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三个误区

素质教育的三个误区

一、素质教育的三个误区(论文文献综述)

张雨欣[1](2020)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引发教学对话的主要方式。一堂课提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近年来,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提问琐碎、内容繁杂、肢解文本等问题,余映潮先生提出的“主问题”引起了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问题是科学发展的起点,也是激发学习、获取知识、提升创新应用能力的动力源泉。“主问题”由于具有整体性、精简性和层次性等鲜明的特点,在促进学生整体参与、提升教师素养和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教学的实践角度对“主问题”的设计展开研究。通过文献搜集、案例分析以及教育观察,笔者发现当前“主问题”的设计主要存在基本内涵认识不足、师生对话不平等、学科文本特点不突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主问题”的设计可从学科特点、教师、学生、教学文本的角度寻求实施策略。基于以上观点,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从概念、特点、意义以及设计的理论基础对“主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主要根据搜集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梳理了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分析了问题产生原因。第三章主要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第四章主要分析黄厚江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提问设计以及笔者对《氓》一文的提问设计。

颜乔乔[2](2020)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及影响因素探析 ——以武汉市J小学为个案》文中指出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受到教育界普遍关注。当今小学教师面临诸多困境和压力,影响了教师投入专业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需要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从教师个体、外部环境和目标设定着手构建有利于激发专业发展水平的情境,探寻促进和维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然而,从以往的研究看来,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研究仅仅停留在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而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理念等内在特质对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影响关注较少,作为教育实践最为关键的“人”—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从何而来需要更为微观和深入地探讨。本研究应用质性研究方法,以武汉市j小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该校教师在U-G-S合作背景下的专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两个议题:一是分析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其专业发展动力如何?不同教师之间的动力类型是否存在差异?如有差异,不同动力类型的教师各自呈现哪些特点?二是分析了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影响因素,探寻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系统。思考针对不同类型教师的动力激发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专业发展是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并表现出显着的个体差异,大体上教师可以分为内生动力主导型、外生动力主导型和内外动力均衡型三类,且在不同阶段呈现动态变化。内生动力主导型教师呈现出对兴趣、职业幸福感、职业获得感、自我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度高的特点;外生动力主导型教师的特点体现在更多地关注专业自信、社会地位、工作的稳定性、职称评定等方面;内外动力均衡型教师更希望在专业发展中保持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步调一致,权衡好作为普通教师和管理层的双重职责;还需兼顾家庭和工作。在此基础上围绕教师个体需求,外部客观环境和目标的设置三方面的动力影响因素构建动力系统,借助三方力量的交互作用有针对性地对三种动力类型的教师以及动力的动态变化提出对策建议。本研究展现J校教师专业发展真实的一面,以期为面临类似情况的学校和教师提供借鉴和启发。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国内外研究综述。具体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研究展开整理和分析。第二章为研究设计,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分析并呈现了研究对象及选取样本的依据和结果。第三章为研究者进入J小学展开现实考察,深入教师生活的部分,使用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和分析处于入职期、稳定期、实验和歧变期的三个阶段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总结类型和特点。第四章解读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影响因素,运用勒温动力场理论,从个体内在需要,外部环境,目标三方力量的相互作用构建动力系统。通过动力场域下各要素的“平衡——失衡——新的平衡”的重复循环,螺旋上升动态演进,保证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可持续性。第五章是结论与反思。对内生动力主导型、外生动力主导型教师、内外动力均衡型教师以及交替出现的动态变化过程分别从动力系统下的个体需要、环境和目标三方面提供对策建议。动力机制中,环境和目标的力量通过影响个体需要发挥作用,因此,本研也从教师的个性、知识与能力、反思性态度和教育理念四个方面对教师提出期望和建议,并反思研究的不足。

何欢[3](2018)在《当前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文中指出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教育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的重要特征。然而,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各种价值观不断涌入,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展开。本文总结了当前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三个误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武强[4](2018)在《新时期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养教育之我见》文中提出2014年3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核心素养"的发布,必将引导中国基础教育由知识教育逐步走向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开启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未来。核心素养如何与课程发生关联?目前可能存在三个误区。一是把核心素养当作目的、意图,就没下文了。这就是两张皮,现在讲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二是要求素养直

陈燕秋[5](2016)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 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定了我国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准则以及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凝心聚力的“最大公约数”。而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巍巍中华,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悠久文明,孕育出积厚流光的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承接,是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根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生根、发芽、成长的沃土。全文分为四章展开论述,首先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创新与不足。接下来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概念,包括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阐释。随后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和表述,在精神层面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分为民族精神、价值观念和诸子百家三个方面,并从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连续性、极大的包容性和极强的同化力、持久的凝聚力和深厚的亲和力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基于以上理论分析,本文进一步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超越与升华,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最后,本文从实践的角度,首先分析了我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原因,进而针对这些挑战,探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以期达到两者共生共赢的目的。在面对人类生存、发展所遇到的共通性问题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不可否认的内在统一性。因而本文着重从国家、社会及个人三个层面全方位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譬如“文明以止”、“天人合一”、“中正之道”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瑰宝,至今仍然熠熠生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资源。又譬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民主与法治方面,就突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局限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之举,也是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举。因此本文的亮点之处在于不仅尝试在理论上扩充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而且在实践上进一步分析探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与方法,以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以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努力。总之,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沃土,因此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系,这对于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十分有利的。

刘道玉[6](2015)在《论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施途径》文中提出素质教育从提出至今已经30年了,实施的情况不能令人满意。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主要存在着教育价值观的错位,教育改革中的体制问题,素质教育改革中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必须转变教育理念,树立独立与自由的素质教育理念;改革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体系,设计以启迪智慧为目的的课程大纲;摒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迪智慧的教学方法。

陆英[7](2014)在《谈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文中提出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着一些状况,在实施素质教育时存在着制约因素,分析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及新时代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提出通过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调整课程结构与体系等方法来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晏海英,雷志武[8](2013)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还须夯实师资队伍建设——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结合广西师范大学自身情况,初步得出了从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能力、实现师资队伍动态最优配置这三个方面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皮天容[9](2013)在《关于中学作文素质教育的思索》文中认为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目标,需要长期坚持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明确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念和"学生不断发展"的观念,突破"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的评价误区、"学以致用"的功利误区和"教无定法"的改革操作误区。

王亭亭[10](2012)在《我国法律教育改革刍议》文中研究表明法律教育恢复30年以来,我国法律教育得到了长远的发展,也为我国的法治建设做出了显着的贡献。但是随着近年来法科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爆发,法律教育界诸多学者在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的同时,深刻认识到了我国法律教育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文章将结合两大法系代表性国家的法律教育制度,分析我国法律教育制度所面临的一系列难题:一个目标、三个误区、三个缺陷。

二、素质教育的三个误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素质教育的三个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三)教育观察法
    四、文献综述
        (一)“主问题”的理论研究
        (二)“主问题”的设计策略研究
        (三)“主问题”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概述
    第一节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概念分析
        一、“主问题”概念的提出
        二、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概念界定
        三、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主要特征
        四、阅读教学中设计“主问题”的价值
    第二节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明确角色,师生对话
        二、发现学习理论:发现探索,激发兴趣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难易适度,挖掘潜能
        四、文本细读理论:以点带面,深入文本
第二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忽视“主问题”的主要特征
        二、忽视教学内容,偏离教学目标
        三、师生之间的对话不平等
    第二节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科教育环境的影响
        二、教师个人素养的影响
        三、学生问题意识的缺乏
第三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策略
    第一节 立足语文课程的特点设计“主问题”
    第二节 关注学生学习情况设计“主问题”
    第三节 依据教学目标,注重问题梯度
    第四节 关注文体特点设计“主问题”
        一、实用类文本
        二、论述类文本
        三、文学类文本
第四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课例分析
    第一节 黄厚江《装在套子里的人》的课例分析
        一、《装在套子里的人》课例相关内容介绍
    第二节 高中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的教学实践
        一、“主问题”设计的相关内容
        二、“主问题”设计的教学实践效果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及影响因素探析 ——以武汉市J小学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1.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困境与挑战
        2.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吁求U-G-S合作模式
        3.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亟需激发教师动力
    (二)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2. 实践意义
    (三)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1. 核心概念
        2. 理论基础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一) 研究现状
        1. 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2. 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相关研究
    (二) 研究述评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对象
        1. J校所在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 研究个案的选择
        3. 访谈教师的抽样
    (三) 研究方法
        1. 叙事研究法
        2. 参与式观察
        3. 半结构式访谈
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现实考察
    (一) 入职期教师的专业发展故事
        1. A教师:教师对我而言只是一份过渡期的工作
        2. B教师:让我有机会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地成长
        3. 两位教师的对比分析
    (二) 稳定期教师的专业发展故事
        1. C教师:教育工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2. 对C教师的分析
    (三) 实验和歧变期教师的专业发展故事
        1. D教师:教书是一项终身事业
        2. E教师:我享受当老师的感觉
        3. 两位教师的对比分析
    (四) 五位教师的共同分析
        1. 以教龄为对比维度
        2. 以学科为对比维度
        3. 以性别为对比维度
        4. 以职位为对比维度
        5. 以用工形式为对比维度
    (五) 研究者的分析与探讨
        1.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具有自生性和持续性
        2. 教师作为个体的专业发展在其不同阶段动力存在差异
        3. 环境造成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呈现差异和动态变化
        4. 目标的吸引力影响了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强弱
四、动力场论下的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系统
    (一) 动力的核心:教师个体需求
        1. 认知子系统
        2. 情感子系统
        3. 意志子系统
        4. 理念子系统
    (二) 动力的条件:外部客观环境
        1. 学校场域
        2. 社会场域
    (三) 动力的催发剂:科学合理的目标
        1. 目标的科学性
        2. 目标的合理性
    (四) 教师专业发展动力的作用过程
五、结论与反思
    (一) 结论
        1. 内生动力主导型—鼓励中维持发展
        2. 外生动力主导型—激励与压力兼施
        3. 内外动力平衡型—稳定中突破瓶颈
        4. 动力的动态变化—个体需要为核心
    (二)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当前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课程流于形式
    (二) 劳动变成一种惩罚手段
    (三) 劳动变成一种纯技能的学习
    (四) 劳动变成一种放松
二、解决劳动教育存在问题的路径
    (一) 开发适应时代的新劳动教育形态
    (二) 提高教师思想认识, 转变观念
    (三) 建立科学评价劳动教育的机制
    (四) 推动学校和社区的合作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独特优势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
第二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第一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资源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的体现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中的体现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的体现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与升华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扬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
第三章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节 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及原因
        一、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二、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挑战的原因
    第二节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二、树立中华传统美德,塑造公民的道德信仰与行为规范
        三、创新传统文化的普及方式,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6)论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施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7)谈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二、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误区
三、如何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

(8)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还须夯实师资队伍建设——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原因及必要性
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三、师资队伍建设展望
    (一) 转变教师观念和角色
    (二) 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能力
    (三) 实现师资最优配置
四、结语

(10)我国法律教育改革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法律教育往何处去
二、改革的误区是什么?
三、出路在哪里?

四、素质教育的三个误区(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设计研究[D]. 张雨欣.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动力及影响因素探析 ——以武汉市J小学为个案[D]. 颜乔乔.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3]当前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 何欢. 内蒙古教育, 2018(24)
  • [4]新时期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养教育之我见[J]. 武强. 科普童话, 2018(15)
  •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 陈燕秋.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5)
  • [6]论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施途径[J]. 刘道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3)
  • [7]谈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J]. 陆英. 职大学报, 2014(01)
  • [8]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还须夯实师资队伍建设——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J]. 晏海英,雷志武.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3(05)
  • [9]关于中学作文素质教育的思索[J]. 皮天容. 新课程(中学), 2013(01)
  • [10]我国法律教育改革刍议[J]. 王亭亭. 群文天地, 2012(03)

标签:;  ;  ;  ;  

素质教育的三个误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