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谈话节目的动态分析

电视谈话节目的动态分析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动力探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俊飞[1](2021)在《谈话节目的“场景化”尝试 ——毕业设计《游戏中的社交》创作阐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传统谈话节目固定的采访模式,静态的场景设置,已经不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对于谈话节目的理性思考也越来越多,在过去的研究中,围绕谈话节目所研究的主要集中在主持人,嘉宾,受众,话目等等,反而对谈话节目的“场景”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有所忽略。近几年,随着谈话节目的发展创新,开始尝试打破固有的模式,走出演播室,从封闭式场景向开放式场景逐渐发展。谈话节目《游戏中的社交》以现有的资料为参考,进行“场景化”尝试,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式思考。“场景化”不是一个场景的选择,而是一系列场景的契合与转化。节目通过选取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场景,使之与嘉宾的现实身份相互呼应,从而“触发”嘉宾与受众,对于以游戏为媒介发展而来的社交关系的更多面的讨论。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在谈话节目中,对于谈话场景的选择,与嘉宾以及嘉宾的采访话题有所贴合,可以更大限度的放大场景在谈话节目中的作用,让主持人,嘉宾,场景有效结合。并且在谈话节目中的“场景化”尝试,会有效触发谈话话题的引导。本文以当下热点问题引入,对谈话节目的“场景化”进行了多方面尝试。致力于在节目中使场景与嘉宾人物更加贴合,放大场景在谈话节目中的作用,在这样的开放性场景中展示更真实的人物,触发更深层次的话题引导。

余惠颖[2](2020)在《网络谈话类节目谈话场的建构研究 ——以《圆桌派》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视听节目已经成为我国网民消费的主要形态之一,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其中谈话节目已经不止局限于电视传统媒体,而是登入网络平台,以其即时、互动、自主、真实等鲜明个性,赢得了更广阔的一个发展平台,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备受网民们关注和喜爱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努力推出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打造优质的网络视听作品”。对于网络谈话类节目来说,构建一个优质的谈话场,则成为网络谈话类节目提升传播效果,更好地影响人、感染人、吸引人的关键所在。本文以勒温的场论为切入点,以《圆桌派》为个案,对网络谈话类节目谈话场的建构问题进行探究。全文共分八章,首先,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本人提出谈话场是由主持人营造和引导、嘉宾及现场参与者积极融入其中,在一定的访谈语境下思想情感沟通交流所形成的语言互动的环境与氛围的概念。因此,在谈话场的要素构成中将其分为空间、时间、人物、话题、心理五方面;其次,以优酷平台所推出的网络谈话类节目《圆桌派》为案例,分别从空间建构、时间建构、人物建构、话题建构、心理建构对其第一季至第三季的节目文本展开具体分析,研究发现,在《圆桌派》谈话场的整体建构中,着重突显了空间建构中场景的日常化与仪式感、时间建构中节目过程的自然性与节奏感、人物建构中人物的亲民性与平等性、话题建构中的时效性与生活性、心理建构中的心理沉浸与情感慰藉,这些建构的要素特征形成了圆桌派的特色谈话场,体现了一个系统性的谈话场建构方式,也为其他谈话类节目谈话场的建构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第三,本文通过研究网络谈话节目还发现存在谈话空间的有限性、时间的约束性、谈话者的单一性、内容的重复化以及谈话心理的单一性以上问题,根据自己的思考及理论分析,提出了人物应多样化发展、扩展话题的深度与广度、营造具有人文关怀的谈话心理、增加场景的多元性以及保持自然轻松的谈话节奏这些方面的建议,以期为网络谈话类节目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方向,使节目“谈话场”变得更加鲜活有力。

兰皓博[3](2020)在《我国论辩型谈话节目话语空间的研究 ——以《圆桌派》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加速,在我国的社会结构当中已经出现了一个由众多不同群体参与的公共话语空间领域,能预见出未来的话语表达氛围一定越来越热烈,人们也会越来越渴望表达建议,这就意味着未来的谈话节目一定会更加发展壮大,这其中论辩型的谈话节目更是首当其冲,发挥着其他节目不可比拟的作用,论辩型谈话节目的话语空间本身带有强烈的公共性属性,深刻的影响着公共话语空间的建构和消解。为此,本文以时下最具代表性的论辩型谈话节目《圆桌派》为例,通过总结节目话语空间的主要构建路径,研究内在的话语角色系统和外在的谈话场域系统为建构核心,综合运用有关公共领域理论、布尔迪厄场域理论、传播学等理论学科知识以其得出经验教训,希望为国内谈话节目建构出良好的公共话语空间做出更深层次的思考。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首先第一章节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包括相关研究的现状,以及介绍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节主要从基本概念阐述方面介绍论辩型电视谈话节目的概念界定和话语空间这个概念的理论来源以及现阶段传媒新领域下公共话语空间的一些发展特征,包括《圆桌牌》节目形式中话语空间的概述。接下来的两个章节作为本文的核心部分,介绍了论辩型谈话节目话语空间的建构主要体现在两个系统,话语角色系统和话语场的建构系统,第三章节主要从《圆桌派》这档具有代表性的论辩型谈话节目的话语角色进行分析,包括主持人话语角色和嘉宾话语角色的特点进行分析。第四章节主要运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结合研究对象《圆桌派》进行话语场的建构分析,这其中包含对话语场的建构元素,语篇选择以及环境设置进行总结归纳。第五章节为本文的重点章节,主要研究现阶段我国论辩型谈话节目话语空间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建设性建议。论辩型谈话节目相较于其他类型谈话节目来说更具有社会公共意识的体现,《圆桌派》等节目的话语空间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公共性属性,也对我们国内公共话语空间的建构起到了贡献。谈话节目本身应该朝着话题更加多元化,话语权更加平等,受众媒介素养更加理智的方向努力,也期望国内的论辩型谈话节目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从而对当下中国的公共话语空间建构起到更加积极的影响。

石悦[4](2019)在《网络谈话节目《十三邀》的叙事特色研究》文中提出在国内广播、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多年后,网络谈话节目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平台乘势而起。近年来,网络谈话节目的数量更是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并迅速成为业界以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叙事学框架为基础,结合传播学、符号学、广播电视学等理论,对网络谈话节目《十三邀》进行叙事特点分析。首先对谈话节目做出基本界定,然后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从叙事主体、叙事文本、叙事情境方面梳理出节目文本的叙事特点。接着分别从叙述者与传播者的角度分析节目中的人物,故事文本与节目文本的角度来解读传播内容,到受述者与接受者的角度评析受众,发现在谈话节目中存在着两个主线、两套传播机制。利用电影叙事学理论探究《十三邀》节目中的特殊情境对传播以及受众的影响,最后探究其独特的叙事性是如何影响互联网谈话节目传播的。本文运用内容分析、个案研究和叙事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辅以叙事研究的基本方法。以腾讯视频《十三邀》前三季的39期节目作为研究对象,寻找隐藏在节目背后的叙事特点。另外,根据《十三邀》节目中所体现出的特殊叙事特点和具有时代性的传播特色,文中主要选取了一部分极具代表性的节目文本作为案例进行重点分析,辅助观点的表达,希望为今后对谈话节目的研究与制作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牟华[5](2019)在《奥普拉·温弗瑞谈话节目研究》文中提出奥普拉·温弗瑞是美国谈话节目的金牌主持人,她本人在节目中的主持水平以及语言能力更是在主持人发展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她的节目《奥普拉·温弗瑞节目》几十年如一日的被称为“第一收视率”,连续18年占据电视谈话节目第一的位置。学术界关于电视谈话节目以及主持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主持人的话语分析、形象传播、发展路径等方面的研究,且大多数集中在中国谈话节目与国外谈话节目的对比研究。本文以奥普拉·温弗瑞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分别从奥普拉的职业成长历程、形象定位、主持定位及谈话场的建立等四个方面出发,分析奥普拉·温弗瑞在谈话节目中实现人际传播向大众传播的技巧与方法。分析得出,奥普拉之所以能够在《奥普拉·温弗瑞节目》中获得成功,其原因不仅在于主持人的亲切的感染力、生动的语言魅力,更重要的是其在节目中不断展现自我,话题新颖、问题犀利,让现场的观众与电视机前的观众产生同样的观看体验和心理感受,开展了全新的电视媒介形态发展模式。奥普拉作为国外谈话节目主持人的标志性人物,在主持人发展路径和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表现形式上开辟了新的模式,但是在对比我国谈话节目主持人发展上,应该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好的经验,结合我国本土化的特点,让谈话节目在我国实现真正的落地与长久的发展。本研究共分为五章。在绪论部分对与本研究有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选择样本的原因进行了相应的阐释。第一章从奥普拉的成长经历以及职业历程对她整个人生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剖析;第二章从奥普拉的外在形象以及内在形象的特点进行了举例分析;第三章从节目的问题选择、话题的讨论、节目的摄制与制作主导者和节目的灵魂四个方面对奥普拉的主持定位进行分析;第四章以采访迈克尔·杰克逊为例,运用符号学对整个节目中出现的场景以及奥普拉的对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五章则是通过以上几章的分析之后,对此次研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并且对未来关于此类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程雪敏[6](2017)在《消费主义视角下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研究 ——以《爱情保卫战》为个案》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确立,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步提高,中国已经逐步过渡到消费性社会。在这个过程中,电视凭借其生动的声画传播特色,通过塑造各种象征符号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仿真的世界,是助推消费主义形成的重要力量之一。而情感类谈话节目作为中国电视荧屏上历时20年而不衰的节目形态,在一步一步的发展与转变之中,也被打上了浓重的消费色彩。尤其是节目朝着“分众化”、“专业化”发展以来,出现了加入调解元素的谈话类节目如《爱情保卫战》。对此,本文欲以此为个案,从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视角,分析情感类谈话节目的消费化现象,剖析当中蕴含的符号化、差异化消费。研究发现,情感类谈话节目最明显的消费现象是私人经验以及情绪的消费;同时《爱情保卫战》中也蕴藏着符号化的消费轨迹。节目通过嘉宾“符号标签化”、主动塑造爱情导师的符号、一连串的“爱情与幸福”的象征性符码广告以及拼贴的画面让节目内容变得可消费。而追溯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发展历史,市场化改革的产制背景、收视率的价值目标、同一化的技术制作路线以及悬念故事化的叙述手法是导致节目消费化的本原。该节目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受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实现“移情”,找到情感的寄托对象,同时亦能引发受众的个体认同;另一方面,若长期淫浸在此类节目中,会让受众窥私成瘾。丰富的嘉宾符号、商品象征符码将导致符号意义泛滥,让受众迷失在符号意义的丛林,变得浅薄化、虚无化。

陈亚琼[7](2016)在《我国辩论式谈话节目创新研究》文中指出2014年以来,以《奇葩说》、《非正式会谈》、《世界青年说》为代表的新生态辩论式谈话节目相继播出,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引发了又一轮谈话节目的收视和点击热。这些新鲜出炉的节目也成为了各类电视、网络节目研究者的热门话题。节目数量虽然不多,但却暗含着这类节目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因此,文章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定量分析法,旨在对辩论式谈话节目的创新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梳理这类节目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来探讨创新的必要性,并结合具体实例,从节目要素、节目形态、传播策略等方面具体分析此类节目的创新趋势,得出这类节目目前的发展趋势为话题大众化、主持人角色灵活化、嘉宾边缘化、辩手素人+综艺化、节目包装娱乐化、传播策略多元化。

何俊威[8](2016)在《人物访谈电视节目的提问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人物访谈电视节目是谈话节目当中最为典型和流行的类型,然而已有相关研究往往局限在笼统的范围和单一的视角。人物访谈电视节目成功的关键,在于主持人如何运用提问策略,展开主题,完成任务,最终达成目标,所以本研究基于会话分析理论,对人物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提问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本研究首先对于人物访谈节目的概念进行了总结和厘清,结合具体语料实例分析对提问流程功能分布进行了分类梳理,并以国内人物访谈电视节目的优秀范例《易见》和《鲁豫有约》作为语料库来源,形成了共计约2500分钟、70万字,覆盖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的语料库。基于自建的语料库,本研究从语用学视角出发,运用会话分析理论,结合语用学和广播电视艺术学理论作为基础,透视主持-嘉宾-观众的多维度关系,同时考量新媒体环境下的人物访谈节目发展,创新提出了提问策略是人物访谈节目流程的核心,对提问功能、过程和影响要素、提问策略样态进行了分类梳理,为贴近广播电视理论实践设计了直接式、委婉式和螺旋式三大提问策略模型,对访谈节目研究的理论构建和访谈主持人的实践都具有进步意义。

王煜浩[9](2016)在《电视谈话节目的文艺形态研究》文中认为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迅速发展乃至逐渐成熟也是近年来的事情,但是这种电视节目形态却能在众多的娱乐节目以及电视连续剧的夹缝中在如此短的周期内快速占领了我们的电视屏幕,成为了一道独特的电视文化大餐。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使得电视谈话节目有了研究价值。国内外学者目前对电视谈话节目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某一类的电视访谈节目的特点或者是谈话节目主持人的分析研究,亦或是对通过谈话节目而对社会文化批判等,运用形态学理论对电视谈话节目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在影视艺术学术界还很稀少。本文是在笔者熟悉了电视谈话节目和形态学相关的案例与理论知识之后展开论述,提出自己的观点,文章在第一章剖析了文艺形态与电视文艺形态,详细解释了形态的概念和文艺形态的概念,进而引出电视文艺形态,最后落脚到电视谈话节目形态。在文章的第二章中对电视谈话节目的形态内涵展开论述,基于电视谈话节目三要素的基础上最电视谈话节目的对话形态进行分析,首先对电视谈话节目的对话形态进行分析论证;其次对电视谈话节目的叙事形态进行了研究分析;最后根据整个谈话节目现场来分析情景形态。在第三章主要是围绕的电视访谈节目形态的构造进行阐述论证。结合具有代表意义的节目案例分析了电视访谈节目的形态设计、形态表现、形态风格。在对谈话节目的形式与内容分析完毕之后,第四章分析了电视谈话节目的形态语义;在这一章节中,分析了电视谈话节目的形态传播、形态心理、形态审美。对国内电视访谈节目的形态学研究进行了创新和发展。本文选择了大陆和港台地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电视访谈节目作为案例,通过借鉴形态学、叙事学、电影形态学、传播学、电影叙事学、电视叙事学等相关学科成熟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在电视谈话节目的形态研究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与探索,尝试着在众多的电视谈话节目研究成果中开辟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实现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从而摸索出电视访谈节目的内在规律,通过内在的创新带动外在形式的革新。本文借鉴了许多学者研究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不是特别成熟但比较有创新性的观点和看法,设想在电视访谈节目形态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由于个人经验的缺乏、知识积累的不足、认知水平的有限,本文有着许多不足之处;只希望广大的电视人能通过这篇文章得到一点点的启示,起到一点参考价值。

周占武[10](2015)在《中国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研究》文中指出从1996年《实话实说》起,谈话节目开始活跃于中国内地电视荧屏。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电视谈话节目经历了从遍地开花、喧嚣一时到纷纷关停、此生彼亡再到平淡无奇、苦苦坚守的过程。整体来说,《实话实说》为电视谈话节目树立了样板,但也成为谈话节目无法超越的“经典”。随着电视谈话节目的出现和演变,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产生了一批有见地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没有对概念做细致、严谨的界定,特别是没有对谈话节目和专题节目、访谈节目、演讲节目等做出明确的区分,导致大部分研究概念混乱、所指模糊、各说各话。概念的混乱对电视业务发展和学术研究都十分不利。本文更多着眼于电视业务,坚持问题导向,即从电视谈话节目现实存在的问题出发,作出分析并试图给出解决办法。第一章绪论,交代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文献综述,列举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是理论基础部分。从电视谈话节目的定义切入,明确了谈话节目与专题节目、访谈节目、演讲节目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内容和形式作为标准,划分了电视谈话节目的类型。从内容上,电视谈话节目包括四类: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社教类电视谈话节目、娱乐类电视谈话节目和服务类电视谈话节目;从形式上,电视谈话节目包括座谈式谈话节目和辩论式谈话节目两类。本文重点研究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作为内地最有影响的电视谈话节目,属于半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因此,也是本文研究的对象。论述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和脱口秀(Talk show)不是相等关系,也不是包含关系,而是交叉关系。在西方国家,电视谈话节目已成为电视节目的主体样式之一,占整个西方电视节目总量的60%—70%。为什么电视谈话节目有如此地位?因为它更接近电视的本质。当前,我国电视谈话节目为什么遭遇瓶颈?尝试提出了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好看与否的四个标准:新闻性、真实性、趣味性、启发性。第三到第六章聚焦于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几大元素:话题、主持人、嘉宾、谈话现场和后期剪辑包装。话题方面,当前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存在话题偏软、新闻性缺失等问题,主题先行也是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不受欢迎的决定性因素,它无异于电视的“自杀性”行为。主持人是电视谈话节目的灵魂,因此电视谈话节目也可以称作主持人节目。当前中国新闻类谈话节目主持人还普遍存在只当“传声筒”,浅表性介入,发现能力、表达能力不足,个性和魅力缺乏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主持人选拔机制的创新以及电视机构领导层观念的转变。谁来谈并且谈得好,这是电视谈话节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某种意义上说,谈话节目也是嘉宾节目。当前的电视谈话节目存在嘉宾构成单一、代表性不足以及嘉宾资源结构性匮乏等问题。本文分析了造成嘉宾困境的原因并试图给出解决办法和路径。现场空间及布置、现场观众、道具、大屏幕、连线电话,现场乐队等共同构成谈话节目的现场。这些元素哪些属于必备元素,哪些属于非必备元素?它们各自发挥什么作用?应该避免哪些误区?文章都试图给出回答。后期剪辑包装是电视谈话节目生产流程的最后一环,它解决的是视觉和收看效果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同样给谈话节目带来损害甚至是致命性的伤害。因此,这个环节同样不能忽视。调整顺序、断章取义、过度包装等等都不可取。综观2002年以后中国内地的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一方面乏善可陈,另一方面仅存的一部分节目生存艰难、平淡无奇。中国新闻类谈话节目真正的标杆出现在凤凰卫视,因此,研究中国电视谈话节目,不能不甚至要浓墨重彩地提及凤凰卫视的几档节目。《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中文版首届传媒行业“中国标杆品牌”颁奖授予《一虎一席谈》“现场PK类”2008年传媒行业中国标杆品牌称号;《锵锵三人行》获得了“清谈类栏目”2008年传媒行业中国标杆品牌称号。“现场PK类”和“清谈类”分别对应的是辩论式谈话节目和座谈式谈话节目。凤凰卫视以上两档谈话节目不仅获得了国际认可,在中国大陆,这两档节目也是公认的标杆,一说到辩论,人们自然会想到和提到《一虎一席谈》;一说到座谈(或者聊天),《锵锵三人行》也是有口皆碑。鉴于此,笔者在论述过程中较多地关注了这两个栏目。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动力探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动力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谈话节目的“场景化”尝试 ——毕业设计《游戏中的社交》创作阐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创作背景
        1.1.1 传统谈话节目:固定谈话场景
        1.1.2 谈话节目2.0时期:还原谈话场景
        1.1.3 谈话节目3.0时期:开放性谈话场景
        1.1.4 小结
    1.2 创作目的及意义
        1.2.1 创作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创作主体与创作方法
        1.3.1 创作主体
        1.3.2 创作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谈话节目综述
        2.2.1 谈话节目的研究
        2.2.2 小结
    2.3 谈话节目“场景化”综述
        2.3.1 谈话节目“场景化”研究
        2.3.2 小结
3 创作过程阐述
    3.1 前期准备阶段
    3.2 谈话作品《游戏中的社交》策划方案及录制流程
        3.2.1 策划方案
        3.2.2 节目录制流程细化
    3.3 视频拍摄场景化设计
    3.4 节目拍摄主线设计
    3.5 主持人提问问题设计
4 创作作品阐述
    4.1 场景选择及转换分析
    4.2 “场景化”带来的优势
        4.2.1 在“场景”中形成谈话场域
        4.2.2 在“场景”中激发谈话内容
        4.2.3 在“场景”中呈现多元化主体
    4.3 作品创作中的收获
    4.4 作品创作中的不足
    4.5 创作经验与注意事项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2)网络谈话类节目谈话场的建构研究 ——以《圆桌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谈话类节目研究综述
        二、《圆桌派》节目研究综述
        三、谈话节目谈话场研究综述
        四、场论研究综述
        五、研究方法
        六、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网络谈话类节目概述及其谈话场的构成
    第一节 网络谈话类节目的概述
        一、我国网络谈话节目的发展
        二、网络谈话节目的突破与传统谈话节目的局限
    第二节 网络谈话类节目的“场”式传播
    第三节 网络谈话类节目谈话场的构成
        一、空间建构:节目延伸参与的空间
        二、时间建构:开放节奏的自由交流
        三、人物建构:主持人与嘉宾的构成
        四、话题建构:话语主体的风格化
        五、心理建构:现场内外的心理延伸
第二章 《圆桌派》谈话场的空间建构
    第一节 节目形式制造的空间拟态场
        一、场景中的日常化元素
        二、场景中的声音元素
    第二节 节目的场景形式
        一、场景的仪式感
        二、场景的审美性
第三章 《圆桌派》谈话场的时间建构
    第一节 节目时间线构成
        一、开场白:构建轻松和谐的谈话场
        二、对话轮的艺术操控
        三、碰杯的开放式结局
    第二节 节目的时间场特征
        一、放下流程:闲谈中产生的思想融汇
        二、抓住时效:自然状态谈话的话题热点性
        三、放松节奏:轻松的言谈中寻求谈话兴趣点
第四章 《圆桌派》谈话场的人物建构
    第一节 《圆桌派》谈话场中的主导:主持人
        一、角色定位:亲民形象,知识渊博
        二、语言风格:口语表达,个性评论
        三、价值导向:引领正确价值观
    第二节 《圆桌派》谈话场中的主体:嘉宾
        一、具备意见领袖特质的嘉宾
        二、主持人与嘉宾的平等式互动
第五章 《圆桌派》谈话场的话题建构
    第一节 《圆桌派》话题的选择
        一、话题分类的特征
        二、话题的表现类型
    第二节 《圆桌派》话题建构特征
        一、层层深入式:问题推进聊天进程
        二、聊天互动式:增强互动畅快交流
        三、中心发散式:立场倾向性表达
第六章 《圆桌派》谈话场的心理建构
    第一节 《圆桌派》心理建构特征
        一、设置谈话语境
        二、谈话气氛的热度
        三、谈话结构的张力
    第二节 场内:纪实式表达与沉浸式访谈的无缝衔接
    第三节 场外:情感的慰藉和精神的满足
第七章 网络谈话类节目谈话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第一节 网络谈话类节目谈话场存在的问题
        一、谈话空间的有限性
        二、谈话时间的约束性
        三、谈话人物的同质性
        四、谈话内容的重复性
        五、谈话心理的单一性
    第二节 网络谈话类节目谈话场的发展建议
        一、人物:多样化发展
        二、话题:扩展话题的广度与深度
        三、心理:营造平等宽容的氛围
        四、空间:增加环境的多元性
        五、时间:保持宽松自然的节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3)我国论辩型谈话节目话语空间的研究 ——以《圆桌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案例分析法
        (三) 归纳整理法
    四、研究现状
        (一) 论辩型谈话节目的分类研究
        (二) 关于公共话语空间的研究
        (三) 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话语研究
        (四) 关于场域理论的研究
第二章 论辩型电视谈话节目的话语空间概述
    一、论辩型电视谈话节目话语空间的理论基础
        (一) 论辩型谈话节目的概念界定
        (二) 哈贝马斯公共空间理论
        (三) 布尔迪厄场域理论本土化解析
        (四) 传媒领域的新型公共话语空间
    二、《圆桌派》节目的话语空间概述
        (一) 差异化定位,寻求更多目标受众
        (二) 节目话题的公共性选择
        (三) 节目现场:舞台消解式场景,扩展话语空间
        (四) 节目话语空间的建构路径
    注释
第三章《圆桌派》话语空间中的话语角色分析
    一、主持人话语角色及特点
        (一) 主持人的常规话语角色
        (二) 主持人话语角色的公共性立场
        (三) 强调对立观点
        (四) 语言幽默大众化
    二、嘉宾的话语角色及特点
        (一) 精英化的公共性强调
        (二) 话语表达的冲突性与抗辩性
        (三) 说教色彩浓厚
        (四) 自身立场鲜明
    注释
第四章 《圆桌派》话语空间中话语场的建构分析
    一、话语场的主要元素选择
        (一) 话题的争议性选择
        (二) 受众及嘉宾的选择
    二、语篇结构的选择
        (一) 开端——构建公共语境
        (二) 主体——组织话轮的转换
        (三) 结尾——话语空间的扩大化
    三、话语空间的环境设置
        (一) 软环境:结合时下公共事件的话题选择
        (二) 硬环境:地点与场景
    注释
第五章 现阶段我国论辩型谈话节目话语空间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一、存在问题
        (一) 话语空间现有障碍
        (二) 话语权分配不公
        (三) 话语表达泛娱乐化
    二、趋势展望
        (一) 谈话主题的改变
        (二) 公共话语空间的加强
    注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网络谈话节目《十三邀》的叙事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目的与意义
    0.2 文献综述
    0.3 研究方法
    0.4 论文创新点和难点
1 网络谈话节目《十三邀》概述
    1.1 网络谈话节目的定义
    1.2 网络谈话节目的发展
    1.3 网络谈话节目《十三邀》概述
2 网络谈话节目《十三邀》的叙事主体
    2.1 谈话节目的叙述者
    2.2 叙事信号的接受者
    2.3 叙述者与受述者的符号化
3 网络谈话节目《十三邀》的叙事文本
    3.1 小说式文本
    3.2 双主线结构
    3.3 矛盾与冲突
4 网络谈话节目《十三邀》的叙事情境
    4.1 变换的叙事场景
    4.2 交叠的叙事时间
    4.3 延展的叙事空间
5 网络谈话节目《十三邀》的叙事特色分析
    5.1 节目主题的复调性
    5.2 节目内容的故事性
    5.3 节目时空的多重组合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奥普拉·温弗瑞谈话节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问题
    四、研究方法
        (一)文本分析法
        (二)个案研究法
    五、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小结
    六、理论基础
        (一)意见领袖
        (二)两级传播理论
        (三)符号学
    七、相关概念界定
        (一)谈话节目
        (二)人际传播
        (三)大众传播
第一章 奥普拉·温弗瑞职业成长历程分析
    一、奥普拉·温弗瑞成长历程
        (一)家庭背景
        (二)教育背景
        (三)职业背景
    二、奥普拉·温弗瑞职业成长历程
        (一)接触主持行业
        (二)成为访谈名人
        (三)走向访谈巅峰
        (四)实现多向发展
第二章 奥普拉·温弗瑞形象定位分析
    一、外在形象分析
    二、内在形象分析
第三章 奥普拉在谈话节目中的主持定位分析
    一、民生问题选择者
    二、热点话题关注者
    三、话题讨论引领者
    四、节目制作主导者
    五、谈话核心与灵魂
第四章 《奥普拉·温弗瑞节目》谈话场符号学分析——以采访迈克尔·杰克逊为例
    一、激情开场开放平等
    二、求同存异支持交互
    三、衔接有序维持热度
第五章 奥普拉·温弗瑞谈话节目研究的启示和反思
    一、奥普拉·温弗瑞谈话节目研究的启示
        (一)社会责任感决定主持人的高度
        (二)敬业精神决定主持人的深度
        (三)平民情结决定主持人的广度
    二、奥普拉·温弗瑞谈话节目研究的反思
        (一)成为节目的核心和灵魂
        (二)能力和位置相匹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消费主义视角下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研究 ——以《爱情保卫战》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个案介绍及研究价值
        1.3.2 编码
    1.4 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消费主义相关研究
        1.4.2 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相关研究
    1.5 创新之处
2 消费主义与电视媒介
    2.1 消费的界定与消费主义的发展
        2.1.1“消费”的概念
        2.1.2 鲍德里亚的消费主义理论
        2.1.3 消费主义的发展——从国外到国内
    2.2 消费主义视野下的电视媒介
        2.2.1 消费主义对电视媒介的影响
        2.2.2 消费主义影响下电视的表现
3 消费主义与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
    3.1 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界定与发展
        3.1.1 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定义
        3.1.2 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分类
        3.1.3 情感类谈话节目的发展
    3.2 情感类谈话节目在消费主义背景下
        3.2.1 情感类谈话节目与消费主义的关系
        3.2.2 我国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消费化特点
4 被公开的情感与人:消费主义下的《爱情保卫战》
    4.1 情感内容的消费
        4.1.1 私人经验的消费
        4.1.2 情绪的消费
    4.2 符号化的消费
        4.2.1 嘉宾“符号化”消费与差异化的消费想象
        4.2.2 符号塑造——金牌爱情导师
        4.2.3 无处不在的广告——“爱情与幸福”的象征符码
        4.2.4 技术符号消费——拼接的画面
5 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消费化本质探析
    5.1 经济利益的驱动
        5.1.1《爱情保卫战》市场化的本质
        5.1.2 收视率的竞逐
    5.2 文化工业的生产
        5.2.1 流水线下的产品
        5.2.2 充满悬念的故事
6 消费主义下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的迷思
    6.1 受众消费的正面效果分析
        6.1.1 从“观看”到“移情”
        6.1.2 引发个体认同
    6.2 节目消费化的负面效果分析
        6.2.1 隐私的窥探成瘾
        6.2.2 泛滥的符号意义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7)我国辩论式谈话节目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五)创新之处
一、辩论式谈话节目发展脉络梳理
    (一)辩论式谈话节目的发展阶段
        1.萌芽时期:1993年——2003年
        2.发展时期:2003年——2006年
        3.繁荣时期:2006年——2014年
        4.创新发展时期:2014年至今
    (二) 辩论式谈话节目的类型
        1.时事热点类
        2.大众题材类
    (三)辩论式谈话节目的表现特征
        1.对抗为王
        2.语言表达个性化
        3.平民化趋势明显
        4.真人秀元素的增加
二、辩论式谈话节目面临的困境和创新必要性
    (一) 辩论式谈话节目面临的困境
        1.节目同质化程度较高
        2.舆论导向力渐弱
        3. 平民话语力量薄弱
    (二)辩论式谈话节目的创新必要性
        1.新媒体的发展带来的全球化竞争
        2.辩论式谈话节目的创新路径
三、辩论式谈话节目要素创新
    (一)节目话题创新
        1.话题选择
        2.话题特色
    (二)谈话参与者创新
        1.主持人角色转变
        2.嘉宾:边缘化
        3.辩论选手:素人+综艺
    (三)节目形式创新
        1.视觉形象多元化
        2.娱乐的包装
        3.注重仪式感的运用
        4.节目环节差异化
    (四)节目运营创新
        1.借鉴选秀节目
        2. 引入“季播”模式
四、辩论式谈话节目传播策略创新
    (一)传播理念创新
        1.受众中心论
        2.“互联网+”思维
        3.衡量节目价值标准的转变
    (二)传播方式创新
        1.互动至上
        2.联动新媒体
    (三)受众需求和定位创新
        1.受众:建立情感联系
        2.受众最大化
        3.挖掘受众需求,确立节目定位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奇葩说》节目话题一览表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8)人物访谈电视节目的提问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谈话节目研究现状
        1.2.2 国内提问策略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小结
        1.2.4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本分析和比较研究
        1.4.2 量化统计
        1.4.3 语料库的建立
2 人物访谈节目的提问功能
    2.1 提问的目的与功能
        2.1.1 提问的目的
        2.1.2 提问的功能
        2.1.3 问句的功能分析
    2.2 人物访谈节目提问的过程
        2.2.1 节目选题
        2.2.2 话语场的组成
        2.2.3 权势关系
        2.2.4 陈述句提问
3 人物访谈节目提问策略的样态
    3.1 多元的提问方式影响要素
        3.1.1 外部要素
        3.1.2 内部要素
    3.2 提问策略的模型构建
        3.2.1 直接式提问
        3.2.2 委婉式提问
        3.2.3 螺旋式提问
4 结语
    4.1 研究结论
    4.2 创新与不足
        4.2.1 创新
        4.2.2 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电视谈话节目的文艺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文艺形态与电视文艺形态
    第一节 形态与文艺形态
        一、形态概念的辨析
        二、文艺形态的阐释
    第二节 电视文艺形态
        一、电视媒体的发展起源
        二、电视媒体的文艺属性
    第三节 电视谈话节目形态要素
        一、主持要素
        二、嘉宾要素
        三、观众要素
        四、话题要素
第二章 电视谈话节目的形态内涵
    第一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对话形态
        一、主持与嘉宾的对话
        二、嘉宾与嘉宾的对话
        三、主持与观众的对话
    第二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叙事形态
        一、叙事学及其发展渊源
        二、主持风格与节目叙事
    第三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情境形态
        一、真人秀似的讲述氛围
        二、体现特色的场景设置
第三章 电视谈话节目的形态构造
    第一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形态设计
        一、戏剧式的悬念设计
        二、板块式的结构设计
    第二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形态表现
        一、纪实基础上的人际交流
        二、具有个人特色的脱口秀
    第三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形态风格
第四章 电视谈话节目形态语义
    第一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形态传播
        一、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
        二、谈话的“场”式传播
        三、个性化特征表达传播
    第二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形态心理
        一、电视观众的收视心理分析
        二、电视媒介的传播心理分析
    第三节 电视谈话节目的形态审美
        一、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形态的审美共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10)中国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一、关于电视谈话节目发展历程和现状、产生背景和兴起的原因以及境内外比较的研究
        二、关于电视谈话节目概念和特点的研究
        三、关于电视谈话节目类型的研究
        四、关于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话题、嘉宾等各元素的研究
        五、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思考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思路方法
        一、主要内容与结构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三、研究难点及创新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第一节 电视谈话节目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定义
        二、电视谈话节目的要件
        三、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元素
        四、电视谈话节目与脱口秀(Talk show)之辨
        五、电视谈话节目的类型
    第二节 谈话节目体现电视本质的回归
        一、电视谈话节目与电视的本质
        二、谈话节目困境与突围
    第三节 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应有品质
        一、反思《实话实说》
        二、新闻类谈话节目的新闻性、真实性、趣味性、启发性
        三、公共话语空间的构建
第三章 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话题的偏离和纠正
    第一节 走偏的话题
        一、话题雷同
        二、话题摇摆
    第二节 主题先行对新闻类谈话节目的危害
        一、何谓“主题先行”
        二、主题先行的危害
        三、民生话题主题先行的泛滥
    第三节 轻松背后的严肃——《锵锵三人行》的启示
        一、轻松的外表 严肃的内里
        二、栏目定位与话题选取
        三、轻松和严肃的统一
第四章 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灵魂作用的发挥
    第一节 谈话节目是主持人节目
        一、谈话节目离不开主持人
        二、Anchor、Host与News reader
    第二节 新闻类谈话节目主持人的素质和能力
        一、主持人的发现能力
        二、主持人的表达能力
        三、主持人的个性和魅力
    第三节 主持人与谈话场
        一、真诚平等的谈话场
        二、轻松活泼的谈话场
        三、讲导向的谈话场
第五章 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嘉宾困境与对策
    第一节 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需要什么样的嘉宾
        一、嘉宾类别与嘉宾结构
        二、嘉宾的代表性
    第二节 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嘉宾困境及对策
        一、何谓嘉宾困境
        二、如何破解嘉宾困境
    第三节 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与专家公信力
        一、“专家”、“公知”污名化
        二、“专家”、“公知”因何被污名
        三、怀疑权威又离不开权威的悖论
第六章 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现场和后期应避免的误区
    第一节 谈话现场各元素作用的最大化
        一、场地空间布置与谈话氛围的营造
        二、现场观众不是旁观者
        三、道具为谈话服务
    第二节 后期剪辑包装应避免的误区
        一、后期剪辑的原则
        二、包装应避免的误区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四、电视谈话节目的动力探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谈话节目的“场景化”尝试 ——毕业设计《游戏中的社交》创作阐述[D]. 刘俊飞.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0)
  • [2]网络谈话类节目谈话场的建构研究 ——以《圆桌派》为例[D]. 余惠颖.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3]我国论辩型谈话节目话语空间的研究 ——以《圆桌派》为例[D]. 兰皓博.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4]网络谈话节目《十三邀》的叙事特色研究[D]. 石悦. 辽宁大学, 2019(01)
  • [5]奥普拉·温弗瑞谈话节目研究[D]. 牟华. 兰州大学, 2019(09)
  • [6]消费主义视角下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研究 ——以《爱情保卫战》为个案[D]. 程雪敏. 暨南大学, 2017(02)
  • [7]我国辩论式谈话节目创新研究[D]. 陈亚琼. 新疆大学, 2016(02)
  • [8]人物访谈电视节目的提问策略研究[D]. 何俊威. 江苏师范大学, 2016(01)
  • [9]电视谈话节目的文艺形态研究[D]. 王煜浩. 曲阜师范大学, 2016(02)
  • [10]中国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研究[D]. 周占武. 暨南大学, 2015(03)

标签:;  ;  ;  ;  

电视谈话节目的动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