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钼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德生

“中国钼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德生

一、《中国钼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古德生(论文文献综述)

姚存德[1](2018)在《底部结构下卡车直接出矿后期放矿充填同步水平深孔留矿法放矿规律模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国内外矿山领域朝向高效、无废、绿色发展,随之采矿领域一些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出现。本文结合同步充填理念,针对底部结构下卡车直接出矿后期放矿充填同步水平深孔留矿法,研究同步充填过程中矿岩流动规律、放出体形、隔离层变化规律。本论文采用PFC3D软件和3DMine软件对同步充填水平深孔留矿法进行数值模拟,结合经典放矿理论,分析放矿过程中散体介质流动规律,以及同步充填过程中柔性隔离层作用效果进行探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形成放出体的过程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放出体为完整椭球体,过度和中期阶段各放出口形成的放出体间相互交错,后期阶段各放出口形成的放出体顶部呈现山丘形态。放出体高度与放出量的数据图得出:靠近间柱放出口大于其他放出口颗粒放出量;靠近间柱放出口比其他放出口颗粒下降速度大。(2)对放出体正面切片发现,每个放出体上表面呈波浪形态,分析得出波峰位置的颗粒先被放出,波谷位置的颗粒后被放出。垂直z轴切割放出体,分析靶子形态图案的切片,矿石颗粒被放出的先后顺序为靶心到靶子边缘,且靶心到靶子边缘颗粒下落速度相继增大。(3)通过残留矿石在矿房内原始位置分析:得出矿石残留颗粒靠近下盘围岩比靠近上盘围岩多,且越接近矿房顶部残留矿石越多;在间柱壁面与上下盘壁面相交构成的四个棱角部位,矿石残留颗粒最严重且自下而上增多。放矿结束后矿石主要残留在放矿口间脊部及放矿口与矿房壁面间盲区位置。(4)大量同步充填放矿过程中,隔离层形态分三个阶段变化,水平阶段、中间低四周高阶段、各个放出口上方漏斗形状阶段,且隔离层未发生偏移现象,其分隔矿石和废石效果显着,充填和放矿达到预期。充填体对放矿过程上下盘围岩及间柱支撑显着,减少传统留矿采矿法大量放矿后期出现围岩片落、崩塌等现象。

陈庆发[2](2009)在《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研究》文中指出由于矿山的一次开采,在次生应力和动力扰动的共同作用下,采空区隐患资源呈现出矿岩破碎、坚固性和稳定性差、应力集中、地下导水突水通道多等特点,用传统采矿方法开采,存在着开采难度大、安全性差,生产效率低,地质灾害隐患多,损失贫化率高等现象。本文从矿山大系统角度出发,以采矿环境再造和连续开采理论为指导,引入协同论,创新提出了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的矿业发展新模式。依托“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采用理论研究、综合分析、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研究路线,对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及其工程应用开展了深入研究。(1)架构了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理论体系。从概念辨识上系统阐述了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的思想来源、基本概念、意义和本质内涵;确立了采空区协同利用的基本原则;构建了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技术体系;从采矿工艺和科学技术角度,探讨了采空区协同利用基本模式,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分类;分析了采空区协同利用与传统空区治理方法之间的辨证关系。(2)建立了采空区围岩系统协同作用非线性力学模型。在分析采空区围岩系统突发失稳的工程特点及其适用的非线性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岩体地下开挖工程围岩系统的协同承载作用突变模型;研究了采空区顶板与人工隔墙的协同作用力学模型、挠曲线方程及系统失稳的突变模型;探讨了采空区协同利用模式的几何参数与力学参数的对围岩系统稳定性的调控作用,为采矿环境结构再造提供了基本力学依据。(3)研究了采空区协同治理过程与围岩系统力学响应规律。采用简化的正交分析法设计了数值试验方案,研究了采空区稳定性尺寸效应;探讨了采空区空间几何属性与协同利用治理模式的匹配关系,分析与比较了采空区不同协同利用治理模式下围岩系统的力学响应规律,并提出了对应的工程技术建议。(4)研究了复杂空区群结构致灾效应及诱导断链减灾技术。运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软件RFPA2D,对三类典型空区群结构的灾变路径与链源进行了仿真模拟,探究了采空区群结构致灾效应;建立了采空区灾害链式效应数学模型,研究了采空区群结构灾变链演化规律,提出了采空区灾害链式阶段划分模式和孕源断链减灾的诱导崩落协同治理技术方案。(5)完成了碎裂矿段开采与空区治理协同的实证分析与研究。在分析碎裂矿段的工程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的基础上,确定了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创造了协同空区治理的采矿新方法,开发了单空区与多空区条件下碎裂矿段开采与空区治理协同新技术;基于采矿环境结构稳定性分析,研究了间隔采空场低标号充填体的合理充填高度及盈余空间的协同利用问题。

姚云芳[3](2006)在《打造钼技术领域品牌 再铸中国钼行业辉煌——《中国钼业》杂志第五届编委会工作汇报》文中指出

二、《中国钼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古德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钼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古德生(论文提纲范文)

(1)底部结构下卡车直接出矿后期放矿充填同步水平深孔留矿法放矿规律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课题来源
        1.2.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放矿理论研究现状
        1.3.2 矿岩流动规律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同步充填水平深孔留矿法简介
    2.1 方法提出的背景
    2.2 采矿方法介绍
        2.2.1 结构参数
        2.2.2 附图说明
    2.3 具体实施方式
        2.3.1 采准工作
        2.3.2 切割工作
        2.3.3 回采工作
    2.4 采矿方法特点
        2.4.1 该采矿方法突出技术特点
        2.4.2 优缺点
第三章 放矿模型建立过程与参数选取
    3.1 PFC~(3D)和3Dmine软件简介
    3.2 模型建立过程
        3.2.1 模型边界的生成
        3.2.2 矿石颗粒在放矿模型框架内部生成
        3.2.3 柔性隔离层的生成
        3.2.4 模型计算过程
        3.2.5 信息记录与输出,且记录其信息并保存在文件中
    3.3 模型参数选取
        3.3.1 模型墙体参数选取
        3.3.2 矿石颗粒参数选取
        3.3.3 柔性隔离层参数选取
        3.3.4 废石颗粒参数选取
第四章 放矿规律数值模拟
    4.1 放出体形态
        4.1.1 放出体正面
        4.1.2 放出体侧面
        4.1.3 放出体切面
    4.2 放出体高度与放出量关系
    4.3 隔离层变化过程分析
        4.3.1 矿岩隔离效果
        4.3.2 隔离层形态变化
        4.3.3 矿石贫化分析
    4.4 矿石颗粒残留分析
        4.4.1 盲区位置矿石残留分析
        4.4.2 残留矿石在矿房内原始位置分析
    4.5 标记颗粒层演化规律及放矿过程规律分析
        4.5.1 标记颗粒层演化规律分析
        4.5.2 放矿过程规律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地下金属矿山采矿技术发展趋势
        1.3.2 采空区治理技术及其发展概况
        1.3.3 空区隐患资源开采技术及发展概况
        1.3.4 采空区利用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与研究思路
第二章 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理论体系架构
    2.1 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的提出与意义
        2.1.1 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的思想来源
        2.1.2 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的提出
        2.1.3 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提出的意义
        2.1.4 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的本质内涵
    2.2 采空区协同利用的基本原则
    2.3 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技术体系
    2.4 采空区协同利用基本模式及系统分类
        2.4.1 作为开采空间利用的治理模式
        2.4.2 起卸荷功能作用的协同利用治理模式
    2.5 采空区协同利用与传统空区治理方法之间的辨证关系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采空区围岩系统协同作用非线性力学模型研究
    3.1 地下矿山工程系统的非线性和灾变性
    3.2 岩体地下开挖围岩系统的协同承载作用及其灾变模型
        3.2.1 突变理论概述
        3.2.2 尖点突变模型
        3.2.3 围岩系统协同承载作用
        3.2.4 围岩系统灾变模型
    3.3 采空区顶板-人工隔墙协同作用的灾变模型
        3.3.1 协同作用力学模型及其挠曲线方程
        3.3.2 采空区顶板-人工隔墙系统灾变模型
        3.3.3 人工隔墙力学参数和几何参数的调控作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采空区协同治理过程与围岩系统力学响应规律研究
    4.1 采空区协同治理工程特点及数值模拟重点
    4.2 采空区围岩系统力学响应的尺寸效应研究
        4.2.1 数值试验方案设计
        4.2.2 数值模拟软件选择
        4.2.3 岩体力学参数选取
        4.2.4 计算模型构建
        4.2.5 尺寸效应分析
    4.3 采空区空间几何属性与协同利用治理模式匹配关系
    4.4 上向分层充填协同治理模式围岩系统力学响应规律研究
        4.4.1 上向分层充填协同治理模式中留设协同空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4.4.2 上向分层充填协同治理模式数值模拟方案
        4.4.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5 人工隔墙协同治理模式围岩系统力学响应规律研究
        4.5.1 人工隔墙协同治理模式及其工程特点
        4.5.2 人工隔墙协同治理模式数值模拟方案
        4.5.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杂空区群结构致灾效应及诱导断链减灾技术研究
    5.1 空区围岩系统灾变现象的特点
    5.2 围岩系统灾变过程的复杂空区群结构致灾效应
        5.2.1 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
        5.2.2 空区群结构致灾效应研究
    5.3 采空区灾害链式类型特征
        5.3.1 灾害链理论
        5.3.2 采空区灾害链式效应
        5.3.3 采空区灾害链式类型特征
    5.4 采空区链式效应理论模型构建
    5.5 协同隐患资源开采的采空区灾害诱导断链减灾技术
        5.5.1 链式形态阶段划分
        5.5.2 协同隐患资源开采的采空区灾害诱导断链减灾技术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碎裂矿段开采与空区治理协同的实证分析与研究
    6.1 广西高峰矿碎裂资源开采的总体形势
    6.2 地质概况与开采技术条件
        6.2.1 地质概况
        6.2.2 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6.3 碎裂矿段采空区稳定性尺寸效应研究
        6.3.1 节理分布形式调查
        6.3.2 离散元模型构建
        6.3.3 计算结果分析
    6.4 单空区碎裂矿段开采与空区治理协同
        6.4.1 单空区碎裂矿段采矿方法创新设计
        6.4.2 单空区碎裂矿段开采与空区治理协同
    6.5 多空区碎裂矿段开采与空区治理协同
        6.5.1 空区群赋存概况
        6.5.2 多空区碎裂矿段采矿方法创新设计
        6.5.3 各分层矿体开采与空区治理协同
        6.5.4 第4分层斜条柱创新设计及其采空场的协同利用
    6.6 间隔采空场合理充填高度及盈余空间协同利用
        6.6.1 数值模型构建
        6.6.2 再造结构随充填高度变化的应力场演化规律
        6.6.3 合理充填高度及盈余空间的协同利用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打造钼技术领域品牌 再铸中国钼行业辉煌——《中国钼业》杂志第五届编委会工作汇报(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钼业》杂志的历史与现状
    1.1 发展历程
    1.2 期刊收录情况
    1.3 荣 誉
2 第五届编委会工作回顾
    2.1 主办单位给予刊物极大的重视与支持
    2.2 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编委队伍
    2.3 强化了期刊的品牌效应和名片效应
3 体会与感悟
4 工作设想

四、《中国钼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古德生(论文参考文献)

  • [1]底部结构下卡车直接出矿后期放矿充填同步水平深孔留矿法放矿规律模拟研究[D]. 姚存德. 广西大学, 2018(12)
  • [2]隐患资源开采与采空区治理协同研究[D]. 陈庆发. 中南大学, 2009(04)
  • [3]打造钼技术领域品牌 再铸中国钼行业辉煌——《中国钼业》杂志第五届编委会工作汇报[J]. 姚云芳. 中国钼业, 2006(03)

标签:;  ;  ;  ;  ;  

“中国钼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顾德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