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晨练动机与目的调查分析

师范生晨练动机与目的调查分析

一、师院学生晨练动机和目的的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祖熙凯[1](2019)在《通化市东昌区社区体育开展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社区体育作为城市进步发展的重要标识,社区体育的建立和发展成为了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影响着群众体育未来的发展。社区体育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和改善广大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在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与文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同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东昌区社区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访问专家、实地考察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手段,对通化市东昌区社区体育管理体系、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社区居民现状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调查,并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以及分析。找出当前通化市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并结合专家的意见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当前通化市东昌区社区体育管理模式是由通化市文体局、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三级管理,社区居委会对于社区体育的宣传手段单一。2.东昌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数量较少,设施存在老化以及破损现象,学校体育设施不面向居民开放,对于体育资源并没有合理的运用。3.参与体育锻炼的社区居民主要是中老年人群,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健身以及抵御疾病,仍有部分居民没有形成科学、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4.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少,年龄偏大,专业水平不高,政府部门没有结合高校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体系,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监督与管理不到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大对专业类人才的招募,完善社区体育的管理体系,实行奖惩机制。社区居委会通过举办体育健康的讲座、开设体质健康咨询服务、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社区居民宣传相应的体育政策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增强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2.政府要继续加大对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活动。学校与社区的联合,通过协商,要求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对社区居民定期、定点开放,聘请学校内的体育老师进行监管以及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3.多开展一些适合中老年人群的体育项目,如武术、秧歌、舞蹈等项目。4.市体育局、各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居委会要完善和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体系,设立专门的监管制度,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指导教学能力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孟荣盼[2](2019)在《黔南州幼师院校设置幼儿体育教育方向可行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对幼儿教育问题的广泛关注,人们对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体系中,幼儿体育是非常薄弱的环节,尤其幼儿园专业幼儿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整体水平和专业化程度也不高。随着形式多样的幼儿体育活动在园内的开展,目前园内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体育教育专业教师业已不能满足此阶段幼儿体育教育的需求,因此,设置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幼儿体育教育方向,开设幼儿体育教育专业已迫在眉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将启动德育、体育、美术、音乐四个学科一体化研究,将幼儿阶段纳入其中,进行大中小幼的一体化整体推进,科学建立各个学段的学习内容和评级标准,这不仅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大的突破,而且是幼师院校学科培养的良好导向。对黔南州幼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幼儿体育教育方向进行研究,旨在为下一步开设幼儿体育教育专业,为贵州省幼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方向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与依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以及SWOT分析法,对黔南州12个县市农村和城镇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开展及幼儿体育教师社会需求进行调查,对黔南州幼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设置幼儿体育教育方向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结论:1.黔南州各县市幼儿园在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和制约幼儿体育发展的因素:幼儿体育活动场地与器材配备不足、幼儿教师体育专业知识技能薄弱、教师缺少幼儿体育培训学习机会、幼儿家长对幼儿体育的重要性认可度不够高。2.幼儿体育教师配备严重不足,幼儿园内有编制的体育教师仅占3.5%;有92%的幼儿园表示需要幼儿专业体育教师,对所需幼儿体育教师具备的教学能力要求较高。3.黔南州幼师院校在设置幼儿体育教育方向上,相对还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如:缺乏参照对象、专业师资短缺、幼儿园未设立幼儿体育教师岗位、家庭重视程度不够。4.通过对黔南州幼师院校设置幼儿体育教育方向可行性SWOT分析,充分说明了黔南州幼师院校设置幼儿体育教育方向是可行的。学校具备课程开展的场地器材、有87所固定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学前教育与体育教育师资成熟、学校招生生源稳定、社会大环境对幼儿体育教育人才的需要充分证明。5.社会对幼儿体育的关注持续上升;国家对幼儿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幼师院校办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地方幼儿园办学支持;全国幼儿体育的发展;教育者对幼儿体育的关注度在逐步提升;大中小幼学科一体化建设;黔南州幼儿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量较大等,都为黔南州幼师院校设置幼儿体育教育方向提供支撑条件。

张竞为[3](2019)在《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M市Z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是学校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讨了M市Z区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策略。本文调查了Z区7所小学中的315位在职教师,并对相关教育部门领导、部分学校校长和教师进行访谈。调查结果表明,M市Z区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并不理想,存在很多问题: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内在动力不足;小学教师职业认知模糊;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设定不清;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缺乏;学校整体发展与教师职业发展不同步。其主要原因有:教育行政部门对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缺少学校支持;小学教师自觉能动性欠缺。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本文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小学教师的个人角度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教育行政部门注重相关专业领域的引领;学校加强对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干预力度;小学教师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陈雅璐[4](2019)在《廖世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育的存在与发展,首要前提就是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者队伍。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与提高的重要基石。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十分关注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可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既符合教师职业发展需要又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教师队伍建设展开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助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向精细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学校办学的和谐发展及教育事业的欣欣向荣。关于廖世承,他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着名的教育改革家和心理学家,一生致力于中等教育和师范教育,在其一生的办学过程中对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颇丰。本论文通过历史研究法和文本研究法,以廖世承在东大附中、光华附中和国立师院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为主线,借助大量的文献史料进行发掘与探讨,试图从历史的视角对廖世承教师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获得对当今教师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若干启示,使之服务于当今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改革。本论文通过对廖世承教师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分析了廖世承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总结了廖世承教师队伍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价值,得出廖世承教师队伍建设思想对当今教师队伍建设的四点启示,包括以师范教育为基础;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支撑;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关键;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保障。

沈费伟[5](2018)在《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研究 ——基于浙北荻港村的个案考察》文中研究指明实现资源型村庄有效治理的内在机理是什么,通过怎样的策略能够振兴资源型村庄,如何培育和保持资源型村庄内生发展的长久活力,这是本文的核心问题。围绕着上述问题,本文从后农业税时代下中国乡村振兴的背景出发,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荻港村典型案例的实证检验,应用“任务型治理”的理论框架,探析了现阶段资源型村庄实现有效治理的内在机理,设计和总结新的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所谓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是一种围绕解决资源型村庄治理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定任务而采取的方式、手段与途径。在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中,能否有效地实现治理目标,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其关键点和难点正是对于任务的界定,以及根据各个不同阶段的任务而不同治理主体分工协作所达成的一种良好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根据国家对农村的政治战略安排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实践,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总任务是实现乡村振兴。围绕着乡村振兴这个总任务框架,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建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初始期,需要解决的是村庄的基础任务,具体包括了村庄的经济基础任务、村庄的组织基础任务和村庄的环境基础任务,应该形成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过渡期,需要解决的任务是提供村庄的公共服务,具体包括了村庄环境服务供给、村庄文化服务供给和村庄制度服务供给,应该形成以政府组织为主,村民自治组织和市场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提档期,需要解决的任务是塑造村庄的特色品牌,主要包括村庄旅游资源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建设和传统文化弘扬,应该形成以市场组织为主,政府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由于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不同阶段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因此各个治理主体在应对不同阶段任务中的力量发挥有差异,但是不管哪个治理主体处于主导地位,这只是体现了治理结构中各个治理主体的力量强弱差异,其本质依旧是稳态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通过构建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不仅能够取得重振村庄组织活力、复兴产业实力、重塑文化魅力、再造环境美化等村庄外在层面的振兴,而且更能够达到村民主体性的确立、社会资本的培育、多元参与的建立以及乡村精神的重塑等村庄内在层面的培育,真正实现资源型村庄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本研究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从理论层面来解析“任务型治理”的内在逻辑,明确“任务型治理”的内涵、过程和绩效,不仅有利于推动治理理论的深化与拓展,而且也有利于构建和阐释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理论内涵。其二,是从实践层面通过考察资源型村庄的典型代表浙江省湖州市荻港村“任务型治理”的具体过程和内容,提炼和总结荻港村成功治理的实践逻辑和成功经验,整合农村社会资源,寻找和克服村庄衰败的根源,为中国其余类似荻港村的资源型村庄有效治理提供具体的经验支持和参考意见,对于推动新农村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为实现以上研究目标,论文以七个章节的篇章结构围绕村庄治理议题展开理论分析和案例阐述,以求对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模式得以深刻的理解。第一章,导言。这是本文的开篇之章,一是分析了村庄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进而明确当前研究资源型村庄有效治理的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二是通过对既有文献进行了详细的评述,进而明确既往研究与本研究的关系,阐明了本文的研究定位。三是根据本文的研究需求,界定了“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两个核心概念及其内涵。四是交代了调研村庄浙北荻港村的基本概况和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五是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章节安排。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本章主要从政治与行政学科的理论视角出发,阐述了“任务型治理”的理论内涵以及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构建的分析框架。在具体的内容安排上,一是提出“任务型治理”的学术命题,以此表明当前。“任务型治理”概念的提出并不是偶然因素使然,而是基于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下顺应社会发展规律而适时产生的新的理论体系。二是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合作治理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以及结构功能理论对“任务型治理”的主体、过程、关系和功能四方面进行理论解读。三是通过治理主体分析、总体任务界定、阶段任务划分、治理结构塑造、任务有效执行的行文思路来论证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构建机理,以此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交代了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制度基础,主要包括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历史沿革、制度安排以及浙江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发展三方面内容。第三章,初始期:资源型村庄的“基础任务”治理。本章主要探讨的是在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初始期的任务是完善村庄基础任务,具体包括了健全资源型村庄组织基础、增强资源型村庄经济基础和改善资源型村庄环境基础三方面,而每个方面的任务又可以细化为更基础、具体的任务。在健全资源型村庄基础任务方面,可以划分为通过换届选举而重建村民自治组织、以基层维稳而重建六老组织、推动村庄治理而组建各类民间组织。在增强资源型村庄经济基础方面,可以划分为兴办青鱼合作社、村办集体企业改制以及成立村经济合作社。在改善资源型村庄环境基础方面,可以划分为整治油脂化工企业、开展清水河道工作和构建村庄长效管理机制。在上述所有任务开展过程中,应该形成以村民自治组织为主,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能够促进农村生产建设和社会发展。之所以突出村民自治组织的力量,这是缘于我国的村民自治组织是实施村民自治的主要形式,在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初始期,村民自治组织在农村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凭借其在乡村社会独特的资源,在提供村庄基础服务与促进乡村善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四章,过渡期:资源型村庄的“公共服务”供给。本章主要探讨的是在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过渡阶段的任务是供给村庄公共服务,具体包括了供给资源型村庄文化公共服务、提升资源型村庄环境公共服务和健全资源型村庄制度公共服务三方面。在资源型村庄环境公共服务方面,分为村庄五水共治、农民新房建设和各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在资源型村庄文化公共服务方面,包括修复村庄古建筑文物、开展各类文化项目、获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在资源型村庄制度公共服务方面,涵盖了实施六百工作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完善制度化机制。在上述所有任务开展过程中,应该形成以政府组织为主,村民自治组织和市场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治理结构。之所以在该阶段要着重突出政府组织的力量,这是缘于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内在职责,政府应该向村庄提供那些因市场失灵、村民自治组织无法有效提供的、但对村民群体有益的、必需的服务,从而提升资源型村庄的治理绩效。第五章,提档期:资源型村庄的“特色品牌”塑造。本章主要剖析了在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提档期的任务是塑造资源型村庄的特色品牌,具体包括了开发资源型村庄的旅游资源、建设资源型村庄的观光农业和弘扬资源型村庄的传统文化三方面。在开发资源型村庄的旅游资源方面,主要开展了创办荻港古村旅游公司、获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及招商引资挖掘村庄资源等工作。在建设资源型村庄的观光农业方面,进行了修复桑基鱼塘、创建丝绸风情小镇和营造凤凰洲生态农业项目等活动。在弘扬资源型村庄的传统文化方面,完成了创办荻港渔庄、举办鱼文化节和渔家乐的传承的任务。在上述所有任务开展过程中,应该构建以市场组织为主,政府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为辅的“一主两辅”的治理结构。之所以要突出发挥市场组织的作用,缘于市场组织在资源型村庄的品牌塑造中有着先天的优势,能够整合优化资源型村庄的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型村庄的社会影响力,进而实现资源型村庄的治理目标。第六章,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论证与构建。本章从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实践逻辑、内在机理、优势解析和治理策略四方面来论证和反思资源型村庄治理方式的话题。在乡村振兴时期,由于社会转型的压力、政府政策的驱动、乡村精英的助推、村民利益的诉求等,有着强大的村庄治理动机,因而需要构建有效的资源型村庄的治理方式。基于对荻港村治理经验的提炼和总结,认为“任务型治理”是其中一种有效的资源型村庄的治理方式。当前,在构建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问题上,首先,明确资源型村庄治理中各个治理主体的治理边界;其次,合理划分资源型村庄治理中的阶段性任务;再次,塑造“一主两辅”的良好治理结构;最后,提升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实质绩效。第七章,总结。本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四大富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沈浩杰[6](2017)在《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是学校、医院、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聚集办公的地方,也是人们来往购物、文化、娱乐、休闲的活动之地。城市大厦、街道、商场,交通等呈现的繁华为城市景象,而城市公园一般都处在繁华,交通便捷之处,然而,城市公园具有"闹中取静",和"城市森林"悠闲的环境美称。因此,城市公园是广大人们群众愿意出入的地方,特别是节假日、学生寒暑假,以及广大退休人员经常出入参与娱乐、健身、休闲的场所,也是公共文化、体育运动技艺、体育活动切磋的地方,也是广大青年余暇休闲,交流的场所。体育健身作为一种强身健体、充实精神生活的重要手段,已经是大众的共识,健身活动也在大众中间得到广泛的开展,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方式。城市公园在人们群众的业余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城市公园对促进社会和谐,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贯彻落实《全民健身纲要》,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芜湖市公园这一群众较为集中的公共场所作为研究对象,以芜湖市公园里的体育健身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芜湖市公园中的体育健身现状进行调查,经调查认为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参与者中大部分群众的参与目的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修心愉悦等,以及形成较固定的锻炼生活习惯;大部分群众能合理地安排锻炼时间,但由于多种原因使得锻炼天数比较随意;组织形式比较合理,但仍有很大调整空间;老年人、高学历、高收入者等时间宽裕者参与较多;跑步和公园广场舞是大众参与度较高的健身项目;芜湖市公园在总体上能很好地满足群众的健身需求,但群众也对场地的供应、设施的设置维护、公园的管理、健身的氛围等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健身群众的体育消费水平和消费人数成反比,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受社会的物质、氛围等环境因素和自身意识、水平、生活条件等因素影响,具体体现在了物质投入、健身氛围、管理措施、市场开发、参与人群、时间分配和参与形式上,建议树立正确的健身意识,科学安排健身时间,加强公园体育的宣传,引导包括年轻人在内的更多人群加入公园健身;加强公园内外体育社团的建设和交流,吸引更多体育社团人员进入公园健身,提高公园的使用率;调整和设置多种健身项目,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对公园里的健身场地、健身器材、设施等进行适当的开发和维护,加强公园的管理,组织适量的公园体育比赛,引进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体育消费市场,从发展体育产业的视域,引导群众多样化的体育消费,并适当引入到公园中。本文研究成果旨在进一步促进芜湖市公园的建设,为芜湖市及全国与其水平类似地区的群众体育发展提供参考。

王雅婷[7](2016)在《运动员的知觉教练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分析研究 ——以2013年世界保龄球锦标赛为例》文中认为本研究目的旨在运动员知觉教练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探讨分析研究,以参加2013年世界保龄球锦标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动机:由于保龄球运动员的文献太少,教练领导行为是否也会对保龄球运动有所影响;保龄球团体赛中,虽然是自已所完成的分数来与队友加总的分数来算团队分数,但是团体赛中是团队的气氛是可以影响到运动表现。本研究方法采用问卷方式搜集资料,并以SPSS for Windows 20.0版套装软体进行资料统计分析、访谈方式来进行研究讨论。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世界杯保龄球锦标赛运动员之整体知觉教练领导行为方面,可分为五个构面,依序为”训练与指导行为”,次高”关怀行为”向度,其余依序为”民主行为”,”奖励行为”向度,最低为”权威行为”向度。团队凝聚力方面,四个构面中,最高为”团队适应”向度,次高为”团队合作”,其余依序为”人际吸引”,最低为”人际亲和”。教练领导行为中训练与与团队凝聚力呈显着相关。知觉教练领导行为的因素构面中,”团队合作”与知觉教练领导行为五个向度无相关;”权威行为”与”人际吸引”、”人际亲和”与”团队合作”无相关,但与”团队适应”呈现负相关,其他各层面均达到显着相关;即教练对运动员权威行为愈多,对于团队适应愈有不利的影响。结论:保龄球运动员在高层级方面的运动员,技术已渐渐稳定,所以在心理层面的需求会更加的需要,此举为了可以培育更多的保龄球运动员人材,希望教练们可以多多参与学习有关运动领导技能、运动心理与运动科学,以提升教练本身的涵养与经营管理团队的能力,方能创造更好的训练情境,带领团队迈向成功大道。

吕迪[8](2016)在《西南地区地方二本师范院校男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文中认为本文从乐山师范学院随机抽取172名男生(非体育专业)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现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建议改善西南地区地方二本师范院校男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丁伟[9](2015)在《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1915-1946)》文中认为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西文化教育交流的时代背景前提条件下,商务印书馆于1915年3月正式创建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首先开办英文一科,这是国人自办的第一家专门函授学校,它不仅正式拉开了中国近代函授教育的序幕,亦成为中国近代英语函授教育的嚆矢。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函授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在上海一地及全国范围之内,始终保持着遥遥领先的地位。在长达数十年的函授教育办学生涯中,这三所函授学校取得了显着的办学效果和社会效益,在中国函授教育史、中国早期远程教育史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上述三所私立专门函授学校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和社会民众的实际需求,先后开设了特色鲜明、办学优势突出的不同门类专业,均取得了显着的办学成绩。在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函授学校开设的所有专业中,其英文科创办时间较早、办学规模较大、办学持续时间较长、毕业学员人数较多、办学声誉较为显着,因此这三所函授学校英文科的办学成就相当突出,格外引人瞩目。商务印书馆最早从欧美引进的这种不受地域限制、打破时空藩篱的新型开放式教育体制显示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和辐射力。从1915年至1946年期间,近代民营出版机构为民国社会工、商、学、政界等各个领域培养了多达6万多人的具有由"普通英语语言+一般社会用途英语+商业用途英语"知识、技能构成的多元化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据统计,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的英文科学员广泛分布在全国22个省及5个院辖市行政区域范围之内。函授学员遍布中国各地的众多行业领域,他们凭借自己所具备的英语语言优势,为推动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仅仅从在读学员人数和学员分布情况的角度来衡量,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英文科的办学成就已经相当突出了。更为可贵的是,商务、中华、开明将起源、发轫于欧美国家的这种新型开放式教育体制——函授教育引入到中国的英语教育领域之际,都没有简单地完全照搬欧美的以高等职业教育为显着特征的学历函授教育体制。在近代中国变革、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综合考察民国社会发展和社会民众的实际需求,而是对此进行了合理的扬弃和本土化的创新。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英文科始终坚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存的双轨教学体制,以中等教育为主体、兼顾高等教育,彰显普通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动态性地设置课程体系,努力做到办学体制、办学层次、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多元化,以期更好的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如果将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英文科的办学历史轨迹连成一体,可以发现,后者与前者相比,既有借鉴与传承,又有超越与创新,其英语函授教育体制呈现出了更加灵活多变、更加富有弹性、更加具有本土色彩的显着特点。这三大民营出版重镇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在中国近代英语函授教育史上演绎了光彩夺目的篇章,有力促进了英语函授教育在近代中国科学化和本土化的发展进程。晚清以降,中国传统教育的变革所体现出来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实用性、民主性、科学性和开放性,这也是教育近代化的基本内涵。函授教育在近代中国诞生,并取得一定的发展,这一重大教育事件本身就是中国教育由传统到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它有效缓解了有限的学校教育资源与社会民众的实际需求之间的供需矛盾,为广大中下层社会民众开辟了另外一条接受系统的学历教育、提升文化素质的校外新途径。毫无疑问,仅仅从英语函授教育自身发展的层面而言,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所从事的这种迥别于传统教育体制的开放式英语远程教育事业,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就已经起到了重要推手的作用。在民国初期,这种最先由商务印书馆引入到中国英语教育领域的函授教育制度并没有被各级政府机构和教育主管部门所认可和接受。此后,在近代民营出版机构所从事的英语函授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示范和推动下,上海市教育局在1931年8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在1943年7月分别颁布、实施了专门针对函授学校的管理法规。至此,这种最先由商务印书馆引入到中国英语教育领域的函授教育制度,经过25年的曲折发展,终于在国家教育管理制度系统之内,占有了一席之地,最终进入了民国各省市的公立师范院校,与普通学校并行同时发展,得以被大力推广和普及。可以这么说,函授教育制度在民国社会能够得以发展和普及,民营出版机构从事的英语函授教育实践活动对此功不可没。民营出版机构充分凭借其自身拥有的高素质人才智力资源和丰富的纸质媒介资源,开办了长达数十年的英语函授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大力推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而且在经营出版事业的若干层面上也有效推动了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不仅为数以万计的在职人员提供极有针对性的英语函授教育,有效提升了社会各界职业人士的英语素质,加快西学在华传播的历程;而且还为社会各界培养、输入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有力促进了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近代民营出版机构长期开办英语函授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其中蕴含着某种教育规律,这些教育规律对当今的高等外语函授教育、函授教育及成人教育事业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不仅如此,通过办理英语函授教育,进而推动自身出版事业的发展,这对当今的出版文化事业也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郝芳[10](2015)在《女性体育视角下太原市健身排舞的开展现状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知越发明确,对体育锻炼的需求越来越高,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也不断增加。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求增强全国人民的体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国家“十二五”规划也要求每年举行一次“全民健身宣传周”活动。为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国家体育总局积极引进各种适合大众健身的运动项目,健身排舞作为一种国际化的舞蹈,起源于国外,现已广泛传播于全国各地,其舞步简单易学,人人都可以参与,不受场地、器材限制,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国家体育总局已经把健排舞列为未来几年重点发展的健身项目之一。而健排舞参与率最高的群体为女性,健排舞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能够为女性大众健身项目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女性体育群体的不断壮大也能促进健排舞的迅速发展。本文在全民健身的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随机抽取太原市六个主城区一个地级市三个县的部分广场、社区、公园、乡村的女性排舞参与者进行调查,主要研究全健排舞在太原市女性健身运动中的开展现状,由此找出影响太原市健排舞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进而从女性体育四个视角下看健排舞的发展,从而展望健身排舞在太原市的发展前景,以期让更多的人了解健身排舞运动并参与其中,促进排舞健身文化迅速普及,带动女性体育持续健康发展,以达到强身健体,提高全国国民体质,推动社会主义文明进步。根据调查与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经调查显示:太原市参与健排舞的女性年龄分布在56-65岁之间,占总人数的69.44%,中老年离退休女性居多,从女性体育身体观视角看,健身排舞消除了女性身体素质限制这一因素,简单易学,是一项老少皆宜的大众健身项目。2.健排舞不受场地、器材限制,消费低,有538人在健排舞方面每月平均消费100元以下,占总人数的79.82%;从女性体育的消费观视角看,健排舞消除了女性对体育锻炼投资的顾虑,它属于低锻炼消费,高锻炼价值的一项运动。3.从健排舞参与者锻炼后的满意程度调查问卷中得出有565位参与者持满意及以上的态度,占总数的83.82%,可见太原市女性对健排舞有很大的兴趣,并且对锻炼后的效果非常满意。从女性体育的审美观视角看,健排舞完全符合女性对体育项目的审美标准,它的健身、娱乐、健美价值是健排舞在太原市发展迅速的重要因素。4.健排舞各练习点都有组织者,但缺乏专业指导员,有77%的参与者非常需要专业指导员,有10个练习点从来没有专业指导员指导,有指导员的练习点有74.89%的参与者认为指导员不专业,可见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指导。5.健排舞参与者平时练习的场地大多分布小区或公共广场空地,63.65%的女性参与者对本居住地健排舞练习场所持不满意态度,场地分布不合理,特殊天气会中断练习,还极容易造成扰民现象,缺乏合适的练习场地。6.影响太原市健身排舞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缺乏专业场地和专业指导员,锻炼意识不强和惰性也是影响健排舞发展的重要内因,排舞参与者整体对健排舞了解单一,缺乏认知,只有11.75%的参与者对健排舞了解较深,这归为政府对健排舞宣传不到位,82.94%的排舞参与者对所处居住地对健排舞的宣传度持不太满意及不满意的态度,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7.经调查显示有89.46%的参与者认为太原市健排舞发展前景非常好,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育总局已把健排舞列为未来几年重点推广项目。

二、师院学生晨练动机和目的的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师院学生晨练动机和目的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通化市东昌区社区体育开展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动态
        2.1.1 社区体育管理体制的研究
        2.1.3 社区体育场地与设施的研究
        2.1.4 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
    2.2 国外研究动态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地调查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专家访谈法
        3.2.5 数理统计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通化市东昌区社区体育政策以及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4.1.1 通化市东昌区社区体育政策
        4.1.2 通化市东昌区社区体育管理体系
    4.2 通化市东昌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分析
        4.2.1 通化市东昌区体育场馆分布情况
        4.2.2 通化市东昌区社区的体育设施配置情况
    4.3 通化市东昌区参与体育锻炼的社区居民现状分析
        4.3.1 社区居民性别和年龄以及职业分布情况
        4.3.2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4.3.3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
        4.3.4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
        4.3.5 社区居民每周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以及持续时间
        4.3.6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场所
        4.3.7 社区居民体育消费现状
        4.3.8 影响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4.4 通化市东昌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分析
        4.4.1 通化市东昌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以及年龄结构
        4.4.2 通化市东昌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情况
        4.4.3 通化市东昌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情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2)黔南州幼师院校设置幼儿体育教育方向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基于社会发展需求
        1.1.2 现实依据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关于幼儿体育的相关研究
        2.1.2 关于幼儿教师体育能力的相关研究
        2.1.3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相关研究
        2.1.4 关于幼儿体育教学现状的相关研究
        2.1.5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方向课程开设的相关研究
        2.1.6 关于学前体育教育课程在髙校开设可行性的研究
    2.2 国外研究现状
        2.2.1 关于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体育师资培养的研究
        2.2.2 关于教师能力构成的研究
    2.3 评述
3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 幼儿体育
    3.2 幼儿体育教师
    3.3 幼儿体育教育方向
    3.4 幼儿体育教育专业
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访谈法
        4.2.3 问卷调查法
        4.2.4 数理统计法
        4.2.5 逻辑分析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黔南州幼儿园体育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5.1.1 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状况
        5.1.2 幼儿园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状况
        5.1.3 幼儿教师对幼儿体育的认知状况
        5.1.4 幼儿家长对幼儿体育的认知状况
        5.1.5 幼儿教师体育综合素质状况
    5.2 黔南州幼儿体育教师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
        5.2.1 幼儿体育教师数量与地域分布特点
        5.2.2 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教师学历需求
        5.2.3 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教师性别要求
        5.2.4 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教师专项技能需求
        5.2.5 幼儿园对幼儿体育教师能力需求
    5.3 黔南州幼师院校设置幼儿体育教育方向可行性的SWOT分析
        5.3.1 设置幼儿体育教育方向的优势分析(Strengths)
        5.3.2 设置幼儿体育教育方向的劣势分析(Weakness)
        5.3.3 设置幼儿体育教育方向的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5.3.4 设置幼儿体育教育方向的威胁分析(Threats)
    5.4 黔南州幼师院校设置幼儿体育教育方向的对策研究
        5.4.1 顺时发展,更新办学理念
        5.4.2 拓宽发展渠道,加快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5.4.3 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保障课程有效实施
        5.4.4 建立健全学习机制,加强学校办学保障
        5.4.5 整合地方学校与幼儿园办学优势,开发学校特色办学
        5.4.6 建立健全完备的幼儿体育人才培养体系
        5.4.7 成立专业队伍,制定具体培养方案
        5.4.8 引进幼儿体适能培训课程相结合
        5.4.9 合理规划幼儿体育教育的课程设置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加大财政投入,缩短幼儿园教育资源配备差异
        6.2.2 重视幼儿全面发展教育观念的引导
        6.2.3 健全完善幼儿园教学的保障机制
        6.2.4 明确幼儿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途径
        6.2.5 加强科学研究,提升幼儿体育科研水平
        6.2.6 积极开设幼儿体育教育专业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M市Z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相关概念界定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分析
    第一节 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
        三、调查步骤
    第二节 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一、小学教师关于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分析
        二、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动机分析
        三、小学教师自我认知分析
        四、小学教师职业认知分析
        五、小学教师职业目标分析
        六、小学教师对工作组织环境了解情况分析
        七、学校对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支持情况分析
        八、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反思修正情况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第一节 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淡薄
        二、小学教师职业认知模糊
        三、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设定不清
        四、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缺失
        五、学校整体发展与教师职业发展不同步
    第一节 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教育行政部门不够重视
        二、学校相关支持力度不强
        三、小学教师自觉能动性欠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完善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第一节 教育行政部门注重相关专业领域的引领
        一、强化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大扶持力度
        三、建立周期性培训管理新模式
    第二节 学校加强对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干预力度
        一、调试小学教师工作量
        二、搭建专门的信息指导平台
        三、实施分层分类管理
        四、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第三节 小学教师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性
        一、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的主体意识
        二、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三、注重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反思与调控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廖世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政策制定
        1.1.2 学科发展
        1.1.3 个人条件
        1.1.4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廖世承
        1.2.2 教师队伍建设
    1.3 国内研究综述
        1.3.1 廖世承国内研究现状
        1.3.2 教师队伍建设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研究现状总体评价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从国立东大附中时期到国立师院时期
    2.1 重实验——国立东南大学附中时期1919-1927
        2.1.1 五四浪潮与教育实验运动
        2.1.2 以实用主义推动教师开发课程与教材
        2.1.3 以科学评价辅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
        2.1.4 以民主制度激发教师强化道德养成
    2.2 教员不是贩卖知识的雇员——光华大学附中时期1927-1937
        2.2.1 在私立学校中寻找办学自由
        2.2.2 在训政制度中强化人格磨砺
        2.2.3 在政策指令中促进美感教育
        2.2.4 在重教氛围中提高教师待遇
    2.3 伟大的人格是国难教育的保障——国立师范学院时期1938-1947
        2.3.1 国难当头,实施社会教育提高民族精神
        2.3.2 师范教育的使命和内容
        2.3.3 艰难聘请名师,提升师院师资质量
第三章 廖世承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
    3.1 师范教育的使命
    3.2 教师是学校的命脉
        3.2.1 教师的标准
        3.2.2 教师应有的道德素养
        3.2.3 教师应有的智能素养
    3.3 教师是学校民主管理的主体
        3.3.1 民主管理者的角色意识
        3.3.2 教师的民主参与管理权
        3.3.3 教师民主管理学校的机制
第四章 廖世承教师队伍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启示
    4.1 廖世承教师队伍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与价值
    4.2 廖世承教师队伍建设思想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启示
        4.2.1 以师范教育为基础
        4.2.2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支撑
        4.2.3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关键
        4.2.4 以现代学校制度为保障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研究 ——基于浙北荻港村的个案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论证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村庄治理的研究述评
        二、国外村庄治理的研究述评
        三、既往研究与本研究的关系
        四、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三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资源型村庄
        二、任务型治理
    第四节 个案选择与研究方法
        一、个案的影响力与代表性
        二、荻港村简介
        三、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章节安排
        一、研究思路
        二、技术路线
        三、章节安排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任务型治理”的学术命题提出
        一、“任务型治理”议题的研究回顾
        二、“任务型治理”的内涵解析
        三、“任务型治理”的核心特征
        四、“任务型治理”的作用价值
    第二节 “任务型治理”的理论解读
        一、利益相关的主体解读
        二、互动合作的过程解读
        三、彼此依赖的关系解读
        四、功能多元的价值解读
    第三节 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构建:一个理论框架
        一、资源型村庄的三元治理主体分析
        二、资源型村庄的任务界定与治理结构
        三、资源型村庄的阶段划分与任务执行
        四、资源型村庄的任务治理绩效与意义
    第四节 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制度基础
        一、资源型村庄治理的历史沿革
        二、资源型村庄治理的制度安排
        三、浙江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发展
第三章 初始期:资源型村庄的“基础任务”治理
    第一节 资源型村庄“基础治理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一、资源型村庄组织基础健全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二、资源型村庄经济基础增强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三、资源型村庄环境基础改善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第二节 资源型村庄的组织基础健全任务
        一、村庄合并与换届选举
        二、六老组织与基层维稳
        三、社会组织与村庄治理
    第三节 资源型村庄的经济基础增强任务
        一、村庄集体经济薄弱
        二、青鱼合作社的创办
        三、村庄集体企业改制
        四、成立村经济合作社
    第四节 资源型村庄的环境基础改善任务
        一、油脂化工企业整治
        二、清水河道工程开展
        三、村庄长效管理构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过渡期:资源型村庄的“公共服务”供给
    第一节 资源型村庄“公共服务供给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一、资源型村庄环境公共服务的界定与执行
        二、资源型村庄文化公共服务的界定与执行
        三、资源型村庄制度公共服务的界定与执行
    第二节 资源型村庄的环境公共服务供给
        一、五水共治:以龙八港为例
        二、农民新房建设与村庄洁化
        三、服务设施完善与环境美化
    第三节 资源型村庄的文化公共服务供给
        一、古村落文化资源的消失
        二、政府政策支持古村修复
        三、文化项目提升村民素质
        四、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获选
    第四节 资源型村庄的制度公共服务供给
        一、实施六百工作制
        二、推行网格化管理
        三、完善制度化机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档期:资源型村庄的“特色品牌”塑造
    第一节 资源型村庄“品牌塑造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一、资源型村庄旅游资源开发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二、资源型村庄观光农业建设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三、资源型村庄传统文化弘扬任务的界定与执行
    第二节 资源型村庄的旅游资源开发任务
        一、荻港古村旅游公司的创办
        二、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选
        三、招商引资与旅游资源开发
    第三节 资源型村庄的观光农业建设任务
        一、桑基鱼塘修复
        二、丝绸小镇创建
        三、凤凰洲生态农业项目
    第四节 资源型村庄的传统文化弘扬任务
        一、荻港渔庄的创建
        二、鱼文化节的举办
        三、“渔家乐”的传承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论证与构建
    第一节 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实践逻辑
        一、资金缺乏与项目产业支持
        二、精神空虚与文化复兴
        三、纠纷频发与治安维稳
        四、环境污染与村庄整治
    第二节 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内在机理
        一、村民主体性的确立
        二、社会资本的培育
        三、多元参与的建立
        四、乡村精神的重塑
    第三节 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优势解析
        一、城市与乡村:和合共生
        二、传统与现代:互相融合
        三、发展与文化:持续和谐
        四、五位一体:共同推进并实现
    第四节 资源型村庄的治理策略:任务型治理
        一、资源型村庄治理的动力机制考察
        二、资源型村庄“任务型治理”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三、构建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6)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
        1.3.1 公园
        1.3.2 城市公园
        1.3.3 体育健身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公园体育健身现状研究
        1.4.2 国内公园体育健身现状的研究
        1.4.2.1 公园的体育锻炼功能的研究
        1.4.2.2 公园体育健身参与现状的研究
        1.4.2.3 公园体育其他方面的研究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者的锻炼动机分析
    3.2 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者选择公园健身的原因分析
    3.3 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者健身时间、时长特点分析
    3.4 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者健身活动的组织形式分析
    3.5 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者健身活动的参与主体分析
        3.5.1 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者的年龄结构特征分析
        3.5.2 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者的职业结构特征分析
        3.5.3 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者的学历结构分析
        3.5.4 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者的收入分析
    3.6 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者的闲暇时间活动情况分析
    3.7 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者的健身项目选择分析
    3.8 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者对公园健身环境的满意度和需求度分析
        3.8.1 公园健身者对公园健身环境中物质环境的满意度分析
        3.8.1.1 公园健身者对公园整体设计的满意度分析
        3.8.1.2 公园体育健身者对公园健身设施的需求度分析
        3.8.2 公园健身者对公园健身环境中人力环境的满意度分析
        3.8.2.1 公园健身者对公园安全管理情况的满意度分析
        3.8.2.2 公园健身者对公园卫生管理情况的满意度分析
        3.8.2.3 公园健身者对公园的健身氛围的满意度分析
    3.9 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者体育消费的调查分析
第4章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4.2 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芜湖市公园体育锻炼者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运动员的知觉教练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分析研究 ——以2013年世界保龄球锦标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保龄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台湾地区的保龄球发展
    第三节 保龄球比赛方式
    第四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五节 选题依据
        一、研究动机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假设
        四、名词解释
    第六节 文献综述
        一、教练领导行为相关研究
        二、团队凝聚力相关研究
        三、教练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相关研究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步骤与流程
第三章 知觉教练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的理论
    第一节 领导行为相关理论
        一、特质论(Trait Theories)
        二、行为论(Behavior Theories)
        三、情境论(Situational Theories)
        四、魅力领导理论(Charismatic Leadership Theories)
    第二节 运动教练领导行为模式分析
        一、多元领导模式(The Multidimensional Model)
        二、领导调节模式(The Mediational Model)
        三、教练决策规范模式( The Normative Model of Decision Styles in Coaching )
        四、教练领导行为评估方式
    第三节 团队凝聚力相关理论
        一、团队凝聚力的意涵
    第四节 团队凝聚力的形成模式
        一、团队凝聚力的决定因素和结果
        二、团队凝聚力形成模式
        三、影响团队凝聚力之因素
        四、团队凝聚力的概念模式
        五、团队凝聚力评估方式
第四章 知觉教练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研究
    第一节 2013年世界杯保龄球锦标赛运动员知觉教练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之现况分析
        一、2013 年世界杯保龄球锦标赛运动员知觉教练领导行为之现况
        二、2013 年世界杯保龄球锦标赛运动员团队凝聚力之现况
    第二节 不同背景变项2013年世界杯保龄球锦标赛运动员知觉教练领导行为之差异情形
        一、不同性别之2013年世界杯保龄球锦标赛运动员在知觉教练领导行为的差异比较
        二、不同训练年份之2013年世界杯保龄球锦标赛运动员在知觉教练领导行为的差异比较
        三、不同每周训练天数之2013年世界杯保龄球锦标赛运动员在知觉教练领导行为的差异比较
        四、不同训练时间之2013年世界杯保龄球锦标赛运动员在知觉教练领导行为的差异比较
    第三节 不同背景变项2013年世界杯保龄球锦标赛运动员团队凝聚力之差异情形
        一、不同性别之2013年世界杯保龄球锦标赛运动员在团队凝聚力的差异比较
        二、不同训练年份之2013年世界杯保龄球锦标赛运动员在团队凝聚力的差异比较
        三、不同每周训练天数之2013年世界杯保龄球锦标赛运动员在团队凝聚力的差异比较
        四、不同每次训练时间之2013年世界杯保龄球锦标赛运动员在团队凝聚力的差异比较
    第四节 2013年世界杯保龄球锦标赛运动员知觉教练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之相关情形
    第五节 对参赛队教练访谈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二)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保龄球知觉教练行为、团队凝聚力与成绩表现之研究问卷调查表(预测)
附录二 保龄球知觉教练行为、团队凝聚力与成绩表现之研究问卷调查表
附录三 保龄球知觉教练行为、团队凝聚力与成绩表现之研究问卷调查表(英文)
附录四 参赛队教练访谈内容
致谢

(8)西南地区地方二本师范院校男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1.2.2文献资料法
        1.2.3数据统计法
        1.2.4访谈法
2现状及成因
    2.1对体育锻炼的态度现状
    2.2参与体育锻炼的比较变化及制约因素
    2.3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长和频率现状
    2.4参与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的现状
    2.5参与体育锻炼动机现状
    2.6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友伴的选择
3 结论及建议
    3.1改革体育课程, 合理设置早晚自习
    3.3合理利用现有场地和器材
    3.4 重点关注男生特别少的学院和班级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9)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1915-1946)(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选题意义及价值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研究理论及方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结构
    第五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办学历史背景与办学条件
    第一节 历史背景
    第二节 办学主观条件
    第三节 办学客观条件
第二章 社会变迁中的办学经历
    第一节 英语函授教育的兴起(1915年—1918年)
    第二节 英语函授教育的发展(1919年—1931年)
    第三节 英语函授教育的兴盛(1932年—1937年)
    第四节 英语函授教育的衰落(1938年—1946年)
第三章 英语函授教育的办学特点、效果及问题
    第一节 办学特点的总结
    第二节 显着的办学效果
    第三节 存在的办学问题
第四章 主要历史作用、启示
    第一节 英语函授教育与近代函授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英语函授教育与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英语函授教育推动民国社会的进步
    第四节 英语函授教育的现代启示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读博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10)女性体育视角下太原市健身排舞的开展现状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全民健身大背景
        1.1.2 女性体育的重要性
        1.1.3 健排舞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有关健排舞的相关研究
        1.3.2 国内关于女性体育的相关研究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访谈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全健排舞在太原市女性健身运动中的开展现状
        3.1.1 太原市女性健排舞参与主体的基本特征分析
        3.1.2 太原市女性参与健身排舞的需求特征分析
        3.1.3 太原市女性参与健身排舞的场地师资现状分析
        3.1.4 太原市女性参与健身排舞的组织及竞赛情况分析
        3.1.5 影响太原市女性健排舞运动发展的因素分析
    3.2 从女性体育视角看健排舞的开展
        3.2.1 从女性体育的身体观视角看健排舞的开展
        3.2.2 从女性体育的审美观视角看健排舞的开展
        3.2.3 从女性体育的消费观视角看健排舞的开展
        3.2.4 从女性体育的社会角色视角看健排舞的开展
    3.3 太原市健身排舞的发展前景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师院学生晨练动机和目的的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通化市东昌区社区体育开展现状调查研究[D]. 祖熙凯. 延边大学, 2019(01)
  • [2]黔南州幼师院校设置幼儿体育教育方向可行性研究[D]. 孟荣盼.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3]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策略研究 ——以M市Z区为例[D]. 张竞为. 黑龙江大学, 2019(03)
  • [4]廖世承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 陈雅璐.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1)
  • [5]资源型村庄的“任务型治理”研究 ——基于浙北荻港村的个案考察[D]. 沈费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6]芜湖市公园体育健身现状与对策研究[D]. 沈浩杰. 安徽工程大学, 2017(12)
  • [7]运动员的知觉教练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分析研究 ——以2013年世界保龄球锦标赛为例[D]. 王雅婷. 苏州大学, 2016(03)
  • [8]西南地区地方二本师范院校男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J]. 吕迪. 读书文摘, 2016(06)
  • [9]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1915-1946)[D]. 丁伟. 浙江大学, 2015(07)
  • [10]女性体育视角下太原市健身排舞的开展现状之研究[D]. 郝芳. 中北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师范生晨练动机与目的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