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面料力学性能描述及悬垂性分析

纺织面料力学性能描述及悬垂性分析

一、纺织织物力学性能描述与悬垂特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霞,罗戎蕾[1](2021)在《织物悬垂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指出文章对织物悬垂性的研究现状进展进行了总体性分析,对近年来研究者在织物悬垂性方面的研究作出归纳总结,具体内容包括织物悬垂性的测量方法、织物的力学性能与悬垂性关系的研究以及织物悬垂性的评价体系。同时,对于近年来在织物悬垂性方面出现的新研究方向进行整理,涵盖织物悬垂性的建模方法和虚拟织物悬垂性研究等。最后,给出关于织物悬垂性的未来发展趋势。

周勇[2](2021)在《PHMG的改性及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天然纺织品,特别是由纤维素纤维构成的纺织品,例如棉纺织品,被认为是病原微生物繁殖和传播的潜在媒介。由于多孔结构和保持水分的能力,棉纺织品为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导致异味产生、人体皮肤过敏、医院中的交叉感染等后果。聚六亚甲基胍盐酸盐(PHMG)易溶于水,具有广谱抗菌性能、低毒性、可降解性等特性,并且具有持久抑菌效果。PHMG作为一种含有胍基的阳离子聚合物,可以与细菌细胞膜上的羧酸盐、磷酸盐等结合,引起细菌细胞膜损伤和细胞内物质外流,最后导致细菌死亡。因此,它具有极好的抗菌活性。PHMG对棉纺织品的抗菌整理主要采用浸渍法,吸附在棉织物表面的PHMG在与细菌的接触中起到杀死细菌的作用,但这种方法整理的棉纺织品往往不耐水洗。研究人员已经采取多种方法,使PHMG接枝到棉纺织品上以赋予其耐水洗抗菌性能。本文通过控制盐酸胍和1,6-己二胺的反应时间,合成了3种不同分子量的PHMG,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然后将其以3%、2%、1%、0.5%、0.25%这5个比例的添加量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并且测试其洗涤30次前后的抑菌率。然后用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GTE)对PHMG改性,合成了PHMG-GTE抗菌剂,表征了其结构与性能。随后同样以3%、2%、1%、0.5%、0.25%这5个比例的添加量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测试抗菌棉织物洗涤50次前后的抑菌率。为了探究抗菌整理对棉织物的影响,本文测试了未经抗菌整理的棉织物以及2%PHMG、3%PHMG-GTE抗菌剂整理的棉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抗弯刚度、折皱回复角、悬垂系数及透气率。主要结论如下:(1)PHMG的FT-IR、1H-NMR、GPC的测试结果表明其的成功合成。PHMG的TG测试结果显示其热分解温度较高,表明其热性能优异,在纺织后整理加工过程中不会受热分解,满足要求。(2)PHMG整理的棉织物具有出色的抗菌效果,在PHMG添加量为2%时,抗菌棉织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的抑菌率均超过了99.9%。但洗涤30次后,抗菌棉织物的抗菌性能大幅降低,原因是吸附棉织物上的PHMG在洗涤过程中从棉织物上脱落。PHMG分子量的增加会使其整理的棉织物的耐洗性也增强,其原因可能是高分子量的PHMG相较于低分子量PHMG,与棉吸附作用更强。(3)通过FT-IR、1H-NMR证明了PHMG-GTE抗菌剂的成功合成。XPS能谱测试结果表明经过PHMG-GTE抗菌剂整理的棉织物在洗涤50次后表面Cl元素含量依然远远超过未经抗菌整理的棉织物,说明PHMG-GTE抗菌剂通过化学接枝到棉织物上。(4)当PHMG-GTE抗菌剂添加量为3%时,其对两种细菌的抑菌率均超过了99.9%,抗菌棉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洗涤50次后抗菌性能只有降低幅度较小,而单纯用3%PHMG整理的棉织物水洗50次后的抑菌率下降严重,说明PHMG-GTE的环氧基和棉纤维素上的羟基发生反应,形成牢固的共价键,所以洗涤后抗菌棉织物抑菌率不会大幅降低。(5)经过整理后棉织物的断裂强力、折皱回复角、透气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抗弯刚度和悬垂系数变大,其中经向抗弯刚度增加幅度较大。这说明抗菌整理对棉织物的断裂强力、折皱回复弹性、悬垂性及透气性影响较小,但会使棉织物的硬挺度增加明显。

梁梦辉[3](2021)在《调湿控温羊毛针织物的整理工艺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于夏季运动面料而言,服装的干燥和凉爽至关重要,保证运动者出汗时及时将湿气排出织物外,快速蒸发汗水。然而,现有的调温纺织品只能缓冲人体内部温度的变化,无法对水分进行管理。调湿控温整理剂(Hei Q Adapative AC-06)是一种新型水性功能聚合材料,通过对织物进行浸轧整理,可降低体感温度,增强热舒适性,这种材料还能将湿气快速排出,保持服装的干燥,使服装的吸湿快干性大大提升。本课题选用18.5tex羊毛纱线编织的1+1罗纹毛坯针织物、企业提供的同纱支纬平针光坯羊毛针织物,探讨织物的前处理工艺和调湿控温整理工艺。以织物的干燥速率、吸水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法探讨整理剂浓度、烘焙温度、烘焙时间、浸渍温度等整理工艺参数对织物干燥速率和吸水率的影响规律;采用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得到优选的调湿控温整理工艺。其中,毛坯1+1罗纹羊毛针织物的优选调湿控温整理工艺参数为:整理剂浓度3%(o.w.f)、烘焙温度115℃、烘焙时间3min、浸渍温度50℃;同纱支光坯纬平针羊毛针织物的优选调湿控温整理工艺参数为:整理剂浓度3%(o.w.f)、烘焙温度115℃、烘焙时间5min、浸渍温度45℃。为探讨圆纬机编织的羊毛针织物的染色、调湿控温功能整理顺序与工艺对织物最终调湿控温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了染色+功能整理两步工艺、染色+功能整理同浴工艺,以及整理+染色两步工艺的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染色对功能整理的效果有影响,且染色、功能整理两步工艺对调湿控温功能影响最小。在此基础上,采用p H值、匀染剂用量、染色温度、染料浓度采用四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试验分析优化染色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优选的染色工艺参数为:p H值4.7,匀染剂用量1.5%,染色温度98℃,染料浓度2.5%。对染色后织物的色牢度、耐洗涤性能等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织物耐水洗色牢度和耐汗渍色牢度都在4级以上。选用上述毛坯羊毛针织物优选的功能整理工艺参数,对18.5tex羊毛纱线进行功能整理,测试与分析了功能整理前后纱线的的表面形态、细度、力学性能、毛羽指数、表面摩擦性能和吸湿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整理后纱线表面覆盖了一层聚合物薄膜;整理后的纱线细度增大且细度不匀率增加;力学性能下降、有害毛羽长度减小;整理后纱线的摩擦系数与摩擦变异系数都低于普通纱线,纱线更加光洁且回潮率增大,吸湿性能比普通纱线好。为进一步研究调湿控温功能整理对羊毛针织物的服用性能和调温功能的影响,本文对比测试了毛坯织物直接功能整理、毛坯织物染色+功能整理、纱线功能整理后再织造、毛坯对比、光坯织物直接功能整理、光坯对比织物等不同整理方式的6种羊毛针织物的力学性能、抗起毛起球性、织物风格、热湿舒适性和耐水洗性等基本服用性能和调温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调湿控温整理之后,织物力学性能下降,但下降幅度均在20%内;抗起毛起球等级降低,但都在3级以上;毛坯织物直接功能整理、毛坯织物染色+功能整理、光坯织物直接功能整理的织物经洗涤后基本不发生缩率变化;静态、动态悬垂系数变小,且抗弯刚度变小;织物热阻变小、导热系数变大、湿阻减小、透湿率变大;毛坯织物染色+功能整理后的织物透气性提高了4.6%,虽毛坯织物直接功能整理后的织物透气性降低了12.9%,光坯织物直接功能的织物透气性降低了18.4%;但毛坯织物直接功能整理、毛坯织物染色+功能整理、纱线功能整理后再织造、光坯织物直接功能整理后的织物干燥速率分别增大了45.9%、42.4%、98.6%、18.8%,吸水率分别增大了25.6%、20.6%、26.0%、11.9%;织物瞬间接触凉感分别增大了3.6%、3.6%、14.5%、4.6%;毛坯织物直接功能整理、毛坯织物染色+功能整理、纱线功能整理后再织造、光坯织物直接功能的织物最大温差分别可达到1.3℃、0.8℃、1.5℃、0.7℃,因此具有明显的降低体感温度的功能。

方肖肖[4](2021)在《PhabrOmeter织物感官性能评价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高校使用PhabrOmeter织物感官性能评价系统(又称丰宝仪或法宝仪)对织物进行评价研究,然而目前该仪器仍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使用丰宝仪,本论文对丰宝仪系统的测试性能进行研究,选取了 143种织物作为实验织物。同时使用KES系统、电子硬挺度仪、激光全自动弹性回复仪对部分织物的相应性能做了测试。结合理论分析、主观评价实验、相关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丰宝仪系统的测试结果重复性、测试指标的物理意义及测试条件设置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和探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丰宝仪系统指标概念模糊不清,Resilience可能是用词不当,使用Stiffness更恰当。建议丰宝仪系统的三项基本手感特性因子分别命名为刚柔度(Stiffness)、软硬度(Softness)、光滑度(Smoothness),分别表征织物产生弯曲变形的难易程度、压缩变形的难易程度以及用手滑过织物表面的阻力大小。2)为了检验丰宝仪系统的采样数量和测试结果的重复性,设计了两种不同实验方案,计算各指标在两种方案下的变异系数。结果表明,使用丰宝仪对质地均匀的织物进行感官性能评价时,三项基本手感特性因子的测试重复性很好,需测试3个试样,与丰宝仪推荐的采样数量一致;悬垂指数的测试重复性良好,需4个试样才能保证其测试的准确性;而折皱回复率的重复性较差,为了保证其测试结果在合理误差范围内至少需10个试样,测试成本高且耗时长。3)为了探讨丰宝仪系统各项指标的物理意义,基于丰宝仪官网给出的定义,对丰宝仪各项指标测试结果与织物相应性能常用测试仪的测试结果间做相关分析,结合主观评价实验、织物攥握实验、理论分析等方法,发现:对于超轻薄织物和轻薄型织物,刚柔度(Stiffness)确实能较好地表征织物的抗弯曲性能;而对于中等厚织物,刚柔度(Stiffness)则不具备对织物抗弯曲性能的表征能力;软硬度(Softness)、光滑度(Smoothness)和折皱回复率(WRR)的测试结果存在较多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对织物相应性能的表征能力不足,指标可信度较弱。4)为了检验丰宝仪依据线性密度λ值对织物分类而加压不同数量重量盘这一测试条件设置的合理性,筛选了 λ值介于分类临界点附近的25种织物,同时对按照λ值进行分类与软件系统推荐的分类不一致的9种织物,分别在不同重盘数量下进行了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测试时加压条件不同会影响上述织物的测试结果,根据丰宝仪官网和测试标准AATCC 202需结合参照织物为其选择合适的线性密度类型。5)为了检验丰宝仪只做单面测试的合理性,筛选出1 1种正反面差异大的织物,分别按正面朝下和反面朝下进行了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配对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丰宝仪系统只做单面测试是可行的,但也侧面反应了丰宝仪系统对织物表面光滑度的测试灵敏度不高,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识别。

余志才[5](2020)在《基于三维模型和深度学习的织物悬垂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织物的悬垂性能是织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形成三维构形的能力。研究织物的悬垂性能有助于面料开发和服装设计。然而到目前为止,基于三维悬垂模型的悬垂特征指标提取,三维悬垂模型的表面拓扑重采样,无三维扫描条件下的三维悬垂模型重构,基于形状特征的三维织物匹配,以及织物的悬垂形态特征与基本力学性能间的相互映射等问题,尚未得到深入系统的研究与分析,有鉴于此,本文以三维悬垂模型为形态信息的载体,借助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得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1)利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三维扫描装置采集了悬垂织物的三维点云,并重构了离散型三角形网格表面。通过对网格中各三角形法向量的统计分析,提出了一种能够表征织物悬垂程度的新指标:悬垂角,并将其与悬垂系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存在织物悬垂自遮盖现象时,悬垂角在表征织物悬垂程度方面要优于悬垂系数。并且相同织物试样多次悬垂所对应的悬垂角比悬垂系数离散程度更小。(2)为了将三维悬垂模型标准化,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线性嵌入算法和三角形权重系数共享的三维悬垂模型重采样方法。首先通过局部线性嵌入将三维悬垂模型映射到平面圆内部;然后利用统一的均匀离散点对平面圆内的映射结果重采样;最后基于三角形权重系数共享求得均匀离散点在三维悬垂模型表面的采样点。结果显示将三维悬垂模型映射到平面圆内时,三维悬垂模型中的三角形拉伸变形幅度较小,这使得本文提出的三维悬垂模型重采样点分布均匀,且不同织物的重采样三维模型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3)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由模板圆网格、带有残差模块的卷积神经网络和图卷积神经网络组成的三维悬垂模型重建网络,其中带有残差模块的卷积神经网络用来提取输入图像的嵌入特征,图卷积神经网络以图像的嵌入特征为约束驱动模板圆网格变形。通过该模型能够从单张图像重建三维悬垂模型。误差统计结果(顶点误差平均值为2.3031mm,悬垂角相对误差平均值为2.7099%)显示该方法所重建的三维悬垂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可用于不具备三维扫描条件的应用场合。(4)针对悬垂形态的匹配问题,分析比较了三种不同的匹配方案,分别为基于悬垂指标主成分(Ipca)、基于悬垂模型曲率主成分(Cpca)及基于两者的组合特征(I Cpca)的悬垂模型匹配方法;对于同一种数据集,悬垂模型召回率由低到高排序为Ipca<Cpca<ICpca;若Ipca与Cpca按照ICpca=[λi·Ipca(?)(1-λi)·Cpca]的方式组合(其中(?)表示特征串联),当λi的取值范围在0.855到0.895之间时悬垂模型的召回率相对较高。(5)为了探究织物的性(织物力学性能)与形(悬垂形态)之间的互相映射关系,进而寻找出一种根据悬垂模型预测织物力学性能的可能途径,分别采用BP神经网络和深度神经网络探索了回归任务和分类任务的可行性,其中,在由性→形的映射中,通过BP神经网络,将织物面密度(Gk)、经向弯曲刚度(Bwarp)和纬向弯曲刚度(Bweft)、经向剪切刚度(Swarp)和纬向剪切刚度(Sweft)等作为输入,可以较好地预测织物的悬垂系数(DC)和悬垂角(DA);而在由形→性的映射中,将ICpca与Gk组合为一个综合特征向量,输入BP神经网络,可预测织物的Bwarp、Bweft、Swarp、Sweft,其中,Bwarp和Bweft的预测值与真实值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而Swarp和Sweft的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相对于Bwarp和Bweft较低。此外,将形→性映射看作分类任务,首先利用K均值聚类,按照rb/g(Bwarp和Bweft之和与Gk的比值)赋予织物不同类别下的真值标签(具体为二分类和三分类任务),通过迁移学习,训练多种不同的深度神经网络,根据悬垂模型的灰度图像判断织物的rb/g等级。结果显示五种分类模型的二分类准确率要高于三分类准确率;两种分类准确率分别相当于人类识别率的94.43%~94.58%(二分类)与96.8%~97.8%(三分类),证明了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方法在性形互相映射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宋冰鹏[6](2020)在《精梳、普梳纱线织物产品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精梳是提高纱线质量及织物性能的重要工序。精梳工序中利用锡林和顶梳梳理可以排除精梳小卷中的棉结、杂质以及短绒,使小卷中纤维的伸直度、分离度、平行度大幅提高,最终使成纱质量及织物各方面性能得到提升。长期以来,在评价精梳织物与普梳织物的性能差异时,研究者往往通过手感、目测等主观评价方式,比较两种织物间的风格差异。这一评价方式没有从纱线内部的纤维结构深入剖析纤维的排列情况对织物性能的影响机理,也没有使用测试仪器全面地、客观地比较精梳织物与普梳织物在基本力学性能、舒适性及织物风格间的差异。缺少具体数值定量地分析比较两种织物间的差异,就无法准确评价精梳织物的产品优势与竞争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全面、客观评价精梳织物与普梳织物间的各种性能差异。本课题利用了纤维在牵伸过程中产生移距偏差的机理,分析了条子中纤维的“三度”对成纱质量及织物性能的影响。设计生产了四组不同材料的纱线,包括纯棉精梳纱线与普梳纱线、涤棉65/35混纺精梳纱线与普梳纱线、粘棉65/35混纺精梳纱线与普梳纱线以及纯莱赛尔纤维精梳纱线与普梳纱线,测试对比了不同加工工序纱线的质量指标。设计生产了三组不同材料的织物,包括纯棉精梳织物与普梳织物、涤棉65/35混纺精梳织物与普梳织物以及粘棉65/35混纺精梳织物与普梳织物,使用多种测试仪器分别测试各织物的基本力学性能、舒适性及织物风格,从纤维“三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机理出发,分析测试结果之间的差异。得到了一种能够全面、客观比较精梳织物与普梳织物性能差异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精梳加工可以大幅度排除精梳小卷中的棉结、杂质及短绒,精梳条中纤维的排列顺序明显改善,纤维“三度”提高,经后道工序牵伸后成纱质量大幅提高。与普梳纱线相比,无论是纯纺纱线还是混纺纱线,其千米棉结、粗细节均可减少50%以上,成纱条干均匀度提升10%以上,纱线的拉伸强力、毛羽都有明显的改善。在纺纱工序中加入精梳工序是一种可以提高成纱质量、开发高品质纱线的方法。(2)精梳加工纺成的精梳纱纱线内部纤维排列情况好,纤维的“三度”高,由精梳纱织成的精梳织物各方面的性能均优于普梳织物的性能。精梳织物因纱线内部纤维排列好,织物受到外力作用时整体受力均匀,受力薄弱点少,织物拉伸强力、顶破强力均优于普梳织物;精梳纱结构紧密,表面光洁度高,织物表面毛羽数量及毛羽长度均少于普梳织物;织物的透气透湿性与织物表面毛羽有关,精梳织物毛羽少,织物内部通透性好,透气透湿性优于普梳织物;纤维“三度”的提升,一方面使织物表面光洁、平整,另一方面使织物受力时表现为弹性变形,所以从织物风格来看,精梳织物与普梳织物相比较,织物表面光滑,手感柔软,织物富有弹性,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变形。从织物的基本力学性能、舒适性以及织物风格指标出发,比较织物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以全面、客观评价精梳织物与普梳织物性能差异的方法。

李新彤[7](2020)在《针织西服面料的开发及性能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对穿衣要求越来越高以及针织技术的发展,针织服装逐步向外衣化、正装化的方向发展。高端定制的西服面料中,针织西服面料成为炙手可热的产品,国内外知名品牌也将针织西服面料作为高端产品。织物的性能与风格变化多样,评价手段繁多。然而在目前的纺织市场中,对于应用在商务服饰的针织面料的风格评价还未形成系统且快捷有效的手段,致使针织西服面料品质良莠不齐。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对大量的面料进行风格评价预测,从众多的性能指标中快速找出对针织商务服饰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提升针织西服面料品质进行深入的挖掘探讨。本课题针对如何快速有效地评价预测针织面料是否具有应用在商务服饰领域的性能与风格,通过织物基本性能测试初步判断针织面料用于商务服饰的性能特点及要求;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对经过风格测试的织物样本建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输入性能指标经过模糊计算得到评价织物综合风格的评价值,用以判断针织西服面料品质优劣。首先,采用棉纱、羊毛以及涤纶等常用纤维原料在针织设备上进行针织面料的开发,研究适合针织西服面料的组织结构以及设备参数机号。探究针织西服面料开发流程中的工艺原则,确定与之相配合的后整理流程工艺等。根据设计实例对针织西服面料的设计方法进行总结和提炼。其次,对设计开发的针织面料进行常规的性能测试以及挺括风格的测试,并与传统机织西服面料进行对比,深入研究棉型针织面料和毛型针织面料分别应用与商务服饰的性能优势及原则,并且探讨各性能指标与织物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开发用于商务服饰的针织面料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再次,扩大针织西服面料样本,将设计开发面料与市场调研收集的面料进行织物风格测试,建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特征参数进行筛选,选择T100、B经向、B纬向、G左斜、G右斜、E20经向、E20纬向共七项指标作为模型的输入端因素;借助聚类分析将收集到的织物样本进行分类,并从每一类中选取训练样本、测试样本以及验证样本;采用matlab软件建立结构为7-14-1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针织西服面料的织物风格进行综合评价,输出综合评价值。分析输入端各因素对综合评价值的影响。利用建立好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5款针织西服面料进行织物风格的预测,得到输出值。最后借助多指标综合评价对验证面料进行计算,将评价结果进行对比,佐证模型预测的准确性,验证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对针织西服面料风格评价的可行性以及客观性。本课题从设计开发生产、性能评价等方面进行探究如何提高针织西服面料性能品质,并利用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建立模糊神经网络模型,通过织物风格测试指标数据在模型中通过模糊计算输出评价综合值,并借此模型对针织西服面料的组织结构、性能指标、风格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及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王乐[8](2020)在《蛋白酶法羊毛连续快速防缩技术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羊毛防缩处理是毛纺加工的重要环节。现行的氯化防缩法污染严重,而已有的无氯防缩技术均未能产业化推广。蛋白酶法作为新型的绿色加工技术,是近年来羊毛防缩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现有蛋白酶法防缩技术普遍存在的耗时长、纤维损伤大等难以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技术问题而展开系统研究,最终实现蛋白酶法羊毛毛条快速防缩处理的产业化应用。基于蛋白酶与羊毛鳞片层的反应特性,本文创建了以活化剂和蛋白酶Savinase 16L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通过浸渍处理,该体系可有效剥除羊毛鳞片。研究发现,活化剂可打开羊毛鳞片中的二硫键,使羊毛纤维表面结晶指数降低、羊毛蛋白质链段中部分β-折叠和β-转角结构转变为α-螺旋结构和无规卷曲结构,使鳞片层变疏松,提高了酶对羊毛蛋白质底物反应位点的可及性,从而提高酶对羊毛鳞片的水解效率,进而由“点”及“面”式地剥除羊毛鳞片。通过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蛋白酶法羊毛剥鳞改性的高效催化理论和方法,为实现羊毛快速防缩加工奠定了理论基础。以高效催化体系的快速反应机制为基础,创建了基于多次浸轧处理模式的蛋白酶法连续式快速防缩加工技术。研究发现,连续浸轧过程可促使“物理”剥鳞与“生化反应”剥鳞协同进行,可显着提高高效催化体系对羊毛鳞片的剥除效率。采用高效催化体系在温度50℃、p H值为8.0条件下连续浸轧处理2.5 min(连续浸轧5次,30秒/次)后,羊毛纤维表面鳞片即可被大量剥除,试样TM31 5×5A测试毡缩面积变化率为-1.65%,达到“可机洗”要求。突破了生物酶在纺织上应用时需要长时间处理的传统认知。通过连续化加工装备研制、工艺优化及过程控制研究,攻克了蛋白酶法羊毛连续式快速防缩加工技术产业化应用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研制了包括工作液循环系统、保温系统、喷淋系统、药剂补加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等装备的连续化蛋白酶法防缩生产线,并形成了共九槽的产业化生产处理工艺。处理过程稳定,产品品质优良。实现了蛋白酶法连续快速防缩加工产业化技术应用的重大突破。

陈梦颖[9](2020)在《除甲醛窗帘织物的特性分析与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室内活动占据了现代生活的大部分,健康的室内环境是人们正常生活的重要前提,但装修材料、家具中挥发出的甲醛等污染气体已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光催化作为一种高效、绿色、环保的除甲醛方式,探索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表面积大、织造工艺成熟的窗帘成为光催化净化室内空气的理想载体。目前,具有光催化作用的纺织品层出不穷,许多新技术新工艺也不断涌现,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原材料、工艺流程、产品的实际应用价值等。因此,关于除甲醛窗帘织物的特性分析和性能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课题设计了光催化纺织品除甲醛性能的测试装置和方法;从原料入手,通过基本性能和功能性的测试分析,选取适合的纱线作为窗帘织物的经纱和纬纱;对现有的光催化整理工艺进行改进,采用超声波-轧烘焙复合光催化整理工艺制备除甲醛窗帘织物,并通过对织物的XRD、UV-Vis、SEM等表征分析和除甲醛性能测试,验证复合光催化整理工艺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窗帘织物的光催化除甲醛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对织物的制备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对比分析了复合光催化整理对窗帘织物克重、厚度、拉伸强力、悬垂性等基本性能及耐用性能的影响;并以窗帘织物的除甲醛性能、基本性能、悬垂性能和耐用性能为性能指标因素,通过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10种不同组织结构和经纬密度的除甲醛窗帘的综合性能进行分析和评判。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分析和研究得到:1、本课题设计的除甲醛性能测试装置和方法具有高可行性与准确性,保证测试结果具有实际参考性。选用涤纶网络丝和光触媒纱线分别作为窗帘织物的经纱和纬纱,两者交织而成的织物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负载能力。复合光催化整理工艺能够将可见光催化整理剂中的改性纳米TiO2均匀、牢固地负载在织物表面,使该织物在可见光下的除甲醛率提升3倍。采用功能性原料和光催化整理相结合的工艺显着提升窗帘织物的除甲醛性能,具有实际可行性。2、织物表面高比例的光触媒纱线和疏松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纳米TiO2的负载,从而提升织物的除甲醛性能。复合光催化整理工艺中,超声的温度和时间主要影响了纳米TiO2的负载效率,最优工艺参数分别为50℃和30min。浸轧次数主要影响了负载纳米TiO2的质量和粒径,二浸二轧最佳。通过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预烘和热定型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如下:热定型温度>预烘温度>预烘时间>热定型时间,在105℃下预烘5min、130℃下热定型2min制备的窗帘织物具有最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3、复合光催化整理工艺会导致窗帘织物的克重增加,水洗尺寸变化率变小,抗皱性增强,但拉伸强力减小,悬垂性变差。总体而言,窗帘织物的基本性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重复使用10次后,窗帘织物的除甲醛率从90.35%降至85%,同时具有稳定的光催化活性。模拟日晒48小时后,织物的光催化活性略有增加。洗涤4次后窗帘织物的除甲醛率为63.16%,因此除甲醛窗帘织物具有较好的耐用性。4、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窗帘织物的除甲醛性能、基本性能、悬垂性能和耐用性能四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构建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10种窗帘织物进行综合性能的评判,得出组织结构为5/2纬缎,经密为320根/10cm,纬密为280根/10cm的窗帘织物经复合光催化整理工艺后综合性能最优。综上,本课题进行的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为除甲醛窗帘等空气净化类纺织品的实际开发与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熊培佩[10](2020)在《喇叭裤结构参数及面料性能对造型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喇叭裤于20世纪70年代由西方传入中国流行至今,如何使喇叭裤外观造型衬托出女性腿部的修长,进而提高喇叭裤销售量,是服装企业生产需要攻克的一个难题。为提高喇叭裤的造型美观度,提取A下裆长、B中裆长和C中裆至脚口裤腿外张角度3个因素进行考察,考虑因素间两两交互作用,选择L27(313)含交互作用的正交表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设计,统一工艺参数制作27条喇叭裤样裤,进行造型美观度评价。利用因子、方差、极差分析法等方法,探究喇叭裤结构参数对其外观造型的影响。通过面料性能测试及筛选,选取15种面料制作2组较优结构参数配伍的喇叭裤共30条,利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面料性能对喇叭裤外观造型的影响。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一、经专家访谈建立喇叭裤外观造型的主观评价体系,确定了5个主观评价指标分别为整体造型美观度、喇叭裤腿部修长感、喇叭裤显瘦程度、喇叭开口与各长度搭配和谐度以及喇叭开口与各围度搭配和谐度。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经描述统计将喇叭裤分成三类:(1)类别1:不美观,造型美观<3.0(2)类别2:—般,3.0≦造型美观度<4.0(3)类别3:美观,造型美观≧4.0二、将喇叭裤造型评价结果进行方差分析、极差分析,考虑结构参数间的交互作用,得到以下结论:(1)由极差分析得到,喇叭裤三个结构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喇叭裤造型美观度的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A下裆长*C外张角度、A下裆长*B中裆长、B中裆长*C裤腿外张角度、C裤腿外张角度、A下裆长、B中裆长。(2)由方差分析得到,下裆长与裤腿外张角度的交互作用对喇叭裤造型美观度的影响最显着,下裆长与中裆长的交互作用影响较显着,下裆长、裤腿外张角度、中裆长与裤腿外张角度的交互作用的影响以及三个结构参数的独立作用均不显着。各变量对喇叭裤造型美观度的影响主次顺序与极差分析的结果一致。(3)就本文所设计的实验参数水平而言,喇叭裤三个结构参数之间的最优配伍为A2B3C2,即下裆长68cm,中裆长39cm,裤腿外张角度7°。对于不同下裆长喇叭裤的结构参数较优配伍为:下裆长为58cm时,中裆长32cm,裤腿外张角度2°;下裆长为68cm时,中裆长39cm,裤腿外张角度7°;下裆长为78cm时,中裆长25cm,裤腿外张角度7°。三、通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探究面料性能对喇叭裤造型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1)喇叭裤造型指标与面料性能关系密切,其中LT、WT、RT、2HG5、RC、WT、F、lnB与喇叭裤造型指标皆呈显着正相关。对于结构参数为A下裆长68cm,B中裆长39cm,C裤腿外张角度7°的喇叭裤而言,lnB与造型美观度关系最为密切;对于A下裆长78cm,B中裆长25cm,C裤腿外张角度7°的喇叭裤而言,RT与造型美观度关系最为密切。由此可见,在不同结构参数配伍下,面料性能对喇叭裤外观造型美观度的影响也不同。(2)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以喇叭裤造型指标显着相关的面料性能作为自变量的喇叭裤造型指标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结构参数的喇叭裤而言,主要影响其外观造型的面料性能指标不同。对于结构参数为A下裆长68cm,B中裆长39cm,C裤腿外张角度7°的喇叭裤而言,与喇叭裤造型指标关系最密切的面料性能指标为弯曲刚度B、拉伸线性度LT、拉伸比功WT、悬垂系数F。对于A下裆长78cm,B中裆长25cm,C裤腿外张角度7°的喇叭裤而言,喇叭裤造型指标关系最密切的面料性能指标为弯曲刚度B、拉伸线性度LT、拉伸比功WT、悬垂系数F、拉伸回复率RT、厚度T。本课题研究结果可为喇叭裤设计开发提供科学参考依据,并为喇叭裤设计与生产快捷、准确选配面料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二、纺织织物力学性能描述与悬垂特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纺织织物力学性能描述与悬垂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织物悬垂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织物悬垂性的理论研究
    1.1 悬垂性的测量方法
    1.2 织物力学性能与悬垂性关系研究
    1.3 织物悬垂性评价体系的简化
2 织物悬垂性的模拟研究
    2.1 几何建模
    2.2 物理建模
    2.3 混合建模
3 虚拟织物悬垂性研究
    3.1 基于虚拟试衣软件的织物悬垂性研究
    3.2 虚拟织物真实性评价
4 结论与展望

(2)PHMG的改性及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抗菌剂的种类
        1.2.1 无机抗菌剂
        1.2.2 有机抗菌剂
        1.2.3 天然抗菌剂
    1.3 抗菌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1.3.1 接枝法
        1.3.2 熔融共混纺丝法
        1.3.3 表面涂层法
    1.4 抗菌剂在纺织品上的应用
        1.4.1 添加量
        1.4.2 耐久性
        1.4.3 成本和工艺难度
    1.5 抗菌聚合物
        1.5.1 抗菌聚合物的简介
        1.5.2 抗菌聚合物的应用前景
    1.6 PHMG的研究进展
        1.6.1 PHMG的简介
        1.6.2 PHMG的研究进展
        1.6.3 PHMG整理棉织物的研究进展
    1.7 本课题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7.1 意义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PHMG的合成、表征及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PHMG的合成
        2.2.4 抗菌棉织物试样制备
        2.2.5 PHMG的 FT-IR测试
        2.2.6 PHMG的 ~1H-NMR测试
        2.2.7 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
        2.2.8 TG测试
        2.2.9 抗菌棉织物的耐洗性能测试
        2.2.10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试
        2.2.11 定性抗菌实验的测试方法
        2.2.12 定量抗菌实验的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HMG的 FT-IR谱图分析
        2.3.2 PHMG的 ~1H-NMR谱图分析
        2.3.3 PHMG的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
        2.3.4 PHMG的热性能分析
        2.3.5 最低抑菌浓度分析
        2.3.6 棉织物抗菌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性PHMG的合成及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改性PHMG抗菌剂的合成
        3.2.4 抗菌棉织物试样制备
        3.2.5 FT-IR测试
        3.2.6 ~1H-NMR测试
        3.2.7 最低抑菌浓度(MIC)测试
        3.2.8 棉织物表面XPS能谱测试
        3.2.9 抗菌棉织物耐洗性能测试
        3.2.10 定性抗菌实验测试方法
        3.2.11 定量抗菌实验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HMG-GTE抗菌剂的FT-IR谱图分析
        3.3.2 PHMG、PHMG-GTE的 ~1H-NMR谱图分析
        3.3.3 PHMG-GTE抗菌剂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
        3.3.4 抗菌棉织物表面XPS能谱分析
        3.3.5 PHMG-GTE抗菌剂整理的棉织物抗菌性能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抗菌整理前后棉织物的性能测试
    4.1 引言
    4.2 抗菌整理前后棉织物的性能测试
        4.2.1 棉织物的力学性能测试
        4.2.2 棉织物的硬挺度测试
        4.2.3 棉织物的折皱回复弹性测试
        4.2.4 棉织物的悬垂性测试
        4.2.5 棉织物的透气性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棉织物的力学性能分析
        4.3.2 棉织物的硬挺度分析
        4.3.3 棉织物的折皱回复弹性分析
        4.3.4 棉织物的悬垂性分析
        4.3.5 棉织物的透气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调湿控温羊毛针织物的整理工艺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调温纺织品概述
        1.1.1 相变材料
        1.1.2 相变调温纺织品制备方法
        1.1.3 刺激响应聚合物
    1.2 调温纺织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调温纺织品国外研究现状
        1.2.2 调温纺织品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 羊毛针织物的调湿控温整理工艺研究
    2.1 实验试样、整理剂及仪器设备
        2.1.1 实验试样
        2.1.2 实验用整理剂
        2.1.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测试指标及方法
        2.2.1 织物干燥速率测试
        2.2.2 织物吸水率测试
    2.3 羊毛针织物的前处理和调湿控温整理工艺研究
        2.3.1 前处理工艺
        2.3.2 调湿控温整理工艺
    2.4 正交试验优选毛坯针织物调湿控温整理工艺
        2.4.1 1+1罗纹毛坯羊毛针织物单因素分析
        2.4.2 正交试验结果和分析
    2.5 羊毛针织物染色与调湿控温整理顺序与工艺的研究
        2.5.1 染色工艺技术
        2.5.2 染色与调湿控温整理工艺顺序
        2.5.3 染色试验正交分析
        2.5.4 染色结果评定
    2.6 正交试验优选光坯针织物调湿控温整理工艺
        2.6.1 纬平针光坯羊毛针织物单因素分析
        2.6.2 正交试验结果和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羊毛纱线调湿控温整理及性能
    3.1 羊毛纱线整理
    3.2 羊毛纱线整理前后的性能测试
        3.2.1 纱线表面形态
        3.2.2 纱线细度
        3.2.3 纱线力学性能
        3.2.4 纱线毛羽测试
        3.2.5 纱线摩擦性能
        3.2.6 纱线吸湿性能
    3.3 本章小结
4 不同整理方式的羊毛针织物性能研究
    4.1 实验试样
    4.2 织物力学性能
    4.3 织物抗起毛起球性
    4.4 织物尺寸稳定性
    4.5 织物风格
        4.5.1 织物悬垂性
        4.5.2 织物硬挺度
    4.6 织物热湿舒适性
        4.6.1 传热性能
        4.6.2 吸湿快干性能
        4.6.3 透湿性能
        4.6.4 透气性能
    4.7 织物耐水洗性能
    4.8 织物调温性能
        4.8.1 静态调温性
        4.8.2 动态调温性
    4.9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纱线性能测试
    附录2:织物性能测试
硕士期间学位论文成果
致谢

(4)PhabrOmeter织物感官性能评价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织物感官性能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织物手感和织物手感评价
        1.2.2 织物手感客观评价研究现状
        1.2.3 织物悬垂性能和折皱回复性能研究现状
    1.3 PhabrOmeter织物感官性能评价系统
        1.3.1 PhabrOmeter系统及测试原理
        1.3.2 PhabrOmeter系统测试输出内容
        1.3.3 PhabrOmeter系统的应用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1 指标模糊不清
        1.4.2 测试条件设置不合理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5.1 丰宝仪系统三项手感因子释义
        1.5.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3 技术路线图
2 PhabrOmeter系统测试重复性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样品选择
        2.1.2 实验方案设计
    2.2 多个试样单次重复测试结果及分析
        2.2.1 PhabrOmeter系统测试结果
        2.2.2 确定试样数量
    2.3 同一试样多次重复测试测试结果及分析
        2.3.1 PhabrOmeter系统测试结果
        2.3.2 PhabrOmeter系统测试重复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PhabrOmeter系统测试指标物理意义探讨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织物
        3.1.2 实验方案设计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结果
        3.2.1 PhabrOmeter系统测试结果
        3.2.2 KES系统测试及结果
        3.2.3 斜面法刚柔测试及结果
        3.2.4 折皱回复仪测试及结果
    3.3 PhabrOmeter系统各项指标物理意义探讨
        3.3.1 丰宝仪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3.3.2 Stiffness指标的检验
        3.3.3 Softness指标的检验
        3.3.4 Smoothness指标的检验
        3.3.5 折皱回复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PhabrOmeter系统测试条件设置合理性研究
    4.1 问题提出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样品选择
        4.2.2 实验方案设计
        4.2.3 测试结果
    4.3 测试条件设置合理性分析
    4.4 织物类型划分不一致织物
        4.4.1 织物类型划分不一致
        4.4.2 实验结果和分析
    4.5 单面测试合理性研究
        4.5.1 实验样品选择
        4.5.2 测试结果
        4.5.3 单面测试合理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多个试样单次重复性实验原始数据
附录Ⅱ 同一试样多次重复性实验原始数据
附录Ⅲ 织物软硬度主观评价记录表
附录Ⅳ 织物光滑度主观评价记录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5)基于三维模型和深度学习的织物悬垂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织物悬垂性能的研究现状
        1.2.2 基于单张图像重建三维场景或模型的研究进展
        1.2.3 图神经网络研究进展
        1.2.4 基于深度学习的分类模型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2.基于织物三维悬垂模型的悬垂性指标-悬垂角
    2.1 实验部分
        2.1.1 样本的准备
        2.1.2 悬垂织物三维扫描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2.1.3 扫描悬垂织物三维点云
        2.1.4 三维悬垂模型的悬垂角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相同织物试样的三维悬垂模型离散特性
        2.2.2 织物悬垂系数与悬垂角之间的关系
    2.3 本章小结
3.基于局部线性嵌入的织物三维悬垂模型重采样
    3.1 实验部分
        3.1.1 悬垂织物三维点云的采集
        3.1.2 基于局部线性嵌入算法实现三维悬垂模型重采样的流程
        3.1.3 基于局部线性嵌入算法实现三维悬垂模型的内部嵌入
        3.1.4 在平面圆内生成均匀离散点
        3.1.5 利用三角形权重共享的方法求解三维悬垂模型的重采样点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局部线性嵌入前后三维网格中三角形的面积变化
        3.2.2 重采样前后三维网格误差
        3.2.3 重采样三维悬垂模型的点排序结果
        3.2.4 本文方法与Instant Meshes对比结果
    3.3 本章小结
4.基于单张图像和图卷积神经网络重建三维悬垂模型
    4.1 实验部分
        4.1.1 构建数据集
        4.1.2 图卷积原理
        4.1.3 重建三维悬垂模型的方法
        4.1.4 对比实验的设计
        4.1.5 图卷积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
        4.1.6 图卷积神经网络的超参数设置
        4.1.7 评价指标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模型结构参数与测试集误差之间的关系
        4.2.2 测试样本误差可视化
        4.2.3 单个悬垂模型的误差统计
        4.2.4 悬垂模型的悬垂角误差统计
        4.2.5 实际应用
    4.3 本章小结
5.织物悬垂形态的匹配
    5.1 实验部分
        5.1.1 采集三维悬垂模型
        5.1.2 提取悬垂指标主成分
        5.1.3 提取三维悬垂模型的曲率主成分
        5.1.4 悬垂模型匹配方法及实验方案
        5.1.5 评价指标
    5.2 结果与讨论
        5.2.1 织物悬垂模型的召回率
        5.2.2 权重系数对织物悬垂模型召回率的影响
        5.2.3 织物悬垂模型的匹配结果
    5.3 本章小结
6.三维悬垂模型与织物力学性能的相互映射
    6.1 数据的采集
    6.2 基于力学指标和面密度预测悬垂模型形状特征
    6.3 基于悬垂模型形状特征预测织物弯曲刚度和剪切刚度
    6.4 基于悬垂模型实现织物柔软程度的分类
        6.4.1 织物r_(b/g)的两分类
        6.4.2 织物r_(b/g)的三分类
        6.4.3 基于悬垂模型的织物r_(b/g)分类结果
    6.5 本章小结
7.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1.织物结构参数与力学性能

(6)精梳、普梳纱线织物产品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织物性能的研究现状
        1.2.2 织物风格的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精梳对纱线织物性能影响机理
    2.1 纤维伸直度对纱线质量的影响
    2.2 纤维分离度对纱线质量的影响
    2.3 纤维平行度对纱线质量的影响
    2.4 精梳效果分析
        2.4.1 精梳加工目的及效果
        2.4.2 精梳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精梳、普梳纱线性能研究
    3.1 试样制备与实验内容
        3.1.1 试样制备
        3.1.2 实验内容
    3.2 测试结果与分析
        3.2.1 纯棉普梳纱与纯棉精梳纱对比分析
        3.2.2 涤棉混纺普梳纱与涤棉混纺精梳纱对比分析
        3.2.3 粘棉混纺普梳纱与粘棉混纺精梳纱对比分析
    3.3 棉型莱赛尔纤维精梳纺纱效果分析
        3.3.1 莱赛尔纤维进行精梳加工的目的
        3.3.2 莱赛尔纤维的纺纱试验
        3.3.3 测试结果与分析
        3.3.4 结论
    3.4 本章小结
4 精梳、普梳织物性能研究
    4.1 试样制备与实验内容
        4.1.1 织物原料及加工方法
        4.1.2 织物的后整理
        4.1.3 实验内容
    4.2 织物基本力学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4.2.1 织物拉伸断裂
        4.2.2 织物顶破
    4.3 织物舒适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4.3.1 织物透气透湿性
        4.3.2 织物表面毛羽
    4.4 本章小结
5 精梳、普梳织物风格研究
    5.1 实验条件与内容
        5.1.1 实验条件
        5.1.2 实验内容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5.2.1 表面性能
        5.2.2 压缩性能
        5.2.3 弯曲性能
        5.2.4 拉伸性能
        5.2.5 剪切性能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针织西服面料的开发及性能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针织西服面料的设计与开发
    2.1 针织西服面料的设计方法
        2.1.1 原料
        2.1.2 组织结构
        2.1.3 后整理
    2.2 棉涤针织西服面料的设计
        2.2.1 原料设计
        2.2.2 组织设计
        2.2.3 后整理设计
        2.2.4 织物参数
    2.3 毛涤针织西服面料的设计
        2.3.1 原料设计
        2.3.2 工艺设计
        2.3.3 上机设定
        2.3.4 穿纱设定
        2.3.5 后整理设计
        2.3.6 织物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针织西服面料的性能研究
    3.1 基本性能测试
        3.1.1 织物厚度实验
        3.1.2 耐磨性试验及分析
        3.1.3 抗起毛起球性试验及分析
        3.1.4 保暖性能实验及分析
        3.1.5 透气性能实验及分析
        3.1.6 透湿性能实验及分析
        3.1.7 折皱回弹性实验及分析
        3.1.8 硬挺度实验及分析
        3.1.9 面料的综合评价
    3.2 针织西服面料挺括风格
        3.2.1 试样准备
        3.2.2 弯曲实验
        3.2.3 折皱回弹性实验
        3.2.4 悬垂性实验
        3.2.5 针织西服面料综合评价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针织西服面料的风格模型建立
    4.1 实验规划与准备
    4.2 风格测试
        4.2.1 厚度测试
        4.2.2 弯曲测试
        4.2.3 延伸性测试
    4.3 特征参数的选择
        4.3.1 主成分分析原理
        4.3.2 主成分分析步骤
        4.3.3 主成分分析结果
    4.4 样本分类优化
        4.4.1 聚类分析原理
        4.4.2 聚类分析步骤
        4.4.3 聚类分析结果
    4.5 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4.5.1 模糊神经网络结构
        4.5.2 模糊神经网络训练
        4.5.3 模糊神经网络测试
        4.5.4 模糊神经网络验证
    4.6 多指标综合评价
        4.6.1 线性综合评价
        4.6.2 模糊物元评价
    4.7 输入端因素分析
        4.7.1 织物厚度
        4.7.2 弯曲刚度
        4.7.3 剪切刚度
        4.7.4 延伸性
    4.8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蛋白酶法羊毛连续快速防缩技术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羊毛纤维概述
        1.2.1 羊毛结构特征
        1.2.2 羊毛纤维蛋白质结构及组成
        1.2.3 羊毛纤维的化学特性
    1.3 蛋白酶概述
        1.3.1 蛋白酶的来源及分类
        1.3.2 酶催化理论
        1.3.3 酶催化特点及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1.3.4 蛋白酶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1.4 羊毛毡缩及防缩机理
        1.4.1 羊毛毡缩机理
        1.4.2 羊毛防缩机理
    1.5 羊毛防缩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1.5.1 传统氯化处理
        1.5.2 蛋白酶法防缩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5.3 其他主要无氯羊毛防缩处理方法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6.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羊毛鳞片的蛋白酶高效催化降解体系设计及作用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蛋白酶高效催化体系的设计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2.3.2 实验方法及工艺
        2.3.3 测试方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高效催化体系的优化
        2.4.2 活化剂对羊毛作用机制
        2.4.3 活化剂与蛋白酶16L的协同作用
        2.4.4 高效催化体系与羊毛作用机理分析
    2.5 本章结论
第三章 蛋白酶法羊毛连续快速防缩工艺及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蛋白酶高效催化体系快速连续防缩处理加工方法设计
    3.3 实验部分
        3.3.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3.3.2 实验方法及工艺
        3.3.3 测试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高效催化体系与羊毛纤维快速作用分析
        3.4.2 浸轧过程对高效催化体系处理羊毛纤维的影响
        3.4.3 蛋白酶法羊毛连续式快速防缩处理工艺研究
        3.4.4 蛋白酶法羊毛连续式快速防缩过程分析
    3.5 本章结论
第四章 蛋白酶法羊毛毛条连续快速防缩技术产业化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4.2.2 实验方法及工艺
        4.2.3 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蛋白酶法羊毛毛条连续式快速防缩加工设备研制
        4.3.2 蛋白酶法羊毛毛条连续式快速防缩产业化工艺研究
        4.3.3 产业化生产稳定性及产品品质
        4.3.4 蛋白酶法防缩技术在精纺毛织物加工中的拓展应用
    4.4 本章结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9)除甲醛窗帘织物的特性分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甲醛的危害
    1.2 治理甲醛的方法
        1.2.1 通风换气法
        1.2.2 物理吸附法
        1.2.3 植物净化法
        1.2.4 负离子净化法
        1.2.5 臭氧氧化法
        1.2.6 光催化法
    1.3 光催化除甲醛机理
    1.4 光催化纺织品的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除甲醛性能测试方法及窗帘织物的制备
    2.1 除甲醛性能测试
        2.1.1 甲醛去除率测试装置的设计说明
        2.1.2 测试装置气密性检验
        2.1.3 空气质量检测仪准确性检验
        2.1.4 除甲醛性能的测试分析方法
    2.2 纤维原料的选择
        2.2.1 涤纶
        2.2.2 光触媒纤维
    2.3 窗帘织物织造
    2.4 复合光催化整理工艺
    2.5 窗帘织物的表征分析
        2.5.1 XRD分析
        2.5.2 UV-Vis光谱分析
        2.5.3 SEM分析
    2.6 光催化整理对织物除甲醛性能的影响
        2.6.1 测试方法
        2.6.2 测试结果与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除甲醛窗帘织物的制备工艺优化
    3.1 织造工艺的优化
        3.1.1 组织结构
        3.1.2 织物经密
        3.1.3 织物纬密
    3.2 光催化整理工艺优化
        3.2.1 超声波对可见光催化整理剂的影响
        3.2.2 超声时间
        3.2.3 超声温度
        3.2.4 浸轧次数
        3.2.5 预烘和热定型工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除甲醛窗帘的基本性能及耐用性能研究
    4.1 复合光催化整理对基本性能的影响
        4.1.1 厚度及克重
        4.1.2 拉伸断裂强力
        4.1.3 水洗尺寸变化
        4.1.4 折皱回复性
        4.1.5 悬垂性
    4.2 重复使用性
        4.2.1 测试方法
        4.2.2 测试结果与分析
    4.3 耐日晒性
        4.3.1 测试方法
        4.3.2 测试结果与分析
    4.4 耐水洗性
        4.4.1 测试方法
        4.4.2 测试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模糊数学的除甲醛窗帘织物综合评价
    5.1 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原理及运算模型
        5.1.1 一级综合评判模型
        5.1.2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5.2 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窗帘织物综合性能
        5.2.1 确定研究对象及建立因素集
        5.2.2 评判矩阵的确定
        5.2.3 确定因素权重
        5.2.4 综合评判计算公式
        5.2.5 总结和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甲醛去除率测试装置气密性检验测试数据
附录二 不同工艺参数制备窗帘织物的除甲醛性能测试数据
附录三 具有除甲醛功能窗帘织物的耐用性能测试数据
附录四 具有除甲醛功能窗帘织物的综合性能评判测试数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喇叭裤结构参数及面料性能对造型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裤装结构的相关研究
        1.2.2 喇叭裤制版方式的相关研究
        1.2.3 服装美观性评价的相关研究
        1.2.4 服装造型与面料性能关系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1.4 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实验方案设计
    2.1 预调研
        2.1.1 调研方法
        2.1.2 调研结果及分析
    2.2 实验参数及水平确定
        2.2.1 实验参数的确定
        2.2.2 实验水平的确定
    2.3 实验方案确定
    2.4 评价标准初次确定
        2.4.1 客观评价指标初次确定
        2.4.2 主观评价指标初次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料性能测试及喇叭裤制作
    3.1 面料筛选及性能测试
        3.1.1 面料采集
        3.1.2 测量仪器及指标选取
        3.1.3 面料性能测试实验方法
        3.1.4 基于性能测试的面料筛选
    3.2 喇叭裤样本制作
        3.2.1 实验面料及着装对象的选取
        3.2.2 喇叭裤样板设计
        3.2.3 喇叭裤制作实验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喇叭裤造型美观性评价实验
    4.1 喇叭裤造型评价
        4.1.1 图像采集
        4.1.2 主观评价指标的选取
        4.1.3 主观评价标尺的建立
        4.1.4 主观评价主体与方式
    4.2 主观评价结果
    4.3 主观评价数据有效性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喇叭裤结构参数对造型的影响分析
    5.1 主观评价结果分析
        5.1.1 信度分析
        5.1.2 主观评价指标间的相关分析
        5.1.3 统计分析
        5.1.4 因子分析
    5.2 喇叭裤结构参数对主观评价的影响分析
        5.2.1 方差分析
        5.2.2 极差分析
        5.2.3 不同结构参数的较合适搭配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料性能对喇叭裤外观造型的影响分析
    6.1 不同面料的喇叭裤样裤制作
    6.2 不同面料的喇叭裤造型评价
    6.3 相关分析
    6.4 回归分析
    6.5 模型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喇叭裤市场调研数据表
    附录2 实验面料小样图
    附录3 KES力学性能、悬垂性能测试结果表
    附录4 面料C1O制作的喇叭裤整体造型图像
    附录5 喇叭裤造型主观评价表
    附录6 不同面料喇叭裤主观评价图片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纺织织物力学性能描述与悬垂特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织物悬垂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王霞,罗戎蕾. 纺织导报, 2021(09)
  • [2]PHMG的改性及棉织物的抗菌整理研究[D]. 周勇. 东华大学, 2021(09)
  • [3]调湿控温羊毛针织物的整理工艺及性能研究[D]. 梁梦辉. 东华大学, 2021(09)
  • [4]PhabrOmeter织物感官性能评价系统的应用研究[D]. 方肖肖. 东华大学, 2021(01)
  • [5]基于三维模型和深度学习的织物悬垂性能研究[D]. 余志才. 东华大学, 2020(03)
  • [6]精梳、普梳纱线织物产品性能研究[D]. 宋冰鹏. 中原工学院, 2020(01)
  • [7]针织西服面料的开发及性能评价研究[D]. 李新彤. 江南大学, 2020(01)
  • [8]蛋白酶法羊毛连续快速防缩技术及机制研究[D]. 王乐.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1)
  • [9]除甲醛窗帘织物的特性分析与性能研究[D]. 陈梦颖.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4)
  • [10]喇叭裤结构参数及面料性能对造型的影响研究[D]. 熊培佩.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标签:;  ;  

纺织面料力学性能描述及悬垂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