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银耳”严格自律

“古田银耳”严格自律

一、“古田银耳”严格自律(论文文献综述)

魏兴锴[1](2018)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古田县食用菌为例》文中认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是区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体现,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普遍存在生产方式粗放、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的发展对于政府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具有极强的依赖性,政府积极有效的干预,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持续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选取古田县食用菌产业为实证研究案例,基于政府作用的角度,以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研究为基础,大量翻阅文献资料,广泛收集调研数据,采取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政府经济管理功能和公共服务供给、产业竞争力、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弱化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同时,对国内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政府主要推动模式进行了划分和比较分析,从中获得启示和经验借鉴;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政府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中作用的对策性建议。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历史文献研究进展;第二章介绍了本文概念,并对支撑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第三章到第五章以古田食用菌产业发展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第三章分析了政府经济管理功能及公共服务供给情况;第四章基于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和加权要素分析法,结合详尽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数据,对古田食用菌产业所面对的五种竞争力量以及其中所体现的政府作用进行分析,第五章对古田县政府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弱化因素进行了分析。第六章对比分析了我国其他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相关发展经验,划分了政府推动的三种类型,并对三种类型的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第七章根据前文各章节所得出的分析结果,针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的发展特点和普遍现象,提出了促进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对策性建议。

邱兆铭[2](2018)在《“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品牌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理标志经由国家相关行政部门检验和把关后注册认证,能相对有效地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产品来源信息。因此,地理标志品牌可以为产品提供更强的质量和信誉的保证。“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由于自身品牌意识淡薄、假冒伪劣原产地产品的出现等问题,逐渐陷入发展困境。为此,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进行品牌化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作为研究对象,从地理标志品牌化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入手,认识“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品牌化的必要性,通过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了解“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的基本情况、品牌化过程及成效,并分析其品牌化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外和国内的相关经验,提出促进“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品牌化的对策与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基于地理标志品牌视角对“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本文的研究为“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品牌化提供了指导,对其长远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也为同类型的其他地理标志品牌化提供有益参考。

刘方明[3](2017)在《浅析古田银耳产业的发展》文中研究指明银耳是一种营养丰富、具有多种功效的食用菌。近年来古田银耳产业发展的十分成功并垄断了国内外市场。本文详细介绍了古田银耳产业成功的秘诀。

吴雁锋[4](2016)在《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田县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人工栽培食用菌已将近有60年历史,栽培技术历经几次重大变革,目前培植技术、深加工、保鲜冷藏技术均有很大的提升,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合理的县域化社会分工,食用菌营销网络遍布国内外,食用菌产品市场知名度大、占有率高。食用菌产业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县人民增收富民的第一特色主导产业。但目前全国各地大型工厂化栽培企业快速发展,给传统基地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古田千家万户的粗放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新形势、新技术的发展要求,急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实现新发展。本文在对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所拥有的优势和制约因素、面临的潜力空间和挑战进行分析,从“价值链升级”角度出发,针对已日渐成熟的古田食用菌产业链条中仍然存在的可变因素、可变环节,提出了针对性提升措施,明确今后的重点任务是要建立健全生产组织、科技创新、品牌营销、配套服务、衍生产品开发以及要素保障等六大保障体系,形成覆盖产业全流程的县域工厂分工体系,集约发展、协同创新,最终实现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张传统[5](2015)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转变今天,促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发展农产品品牌。发展农产品品牌适应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农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和不断升级消费需求等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迫切需要。农产品区域品牌是传递农产品质量信息新途径,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强化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基础,带动我国农产品品牌发展,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卖难,形成稳定市场份额。农产品区域品牌是一种较优制度设计,但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存在现实和理论困境。因此,研究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机理,既有助于经济学管理学相关理论在农业经济领域应用,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产品品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又推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解决我国农业生产分散性、小规模化和品牌化滞后并有效提升农业竞争力,为政府制定农业品牌政策提供依据。本文依据现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在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及其特性、原产地效应理论、农业产业化理论和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影响因素等相关理论梳理基础上,通过研究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现状,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机理研究,多案例研究,探索性构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影响因素模型,并采用SPSS18.0和AMOS22.0统计软件,以600个农产品区域品牌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进而研究出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对策。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第一,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整体态势良好、地域性强、区域分布差异大、在优势区域内集聚、发展速度快、类别集中、产品链短、重视不够且管理滞后。第二,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是基于政府强力扶持优势,并对区域优势、农业产业优势和品牌经营管理优势等因素的实施正向调节的结果。第三,区域优势通过正向影响经营管理优势进而间接影响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自然地理环境依赖为农产品区域品牌提供自然功能价值,人文因素和历史传承为农产品区域品牌塑造出独特文化情感价值。第四,农业产业优势通过正向影响经营管理优势进而间接影响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农业产业规模化、农业产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经营服务一体化等农业产业优势发展促进了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第五,品牌经营管理优势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成为区域名牌起着显着正向促进作用。品牌经营管理优势的充分发挥依赖于品牌授权、监督规范、服务指导和营销推广等农产品区域品牌管理机制建立。第六,政府扶持方向和力度大小,尤其是对区域优势、农业产业优势和品牌经营管理优势等实施正向调节引导,主导着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七,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必须大力发挥区域优势,推进和优化农业产业优势,强化品牌经营管理优势,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优势,谋划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顶层设计,建立统一的国家品牌管理机制。本文研究特色与可能创新有:第一,从农产品区域品牌及其特性、原产地效应理论、农业产业化理论和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影响因素等研究农产品区域品牌,开辟农产品品牌研究的新视角,丰富农产品品牌研究内容,拓宽农产品品牌研究内涵。第二,创新性探究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现状和发展机理,通过多案例研究,构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影响因素模型,实证检验农产品区域品牌是基于政府扶持的区域优势、农业产业优势、品牌经营管理优势等实施正向或间接影响的递进结果。研究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对策,为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提供实践借鉴。第三,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完善了本领域国内外研究,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隋军[6](2015)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提出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宁德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

孙亚楠[7](2014)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控制及监管效果研究 ——以地方畜禽品种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对地方的特色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不但可以保护物种多样性、充分利用农业自然、人文、地理资源遗产,而且可以借助审批监管制度顺势提高产品质量标准,有利于培育地方主导产业、形成地域品牌,并在农产品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提高的同时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扩宽消费者的选择范围以及提高消费信心,是新时期促进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有效手段。地理标志的作用如果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将会有利于实现地区农业经济的比较优势、推动产业化经营、治理农业过度竞争、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带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但是如果地理标志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对当地经济、环境以及相关行业造成负面影响。地理标志农产品涉及多方主体,没有哪一个单方面的主体可以保证地理标志的成功。本文在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相关主体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围绕如何才能让地理标志的价值得以成功实现这一核心目标展开相关问题的研究,以期为促进地理标志的行业发展提供现实依据和理论参考。固始鸡的产业发展相对较好,所以本研究选取固始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借此提炼出实现地理标志价值的一般性规律,以期为其他地方特色农产品特别是地方畜禽品种的地理标志保护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相关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产业发展需要足够的市场支撑。消费者在地理标志农产品需求方面具有最终的决策权,如果消费者没有兴趣和不愿意购买该地理标志农产品,那么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了解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支付意愿,分析是否可能存在一个"优质优价"的消费市场,对于相关的产业拉动尤为重要。(2)农民收入的提升会受到农产品消费的约束,促进农产品消费有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地理标志在消费市场的溢价是否可以传导给生产者,使其获取较高的收益,是地理标志获得成功的基础。因此,作为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最直接的生产者,农户是否能借助地理标志保护制度提高自身收益,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理标志的保护效果。(3)如果可以借助地理标志提高养殖收益,那么为了保证这种收益可以持续获取,地理标志农户必然需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如果生产者不能通过品质控制保证稳定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就不可能得到消费者的长期认可,更不可能从地理标志保护中获取持久的超额收益。因此,有必要分析地理标志对农户品质控制的影响,并找寻提升品质控制的方法。(4)为了确保地区内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者都可以严格地进行品质控制,避免出现"免费搭便车"导致地理标志及地区信誉受损、相关行业发展受到制约的情况,就必须加强第三方监管。因此,还需要分析如何可以提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监管效果。借助文献检索、实地调查、专家调查以及统计分析、计量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剔除部门间的重复,截至2012年,全国共有地理标志产品3148个,其中的93.90%都属于农产品类或与农产品相关。从整体来看我仍存在着规模较小、发展较慢、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地理标志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平均产值的提升,仍有超过3/4的地理标志的产业发展处于平均水平以下,"重数量轻质量"和"重保护轻发展"的现象普遍存在。(2)消费者对地理标志的认知仍处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通过因子分析,消费者对鸡肉产品的消费偏好可以归为三个因子,即反映鸡肉品质信息的消费者品质偏好、反映鸡肉品牌信息的消费者品牌偏好、反映鸡肉销售信息的消费者营销偏好。家庭月收入、饮食消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消费者的品质偏好及品牌偏好、对市场上快大型白鸡的质量放心程度、消费者对地理标志所标识产品质量的信赖程度以及地区变量等因素,是影响消费者对固始鸡及其地理标志保护标识支付意愿的显着性因素。(3)借助C-D生产函数的计量分析发现,地理标志对固始鸡养殖户年收益具有极显着的正向作用。同时,资金投入和土地投入也在不同程度上正向影响固始鸡养殖户的年收益,但劳动力投入对养殖户年收益的影响并不显着。相对于舍内散养模式,林(山)地放养模式以及平地放养模式对固始鸡的单只收益具有正向作用。与鸡苗来源于私人孵化场相比,鸡苗购自正规的地理标志核准企业可以极显着地提高固始鸡的单只收益。参加技术培训对固始鸡的单只收益具有正向作用。(4)借助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固始鸡养殖质量控制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固始鸡养殖户的质量控制程度进行评分。地理标志养殖户的质量控制程度显着高于非地理标志养殖户。影响养殖户质量控制的路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养殖户的认知特征决定其是否选择地理标志,进而对其组织技术特征产生影响,并最终作用于质量控制;二是养殖户的规模特征会对其组织技术特征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质量控制程度。地理标志企业在实现地理标志农产品品质控制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地理标志单个生产者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所最终提供的行业整体约束,要少于整个行业效用最大化所提供的约束。因此仅仅依赖于生产者的自我约束来确保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不可靠的,区别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第三方监管十分必要。生产者的数量越多,单个生产者违规的可能性就越大,政府监管的意愿越低。在不能降低监管成本或提高监管能力的情况下,政府的监管效果十分有限。在地理标志行业协会成员互相监督过程中,产量占行业总产量的比重大的生产者更愿意对整个行业进行监督;反之,比重小的生产者更有可能产生投机行为。另外,单位监督所能带来行业收益以及单位产量投机所导致的行业损失也会影响生产者互相监督的策略选择,其采取有利于行业发展策略的几率与两者均正向相关。地理标志的核准企业数量较少制约了行业协会的作用,严重的内部利益分配问题制约了农民合作组织对农户进行内部监管。地理标志企业作为地理标志产业的核心,在主观上具有产品质量控制的意愿,在客观上拥有产品质量控制的技术条件,可以在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控制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优化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模式,注重注册地理标志成功后的产业发展,对消费者进行地理标志宣传,保障地理标志农户收益,借助组织化和技术支持保障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控制,建立"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多层次监管机制等政策建议。

曾强[8](2014)在《宁德市山地农业发展规划与建设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宁德市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多地少,三面依山,一面临海,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地面积超过1500万亩,可开发潜力巨大。加强山地农业开发始终是宁德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新时期如何在现有产业基础上,进一步集成资源,通过合理规划来加快发展,意义重大。论文综合分析了宁德市山地农业开发的条件、基础、面临的问题,认为主要优势有:区位条件优越、地理环境独特、气候类型多样、生态系统优良、山地资源丰富、农业传统悠久;问题体现在:农业开发融资困难,农业劳力短缺且成本增加,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品牌不足,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限。针对存在的问题,作者提出的规划思路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利用宁德地理区位独特、气候条件良好、物种资源丰富等优势,集成创新要素,着力培育“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特色乡土、功能多样”4个重点,集中发展食用菌、茶叶、蔬菜、畜牧、水果、粮油、中药材、竹业、花卉苗木、商品林产业、休闲农业11个产业;同时,分别从产业定位与发展目标、规划布局、培育措施等方面对11个产业进行了规划,提出了具体方案。为了更好的推进宁德市山地农业开发规划的实施,作者提出了以下策略: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扶持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批农产品及农资批发交易市场,发展一批家庭农场。

王贵丁[9](2014)在《论地理标志保护机制的完善 ——以福建省为样本》文中提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加强了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力度,并不断地完善地理标志的保护机制,使其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以地理标志的基本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福建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建议,以便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本文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地理标志的概念和特征,进而阐述了保护地理标志的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第二部分系统阐述了我国现行的商标法保护机制、专门立法保护机制和其他保护机制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总结了福建省地理标志的注册情况和保护情况,并对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宣传力度不足、标准化程度低、后续监督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作出阐述。第四部分针对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重点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地理标志保护的宣传力度、全力推进地理标志保护的品牌建设、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保护的监督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设性意见。

董秀云[10](2013)在《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及其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标准化是按照标准生产农产品的全过程,是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的战略要求。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可以说,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在我国,福建省是农业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长期以来通过抓农业标准化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然而,农业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深入地研究、不断地完善并持续地推进,是难以扩大其覆盖面和提升其整体建设水平的,如何评价一个区域特别是省域层面的农业标准化建设效果,并探索有效提升农业标准化建设水平的途径,意义深远。本研究选择福建省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在综述农业标准化及其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1)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历程、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福建省农业标准制定情况与推广实施的背景;(3)农业标准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选择;(4)分析了福建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情况与标准实施后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性评价;(5)对提升福建农业标准化建设水平的思路和对策探讨。本研究的核心是建立了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及其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体现科学性为原则,从多个维度定性定量地对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成效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8至2012年,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均在0.8以上,总体较强;但在5年期间出现了波动上升,两次发展综合指数下探走势分别出现在2009年和2011,2009年的下探相对于2011年比较显着,在经历两次发展综合指数的波动走势后,2012年的指数走势开始出现上扬,总的趋势是波动上升;总体而言,福建省进行农业标准化建设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但发展的态势尚不稳健;(2)在分析期内,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各子系统综合指数表现不一致,其中农业标准化水平发展指数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教育年限、经费投入和农产品采标率、标准覆盖率等重要指标亦取得明显提升;(3)福建省在农业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标准化水平和实施效果发展两者较为稳定、协调,但处于主导因素由经济效益向经济效益兼顾生态效益转变的过渡时期,生态效益系统发展与其他系统不协调,是影响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最关键因素。基于此,论文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未来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水平的总体思路与对策。总体思路是:在现有农业标准化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领域标准的覆盖面,加强对农业创新技术标准化的研究,推动农业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建立完善能适应福建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准体系、服务体系和推广体系,创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新模式。不断拓宽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域,全面推动福建省的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策建议为:(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农业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2)适时推进新标准研究工作,提高农业创新技术转化能力和农业标准的技术水平;(3)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综合标准化工作,拓展农民增收空间;(4)健全农业标准化检测体系,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5)抓好标准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及时调整标准实施方案;(6)扩大农民生产规模与技术推广网络,引导合作社建设发展;(7)完善农产品市场机制,疏导标准化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8)加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推行生态农业标准化。

二、“古田银耳”严格自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古田银耳”严格自律(论文提纲范文)

(1)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古田县食用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历史文献研究进展
        1.3.1 政府与经济发展
        1.3.2 政府与产业发展
        1.3.3 小结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地理标志
        2.1.2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市场失灵理论
3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的政府经济管理与公共服务分析
    3.1 产业基本概况
        3.1.1 产值与产量
        3.1.2 支撑机构
        3.1.3 地理标志注册情况
    3.2 经济管理功能
        3.2.1 产业政策引导
        3.2.2 区域品牌建设
    3.3 公共服务供给
        3.3.1 基础设施建设
        3.3.2 产业平台构建
        3.3.3 科技创新推广
        3.3.4 标准体系建设
4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古田县食用菌产业政府作用分析
    4.1 模型与分析方法
    4.2 影响要素选择和权重设置
    4.3 古田食用菌产业五力模型分析
        4.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4.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4.3.3 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
        4.3.4 替代品威胁
        4.3.5 行业内部竞争者竞争能力
        4.3.6 五力模型分析结果
    4.4 政府作用小结
5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政府作用弱化分析
    5.1 生产组织化程度低
    5.2 精深加工程度不高
    5.3 质量安全监管欠缺
    5.4 公共品牌意识淡薄
6 国内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的政府推动经验及启示
    6.1 “安溪铁观音”—政府直接推动型
    6.2 “郫县豆瓣”—政府协同推动型
    6.3 “绍兴黄酒”—政府引导推动型
    6.4 经验与启示
7 促进政府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中作用的对策研究
    7.1 科学制订产业规划
    7.2 产业配套服务支撑
    7.3 强化区域品牌建设
    7.4 优化市场监管体系
    7.5 推动科研创新发展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品牌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地理标志品牌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地理标志品牌化的相关概念
        2.1.1 地理标志的概念
        2.1.2 品牌的概念
    2.2 地理标志品牌化的相关理论
        2.2.1 信誉产品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品牌竞争力理论
        2.2.4 原产地效应理论
3 “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品牌化分析
    3.1 “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的基本情况
        3.1.1 “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的历史渊源
        3.1.2 “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的保护对象及区域
        3.1.3 “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产品的原料特色
        3.1.4 “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产品的品质特色
    3.2 “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品牌化的必要性
    3.3 “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品牌化过程及成效
        3.3.1 “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品牌化过程
        3.3.2 “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品牌化成效
    3.4 “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品牌化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
        3.4.1 调查目的
        3.4.2 调查数据来源与调查方法
        3.4.3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分析
        3.4.4 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3.4.5 调查结论
4 国内外地理标志品牌化的经验启示
    4.1 国外地理标志品牌化的经验
        4.1.1 法国“香槟”酒
        4.1.2 美国“华盛顿苹果”
        4.1.3 日本“松阪牛”
    4.2 国内地理标志品牌化的经验
        4.2.1 福建“平和琯溪蜜柚”
        4.2.2 福建“古田银耳”
        4.2.3 浙江“西湖龙井”茶
    4.3 国内外地理标志品牌化的经验启示
5 促进“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品牌化的对策与建议
    5.1 明确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大品牌化主体的作用
    5.2 严格地理标志品牌化全过程的管理
    5.3 注重地理标志品牌化营销与文化传播
    5.4 建立完善的地理标志品牌化保护体系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1.1 研究结论
        6.1.2 本文的创新点
        6.1.3 本文的研究局限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品牌化调查问卷
致谢

(3)浅析古田银耳产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古田人孜孜不倦的追求
2 古田民营科研机构的强大实力
3 古田人的经商传统和强大的营销能力
4 产业集聚效应
5 古田政府的强力推动
6 强有力的监控机制
7 未来的前进方向
8 结语

(4)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访谈法
        1.4.3 问卷法
        1.4.4 案例分析法
    1.5 创新点
2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价值链升级”思路下的产业升级理论
    2.2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运行机制
        2.2.1 产业延伸效应——产业专业层级升级
        2.2.2 产业整合与联盟效应——产业整合能力升级
        2.2.3 产业竞争效应——产业创新能力升级
        2.2.4 产业集群效应——产业品牌优势升级
    2.3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本质与内涵
3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3.1 基本情况
    3.2 发展历史
    3.3 生产技术水平
        3.3.1 栽培品种
        3.3.2 种植规模
        3.3.3 技术水平
        3.3.4 组织形式
        3.3.5 效益状况
    3.4 市场营销水平及品牌
    3.5 主要配套服务水平
        3.5.1 菌种生产
        3.5.2 食用菌机械生产
        3.5.3 原料供应
        3.5.4 辅料生产
        3.5.5 物流服务
    3.6 食用菌加工现状
    3.7 产业扶持政策
4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4.1 优势条件分析
        4.1.1 自然环境条件
        4.1.2 地理位置优势
        4.1.3 产业基础优势
    4.2 发展潜力分析
        4.2.1 消费环境——认知水平提高、消费要求提升
        4.2.2 政策机遇——经济活力增强、惠农政策增多
        4.2.3 交通条件——交通瓶颈打破、区位优势突出
    4.3 竞争环境分析
        4.3.1 机会威胁——宏观经济环境
        4.3.2 生态威胁——自然环境改变
        4.3.3 需求威胁——消费需求改变
        4.3.4 人才威胁——人才技术外流
    4.4 存在问题分析
        4.2.1 劳动力要素存在制约
        4.2.2 质量安全存在隐患
        4.2.3 销售渠道层次较低
        4.2.4 产业配套服务跟不上需求
        4.2.5 精深加工程度不高
5 “县域工厂化”思维下的古田食用菌产业发展策略
    5.1 生产组织体系
        5.1.1 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5.1.2 完善生产的社会化分工
        5.1.3 加强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
    5.2 科技创新体系
        5.2.1 制定出台创新扶持政策
        5.2.2 扶持壮大公益性科研机构
        5.2.3 搭建创新创造孵化平台
        5.2.4 促进个体以及企业创新
        5.2.5 推动“互联网+食用菌”向农村一线延伸
        5.2.6 提升关键环节科技含量
        5.2.7 推动精深加工产品研发
    5.3 品牌营销体系
        5.3.1 培育一批区域性公用品牌
        5.3.2 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品牌
        5.3.3 实行差异化定价营销策略
        5.3.4 完善市场监督管理体系
    5.4 配套服务体系
        5.4.1 制菌环节
        5.4.2 食用菌机械及原辅料生产
        5.4.3 物流配套
        5.4.4 信息服务业
    5.5 衍生价值开发体系
        5.5.1 文化创意开发
        5.5.2 休闲旅游开发
        5.5.3 特色餐饮开发
        5.5.4 旅游产品开发
        5.5.5 废料综合利用
    5.6 要素保障体系
        5.6.1 土地要素: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5.6.2 资金要素:建立健全多元资金投入机制
        5.6.3 人才要素: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5.6.4 政策要素: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落实机制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5)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可能创新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农产品区域品牌及其特性
    2.2 农业产业化理论
    2.3 原产地效应理论
    2.4 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影响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现状研究
    3.1 数据获取
    3.2 数据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机理研究
    4.1 区域优势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影响机理
    4.2 农业产业优势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影响机理
    4.3 经营管理优势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影响机理
    4.4 政府扶持优势对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影响机理
    4.5 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影响因素作用机理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影响因素案例研究
    5.1 案例研究说明
    5.2 多品牌案例具体分析
    5.3 品牌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5.4 研究结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6.1 研究设计
    6.2 数据收集与变量测定
    6.3 数据分析与结果
    6.4 实证检验结果
    6.5 讨论与启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对策研究
    7.1 培育区域优势,实现农产品区域品牌定位差异化
    7.2 发掘和完善农业产业优势
    7.3 完善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经营管理
    7.4 强化政府调控与扶持引导
    7.5 建立完善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的国家层面制度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控制及监管效果研究 ——以地方畜禽品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地理标志
        1.2.2 地方畜禽品种
    1.3 问题提出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假说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假说
    1.5 技术路线图及论文结构安排
        1.5.1 技术路线
        1.5.2 论文结构安排
    1.6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6.1 研究方法
        1.6.2 数据来源
    1.7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1.7.1 可能的创新
        1.7.2 可能的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地理标志的特征
        2.1.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1.3 消费者行为理论
        2.1.4 生产者行为理论
        2.1.5 信息不对称
        2.1.6 外部性
    2.2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简介
        2.2.1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发展历程
        2.2.2 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模式
        2.2.3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简介
    2.3 文献综述
        2.3.1 地理标志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3.2 消费者对地理标志认知及消费意愿的相关研究
        2.3.3 地理标志对生产者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2.3.4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监管相关研究
        2.3.5 文献评述
    2.4 分析框架
        2.4.1 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相关主体
        2.4.2 品质控制对地理标志价值实现的重要性
        2.4.3 分析框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现状
    3.1 我国地理标志的数量及分布情况
        3.1.1 地理标志的总体发展情况
        3.1.2 地理标志的区域分布
        3.1.3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种分类
    3.2 我国地理标志的产业发展情况
        3.2.1 我国地理标志的产业发展情况
        3.2.2 我国地理标志的地区发展差异
    3.3 我国地方畜禽品种的地理标志保护现状
        3.3.1 已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地方畜禽品种
        3.3.2 地方畜禽品种的地理标志保护分布
        3.3.3 地方畜禽品种申请地理标志需要具备的基本要素
    3.4 我国地方畜禽品种的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制度问题
        3.4.1 普通商标和地理标志发生冲突
        3.4.2 地理标志产权混乱
        3.4.3 增加申请成本,浪费行政资源
        3.4.4 监管混乱
    3.5 地方畜禽品种固始鸡简介
        3.5.1 固始鸡的历史典故
        3.5.2 固始鸡产区的自然条件
        3.5.3 固始鸡特点
        3.5.4 固始鸡的保种及地理标志保护历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消费者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支付意愿分析—以固始鸡为例
    4.1 理论假设及研究方法
        4.1.1 理论假设
        4.1.2 研究方法
    4.2 数据来源及消费者基本情况
        4.2.1 数据来源
        4.2.2 消费者的基本情况
        4.2.3 消费者对地理标志的认知情况
    4.3 消费者对鸡肉消费偏好的因子分析
        4.3.1 消费者的鸡肉消费偏好
        4.3.2 信度和效度的检验
        4.3.3 因子分析
        4.3.4 因子分析结果
    4.4 消费者对地理标志保护标识的支付溢价
        4.4.1 变量定义及预期方向
        4.4.2 计量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理标志对地方畜禽品种养殖户收益的影响—以固始鸡为例
    5.1 地理标志对固始鸡养殖户年收益的影响
        5.1.1 数据来源
        5.1.2 描述性分析
        5.1.3 计量经济分析
    5.2 固始鸡养殖户养殖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变量选择及理论假设
        5.2.2 模型构建
        5.2.3 计量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理标志对地方畜禽品种养殖户品质控制的影响及其路径分析—以固始鸡为例
    6.1 固始鸡养殖品质控制程度评价
        6.1.1 评价方法选择
        6.1.2 指标体系设置
        6.1.3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计算方法
        6.1.4 固始鸡养殖品质控制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6.2 固始鸡养殖户品质控制程度评价
        6.2.1 数据来源
        6.2.2 固始鸡养殖户品质控制程度评价结果
    6.3 地理标志对固始鸡养殖户品质控制的路径分析
        6.3.1 理论分析
        6.3.2 理论假设
        6.3.3 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6.3.4 信度及效度检验
        6.3.5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6.3.6 路径启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监管效果分析
    7.1 基于生产者品质控制自我约束的监管必要性分析
    7.2 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申请者及其监管效果分析
        7.2.1 地方政府事业部门的监管效果分析
        7.2.2 行业协会监管效果分析
        7.2.3 农民合作组织监管效果分析
        7.2.4 地理标志企业对农产品品质控制的作用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对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模式进行优化
        8.2.2 在地方特色农产品申请地理标志的同时注重产业发展
        8.2.3 加强宣传提升消费者对地理标志的认知程度,增强信息对称程度
        8.2.4 保障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农户收益
        8.2.5 通过组织化和技术支持提高农户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程度
        8.2.6 建立"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多层次的监管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及课题参与情况

(8)宁德市山地农业发展规划与建设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
        1.1.2 统筹城乡建设任务的推进
        1.1.3 资本下乡和家庭农场的兴起
        1.1.4 环三都澳区域的开发
        1.1.5 建设“六新大宁德”战略的实施
    1.2 山地农业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 宁德市山地农业开发的基础与优势
    2.1 优越的区位条件
    2.2 独特的地理环境
    2.3 多样的气候类型
    2.4 优良的生态系统
    2.5 丰富的山地资源
    2.6 悠久的农业传统
3 宁德市山地农业开发现状与面临问题
    3.1 山地农业开发现状
        3.1.1 产业基础
        3.1.2 区域布局
        3.1.3 主要成效
    3.2 山地农业开发问题
        3.2.1 农业开发融资困难
        3.2.2 农业劳力短缺且成本增加
        3.2.3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品牌不足
        3.2.4 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3.2.5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限
4 宁德市综合开发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4.1 指导思想
    4.2 规划原则
        4.2.1 规模化与产业化
        4.2.2 设施化与机械化
        4.2.3 园区化与组织化
        4.2.4 标准化与品牌化
        4.2.5 科技化与信息化
    4.3 规划目标
        4.3.1 总体目标
        4.3.2 产业规划目标
5 宁德市山地农业开发规划的产业选择与培育
    5.1 基础产业
        5.1.1 粮油产业
        5.1.2 蔬菜产业
        5.1.3 畜牧产业
        5.1.4 商品林产业
    5.2 主导产业
        5.2.1 食用菌产业
        5.2.2 茶产业
        5.2.3 水果产业
        5.2.4 竹产业
    5.3 特色产业
        5.3.1 中药材产业
        5.3.2 花卉苗木产业
    5.4 休闲农业
6 促进宁德市山地农业开发的主要策略
    6.1 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
    6.2 扶持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
    6.3 建设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6.4 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
    6.5 打造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
    6.6 建设一批农产品及农资批发交易市场
    6.7 发展一批家庭农场
参考文献
附件
    图1:粮油产业规划布局图
    图2:蔬菜产业规划布局图
    图3:畜牧产业规划布局图
    图4:商品林产业规划布局图
    图5:食用菌产业规划布局图
    图6:茶产业规划布局图
    图7:水果产业规划布局图
    图8:竹产业规划布局图
    图9:中药材产业规划布局图
    图10:花卉苗木产业规划布局图
致谢
个人简历

(9)论地理标志保护机制的完善 ——以福建省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地理标志保护的一般理论
    1.1 地理标志的概念
    1.2 地理标志的特征
    1.3 地理标志保护的意义
        1.3.1 地理标志保护的经济意义
        1.3.2 地理标志保护的文化意义
2 我国现行的地理标志保护机制
    2.1 商标法的保护机制
        2.1.1 《商标法》对地理标志保护的规定
        2.1.2 商标法保护机制存在的问题
    2.2 专门立法保护机制
        2.2.1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内容
        2.2.2 专门立法保护机制存在的问题
    2.3 其它保护机制
3 福建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福建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的现状
        3.1.1 福建省地理标志的注册情况
        3.1.2 福建省地理标志的保护情况
    3.2 福建省地理标志保护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3.2.1 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够科学合理
        3.2.2 三重保护机制并存难以形成独立有效的管理
        3.2.3 宣传力度不够
        3.2.4 标准化程度低难以打造名牌产品
        3.2.5 后续监督管理能力不足
        3.2.6 发展模式不健全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4 加强和完善我国地理标志的保护机制
    4.1 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法规
    4.2 理顺地理标志主管部门的职责并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
    4.3 加大地理标志保护的宣传力度
    4.4 全力推进地理标志保护的品牌建设
    4.5 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保护的监督体系
    4.6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10)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及其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农业标准化研究与现状
        1.2.2 国内农业标准化研究与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总体思路与框架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特点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业标准化及其相关理论基础
    2.1 农业标准化的产生和发展
        2.1.1 朴素农业标准化阶段
        2.1.2 初级农业标准化阶段
        2.1.3 农业标准化法制阶段
        2.1.4 农业标准化快速发展阶段
    2.2 农业标准化的相关概念界定和原理
        2.2.1 标准与标准化
        2.2.2 农业标准与农业标准化
        2.2.3 农业标准化原理
        2.2.4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6 产业生态学理论
        2.2.7 环境外部性理论
        2.2.8 灰色系统理论
第三章 福建农业标准化发展历程和现状
    3.1 福建农业标准化发展阶段
        3.1.1 无意识阶段
        3.1.2 起步阶段
        3.1.3 发展阶段
        3.1.4 提高和完善阶段
    3.2 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现状
        3.2.1 农业标准化工作网络基本覆盖全省
        3.2.2 初步建立了福建省农业标准体系
        3.2.3 建立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3.2.4 品牌工作创建的情况
        3.2.5 农产品质检体系建立情况
    3.3 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3.3.1 农业标准化推广人才不足
        3.3.2 检测能力不足
        3.3.3 农民意识不强
        3.3.4 部门协调有待加强
        3.3.5 经费投入少
第四章 福建农业标准制定与推广实施背景分析
    4.1 农业标准制定的提升
        4.1.1 农业标准体系产生的途径
        4.1.2 农业标准从数量向质量升华的途径与时机
        4.1.3 提升农业标准体系结构的建立
    4.2 福建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背景分析
        4.2.1 明确实施和推广的条件
        4.2.2 落实实施的重点程序
        4.2.3 农业标准化实施推广应注意的问题
第五章 福建农业标准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1 评价原则
        5.1.1 从评价的方法上考虑
        5.1.2 从评价的效果上考虑
    5.2 确定适当的农业标准化效果评价内容
        5.2.1 经济效果评价
        5.2.2 社会效果评价
        5.2.3 生态效果评价
    5.3 准确使用农业标准化效果评价方法
        5.3.1 生产函数法
        5.3.2 调查研究法
        5.3.3 预测评价法
        5.3.4 平行比较法
        5.3.5 层次分析法
第六章 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实施效果评价
    6.1 研究对象介绍
        6.1.1 福建省农业标准化概况
        6.1.2 福建省农业标准示范区概况
    6.2 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3 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效果评价
        6.3.1 数据收集
        6.3.2 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6.3.3 指标权重的确定
        6.3.4 农业标准化评价结果分析综合指标
        6.3.5 综合评价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提升福建农业标准化工作水平总体思路和对策
    7.1 总体思路
    7.2 对策建议
        7.2.1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农业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
        7.2.2 适时推进新标准研究工作,提高农业创新技术转化能力和农业标准的技术水平
        7.2.3 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综合标准化,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7.2.4 健全农业标准化检测体系,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
        7.2.5 抓好标准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价,及时调整标准实施方案
        7.2.6 扩大农民生产规模与技术推广网络,引导合作社建设发展
        7.2.7 完善农产品市场机制,疏导标准化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
        7.2.8 加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标准化工作,推行生态农业标准化
第八章 结论
    8.1 结论
    8.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四、“古田银耳”严格自律(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以古田县食用菌为例[D]. 魏兴锴.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3)
  • [2]“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品牌化研究[D]. 邱兆铭.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1)
  • [3]浅析古田银耳产业的发展[J]. 刘方明. 木工机床, 2017(02)
  • [4]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策略研究[D]. 吴雁锋. 福建农林大学, 2016(10)
  • [5]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研究[D]. 张传统.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6]政府工作报告[N]. 隋军. 闽东日报, 2015
  • [7]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控制及监管效果研究 ——以地方畜禽品种为例[D]. 孙亚楠. 南京农业大学, 2014(06)
  • [8]宁德市山地农业发展规划与建设策略[D]. 曾强.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 [9]论地理标志保护机制的完善 ——以福建省为样本[D]. 王贵丁. 重庆大学, 2014(03)
  • [10]福建省农业标准化建设及其效果评价研究[D]. 董秀云. 福建农林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古田银耳”严格自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