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35例分析

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35例分析

一、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35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曹小乐[1](2021)在《利胆排石汤在胆道镜治疗胆石症术后残余结石中的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利胆排石汤在胆道镜治疗胆石症术后残余结石(肝胆湿热型)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于2019年2月-2021年2月期间因胆石症术后残余结石(临床分型属肝胆湿热型)并术后留置T管就诊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胰内镜疝外科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入院后完善术前准备直接行胆道镜取石,观察组患者在胆道镜取石术前予以中药利胆排石汤(鸡内金20g,金钱草20g,郁金15g,虎杖15g,柴胡15g,白芍10g,木香10g,黄芩10g,制大黄10g,枳实10g,薏苡仁10g,甘草6g)煎汤(每次200ml,每日2次)口服,连续14天。(1)观察利胆排石汤治疗前后CRP、ALP、TBIL、DBIL、ALT、AST变化。(2)对比两组平均手术取石时间。(3)对比两组一次性结石取尽率。(4)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热,窦道、胆道大出血,急性胰腺炎,腹泻,窦道、胆道穿孔)发生情况。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21.0软件系统进行处理。结果:1.一般资料对比两组年龄、性别、既往胆道术式、结石分布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利胆排石汤治疗前后观察组各指标对比观察组服用利胆排石汤治疗后14天CRP、ALP、TBIL、DBIL、ALT、AST测值与服药前对比,明显回落,且各项指标治疗后平均值均低于相应项正常参考值上限,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平均手术取石时间对比观察组平均手术取石时间42.40±8.18min,对照组62.1±12.78min,观察组平均手术取石时间明显少于对照,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一次性结石取尽率对比观察组一次性结石取尽患者21例,对照组12例;观察组一次性结石取尽率为70.0%,对照组4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5.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观察组术后共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发热合并腹泻,2例单纯腹泻;无窦道及胆道出血、穿孔,无急性胰腺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0%。对照组共12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5例发热合并腹泻,2例急性胰腺炎合并发热、腹泻,7例单纯腹泻,无窦道、胆道大出血、穿孔情况发生,并发症发生率40%。两组对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1.利胆排石汤能够有效抑制胆道炎症,改善肝功能,促进结石下排。2.本方运用于胆道镜取石术前,可有效缩短手术取石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闫少卓[2](2021)在《金陈排石汤治疗肝胆湿热型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针对肝胆湿热型胆囊结石运用自拟方金陈排石汤进行治疗,并与中成药胆舒胶囊设置对照实验。同时分析肝胆湿热型胆囊结石的中医病因病机和金陈排石汤的组方配伍依据,并从临床疗效上论证金陈排石汤治疗肝胆湿热型胆囊结石的有效性,为中医治疗肝胆湿热型型胆囊结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对90例肝胆湿热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运用自拟方金陈排石汤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胆舒胶囊治疗。以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前和每个疗程结束时的中医症候以及治疗3个疗程前后的胆囊彩超影像学下胆囊结石的数量、直径,并通过比较相应的评分和影像学表现,评价金陈排石汤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纳入90例肝胆湿热型胆囊结石患者,实际完成85例,治疗组完成43例,对照组完成42例。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其中治疗组中医症候改善情况痊愈12例、显效23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改善中医症候优于对照组(P<0.05);单项中医症候改善情况中,两组患者单项中医症候均得到改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除舌象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项症状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困重乏力与恶心呕吐两项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在溶石排石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86.05%,对照组为76.19%,治疗组溶石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经6周治疗后两组胆囊结石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81.4%和73.8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肝功,血常规等指标未出现异常波动,治疗组出现1例轻度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3例轻度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陈排石汤治疗肝胆湿热型胆囊结石疗效可靠,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结石消融并且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

李璐璐[3](2021)在《胆石症中医证候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疗效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胆石症患者的住院资料分析,探讨胆石症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主要中药的使用频次,总结地域性的用药特色;并通过对其中医药治疗疗效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今后胆石症的防治提供更为完善的临床依据和治疗参考。方法:选择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2020年纳入诊断标准的胆石症住院患者367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记录其发病节气、主诉、发病病因、住院天数、中医诊断、中医证型、中医药方、服用周期、西医诊断等资料,运用SPSS21.0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67例胆石症患者发病的总平均年龄是55.92±16.53。其中男性以中青年为主,在31-60岁之间高发。女性患者以中老年为主,41-70岁之间高发。(2)胆石症临床分型中,发病率最高为胆囊结石患者,其次为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数量最少。胆石症患者男女比例为1.35:1。胆石症不同临床分型的发病数量在各个年龄段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数量在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胆石症患者常住地以城镇为主。(3)胆石症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关系与性别、年龄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质量指数主要分布在体重正常组,占比例49.1%。BMI在胆石症临床分型中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在胆囊结石中所占比例比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中高。(4)胆石症患者发病季节及节气分布情况为:春季(30.0%)>夏季(28.3%)>秋季(22.3%)>冬季(19.3%)。发病节气前六位分别为:立秋(7.4%)>谷雨(6.3%)=小暑(6.3%)>春分(5.5%)>小寒(5.2%)=惊蛰(5.2%)。胆石症患者发病节气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胆石症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壅滞证(47.1%)>热毒内蕴证(16.6%)>瘀血阻滞证(15.8%)>肝郁气滞证(13.1%)>肝阴不足证(7.2%)。胆石症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胆石症中医证型与临床分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病中医证型里,湿热壅滞证最多;肝外胆管结石病中医证型里,热毒内蕴证最多。肝内胆管结石中医证型里,瘀血阻滞证最多。肝郁气滞证、湿热壅滞证、瘀血阻滞证主要集中在胆囊结石中;热毒内蕴证主要集中在肝外胆管结石中。(7)胆石症中医证型分布与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证、瘀血阻滞证主要分布在61-70岁阶段。湿热壅滞证主要分布在51-60岁阶段。肝阴不足证主要分布在80岁之后。热毒内蕴证主要分布在31-40岁阶段。(8)胆石症证型分布与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气滞证、湿热壅滞证、瘀血阻滞证均除了分布在体重正常组,其余主要分布在超重组和肥胖组。从纵向分析,体重过低组的中医证型主要是肝阴不足证;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中医证型主要是湿热壅滞证。(9)使用率最高6个中医基础方依次为:大柴胡汤(32.7%)>半夏泻心汤(19.7%)>柴胡疏肝散(14.6%)>大承气汤(8.6%)>贯煎(7.3%)>少腹逐瘀汤(6.0%)。(10)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依次为柴胡、鸡内金、白芍、甘草、金钱草、黄芩、炒麦芽、延胡索、枳壳、陈皮、半夏、白术、郁金、木香、香附。以理气药、清热祛湿药、理血药以及利胆排石药为主。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纯西医综合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胆石症男、女性患者数量相差不大,胆石症主要以胆囊结石病为主,不同胆石症临床分型及性别患者其发病起始年龄、峰值以及衰减时间不同。胆石症发病与BMI、年龄相关,与季节无关,四季发病率无明显差异。(2)胆石症中医证型在性别分布上无差异,不同BMI指数、胆石类型和年龄其中医证型分布不同,对胆石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时可作适当参考。(3)胆石症患者中药内服以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为主。所用中药中以理气药、清热祛湿药、理血药以及利胆排石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胆石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曾思敏,刘熙荣,李生发,林华胜,周衡,程臣,牟丽环,韦静,黄贵华[4](2020)在《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胆石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西医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存在手术风险高、结石残留和反复反作等问题。中医药作为胆石症保守治疗和辅助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在预防胆结石形成、处理术后残留结石、降低结石复发率、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文章介绍了近年来中医药在认识及治疗胆石症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不足之处,为胆石症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李明[5](2020)在《自拟疏肝利胆汤治疗胆石症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自拟疏肝利胆汤对胆石症肝郁气滞证患者的血浆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结石大小及数目的影响,评价疏肝利胆汤治疗肝郁气滞型胆石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湖南省直中医院肝胆胰脾外科门诊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肝郁气滞证的胆石症患者,将所选患者按Doll’s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4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其疗效。治疗组服用自拟疏肝利胆汤、对照组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统计分析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浆CCK、结石大小及数目的变化。将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变化进行对比,所有数据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血浆CCK:两组治疗前CC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CCK均下降明显(P<0.05),治疗组同对照组比较,CCK下降幅度更明显。2.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同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3.影像学腹部B超疗效:治疗组腹部B超疗效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腹部B超疗效总有效率为30.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利胆汤可以改善胆石症肝郁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化石排石,同时可以降低血浆CCK,安全性较高,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章小燕[6](2020)在《从NPC1L1、ABCG5/G8的表达差异探讨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饲料诱发CS(cholesterol stone,CS)小鼠模型,予龙胆泻肝汤进行干预,比较不同组别小鼠胆固醇、胆汁酸等浓度变化以及与胆固醇吸收密切相关的尼曼-匹克C1样蛋白1(Niemann-Pick type C1 Like 1,NPC1L1)、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G5/G8(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G5/G8,ABCG5/ABCG8)的表达变化,从胆固醇代谢角度研究CS湿热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方法:6周龄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3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造模组24只。采用高胆固醇致石饲料诱导法复制CS小鼠模型,在造模8周后,随机选取8只模型小鼠进行取材,观察胆囊结石模型是否成功。将成模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龙胆泻肝汤组,龙胆泻肝汤组予龙胆泻肝汤干预,模型组与空白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分别干预4周。以空白组作为对照,观察各组小鼠的胆囊形态,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的肝脏与小肠的组织形态;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汁胆固醇与胆汁酸(Total biliary acid,TBA)含量;分别用q-PCR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NPC1L1、ABCG5/G8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造模期间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增长速率较空白组快且体重显着性高于空白组(P<0.01),而饮食及饮水量较空白组显着下降(P<0.01),经龙胆泻肝汤干预后小鼠体质量增长速度减缓,体重较空白组显着下降(P<0.01)。2.镜下显示结果体视显微镜下:空白组小鼠胆囊清亮,模型组小鼠胆囊较空白组增大,胆汁混浊,有絮状物沉淀,龙胆泻肝汤组较空白组混浊,而较模型组清澈。显微镜下:空白组小鼠肝组织中肝细胞排列呈索状,结构正常,小肠粘膜结构完整,轮廓清晰,刷状缘排列整齐规则,肌层较薄;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脂肪粒明显,央静脉附近肝细胞排列杂乱,小肠组织绒毛结构有所损坏,肠绒毛排列紊乱,肌层有所增厚;龙胆泻肝汤组小鼠肝组织脂肪泡减少减小,小肠肠绒毛紊乱情况改善,肌层厚度有所降低。3.血脂与胆汁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TC与胆汁TC、TBA水平显着升高(P<0.01),而血清中TG升高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龙胆泻肝汤组血清中TC与胆汁TC、TBA水平显着下降(P<0.01),而血清中TG下降明显(P<0.05)。4.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与空白组比较,肝组织中ABCG5/G8与小肠组织中NPC1L1表达显着上升(P<0.01),而肝组织NPC1L1与小肠组织中ABCG5/G8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龙胆泻肝汤组肝组织中ABCG5与小肠组织中NPC1L1表达显着下降(P<0.01),肝组织中ABCG8下降明显(P<0.05),而肝组织NPC1L1与小肠组织中ABCG5/G8表达显着上升(P<0.01)。5.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肝组织中ABCG5表达显着上升(P<0.01),肝组织中ABCG8与小肠组织中NPC1L1表达明显上升(P<0.05),而肝组织NPC1L1与小肠组织中ABCG5/G8表达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龙胆泻肝汤组肝组织中ABCG5下降显着(P<0.01),肝组织中ABCG8与小肠组织中NPC1L1表达下调,但下降不明显(P>0.05),而肝组织中NPC1L1与小肠组织中ABCG5/G8表达上调,但上升不明显(P>0.05)。结论:1.胆囊胆固醇结石中肝组织的脂肪变与小肠粘膜结构的受损可能是湿热证发生的病理形态学改变。2.血脂水平紊乱、胆汁盐成分比例失调可能是湿热证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3.胆囊胆固醇结石中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ABCG5、ABCG8、NPC1L1表达变化引起的胆固醇代谢异常是湿热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之一。

杨晓婷[7](2020)在《利胆排石汤调节保胆取石术后炎症因子平衡及促进胆囊粘膜修复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利胆排石汤对保胆术后患者(证属肝胆湿热型)血清中IL-4、IL-6、TNF-α及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试验方法,选取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住院病人中符合西医保胆取石条件及中医诊断标准中肝胆湿热型辨证标准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进行编号后,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双镜联合保胆取石术后,除术后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外,不做其他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按疗程口服中药利胆排石汤,每日两次,早晚各1次,均于饭后半小时服用,一共持续三个疗程,每个疗程持续2周后,停止口服药物2周,再开始下一疗程。随访观察患者的胆囊收缩功能、收集患者血样并以ELISA检测血清中IL-4、IL-6、TNF-α及EGF水平,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后12周观察组血清中IL-6、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组术后12周相较术前血清中IL-6、TNF-α浓度均有所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12周观察组血清中IL-4、EG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组术后12周相较术前血清中IL-4、EGF浓度均有所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2周观察组胆囊相对收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组术后12周相较术前胆囊相对收缩率均有所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实验证实利胆排石汤能够有效调节血清IL-4、IL-6及TNF-α含量,通过提高抑炎因子IL-4的同时使促炎因子IL-6、TNF-α的浓度下降而实现维持炎症因子平衡的目的,是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经验方利胆排石汤能够预防结石及一定程度溶石的可能机制之一;2.本实验证实通过测定血清中EGF含量的高低,有助于评价保胆术后患者的胆囊粘膜修复情况,可作为预测结石复发率的可参考指标之一,并且对于预防胆结石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李渊,高晓霞,秦雪梅[8](2020)在《促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中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利胆药指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加强胆囊收缩,促进胆囊排空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结石、胆汁淤积、胆道感染和黄疸型肝炎等疾病。中草药作为我国的传统医药,资源广泛,成本低,具有毒副作用小或无,动物体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中医药的快速发展,中药在利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中药利胆主要通过促进胆汁分泌,调节SCP2 mRNA,FXR,BSEP及外排转运蛋白,溶解胆固醇,促进奥狄括约肌舒张,改变胆汁成分等发挥作用。在临床上常运用中药汤剂、中药制剂,中药联合针刺、耳穴按压、泡浴、西药等治疗胆系疾病,且中药联合使用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复方、西药、针灸和泡浴等单独使用。还有总攻疗法和新型疗法也被运用到临床治疗中,中药取得的临床效果显着。现以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近15年来具有利胆作用的单味药以及复方的药理作用及机制和在临床中的应用,同时也发现一些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陈晓[9](2019)在《木香消胀合剂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木香消胀合剂加减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肯定木香消胀合剂加减对肝郁气滞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对木香消胀合剂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胆总管结石的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符合试验要求的病例9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应用木香消胀合剂(半夏、黄芩、黄连、木香、大腹皮、人参、郁金、干姜、大黄、紫苏叶、金钱草、枳实、白术、桅子、炙甘草、延胡索、鸡内金、山楂、神曲、麦芽、蒲公英、地龙)去延胡索,加柴胡、白芍、青皮;对照组选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疗程4周,疗效指标为:患者临床症状、体征、B超结果。试验结束后将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对肝郁气滞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均有一定疗效,且4周时疗效优于2周。试验组患者在症状、体征方面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2.试验组的结石消溶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木香消胀合剂加减对肝郁气滞型胆总管结石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王克茹[10](2019)在《调肝利胆合剂的利胆作用及对胆汁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实验的研究为,通过对SD大鼠灌服调肝利胆合剂,观察其合剂对胆汁的分泌量和对胆汁中总胆固醇、总胆汁酸、总胆红素的含量变化有无影响。探讨调肝利胆合剂的利胆作用和对其胆汁主要成分影响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雌雄各半的SD大鼠总计30只。在进行一周的适应性喂养后,将其随机分为每组10只的三组。灌服无菌蒸馏水为空白对照组,灌服中成药胆宁片混悬液为阳性药物对照组,灌服中药方调肝利胆合剂为实验组。每日一次的灌胃给药形式,持续3天,此外时间,保持大鼠正常作息、摄食。于第四天,对三组大鼠进行灌胃给药后,进行麻醉并行胆总管引流,分别记录第一、二、三小时总共三个时段的胆汁流量,并于-80℃冰箱储存。胆汁成分的含量变化通过检测,对三组胆汁酸、胆红素、胆固醇含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不同时段的三组胆汁流量变化进行观察对比。结果:1.通过对各组胆汁流量的计量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胆汁流量均比空白组增加,调肝利胆合剂实验组相比胆宁片阳性药物对照组的胆汁分泌量增高,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检测各组胆汁中的主要成分胆汁酸的结果,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相比空白组,胆汁酸含量均增加,实验组胆汁酸含量较对照组胆汁酸含量升高,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对三组胆汁中的主要成分胆固醇、胆红素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与空白组分别进行比较的对照组和实验组,胆固醇、胆红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实验组的胆固醇、胆红素含量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药组方调肝利胆合剂有利胆作用,具有增加胆汁分泌量功能。2.调肝利胆合剂具有使胆汁中胆汁酸含量增高,胆固醇、胆红素含量降低的功能,可以使胆汁成分发生有效改变,可推测通过发挥利胆作用、改变胆汁的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抑制胆结石形成的作用。

二、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35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35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利胆排石汤在胆道镜治疗胆石症术后残余结石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研究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终止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剔除标准
    3.汤剂制备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1.病例分组
    2.治疗前准备
    3.治疗方法
    4.术后处理
    5.观察指标
    6.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对比
        1.1 年龄对比
        1.2 性别对比
        1.3 既往术式对比
        1.4 结石分布对比
    2.平均手术取石时间对比
    3.一次性结石取尽率对比
    4.观察组 ,不同阶段 CRP、 ALP、 TBIL、DBIL、 ALT、 AST 测值
    5.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
    6.不良事件
第四部分 讨论
    1.胆石症在中医病名中投影
        1.1 中医对胆石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治则治法的认识
        1.3 近现代中医对胆石症术后残余结石的研究
        1.4 中医治疗胆石症存在的问题
    2.西医对于胆石症术后(留置 T 管)残留结石的治疗
    3.利胆排石汤的认知分析
        3.1 配伍分析
        3.2 选方依据
    4.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知情同意书
    附录二:临床观察表
综述 胆石症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2)金陈排石汤治疗肝胆湿热型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综述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病例选择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标准
        3.4 脱落标准
    4.研究方法
        4.1 分组方法
        4.2 治疗方法
        4.3 临床观测
    5.统计资料分析处理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比较
        1.1 性别、年龄、病程数据比较
        1.2 两组患者治疗前胆囊结石数量比较
        1.3 两组患者治疗前胆囊结石大小比较
    2.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比较
        2.1 治疗2 周疗效对比结果
        2.2 治疗4 周疗效对比结果
        2.3 治疗6 周疗效对比结果
        2.4 治疗6 周内中医症候改善情况
    3.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3.1 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3.2 中医单项症候积分比较
    4.治疗6 周后影像学疗效比较
    5.治疗6 周后总有效率比较
    6.安全性指标比较
    7.不良反应事件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3)胆石症中医证候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疗效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胆石症的研究进展
        1.1 病因和发病机制
        1.1.1 先天和后天因素学说
        1.1.2 化学成分代谢异常学说
        1.1.3 胆道系统感染学说
        1.1.4 胆囊收缩异常学说
        1.1.5 机体代谢紊乱影响学说
        1.2 现代医学的治疗
    2 中医学对胆石症的研究
        2.1 中医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辨证证型
        2.4 中医药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胆石症分类标准
        1.3.1 胆囊结石
        1.3.2 肝内外胆管结石
        1.4 身体质量指数
        1.5 中医辨证分型辨证标准
        1.6 治疗原则
        1.7 疗效判定标准
        1.8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2 研究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研究内容
        2.4 收集和整理数据
    3 数据统计
    4 结果
        4.1 胆石症分类与性别分布情况
        4.2 胆石症发病年龄与性别分布的情况
        4.3 胆石症患者临床分型与年龄分布
        4.4 胆石症患者病源地分布情况
        4.5 胆石症BMI分布情况
        4.5.1 身体质量指数(BMI)与性别分布情况
        4.5.2 胆石症患者BMI与年龄分布情况
        4.5.3 BMI在胆石症临床分型中的分布情况
        4.6 胆石症患者发病季节与节气分布情况
        4.7 胆石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4.7.1 胆石症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分型的分布情况
        4.7.2 中医证型与性别分布情况
        4.7.3 胆石症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的分布情况
        4.7.4 胆石症患者中医证型与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分布情况
        4.8 胆石症患者中药内服基础方的使用情况
        4.9 常用中药使用频次分布情况
        4.10 胆石症治疗方式及疗效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胆石症发病类型的分析
    2 胆石症发病与性别分布特点的分析
    3 胆石症发病与年龄分布关系的分析
    4 胆石症发病与BMI关系
    5 胆石症患者发病季节及节气的分析
    6 胆石症中医证型分布的分析
    7 胆石症中药内服方分布规律分析
    8 胆石症患者中药使用频次分析
    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纯西医治疗的疗效分析
    10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胆石症患者临床资料收集表
综述 胆石症的发病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4)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的病因病机
2 名医临床经验
3 单纯中药验方治疗
4 中药结合手术治疗
5 用药规律及药理机制
6 展望与不足

(5)自拟疏肝利胆汤治疗胆石症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案
    1.临床研究对象
    2.研究病例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标准
        2.3 病例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中止研究标准
    3.分组
    4.治疗方法
    5.观察指标
        5.1 一般资料
        5.2 实验室指标
        5.3 疗效性指标
        5.4 安全性指标
    6.疗效评定标准
    7.不良反应程度分级与处理
    8.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一般资料分析
    2.实验室指标分析
    3.疗效指标分析
    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西医对于胆石症的认识
    2.中医对于胆石症的认识
    3.自拟疏肝利胆汤治疗胆石症的理论基础
    4.研究结果分析
    5.研究意义
    6.存在问题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胆石症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从NPC1L1、ABCG5/G8的表达差异探讨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饲料
        1.3 实验药物
        1.4 实验试剂
        1.5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饲养及分组
        2.2 标本采集
        2.3 血清及胆汁指标测定
        2.4 肝脏与小肠HE染色
        2.5 NPC1L1、ABCG5/G8的RNA水平检测
        2.6 NPC1L1、ABCG5/G8 的蛋白表达水平检测
        2.7 数据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
    1 各组小鼠一般情况
        1.1 干预前各组小鼠体质量情况
        1.2 干预前各组小鼠日均摄食与饮水量
        1.3 干预后各组小鼠体质量情况
    2 各组小鼠体胆囊形态
    3 肝、小肠组织HE染色结果
        3.1 肝组织的HE染色结果
        3.2 小肠组织的HE染色结果
    4 血清、胆汁的相关指标检测结果
        4.1 血清TC、TG含量
        4.2 胆汁TC、TBA含量
    5 NPC1L1、ABCG5/8 基因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
        5.1 肝组织NPC1L1、ABCG5/8 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
        5.2 小肠组织NPC1L1、ABCG5/8 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
        5.3 肝组织NPC1L1、ABCG5/8 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
        5.4 小肠组织NPC1L1、ABCG5/8 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
讨论
    1 中医对胆石症的认识
        1.1 胆石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1.2 清利湿热法治疗胆石症
    2 胆固醇代谢异常导致结石
        2.1 胆固醇的肠道吸收
        2.2 肝脏的胆固醇代谢
    3 清利湿热法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小鼠一般情况的影响
        3.1 模型评价
        3.2 清热利湿法可恢复胆囊胆固醇结石小鼠的体重
        3.3 清热利湿法可改善胆囊胆固醇结石小鼠胆囊形态
        3.4 清热利湿法可改善胆囊胆固醇结石小鼠肝组织形态
        3.5 清热利湿法可改善胆囊胆固醇结石小鼠小肠组织受损
    4 清利湿热法治疗胆囊胆固醇结石小鼠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4.1 清热利湿法可改善胆囊胆固醇结石小鼠脂质水平的紊乱
        4.2 清热利湿法可调节胆囊胆固醇结石小鼠胆固醇代谢基因的表达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利胆排石汤调节保胆取石术后炎症因子平衡及促进胆囊粘膜修复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祖国医学对胆石症的综述
        1.1 胆及胆石症的中医定义
        1.2 胆石症的病因病机
        1.3 祖国医学对胆石症治则治法的认识
    2 西医学对胆结石的认识
        2.1 胆结石的发病率
        2.2 胆结石的发病机制
        2.3 胆结石的诊断
        2.4 胆结石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病例资料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保胆取石手术的病例选择
    2 主要实验材料
        2.1 实验试剂及耗材
        2.2 实验所需设备
    3 临床实验
        3.1 手术方式
        3.2 服药方式
    4 观察指标及方法
        4.1 胆囊相对收缩率
        4.2 IL-4、IL-6、TNF-α及EGF的检测
        4.3 随访
        4.4 数据处理
    5 实验结果
        5.1 一般资料比较
        5.2 实验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利胆排石汤方药分析
    2 IL-4、IL-6、TNF-α与胆结石
    3 胆囊粘膜与胆结石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促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中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胆系疾病病理机制
2 利胆单味药和复方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2.1 促胆囊收缩,舒张
    2.2 促进胆汁的分泌
    2.3 调节SCP2 mRNA,FXR,BSEP及外排转运蛋白等
    2.4 溶解胆固醇
    2.5 促进奥狄括约肌和胆道括约肌舒张
    2.6 降低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Ca2+等的含量,改变胆汁成分
3 中药复方临床应用
    3.1 纯中药治疗
        3.1.1 中药汤剂
        3.1.2 中药制剂
    3.2 联合治疗
        3.2.1 中药结合针刺、耳穴按压
        3.2.2 中药结合泡浴
        3.2.3 2种中药结合使用
        3.2.4 中药结合西药、基础治疗
    3.3 其他疗法
        3.3.1 总攻疗法
        3.3.2 新型治疗方法
4 总结

(9)木香消胀合剂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治疗疗程
        2.4 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方法
    3. 统计分析
        3.1 试验结果分析
        3.2 安全性观察
        3.3 研究结论
讨论
    1. 胆总管结石的西医概述
        1.1 胆总管结石的诱发因素
        1.2 胆总管结石的诊断
        1.3 胆总管结石的治疗
    2. 中医对胆总管结石的认识
        2.1 病名探讨
        2.2 病因病机
        2.3 治疗原则
    3. 木香消胀合剂的方药解析
        3.1 立法依据与思路
        3.2 组方配伍特点
        3.3 单味药药物分析及其现代药理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10)调肝利胆合剂的利胆作用及对胆汁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四、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35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利胆排石汤在胆道镜治疗胆石症术后残余结石中的疗效观察[D]. 曹小乐.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2]金陈排石汤治疗肝胆湿热型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D]. 闫少卓.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21(02)
  • [3]胆石症中医证候研究及中医药治疗疗效回顾性分析[D]. 李璐璐.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中医药治疗胆石症的研究进展[J]. 曾思敏,刘熙荣,李生发,林华胜,周衡,程臣,牟丽环,韦静,黄贵华. 中医药学报, 2020(09)
  • [5]自拟疏肝利胆汤治疗胆石症肝郁气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明.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从NPC1L1、ABCG5/G8的表达差异探讨胆囊胆固醇结石湿热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D]. 章小燕.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7]利胆排石汤调节保胆取石术后炎症因子平衡及促进胆囊粘膜修复的临床对照研究[D]. 杨晓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促胆汁分泌和排泄的中药研究进展[J]. 李渊,高晓霞,秦雪梅. 中国中药杂志, 2020(06)
  • [9]木香消胀合剂加减治疗肝郁气滞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D]. 陈晓.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调肝利胆合剂的利胆作用及对胆汁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克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自拟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石症35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