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爱班蔡”——《柳如诗》

“六朝,爱班蔡”——《柳如诗》

一、“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柳如是尺牍》(论文文献综述)

毛文芳[1](2022)在《明末清初黄媛介《为月人沈夫人画册》及其相涉问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台湾台北"何创时书法艺术文教基金会"典藏两千余件价值不菲之明代书画珍品,其中有一套黄媛介《为月人沈夫人画册》引起作者注意。黄媛介为明末清初着名的江南才女,传世画作多为山水小幅,以人物为题裁之画迹极为罕见。作者有幸亲睹这套《画册》,乃其接获沈夫人来函嘱绘,可作为黄媛介职业艺术家生涯的一项有力物证。《画册》与明末着名画家或文人清课产生美学系联,亦与汪汝谦及其西湖游舫有关,媛介的艺文生产,适切廓描明末清初江南才女之交游幅员与赞助样态。十页图景分别抒写文人与士女的禅修欣趣,既可连结明代盛行的禅悦风气,亦可旁证当代女禅师兴起的新现象。本文将针对才女黄媛介这套传世珍稀画迹包括:画册的结构与形制意涵、画册的美学系联、媛介的艺文生产途径、晚明的禅风、画面淡雅宁静的气氛等相关问题进行初步考察。

刘媛[2](2020)在《略论文学视阈下的“秦淮八艳”》文中提出“秦淮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古代杰出女性的代表。这种文化,是由有才华、有个性、有气节的秦淮名妓创造的,也是与整个明末清初的知识分子的文化生存状态挂钩的。她们在时代的大潮里,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作为一个女人,她们都生错了时代,但同时她们又恰恰生对了时代。她们的生命已经与政治、经济、文化挂钩,她们在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她们,研究这个特别时代特别产生的特别群体。本论文导论部分对有关“秦淮八艳”论题的研究来源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对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整体概括,对“秦淮八艳”的概念和指称范围进行了考辩。前两章从文学作品中透视八位佳人的形象、内心世界、价值追求等方面,进而分析她们的生活空间与其他阶层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从而给予她们较为科学的历史定位和文学定位。第三章从文学作品中透视秦淮八艳的艺术才情,分析她们在琴、棋、书、画、曲艺等方面的成就和贡献。第四章从文学作品中透视秦淮八艳的悲剧,或因时代,或因环境,或因恋人,或因家族,或因精神,或因身体……种种原因造成了她们独具个性的悲剧。演绎出一曲曲美丽而哀艳的红尘绝唱。论文最后部分通过“秦淮八艳”一幅幅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历史人文图景爬梳“秦淮八艳”对后世的影响,主要用以启发人们对“秦淮八艳”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学影响力的认识,以及对于认识明末到清代的历史文化所具有的新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演绎法,亦即通过某些特定的命题来演绎分析“秦淮八艳”的方方面面。同时,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对比研究的方法、历史文化批评的方法也在文中经常采用。

樊媛媛[3](2019)在《士妓交往影响下的晚明江南名妓绘画研究》文中提出自新石器时代末期中国开始步入父系社会,男权文化便在我国传统社会生根发芽,女性常陷入被放逐的窘境,该现象不仅存在于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领域,还直观地体现在古代绘画艺术上,在标榜男性画家为主流的中国传统绘画史中,女性绘画往往隐而弗彰。然而在晚明时期,这一定局出现短暂的破冰,尤其在文化与经济蓬勃发展的江南地区,一大批耽诗文善书绘的女性加入了文人绘画的行列,其中名妓这一特殊身份的女性群体表现尤为活跃,她们不遗余力地表露自己的艺术才华与丰神思致,并于女性绘画史上书写下浓重的一笔,而沾溉、烘托她们的则是这一时期与其密切交往的士人群体。晚明江南妓业尤为发达,而士人又多以交往文化艺术素养较高的名妓为风雅,尽管这种建立在娼妓制度存在基础之上的现象可远追溯至数千年前,但晚明特殊的时代、文化背景更加深刻地丰富了二者间的联系,同时为女性在书画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本文采用社会学与艺术学相结合的方法,以晚明江南士人与名妓的交往为线索,探究晚明江南名妓绘画在文人语境中受到的影响及形成的特点,进而深化有关女性主体的文化构建与社会性别体制等重要理论问题的讨论,全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厘清晚明江南士妓群然而起的原因,科举制度放宽、商品经济发展、司法行政废坏、心学思想启迪等等皆直接或间接地刺激了江南士人、名妓群体规模的扩大,并为二者的交往提供物质、思想等基础。第二部分考察士人与名妓的交往过程与方式,并厘清二者在交往过程中所建立的介于师生、友朋、夫妻间的多样性关系。第三部分深入挖掘士妓交往对这一时期名妓绘画题材、笔墨、思想情感等多方面产生的影响,名妓在与士人的定向或发散交往中受其熏染,一方面在绘画题材上趋同文人亲雅避俗的审美取向,在笔墨上则通过介入男性交游圈而汲取文人画风格;在另一方面,士与妓缔结的多样化关系也在无形中塑造着名妓们的意识、情感领域,并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于她们的画面之中。第四部分从上述研究出发,提出对其时女性问题及社会性别制度的有关思考。一方面,晚明江南名妓在绘画中所表现出的亲附文人画传统现象,实际上也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间接表现。另一方面,自我意识的觉醒并未能强有力地消解性别问题的沉疴宿疾,名妓在极大程度上仍掣肘于传统的不平衡的社会性别体制,这也构成了清代名妓绘画未能延续晚明时期的盛景并长久发展下去的根本原因。

杨青[4](2014)在《史家文士各不同》文中研究表明一花两年时间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刚读完就收到朋友送的黄裳《绛云书卷美人图——关于柳如是》(以下简称《绛云》),此书是为纪念黄裳去世一周年出版的。陈寅恪是大史家,黄裳是着名藏书家、文人,前者从考据起步,后者则从收集柳如是的小像诗集入手,均以柳如是为切入点。关于柳如是和陈卧子的关系,黄裳开口就错,在《绛云》第二篇文章《柳如是》中他写道:陈卧子是柳如是继张溥后主动追求的第二个

王菊梅[5](2013)在《出淤泥而不染——记“秦淮八艳” 之柳如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驰誉江南的"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虽不幸堕入青楼,但其对情感的执着、对平等爱情的追求为今人赞叹;其在文学、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为后辈敬仰;其对国家、民族兴亡的忧思之感,为民族复兴尽倾己力的行为为后人钦佩。她曲折却不平凡的短暂一生,闪烁着不可磨灭的人格魅力。柳如是(1618—1664),浙江嘉兴人(一说江苏吴江盛泽人),明清易代之际卓荦不凡的风尘奇女子,驰誉江

王菊梅[6](2013)在《出淤泥而不染——记“秦淮八艳”之柳如是》文中指出驰誉江南的"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虽不幸堕入青楼,但其对情感的执着、对平等爱情的追求为今人赞叹;其在文学、艺术上所取的成就为后辈敬仰;其对国家、民族兴亡的忧思之感,为民族复兴尽倾己力的行为为后人钦佩。在她曲折却不平凡的短暂一生中闪烁着不可磨灭的人格魅力。

刘君萍[7](2013)在《柳如是诗词特点及其成因探析》文中认为柳如是是明末清初值得一提的人物,不仅名列"秦淮八艳",而且是名擅一时的才女,一生从事文学创作,且有佳作传世。陈寅恪先生为其"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所打动,为其作传,使其不得埋没于历史。本文主要对柳如是流传作品中的诗词进行赏析并浅探其创作特点,及成因。柳如是性格中的两重性让她的作品也是女儿情与英雄气并存,一面缠绵委婉,一面豪气英发,具有明显的刚柔并济的美学特征。强烈的个性意识与社会参与意识充斥于女作家的作品之中。作者前后期诗作风格呈现出明显不同特征,前期是兴象情韵之美,后期是平淡思理之美。柳如是作品中大量出现的杨柳意象值得读者注意,"柳"既柔弱凄苦又高洁不屈,是作者自身形象的化身。柳如是诗词中显示的这些特点,自然是受到明朝追求开放自由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也与她坎坷的人生经历和豪放激烈、追求独立的性格,以及受几社文人心忧天下的熏陶有关。另外,柳如是的诗学道路从早期跟随云间陈子龙等人拟古,学习汉魏盛唐之音,到嫁与虞山钱谦益后重功力重学养,这也深刻地影响了女作家的作品风格。

贾明秀[8](2013)在《晚明文化视角下的士妓交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晚明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人们物欲逐渐膨胀,社会享乐风气日盛。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发生改变之时,晚明士子作为社会精英在此时却得不到当朝统治者的重视,无法在传统的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的指导下,实现其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在找不到自己政治功能发挥的舞台时,这些士子无奈地带着对人生矛盾和社会矛盾的思考,开始剑走偏锋。一些思想激进的文人高扬“至情”、“至性”的人文主张,掀起了一场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潮。这些士子从儒学中走出来,站在人本主义的道路上,开始寻找自身的出路。这些文人离经叛道、追逐声色之好,娼妓群体兴起、追求文雅情调,士妓频繁交往开始成为晚明突出的文化现象。这群士子从官场、名利场和读书场中走出来,广泛的参与社会交往活动。而此时的许多妓女在与士子的交往中不断地受到文人雅士的思想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开始摒弃妓女惯有的陋习向着高洁的人格品质转变。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大环境下催生了以柳如是、顾眉、陈圆圆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妓。她们逐渐由以往以色媚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向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雅致的文化形态转变。本文正是以“晚明士妓交往”为研究对象和切入点,以晚明文化视角为窗口,从两者的社会交往和婚恋交往双线切入,以士子结社的社会交往为契机,展现了晚明时代下士妓交往的特色,从而引出这样的交往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即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外部环境原因和两者自身的内部原因。最后探讨了在这样的交往中蕴藏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以及引发出对女性思想解放的思考和对大明王朝灭亡原因的思考。

孙茜[9](2013)在《柳如是作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柳如是幼年被鬻为妓,堕入风尘,一生坎壈曲折,受尽屈辱与折磨,却始终自尊自励,诗文艺事,斐然华章,其高风亮节尤让同代道貌岸然的士大夫文人赧颜。然一代旷世才女的传奇人生和诗书才华,却因出身和夫婿的原因被刻意埋没,直至数十年前尚鲜有人知。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出版之后,情况有了较大改观,但对柳如是作品的研究依然薄弱。有鉴于此,本文以柳如是诗、词、赋及尺犊为研究对象,力争从宏观的角度对现存与柳如是相关的史料进行全面梳理考察,对柳如是作品的流传情况,艺术特征,精神内涵及与时代、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探讨,为世人展现一个真实、立体、丰富的柳如是形象。全文包括绪论、正论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部分,阐述柳如是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论文选题的缘由及意义,指出柳如是着作在女性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正论部分,从柳如是生平、作品流传情况、作品创作及与时代的关系四个方面对柳如是及其作品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简述柳如是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及其流传情况进行梳理;第二章重点探讨柳如是的诗歌创作,分诗歌思想内涵、艺术特征与创作分期三节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柳如是人生不同时期的遭际对其作品产生的影响,从整体上确认其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第三章为柳如是的其他作品研究,包括词、尺牍和赋;第四章,从晚明文士与名姝角度探讨柳如是创作的时代环境,从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的角度入手,透析柳如是在文学上获得较高成就的深层次原因。论文第五章为结语,注重申明柳如是的文学创作在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女性文学史中的地位及对女性独立意识的启蒙作用。

杨光祖[10](2013)在《人还是不能写比他高的东西——《白门柳》论》文中指出茅盾文学奖已历八届,前后共有38部长篇小说获奖(包括2部荣誉奖),荣膺此奖的作家有37位。历史题材作品有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二卷)、凌力的《少年天子》、刘斯奋的《白门柳》(第一、二部)、熊召政的《张居正》等数部作品。姚雪垠的《李自成》当年争议就非常之大,凌力也是一时成名,但作品似乎已在淡出之中,刘斯奋则一直没有什么影响。熊召政的《张居正》一直好评不衰,但艺术水

二、“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柳如是尺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柳如是尺牍》(论文提纲范文)

(1)明末清初黄媛介《为月人沈夫人画册》及其相涉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言
二、画册讯息
    (一)形制
    (二)“月人沈夫人”是谁?
    (三)印文与流传
三、黄媛介及其艺文生产
    (一)黄媛介传略
    (二)汪汝谦的西湖游舫
    (三)黄媛介的艺文生产途径
四、黄媛介与沈颢及明末画家的美学联系
    (一)臞禅南宗画
    (二)陈洪绶绘赠《隐居十六观》
    (三)文人日常清课
    (四)《朱葵石像》
五、禅悦之风、吴琪与女禅师
    (一)禅悦之风
    (二)吴琪与女禅师
六、结语:静默的声响

(2)略论文学视阈下的“秦淮八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论题来源及研究现状
    二、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三、“秦淮八艳”基本情况概述
        (一)秦淮八艳的概念
        (二)本文“秦淮八艳”的指称范围
        (三)“秦淮八艳”的共同特点
        (四)“秦淮八艳”的个性差别
    四、从文学形象的角度看“秦淮八艳”
        (一)《板桥杂记》
        (二)《秦淮八艳图咏》
第一章 :“八艳”留名文苑中(上)
    一、香扇桃花染血痕——李香君形象
        (一)《桃花扇》对李香君的描写
        (二)《李姬传》对李香君的描写
        (三)其他文学作品中的李香君
    二、青山见我应如是——柳如是形象
        (一)文言小说对柳如是的描写
        (二)记载柳如是的野史杂记
        (三)从柳如是诗词中品读一代侠女
    三、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圆圆形象
        (一)从《圆圆曲》说起
        (二)陈圆圆在文言小说和诗文中
        (三)《吴三桂演义》对陈圆圆的描写
    四、纷纷乱世宛如梦——董小宛形象
        (一)文言小说中的董小宛
        (二)董小宛不是“董鄂妃”
        (三)冒辟疆笔下的董小宛
第二章 :“八艳”留名文苑中(下)
    一、翦就黄絁来入道——卞玉京形象
        (一)文言小说对卞玉京的描写
        (二)从吴梅村《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赏析卞玉京
        (三)从吴伟业《琴河感旧》看两人感情
    二、侠骨柔肠艳八方——顾横波
        (一)板桥杂记中的顾横波
        (二)龚鼎孳笔下的顾横波
        (三)从文人诗词中赏析其性格
    三、黄粱一梦情难求——寇白门
        (一)《板桥杂记》对寇白门的描写
        (二)吴伟业笔下的寇白门
        (三)其他明清作品对寇白门的描写
    四、素手妙笔添兰芳——马湘兰
        (一)记载马湘兰的野史杂记
        (二)从杂剧小引中看马湘兰的形象
        (三)王穉登笔下的马湘兰
第三章 :“八艳”才华各擅长
    一、诗文之才
        (一)柳如是的诗稿、尺牍
        (二)董小宛的文学艺术才华
        (三)寇白门拈韵吟诗
        (四)马湘兰文学才华
    二、声色之才
        (一)李香君的琵琶与歌喉
        (二)陈圆圆的曲艺才华
        (三)马湘兰善曲艺
    三、书画之才
        (一)卞玉京的书画之才
        (二)柳如是的书画之才
        (三)顾横波善画兰花
        (四)丹青仙子马湘兰
    四、“八艳”中人的其他才华
第四章 :“秦淮八艳”的悲剧
    一、出身之悲
        (一)李香君:家道中落漂流异乡
        (二)柳如是:身世不清幼年被卖
        (三)陈圆圆:年少失怙养于他家
        (四)董小宛:父丧母病沦落青楼
        (五)卞玉京:家庭破败沦落风尘
        (六)其他人物:女子最苦是妓身
    二、婚恋之悲
        (一)李香君:爱情与政治
        (二)柳如是:婚姻、男人与家国
        (三)董小宛:恩爱夫妻不到头
        (四)卞玉京:遇乱分手悔断肠
        (五)其他人物:问君能有几多愁
    三、结局之悲
        (一)出家修行李香君
        (二)战争裹挟陈圆圆
        (三)香消玉殒董小宛
        (四)归入佛门卞玉京
        (五)其他人物:人生长恨水长东
    四、“秦淮八艳”悲剧的共同性和个别性
        (一)共同性
        (二)个别性
余论
    一、“秦淮八艳”的社会影响
        (一)政治影响
        (二)经济影响
        (三)文化影响
    二、“秦淮八艳”的文学影响
        (一)对《红楼梦》的影响
        (二)对影视文学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3)士妓交往影响下的晚明江南名妓绘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晚明江南文士与名妓群起盛况
    第一节 江南士人与士风
    第二节 江南妓业与名妓
第二章 晚明江南善绘名妓及其与士人的交往
    第一节 晚明江南善绘名妓与相交士人概况
    第二节 晚明江南善绘名妓与士人的交往方式
    第三节 晚明江南善绘名妓与士人的关系构建
第三章 晚明江南名妓绘画面貌
    第一节 趋雅避俗的艺术题材
    第二节 文人化的笔墨风格
    第三节 多元化的情感意识
第四章 对晚明江南名妓及其绘画的思考
    第一节 绘画依附与角色叛离
    第二节 晚明江南名妓绘画式微之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史家文士各不同(论文提纲范文)

(5)出淤泥而不染——记“秦淮八艳” 之柳如是(论文提纲范文)

自尊、自立的情感追求
文学、艺术成就
“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民族气节

(6)出淤泥而不染——记“秦淮八艳”之柳如是(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尊、自立的情感追求
二、文学、艺术成就
三、“天下兴亡, 匹‘妇’有责”的民族气节

(7)柳如是诗词特点及其成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柳如是诗词特点
    (一) 女儿情与英雄气
    (二) 个性意识与社会参与意识
    (三) 兴象情韵之美与平淡思理之美
    (四) 独具魅力的杨柳意象
二、柳如是诗词风格成因
    (一) 社会文化背景
    (二) 独特的身世、个性与经历
    (三) 由唐到宋的诗学道路

(8)晚明文化视角下的士妓交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晚明士妓群起及其交往状况
    1.1 晚明士妓群起的盛况
        1.1.1 晚明士子群起
        1.1.2 晚明妓业繁盛
    1.2 晚明士妓的交往状况
        1.2.1 士妓交往的概况
        1.2.2 士妓交往的特点
第二章 晚明士妓的生死婚恋情结
    2.1 士妓的婚恋状况
    2.2 士妓的爱情追求
    2.3 士妓的爱情悲剧
第三章 晚明士子结社及士妓的文学艺术互动
    3.1 晚明士子结社
    3.2 士妓的文学艺术互动
        3.2.1 诗文互动
        3.2.2 曲艺互动
第四章 晚明士妓相亲的原因
    4.1 社会经济政治思想因素
        4.1.1 朝纲松弛的政治
        4.1.2 繁荣的城市经济
        4.1.3 多元的思想文化
    4.2 晚明士妓集团风貌因素
        4.2.1 晚明士子矛盾的心态
        4.2.2 引领时代的名妓风采
第五章 晚明士妓交往的社会文化意蕴
    5.1 士妓交往的社会文化意义
        5.1.1 对古典文学艺术的影响
        5.1.2 对女性思想解放的促进
        5.1.3 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
    5.2 晚明士妓交往的历史反思
        5.2.1 名妓文化形态的两面性
        5.2.2 晚明名妓的历史定位
        5.2.3 士妓交往与明代灭亡的历史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作品
致谢

(9)柳如是作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CONTENTS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柳如是生平作品概说
    1.1 柳如是生平概说
        1.1.1 浮萍般飘零的身世
        1.1.2 此生予君一红豆,苍颜白发也相守
        1.1.3 丹青让与柳枝娘
    1.2 柳如是作品叙录
第2章 柳如是诗歌研究
    2.1 柳如是诗歌思想阐释
        2.1.1 叹身世飘零、命运无常
        2.1.2 现代意义的爱情观
        2.1.3 爱国主义情怀
    2.2 柳如是诗歌的艺术特征
        2.2.1 喜用僻字、奥典及险韵
        2.2.2 笔酣墨饱,渲染铺排,议论宏肆
        2.2.3 “闲情淡致,风度天然,尽洗铅华”
    2.3 柳如是诗歌创作分期
        2.3.1 前期:小荷才露尖尖角
        2.3.2 过渡阶段:转益多师是我师
        2.3.3 后期:脱离云间转向虞山
第3章 柳如是其他作品研究
    3.1 柳如是的词作
    3.2 柳如是的尺牍
    3.3 柳如是的赋作
第4章 柳如是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名姝文化
    4.1 柳如是的创作背景
    4.2 晚明名姝文化
第5章 总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0)人还是不能写比他高的东西——《白门柳》论(论文提纲范文)

小说'>史料>小说
“士”的人物塑造矮化扁平, 苍白平庸
思想肤浅, 缺乏穿透力
结构生硬拼贴

四、“艳过六朝,情深班蔡”——《柳如是尺牍》(论文参考文献)

  • [1]明末清初黄媛介《为月人沈夫人画册》及其相涉问题[J]. 毛文芳.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略论文学视阈下的“秦淮八艳”[D]. 刘媛. 湖北师范大学, 2020(07)
  • [3]士妓交往影响下的晚明江南名妓绘画研究[D]. 樊媛媛. 扬州大学, 2019(02)
  • [4]史家文士各不同[J]. 杨青. 书屋, 2014(08)
  • [5]出淤泥而不染——记“秦淮八艳” 之柳如是[J]. 王菊梅. 文史春秋, 2013(12)
  • [6]出淤泥而不染——记“秦淮八艳”之柳如是[J]. 王菊梅. 文史博览(理论), 2013(10)
  • [7]柳如是诗词特点及其成因探析[J]. 刘君萍. 文教资料, 2013(29)
  • [8]晚明文化视角下的士妓交往研究[D]. 贾明秀. 华东交通大学, 2013(07)
  • [9]柳如是作品研究[D]. 孙茜. 山东大学, 2013(10)
  • [10]人还是不能写比他高的东西——《白门柳》论[J]. 杨光祖. 新文学评论, 2013(01)

标签:;  ;  ;  ;  ;  

“六朝,爱班蔡”——《柳如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