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不锈钢在沈阳研发成功

抗菌不锈钢在沈阳研发成功

一、抗菌不锈钢在沈阳研制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吴子龙[1](2019)在《抗菌不锈钢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也更加强烈,为了满足人们的要求,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出了一种抗菌型的不锈钢,这种新型材料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菌以及环境中常见的细菌的杀灭率达到90%。为了使其能够广泛的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于其焊接性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钨极氩弧焊具有焊缝成型美观、电弧稳定、在焊接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隔绝空气等诸多优点。本文采用钨极氩弧焊焊接抗菌不锈钢,研究焊接工艺、接头的力学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抗菌性能。本文采用的钨极直径为1.6mm,氩气流量为8L/min,1mm厚的304Cu抗菌不锈钢,在不填充焊丝的条件下对其进行焊接研究。通过调整焊接速度和焊接电流的大小,探索出抗菌不锈钢的可焊性范围,然后采用两因素五水平的正交试验的设计方案,找出两因素的主次以及各因素的最佳水平,从而确定抗菌不锈钢的最佳焊接参数。并通过拉伸试验对使用最佳参数获得的抗菌不锈钢焊缝与304不锈钢的焊缝进行对比及验证。利用光学显微镜、硬度测试仪对抗菌不锈钢的焊缝组织和硬度进行的分析,采用电化学腐蚀试验和抗菌试验对焊缝处的耐腐蚀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焊接速度如果小于30cm/min或者大于63cm/min时,焊接电流如果小于75A或者大于95A时,将会出现未焊透或者烧穿现象。通过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法得出,焊接速度的五个水平值比较分散,对接头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大,焊接电流次之;最佳焊接工艺参数为:焊接速度52.1cm/min,焊接电流93A。对焊缝的金相组织分析,可见抗菌不锈钢焊缝中部的晶粒方向大体呈平行分布,焊缝组织主要为粗大等轴的柱状晶奥氏体,还有沿柱状晶分布的铁素体。对焊缝的硬度的分析,可见抗菌不锈钢焊缝的硬度较高,其他区域的硬度较低。通过抗菌试验能够看出,抗菌不锈钢焊缝及母材的耐菌性能远高于304不锈钢焊缝及母材,并且抗菌不锈钢焊缝处的耐菌性能高于母材性能,原因在于材料的抗菌性能与耐腐蚀性能有密切的联系,耐蚀性能越差,材料表面会溶出更多的铜离子,进而使材料具备优异的抗菌性能。对于抗菌不锈钢的焊缝和母材,由于焊缝本质上为铸态组织,其耐蚀性能要差于母材,进而在与溶液接触中会溶出更多的Cu离子,也使其具有更好的抗菌性能。电化学腐蚀试验结果表明,四种试样抗腐蚀性能的优劣依次为:304不锈钢母材、304不锈钢焊缝、抗菌不锈钢母材、抗菌不锈钢焊缝,表明抗菌不锈钢再添加铜元素后,耐腐蚀性能有所降低。

陈绵[2](2015)在《抗菌Ti-Ag合金的制备及Ag的存在形式对抗菌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钛及钛合金植入体临床存在感染的问题,本论文采用粉末冶金、铸造及热处理的方法,选用Ag作为抗菌元素,制备了 Ag含量和存在形式不同的Ti-Ag合金。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压缩实验、电化学实验、离子溶出测试和抗菌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 Ag含量和Ag存在形式对Ti-Ag合金的相组成、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抗腐蚀性及抗菌性能的影响规律。论文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采用粉末冶金方法成功地制备了具有抗菌性能的Ti-Ag合金。烧结态Ti-Ag合金具有很高的压缩屈服强度。合金的耐蚀性能随着Ag含量升高而增强,合金的抗菌效果随着Ag含量的增加而增强。Ag粉粒度减少有利于提高烧结态Ti-Ag的抗菌性能,其中Ag粉粒度为1Oμm时,Ti-3wt.%Ag就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性能。铸态Ti-Ag合金力学压缩强度较粉末烧结Ti-Ag合金低,但是塑性较高。在Ag含量小于7wt.%Ag的Ti-Ag合金中,合金的耐蚀性能随着Ag含量的升高而增强。抗菌性能检测表明铸态Ti-Ag合金即使添加15wt.%Ag仍没有抗菌性能。铸态Ti-15Ag合金经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后抗压强度和耐蚀性能都显着升高。而且时效态Ti-15Ag合金表现出强的抗菌性能,但是固溶态Ti-15Ag合金却没有抗菌性能。结合微观组织和离子溶出的结果,可以推断:Ti-Ag合金的抗菌作用一部分依靠溶出的Ag离子来实现,而最主要是依靠合金中存在的细小、弥散的富Ag相或Ti2Ag相来达到抗菌的作用,且富Ag相或Ti2Ag相的大小与分布形式直接影响抗菌作用的效果,当材料表面存在的富Ag相或Ti2Ag相数量越多、颗粒越细、分布越弥散,合金的抗菌性能越好。

蔡一萍[3](2013)在《钛合金表面CuNi等离子合金化研究》文中提出钛作为一种工业新金属,由于其具有比重小、比强度高、耐蚀性良好等一系列优良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船舶工业、石油化工等领域。而对于应用在食品加工运输及医疗卫生领域的钛合金,现如今人们更是需要其具有抗菌功能。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本实验选用TC4(Ti-6Al-4V)作为基体,Cu、Ni作为预渗金属,采用双辉等离子表面渗金属技术制备合金化钛合金。运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辉光放电光谱仪分析合金层形貌、成分。利用平板培养法检测处理前后钛合金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通过往复摩擦磨损试验,检测合金层各自耐磨性。采用浸泡法检测基体钛合金和合金化钛合金分别在0.5mol/L 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合金化处理,TC4表面形成合金层。其中,CuNi合金层的表面粗糙度为220.3nm,厚度为7.5μmm,Ni含量为40%,Cu含量为8%,主要成分包括:纯Ti及Ti2Ni、Cu0.8iNi0.i9、CuTi等多种固溶体和间隙化合物。Ni合金层表面粗糙度为78.34nm,厚度为20μm, Ni含量为96%,主要成分包括:Ti2Ni、TiNi相及部分纯Ti。2)通过合金化处理,试样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性能。并且,CuNi合金化TC4的抗菌率明显优于Ni合金化TC4。说明:Cu、Ni元素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但Cu元素的抗菌效果优于Ni元素。因此,本实验着重讨论Cu的抗菌机理,但其具体作用机理还有待实验作进一步研究。3)通过合金化处理,CuNi合金化TC4的表面硬度为697HV0.1;Ni合金化TC4的表面硬度为1442HV0.1。由摩擦磨损实验可得:fNi>f CuNi>fs,表明减摩性排列情况为:Ni合金化TC4<CuNi合金化TC4<基体TC4; SNi>SCuNi>SS,表明耐磨性排列情况为:Ni合金化TC4>CuNi合金化TC4>基体TC4。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Cu、Ni元素的固溶强化作用所导致。耐磨性实验证实:通过CuNi等离子合金化技术制备的抗菌钛合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4)通过合金化处理,在0.5mol/L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流密度大小情况为:ICuNi>INi> Is,即VCuNi>VNi>Vs;表明:当腐蚀剂为0.5mol/LNaCl溶液时,试样耐腐蚀性能优劣情况为:基体TC4>Ni合金化TC4>CuNi合金化TC4。说明:Cu、Ni元素的渗入均降低TC4钛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因此,对于提高抗菌钛合金表面耐蚀性方面,有必要在后续实验中作进一步的研究。然而,在0.5mol/LNaCl溶液中,可通过钝化试样并将腐蚀电流保持为维钝电流,从而降低腐蚀速度,促使合金化TC4表现为耐腐蚀性优良。

贺天姝[4](2011)在《纳米TiO2抗菌材料及抗菌涂料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环境保护,许多科研工作者开始着手于抗菌材料的研究与制备。而在家庭装修材料中,涂料是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之一,开发出具有抗菌防霉功能的环保型涂料是涂料工业发展的方向之一。本课题旨在开发具有抗菌防霉、自洁等环境净化功能的环保型抗菌防霉内墙涂料,目的是有效减少室内空气污染,起到抗菌和防霉的作用,从而提高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本课题首先以纳米TiO2为原材料,锌沸石为载体,Ce离子为掺杂离子,采用浸渍法制备锌沸石-Ce/TiO2抗菌材料,选取n(TiO2/Ce2+)、pH值、反应时间和焙烧温度作为四个影响因素,通过正交优化设计确定最佳配比的抗菌材料。然后将制备好的抗菌材料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加入到涂料中制成环保型抗菌防霉涂料,对不同环保型抗菌防霉涂料的抗菌性能、防霉性能和涂料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评价,并进行成本分析和涂装工艺设计,在涂料生产企业对抗菌涂料进行了现场制备。以抑菌圈d0为考核指标,采用抑菌圈法分别评价抗菌材料和抗菌涂料的抗菌效果,采用国家标准GB/T 1741-1979(1989)对涂料的防霉性能进行评价,并分别通过扫描电镜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稀土和锌沸石对纳米TiO2材料的表面形貌和表面电子结构的影响和紫外光谱研究锌沸石-Ce/TiO2抗菌材料的光催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影响抗菌材料抗菌效果的四大因素中,当n(TiO2/Ce2+)为40:1,pH值为3,反应时间为0.5h和焙烧温度为300 oC时,锌沸石-Ce/TiO2抗菌材料抗菌性能最佳,此时抑菌圈直径为34.63mm。将制备的抗菌材料以0.2%1.5%的掺入量加入到普通涂料中,随着抗菌材料掺入量的增加,抗菌涂料的抗菌效果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掺入1.0%的抗菌材料时,抗菌涂料达到最佳的抗菌效果,抑菌圈直径达25.00mm。将掺入量为1.0%的抗菌材料加入到四种不同组分的普通涂料中,抑菌圈直径为18.55mm25.33mm,均符合评价标准的规定,抗菌涂料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效果。采用培养皿法评价抗菌防霉涂料的防霉性能,经14d评定,其中防霉等级最好时为01级。通过对抗菌防霉涂料进行了耐洗刷性、硬度、耐水性、附着力、耐化学试剂性和粘度的测试,制备的抗菌防霉涂料的基本性能均符合国家标准。SEM图谱表明,沸石具有良好的孔道,能较好的吸附纳米TiO2,原料纳米TiO2改性后,作为载体的纳米TiO2吸附在锌沸石上,分布较为均匀,颗粒仍为球形,其粒径为100nm左右;紫外光谱分析表明,锌沸石和Ce2+共同改性纳米TiO2后,可以使纳米TiO2的光利用范围延长70nm左右,有效扩展到了可见光区域,改性后纳米TiO2光催化性能增强。

王德宪,雷振宇[5](2008)在《抗菌玻璃概论》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着重介绍了抗菌玻璃的分类以及各类抗菌玻璃的原理,无机抗菌剂的选择、功效、以及各类抗菌玻璃的加工原理和应用场所,为抗菌玻璃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杨合[6](2005)在《含钛高炉渣再资源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催化实用技术已经成为功能材料与环境保护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从复合矿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再资源化、环境污染防治和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制备的低成本化出发,提出将含钛高炉渣、高钛渣和钛精矿作为光催化材料原料进行综合利用的新方法。以亚甲基蓝降解率为评价指标,讨论了处理后的含钛高炉渣、高钛渣和钛精矿作为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及影响因素,制备了含钛高炉渣中的纯矿物,并研究了其光催化性与杂离子加入的关系。进行了含钛高炉渣、高钛渣和钛精矿作为光催化材料降解溶液中染料活性艳红X-3B和邻硝基酚的实验研究,并进行了含钛高炉渣、高钛渣和钛精矿的抗菌效果研究。 首先以我国攀钢、承钢和马钢三种含钛高炉渣为原料制备光催化材料,以亚甲基蓝降解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三种含钛高炉渣的光催化活性与炉渣中TiO2含量、粉体粒度、热处理温度及稀土氧化物掺杂量的关系,研究了熔融结晶对炉渣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含钛高炉渣均具有光催化活性,但因其TiO2含量差异而光催化活性有显着差异,随着炉渣粉体粒度减小光催化活性显着增加,炉渣光催化活性与热处理温度有关,800℃恒温处理炉渣光催化活性最好。稀土氧化物CeO2掺杂和熔融结晶均能提高炉渣光催化活性。为探讨含钛高炉渣的光催化机理,实验分别制备和选用了钙钛矿、尖晶石和透辉石单矿物,制备了掺杂Fe2O2、CeO2和V2O5的钙钛矿固溶体,对钙钛矿、尖晶石和透辉石进行了光催化性研究,结果表明,钙钛矿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而透辉石和尖晶石无光催化性,钙钛矿的光催化活性与掺杂离子种类和掺杂量有关,当少量加入CeO2和Fe2O3时,钙钛矿光催化活性显着提高,而加入V2O5时,钙钛矿光催化效果明显下降。复合掺入CeO2和Fe2O3的钙钛矿光催化活性更好。 以亚甲基蓝降解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了高钛渣和钛精矿的光催化性的实验研究。研究了高钛渣和钛精矿光催化活性与热处理温度、稀土氧化物CeO2和La2O3的掺杂的关系。结果表明,800℃处理的高钛渣和200℃处理的钛精矿光催化效果较为显着。稀土氧化物La2O3的掺杂对高钛渣和钛精矿的光催化性能均具有负面影

谭婷院[7](2020)在《碳纳米管电化学膜降解废水中抗生素的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电化学过滤器因具有良好的省时和节能的特性而被广泛用于水质净化中。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多壁碳纳米管(CNTs)电化学滤膜在单体系和混合体系中高效降解磺胺甲恶唑(SMZ)、环丙沙星(CIP)、阿莫西林(AMO)等抗生素的方法,并且用于降解实际养猪场废水。针对电压,pH,温度,初始污染物浓度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研究了各个实验参数的影响,还进行了基于CNTs的电化学过滤器的重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提高电压和温度可以提高降解效率,而随着初始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和SDBS的加入降低降解效率。溶液pH值对SMZ和AMO的降解影响很小。但CIP在pH为碱性或酸性条件下降解效率远高于在中性环境中的降解效率。此外,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的电化学滤膜在重复使用四次后仍具有很高的抗生素降解效率,从而促进可重复使用,低成本的污染物处理方法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该膜过滤器在同时去除多种抗生素方面也具有很高的性能,其效率顺序为AMO(98%)>SMZ(95%)>CIP(20%)。分析了基于多壁碳纳米管的膜对抗生素的降解机理,并为去除抗生素的途径提供了明确的解释。这些结果表明基于CNTs的电化学膜过滤可能具有有效处理实际废水中多种抗生素的潜力。本研究还针对长沙市岳麓区某养猪场废水中出现的抗生素(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阿莫西林)进行了研究,研究其去除效率,本过程可以去除AMO(95%)>SMZ(80%)>CIP(70%)。并针对该养猪场废水中的抗生素浓度,还去除了添加了三种不同加标浓度的抗生素(5mg/L,25 mg/L,50 mg/L),结果显示为该基于CNTs的电化学膜过滤可以用于更高浓度实际废水的去除。

周莹[8](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曹靖滢[9](2019)在《寒富苹果-甘薯复合果汁品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苹果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寒富苹果”是沈阳农业大学选育出的一种果实品质优良的苹果品种,近年来,其种植面积不断増加,将寒富苹果加工成饮料制品,不仅可以丰富饮料的口感,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农户的收益。甘薯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含有大量营养成分,包括植物多糖、蛋白质、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等,还有黄酮、花色苷等多酚类天然抗氧化剂,具有降血脂、抗肿瘤、有效清除自由基、抗衰老及增强机体免疫的功能。目前以苹果为原料的果汁已大量进入市场,但复合果蔬汁研究很少,本文以寒富苹果为原料,分别与黄肉甘薯(烟薯25,YAN25)、紫肉甘薯(辽薯20,L20)复合,进行复合果汁的研制,并对其品质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感官评分、酚类物质含量测定、抗氧化活性测定、流变学测定、稳定性测定、理化指标测定,考察甘薯粉添加量、苹果添加量对复合果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甘薯粉和苹果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果汁中果胶、膳食纤维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之增加,稳定性增强,而酚类物质含量及对ABTS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且当添加量达一定程度后,复合果汁黏度大、流动性差、糊口感严重,当甘薯粉添加量为10%、苹果添加量为25%时,寒富苹果与两种甘薯的复合果汁品质为最佳。2.研究白砂糖、柠檬酸、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添加量,及杀菌工艺对复合果汁品质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寒富苹果与YAN25复合果汁最佳配方为甘薯粉添加量10%、苹果汁添加量25%、白砂糖添加量8%、柠檬酸添加量0.15%、黄原胶添加量0.15%、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15%;寒富苹果与L20复合果汁最佳配方为甘薯粉添加量10%、苹果添加量25%、白砂糖添加量9%、柠檬酸添加量0.10%、黄原胶添加量0.15%、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15%。经热杀菌工艺处理后,两种复合果汁的多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有所下降,加工中应避免长时间热处理。3.通过测定单一原料果浆与复合果汁中的多酚、黄酮、膳食纤维、果胶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对ABTS、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研究复合对果汁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提高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果汁中各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高于单一果浆,其中:寒富苹果-YAN25复合果汁多酚含量为8.68 mg/100g,黄酮含量为5.66 mg/100g,类胡萝卜素含量为22.96 mg/100g,膳食纤维含量为5.97 g/100g,果胶含量为8.65 g/100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59.35%,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73.81%;寒富苹果-L20复合果汁多酚含量为23.15 mg/100g,黄酮含量为19.17 mg/100g,果胶含量为10.25 g/100g,膳食纤维含量为7.0 g/100g,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7.37%,ABTS自由基清除率为78.87%。果汁经复合后,复合果汁中的酚类含量及果胶、膳食纤维、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着高于相应的原料果浆,说明复合后起到了提高单一原料果浆中营养物质和功效成分含量的作用。且经spss软件对寒富苹果-YAN25复合果汁和寒富苹果-L20复合果汁中营养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可知,寒富苹果-YAN25复合果汁中多酚、黄酮、花色苷、膳食纤维及类胡萝卜素与复合果汁抗氧化活性影响极显着(p<0.01);寒富苹果-L20复合果汁中多酚、黄酮、花色苷、膳食纤维及果胶均对复合果汁抗氧化活性影响极显着(p<0.01)。通过协同抗氧化系数的计算,研究寒富苹果多酚与甘薯多酚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寒富苹果多酚与YAN25、L20甘薯多酚均存在协同抗氧化作用。此外,复合果汁中多酚与其他成分间也存在协同抗氧化增效作用,其中:寒富苹果-YAN25复合果汁中多酚与纤维素、类胡萝卜素之间均存在协同增效作用,寒富苹果-L20复合果汁中多酚与纤维素之间存在协同抗氧化增效作用。

王青宇[10](2018)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制药领域中,95%以上化学药品为仿制药。近几十年来,仿制药在保障基本医疗供给,满足人民群众药品可获得性及可负担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国产仿制药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与原研药存在一定差距。2012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对2007年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施行前批准的仿制药,分期分批与被仿制药进行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中国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等连续发文推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改革。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改革进行监测,对改革背景、政策目标、改革进程、激励政策等进行分析、探讨,对美、日等国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实施过程、政策效果等进行比较研究,对一致性评价利益相关者支持度进行调查分析,对一致性评价与药品标准的关系进行探讨,以为我国一致性评价政策改革提供政策建议。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及临床试验数据自查和核查,开启了仿制药注册申报及质量严格监管的良好开端,但目前政策推行中遇到一些问题。首先,作为阶段性政策,一致性评价推动多以国务院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为主,缺乏上位法的联系和衔接,缺少前瞻性及长期制度设计,包括仿制药市场准入制度、上市后再评价制度以及仿制药欺诈惩罚制度等;其次,参比制剂可获得性较低或者不匹配,基于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豁免品种有待进一步探讨,复杂、特定仿制药指南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三,首批基本药物目录中2007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前批准的289个口服固体制剂品种(以下简称289品种)完成率较低,企业评价动力不足,改革任务重、困难大等。第四,部分仿制药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与发达国家比较尚有不足。在对美、日历史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改革分析中,发现美国的DESI评价方法是依据政府、企业以及科学文献三方证据,日本药品有效性评价参考了美国的DESI,评价方法上确立了科学文献筛选评价品种,企业提交证明材料、药事委员会审议等方法。药品品质再评价主要采用体外溶出试验的方法,以制剂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溶出曲线比较来进行评价。我国方法主要采用市场准入制度,人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为主。在代表药物药品标准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药品标准的比较中,我国药品标准中部分项下规定不够详细、标准较低,这将会对仿制药品质量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在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工作中,还应该注重药品质量标准的提升,建立适合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注册标准及国家药品标准等标准体系。问卷调研部分,受访者认为总体上仿制药在安全性方面与原研药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厂家仿制药疗效和安全性存在较大差异。部分抗生素、心血管类仿制药在临床使用时受到抱怨或投诉。药师对我国目前仿制药信任度较低,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支持度较高。一致性评价政策改革中信息透明度较高,沟通渠道多样,上市药物目录集数据库初步建立。但目前基本药物目录中289品种一致性评价通过率较低,建议考虑国情与患者需求,时间上有一定缓冲期。继续加大289品种一致性评价的激励制度,包括完善财政激励、采购、医保支付政策等。尽快完善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参比制剂应尽早明确,基于BCS分类豁免品种应逐步公布,完善特定、复杂仿制药审批指南。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集中采购、使用、医保支付政策等应逐渐细化、落实。防止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变为“一次性评价”,需要建立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制度。不断提升仿制药信任度,发挥药师主体责任,逐步推行仿制药替代政策,不断完善仿制药政策。本论文主要创新点:(1)对仿制药及参比制剂定义的要素进行系统归纳和总结。(2)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改革的背景、进程及阻碍、利益相关者、审评透明度等进行了监测分析和评价。(3)对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和药品标准关系进行了辩证思考。(4)本研究对国内药师对仿制药知识、观点及一致性评价的看法等进行了详细调研。开放式问题的设计则为未来循证药学研究以及真实世界证据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抗菌不锈钢在沈阳研制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菌不锈钢在沈阳研制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1)抗菌不锈钢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抗菌不锈钢的概述
        1.2.1 抗菌不锈钢的种类
        1.2.2 抗菌不锈钢的应用及特点
        1.2.3 抗菌不锈钢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钨极氩弧焊技术简介
        1.3.1 钨极氩弧焊工作原理
        1.3.2 钨极氩弧焊的技术特点及应用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与内容
        1.4.1 课题研究意义
        1.4.2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及测试方法
    2.1 试验材料制备
        2.1.1 试验材料成分
        2.1.2 试样样品制备
    2.2 焊接设备
    2.3 力学性能测试
        2.3.1 拉伸试验
        2.3.2 显微硬度测试试验
    2.4 金相组织观察试验
    2.5 抗菌性能测试
        2.5.1 试验设备及器材
        2.5.2 抗菌性能测试方法
    2.6 电化学实验
        2.6.1 极化曲线测试
        2.6.2 交流阻抗谱测试
第3章 抗菌不锈钢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研究
    3.1 试验前期工艺参数探索
    3.2 前期试验结果分析
    3.3 正交试验与结果分析
        3.3.1 正交试验法
        3.3.2 正交试验步骤及方案设计
        3.3.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4 接头力学性能测试及分析
        3.4.1 接头抗拉强度及塑性分析
        3.4.2 接头硬度分析
    3.5 接头焊缝区显微组织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抗菌不锈钢焊缝抗菌性能分析
    4.1 试验方案
    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 抗菌机理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抗菌不锈钢焊缝腐蚀性能分析
    5.1 试验方案
    5.2 腐蚀试样表面情况分析
    5.3 极化曲线试验结果分析
    5.4 交流阻抗试验结果分析
    5.5 点蚀机理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抗菌Ti-Ag合金的制备及Ag的存在形式对抗菌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抗菌的定义
    1.2 抗菌材料的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1.2.1 天然抗菌材料
        1.2.2 有机抗菌材料
        1.2.3 无机抗菌材料
    1.3 载银金属抗菌材料
    1.4 医用钛合金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2章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方案
    2.2 实验材料
    2.3 实验材料的制备
        2.3.1 粉末冶金烧结工艺
        2.3.2 真空熔炼工艺
        2.3.3 热处理工艺
    2.4 Ti-Ag合金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
        2.4.1 相组成分析
        2.4.2 显微组织观察
        2.4.3 室温压缩测试
        2.4.4 显微硬度测试
    2.5 Ti-Ag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测试与离子溶出行为
        2.5.1 Ti-Ag合金耐腐蚀性能测试
        2.5.1.1 测试设备及所需样品
        2.5.1.2 电化学阻抗谱
        2.5.1.3 动电位极化
        2.5.2 Ti-Ag合金离子溶出行为
    2.6 Ti-Ag合金的抗菌性能测试
        2.6.1 抗菌性能测试材料及方法
        2.6.2 抗菌率计算
        2.6.3 细菌抗粘附性能测试
第3章 Ti-Ag合金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3.1 Ti-Ag合金的组织结构特征
        3.1.1 Ti-Ag合金的物相组成
        3.1.1.1 烧结态Ti-Ag合金的物相组成
        3.1.1.2 铸态Ti-Ag合金的物相组成
        3.1.1.3 热处理态Ti-15Ag合金的物相组成
        3.1.2 Ti-Ag合金的微观组织
        3.1.2.1 烧结态Ti-Ag合金的微观组织
        3.1.2.2 铸态Ti-Ag合金的微观组织
        3.1.2.3 热处理态Ti-15Ag合金的微观组织
        3.1.3 不同状态Ti-Ag合金中Ag存在形式和特点
    3.2 Ti-Ag合金的力学性能
        3.2.1 Ti-Ag合金的室温压缩性能
        3.2.1.1 烧结态Ti-Ag合金的室温压缩性能
        3.2.1.2 铸态Ti-Ag合金的室温压缩性能
        3.2.1.3 热处理态Ti-15Ag合金的室温压缩性能
        3.2.2 Ti-Ag合金的硬度
        3.2.2.1 烧结态Ti-Ag合金的显微硬度
        3.2.2.2 铸态Ti-Ag合金的显微硬度
        3.2.2.3 热处理态Ti-15Ag合金的显微硬度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Ti-Ag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与离子溶出行为
    4.1 Ti-Ag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4.1.1 烧结态Ti-Ag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4.1.1.1 Sintered 75 Ti-Ag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4.1.1.2 Sintered 10 Ti-Ag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4.1.2 铸态Ti-Ag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4.1.3 热处理态Ti-15Ag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4.2 Ti-Ag合金的离子溶出行为
        4.2.1 烧结态Ti-Ag合金的离子溶出行为
        4.2.2 铸态与热处理态Ti-Ag合金离子溶出行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Ti-Ag合金的抗菌性能
    5.1 烧结态Ti-Ag合金抗菌性能
        5.1.1 Sintered 75 Ti-Ag合金抗菌性能
        5.1.2 Sintered 10 Ti-Ag合金抗菌性能
    5.2 铸态Ti-Ag合金的抗菌性能
    5.3 热处理态Ti-15Ag合金的抗菌性能
    5.4 Ti-Ag合金的细菌抗粘附性与形貌
    5.5 Ti-Ag合金的抗菌机理探讨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钛合金表面CuNi等离子合金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钛及钛合金
        1.2.1 钛的基本性质
        1.2.2 钛合金的分类
        1.2.3 钛合金的性能特点
    1.3 钛合金的应用
        1.3.1 化工用钛
        1.3.2 体育休闲用钛
        1.3.3 航空用钛
        1.3.4 医疗以及食品加工用钛
    1.4 钛合金的研究现状
        1.4.1 国外钛合金研究现状
        1.4.2 国内钛合金研究现状
    1.5 钛合金的表面处理
        1.5.1 表面净化
        1.5.2 表面改性
    1.6 等离子体合金化技术
        1.6.1 等离子热扩渗原理
        1.6.2 等离子体热扩渗设备
        1.6.3 预渗金属的选择
    1.7 铜、镍简介
        1.7.1 铜
        1.7.2 镍
    1.8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CuNi合金层及Ni合金层的制备与表征
    2.1 合金层的制备
        2.1.1 实验设备
        2.1.2 实验材料
        2.1.3 实验步骤
    2.2 合金层的表征
        2.2.1 合金层表面形貌与成分分析
        2.2.2 合金层截面形貌与成分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抗菌性能研究
    3.1 实验设备与方法
        3.1.1 实验菌种选择
        3.1.2 实验方法设备
    3.2 实验结果
        3.2.1 大肠杆菌实验
        3.2.2 金黄色葡萄球菌实验
    3.3 抗菌机理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摩擦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设备与方法
        4.2.1 实验设备与方法
        4.2.2 实验参数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1 合金层表面硬度
        4.3.2 合金层的摩擦学性能
    4.4 小结
第五章 耐蚀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设备方法
        5.2.1 实验设备方法
        5.2.2 实验参数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电化学测试结果分析
        5.3.2 三点法计算腐蚀速度
        5.3.3 称重法测腐蚀速度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纳米TiO2抗菌材料及抗菌涂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环保意义
        1.1.2 经济意义
    1.2 建筑内墙涂料的简介
        1.2.1 涂料的配方设计
        1.2.2 涂料的原材料
    1.3 纳米复合涂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纳米复合涂料的分类和功能
        1.4.1 纳米复合涂料的分类
        1.4.2 纳米复合涂料的功能
    1.5 纳米复合涂料的存在问题
    1.6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1 抗菌材料的制备与评价
        1.6.2 抗菌涂料的制备与评价
第二章 光催化机理
    2.1 抗菌材料
        2.1.1 抗菌材料的定义
        2.1.2 抗菌材料的分类
    2.2 光催化反应技术简介
        2.2.1 光催化反应概念
        2.2.2 光催化反应原理
        2.2.3 影响光催化反应的主要因素
    2.3 纳米Ti0_2 的改性
        2.3.1 单一掺杂改性
        2.3.2 共掺杂改性
    2.4 纳米Ti0_2 抗菌机理
    2.5 抗菌材料评价方法与标准
        2.5.1 试验菌种的选择
        2.5.2 抗菌性能评价方法
第三章 试验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3.1 试验原材料
        3.1.1 试验原材料的选择依据
        3.1.2 试验原材料
    3.2 培养基的制备
        3.2.1 培养基制备流程
        3.2.2 培养基制备步骤
    3.3 试验主要设备
        3.3.1 制备抗菌材料设备
        3.3.2 制备抗菌涂料设备
    3.4 抗菌防霉性能评价与测试
        3.4.1 抑菌圈评价方法
        3.4.2 防霉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
    3.5 涂料基本性能测试方法
        3.5.1 耐洗刷性测试
        3.5.2 硬度测试
        3.5.3 耐水性测试
        3.5.4 附着力测试
        3.5.5 耐化学试剂性
        3.5.6 粘度测试
    3.6 微观测试方法
        3.6.1 粒径分析
        3.6.2 紫外光谱分析
        3.6.3 扫描电镜分析
第四章 锌沸石-Ce/Ti0_2抗菌材料制备及抗菌性能评价
    4.1 锌沸石-Ce/Ti0_2 抗菌材料制备
        4.1.1 技术路线
        4.1.2 制备过程
    4.2 正交试验设计
    4.3 正交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极差分析
        4.3.2 改性前后抗菌效果比较
    4.4 抗菌材料的粒径分析
    4.5 微观分析
        4.5.1 紫外光谱分析
        4.5.2 扫描电镜分析
第五章 抗菌防霉内墙涂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5.1 抗菌防霉涂料的制备
        5.1.1 技术路线
        5.1.2 组成设计
        5.1.3 制备方法
    5.2 涂料组成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5.2.1 涂料组成对抗菌防霉性能影响
        5.2.2 涂料组成对基本性能影响
        5.2.3 不同组成涂料性能的比较
    5.3 抗菌材料掺量对抗菌防霉性能的影响
    5.4 环保型抗菌防霉涂料的涂装工艺
第六章 环保型抗菌防霉涂料经济性分析
    6.1 抗菌防霉内墙涂料的价格
    6.2 与同等价位内墙涂料的性能对比
    6.3 与性能相近市售涂料的价格对比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含钛高炉渣再资源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论文提纲范文)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含钛炉渣研究现状
        1.2.1 高炉渣简介
        1.2.2 含钛高炉渣概述
    1.3 高钛渣及钛精矿简介
    1.4 光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1.4.1 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性质
        1.4.2 TiO_2光催化机理
        1.4.3 TiO_2结构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1.4.4 提高TiO_2光催化性能的途径
        1.4.5 TiO_2光催化反应体系
        1.4.6 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光催化机理及影响因素
    1.5 光催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1.5.1 TiO_2光催化剂的分离问题
        1.5.2 提高 TiO_2光催化效率
        1.5.3 扩展 TiO_2可利用的光谱范围
    1.6 本课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
        1.6.1 本课题的提出
        1.6.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6.3 创新点
第二章 含钛高炉渣光催化性的研究
    2.1 引言
    2.2 含钛高炉渣光催化性表征方法
        2.2.1 实验装置与方法
        2.2.2 吸收曲线和标准曲线
    2.3 含钛高炉渣表征
    2.4 含钛高炉渣光催化性与 TiO_2含量、反应时间的关系
    2.5 颗粒尺寸与光催化活性的关系
    2.6 处理温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2.7 掺杂稀土 CeO_2的影响
    2.8 熔融结晶的影响
    2.9 纯矿物的合成与催化性实验
        2.9.1 钙钛矿合成与光催化性
        2.9.2 透辉石矿物的光催化性
        2.9.3 尖晶石矿物的合成及光催化性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钛渣及钛精矿光催化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及实验方法
        3.2.1 原料
        3.2.2 实验装置与方法
    3.3 处理温度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4 添加稀土氧化物 CeO_2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5 添加稀土氧化物 La_2O_3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6 含钛高炉渣、高钛渣和钛精矿复合光催化作用研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钛高炉渣、高钛渣和钛精矿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 X-3B
    4.1 引言
    4.2 TiO_2光催化剂的应用
    4.3 实验样品与方法
        4.3.1 实验样品
        4.3.2 实验装置与方法
        4.3.3 染料活性艳红 X-3B标准曲线
    4.4 反应时间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4.5 催化剂加入量对光催化的影响
    4.6 溶液初始浓度对光催化的影响
    4.7 不同光源对光催化的影响
    4.8 同一光源不同光强度对光催化的影响
    4.9 溶液pH值对光催化的影响
    4.10 TiO_2对光催化的影响
    4.11 空气流量对降解率的影响
    4.1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含钛高炉渣、高钛渣和钛精矿光催化降解邻硝基酚
    5.1 引言
    5.2 含酚废水概述
        5.2.1 含酚废水来源及危害
        5.2.2 含酚废水的治理方法及研究进展
    5.3 实验样品及方法
        5.3.1 实验样品
        5.3.2 吸收曲线的测定
        5.3.3 标准曲线的测定
        5.3.4 光催化降解邻硝基酚溶液的实验方法
    5.4 反应时间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
    5.5 添加强氧化剂 H_2O_2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5.6 外加电场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5.7 pH值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含钛高炉渣、高钛渣、钛精矿抗菌性研究
    6.1 引言
    6.2 抗菌材料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6.2.1 无源及有源抗菌材料
        6.2.2 天然抗菌材料
        6.2.3 有机抗菌材料
        6.2.4 无机抗菌材料
        6.2.5 TiO_2抗菌材料的发展及应用
    6.3 实验方法
        6.3.1 抗菌实验方法的选择
        6.3.2 细菌的培养
        6.3.3 实验过程
    6.4 攀钢含钛高炉渣对大肠杆菌作用的实验
        6.4.1 不同处理温度下含钛高炉渣对大肠杆菌的作用
        6.4.2 光照对抗菌性能的影响
        6.4.3 Ag~+离子掺杂对抗菌性能的影响
        6.4.4 V_2O_5掺杂对抗菌性能的影响
    6.5 攀钢含钛高炉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6.5.1 攀钢高炉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6.5.2 CuO掺杂对抗菌性能的影响
    6.6 几种含钛物料的抗菌性能实验研究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论文相关的研究内容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发表的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7)碳纳米管电化学膜降解废水中抗生素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1.2 抗生素的排放及分布情况
    1.3 三类抗生素的概述
        1.3.1 喹诺酮类抗生素
        1.3.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3.3 磺胺类抗生素
    1.4 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1.4.1 生态毒性
        1.4.2 抗药性基因的诱导与传递
        1.4.3 对人体的直接危害
    1.5 抗生素废水处理技术
        1.5.1 生物法
        1.5.2 吸附法
        1.5.3 膜过滤技术
        1.5.4 高级氧化技术
        1.5.5 电化学过滤氧化技术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化学过滤器降解水溶液中的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和阿莫西林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装置
    2.3 实验方法
        2.3.1 材料表征和突破曲线
        2.3.2 CNTs电化学过滤性能评估
        2.3.3 检测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电化学过滤器的设计与表征
        2.4.2 使用不同方法去除抗生素的效率
        2.4.3 抗生素降解的影响因素
        2.4.4 转化副产物的鉴定
        2.4.5 同时去除SMZ,CIP和 AMO的效率
        2.4.6 电化学过滤机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化学过滤器降解养猪场中的磺胺甲恶唑、环丙沙星和阿莫西林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采样点及样品采集
    3.3 实验方法
        3.3.1 常规指标测试
        3.3.2 抗生素降解实验
        3.3.3 检测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养猪废水水质检测结果
        3.4.2 养殖场抗生素的降解
    3.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专利目录
致谢

(8)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9)寒富苹果-甘薯复合果汁品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苹果的主要功效成分
        1.1.1 酚类物质
        1.1.2 果胶
    1.2 “寒富苹果”性状及加工利用
    1.3 甘薯营养价值与加工利用
    1.4 甘薯的主要功效成分
        1.4.1 花青素
        1.4.2 类胡萝卜素
        1.4.3 膳食纤维
    1.5 复合果蔬汁研究进展
    1.6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甘薯粉添加量对复合果汁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试剂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复合果汁制作工艺流程
        2.2.2 操作要点
        2.2.3 甘薯粉添加量对复合果汁品质影响的研究
        2.2.4 感官打分
        2.2.5 抗氧化活性测定
        2.2.6 酚类物质测定
        2.2.7 其他理化指标测定
        2.2.8 流变学特性测定
        2.2.9 稳定性研究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薯粉添加量对复合果汁感官品质的影响
        2.3.2 不同薯粉添加量对复合果汁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3.3 不同薯粉添加量对复合果汁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2.3.4 不同薯粉添加量对复合果汁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2.3.5 不同薯粉添加量对复合果汁稳定性的影响
        2.3.6 不同薯粉添加量对复合果汁其他理化指标的影响
    2.4 结论
第三章 苹果添加量对复合果汁品质影响的研究
    3.1 材料、试剂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复合果汁制作工艺流程
        3.2.2 操作要点
        3.2.3 苹果用量对复合果汁品质影响的研究
        3.2.4 感官打分
        3.2.5 抗氧化活性测定
        3.2.6 酚类物质测定
        3.2.7 流变性测定
        3.2.8 其它理化指标测定
        3.2.9 稳定性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苹果添加量对复合果汁感官品质的影响
        3.3.2 不同苹果添加量对复合果汁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3.3.3 不同苹果添加量对复合果汁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3.3.4 不同苹果添加量对复合果汁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3.3.5 不同苹果添加量对复合果汁稳定性的影响
        3.3.6 不同苹果添加量对复合果汁其他理化指标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辅料及杀菌工艺对复合果汁品质的影响
    4.1 材料、试剂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2.2 糖、酸及稳定剂添加量对复合果汁感官品质的影响
        4.2.3 杀菌对复合果汁品质的影响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辅料添加量对YAN25-寒富苹果复合果汁感官品质的影响
        4.3.2 辅料添加量对寒富苹果-L20复合果汁感官品质的影响
        4.3.3 杀菌工艺对复合果汁品质的影响
    4.4 结论
第五章 复合果汁协同抗氧化研究
    5.1 材料、试剂及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复合果汁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确定
        5.2.2 多酚提取物的制备
        5.2.3 果胶冻干粉的制备
        5.2.4 膳食纤维的制备
        5.2.5 类胡萝卜素的制备
        5.2.6 抗氧化协同作用体系的组成
        5.2.7 抗氧化协同系数的计算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复合前后果汁中酚类物质、果胶、膳食纤维、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5.3.2 复合前后果汁中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5.3.3 相关性分析
        5.3.4 复合果汁抗氧化成分间的协同抗氧化作用
    5.4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简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3.1 仿制药与原研药体外溶出试验、体内BE试验
        1.3.2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相关政策研究
        1.3.3 仿制药及参比制剂研究
        1.3.4 仿制药上市后与原研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系统综述
        1.3.5 医生、药师和患者对仿制药信任度的研究
        1.3.6 仿制药价格、可获得性、可负担性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
        1.4.2 理论研究
        1.4.3 比较研究
        1.4.4 问卷调研
        1.4.5 统计分析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仿制药、参比制剂、标准制剂
        2.1.2 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等相关概念
        2.1.3 质量及其度量
        2.1.4 政策、政策过程、药物政策
    2.2 相关理论
        2.2.1 质量源于设计
        2.2.2 全面质量管理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三章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回顾
    3.1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改革背景
        3.1.1 政治、经济背景
        3.1.2 行业背景
    3.2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改革监测
        3.2.1 政策目的及观点
        3.2.2 政策文件
        3.2.3 政策立法及实施
        3.2.4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申报程序
    3.3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进展
        3.3.1 一致性评价品种来源分类
        3.3.2 分品种、分剂型阶段实施
        3.3.3 公布的参比制剂分析
        3.3.4 已获批品种、剂型、厂家分析
        3.3.5 一致性评价审评受理情况
    3.4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激励措施
        3.4.1 国家层面激励措施
        3.4.2 各省、市对一致性评价的激励措施
第四章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进程中呈现的问题
    4.1 参比制剂相关问题
        4.1.1 参比制剂选择争议
        4.1.2 参比制剂的可获得性问题
    4.2 基于BCS分类的BE豁免的研究
    4.3 特定、复杂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问题
    4.4 一致性评价进程中基药通过率过低
        4.4.1 从企业角度分析
        4.4.2 从管理主体角度分析
        4.4.3 从行业角度分析
    4.5 部分仿制药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
        4.5.1 盐酸二甲双胍片
        4.5.2 阿司匹林片
        4.5.3 伊曲康唑胶囊
        4.5.4 注射用头孢他啶
        4.5.5 小结
第五章 国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及借鉴
    5.1 美国仿制药相关制度
        5.1.1 美国Hatch—Waxman法案
        5.1.2 药物有效性研究实施项目
        5.1.3 美国橙皮书及参比制剂选择
        5.1.4 特定、复杂仿制药的审批
    5.2. 日本仿制药相关政策
        5.2.1 日本仿制药市场准入制度
        5.2.2 日本仿制药再评价政策
    5.3 中美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比较
第六章 药师对一致性评价政策态度调研
    6.1 目的
    6.2 方法
        6.2.1 问卷设计
        6.2.2 数据收集的时间和方法
        6.2.3 数据处理及统计
    6.3 结果
        6.3.1 调研概况
        6.3.2 药师对仿制药的认知及观点
        6.3.3 药师对仿制药信任度及政策支持度
        6.3.4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建议
    7.1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需进一步建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7.2 一致性评价期限、方法
    7.3 一致性评价特殊考量
        7.3.1 参比制剂的界定应尽快明确并考虑例外情形
        7.3.2 尽快建立基于BCS分类豁免品种名单
        7.3.3 建立特定药品仿制药审批路径
    7.4 基本药物一致性评价品种激励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
    7.5 通过一致性评价政策后的品种管理
        7.5.1 防止一致性评价变“一次性评价”
        7.5.2 提升仿制药信任度
        7.5.3 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上市后药品再评价
        7.5.4 逐步推行仿制药替代制度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8.2.1 研究的创新之处
        8.2.2 研究的不足之处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卫生政策改革监测问卷
附录2: 药师对仿制药认知及一致性评价政策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获奖励
致谢
附件

四、抗菌不锈钢在沈阳研制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抗菌不锈钢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及性能研究[D]. 吴子龙. 沈阳大学, 2019(03)
  • [2]抗菌Ti-Ag合金的制备及Ag的存在形式对抗菌性能的影响[D]. 陈绵. 东北大学, 2015(01)
  • [3]钛合金表面CuNi等离子合金化研究[D]. 蔡一萍. 太原理工大学, 2013(03)
  • [4]纳米TiO2抗菌材料及抗菌涂料的研究[D]. 贺天姝. 沈阳建筑大学, 2011(07)
  • [5]抗菌玻璃概论[A]. 王德宪,雷振宇. 第六届中国抗菌产业发展大会论文集, 2008
  • [6]含钛高炉渣再资源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D]. 杨合. 东北大学, 2005(12)
  • [7]碳纳米管电化学膜降解废水中抗生素的机理研究[D]. 谭婷院. 湖南大学, 2020
  • [8]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9]寒富苹果-甘薯复合果汁品质研究[D]. 曹靖滢.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10]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研究[D]. 王青宇. 沈阳药科大学, 2018(06)

标签:;  

抗菌不锈钢在沈阳研发成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