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词及其应用

同义词及其应用

一、同义形式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郑贤章[1](2021)在《试论李维琦先生的学术成就、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文中研究指明李维琦先生是着名语言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先生的论着丰硕,内容涉及语言文字、文献校勘、词典编纂、佛学等,成就巨大,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论文论述了先生的研究领域与学术成就,学术思想与学术特色,为学之道与治学精神。先生渊博的学问,值得我们去传承与研究;先生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

王昊一[2](2021)在《油菜种子脂肪酸消减基因的功能解析及含油量相关基因发掘》文中研究表明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中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国产油菜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其种子含油量偏低。因此,提高种子含油量是国产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以往针对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的研究大都着眼于增加油脂的合成,但是,有关通过抑制引起种子油脂消减基因的表达进而提高种子含油量的研究相对较少,而这同样不失为提高种子含油量的有效策略。GDSL脂酶参与种子油脂消减过程,前人研究发现,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存在5个GDSL类种子脂肪酸消减基因(Seed fatty acid reducers,SFARs),过表达每个SFAR基因都能够显着降低拟南芥种子含油量,相反,敲除每个SFAR基因则能显着提高拟南芥种子含油量。因此,我们推测在油菜中敲除SFARs的同源基因极有可能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然而,甘蓝型油菜是复杂的异源四倍体植物,油菜BnSFAR家族的组成比拟南芥复杂得多,不同亚基因组的SFAR可能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与功能。此外,油菜种子含油量是受到多基因调控的复杂数量性状。以往大多数与含油量相关的QTLs的鉴定是基于两个亲本后代遗传群体含油量性状的变异,即,QTLs的发现局限于双亲之间相关基因的等位变化的有无。近年来,我们对大规模油菜种质资源群体进行了基因组重测序,为在具有丰富多态性的遗传群体中进一步发掘含油量相关QTL及基因打下基础。围绕上述问题,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1)利用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Targeting induced local lesions in genomes,TILLING)和CRISPR/Cas9技术创制了bnsfars突变体,并验证BnSFARs对油菜种子含油量的影响;(2)通过对290份油菜核心种质资源的种子含油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进一步发掘了调控油菜种子含油量的相关基因。主要结果如下:(1)鉴定到了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上的222个BnGDSLs,平均分布于A和C亚基因组上,分别有6和4个亚家族,且这些BnGDSLs与拟南芥GDSL脂酶基因(AtGDSLs)存在着明显的共线性关系。通过序列比对,与AtSFARs(AtSFAR1至AtSFAR5)高度同源的12个BnGDSLs被挑选为候选的BnSFARs。不同BnSFAR亚家族之间的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巨大,但同一BnSFAR亚家族内的同源拷贝之间的表达模式则大体相似。对870份油菜种质资源群体中分布在BnSFARs编码区域的SNPs与种子含油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BnSFAR1与BnSFAR4基因上的SNPs与种子含油量显着相关(P<0.05),BnSFAR1、BnSFAR4和BnSFAR5基因上的SNPs与种子油酸含量显着相关(P<0.05)。(2)采用基于甲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诱变的TILLING技术,筛选到bnsfar1和bnsfar4的纯合单突变体、纯合双突变体。在相同遗传背景下,bnsfar4的纯合单突变体(包括bnsfar4.C03a、bnsfar4.A06a、bnsfar4.A06b、bnsfar4.Cnnb)的种子含油量与相应位点没有突变的EMS处理植株没有明显区别,但其双突变体(包括bnsfar4.A06a bnsfar4.C03a和bnsfar4.A06b bnsfar4.Cnnb)的种子含油量比相应位点没有突变的EMS处理植株显着提高了8.7%-12.1%。与bnsfar4不同,bnsfar1的纯合双突变体(bnsfar1.Ann bnsfar1.C04)种子含油量与相应位点没有突变的EMS处理植株相比没有明显区别。由于EMS会导致全基因组范围的大量随机突变,因此TILLING创制的突变体种子含油量基本上都显着低于未经EMS诱变处理的对照植株。(3)利用CRISPR/Cas9技术分别敲除了BnSFAR4的四个同源拷贝和BnSFAR5的两个同源拷贝,创制了bnsfar4四突变体(bnsfar4.A06a bnsfar4.C03a bnsfar4.A06b bnsfar4.Cnnb)和bnsfar5双突变体(bnsfar5.A03 bnsfar5.C07)。bnsfar4突变体的T3代种子和T4代种子的含油量分别比野生型种子提高9.7%-14.5%和12.9%,而bnsfar5突变体植株的T3代种子和T4代种子的含油量分别比野生型提高了10.4%和11.2%。除了bnsfar4突变体的T4代种子外,其它突变体种子的千粒重与野生型相比都没有明显变化,且突变体种子萌发率以及萌发初期的根长和芽长与野生型相比也没有明显变化。此外,bnsfar4突变体种子细胞内的油体尺寸显着大于野生型,且突变体种子含油量在种子发育后期和萌发初期的下降速率明显慢于野生型。(4)测定了290份油菜核心种质材料在两个试验点的种子含油量,并进行了GWAS分析,鉴定到C07染色体上35.25-35.79 Mb区域内的SNPs与种子含油量存在显着的关联性(-logp10>5)。其中SNP位点Chr C07_35249208与Bna C07g30920D(Bna.PTL.C07)紧密连锁(决定系数R2=0.68)。Bna.PTL.C07是Patatin-like lipase(PTL)脂酶基因家族的一员,分布于其5’端调控区的6个SNPs与种子含油量显着相关(P<0.05),其中2个SNP位点位于CAAT-box中。总之,本研究分析了油菜BnGDSL基因家族并创制了BnSFARs的功能受到有效阻控的高含油量育种基础材料;展示了CRISPR/Cas9相较TILLING在异源多倍体作物突变体创制上的优势;发掘了可能与油菜种子含油量相关的基因位点。这项研究在采用精准设计育种的手段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方面作了有益尝试。

刘明童[3](2021)在《基于神经网络的复述处理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然语言中广泛存在多样性(异形同义)表达,即在表达同一意思时会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称这种“异形同义”表达为复述现象。而复述处理关注语言中这种“异形同义”表达之间的识别与转换,分别称为复述识别与复述生成。在文本摘要中,复述识别可以帮助识别异形同义表达以实现摘要精炼;在问答系统中,复述生成可以帮助扩展查询以提高答案检索范围。已有研究表明,复述处理可以显着提高信息检索、机器翻译、文本摘要、问答系统等任务系统对语言表达多样性的处理能力。近年,伴随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与深入研究,复述处理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为止,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复述识别和复述生成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在复述识别方面,该任务是判别给定的两个句子是否语义相同。已有方法利用LSTM等神经网络学习上下文相关的句子表示,通常采用每个句子独立学习的方法,而且句子表示学习采用序列的建模方式。然而句子间语义关联性对于复述识别有何作用以及如何对其建模还值得探索,同时基于序列化建模的语义表示难以捕获句子的结构信息。在复述生成方面,该任务是为给定句子生成同一语义的不同表达,即复述句,已有模型的训练方式在多样性生成上有局限性,导致复述句的句式变化较少。然而,实际应用中对变化多样的复述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有些任务甚至对特定句式有需求,比如风格转换。因而句式可控的复述生成开始进入研究视野。如何构建引入多样性学习目标的复述生成模型,以及引入句式控制要素参与复述生成成为新的挑战。另一方面,性能优越的复述生成模型依赖于大规模复述平行语料,在面向新的语言或领域时其性能会严重下降。因此,由于复述资源匮乏导致模型性能严重下降,低资源成为复述生成面临应用时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对复述处理现存的问题以及新的挑战,本文深入研究基于神经网络的复述识别和复述生成方法,围绕复述识别中句子语义表示、复述生成模型训练、句法可控复述生成模型以及低资源复述生成解决方案开展研究,研究成果总结如下。在复述识别方面,两个句子的语义表示学习是关键。已有工作独立学习每个句子的表示,本文考虑在学习句子表示时对两个句子进行关联以帮助它们之间语义关系的判定,为此提出深度双向交互的句子语义表示学习模型,通过两个句子之间词语的相互学习,以获取含有句子间关联信息的句子表示。进一步,考虑到句法结构对句子语义的重要性,本文提出按照句法结构进行句子语义组合计算的方式,并且引入句法上短语级别的交互式学习。由于短语在结构以及语义上相对稳定,短语的引入一方面能够学习到比较精准的语义表示,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交互式学习中短语级别的关联,从而更好地捕获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融合句法结构的神经网络复述识别模型,有效提升复述识别的精度。在复述生成方面,生成多样性的复述句成为新的追求目标。已有复述生成模型的训练采用与参考句在词语级别的交叉熵损失函数,虽然惩罚了与参考句不一致的生成,但同时也抑制了多样性的生成。本文考虑在模型训练时加入鼓励多样性复述生成的奖励函数,同时为了避免多样性生成可能带来的语义偏差,进一步增加语义不一致性的惩罚函数。由于多样性和语义一致性目标函数计算结果为离散值,无法参与网络参数优化,为此本文引入强化学习将其和神经网络参数相关联以训练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基于多目标强化学习的复述生成模型。相比于基线系统,本文提出的方法在保持语义一致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升复述生成的多样性。可控复述生成通过引入句法信息控制生成句子的结构以产生变化多样的复述句,典型的方法是从给定输入句和句式例句中分别抽取语义表示和句法表示,然后将输入句的语义表示按照句式例句规定的句式生成复述句。这里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学习输入句的语义表示以及句式例句的句法表示。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可分离表示学习的方法,分别建模输入句子的语义和句式例句的句法。由于句子语义和句法难以完全分离,进一步本文引入输入句的语义重构任务增强其语义表示学习,引入句式例句的词性标签预测任务增强其句法表示学习,提出基于多任务学习的句子语义和句法表示学习方法。在解码端,本文设计门控机制将句法表示与语义表示进行融合,从而使模型可以更好进行句法表示的学习。针对现有可控复述生成评测数据规模小且句式变化较少的状况,本文构建包含多种句式转换的评测数据并进行评测。最终,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句法可控复述生成模型性能。现有可控复述生成模型依赖复述平行语料,在面对新的语言和领域时由于数据匮乏导致其性能急剧下降。针对该问题,本文研究低资源的复述生成解决方案。鉴于双语平行语料在语义上具有一致性,其中一种语言的表达所对应的另一种语言的不同表达可以视为复述,本文提出基于双语平行语料的跨语言学习方法,学习两种语言句子的语义和句法编码器以及复述生成解码器,从而构建可控复述生成模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双语数据中学习的语义和句法知识迁移到可控复述生成中。实验表明,由双语平行语料训练的模型能够生成句法可控的复述句,使用小规模复述平行语料微调双语数据训练后的模型,其性能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自然语言处理的终极目标是语义理解,复述处理作为与语义直接相关的任务,被列为自然语言处理未来挑战的任务之一。本文工作在复述识别和复述生成上分别面向特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验证其有效性。今后,我们考虑在可控复述生成中,进一步研究句子语义和句法表示的学习方法,同时考虑引入其他资源,如复述短语、复述模板,以改进复述生成模型的多样性和可控性。

李康宁[4](2020)在《植物乳杆菌抑制真菌特性及其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植物乳杆菌作为一类公认安全的微生物,利用其抑制真菌特性替代化学防腐剂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可极大的降低真菌污染几率、提高食品质量和保障食品安全。目前,植物乳杆菌抑制真菌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理生化相关,尚缺乏不同分离株抑制真菌活性差异分子机理的分析和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抗真菌植物乳杆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研究以122株植物乳杆菌为研究对象,基于6种常见腐败真菌的抑制试验和耐酸耐胆盐试验开展抗真菌活性菌株筛选,利用液质联用技术进行抑菌活性物质鉴定,评估强抑制真菌活性菌株在食品防腐领域应用的潜力。同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122株具有不同抑菌活性的植物乳杆菌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借助NCBI数据库构建551株植物乳杆菌的基因集,通过深入分析其遗传背景、进化过程和相关功能基因,丰富植物乳杆菌种群进化理论,揭示不同抑菌特性差异发生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从122株植物乳杆菌中筛选出一株对6种指示真菌均具有抑制活性且耐酸耐胆盐的植物乳杆菌IMAU80174。其抑菌活性物质主要为乳酸(3.35g/L)和乙酸(0.88g/L),其他低浓度的丙酸、苯乳酸、4-羟基苯乳酸、杆菌素、双乙酰协同参与整个抑菌过程。(2)将植物乳杆菌IMAU80174活菌或发酵上清液作为生物防腐剂添加到侵染黄曲霉和扩展青霉的水果和面包上,能够明显减缓腐败变质的速率。(3)551株植物乳杆菌泛基因集包含57132个基因,核心基因集包括661个基因占比仅为1.16%,表明植物乳杆菌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4)基于核心基因和全基因组SNP位点将系统发育结构细化为5个分支/子分支,不同来源植物乳杆菌分离株在遗传进化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植物源分离株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系统发育树上,支持先前报道的游牧进化模型。动物和乳制品来源的分离株在进化支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偏好,表明其基因组进化过程和分离源存在紧密联系。鉴于这两类植物乳杆菌分离株与食品密切相关,其进化可能部分受到人类饮食文明和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5)基于122株植物乳杆菌抑菌活性,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方法鉴定到一个与抑制真菌表型直接相关的SNP位点Chr2030723,该位点处于穿孔素编码基因上。综上所述,本研究筛选得到的植物乳杆菌IMAU80174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作为生物防腐剂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通过大规模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首次揭示了动物和乳制品来源分离株与其生态位的相关性,为该物种在不同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进化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植物乳杆菌抗真菌活性关键因子的定位,可作为抑制真菌植物乳杆菌快速筛选的参考指标。

王小仪[5](2020)在《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以HSK词汇为基础》文中研究指明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指单音节词与以该单音词为语素的双音节词意义相近。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的词形关联、意义相近,但语用往往有别,导致汉语学习者对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的理解和使用经常出现偏误。因此,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的辨析、使用等,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研究从二语习得角度对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综述,进而确定研究的起点和重点。基础语料方面,本研究以《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1-6级)》为据,从中选出符合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定义的词组共197组。本体考察方面,本研究全面分析197组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的差异和关系,并从历时与共时两个角度对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的产生、发展和形式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偏误分析方面,本研究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研究范围,以197组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为研究基础,筛选出符合本文研究条件的偏误案例,统计与分析偏误情况,从语义、语法、语用和语音四个方面将偏误案例进行分类总结。教学探讨方面,以语言学和教育学两个角度为出发点对偏误原因进行剖析,进而提出相关教学建议;针对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在语用中出现的偏误情况,偏误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关教学建议,结合部分词汇教学理论,做出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的教学设计。

张月红[6](2019)在《配位结构的理论与应用》文中提出句法-语义-语用界面研究是近年来语言理论研究和实际语言分析的热点话题,配位结构理论正是语言多界面研究的一个集中体现。谓词的语义配价、句法题元及参与者的交际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配位结构。本文以配位结构经典概念为切入点,广泛吸收和借鉴词汇语义学、句法语义学、词典学领域的最新学术思想,对配位结构的概念进行拓展,对其理论和应用进行系统化的审视,以俄语动词配位结构的分析为主,辅以俄汉语谓词类名词、形容词、副词的相关考察,坚持客观充分的描写与合理有效的解释并行的原则。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通过广泛深入地研究文献资料,考察配位结构概念的嬗变和沿革,梳理配位结构研究的历史;检视配位结构在研究广义谓词句法语义关系方面的解释力,揭示配位结构理论的适用范围,详细区分和描写配位结构改变的各种情况;采用不同标准对俄语动词的配位结构进行分类,对俄语若干动词类别的配位结构进行详细的刻画和解析;研究俄语中可以充当谓词的名词、形容词、副词的句法-语义-语用属性,并运用配位结构理论分析汉语相关现象。本文创新性地将配位结构理论系统化并引入国内语言学界,尝试结合大量的俄汉语语料进行阐释,这有助于客观、全面地审视理论本身的应用价值,呈现谓词的句法-语义-交际特点,解析句子语义内部多层级之间复杂多变的对应关系。对俄汉语广义谓词配位结构的研究深化了语义研究的思想和内容,为积极有效地分析句子语义探寻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研究表明,配位结构普遍存在于谓词中,对不同的语言具有共相性,对不同语言事实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对语言的形式-语义对应关系和交际功能地位转换具有重要的意义。将配位结构理论视为指导语言学界面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借此一方面可以完善和深化配位结构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解释语言研究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开拓语言学研究的创新领域。

席锟[7](2019)在《非洲栽培稻与亚洲栽培稻中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的功能性核苷酸多态性》文中研究表明水稻是全世界一半以上人类的主食。但是水稻是在相对良好的环境条件下驯化的,对大部分非生物逆境较敏感,所以复杂多变的非生物逆境是限制水稻生长发育、生物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选取了非洲栽培稻5份、非洲新稻4份、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12份、常籼规稻16份、常规粳稻8份、杂草稻3份,共6种类型的48份水稻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克隆四个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序列并测序,探究了四个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的DNA序列以及其中的多态性,发掘不同水稻种质中非生物逆境抗性相关基因的变异,并结合相关的表型性状数据,筛选出含有有利等位基因的水稻种质材料。以期为水稻的抗逆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本研究的结果如下:1.在48个水稻材料的耐盐基因ZFP179转录区域(编码区+UTR区)序列中共鉴定出2个单倍型和3个变异位点,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为2.341。单倍型ZFP179.Hap1被分在ST I组,单倍型ZFP179.Hap2被分在ST II组。两个单倍型中存在2种编码序列,且其翻译的氨基酸序列也不相同,其中存在着2个氨基酸序列的变异位点。在进一步ZFP179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中,发现耐盐基因ZFP179等位基因明显偏好于使用以碱基G/C结尾的密码子。2.在48个水稻材料的耐旱基因OsRCI2-5转录区域(编码区+UTR区)序列中共鉴定出6个单倍型和10个变异位点。6个单倍型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053,最大遗传距离为1.265,最小遗传距离为0.894。单倍型OsRCI2-5.Hap1被分在DT1 I组,单倍型OsRCI2-5.Hap3、OsRCI2-5.Hap4、OsRCI2-5.Hap5和OsRCI2-5.Hap6被分在DT1 II组,单倍型OsRCI2-5.Hap2被分在DT1 III组。6个单倍型中存在3种编码序列,但其翻译获得的氨基酸序列相同。在进一步OsRCI2-5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中,发现耐旱基因OsRCI2-5等位基因明显偏好于使用以碱基G/C结尾的密码子。3.在48个水稻材料的耐旱基因OsDT11转录区域(编码区+UTR区)序列中共鉴定出7个单倍型和29个变异位点。7个单倍型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472,最大遗传距离为2.446,最小遗传距离为0.087。单倍型OsDT11.Hap3被分在DT2 I组,单倍型OsDT11.Hap4、OsDT11.Hap5、OsDT11.Hap6和OsDT11.Hap7被分在DT2 II组,单倍型OsDT11.Hap1和OsDT11.Hap2被分在DT2 III组。7个单倍型中共存在3种编码序列,分别可以翻译获得2种氨基酸序列。在进一步OsDT11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中,发现耐旱基因OsDT11等位基因对于密码子的第3位碱基没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性。4.在48个水稻材料的耐冷基因qLTG3-1转录区域(编码区+UTR区)序列中共鉴定出7个单倍型和12个变异位点。7个单倍型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488,最大遗传距离为2.472,最小遗传距离为0.234。单倍型qLTG3-1.Hap1、qLTG3-1.Hap2、qLTG3-1.Hap3和qLTG3-1.Hap7被分在LTR I组,单倍型qLTG3-1.Hap5被分在LTR II组,单倍型qLTG3-1.Hap4和qLTG3-1.Hap6被分在LTR III组。7个单倍型中存在7种编码序列,它们可分别翻译为7种氨基酸序列。在进一步qLTG3-1基因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中,发现耐旱基因qLTG3-1的单倍型比较偏好于使用以碱基G/C结尾的密码子。5.在选择压力分析时发现,耐盐基因ZFP179受到强烈的正选择效应的影响,耐旱基因OsRCI2-5受到强烈的纯化选择作用,耐旱基因OsDT11可能偏向于中性选择作用,耐冷基因qLTG3-1受到一定程度的纯化选择作用。6.结合表型性状进行多重分析时发现,在盐胁迫条件下2个ZFP179单倍型在相对根长上存在显着差异。在旱胁迫条件下,5个OsRCI2-5单倍型在存活率、相对茎长和相对根数等11农艺性状存在显着差异;6个OsDT11单倍型在存活率、相对茎长和相对根数等13农艺性状存在显着差异。在冷胁迫条件下,5个qLTG3-1单倍型在平均发芽天数和相对发芽天数存在显着差异。

修晓杰[8](2019)在《显式模型预测控制中点定位算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多参数二次规划(multi-parametric Quadratic Programs,mp-QP)理论将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中反复的在线计算移到线下,得到状态参数空间中多面体区域及对应的(Piecewise Affine,PWA)控制率,称为显式模型预测控制(Explicit MPC,EMPC)。EMPC中通过建立多面体分区查找表,在线计算得到当前状态点所在分区的PWA控制率,该过程称为点定位问题,点定位算法的性能直接影响了EMPC的控制性能和其应用。EMPC旨在扩大MPC的应用范围,应用到在MPC还无法有效控制的领域。这就需要提高EMPC的点定位效率,降低控制系统的存储需求,尤其当控制问题规模大,状态空间分区多,维数高时。目前,点定位问题已经成为MPC领域内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mp-QP理论、多胞形理论、PWA控制理论和计算机数据结构,研究了控制问题规模大,状态空间分区多,维数高的控制系统的点定位问题,以提高点定位效率、降低控制系统存储需求、减少预处理时间,以及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标。研究工作及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第一,对当前点定位算法的文献进行了研究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哈希表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算法减少了存储需求;同时对二叉搜索树(Binary Search Tree,BST)算法中的划分超平面计算算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算法预处理时间大大减少。第二,BST树因其存储需求小,在线查找效率高而得到广泛应用,论文在分析了BST树算法和哈希算法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层哈希结构算法和改进后的多层哈希结构算法。多层哈希结构可以较均匀地控制每个哈希网格内PWA控制率的数量,且这个数量可以人为定义,但在哈希网格内顺序查找PWA控制率,效率低,存储需求大;改进后的算法,在每个哈希网格内建立BST树,存储查找表时,只需存储划分超平面和PWA控制率信息,既提高了在线效率,也节省了存储空间。第三,论文引入了高维数据结构——k维查找树(k-dimensional tree,k-d),在k-d树结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混合树型结构,作为EMPC中点定位问题的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尤其对于高维和分区数量巨大的控制系统,具有相对高的执行效率。基于k-d树的混合构造树型结构分为“树干”、“树梢”和“叶子”三部分。“树干”部分选择轴对准超平面作为划分超平面,提高了树型结构的预处理效率;通过划分阈值的设置,控制了“树梢”部分的BST树结构的构造时间;混合树型结构非叶子节点只需保存划分超平面信息,叶子节点只需保存PWA控制率信息,降低了系统的存储需求。基于k-d树的混合构造树结构能够很好地协调离线计算、在线计算和存储需求之间的关系。第四,在k-d树,BST树,哈希表算法的基础上,论文提出的网格k-d树是个多叉树型结构,当状态参数空间高维,具有大量状态分区,且PWA控制率分布均匀时,与现有算法比,算法仍具有很高的在线查找效率,但需要相对大的存储空间。算法对树型结构的主体部分进行网格划分,且每次在一个维度上进行划分,可以降低计算复杂度和存储需求;在PWA控制率数量小于阈值的网络内,使用BST树进行构造,避免过多划分,降低了存储需求;在线查找时,算法通过哈希函数找到下一级的节点,查找快速高效。第五,论文初步尝试了将EMPC控制方法应用于三自由度(3 Degree Of Freedom,3-DOF)直升机的飞行控制,并做了点定位算法的有效性的验证研究。在研究了3-DOF直升机的动力学原理,控制系统的特性等基础上,建立了3-DOF直升机控制模型,通过mp-QP计算得到控制系统状态分区和相应的PWA控制率。针对3-DOF直升机,设计了调节仿真实验、跟踪仿真实验以及对应的Simulink仿真结构,通过仿真结果,分析了EMPC控制性能的影响因素。论文通过数字仿真,验证了所提出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周璐[9](2019)在《基础教育数学教材语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科教材是培养公民学科知识技能和学科素养的重要依托、必要途径。学科教材语言与学科知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由于知识的领域性,表述的专业性,从学生学科教育知识学习来看,日常交际语言水平高,并不等于学科语言能力就高,而学科语言能力的高低一定会影响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与运用。这个认知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但至目前,由于学科教材语言的基本问题未被充分探讨,学界对其地位和价值认识仍然不足,除了领域概念、定理、命题外,我们不知道,实际影响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的语言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本文欲以此为研究的目标,以典型的学科教材语言——数学教材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从性质、构成、分布及类型划分展开研究,试图从语言类型划分和知识表述的特征上,发现问题所在,并对学科教材语言研究理论建构进行探索。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学科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为此,本研究拟将关注的重点置于基础教育阶段,旨在理清数学教材语言的类型与构成以及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等重难点问题。本文围绕着数学教材语言的构成、领域性、特殊性展开,采用语料库数据驱动的方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数学术语作为切入点,由内核向外缘,由术语向非术语,由对象语言向学科专用叙述语言、通用叙述语言推进,对数学教材语言的使用实态、分布、构成与类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并重点关注数学学科范式语言的使用,取得了以下几项研究结论:1.针对学科教材语言的特殊性,融合了功能语境理论与语言实态观,构拟了其构成及类型的模型,揭示了其所具有的内部层次性、连续体等特征。尤其是对学科教材语言进行了三分:对象语言、学科专用叙述语言以及通用叙述语言。本文将学科专用叙述语言从叙述语言范畴里离析出来,提出了“学科范式语言”的概念,认为其包括对象语言和学科专用叙述语言,是数学教材语言特殊性的重要体现,由此将学科教材语言研究与语文教材语言研究作了根本上的区分。构建了基于真实文本构成的数学教材语料库,以术语组合为基础,将数学教材词语从语义功能的维度进行了类型范畴的划分;同时,还构建了学科专用叙述语言格式库,以语言实态的描写、分析及统计显示了所构拟模型的合理性。2.深入解析学科教材语言的知识性特征,从语义、语法聚合以及词与词组合的角度去探析数学教材词级、短语级的语言单位的使用实态与分布,并重点讨论了其与知识对象间的互动,分别建立了数学术语、数学术语组合、学科专用叙述语言格式与基础教育数学学科知识主题的映射关系,推进了对语言与知识的关系、语言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学科语言性质特征的探讨,提升了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3.发掘数学教材领域特色语言单位——学科专用叙述语言格式,其具有较强的知识对应性、结构有限性以及低扩展性等特征,是学科教材语言特殊性的重要体现。基于数学教材语言使用实态,本文构建了包含10个属性字段、451条记录的学科专用叙述语言格式知识库,其中包含了学科专用叙述语言格式与知识主题、初现年级间的对应关系。该知识库在学科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高、实用性强,有利于推动对领域构式的探讨,辅助学生对学科专业表述的掌握,以及推进专门针对学科教育特点的领域语言规范的制定与实施。4.使用语料库、数据库技术以及计算语言学方法,分析语言事实,确定数学语言学习的重点为学科范式语言,是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培养的核心;学习难点为跨域术语以及长距短语。据统计,属于学科范式语言的词数量为3843,典型的术语组合数为9147,学科专用叙述语言格式数为451,数量共计为13651。其中,领域专用度和通用度都不高的跨域术语,以及具有中高等级复杂度的多重修饰语的长距短语,最值得注意。针对语言难点的学习,本文还提出诸如强化术语义与一般义之间的区别性特征、突出隐性义素、重视“语数形”不同模态转换能力培养等教学策略。同时,本文分别构建了包含10个属性字段的跨域术语数据库,以及17个属性字段的长距组合数据库,以供语言研究、数学学科教育研究使用。5.以数学教材语言构成及类型的基本理论为依托,在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面向应用构建多表、多库相互关联,多属性、多层级的数学教育语言知识资源库。该库为多模态型动态资源库,主要分为文件资源库及数据资源库两大子库,其中数据资源库又可分为学科范式语言数据库(包含对象语言数据库、学科专用叙述语言数据库)和通用叙述语言数据库。数据资源库包括9个子数据库、25899条数据记录以及102个属性字段,平均属性字段数为11。数学教育语言知识资源库的构建,可以作为对学科教材语言、数学教材语言、学科汉语深入研究的资源,也可为数学学科知识教育、相关教育领域语言规范制定提供参考。本文突破了以往学界以定性、举例式分析学科教材语言、数学教材语言、数学语言的研究方法,弥补了忽略学科教材语言特殊性,仅从频次与词形的维度分析学科特色词、数学学科特色词的研究缺失,避免了囿于某种理论致使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所存在的偏差,尽量吸收、融合各方长处,考察研究遵循客观、写实的原则,实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优势互补,以促进本文研究目标的实现。研究中提出的面向术语自动标注的术语分类以及构建的多属性标注的数学教育语言知识资源库,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中文信息处理,尤其是领域自然语言处理。对学科教材语言的考察不应仅限于某个年段的数学教材语言,若能将数学教育语言知识资源库进一步扩大与延伸,使其发展成为多学科的、动态的、多元的资源库,以反映学科语言的使用现状、发展变化趋势以及共性、个性特征,于语言相关本体及应用研究大有裨益。

邓旗[10](2018)在《贝莱斯芽孢杆菌CMT-6的surfactin合成基因表征及其响应溶氧的调控通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为淀粉液化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亲缘相近的新种,三者均是生产surfactin的主要菌种。surfactin是构成抗菌脂肽的核心成分,具有极强的生物表面活性,表现出优异的抗菌作用及良好的起泡性和乳化性能,在食品、医药、化妆品和养殖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多数芽孢杆菌的surfactin产率较低,其中的原因也尚不知晓,是制约surfactin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应用的主要原因。此外,目前微生物发酵生产surfactin的工艺中,常通过转速提升增加溶氧量以实现surfactin的过量积累。但是具有生物表面活性剂特性的surfactin在转速过高的环境中会形成过量泡沫而出现“跑液”现象,进而造成surfactin的大量损耗。所以溶氧环境是决定surfactin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本论文以高产surfactin的贝莱斯芽孢杆菌CMT-6为研究菌株,利用全基因组从头测序技术分析CMT-6的基因组信息,挖掘合成surfactin的关联基因,同时与另外三株产量较低的芽孢杆菌进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揭示surfactin合成能力差异的原因,解析高产菌株的surfactin合成基因的特征,进一步利用转录组学技术研究不同溶氧条件下CMT-6的转录组信息,探明溶氧调控surfactin合成的关键基因和代谢通路,为天然高产菌株的高效筛选和工程菌株的构建,以及为低氧高产surfactin生产工艺的研发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新的思路。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对CMT-6进行全基因组从头测序,分析CMT-6基因组组分及功能,特异性筛查抗菌脂肽相关基因,并采用TOF-MS技术检测CMT-6发酵液中脂肽成分。结果表明,CMT-6基因组为3,928,489 bp,GC含量为46.55%。COG注释得到的基因主要涉及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转运和代谢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转运和分解代谢等。KEGG注释得到的基因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和信号传导路径中。注释到GO中的基因主要行使催化活性、代谢过程和细胞分化过程。以上这些基因能使菌体高效响应外界环境变化,为CMT-6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编码合成更多的脂肽前体物质。CMT-6含有完整的surfactin合成酶基因,srfAA-AD;合成surfactin的相关基因比iturin和fengycin的多。CMT-6发酵产物含有的surfactin组分(m/z:994.6,1008.6,1009.6,1010.6,1022.6,1036.6)比iturin(m/z:1044.6,1058.6,1059.6)和fengycin(m/z:1434.6)的丰富。脂肽合成基因的数量与脂肽组分的丰富度呈正相关,是CMT-6过量积累surfactin的重要原因。2、选取不同种属的芽孢杆菌B.subtilis 168、B.amyloliquefaciens DSM7T和B.velezensis FZB 42,与CMT-6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从基因组水平揭示不同种属芽孢杆菌产surfactin能力差异的来源。结果显示,CMT-6与FZB 42有非常保守的序列结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DSM7T,与168菌株的亲缘关系最远。不同菌株间的共线性关系与亲缘关系吻合,遗传背景会引起菌株合成surfactin能力的差异。CMT-6与FZB 42和DSM7T均共有5个surfactin合成基因;与168菌株仅有3个共有基因,相似度较低。菌株间共有基因的数量及其相似度影响surfactin的合成。CMT-6与FZB42仅有合成酶基因srfAC发生非同义突变,与DSM7T的合成酶基因srfAA、srfAB、srfAC及相关基因spoVT、codY存在非同义突变,与168菌株除上述基因的非同义突变外,其srfAA还检测到提前终止密码子。合成酶基因发生的非同义突变会改变对氨基酸的特异性选择,造成surfactin组分的差异。而合成酶中提前终止密码子的出现,会直接导致菌体丧失合成surfactin的能力。3、设置转速分别为50 rpm(低溶氧)、100 rpm(中溶氧)、200 rpm(高溶氧)的溶氧组,收集菌体提取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研究不同溶氧处理条件下的转录组表达差异,挖掘溶氧调控surfactin的合成的关键基因和通路。结果发现,转录组差异最大的是低溶氧组和中溶氧组,其差异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到细菌型依赖鞭毛的运动和鞭毛基底两个GO Item中和metabolic pathways的代谢通路上。中溶氧和高溶氧组的差异基因富集到7个GO Item中(集中在氧化还原过程),KEGG富集到不同环境中微生物代谢、碳代谢和双组份系统三个通路上。从转录组表达情况分析发现高溶氧组中碳代谢、脂肪酸合成、双组份系统、蛋白释放等路径中基因的表达可以编码合成更多的surfactin前体物质,增强自身细胞对surfactin的耐受性,促进surfactin的外排,有利于surfactin产量的提高。surfactin合成酶基因srfAA、srfAC、srfAD与产量呈负相关,共同受sRNA rne5的调控;与产量呈正相关的基因有srfAB、spoVT、AbrB、comP和rapC。

二、同义形式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义形式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试论李维琦先生的学术成就、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一李维琦先生的研究领域与学术成就
二李维琦先生的学术思想与学术特色
    1. 先生之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2. 先生之学既重传统又求创新
    3. 先生之学既讲学理又重实用
三李维琦先生的为学之道与治学精神

(2)油菜种子脂肪酸消减基因的功能解析及含油量相关基因发掘(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缩略术语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导言
    1.2 高含油量育种的策略
    1.3 种胚脂肪酸合成
    1.4 脂肪酸降解
        1.4.1 脂肪酸降解的基本途径
        1.4.2 GDSL脂酶以及种子脂肪酸消减基因(Seed fatty acid reducer,SFAR)
        1.4.3 Patatin-like lipase脂酶
    1.5 TILLING-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
        1.5.1 TILLING的基本原理
        1.5.2 TILLING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和前景
    1.6 CRISPR/Cas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
        1.6.1 CRISPR/Cas系统的基本原理
        1.6.2 CRISPR/Cas系统在作物改良领域的应用和前景
    1.7 调控作物复杂数量性状相关基因的发掘
    1.8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油菜功能基因发掘中的应用
    1.9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甘蓝型油菜GDSL脂酶基因的全基因组分布及Seed Fatty Acid Reducer基因的鉴定
    2.1 导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BnGDSLs在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上的鉴定
        2.2.2 BnGDSLs的系统进化分析和共线性分析
        2.2.3 转录组数据分析
        2.2.4 候选BnSFARs的获取
        2.2.5 BnSFARs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2.2.5.1 种子材料和发育时期选定
        2.2.5.2 BnSFARs的特异引物设计
        2.2.5.3 RT-qPCR实验步骤
        2.2.5.4 表达数据分析
        2.2.6 油菜种子含油量和油酸含量的测定
        2.2.7 分布于BnSFARs的SNPs鉴定
    2.3 实验结果
        2.3.1 BnGDSLs的全基因组鉴定分析
        2.3.2 种子发育时期的BnGDSLs表达分析
        2.3.3 BnSFARs的筛选
        2.3.4 种子中BnSFARs的表达模式分析
        2.3.5 BnSFARs的序列变异对种子含油量以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Seed Fatty Acid Reducer基因的TILLING分析及多突变位点的聚合效应
    3.1 导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目的基因的选择
        3.2.2 M_2代EMS突变体的TILLING筛选
        3.2.3 EMS单突变体和双突变体的选育
        3.2.4 油菜生长条件
        3.2.5 种子含油量测定
    3.3 实验结果
        3.3.1 BnSFAR1和BnSFAR4 的诱变分析
        3.3.2 EMS突变体的种子含油量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甘蓝型油菜Seed Fatty Acid Reducer基因突变对种子含油量的影响
    4.1 导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CRISPR/Cas9 载体构建
        4.2.1.1 靶位点选择和引导RNA合成
        4.2.1.2 pChimera重组载体的构建
        4.2.1.3 pCas9-TPC重组载体的构建
        4.2.2 油菜的转化
        4.2.3 突变体鉴定
        4.2.4 转基因植株材料和生长环境
        4.2.5 突变体植株种子含油量测定
        4.2.6 种子萌发和幼苗活力检测
        4.2.7 油脂积累以及调动模式分析
        4.2.8 油体鉴定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BnSFARs靶位点确定及相应sgRNA设计
        4.3.2 转基因植株的鉴定
        4.3.3 转基因植株突变位点的鉴定
        4.3.4 bnsfars突变体植株的种子含油量和千粒重分析
        4.3.5 bnsfars突变体植株种子的油体鉴定和分析
        4.3.6 bnsfars突变体的种子油脂积累分析
        4.3.7 bnsfars突变体种子的活力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进一步发掘调控种子含油量的相关基因
    5.1 导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油菜种质材料和种植条件
        5.2.2 油菜种子含油量测定和表型分析
        5.2.3SNPs鉴定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5.2.4 顺式作用元件预测
    5.3 实验结果
        5.3.1 种子含油量的表型变异分析
        5.3.2 种子含油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5.3.3 候选基因的筛选
        5.3.4 Bna.PTL.C07对种子含油量的影响分析
    5.4 讨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3)基于神经网络的复述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复述现象
        1.1.2 复述处理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复述处理研究发展
        1.2.2 复述识别方法研究现状
        1.2.3 复述生成方法研究现状
    1.3 问题及挑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1 复述识别中句子的语义表示学习方法
        1.4.2 句子语义表示学习中句法结构信息的利用方法
        1.4.3 复述生成模型中多样性生成方法
        1.4.4 可控复述生成中语义和句法的表示学习方法
        1.4.5 低资源下的可控复述生成方法
    1.5 本文的章节组织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复述处理概述
    2.2 循环神经网络概述
    2.3 注意力模型概述
        2.3.1 注意力模型的一般形式
        2.3.2 多头注意力模型
    2.4 神经网络复述识别方法概述
    2.5 基于编码-解码框架的复述生成方法概述
        2.5.1 基于RNN的复述生成模型
        2.5.2 基于Attention的复述生成模型
    2.6 多任务学习方法概述
    2.7 复述生成评测方法概述
    2.8 本章小结
3 基于深度交互学习的神经网络复述识别模型
    3.1 句子语义表示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3.2 基于深度交互学习的复述识别整体框架
    3.3 基于深度双向交互学习的句子语义表示学习模型
        3.3.1 模型输入
        3.3.2 输入编码层和上下文编码层
        3.3.3 基于注意力的跨句子特征提取
        3.3.4 交互学习中语义特征的深度融合
        3.3.5 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全局信息提取
    3.4 复述识别损失函数
    3.5 实验与评测
        3.5.1 实验设计
        3.5.2 实验数据
        3.5.3 模型配置和训练细节
        3.5.4 对比模型
        3.5.5 实验结果
        3.5.6 实验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融合句法结构信息的神经网络复述识别模型
    4.1 序列表示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4.2 基于句法结构的句子表示和交互学习模型
        4.2.1 基于句法结构的语义组合计算
        4.2.2 基于短语表示的跨句子交互学习
        4.2.3 基于自注意力的表示学习增强
        4.2.4 基于上下文信息的词语表示方法
    4.3 实验与评测
        4.3.1 实验设计
        4.3.2 实验数据
        4.3.3 模型配置和训练细节
        4.3.4 对比模型
        4.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6 基于句法结构的跨句子注意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多目标深度强化学习的神经网络复述生成模型
    5.1 复述生成训练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5.2 基于多目标深度强化学习的复述生成整体框架
    5.3 多目标学习复述生成模型
        5.3.1 基于采样的复述样本生成
        5.3.2 基于强化学习的复述生成模型训练方法
        5.3.3 复述多样性和语义一致性奖励函数
        5.3.4 多目标复述生成训练方法
    5.4 实验与评测
        5.4.1 实验设计
        5.4.2 实验数据
        5.4.3 模型配置和训练细节
        5.4.4 复述生成自动评价指标
        5.4.5 对比模型
        5.4.6 实验结果和分析
        5.4.7 复述生成实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多任务学习的神经网络可控复述生成模型
    6.1 可控复述生成任务定义
    6.2 可控复述生成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6.3 基于多任务学习的句法可控复述生成模型
        6.3.1 语义编码器
        6.3.2 句法编码器
        6.3.3 基于VAE的句法信息学习
        6.3.4 融合句法信息的解码器
        6.3.5 多任务学习:语义重构任务和词性标签预测任务
        6.3.6 多任务学习的训练策略
    6.4 句法可控复述生成评测数据构建
    6.5 实验与评测
        6.5.1 实验设计
        6.5.2 实验数据
        6.5.3 模型配置和训练细节
        6.5.4 可控复述生成评测指标
        6.5.5 实验结果
        6.5.6 实验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基于双语平行语料的神经网络可控复述生成模型
    7.1 低资源下复述生成问题及解决方案
    7.2 基于双语平行语料的可控复述生成模型
        7.2.1 跨语言生成模型整体框架
        7.2.2 利用双语数据联合学习语义编码器和句法编码器
        7.2.3 基于对抗学习的句法和语义表示学习
        7.2.4 利用双语对齐信息的解码器学习
        7.2.5 基于循环学习的模型性能增强
    7.3 基于双语平行数据的可控复述生成模型训练和生成方法
    7.4 实验与评测
        7.4.1 实验设计
        7.4.2 实验数据
        7.4.3 模型配置和训练细节
        7.4.4 可控复述生成评测指标
        7.4.5 基于双语平行语料的可控复述生成实验
        7.4.6 基于双语平行语料的一般复述生成实验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植物乳杆菌抑制真菌特性及其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食品腐败真菌污染的概述
        1.1.1 真菌污染的危害
        1.1.2 真菌污染的控制
    1.2 抗真菌植物乳杆菌研究进展
        1.2.1 植物乳杆菌抗真菌活性
        1.2.2 植物乳杆菌抗真菌的代谢产物
        1.2.3 植物乳杆菌抗真菌活性的应用
    1.3 植物乳杆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1.3.1 植物乳杆菌功能基因研究
        1.3.2 植物乳杆菌系统发育研究
        1.3.3 微生物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其应用
    1.4 立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立题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植物乳杆菌抑制真菌特性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统计学检验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强抑制真菌活性植物乳杆菌的筛选
        2.3.2 植物乳杆菌IMAU80174抑制真菌代谢物分析
        2.3.3 植物乳杆菌IMAU80174及其发酵上清液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
    2.4 讨论
    2.5 结论
3 植物乳杆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方法
        3.2.3 统计学检验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植物乳杆菌基因组概况
        3.3.2 植物乳杆菌遗传进化
        3.3.3 植物乳杆菌抑制真菌特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4 讨论
    3.5 结论
4 全文总结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主要创新点
    4.3 存在问题与不足
    4.4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5)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以HSK词汇为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目的意义
    第二节 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及语料范围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二章 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本体研究
    第一节 历时研究
    第二节 共时研究
第三章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偏误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语料提取与数据统计
    第二节 语料中单双音节词语义与句法关系研究
    第三节 语义偏误
    第四节 句法偏误
    第五节 语用偏误
    第六节 音节搭配偏误
第四章 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的偏误原因
    第一节 语言学因素
    第二节 教育学因素
第五章 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注重语素教学与辨析
    第二节 强化词语搭配教学与例句教学
    第三节 加强理论学习,规范辨析方法
    第四节 借鉴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经验
    第五节 做好教材的编纂工作
第六章 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的教学设计
    第一节 义素分析理论下的教学设计
    第二节 语境教学法下的教学设计
    第三节 PBL教学法下的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表
致谢

(6)配位结构的理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四、研究新意
    五、论文结构
    六、相关说明
第一章 配位结构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节 俄罗斯语言学界的配位结构研究
        一、列宁格勒类型学流派的配位结构观
        二、莫斯科语义学派的配位结构观
        三、动态语义学的配位结构观
    第二节 西方语言学界相关研究
    第三节 国内语言学界相关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配位结构的理论阐述
    第一节 配位结构的相关概念
        一、基础性概念
        二、配位结构概念
    第二节 配位结构的适用范围
        一、配价的填充与题元的类型
        二、动词的配位结构
        三、广义谓词的配位结构
    第三节 配位结构的变换
        一、语义配价的分裂
        二、语义配价的移位
        三、语义配价的合并
        四、语义配价的表层缺失
        五、新语义配价的出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词配位结构的类型研究
    第一节 动词配位结构的层级类型
        一、初始配位结构
        二、派生配位结构
    第二节 动词配位结构的语义类型
        一、基于配价类别的配位结构
        二、基于语义类别的配位结构
    第三节 动词配位结构的句法类型
        一、从属动词的配位结构
        二、分析性谓语的配位结构
    第四节 动词配位结构的组合类型
        一、合并型配位结构
        二、分裂型配位结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词配位结构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二价及物动词的配位结构
        一、配位结构的类型
        二、自然力量/外部原因
        三、无人称结构的语义分析
    第二节 带内嵌参与者动词的配位结构
        一、内嵌参与者与内嵌现象
        二、内嵌参与者的词汇类别
        三、带内嵌参与者动词的主题类别
        四、带内嵌参与者动词的配位结构
    第三节 对称动词的配位结构
        一、对称谓词与对称动词
        二、对称动词的配位结构
        三、对称动词的句法题元
    第四节 创造形象动词的配位结构
        一、词汇语义参数与词汇语义派生
        二、创造形象动词的配位结构
        三、创造形象动词的配价移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义谓词的配位结构研究
    第一节 谓词性名词的配位结构
        一、“系词+题元”名词
        二、“系词+题元”类名词的配位结构
        三、“系词+题元”类名词派生结构的配位结构
    第二节 谓词性形容词的配位结构
        一、形容词的语义类别
        二、形容词的配价和配位结构
        三、情感形容词的配位结构
    第三节 谓词性副词的配位结构
        一、副词的辖域
        二、非谓词性副词及其语义分析
        三、谓词性副词的配位结构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非洲栽培稻与亚洲栽培稻中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的功能性核苷酸多态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水稻基因组学及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
        1.1.1 水稻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1.1.2 水稻功能基因的研究进展
        1.1.3 重要功能基因的克隆
    1.2 水稻抗逆种质资源发掘及抗性基因鉴定的研究进展
        1.2.1 水稻耐盐种质资源发掘及耐盐基因鉴定的研究进展
        1.2.2 水稻耐旱种质资源发掘及耐旱基因鉴定的研究进展
        1.2.3 水稻耐冷种质资源发掘及耐冷基因鉴定的研究进展
        1.2.4 水稻中重要耐盐、耐旱和耐冷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1.3 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3.1 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其检测方法
        1.3.2 功能性核苷酸多态性
        1.3.3 特异水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数据来源
    2.2 实验方法
        2.2.1 主要实验仪器及试剂配置
        2.2.2 材料的培养与叶片总DNA的提取
        2.2.3 目标序列的获得与测序
        2.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耐盐基因ZFP179 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1.1 耐盐基因ZFP179 转录区域的序列多态性分析
        3.1.2 耐盐基因ZFP179 单倍型的网络图
        3.1.3 耐盐基因ZFP179 不同转录区域间的遗传距离遗传
        3.1.4 耐盐基因ZFP179 转录区域的系统进化分析
        3.1.5 耐盐基因ZFP179 的氨基酸序列多态性分析
        3.1.6 耐盐基因ZFP179 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3.2 耐旱基因OsRCI2-5 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2.1 耐旱基因OsRCI2-5 转录区域的序列多态性分析
        3.2.2 耐旱基因OsRCI2-5 单倍型的网络图
        3.2.3 耐旱基因OsRCI2-5 不同转录区域间的遗传距离遗传
        3.2.4 耐旱基因OsRCI2-5 转录区域的系统进化分析
        3.2.5 耐旱基因OsRCI2-5 的氨基酸序列多态性分析
        3.2.6 耐旱基因OsRCI2-5 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3.3 耐旱基因OsDT11 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3.1 耐旱基因OsDT11 转录区域的序列多态性分析
        3.3.2 耐旱基因OsDT11 单倍型的网络图
        3.3.3 耐旱基因OsDT11 不同转录区域间的遗传距离遗传
        3.3.4 耐旱基因OsDT11 转录区域的系统进化分析
        3.3.5 耐旱基因OsDT11 的氨基酸序列多态性分析
        3.3.6 耐旱基因OsDT11 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3.4 耐冷基因qLTG3-1 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3.4.1 耐冷基因qLTG3-1 转录区域的序列多态性分析
        3.4.2 耐冷基因qLTG3-1 单倍型的网络图
        3.4.3 耐冷基因qLTG3-1 不同转录区域间的遗传距离遗传
        3.4.4 耐冷基因qLTG3-1 转录区域的系统进化分析
        3.4.5 耐冷基因qLTG3-1 的氨基酸序列序列多态性分析
        3.4.6 耐冷基因qLTG3-1 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3.5 选择压力分析
    3.6 不同单倍型分组间不同抗逆性状的多重比较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 水稻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4.2 高度保守的OsRCI2-5 基因
    4.3 多态性丰富的qLTG3-1 基因
    4.4 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在稻属物种中的分化
    4.5 筛选聚合多个有利等位基因的核心种质材料
    4.6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4.7 本研究的设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显式模型预测控制中点定位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模型预测控制的发展现状
        1.2.1 模型预测控制的产生
        1.2.2 模型预测控制的优势
        1.2.3 模型预测控制主要思想
        1.2.4 模型预测控制的局限
        1.2.5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的提出
    1.3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
        1.3.1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主要思想
        1.3.2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的研究现状
        1.3.3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应用研究现状
    1.4 点定位算法
        1.4.1 降低存储需求的研究
        1.4.2 点定位算法存储结构研究
        1.4.3 其他点定位算法研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控制模型描述
        2.2.1 控制系统模型描述
        2.2.2 模型预测控制最优控制描述
    2.3 多胞形理论
        2.3.1 多胞形理论的基础定义
        2.3.2 多胞形基本运算
    2.4 分段仿射系统
    2.5 多参数规划理论
        2.5.1 多参数线性规划理论
        2.5.2 多参数二次规划理论
第3章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中点定位问题综述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
        3.2.1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系统点定位问题描述
        3.2.2 系统状态空间描述
        3.2.3 同义分区
    3.3 哈希表结构算法
        3.3.1 哈希表算法思想与实现
        3.3.2 哈希表算法复杂度分析
    3.4 论文中验证实例
        3.4.1 实例1
        3.4.2 实例2
        3.4.3 实例3
第4章 基于多层哈希结构的点定位算法
    4.1 引言
    4.2 二叉搜索树(Binary Search Tree,BST)算法及其改进
        4.2.1 算法的思想与改进
        4.2.2 二叉树算法评价与不足分析
    4.3 多层哈希结构算法
        4.3.1 同义分区对空间划分的影响
        4.3.2 算法的主要思想
        4.3.3 算法的具体实施
        4.3.4 算法的复杂度分析
    4.4 多层哈希结构算法的改进
        4.4.1 改进算法的主要思想
        4.4.2 改进算法的实现
        4.4.3 多层哈希结构算法改进前后的复杂度比较
    4.5 算法验证
    4.6 小结
第5章 基于混合树型结构的点定位算法研究
    5.1 引言
    5.2 k-d树型结构
    5.3 基于k-d树的混合构造树结构算法
        5.3.1 轴对准划分超平面算法
        5.3.2 混合树型结构构造算法
        5.3.3 混合树型结构在线查找算法
    5.4 算法复杂度分析
        5.4.1 树高估算与在线计算复杂度分析
        5.4.2 预处理时间分析
        5.4.3 划分阈值thd对算法复杂度的影响分析
    5.5 算法验证与分析
        5.5.1 算法验证
        5.5.2 算法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基于网格k-d树的点定位算法
    6.1 前言
    6.2 基于网格树型结构算法
        6.2.1 算法思想
        6.2.2 预处理算法的实现
        6.2.3 在线查找算法的实现
    6.3 算法复杂度分析
    6.4 算法验证与分析
        6.4.1 算法验证
        6.4.2 算法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三自由度直升机系统的显式模型预测控制
    7.1 引言
    7.2 三自由度直升机的系统结构与动力学建模
        7.2.1 三自由度直升机系统结构
        7.2.2 三自由度直升机动力学建模
    7.3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器调节仿真实验
        7.3.1 EMPC调节控制器状态分区与PWA控制率求解
        7.3.2 Simulink结构
        7.3.3 3-DOF直升机调节仿真
    7.4 显式模型预测控制器跟踪仿真实验
        7.4.1 EMPC跟踪控制器设计与求解
        7.4.2 Simulink结构
        7.4.3 3-DOF直升机正弦波跟踪仿真
    7.5 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工作总结
    8.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9)基础教育数学教材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标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学界研究实态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语料
    第六节 论文的组织
第二章 数学教材语言的性质与类型划分
    第一节 语域、功能与数学教材语言
    第二节 数学教材的词汇语法选择与言语行为模式
    第三节 数学教材语言的实态与类型
    第四节 数学教材语言的内部层次性
第三章 数学教材术语的性质、结构及分布研究
    第一节 数学教材术语的结构、语义的分布
    第二节 数学教材术语的类型分布与使用
    第三节 数学教材术语“的字结构”的使用实态
第四章 数学教材跨域术语分析
    第一节 数学教材跨域术语的界定
    第二节 数学教材跨域术语的领域专用度
    第三节 数学教材跨域术语领域专用度分级的应用
第五章 数学术语的组合研究
    第一节 数学术语组合的抽取与跨距研究
    第二节 数学术语组合的概况与类型
    第三节 基于术语组合的数学教材语言的类型及范畴分析
    第四节 数学术语组合的典型性分析
第六章 数学教材长距短语分析
    第一节 数学教材长距短语的语言特征分析
    第二节 数学教材长距短语的知识表述功能
    第三节 数学教材长距短语的难度与学习
第七章 数学学科专用叙述语言格式研究
    第一节 数学学科专用叙述语言格式的界定
    第二节 数学学科专用叙述语言格式的性质及特征
    第三节 数学学科专用叙述语言格式的抽取
    第四节 数学学科专用叙述语言格式的使用与分布
    第五节 数学学科专用叙述语言格式的使用问题
第八章 数学教育语言知识资源库建构研究
    第一节 数学教育语言知识资源库的整体定位及架构
    第二节 数学教育对象语言数据库的构建
    第三节 数学教育学科专用叙述语言数据库的构建
    第四节 数学教育通用叙述语言数据库的构建
    第五节 数学教育语言知识资源库的应用说明及示例
第九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10)贝莱斯芽孢杆菌CMT-6的surfactin合成基因表征及其响应溶氧的调控通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芽孢杆菌研究进展
        1.1.1 芽孢杆菌的分类地位
        1.1.2 芽孢杆菌产生的活性物质
        1.1.3 芽孢杆菌的抑菌机制
        1.1.4 芽孢杆菌的应用现状
    1.2 surfactin研究进展
        1.2.1 surfactin的结构和性质
        1.2.2 surfactin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
        1.2.3 surfactin的生物合成及调控路径
        1.2.4 影响surfactin的种类和产量的影响因素
    1.3 芽孢杆菌基因组学研究概述
    1.4 芽孢杆菌转录组学研究概述
    1.5 本课题的立项依据及目的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2 Bacillus velezensis CMT-6 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CMT-6 DNA的提取及检测
        2.2.2 高通量测序文库构建及上机测序
        2.2.3 细菌基因组组装及功能基因挖掘
        2.2.4 CMT-6 发酵液中脂肽成份检测
    2.3 结果
        2.3.1 B.velezensis CMT-6 基因组测序及结果评价
        2.3.2 基因组基本特性
        2.3.3 通用功能注释
        2.3.4 次级代谢基因簇分析
        2.3.5 脂肽合成基因
        2.3.6 B.velezensis CMT-6 发酵液中的脂肽成分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3 比较基因组学解析CMT-6 与三株芽孢杆菌产surfactin差异的原因
    3.1 材料与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全基因组共线性分析
        3.2.2 系统进化分析
        3.2.3 同源基因分析
        3.2.4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及注释
    3.3 结果
        3.3.1 CMT-6 与三株芽孢杆菌的基因组特性
        3.3.2 共线性分析
        3.3.3 CMT-6 的物种进化分析
        3.3.4 CMT-6 与三株芽孢杆菌的同源基因分析
        3.3.5 共有surfactin合成基因分析
        3.3.6 surfactin合成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不同溶氧条件下CMT-6 的转录组学研究
    4.1 材料与仪器
        4.1.1 材料与试剂
        4.1.2 仪器和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surfactin发酵液的制备
        4.2.4 RNA的提取及检测
        4.2.5 高通量测序文库构建及上机测序
        4.2.6 比对与表达量计算
        4.2.7 差异表达与聚类
        4.2.8 差异基因功能聚类
        4.2.9 sRNA预测与靶基因预测
    4.3 结果
        4.3.1 不同溶氧条件下生物量情况
        4.3.2 溶氧与surfactin产量的关系
        4.3.3 不同溶氧条件下CMT-6 的转录组表达情况
        4.3.4 不同溶氧条件下CMT-6 的表达差异基因的功能差异
        4.3.5 不同溶氧条件下合成surfactin基因的表达量情况
        4.3.6 不同溶氧条件下surfactin合成基因表达量与其产量的变化关系
        4.3.7 调控CMT-6产surfactin基因的表达的因子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创新意义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四、同义形式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试论李维琦先生的学术成就、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J]. 郑贤章. 古汉语研究, 2021(04)
  • [2]油菜种子脂肪酸消减基因的功能解析及含油量相关基因发掘[D]. 王昊一. 浙江大学, 2021
  • [3]基于神经网络的复述处理方法研究[D]. 刘明童.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4]植物乳杆菌抑制真菌特性及其比较基因组学研究[D]. 李康宁.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5]同素近义单双音节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以HSK词汇为基础[D]. 王小仪. 兰州大学, 2020(10)
  • [6]配位结构的理论与应用[D]. 张月红. 黑龙江大学, 2019(05)
  • [7]非洲栽培稻与亚洲栽培稻中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的功能性核苷酸多态性[D]. 席锟.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8]显式模型预测控制中点定位算法研究[D]. 修晓杰.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9]基础教育数学教材语言研究[D]. 周璐. 厦门大学, 2019(08)
  • [10]贝莱斯芽孢杆菌CMT-6的surfactin合成基因表征及其响应溶氧的调控通路研究[D]. 邓旗. 广东海洋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同义词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