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长期补充碳酸钙制剂效果的研究

学龄前儿童长期补充碳酸钙制剂效果的研究

一、学龄前儿童长期补充碳酸钙制剂效果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艳,秦锐[1](2021)在《江苏省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从出生至5岁儿童维生素D状况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江苏省生命早期从出生至5岁儿童膳食、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体力活动与维生素D状况的关系。方法研究进行了多中心大样本的抽样调查, 于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江苏省的10个城市招募0~5岁的儿童。采用食物频率法和体力活动问卷分别调查膳食和体力活动情况,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含量。结果共调查5 289名儿童, 每天牛奶摄入量< 250 ml、每天肉类摄入量>150.0 g、喜荤菜、喜甜食、近3个月没有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近3个月每天补充维生素D的剂量≤ 400 IU、近3个月没有补充钙补充剂、每天睡眠时间<10 h、每天户外活动时间< 2 h的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分别显着增加1.24倍、1.46倍、1.34倍、1.27倍、1.47倍、1.39倍、1.19倍、1.38倍、1.20倍, 而25-(OH)D水平分别显着降低4.43 nmol/L、9.33 nmol/L、7.10 nmol/L、5.21 nmol/L、8.76 nmol/L、7.18 nmol/L、5.40 nmol/L、5.35 nmol/L、3.24 nmol/L。母乳喂养的儿童25-(OH)D水平显着降低2.46 nmol/L。每天蛋类摄入量<60.0 g和≥ 60.0 g的儿童25-(OH)D水平分别为63.0 nmol/L、69.0 nmol/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较少的牛奶和蛋类摄入、较多的肉类摄入、喜甜食、母乳喂养、没有补充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较少的睡眠和户外活动与生命早期从出生至5岁儿童维生素D水平降低相关。

吴颖,萧婷婷,陈方圆,刘内[2](2020)在《学龄前儿童乳粉配方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从人群营养需求、产品法规依据、原辅料包材筛选、配方设计、标签设计等方面以学龄前儿童调制乳粉(干法工艺)配方设计为例,阐述了一款调制乳粉的配方设计思路。

李云龙[3](2020)在《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铁元素是人体需要微量元素之一,维持着机体器官、组织的正常运行,身体缺铁会导致贫血,除了贫血本身导致的临床症状外,引起患者缺铁的病因也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影响生活质量和预后。而和缺铁性贫血相关的病因很多,目前部分病因确切,但有些病因或影响因素的关联性尚不清楚,而针对缺铁性贫血与社会因素是否相关的研究较少,重庆南部(渝南)地区未见相关报道。为明确社会因素、身体疾病因素、管理因素和特殊人群等不同层面是否会导致缺铁性贫血或是否相互关联,希望能够对人们的行为习惯有所影响、为医生的临床诊疗提供借鉴、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政策或预防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阅读,筛选与缺铁性贫血可能相关的各种因素或病因的报道和进展,汇总分析国内外关于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的探索与实践;对符合定性分析的文献资料,予以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定性系统评价;在渝南地区四所大型医院专科门诊和体检门诊抽取病例组和对照组各500例为观察对象进行缺铁性贫血患病的社会因素问卷调查,此调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样,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实验室结果验证是否确诊缺铁性贫血,然后总结分析对于在渝南地区的成人缺铁性贫血与社会因素关联或相互影响。结果:国内外关于成人缺铁性贫血发生与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家庭情况、自感家庭经济情况、工作情况、吸烟、饮酒、膳食等社会因素,与胃肠道疾病、妇科疾病、免疫性疾病、矿物质缺乏、遗传性疾病、慢性病贫血、肾病、心脏病、内分泌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实体肿瘤、恶性贫血等身体疾病因素,与围手术期管理、急诊科管理缺陷等医疗管理因素,和孕妇、老年人、新兵和运动员等特殊人群的有一定关联性;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定性系统评价结果提示,社会人口学因素中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是促进因素,家庭因素中家庭居住条件、家庭经济情况是促进因素、家庭支持是阻碍因素(家庭成员关心、支持则较少发病),个人生活方式中不合理膳食促进因素,疾病因素中胃肠道疾病、炎症、失血、癌症是促进因素,管理因素中围手术期管理缺陷是促进因素,特殊人群中女性、老年人是促进因素,上述相关促进因素证据等级为中级;对于渝南地区社会因素的调查,从多因素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吸烟,紧张工作和无固定工作时间是IDA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合理膳食,较高文化程度和3人以上家庭规模为IDA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本研究针对国内外关于成人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作了全面总结分析,并进行定性系统评价和调查研究。理论研究丰富了与缺铁性贫血相关的病因或影响因素的内涵,探讨了社会因素、身体疾病因素、医疗管理因素和特殊人群与缺铁性贫血发生的关联;定性系统评价从专业分析角度对部分影响因素进行定性评价;而实际调查研究分析,则对吸烟、工作、膳食、文化程度、家庭人数等影响因素予以验证。三者结合较为全面总结阐述和验证了相关危险因素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

孙婧宇[4](2019)在《益生菌制剂对重度低龄儿童龋防龋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5岁组重度低龄儿童龋(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儿童服用含瑞士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的益生菌制剂前后,口腔唾液中变异链球菌数量、pH值以及牙菌斑生物膜微生态的变化,评价该益生菌制剂的防龋作用。[方法]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5岁S-ECC儿童30名。采用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将受试人群随机分为两组,A组(试验组,15人)服用含有瑞士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的益生菌制剂7天,B组(对照组,15人)服用安慰剂7天。分别采集非刺激性唾液和龈上菌斑:(1)采用细菌分离培养及菌落计数法观察服用制剂前、服用制剂7天后及停服制剂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六个时间点,唾液中游离变异链球菌的数量及唾液pH值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服用制剂前及服用制剂7天后牙菌斑生物膜微生态的变化,使用Alpha多样性分析、物种组成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等对所得OTU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服用益生菌制剂对S-ECC儿童唾液中变异链球菌的生长及pH值的影响:①对唾液中变异链球菌的影响:服用制剂7天后,试验组及对照组唾液中游离变异链球菌的数量与服用制剂前比较均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服制剂后1周,对照组与试验组唾液中游离变异链球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与服用制剂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服制剂后2周、1个月、3个月,对照组与试验组唾液中游离变异链球菌的数量与服用制剂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唾液pH的影响:服用制剂前、服用制剂7天后及停服制剂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六个时间点,试验组与对照组唾液p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服用益生菌制剂对S-ECC儿童牙菌斑生物膜微生态的影响: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服用制剂前、后共60个样品中得到2535490条有效序列,进行优化后,共获得优化序列2235743条。①对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服用制剂前、后牙菌斑生物膜细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菌群组成的影响:服用制剂前及服用制剂7天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牙菌斑生物膜中部分菌群组成发生变化。在门水平,服用制剂7天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服用制剂前相比数量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服用制剂7天后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放线菌属(Actinomyces)、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Anaeroglobus、奇异菌属(Atopobium)、颗粒链菌属(Granulicatella)、金氏菌属(Kingella)、假单胞菌属(Psewdomonnas)、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na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坦纳菌属(Tannerella)、以及一种未分类的韦荣球菌科(Unclassified Veillonellaceae)与服用制剂前相比数量减少,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服用制剂7天后与服用制剂前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菌群丰度的影响:服用制剂前及服用制剂7天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牙菌斑生物膜中部分菌群丰度在属水平发生改变。服用制剂7天后不动细菌属(4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与服用制剂前相比水平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天短期服用含瑞士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的益生菌制剂能抑制5岁组S-ECC儿童唾液中游离S.mutans的生长,该抑制作用在停服制剂1周后逐渐减弱消失;对唾液pH值无明显影响:虽能改变牙菌斑生物膜的部分细菌菌群的组成和丰度,但未改变牙菌斑生物膜的细菌菌群结构和多样性。该益生菌制剂用于儿童龋病防治的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宋晨晨[5](2018)在《章鱼蛋白钙对小鼠的补钙功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研究以章鱼下脚料为原料制备的章鱼蛋白钙(Octopusprotein-calcium OP-Ca)在小鼠体内吸收代谢情况及其补钙功效,为章鱼蛋白钙作为补钙制剂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章鱼蛋白钙螯合率的测定:使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螯合态钙及总钙钙离子含量,计算得章鱼蛋白钙样品螯合率。动物实验:SPF级ICR小鼠60只,雄性,3周龄。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低钙组、碳酸钙组、低剂量OP-Ca组和高剂量OP-Ca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四组喂饲低钙基础饲料。低、高剂量OP-Ca组的灌胃剂量分别为39.9、119.7 mgCa/(kg·d),碳酸钙组灌胃剂量为119.7 mg/(kg·d)。正常对照组和低钙组灌胃给予等体积去离子水。灌胃时间为4W,期间小鼠自由摄食,饮用去离子水,每周测定小鼠体重和体长。钙吸收代谢试验:灌胃至25d时,将小鼠转移至代谢笼中,记录小鼠每天的摄食量,并收集小鼠24h粪便和尿液,连续收集3d。使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小鼠粪钙和尿钙含量,计算小鼠钙表观吸收率和储留率,探讨章鱼蛋白钙在小鼠体内的吸收代谢状况。血清生化指标和股骨指标的测定:灌胃至28d后禁食8h,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小鼠血清钙、碱性磷酸酶(AKP)含量,探讨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脱颈椎处死小鼠,分离双侧股骨,测定小鼠股骨密度,并进行CT扫描,测定小鼠皮质骨厚度;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小鼠股骨钙含量,研究章鱼蛋白钙对小鼠骨骼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结果(1)章鱼蛋白钙螯合态钙和总钙钙离子含量分别为3.25mg/g、3.78mg/g,螯合率为86%。(2)章鱼蛋白钙对小鼠钙表观吸收率和储留率的影响:低、高剂量章鱼蛋白钙组钙表观吸收率分别为75.29±2.11%,66.59±2.34%,储留率分别76.30±2.44%、68.27±2.64%,均显着高于碳酸钙组(56.64±2.02%、54.32±1.67%)(p<0.05)。(3)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低、高剂量章鱼蛋白钙组血清 Ca 分别为 2.10±0.08mmol/L、2.23±0.10mmol/L,显着高于低钙组(1.98±0.10mmol/L)(P<0.05),且高剂量组显着高于碳酸钙组(2.11±0.13mmol/L)(P<0.05)。低、高剂量章鱼蛋白钙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分别为13.10±2.26金氏单位/1OOmL、12.25±1.73金氏单位/1OOmL,显着低于低钙组(18.79±3.82 金氏单位/100mL)(P<0.05),与碳酸钙组(15.63±1.76 金氏单位/1OOmL)相比,高剂量组血清AKP含量显着降低(P<0.05)。(4)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股骨指数、股骨长度的影响:低、高剂量章鱼蛋白钙组股骨指数分别为5.24±0.12mg/g、5.42±0.31mg/g,显着高于低钙组(4.60±0.33mg/g)(P<0.05),与碳酸钙组(4.92±0.22 mg/g)相比,股骨指数均显着增加(P<0.05)。(5)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股骨密度、骨钙含量、皮质骨厚度的影响:低剂量组股骨密度、.骨钙含量、皮质骨厚度分别为1.44±0.02g/cm3、235.30±8.97mg/g、0.66±0.03mm,高剂量章鱼蛋白钙组股骨密度、骨钙含量、皮质骨厚度分别为1.60±0.07g/cm3、249.12±10.39mg/g、0.70±0.02mm,均显着高于低钙组(1.23±0.06g/cm3、217.24±9.30mg/g、0.54±0.02mm)(P<0.05),且高剂量组股骨密度、骨钙含量、皮质骨厚度,均显着高于碳酸钙组(1.38±0.03g/cm3、230.46±7.90mg/g、0.61±0.01mm)(P<0.05)。结论:章鱼蛋白钙与碳酸钙相比,能显着提高钙的表观吸收率和储留率,维持机体的血钙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并可以提高骨密度及骨钙含量、增加皮质骨厚度,提高骨骼强度,改善机体钙的营养状态。

孟庆涛,刁全平,张逸馨,侯冬岩[6](2013)在《学龄前儿童缺钙的危害及补钙方法浅析》文中指出钙是人体内含量最多、也是最容易缺乏的元素之一.学龄前儿童正处于生长的旺盛阶段,这个时期缺钙会严重影响身心的健康成长.缺钙儿童常出现骨骼发育不良、惊厥和智力发育迟缓等病症,还会增加铅中毒的几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食物、药物等途径给儿童适当补钙,可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及成年后的身体健康.

吴康敏[7](2012)在《儿童维生素D、钙营养合理补充》文中研究指明1维生素D(vitaminD)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特别是婴幼儿和老年人群。因此,合理补充维生素D具有重要意义[1]。1.1来源人体维生素D来源有3条途径:一是同源性,由日光中波长296~310nm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基底层内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转化为胆骨化醇即维生素D3。但目前尚无法确定获得足量维生素D所需要的阳光照射时间。植物中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

徐幸民[8](2010)在《碳酸钙对体内铅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一、目的:通过调查儿童及母亲孕期碳酸钙剂、有机酸钙剂的补充,儿童饮用碳酸饮料的情况,结合儿童血中铅及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浓度,分析不同钙剂及碳酸饮料对儿童血液中的铅、铜、锌、钙、镁、铁浓度的影响。建立染铅家犬模型,造模成功后喂饲自制的纳米碳酸钙肠溶生物黏附片(NCaEBT)、普通碳酸钙片(CCaDT)、醋酸钙生物黏附片(CaAEBT),测定血、肝、脑、肾组织中的铅、铜、锌、钙、镁、铁浓度,分析NCaEBT、CCaDT、CaAEBT对体内铅及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浓度的影响。为临床选择和开发适合胃肠道驱铅的药物以及对现有驱铅药物进行改进提供依据。二、方法:对来我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微量元素检测的儿童碳酸钙剂、有机酸钙剂的补充,碳酸饮料饮用情况,儿童全血中铅、铜、锌、钙、镁、铁的浓度进行调查,用SPSS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用t检验等分析方法分析儿童、母亲孕期服用碳酸钙剂、有机酸钙剂对儿童血中铅的不同影响,以及饮用碳酸饮料对儿童体内铅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影响。选取普通家犬25条,随机分成5组,各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染铅对照组,CCaDT组,CaAEBT组和NCaEBT组,4个染铅组持续隔天染铅,共染7次,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各组药物,持续驱铅治疗30天,取第30天静脉血后放血处死,取脑、肝、肾,测定各组织中的铅、铜、锌、钙、镁、铁浓度,分析自制NCaEBT、CCaDT、CaAEBT对脑、肝、肾、血中的铅、铜、锌、钙、镁、铁浓度的影响。三、结果:补充碳酸钙组儿童血铅比没补钙剂组儿童血铅低,补充碳酸钙儿童组的血铅较补充有机酸钙儿童组的血铅水平低。碳酸钙剂对一岁以上儿童的血铅影响大于一岁以下的儿童。饮用碳酸饮料儿童组的血铅、血铜水平、血钙水平低于不饮用碳酸饮料儿童组。饮用碳酸饮料儿童组的血锌水平、血铁水平高于不饮用碳酸饮料儿童组。NCaEBT组肝铅、肾铅、血铅水平低于染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aDT、CaAEBT组肾铅水平低于染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CaEBT组脑、肝、肾组织中锌、铜、钙、铁、镁浓度高于染铅对照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四、结论:1儿童补充碳酸钙剂可降低血铅水平,且效果优于有机酸钙。除了钙离子可以竞争铅离子的吸收,碳酸根可能与铅在胃肠道结合形成碳酸铅沉淀,减少铅在胃肠道的吸收。碳酸根可能影响铅、锌、钙、铜、铁的吸收。2将碳酸钙制成肠溶生物黏附片能更好的利用钙离子和碳酸根的双重驱铅作用,对微量元素的平衡影响较小,但也不能明显改善铅中毒引起的体内微量元素的失衡,制剂中可考虑适量加入锌、铁等微量元素。

陈科[9](2009)在《维生素A缺乏对肝脏铁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人群维生素A营养状况与铁代谢稳态相关性研究目的:横断面调查学龄前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与铁代谢动态平衡及机体总铁含量之间的关系,并评估不同维生素A营养状况下贫血与储铁不足的患病风险。方法:利用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巴南区鱼洞镇共20多所幼儿园随机抽取其中4所进行调查,同时问卷调查其人口学资料、社会经济状况以及饮食习惯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维生素A浓度,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水平、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法检测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erum transferrin receptor, sTfR)水平、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以及高铁氰化法测定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浓度,并计算sTfR-SF指数(TFR-F指数)以及机体总铁含量。结果:共471名学龄前儿童纳入研究,其中男童236名,女童235名,年龄范围为2~7岁,平均年龄为(4.0±0.85)(均数±标准差)岁。HB水平为(115.8±9.2)g/L ,贫血患病率为23.5 %; SF水平为(24.75±14.71)μg/L,sTfR水平为(1.28±0.33)mg/L,储铁不足发生率为45.1%。血清维生素A水平为(1.21±0.36)μmol/L,维生素A缺乏(vitamin A deficiency, VAD)患病率为6.5%,可疑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 suspect sub-clinic vitamin A deficiency, SSVAD)患病率为26.0%。TFR-F指数0.9595 (0.7257,1.2226)[中位数(P25,P75)] ,机体铁含量8.868 (6.986,10.470) mg/kg。校正儿童年龄、性别、不同幼儿园来源、家庭经济状况以及膳食模式等因素后,血清维生素A与HB、SF对数浓度、sTfR水平、TFR-F指数以及机体铁含量的偏相关系数(radjust)分别是0.16(p<0.001), -0.13 (p=0.037), 0.17 (p=0.0011), -0.013 (p=0.7935)以及-0.05 (p=0.3652)。Logitic回归分析显示,VAD是导致储铁不足(以SF水平作为判断标准)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 OR)(95% CI): 1.88(1.01, 2.97)。若以TFR-F为判断指标,VAD则不是储铁不足患病危险因素[OR(95% CI): 1.365(0.286,6.513)]。VAD儿童患贫血的危险性[OR (95% CI): 2.56(1.15,5.70)]是NVA儿童贫血患病风险的2.56倍;若对SF和sTfR校正以后,VAD儿童贫血患病风险则明显下降[OR (95% CI): 1.53(1.01,1.88)]。结论:1学龄前儿童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反映机体铁储备和铁利用的生化指标密切相关,而与铁吸收及机体总铁含量无明显关系。2 VAD是储铁不足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主要通过影响铁储备和铁利用产生作用,而对铁吸收影响不大。3 VAD是贫血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除主要影响铁代谢外,还可能通过其他途径产生作用。第二部分维生素A等多种微量营养素干预对铁代谢稳态的影响目的:观察单独维生素A补充、维生素A+铁以及多种微量营养素联合补充等干预方式对铁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并评估不同干预方式对贫血以及储铁不足发病的保护作用。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盲法现场干预试验,对象来源于第一部分研究。从该地区共20多所幼儿园中随机选取3所中的全部226名2-7岁学龄前儿童纳入计划干预对象。对其分别补充100%RDA的维生素A(Ⅰ组),维生素A加铁(Ⅱ组)以及维生素A,铁,维生素B1,核黄素,叶酸,尼克酸,锌以及钙(Ⅲ组)。干预前后分别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维生素A浓度,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 SF)水平、微粒子增强透射免疫法检测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erum transferring receptor, sTfR)水平、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以及高铁氰化法测定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浓度,并计算sTfR-SF指数(TFR-F指数)及机体总铁含量。同时利用问卷方式调查这些儿童的人口学治疗、社会经济状况以及饮食习惯等。结果:三种干预方式均可使HB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001),但各干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干预后各组维生素A水平均有所提高,而以维生素A+铁组以及多种微量营养素补充组最为明显(p<0.05)。干预后各组SF值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而维生素A+铁补充组以及多种微量营养素补充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干预后各组sTfR水平均出现明显降低(P<0.01),尤以单独维生素A补充组最明显(P<0.05)。单独维生素A补充组其TFR-F指数以及机体总铁含量于干预前后并无明显变化(P>0.05)。在校正了儿童性别、年龄、被动吸烟、社会经济状况以及膳食模式以后,三种干预方式对贫血发病的保护作用并无明显差异(P>0.05)。若以铁蛋白作为储铁不足乏判断的指标,三种干预方式对储铁不足保护作用也无差异(P>0.05);但若以TFR-F指数作为判定指标,则相对于单独维生素A补充而言,维生素A+铁以及多种微量营养素的联合补充是储铁不足更好的保护因素[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95% CI): 0.410(0.218,0.992)]。结论:1维生素A干预对铁储备及铁利用过程均有影响。2维生素A干预对TFR-F指数以及机体总铁含量无明显影响,表明维生素A对铁在肠道的吸收无明显作用。3维生素A联合铁剂等多种微量营养素的补充可能是改善储铁不足状态的较好干预方式。第三部分维生素A营养状况对铁调节模式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目的:了解不同维生素A营养状况下大鼠贫血的性质及其对铁效应元件-铁调节蛋白作用模式(iron responsive element-iron regulated protein, IRE-IRP模式)和肝调素-膜铁转运蛋白作用模式(hepcidin- ferroportin,Hepc-FPN模式)各组件在肝脏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雌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饲以相应饲料,3周后与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交配,1:2雌雄合笼::(1)正常维生素A饲喂组母鼠(normal vitamin A status, NVA)(10只),给予维生素A充足饲料(含维生素A 6500 U/kg),随机从10窝中每窝各抽取雌雄仔鼠各1只共计20只用于本实验,仔鼠饲料同母鼠;(2)低维生素A饲喂组母鼠(low vitamin A status, LVA)(10只),给予低维生素A饲料(含维生素A 400IU/kg) ,随机从10窝中每窝各抽取雌雄仔鼠各1只共计20只用于本实验,仔鼠饲料同母鼠,其幼鼠为维生素A缺乏鼠(vitamin A deficiency, VAD);(3)生后4周干预组母鼠(vitamin A intervention, VAI)(10只),给予低维生素A饲料饲喂至分娩,随机从10窝中每窝各抽取雌雄仔鼠各1只共计20只用于本实验,仔鼠饲料同母鼠,4周龄大小后改饲维生素A充足饲料。各组仔鼠于8周龄处死。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血清维生素A浓度,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全血红细胞指数,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以及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铁调节IRE-IRP模式和Hepc-FPN模式各组件在肝脏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水平。结果:①仔鼠在第八周时,NVA组和VAD组大鼠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均无显着差异(p>0.05),而VAI大鼠上述指标均显着高于前两组(p<0.05)。VAD组红细胞平均容积最低(p<0.05),NVA组和VAI组大鼠之间则无显着差异(p>0.05);VAI组大鼠红细胞分布宽度显着高于NVA组和VAD组(p<0.05),后两组该值无显着差异(p>0.05)。三个组大鼠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组间无差异(p>0.05),而VAI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则显着低于VAN组和MVAD组(p<0.05),后两组该指标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②Hepc-FPN模式中肝调素、骨形成蛋白-4以及白细胞介素-6在不同维生素A营养状况下其在肝脏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出现差异。③IRE-IRP模式中铁调节蛋白-1、膜铁转运蛋白-1、铁蛋白轻链以及转铁蛋白受体-1在不同维生素A营养状况下在肝脏的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出现差异,而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的表达则差异不明显。结论:1维生素A缺乏时外周血主要为小细胞低色素表现,补充维生素A可使上述改变有所恢复;维生素A缺乏对平均血红蛋白量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影响不大;2不同维生素A营养状况对铁代谢Hepc-FPN模式具有明显影响,而其可能途径是从转录水平调节IL-6和BMP-4生成从而影响Hepcidin的合成的;3不同维生素A营养状况对铁代谢IRE-IRP模式具有明显影响,而其可能途径之一是通过从转录水平调节IRP-1的合成起作用的。

吴康敏[10](2006)在《儿童钙营养与骨代谢》文中提出

二、学龄前儿童长期补充碳酸钙制剂效果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龄前儿童长期补充碳酸钙制剂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学龄前儿童乳粉配方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学龄前儿童乳粉的定义
2 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求特点
    2.1 学龄前儿童生理特点
    2.2 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特点
3 学龄前儿童乳粉的法规依据
    3.1 法规依据
    3.2 标签法规
4 学龄前儿童乳粉的原辅料、包材筛选及基础数据
    4.1 原辅料、包材筛选
    4.2 收集基础数据
5 配方设计
    5.1 合规性评价
    5.2 配方计算
    5.3 配方小试
    5.4 商业化试生产
    5.5 数据分析及确认标签值
    5.6 产品的保质期试验
6 配方(干法工艺)设计、生产及标签注意事项

(3)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步骤
    1.5 技术路线图
    1.6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国内外关于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的探索与实践
    2.1 社会因素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的探索与实践
    2.2 疾病因素及管理因素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的探索与实施策略
    2.3 特殊人群与缺铁性贫血患病的探索与实践
第三章 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定性系统评价
    3.1 资料检索与检索策略
    3.2 方法与检验
    3.3 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渝南地区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社会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4.1 资料与方法
    4.2 调查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创新点
    5.3 存在的不足
    5.4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及诊治因素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益生菌制剂对重度低龄儿童龋防龋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益生菌制剂对重度低龄儿童龋儿童唾液中变异链球菌生长及pH值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益生菌制剂对重度低龄儿童龋儿童牙菌斑生物膜微生态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章鱼蛋白钙对小鼠的补钙功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的补钙功效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样品
        2.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1.3 实验动物
    2.2 实验方法
        2.2.1 章鱼蛋白钙螯合率的测定
        2.2.2 动物实验
    2.3 实验结果
        2.3.1 章鱼蛋白钙螯合率的测定结果
        2.3.2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体重和体长的影响
        2.3.3 章鱼蛋白钙对钙表观吸收率和储留率的影响
        2.3.4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3.5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股骨指数、股骨长度的影响
        2.3.6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皮质骨厚度、股骨密度、骨钙含量的影响
        2.3.7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2.4 讨论
        2.4.1 章鱼蛋白钙样品螯合率
        2.4.2 章鱼蛋白钙在小鼠体内的吸收代谢状况
        2.4.3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4.4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股骨指标的影响
        2.4.5 章鱼蛋白钙对小鼠免疫力的影响
    2.5 结论
    2.6 本研究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学龄前儿童缺钙的危害及补钙方法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钙的重要生理功能及钙缺乏的危害
2 钙与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
    2.1 钙与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
    2.2 钙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
    2.3 缺钙与儿童低钙惊厥
    2.4 缺钙与儿童腹痛
    2.5 钙在儿童铅中毒防治中的作用
3 学龄前儿童科学补钙方法
4 结论

(7)儿童维生素D、钙营养合理补充(论文提纲范文)

1 维生素D (vitamin D)
    1.1 来源
    1.2 推荐摄入量
        1.2.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推荐
        1.2.2 美国儿科学会新指南推荐
        1.2.3 中国营养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 (WHO) 推荐
    1.3 补充现状
        1.3.1 国外
        1.3.2 国内
    1.4 维生素D补充
        1.4.1 日光照射
        1.4.2 食物
        1.4.2. 1 人乳
        1.4.2. 2 配方奶
        1.4.2. 3 强化维生素D的非奶制品食物
        1.4.3 年长儿及青春期维生素D补充
    1.6 维生素D中毒
        1.6.1 维生素D可耐受最大摄入量
        1.6.2 维生素D中毒
        1.6.3 维生素D过量案例
2 钙
    2.2 钙缺乏现状
    2.3 钙的补充
        2.3.1 食物
        2.3.2 钙制剂
        2.3.2. 1 钙制剂的选择
        2.3.2. 2 钙制剂适用范围
    2.4 使用钙制剂的一些注意事项
3 建议

(8)碳酸钙对体内铅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不同钙剂及碳酸饮料对儿童体内铅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影响
    1. 调查方法与对象
    2. 血样的采集及铅、铜、锌、钙、镁、铁的测定
    3. 问卷调查的内容
    4. 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5. 结果
    6. 讨论
第二章 纳米碳酸钙肠溶生物黏附片对染铅家犬各组织铅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影响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学习期间的研究成果

(9)维生素A缺乏对肝脏铁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论文正文:维生素 A 缺乏对肝脏铁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人群维生素A 营养状况与铁代谢稳态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维生素A 等多种微量营养素不同干预方式对机体铁代谢稳态的影响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维生素A 营养状况对铁调节模式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图片资料
附件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儿童钙营养与骨代谢(论文提纲范文)

一、遗传因素
二、骨组织局部代谢控制
    1.骨吸收因子
    2.骨生长因子
三、影响骨代谢的营养素
四、钙营养与儿童骨生长
    1.儿童对钙的需求及目前钙摄入量
    2.钙营养与骨骼矿化
    3.提高钙摄入的途径

四、学龄前儿童长期补充碳酸钙制剂效果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省多中心横断面研究从出生至5岁儿童维生素D状况与生活方式的关系[J]. 赵艳,秦锐.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21(05)
  • [2]学龄前儿童乳粉配方设计[J]. 吴颖,萧婷婷,陈方圆,刘内. 中国乳业, 2020(11)
  • [3]成人缺铁性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研究[D]. 李云龙.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4]益生菌制剂对重度低龄儿童龋防龋作用的研究[D]. 孙婧宇.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5]章鱼蛋白钙对小鼠的补钙功效研究[D]. 宋晨晨. 厦门大学, 2018(07)
  • [6]学龄前儿童缺钙的危害及补钙方法浅析[J]. 孟庆涛,刁全平,张逸馨,侯冬岩.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 [7]儿童维生素D、钙营养合理补充[J]. 吴康敏.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2(03)
  • [8]碳酸钙对体内铅及其他微量元素的影响研究[D]. 徐幸民. 中南大学, 2010(02)
  • [9]维生素A缺乏对肝脏铁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陈科. 重庆医科大学, 2009(04)
  • [10]儿童钙营养与骨代谢[J]. 吴康敏.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11)

标签:;  ;  ;  ;  ;  

学龄前儿童长期补充碳酸钙制剂效果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