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膜麻醉联合胎头手法治疗胎头位置异常100例分析

黏膜麻醉联合胎头手法治疗胎头位置异常100例分析

一、粘膜麻醉联合手法旋转胎头处理胎头位置异常100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也[1](2021)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切除恒河猴阴道壁修复能力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 恒河猴作为盆腔器官脱垂动物模型的探索研究目的:评估恒河猴是否可以作为盆腔器官脱垂动物模型。方法:(1)恒河猴自发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率研究:纳入73只经产年老恒河猴,麻醉满意后,使用Crede手法模拟最大屏气状态,同时参考人的POP-Q分期,记录恒河猴的POP-Q,观察恒河猴是否存在自发脱垂并计算自发脱垂率。在本研究中,盆腔器官脱垂的诊断标准有三个,满足其一即可诊断:Aa或Ba≥0;C点或D 点≥0;Ap 或 Bp≥0。(2)盆腔器官脱垂恒河猴阴道壁组织结构的变化研究:纳入4只自发脱垂恒河猴为脱垂组,5只年龄体重相匹配的非脱垂恒河猴为对照组,研究盆腔器官脱垂恒河猴阴道壁组织结构的变化。通过组织形态学分析和生化分析检测阴道壁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固有层的血管和肌层的平滑肌等。结果:(1)共73只恒河猴纳入研究,其中有11只恒河猴自发脱垂,自发脱垂率15.1%;(2)恒河猴的阴道壁有四层结构:上皮层,固有层,肌层及外膜,与人类相似;(3)与非脱垂组相比,脱垂组恒河猴阴道壁固有层的Ⅰ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比值显着降低(2.57±0.44vs 1.63±0.18,P=0.009);(4)与非脱垂组相比,脱垂组恒河猴阴道壁固有层的弹力蛋白含量显着降低(12.2±2.3%vs 7.5±1.3%,P=0.015);(5)与非脱垂组相比,脱垂组恒河猴阴道壁肌层的平滑肌肌束变细,排列无序,非血管平滑肌含量显着降低(23.1±2.2%vs 18.21±1.70%,P=0.014)。结论:(1)恒河猴存在自发脱垂,自发脱垂率为15.1%;(2)恒河猴阴道壁的组织结构与人类相似;(3)盆腔器官脱垂恒河猴阴道壁组织结构的变化趋势与人类相似,恒河猴是合适的盆腔器官脱垂动物模型。第二部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阴道壁的实验研究目的: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切除双侧卵巢的恒河猴阴道壁的修复作用。方法:使用双侧卵巢切除恒河猴为动物模型。实验分为两组:生理盐水对照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切除卵巢3个月后,进行恒河猴阴道壁上皮下注射,根据分组情况:生理盐水组,阴道壁多点注射生理盐水1.8 ml;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阴道壁多点注射干细胞,细胞数量总计1×108,体积1.8 ml。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2周后,进行恒河猴阴道壁标本取材。通过组织形态学分析、定量PCR和单轴生物力检测,评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双侧卵巢切除恒河猴阴道壁组织结构的修复作用,以及干细胞治疗是否可以改善阴道壁生物力学性能。结果:(1)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的Ⅰ型胶原蛋白含量显着增加(6.9±1.7%vs 14.5±3.7%,P=0.006),Ⅲ型胶原蛋白含量显着减少(8.3± 1.8%vs 4.4±1.0%,P=0.005),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的比值显着增加(0.9±0.4vs 3.5±0.6,P<0.001);(2)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的阴道壁固有层弹力蛋白含量显着增加(10.2±0.9%vs 12.1±0.7,P=0.01);(3)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的阴道壁固有层微血管数量显着增加(47±4 vs 70±9,P=0.006);(4)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的阴道壁肌层厚度显着增加(1205±90 μm vs 1543±225 μm,P=0.037),阴道壁肌层非血管平滑肌含量显着增加(26.0±2.9%vs 36.3±2.7%,P=0.001);(5)单轴生物力检测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的阴道壁弹性模量显着增加(2.7±0.3 MPavs4.1±1.0 MPa,P=0.02)。结论:(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修复双侧卵巢切除恒河猴阴道壁组织结构;(2)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卵巢切除恒河猴阴道壁的Ⅰ型胶原蛋白、弹力蛋白、微血管和平滑肌生成;(3)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改善卵巢切除恒河猴阴道壁的生物力学性能;(4)干细胞在退行性疾病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为盆腔器官脱垂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孟祥芹[2](2020)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改良式半卧位(抬臀屈膝半卧位)分娩对分娩结局、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探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改善产科结局指标的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纳排标准,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待产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0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改良式半卧位组(观察组)和仰卧位组(常规组),每组150人。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时采用抬臀屈膝半卧位进行分娩,即将床头抬高50°,臀部抬高15°,双腿分开置于支架上,大腿尽量靠近腹部,双手握住把手,宫缩时眼睛看向肚脐眼并屏气用力,宫缩间歇期全身放松休息。常规组产妇第二产程采用上半身微微抬起的仰卧位(角度<15°)进行分娩,双腿置于支架上,双手握住把手用力。对比两组分娩体位在母婴结局方面的影响: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产钳或胎吸)率、剖宫产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会阴切开率和裂伤率、胎心变化和羊水粪染情况、新生儿窒息和脐带血气分析异常值(PH值及BE浓度)、产妇尿潴留发生率、会阴水肿疼痛程度和舒适度等相关方面的影响。结果300例纳入研究的产妇中,共19例产妇因不同原因退出研究,其中观察组7例,常规组12例。最终完成研究281例,观察组143例,常规组138例。1.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和观察组的产妇在年龄、体重、孕周以及新生儿体重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分娩体位产妇的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2.两组产妇在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方面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阴道顺产率(93.7%)高于常规组(84.8%);在阴道助产率方面,观察组(1.4%)显着低于常规组(10.9%),两组的剖宫产率相近。3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开率、会阴裂伤发生率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会阴完整率(15.4%)高于常规组(13.0%);观察组的会阴切开率(10.5%)显着低于常规组(36.3%);会阴I°裂伤率观察组(68.5%)高于常规组(38.4%),会阴II°裂伤率观察组(5.6%)低于常规组(12.3%),两组均无会阴III°和IV°裂伤。4.两组产妇在产后24h的会阴肿胀程度及会阴疼痛评分方面的比较评估两组产妇产后24h时的会阴肿胀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分娩体位不会增加会阴的肿胀程度;观察产后24h的会阴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位可以降低产后会阴疼痛程度。5.两组产妇尿潴留的发生率和产后疲倦度比较比较两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观察组体位可以避免产妇发生尿潴留;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0min的疲倦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0min疲倦度评分低于常规组,观察组体位可以减轻产妇产后30min的疲倦程度;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开始和产后24h的疲倦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产妇产程中胎心变化的比较比较两组胎心正常率,观察组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胎心早期减速,观察组显着低于常规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胎心变异减速、晚期减速及心动过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分娩体位与羊水粪染程度的关系两组羊水粪染情况比较,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羊水粪染程度较观察组高,即常规组的羊水粪染程度比观察组严重,说明分娩体位与羊水粪染程度有关。8.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产伤的比较观察新生儿窒息情况,发生轻度窒息观察组2例,常规组5例;重度窒息两组均为0例,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脐带动脉血气分析PH值、SBH值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锁骨骨折和臂丛神经的损伤;新生儿发生头皮血肿,观察组有2例,常规组有1例;两组发生肩难产,观察组有2例,常规组有6例,两组新生儿产伤情况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采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可以降低阴道助产率、减少会阴切开率、减轻会阴疼痛、降低胎心减速和羊水粪染的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同时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可以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产时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产程中产妇的舒适度,减少产妇产后疲惫感。两种体位在产妇产后出血、会阴肿胀、新生儿产伤和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血气分析值方面对比无显着差异;在发生肩难产数量上,两组虽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的发生例数低于常规组。

邓惠玲,巫小梅,周丹,梁文青,周文,朱丹格,赵凤乔[3](2019)在《探讨产科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引起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收治新生儿锁骨骨折患者3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产科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率为0.6%,其高危因素有肩难产、阴道助产、枕后位、出生体重>4 kg、母亲年龄大,但正常顺产中也偶有发生。结论: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关键在于提升助产人员及时识别高危因素的能力,提高接产技能,胎头娩出后等待下次宫缩时才娩肩,轻牵引胎儿颈部,帮助充分暴露肩峰或前臂下1/3处时,方可娩出后肩,新儿锁骨骨折预后良好,不会遗留残疾。

李萱,张可丽,曹柳,于海胜,方义湖[4](2019)在《病理尸检在高职高专病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病理尸检在高职高专临床专业病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某校2018级大专临床专业入学学生随机分成的两个班级,分别设为实验班(将病理尸检融入实践教学)与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结束后采用考试成绩、问卷调查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实验班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均优于对照班,有显着性差异(P<0.01);实验班绝大多数学生对将病理尸检运用于实践教学持肯定态度,尤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及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他们在医疗过程中的法律意识。结论:病理尸检运用于高职高专临床专业病理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实验教学。

肖金凤[5](2019)在《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客观评价三种分娩镇痛方法的临床疗效,评估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可行性,筛选出分娩镇痛的优效方案。通过检测多项实验指标,试图探讨分娩镇痛的相关机制。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180例产妇,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三组,分别为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电针组,每组各60例。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分娩镇痛的操作顺序为,先进行椎管内麻醉再行电针。产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再进行针刺。针刺双侧的合谷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连接HANS-200A穴位神经刺激仪,同侧的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分别连接为一个环路,先电针合谷-内关20min,再加电针足三里-三阴交5111min,电针参数设定为2Hz/50Hz频率、疏密波、电流强度0.1~5.OmA。每隔2h电针一次,直至宫口开全。椎管内麻醉组和电针组分别只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和电针,三组产妇整个分娩过程中均在助产师的指导下进行拉玛泽呼吸以及常规产科护理。主要结局指标包括:疼痛评分(镇痛前即刻,镇痛开始后10min、30min、60min、120min,宫口开全,第二产程末,第三产程末,产后24h,共9个时间点的VAS评分),镇痛后副反应(尿潴留、发热和皮肤瘙痒)。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产程(第一产程活跃期、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阴道器械助产率,缩宫素使用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产时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量),Apgar 评分(1min、5min 和 10min),脐血血气分析(pH、PO2、PCO2、Lac、BB、BE 和 HCO3-)。实验室指标:包括产妇镇痛前和宫口开全时外周血中β-EP、DYN、5-HT、TNF-α、NGF和PGE2的含量,胎盘组织中TRPV1蛋白质的表达量。结果:纳入研究的病例共180例,剔除10例,脱落4例,共完成166例。1.基线分析三组产妇的人口社会学特征(年龄、身高、孕前体重、孕前BMI、临产体重),临床特征(孕周、是否有流产史、宫高、腹围、头盆关系评分、是否胎膜早破、血压、心率、胎心率),这些指标在入组时的基线一致(P>0.05),说明三组产妇的可比性良好。2.主要结局指标(1)疼痛评分:①三组产妇镇痛前即刻分娩痛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②三组产妇在镇痛开始后10min、30min、60min、120min,宫口开全,第二产程末,第三产程末和产后24h的VAS评分低于镇痛前(P<0.05);③三组产妇镇痛后各时间点VAS评分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电针组。(2)镇痛后副反应:①三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和电针组<椎管内麻醉组(P<0.0125);②三组产妇发热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电针组<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P<0.0125);③三组产妇皮肤瘙痒发生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次要结局指标:(1)产程:①三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电针组<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P<0.008);②三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和椎管内麻醉组(P<0.008);③三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产妇缩宫素使用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和电针组<椎管内麻醉组(P<0.0125)。(3)三组产妇器械助产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产妇剖宫产率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椎管内麻醉组(P<0.0125)。(5)产后出血量:①三组产妇产时出血量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椎管内麻醉组(P<0.008);②三组产妇产后24h出血量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椎管内麻醉组(P<0.008)。(6)三组新生儿1min、5min和10min Apgαr评分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三组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各项结果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依从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估(1)三组产妇依从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产妇安全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室指标(1)外周血中β-EP、DYN、5-HT、TNF-α、NGF和PGE2六种物质含量:①镇痛前即刻,三组产妇外周血中六种物质含量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宫口开全时,三组产妇外周血中六种物质含量均高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宫口开全时,三组产妇外周血中六种物质含量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β-EP、DYN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电针组,5-HT、TNF-α、NGF和PGE2的含量从低到高依次为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电针组。(2)三组产妇胎盘组织中TRPV1蛋白相对灰度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组<椎管内麻醉组<电针组。结论:1.三种分娩镇痛方法均可缓解产妇的分娩痛;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从镇痛开始到宫口开全,以及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产后24h,均发挥最佳的镇痛效果;电针与椎管内麻醉联合以后,可发挥协同作用,增强镇痛效果。2.电针分娩镇痛后的尿潴留发生率和发热率均低于椎管内麻醉;电针与椎管内麻醉联合以后,与椎管内麻醉相比,可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和发热率。3.电针分娩镇痛后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均低于其他两种方法;电针与椎管内麻醉联合以后,相比于椎管内麻醉,可缩短第一产程活跃期。4.电针分娩镇痛后的缩宫素使用率低于椎管内麻醉;电针与椎管内麻醉联合以后,相比于椎管内麻醉,可减少缩宫素的使用率。5.电针与椎管内麻醉相比,可减少剖宫产率。6.电针与椎管内麻醉相比,可减少产时出血量和产后24h出血量。7.三种分娩镇痛方法对皮肤瘙痒发生率、第三产程时长、阴道器械助产率、胎儿缺氧窒息风险的影响,没有显着差异。8.三种分娩镇痛方法均能增加产妇外周血中β-EP和DYN的含量,降低5-HT、NGF、TNF-α和PGE2的含量,以及降低产妇胎盘组织中TRPV1的表达量,并且电针与椎管内麻醉联合可发挥协同作用,效果最强。

侯静静[6](2019)在《分娩镇痛下第二产程不同体位及用力干预方式对初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比较第二产程分娩镇痛下不同体位及用力干预方式对初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探讨最佳分娩方式,为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2015.03~2018.03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入产房待产足月初产妇4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式,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自由体位组、自主用力组、联合干预组,每组120例,在研究过程中,脱落样本24例样本,最终常规组110例、自由体位组115例、自主用力组114例,联合干预组117例纳入研究。四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三产程按正常分娩护理常规及分娩镇痛护理常规护理。第二产程常规组采用传统体位和常规指导用力分娩,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采用指导性指令指导产妇屏气时持续用力;自由体位组:采取自由体位和常规指导用力分娩,产妇根据自身意愿选择舒适体位,待有自主用力感后采用指导性指令指导产妇屏气时持续用力;自主用力组:采用传统体位和自主屏气用力分娩,进入第二产程取膀胱截石位,产妇以自我感觉自动自发地屏气用力;联合干预组:采取自由体位联合自主屏气用力,由产妇自主选择体位,凭自我感觉屏气用力,医护人员仅起从旁监护和协助作用。比较(1)产妇分娩结局:四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器械助产率(产钳助娩)、剖宫产率、第二产程时长、用力屏气时长、产后2h出血量、会阴损伤程度(侧切率、会阴裂伤发生率);(2)产妇第二产程疼痛程度(胎儿娩出后30min评价);(3)产妇疲倦程度、分娩控制感(LAS评分)(胎儿娩出后30min评价);(4)新生儿结局:胎儿胎心情况、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产伤[锁骨骨折、臂丛神经损伤、颅内出血(Ⅱ级以上)]发生率。结果1.四组产妇分娩结局的比较1.1四组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组(P<0.05);剖宫产率以及器械助产率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干预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P<0.05);剖宫产率及器械助产率低于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P<0.05);自由体位组与自主用力组比较,其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以及器械助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2四组第二产程时长以及用力屏气时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均短于常规组(P<0.05);联合干预组短于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P<0.05);自由体位组与自主用力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3四组产后2h出血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均少于常规组(P<0.05);联合干预组少于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P<0.05);自由体位组与自主用力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4四组中联合干预位组有7例会阴无破损,自由体位组有5例,自主用力组4例,常规组有3例,联合干预组会阴完整、无破损率高于其他三组,但四组会阴无破损率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会阴裂伤发生率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干预组会阴Ⅰ度裂伤所占比例高于自由体位组及自主用力组,三组裂伤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侧切率均少于常规组(P<0.05);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组中均无严重的会阴Ⅲ度及Ⅳ度裂伤。2.四组第二产程疼痛度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四组产妇疲倦程度、L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干预组的LAS评分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5),而疲倦程度评分显着降低(P<0.05)。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LA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疲倦程度低于常规组(P<0.05);自由体位组与自主用力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四组新生儿结局的比较4.1四组胎心正常监护及Ⅰ类监护发现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胎心正常发现率,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均高于常规组(P<0.05),组间比较,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均高于自主用力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干预组与自由体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心Ⅰ类监护发现率,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均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和自主用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胎心Ⅱ类监护发现率,Ⅲ类监护发现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2四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联合干预组无窒息,自主用力组发生轻度窒息1例,自由体位组发生2例,常规组发生1例,四组均无新生儿重度窒息,四组间新生儿窒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四组新生儿产伤情况联合干预组及自主用力组未发生新生儿产伤,自由体位组发生新生儿颅内出血1例,常规组发生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四组间新生儿产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下实施第二产程自由体位联合自主屏气用力可明显降低器械助产及剖宫产率,减少产妇第二产程用力时长以及产后出血,降低产妇疲倦程度,增加产妇的分娩控制感,避免母婴的不良影响,促进自然分娩。

王会平[7](2015)在《浅谈新式剖宫产手术娩头困难的处理》文中指出全面掌握新式剖宫产术前、术中正确处理各步骤将娩头困难的处理技巧,顺利将胎儿娩出是剖宫产手术的关键。

祝晶[8](2009)在《359例经产妇难产因素及产时产后并发症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优生优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倍受医务人员、广大患者及家属关心,但经产妇分娩往往未引起重视,随着围产期保健工作的深入,临床上经产妇围产期病例越来越集中在某些特定人群中,从中反映出许多令产科医生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分析2001年10月—2008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产妇病例359例作为观察组和随机选择同时段内分娩的初产妇病例359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新生儿异常情况。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经产妇年龄明显大于初产妇(P<0.05).经产妇剖宫产率69.92%,初产妇剖宫产率74.6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经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产妇(χ2=35.0315,P<0.001),经产妇妊娠合并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产妇(χ2=6.2075,P<0.05);经产妇巨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产妇(χ2=5.4350,P<0.05),经产妇低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产妇(χ2=22.6832,P<0.0001)。通过上述结论可以提高我们对经产妇分娩的认识,加强对经产妇围产期管理,减少并及时处理妊娠期合并症及产后并发症,重视对经产妇分娩期的管理。

刘晓莉[9](2008)在《基层产科适宜技术的有关问题》文中研究指明

李跃文,关咏梅,张文华[10](2008)在《剖宫产术时出头困难的处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剖宫产术时出头困难的处理。方法对我院1348例剖宫产中214例出头困难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产钳法、阴道上推胎头、压肠板杠杆法、延长子宫切口、内倒转牵引胎足等方法的积极干预,迅速而顺利地取出胎头是剖宫产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手术前对产妇及胎儿情况的正确估计及术中正确的处理是解决剖宫产术时出头困难的关键。

二、粘膜麻醉联合手法旋转胎头处理胎头位置异常100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粘膜麻醉联合手法旋转胎头处理胎头位置异常100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切除恒河猴阴道壁修复能力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恒河猴作为盆腔器官脱垂动物模型的探索研究
    前言
    实验一 恒河猴自发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率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实验二 盆腔器官脱垂恒河猴阴道壁组织结构的变化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阴道壁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组织工程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最新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技术路线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来源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退出标准
        2.1.5 样本量计算
        2.1.6 分组方法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的收集
        2.2.2 干预方法
        2.2.3 结局指标和指标评价
        2.2.4 统计学方法
        2.2.5 质量控制
3 研究结果
    3.1 基本资料分析
    3.2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的比较
    3.3 两组产妇产后舒适度相关指标的比较
    3.4 两组新生儿结局的比较
4. 讨论
    4.1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4.1.1 改良式半卧位对阴道自然分娩率的影响
        4.1.2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第二产程时长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4.1.3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会阴损伤的影响
    4.2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产后舒适度的影响
    4.3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5. 结论
6.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第二产程中分换体位对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伦理审查批件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4 疲倦视觉类比量表
    附录5
致谢

(3)探讨产科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4)病理尸检在高职高专病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实验班
        1.2.2 对照班
    1.3 学习效果评价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客观评价
    2.2 主观评价
3 讨论
    3.1 拥有丰富病理尸检资料及有经验的教师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
    3.2 病理尸检应用于病理学实践教学可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5)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非药物性的分娩镇痛方法
        一、拉玛泽呼吸法
        二、导乐和导乐仪
        三、水中分娩法
        四、针灸分娩镇痛法
    第二节 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
        一、常用分娩镇痛药物
        二、常用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
    第三节 联合分娩镇痛畅想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案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病例完成情况及原因分析
        二、治疗前一般基线资料分析
        三、治疗后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四、依从性评价和安全性评估
        五、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针刺分娩镇痛的中西医探讨
        一、中医理论探讨
        二、西医理论探讨
    第二节 研究方案的确立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电针方案的选择
    第三节 结果分析
        一、一般基线资料
        二、临床观察指标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二、实验检测指标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三、依从性和安全性评价分析
        四、优势方案的筛选
    第四节 创新点、问题与展望
        一、创新点
        二、问题与展望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详细摘要

(6)分娩镇痛下第二产程不同体位及用力干预方式对初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第二产程体位
        1.1 第二产程自由体位
        1.2 第二产程仰卧位
    2. 第二产程用力方式
        2.1 第二产程自主屏气用力
        2.2 第二产程指导屏气用力
    3. 第二产程分娩自控感
    4. 第二产程分娩镇痛
    5. 分娩镇痛下体位及用力
        5.1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
        5.2 分娩镇痛下自主屏气用力
        5.3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联合自主屏气用力
    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7.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退出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干预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指标采集和评价标准
    3. 统计学方法
    4. 质量控制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 基线资料分析
    2. 四组产妇分娩结局的比较
    3. 四组产妇疼痛程度的比较
    4. 四组产妇疲倦程度、LAS评分的比较
    5. 四组新生儿结局的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人群的选择
    2.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2.1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2.2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第二产程时长及屏气用力时长的影响
        2.3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2.4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会阴损伤的影响
    3.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第二产程疼痛程度的影响
    4.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产妇疲倦程度、LAS的影响
    5.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5.1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胎儿胎心的影响
        5.2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
        5.3 分娩镇痛下自由体位及自主用力对新生儿产伤的影响
第五部分 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浅谈新式剖宫产手术娩头困难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新式剖宫手术娩胎头的基本手法
2 新式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的原因
    2.1 胎头浮:
    2.2 胎头浅入与半固定:
    2.3 胎头深嵌入骨盆:
    2.4 切口过小或相对过小:
    2.5其他原因:
3 新式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的处理
    3.1 预防式处理:
    3.2 应对式处理:
        3.2.1 胎头高浮:
        3.2.2 胎头深嵌:
    3.3 器械助娩胎儿
        3.3.1 产钳助娩:
        3.3.2 胎头助娩器, 整体模仿剖宫产术中者娩胎头时手的自然形状制的。
        3.4.3 胎头吸引器, 将其置于先露部 (避开囟门) 形成负压后, 向外适当旋转并慢拉因可致颅内出血, 故在处理娩头困难时, 不推荐使用, 的确无其他辅助时尝试使用。

(8)359例经产妇难产因素及产时产后并发症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综述
    2.1 经产妇难产原因
    2.2 经产妇难产的预防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年龄
    4.2 经产妇人群特征及产前检查情况
    4.3 分娩方式,见表4.2
    4.4 难产情况,见表4.3
    4.5 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见表4.4
    4.6 新生儿异常情况,见表4.5
    4.7 产后并发症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粘膜麻醉联合手法旋转胎头处理胎头位置异常100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切除恒河猴阴道壁修复能力的实验研究[D]. 张也.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2]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D]. 孟祥芹. 苏州大学, 2020(02)
  • [3]探讨产科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高危因素及防治策略[J]. 邓惠玲,巫小梅,周丹,梁文青,周文,朱丹格,赵凤乔. 中国社区医师, 2019(35)
  • [4]病理尸检在高职高专病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李萱,张可丽,曹柳,于海胜,方义湖.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9(12)
  • [5]电针联合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的可行性及机制研究[D]. 肖金凤.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分娩镇痛下第二产程不同体位及用力干预方式对初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D]. 侯静静.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7]浅谈新式剖宫产手术娩头困难的处理[J]. 王会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04)
  • [8]359例经产妇难产因素及产时产后并发症临床分析[D]. 祝晶. 吉林大学, 2009(08)
  • [9]基层产科适宜技术的有关问题[J]. 刘晓莉. 新疆医学, 2008(08)
  • [10]剖宫产术时出头困难的处理[J]. 李跃文,关咏梅,张文华. 中国医疗前沿, 2008(16)

标签:;  ;  ;  ;  ;  

黏膜麻醉联合胎头手法治疗胎头位置异常100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