    2.2 司乘匹配模型
        2.2.1 所有需求均能被及时服务
        2.2.2 一个需求不能被及时服务
        2.2.3 多个需求不能被及时服务
    2.3 算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匹配后督促司乘双方履约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
    3.1 问题描述与相关假设
        3.1.1 问题描述
        3.1.2 相关假设
    3.2 模型及其稳定性分析
        3.2.1 网约车平台演化博弈路径及稳定性分析
        3.2.2 司机演化博弈路径及稳定性分析
        3.2.3 乘客演化博弈路径及稳定性分析
        3.2.4 三方演化策略稳定性分析
    3.3 算例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履约后车辆在线路径选择策略
    4.1 问题描述与相关假设
        4.1.1 问题描述
        4.1.2 相关假设
    4.2 派单后车辆应急路径选择策略
        4.2.1 等待策略及其有效性分析
        4.2.2 贪婪策略及其有效性分析
        4.2.3 选择策略及其有效性分析
    4.3 策略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4)互惠利他偏好下考虑收益共享契约的闭环供应链协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 关于单渠道闭环供应链的研究
    2.2 关于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研究
    2.3 关于考虑行为的闭环供应链研究
        2.3.1 考虑公平关切的闭环供应链研究
        2.3.2 考虑互惠利他偏好的闭环供应链研究
    2.4 简要评述
        2.4.1 主要贡献
        2.4.2 不足之处
第三章 互惠利他偏好下闭环供应链相关理论基础
    3.1 闭环供应链的相关理论
        3.1.1 闭环供应链的概念
        3.1.2 闭环供应链的结构
        3.1.3 闭环供应链的战略价值
    3.2 Stackelberg博弈模型
    3.3 社会偏好的相关理论
        3.3.1 公平偏好理论
        3.3.2 互惠偏好理论
        3.3.3 利他偏好相关理论
    3.4 收益共享契约的相关理论
第四章 互惠利他偏好下的单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
    4.1 基本假设及相关参数说明
    4.2 基准单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3 互惠利他偏好单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4 收益共享契约下单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4.5 数值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互惠利他偏好下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
    5.1 基本假设及相关参数说明
    5.2 基准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3 互惠利他偏好下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4 收益共享契约下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5 数值仿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成果及结论
    6.2 本文的主要贡献
    6.3 进一步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考虑消费者预估和试用预算约束的体验性产品免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产品质量管理
    2.2 产品质量与消费者感知
    2.3 免费试用
    2.4 竞争性渠道定价决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础模型与免费试用策略分析
    3.1 问题描述
    3.2 模型建立
    3.3 垄断市场下的免费试用策略
        3.3.1 无免费试用
        3.3.2 免费试用
        3.3.3 结果对比分析
    3.4 双寡头市场下的免费试用策略
        3.4.1 无免费试用
        3.4.2 免费试用
        3.4.3 结果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企业试用预算约束的免费试用策略
    4.1 垄断市场下的免费试用策略
    4.2 双寡头市场下的免费试用策略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消费者预估异质性的免费试用策略
    5.1 垄断市场下的免费试用策略
        5.1.1 无免费试用
        5.1.2 免费试用
        5.1.3 结果对比分析
    5.2 双寡头市场下的免费试用策略
    5.3 考虑预算约束的垄断市场下的免费试用策略
    5.4 考虑预算约束的双寡头市场下的免费试用策略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竞争环境下绿色技术采纳均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消费者环保意识与绿色偏好的相关研究
        1.2.2 绿色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
        1.2.3 政府补贴机制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竞争环境下基本模型构建
    2.1 问题描述与假设
    2.2 模型建立与求解
        2.2.1 (采纳,采纳)竞争情境下的博弈模型
        2.2.2 (不采纳,不采纳)竞争情境下的博弈模型
        2.2.3 (采纳,不采纳)竞争情境下的博弈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竞争环境下企业绿色决策均衡分析研究
    3.1 企业绿色决策结果对比分析
        3.1.1 同质化竞争对比分析
        3.1.2 异质化竞争对比分析
    3.2 企业绿色决策均衡策略分析
        3.2.1 绿色技术采纳均衡策略
        3.2.2 数值实验
    3.3 绿色技术采纳均衡策略评价
        3.3.1 最大化消费者剩余的均衡策略
        3.3.2 最小化环境负外部性的均衡策略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不同绿色补贴机制的均衡策略研究
    4.1 考虑创新补贴机制的竞争博弈模型
        4.1.1 创新补贴机制下企业最优绿色决策
        4.1.2 创新补贴机制的绿色技术采纳均衡策略
        4.1.3 创新补贴下均衡策略的社会福利函数
    4.2 考虑产品补贴机制的竞争博弈模型
        4.2.1 产品补贴机制下企业最优绿色决策
        4.2.2 产品补贴机制的绿色技术采纳均衡策略
        4.2.3 产品补贴下均衡策略的社会福利函数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数字营销平台网络价值转化与反垄断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现实与理论背景
        1.1.1 互联网平台崛起
        1.1.2 互联网平台类型
        1.1.3 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与数字营销
        1.1.4 互联网平台反垄断问题与争议
    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1.2.1 理论意义与价值
        1.2.2 现实意义与价值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双边市场与网络效应
        2.1.1 经典双边市场理论
        2.1.2 双边市场理论研究进展
        2.1.3 网络效应与用户交互行为
        2.1.4 双边市场实证研究
    2.2 双边平台反垄断问题
        2.2.1 市场势力评估
        2.2.2 平台合并问题理论研究
        2.2.3 平台合并问题实证研究
    2.3 数字营销平台商业模式
        2.3.1 商业模式与市场结构
        2.3.2 数据资源产权与垄断
    2.4 研究评述
第三章 数字营销平台定价规律与研发投入
    3.1 引言:研究框架与主要概念
        3.1.1 CPS范式
        3.1.2 数字营销平台定义
        3.1.3 市场划分与市场关联
        3.1.4 网络效应与网络价值
    3.2 数字营销平台垄断定价基本模型
        3.2.1 模型说明与基本设定
        3.2.2 模型建立
    3.3 反馈约束与最优定价
    3.4 影响最优定价的因素
        3.4.1 广告主利润对最优定价的影响
        3.4.2 点击率对最优定价的影响
        3.4.3 用户交互次数对最优定价的影响
    3.5 交互约束与最优研发投入
        3.5.1 点击率对广告主的影响
        3.5.2 交互约束和点击率对平台收益的影响
        3.5.3 数字营销平台最优研发投入
    3.6 实证分析:平台规模与数字营销服务定价
        3.6.1 现实定价方式差异
        3.6.2 样本与数据来源
        3.6.3 基本假定与模型说明
        3.6.4 相关性分析结果
        3.6.5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6.6 实证结果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价值转化率与市场势力衡量
    4.1 引言:数字营销平台市场势力衡量中的特殊问题
    4.2 网络价值转化率
        4.2.1 网络价值与网络价值转化率
        4.2.2 网络价值转化率取值范围
    4.3 影响网络价值转化率的因素
        4.3.1 网络价值转化率与点击率
        4.3.2 网络价值转化率与交互次数
    4.4 数字营销平台的市场势力来源
        4.4.1 网络效应与网络价值
        4.4.2 市场势力与效用比率
        4.4.3 市场势力与网络价值转化率
    4.5 案例应用:欧美主要搜索平台市场势力评估
        4.5.1 网络价值转化率现实应用
        4.5.2 样本与数据来源
        4.5.3 市场势力评估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数字营销平台垄断与合并的社会福利影响
    5.1 引言
    5.2 数字营销平台垄断的社会福利影响
        5.2.1 数字营销平台垄断对实际转化收益影响
        5.2.2 数字营销平台垄断对基础用户福利影响
        5.2.3 数字营销平台垄断对研发投入影响
        5.2.4 社会福利与网络价值转化率的关系
    5.3 数字营销平台横向合并的社会福利影响
        5.3.1 数字营销平台横向合并激励
        5.3.2 横向合并对基础用户福利的影响
        5.3.3 横向合并对实际转化收益的影响
        5.3.4 横向合并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5.4 数字营销平台纵向合并的社会福利影响
        5.4.1 纵向合并的反垄断背景
        5.4.2 纵向合并对用户福利的影响
        5.4.3 纵向合并对实际转化收益的影响
        5.4.4 纵向合并对研发投入和网络价值转化率影响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模型推广与延伸思考
    6.1 引言:互联网双边平台反垄断基本问题
    6.2 互联网双边平台市场势力
        6.2.1 传统衡量标准失灵
        6.2.2 互联网双边平台市场势力来源
    6.3 互联网双边平台定价规律
    6.4 互联网双边平台网络价值
        6.4.1 网络价值概念推广
        6.4.2 网络价值转化率概念推广
    6.5 互联网双边平台合并的社会福利影响
    6.6 本章小节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政策建议
    7.1 全文总结
        7.1.1 本文主要工作
        7.1.2 本文主要结论
    7.2 互联网平台反垄断原则与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行为独立假定证明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8)考虑追捕者能力不确定性的多Agent追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早期追逃问题研究发展概况
        1.2.2 多Agent追逃问题
        1.2.2.1 优化追捕效果的多Agent追逃问题
        1.2.2.2 优化逃避效果的多Agent追逃问题
        1.2.2.3 分析多Agent追逃过程特性的工作
        1.2.3 自然界中追逃现象的理论建模与研究
        1.2.4 不同角度的追逃问题研究的差异
        1.2.5 现有研究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多Agent追逃问题基础设定
    2.1 引言
    2.2 多Agent追逃问题基础设定
    2.3 逃避者的基础逃避策略
    2.4 多Agent追逃问题相关工作中的常用概念——Apollonius Circle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追捕者速度不确定的多Agent追逃问题研究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
        3.2.1 初始位置设定和感知能力设定
        3.2.2 追捕者移动速度的不确定性
    3.3 追捕者策略设计
        3.3.1 追捕者速度不确定性引起的问题
        3.3.2 应对追捕者速度不确定性的策略设计思路
        3.3.3 合适的备选决策空间
        3.3.4 在备选决策空间内选择具体决策
    3.4 仿真实验
        3.4.1 追捕者最大速度值和最小速度值的影响
        3.4.1.1 追捕者不同最大速度值对应的捕获成功率
        3.4.1.2 追捕者不同最小速度值对应的捕获成功率
        3.4.1.3 泊松分布中不同参数值对应的捕获成功率
        3.4.1.4 异质的追捕者最大及最小速度值对应的捕获成功率
        3.4.2 追捕者数量和初始位置的影响
        3.4.2.1 不同追捕者数量对应的捕获成功率
        3.4.2.2 追捕者与逃避者不同初始距离对应的捕获成功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追捕者能量有限且能耗不确定的多Agent追逃问题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
        4.2.1 初始位置设定和感知能力设定
        4.2.2 追捕者的能量限制与能耗不确定性
        4.2.3 逃避者策略设定
    4.3 追捕策略设计
        4.3.1 针对拖延时间的逃避者的追捕策略
        4.3.2 针对试图通过最大缺口的逃避者的追捕策略
        4.3.2.1 速度控制算法
        4.3.2.2 路径规划算法
        4.3.3 应对逃避者策略变化的自适应算法
    4.4 仿真实验
        4.4.1 逃避者不同策略的影响
        4.4.2 能耗函数的影响
        4.4.3 追捕者最大速度值的影响
        4.4.4 能耗函数估算值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追捕者对抗能力不确定的多Agent追逃问题
    5.1 引言
    5.2 问题描述
        5.2.1 初始位置设定和感知能力设定
        5.2.2 追逃双方攻击行为与对抗能力建模
        5.2.3 问题的不同子案例
    5.3 逃避策略分析
        5.3.1 环境影响对逃避者而言未知的情况
        5.3.2 环境影响对逃避者而言已知的情况
        5.3.2.1 贪心算法思路
        5.3.2.2 基于平均值的算法思路
        5.3.2.3 MAXMIN算法思路
    5.4 追捕策略分析
        5.4.1 环境影响对追捕者而言未知的情况
        5.4.2 环境影响对追捕者而言完全已知的情况
        5.4.2.1 贪心算法
        5.4.2.2 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建模
        5.4.2.3 蒙特卡罗树搜索
        5.4.3 环境影响对追捕者而言部分已知的情况
    5.5 仿真实验
        5.5.1 环境影响对追捕者而言未知时的捕获成功率
        5.5.2 环境影响对追捕者而言完全已知时的捕获成功率
        5.5.3 环境影响对追捕者而言部分已知时的捕获成功率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追捕者隐藏能力不确定的多Agent追逃问题研究
    6.1 引言
    6.2 问题设定
        6.2.1 初始位置设定和感知能力设定
        6.2.2 追捕者隐藏能力建模
    6.3 追捕者策略分析
        6.3.1 激进的追捕者策略
        6.3.2 保守的追捕者策略
    6.4 仿真实验
        6.4.1 时间限制对追逃结果的影响
        6.4.2 环境因素对追逃结果的影响
        6.4.3 追捕者数量对追逃结果的影响
        6.4.4 追捕者被发现概率相关参数对追逃结果的影响
        6.4.5 追逃双方初始距离对追逃结果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研究成果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9)溢出效应下竞争制造商的投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论文技术路线与结构
    1.5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溢出效应下竞争制造商的质量投资策略研究
    2.1 引言
    2.2 模型符号与假设条件
    2.3 制造商采取不同质量投资策略时的模型
        2.2.1 无质量投资策略时的模型
        2.3.2 单一制造商采取质量投资策略时的模型
        2.3.3 制造商都采取质量投资策略时的模型
    2.4 模型均衡结果比较分析及最优质量投资策略
        2.4.1 情形YN/NY与情形NN对比分析
        2.4.2 情形YY与情形YN/NY对比分析
        2.4.3 综合对比分析及竞争制造商的最优质量投资策略
        2.4.4 质量/价格竞争激烈程度对质量投资博弈均衡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溢出效应对竞争制造商流程投资和政府补贴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模型符号与假设条件
    3.3 溢出效应下具有政府补贴的模型及其均衡结果
        3.3.1 无流程投资下的模型及均衡结果
        3.3.2 分散式系统下的模型及均衡结果
        3.3.3 合作投资下的模型及均衡结果
        3.3.4 集中式系统下的模型及均衡结果
    3.4 溢出效应下具有政府补贴的模型结果分析
        3.4.1 情形D与情形J的比较分析
        3.4.2 情形J与情形C的比较分析
        3.4.3 情形D与情形C的比较分析
        3.4.4 综合比较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具溢出效应的竞争供应链流程投资策略研究
    4.1 引言
    4.2 模型符号与假设条件
        4.2.1 零售商收益
        4.2.2 制造商收益
        4.2.3 供应链绩效
        4.2.4 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
    4.3 不同情形下的模型及均衡结果
        4.3.1 无投资时链与链竞竞结构下的模型
        4.3.2 无投资时链与链竞合结构下的模型
        4.3.3 有投资时链与链竞竞结构下的模型
        4.3.4 有投资时链与链竞合结构下的模型
        4.3.5 有投资时链与链合竞结构下的模型
        4.3.6 有投资时链与链合合结构下的模型
    4.4 不同链与链结构下的模型结果分析
        4.4.1 最优流程投资水平分析
        4.4.2 最优定价决策分析
        4.4.3 产品需求分析
        4.4.4 零售商收益分析
        4.4.5 制造商收益分析
        4.4.6 供应链绩效分析
        4.4.7 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10)演化博弈视角下政府对网约车平台的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网约车研究现状
        1.3.2 演化博弈理论研究现状
        1.3.3 现有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网约车发展现状及规制政策研究
    2.1 网约车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
        2.1.1 网约车的定义与服务模式
        2.1.2 我国网约车发展历程
        2.1.3 网约车服务特性
        2.1.4 我国网约车现存问题分析
    2.2 网约车平台规制现状分析
        2.2.1 中央层面的规制政策研究
        2.2.2 地方层面的规制政策研究
        2.2.3 我国网约车规制中存在的问题
    2.3 国外网约车政府规制经验及启示
        2.3.1 国外对网约车平台的规制政策
        2.3.2 国外规制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政府对网约车平台规制的演化机理分析
    3.1 演化博弈基本理论
        3.1.1 演化博弈理论概述
        3.1.2 演化博弈中的基本概念
        3.1.3 演化博弈理论在网约车规制研究中的适用性
    3.2 平台规制的演化博弈机理分析
        3.2.1 平台规制演化博弈的参与者
        3.2.2 双方策略选择
        3.2.3 政府与网约车平台博弈过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府与网约车平台的演化博弈
    4.1 演化博弈模型构建
        4.1.1 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4.1.2 网约车规制二方博弈支付矩阵
        4.1.3 模型构建与求解
    4.2 政府与网约车平台的演化博弈策略
        4.2.1 博弈情景分析
        4.2.2 演化稳定策略及条件分析
        4.2.3 博弈结果讨论
        4.2.4 参数影响机制讨论
    4.3 算例仿真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政府对网约车平台规制的改革措施
    5.1 加强网约车规制的立法保障
    5.2 探索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制手段
    5.3 完善对平台的处罚激励机制
    5.4 探索多方参与的综合治理体系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论强弱对擂双方的最优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风险抵押对项目管理团队成本控制绩效的影响研究[D]. 公言伟. 吉林大学, 2021(01)
  • [2]需求未知的网约车在线派单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 罗娇. 重庆交通大学, 2021
  • [3]第三方回收企业对闭环供应链的回收与定价策略研究[J]. 田立平,李文龙.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0(11)
  • [4]互惠利他偏好下考虑收益共享契约的闭环供应链协调研究[D]. 籍晓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5]考虑消费者预估和试用预算约束的体验性产品免费策略研究[D]. 岳浩然.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6]竞争环境下绿色技术采纳均衡策略研究[D]. 邬希可.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数字营销平台网络价值转化与反垄断问题研究[D]. 张翼飞. 上海交通大学, 2019
  • [8]考虑追捕者能力不确定性的多Agent追逃问题研究[D]. 严富函. 东南大学, 2019(05)
  • [9]溢出效应下竞争制造商的投资策略研究[D]. 汤伟. 南京大学, 2019(01)
  • [10]演化博弈视角下政府对网约车平台的规制研究[D]. 贺钰淇. 长安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论强者与弱者的最优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