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繁殖行为观察

黑天鹅繁殖行为观察

一、黑天鹅繁殖行为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岳婵,吕娜娜[1](2021)在《黑天鹅人工饲养管理要点》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了黑天鹅人工饲养管理和繁殖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对圈养黑天鹅与放养黑天鹅的营巢、产卵、孵化、育雏等进行对比,以期为黑天鹅的人工饲养工作提供参考。

苏娜,于金丹,石全刚,尹昭彤[2](2021)在《黑天鹅混合感染东方次睾吸虫与大肠杆菌的病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试验旨在调查研究黑天鹅的死亡原因。试验结合发病情况调查,采用病理解剖、显微镜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方法进行确诊。结果显示,死亡黑天鹅胆囊内存在大量寄生虫虫卵,病理变化主要为肝脏变性坏死,肝胆管发炎、堵塞,胆囊肿大及气囊浑浊,肠黏膜脱落。病理组织石蜡切片显示,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肠道充血,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绒毛脱落。结合栖息环境水体检测、病理剖检与实验室检测等结果综合分析,初步诊断黑天鹅为东方次睾吸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文章为黑天鹅疾病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完善同水域内其他鸟禽的疾病防治措施

吴勇[3](2021)在《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威宁县某农村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新课程改革已实行多年,但当下不少农村学校、教师还继续进行被动式、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厌学、主动性低、情感平淡,然而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等呼吁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终身教育的需要,是适应社会迭代的保障,但教师在农村实际教学中,普遍缺乏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关注和指导。情感教育是一种教学手段的整体性,能从目标、方法、过程层面塑造人的态度与价值观,丰富情感体验,实现认知与情感的相得益彰,本文将情感教育应用于农村初中生物的课堂上,来探究生物学情感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对照实验法和访谈法。首先,研习大量文献,对自主学习能力与情感教育的研究现状、理论基础进行述评,界定了相关概念,叙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其次,编制调查问卷,调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的教学设计,确定生物学情感教育的原则、实施环节和实施策略。最后,选取威宁县某农村中学的两个平行班进行一个学期的教育对照实践研究,实验班实施情感教育,对照班进行常规教育,实验前后使用由“中学生自主学习问卷”量表生成的《初中生物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进行检测,并访谈实验班的学生,采用Excel软件和SPSS 23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水平总体偏低,实践后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体得分和生物学成绩显着大于对照班,表明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物学成绩。结合访谈结果,生物学情感教育还能改变学生的心理品质,融洽同学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学习意识更强,但课堂纪律较松散。

申育娟[4](2020)在《“狄更斯改写小说”与文化记忆 ——澳大利亚的国族身份重构》文中认为“狄更斯改写小说”(Dickensian rewriting)指当代澳大利亚作家通过挪用和/或戏仿狄更斯作品当中的人物、情节,他的创作风格或其生平而创作的小说。论文选取四位当代澳大利亚作家创作的“狄更斯改写小说”—努南(Michael Noonan)的《麦格威奇》(Magwitch,1982)、博德(Carmel Bird)的《蓝鸟咖啡馆》(The Bluebird Cafe,1990)、凯里(Peter Carey)的《杰克·麦格斯》(Jack Maggs,1997)和弗拉纳根(Richard Flanagan)的《欲望》(Wanting,2008)—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参照后殖民文学理论和原住民文化相关研究,以文化记忆为切入点,考察当代澳大利亚作家对狄更斯的“后殖民改写”。这里的文化记忆指人们借助文本、图象、节日、仪式等有形或无形的文化形式所形成的对某一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特定时代的记忆。因澳大利亚曾为英国殖民地,本土作家对帝国经典的改写往往被归于“逆写帝国”一类。论文指出,以上四部改写作品并未囿于“逆写帝国”范畴,澳大利亚作家改写狄更斯作品并非意味着他们对狄更斯作品的否定。狄更斯作品既因其体现出的帝国情感结构成为抵抗对象,也凭借其经典身份成为崇敬和怀念的对象。改写作家与狄更斯之间属于对抗式对话的关系,他们一方面继承了狄更斯独特的创作手法,另一方面超越了狄更斯作品以英国身份为主体的故事结构,并突出他们对本土身份的重视。有鉴于此,论文论证澳大利亚作家通过讲述本土特殊历史揭示狄更斯作品以英国身份为主体的故事结构,改造对狄更斯其人、他的作品以及作品中呈现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记忆,同时塑造本国独特历史文化记忆并以此重新建构澳大利亚国族身份。四部小说的改写对象虽同是狄更斯作品,但它们讲述澳大利亚不同群体的历史,并探讨这些群体与澳国族身份之间的关系。《杰克·麦格斯》与《麦格威奇》着眼于流放犯在澳大利亚的经历以及他们在塑造白澳身份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欲望》和《蓝鸟咖啡馆》分别呈现了被殖民时期原住民的悲惨境遇和后殖民时代原住民历史与文化被商业化的现状,并聚焦于原住民与澳国族身份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凯里在《杰克·麦格斯》中将麦格威奇(小说中更名为麦格斯)这样的男性流放犯看作澳大利亚的建国之父,但小说以伦敦为主体的故事结构、麦格斯对英国身份的强烈认同以及澳文化对英国文化的传承等均说明澳国族身份难以摆脱英国的影响。凯里建构的以白人男性为主导的白澳身份具有矛盾性。与凯里塑造的男性流放犯神话不同,努南在《麦格威奇》中突出了流放地白人女性(包括女性流放犯和流放犯的女性后代)在流放地经济发展和思想风貌塑造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她们同样为构建白澳身份作出重要贡献。《麦格威奇》与《杰克·麦格斯》关注狄更斯小说中边缘化的流放犯,弗拉纳根的《欲望》则将狄更斯作品中完全缺席的群体—澳大利亚原住民—置于文本中心。小说展现了原住民被殖民时期的历史与他们的独特文化,批判英帝国对原住民进行的殖民占领与文化压迫,并强调原住民历史文化是澳国族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德的《蓝鸟咖啡馆》同样关注原住民历史与文化,但该小说着重展现了白人开设的博物馆对原住民文化及其被殖民历史与当代历史的储存。换言之,从被殖民时期至今,原住民从未掌握展现自身历史文化的权力,他们尚未被纳入澳国族身份之内,而且自身独特的族群与文化身份也被剥夺。四位当代澳大利亚作家通过改写狄更斯的作品和传记,讲述了流放至澳大利亚的英国罪犯和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历史,塑造了澳大利亚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记忆,构建了以流放犯和原住民为主体的澳大利亚国族身份。

雷蕾[5](2020)在《上海小微湿地水鸟对小型水生生物的体内携带作用》文中指出水鸟是扩散水生植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合适媒介,其介导的扩散可能是一些水生植物和无脊椎动物在大陆分布的关键驱动力。现有的大部分研究都将鉴定对象限定于某一类生物。本研究量化了水鸟介导的多个类群的小型水生生物的传播,如浮游植物、无脊椎动物成体、无脊椎动物休眠卵、寄生螨、线虫,并提出科学问题:小微湿地(microwetland)水鸟对小型水生生物(aquatic microorganism)是否具有体内携带作用?本研究以上海市五个小微湿地(昆秀湖湿地公园、上海动物园、滨江公园、浦江郊野公园和年丰公园)为研究地点,以白鹭(Egretta garzetta)、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白额雁(Anser albifrons)、黑天鹅(Cygnus atratus)和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7月—2019年10月先后对这些地点的水鸟粪便和沉积物进行为期一年的采集。然后通过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技术对鸟粪样品中的小型水生生物进行量化,探究水鸟携带水生生物的具体情况。为了探究水鸟对无脊椎动物休眠卵的体内携带作用是否与采样地点的休眠卵存在情况有关,本研究对各个采样地点的沉积物休眠卵进行了鉴定计数。为了弄清楚浮游生物、寄生虫和无脊椎动物休眠卵能否被水鸟有效扩散,本研究还观察了72h内新鲜水鸟粪便中浮游生物成体和寄生虫的存活情况,并探究了鸟粪中休眠卵的孵化情况。本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本研究从1141个鸟粪样品中共发现20种浮游植物,鹭科鸟类浮游植物的检出率高于鸭科和鹈鹕科鸟类。浮游植物的丰度和丰富度具有显着的鸟种、生境和时间差异,其中,夜鹭粪便中的浮游植物丰度和丰富度高于其它鸟种,昆秀湖湿地公园鸟粪中的浮游植物丰度和丰富度高于其它公园,鸟粪样品中浮游植物的丰度在3月达到最高,丰富度在10月达到最高。这种差异主要是由蓝藻门和硅藻门引起的。新鲜鸟粪中的浮游植物能够在72h内存活,说明水鸟对浮游植物具有一定的体内携带作用。(2)本研究从水鸟粪便中共检测出34种水生无脊椎动物成体,其中鹭科鸟类的样品检出率高于鸭科和鹈鹕科鸟类。鸟类粪便中无脊椎动物成体的丰度和丰富度没有显着的鸟种差异,但是有显着的生境和时间差异。黑天鹅粪便中无脊椎动物成体的丰度高于其它鸟种,夜鹭粪便中无脊椎动物成体的丰富度高于其它鸟种。浦江郊野公园鸟粪中无脊椎动物成体的丰度和丰富度均高于其它公园。鸟粪样品中的无脊椎动物成体丰度在10月达到最高,丰富度在2月达到最高。其中轮虫类和其它类是鸟类粪便中的优势类群。新鲜鸟粪中的浮游动物能够在72h内存活,其中鹭科鸟类粪便中浮游动物的存活率相对较高,鸭科鸟类粪便中浮游动物的存活率为0,说明鹭科鸟类对浮游动物具有一定的体内携带作用。(3)本研究从水鸟粪便中共检测出88种水生无脊椎动物休眠卵,其中鹭科鸟类的样品检出率高于鸭科和鹈鹕科鸟类。无脊椎动物休眠卵的丰度和丰富度受鸟种、生境和采样时间的影响。卷羽鹈鹕粪便样品中休眠卵的丰度和丰富度高于其它鸟种。年丰公园鸟粪中无脊椎动物休眠卵的丰度最高,昆秀湖湿地公园鸟粪中休眠卵的丰富度最高。无脊椎动物休眠卵的丰度在5月达到最高,丰富度在9月达到最高。昆虫纲和其它类是鸟粪样品中的优势类群。休眠卵能够在通过鸟类肠道后孵化,说明水鸟对无脊椎动物休眠卵具有一定的体内携带作用。此外,本研究表明,鸟粪样品中休眠卵的丰度和丰富度并不受采样点沉积物中休眠卵丰度和丰富度的影响。(4)本研究从水鸟粪便中检测到了1种蛛形纲和4种线虫纲成体及11种蛛形纲卵和6种线虫纲卵。寄生虫成体及其卵在不同鸟种、不同生境和不同时间均有显着性差异。鹭科鸟类粪便样品中寄生虫成体和卵的丰度和丰富度低于鸭科和鹈鹕科鸟类,动物园鸟类粪便中寄生虫成体和卵的丰度和丰富度高于其它采样地点,这与动物园鸟类的高密度饲养有关。鸟粪样品中寄生虫卵的丰度和丰富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寄生虫成体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此外,粪便样品中的蛛形纲和线虫纲成体均能够在72h内存活,说明水鸟对寄生虫具有一定的体内携带作用。综上所述:上海小微湿地水鸟对浮游植物、无脊椎动物成体、休眠卵和寄生虫均有一定的体内携带作用。本研究阐明了鹭科鸟类在扩散小型水生生物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在鉴定鸟粪样品中的水生生物时,首次在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引入了DNA条形码鉴定技术,提高了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首次在国内探讨了湿地水鸟对小型水生生物的扩散作用,为国内关于水鸟扩散小型水生生物的研究积累了基础资料。

宋桂强,朱迪[6](2020)在《浅谈混养区黑天鹅的饲养与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近年对鸟禽混养区内黑天鹅的日常饲养和繁殖期注意事项进行总结,从饲料配制、环境合理控制方面进行探索和调整,大大提高黑天鹅的产卵数量和繁殖率,对动物园黑天鹅的繁殖是一个大的跨越。

吕丽[7](2019)在《黄河三角洲湿地鸟类多样性及其生境选择》文中研究说明湿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生产力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也是湿地鸟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由于湿地围垦、过渡捕捞和污染不断加剧等人类破坏,湿地生态系统面积不断萎缩,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已经受到严重的威胁。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黄河三角洲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在世界八条迁徙线路中横跨东亚-澳大利亚和环西太平洋两条迁徙路线,是候鸟重要的迁徙停歇地,被喻为“鸟类的国际机场”。目前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已有许多研究,几种主要鸟类的生境选择也有系统研究。然而该区域的鸟类多样性随时间的变动及其生境选择的动态变化尚缺少系统的研究。本研究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线路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种群数量、种群动态及生境选择进行了调查,目的是为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通过4年的监测,共记录到鸟类17目42科176种,鸻形目鸟类种数最多,为58种,占32.9%;雁形目种类32种,占18.2%;雀形目种类28种,占15.9%;其余14目鸟类仅58种。(2)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6种,包括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白鹤(Grus leucogeranus)、白头鹤(Grus monacha)、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大鸨(Otis tarda)、遗鸥(Larus relictus);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2种;被世界保护联盟濒危动物红皮书(IUCN)列为极危(CR)物种的鸟类有2种,濒危(EN)物种的鸟类有5种,易危(VU)物种的鸟类有10种,近危(NT)物种的鸟类有11种。(3)保护区鸟类以旅鸟为主,在所有居留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有83种,占47.16%;夏候鸟30种,占17.05%;冬候鸟28种,占15.91%;留鸟33种,占18.75%;迷鸟2种,占1.13%。(4)根据生态类群划分,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鸟类包括游禽43种、涉禽82种、陆禽5种、鸣禽28种、猛禽14种、攀禽4种,分别占鸟类总种数的24.43%、46.59%、2.84%、15.91%、7.96%和2.27%。在涉禽中,鸻形目58种、鹳形目16种、鹤形目8种,分别占总种数的71%、19%和10%。证明,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是鸻形目鸟类聚集区。(5)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内鸟类以古北种为主体,兼有东洋种和广布种。古北种共有103种,占保护区鸟类总种数的58.52%;其次是广布种共63种,占鸟类总种数的35.80%;保护区还伴有少量的东洋种,仅有10种,占鸟类总种数的5.68%。(6)从鸟类优势度划分来看,保护区内优势种有4种,分别是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赤膀鸭(Anas strepera)、豆雁(Anser fabalis)和灰雁(Anas gracilis);常见种有9种,分别是白骨顶(Fulica atra)、大天鹅(Bubulcus coromandus)、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红头潜鸭(Aythya ferina)、鸿雁(Anas Goose)、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针尾鸭(Anas acuta)和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稀有种有162种,大部分的旅鸟和冬候鸟以及全部的夏候鸟都属于稀有种。(7)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鸟类季节变化明显。春、秋两季是鸟类迁徙期,鸟类组成较复杂,物种数最多;冬季鸟类以留鸟为主,物种数组成较简单,种数最少但数量最多。(8)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鸟类年际变化也较明显,存在着物种数减少的现象。2015-2018年间,调查到的鸟类分别为167种、142种、114种和88种,鸟类物种数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可能与近年来油气的开采、农田的开垦,以及旅游业的开发,人为干扰逐年加剧等因素有关。(9)黄河三角洲保护区鸟类生境选择偏好存在差异,13种生境中,芦苇湿地有鸟类147种;海滩湿地有鸟类109种;湿地水面有鸟类97种;农田有鸟类95种;养殖池塘有鸟类68种;黄河湿地有鸟类57种;稀疏碱蓬有鸟类23种;水库有鸟类52种;人工岛有鸟类16种;土坝有鸟类20种;海边有鸟类4种;草地有鸟类2种;树林鸟类物种数最少,仅发现黑翅鸢1只,很可能是在寻找栖息地或觅食时迷失方向。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鸟类生存的重要基地,为提高保护区鸟类保护工作,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减少人为干扰、加强保护区管理力度以及政府职能等措施保护鸟类多样性。

赵鸿宇[8](2019)在《圆明园鸟类对栖息地植物生境的偏好性选择与利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作为鸟类栖息地的原有生态服务功能已遭受破坏甚至丧失。公园绿地作为重要的城市鸟类栖息地,其植被特征对鸟类群落多样性水平具有显着影响。本研究于2017~2018年间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研究地,针对研究地植物群落及物候期规律、鸟类群落的季相变化及分布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植被群落构成与鸟类群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圆明园鸟类群落的功能集团对园内特有植被生境的偏好选择及利用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调查采取样点法的方式,共记录到252种植物,所记录植物的开花期、结果期及虫害爆发期在月度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圆明园植物中乔木和草本植物多样性较高且分布均匀,灌木植物多样性低,园内分布不均。在所有植物中,鸟类可利用植物共149种,其中包括鸟类食源性植物115种。依据植物特征及其鸟类可利用性,可将圆明园植被划分为5种典型植被生境:高大落叶乔木群落、常绿针叶乔木群落、针阔混交群落、观赏性中小乔/灌木群落和湿地芦苇群落。(2)鸟类调查采取样点法和样线法结合的方式,共记录到圆明园鸟类14目37科107种。迁徙鸟的种类在圆明园鸟类中占优势,但数量上仍以留鸟为主。圆明园鸟类群落具有典型的古北界特征,食性上以虫食鸟类为主,其次为肉食鸟类。园内鸟类的优势种为麻雀、喜鹊、灰喜鹊、绿头鸭。鸟类多样性随季节波动,最高出现在春季,多样性指数为0.79,最低出现在夏季,为0.65。(3)圆明园鸟类群落不仅受植物物候期的显着影响(P<0.05),还受到植物种类及植物群落所形成的植被生境的影响(P<0.05)。鸟类群落在园内更偏好高大落叶乔木群落和湿地芦苇群落。依据鸟类的居留型、栖息层和食性划分出功能特征明显的6个鸟类集团,不同鸟类集团的组成、结构与数量具有季相变化规律,在空间分布特征上也存在差异。杂食性留鸟在各个季节均为圆明园的优势鸟类集团,全园呈均匀分布;其次,乔木层虫食性留鸟在圆明园也占到1 5%以上,其季相变化不明显,全园分布均匀;水面层植食性迁徙鸟和水面层肉食性迁徙鸟在圆明园内具有一定种类丰富度,但数量占比<1%,具有明显的季相变化规律,园内分布不均匀,偏好分布于福海周围及大面积湿地生境;乔木层虫食性迁徙鸟类的种类丰富度最高,存在明显的季相变化规律,在园内基本呈均匀分布;乔木层植食性迁徙鸟的数量占比较低,存在明显的季相变化,园内分布不均匀,具有较明显的生境偏好性。整体而言,圆明园乔木层对圆明园鸟类具有明显的聚集作用,灌木层和草本层对鸟类聚集作用不明显,水面层对水生鸟类集团的聚集作用明显,但数量占比低,说明圆明园水生生态环境对水生鸟类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廊道作用。

方小斌[9](2017)在《喜鹊和灰喜鹊对非致命刺激的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惊飞距离(flight initiation distance,FID)是指捕食者(包括人类)接近猎物并导致其逃避时,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距离,它能反映捕食者接近过程中猎物个体的风险权衡,以及动物个体对人为干扰的耐受性。人为干扰是影响鸟类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因子之一,生活在城市中的鸟类需要适应高强度的人为干扰。喜鹊(Picapica)和灰喜鹊(Cyanopica cyana)是栖息在城市和郊区生境中的常见鸟类,是研究鸟类适应城市环境的理想对象。现实中的人为干扰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探讨鸟类如何应对这种变化有助于了解其对城市化的行为适应。本研究以FID为指标,探究喜鹊和灰喜鹊对非致命人为干扰的应对策略。由于人为干扰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本研究探讨的问题包括:(1)短期内人为干扰强度的变化是否会影响喜鹊和灰喜鹊的耐受性;(2)喜鹊和灰喜鹊的耐受性是否存在季节性变化;(3)人为干扰强度不同地区喜鹊和灰喜鹊的耐受性及其对不同程度危险的应对策略;(4)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喜鹊和灰喜鹊的警戒距离(alert distance,猎物对接近的捕食者表现出明显的警戒行为时,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距离)和缓冲距离(bufferdistance,警戒距离与惊飞距离之间的距离)的变化。研究时间为2015年12月15日~2016年7月15日,地点为北京地区人为干扰强度不同的13个公园。主要结果如下:(1)公园周末的人流量高于平日的人流量(F1,139=79.704,P<0.001),但是喜鹊和灰喜鹊的FID在周末和平日没有差异(喜鹊:F1,186=0.997,P=0.319;灰喜鹊:F1,96=0.385,P=0.536)。由此说明,喜鹊和灰喜鹊的FID相对稳定,短期内人为干扰强度的变化对其耐受性没有影响。(2)公园春季的人流量高于冬季的人流量(F1,152=58.065,P<0.001),但是喜鹊和灰喜鹊的FID在冬季和春季间没有差异(喜鹊:F1,184=0.034,P=0.854;灰喜鹊:F1,113=0.152,P=0.698)。城市生境中存在着丰富的食物资源,喜鹊和灰喜鹊可能很容易获得充足的食物,进而导致其耐受性在不同季节间没有差异。(3)喜鹊和和灰喜鹊的FID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喜鹊:F1,250=79.162,P<0.001;灰喜鹊:F1,169=62.517,P<0.001);在人为干扰程度较高的地区,接近方向会影响喜鹊和灰喜鹊的FID,切线接近时FID更短(喜鹊:F1,142=8.720,P=0.004;灰喜鹊:F1,120=6.647,P=0.011),但是在人为干扰程度较低的地区,接近方式对FID没有影响(喜鹊:F1,103=1.595,P=0.209;灰喜鹊:F1,44=0.125,P=0.725)。这个结果表明,在人为干扰程度高的地区,喜鹊和灰喜鹊不仅具有更高的耐受性,还能根据人类的接近方式判断危险程度并调整自身的反捕食行为。(4)与FID的结果一致,喜鹊和灰喜鹊的警戒距离也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喜鹊:F1,127=25.016,P<0.001;灰喜鹊:F1,79=37.784,P<0.001),该结果表明警戒距离也能作为耐受性的指标并应得到足够重视。缓冲距离不受人为干扰强度的影响(喜鹊:F1,128=0.096,P=0.758;灰喜鹊:F1,80=0.091,P=0.565),人为干扰通常是非致命的,喜鹊和灰喜鹊可能已经适应这类刺激,从而导致其决策过程相对稳定。本文采用人类接近的方式模拟非致命性捕食风险,从多角度探究喜鹊和灰喜鹊对人为干扰的行为适应。喜鹊和灰喜鹊在反捕食行为上的改变可能保证其足够的觅食投入,增加适合度。研究喜鹊和灰喜鹊的FID能了解鸟类在适应城市环境过程中的行为改变,并为鸟类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尚昱朴,张春旺,刘雪晴,刘冰许,郭凌[10](2016)在《黑天鹅饲养管理与四季繁殖》文中提出研究了人工饲养下黑天鹅的繁殖与饲养管理工作,提出了人工条件下黑天鹅管理的模式和繁育技术。对郑州市动物园,饲养场黑天鹅的繁育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二、黑天鹅繁殖行为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天鹅繁殖行为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黑天鹅人工饲养管理要点(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1.2 栖息地环境
    1.3 食性特点
    1.4 繁殖习性
2 饲养管理
    2.1 饲养环境
    2.2 日粮投放
3 繁殖管理
    3.1 笼舍圈养
    3.2 湖中放养
    3.3 繁育情况
4 总结
    4.1 提供良好的地理环境
    4.2 创造适宜的孵化环境
    4.3 进行全面的跟踪观察

(2)黑天鹅混合感染东方次睾吸虫与大肠杆菌的病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检查结果
    2.1 黑天鹅病理剖检结果(见图1~图4)
    2.2 黑天鹅显微镜检查结果(见图5、图6)
    2.3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检测(见表2)
    2.4 安卡拉病原及GICA病原检测(见图7)
    2.5 病理切片(见图8、图9)
    2.6 栖息地水体检测(见表3)
3 诊断
4 治疗与预防
    4.1 水体消毒
    4.2 寄生虫治疗预防
    4.3 加强饲养管理
5 结论

(3)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威宁县某农村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1.1.2 农村初中生物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
        1.1.3 新理念下的“过度关心”和“过度放任”
        1.1.4 初中生物学需要情感教育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对照实验法
        1.3.4 统计分析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2.1.1 国外研究现状
        2.1.2 国内研究现状
        2.1.3 文献述评
    2.2 概念界定
        2.2.1 学习
        2.2.2 自主学习
        2.2.3 自主学习能力
        2.2.4 情感教育
    2.3 情感教育与自主学习能力
        2.3.1 情感教育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
        2.3.2 情感教育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联系
        2.3.3 情感教育和生物学教学的关系
    2.4 理论基础
        2.4.1 最近发展区理论
        2.4.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4.3 马斯洛层次理论
        2.4.4 非智力因素理论和情感过滤说
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调查工具
    3.4 问卷信效度
        3.4.1 问卷试测
        3.4.2 问卷实测
    3.5 调查结果详细分析
        3.5.1 学习内容的自主性
        3.5.2 学习时间管理
        3.5.3 学习策略
        3.5.4 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3.5.5 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
        3.5.6 学习环境的控制
    3.6 调查小结和启示
        3.6.1 学习目标欠引导,学习时间缺计划
        3.6.2 策略运用不灵活,环境氛围不佳
        3.6.3 学习监控不力,情绪调节不当
4 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的原则、环节及策略
    4.1 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原则
        4.1.1 学生主体性原则
        4.1.2 学生愉悦性原则
        4.1.3 师生移情原则
    4.2 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实施环节
        4.2.1 导入“引兴趣”,确定学习目标
        4.2.2 交流“促动机”,管理学习时间
        4.2.3 拓展“增信心”,监控学习过程
        4.2.4 解疑“升情感”,营造良好氛围
        4.2.5 检测“降焦虑”,调节情绪意志
        4.2.6 作业“回味情”,灵活运用学习策略
    4.3 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策略实施
        4.3.1 情感教育目标层面的引导
        4.3.2 情感教育方法层面的调控
        4.3.3 情感教育过程层面的关注
5 教学实践研究
    5.1 实践设计
        5.1.1 实践目的
        5.1.2 实践对象
        5.1.3 实践假设
        5.1.4 实践变量
    5.2 实践过程
        5.2.1 实践前期
        5.2.2 实践中期
        5.2.3 实践后期
        5.2.4 实践反思
        5.2.5 访谈分析
6 研究结论、不足与建议
    6.1 结论
        6.1.1 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水平偏低
        6.1.2 情感教育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但需长期坚持
        6.1.3 情感教育能提高生物学成绩
        6.1.4 情感教育能改变学生的心理品质
    6.2 创新和不足,建议与展望
        6.2.1 创新
        6.2.2 不足
        6.2.3 建议
        6.2.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初中生物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2 初中生物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访谈提纲
附录8
致谢

(4)“狄更斯改写小说”与文化记忆 ——澳大利亚的国族身份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经典改写
    二.澳大利亚的“狄更斯改写小说”
    三.理论框架—文化记忆
    四.澳大利亚的“狄更斯改写”与文化记忆
    五.论文框架
第一章 流放犯形象重塑与白澳身份
    第一节 《杰克·麦格斯》:流放犯形象重塑
    第二节 单向的英国身份认同与英国绅士身份祛魅
    第三节 白澳身份建构及其矛盾性
第二章 流放地白人女性与白澳身份
    第一节 《麦格威奇》中边缘化的男性流放犯
    第二节 女性形象重塑
    第三节 《麦格威奇》中的反记忆话语
第三章 “逆写帝国”: 原住民历史与文化展现
    第一节 《欲望》:经典作家与边缘人物的并置
    第二节 “英国性”及其内在矛盾
    第三节 认知暴力下的原住民
第四章 殖民主义在当代的延续及其新形式
    第一节 《蓝鸟咖啡馆》:殖民历史的当代回响
    第二节 博物馆记忆
    第三节 博物馆的商业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5)上海小微湿地水鸟对小型水生生物的体内携带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扩散对于水生生物在湿地之间传播的作用
    2 水鸟作为水生生物扩散载体的优势
    3 水鸟介导的水生生物扩散的形式
    4 当前水鸟扩散水生生物相关研究的不足
    5 本文的科学问题、研究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
        5.1 科学问题
        5.2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上海小微湿地水鸟对浮游植物的体内携带作用
    1 前言
    2 实验方法
        2.1 鸟粪样品的采集
        2.2 鸟粪样品的鉴定
        2.3 浮游生物成体的存活率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鸟粪样品中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分析
        3.2 鸟粪样品中浮游植物的丰度和丰富度
        3.3 鸟粪样品中浮游植物的物种累积曲线
        3.4 鸟粪样品中浮游植物的百分比堆积柱状图
        3.5 鸟粪样品中浮游植物的存活率
    4 讨论
        4.1 水鸟对浮游植物体内携带作用的意义
        4.2 水鸟对浮游植物体内携带作用的时间、生境和鸟种差异.
        4.3 鸟粪样品中浮游植物的存活率
        4.4 水鸟扩散浮游植物的研究小结
第三章 上海小微湿地水鸟对无脊椎动物成体的体内携带作用
    1 前言
    2 实验方法
        2.1 鸟粪样品的采集
        2.2 鸟粪样品的鉴定
        2.3 浮游生物成体的存活率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鸟粪样品中无脊椎动物成体的物种组成分析
        3.2 鸟粪样品中无脊椎动物成体的丰度和丰富度
        3.3 鸟粪样品中无脊椎动物成体的物种累积曲线
        3.4 鸟粪样品中无脊椎动物成体的百分比堆积柱状图
        3.5 鸟粪样品中无脊椎动物成体的存活率
        3.6 鸟粪样品中浮游植物和无脊椎动物成体的存活率比较
    4 讨论
        4.1 研究水鸟对无脊椎动物成体体内携带作用的意义
        4.2 水鸟对无脊椎动物成体体内携带作用的时间、生境和鸟种差异
        4.3 鸟粪样品中浮游动物的存活率
        4.4 水鸟扩散无脊椎动物成体的研究小结
第四章 上海小微湿地水鸟对无脊椎动物休眠卵的体内携带作用.
    1 前言
    2 实验方法
        2.1 鸟粪样品的采集
        2.2 鸟粪样品的鉴定
        2.3 沉积物的采集与处理
        2.4 鸟粪样品中休眠卵的孵化
        2.5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鸟粪样品中无脊椎动物休眠卵的物种组成分析
        3.2 鸟粪样品中无脊椎动物休眠卵的丰度和丰富度
        3.3 鸟粪样品中无脊椎动物休眠卵的物种累积曲线
        3.4 鸟粪样品中无脊椎动物休眠卵的百分比堆积柱状图
        3.5 沉积物休眠卵丰度和丰富度与鸟粪样品休眠卵丰度和丰富度比较
        3.6 鸟粪样品中休眠卵的孵化
    4 讨论
        4.1 研究水鸟对无脊椎动物休眠卵体内携带作用的意义
        4.2 水鸟对休眠卵体内携带作用的鸟种、时间和生境差异
        4.3 鸟粪样品中无脊椎动物休眠卵的孵化率
        4.4 水鸟体内扩散无脊椎动物休眠卵的研究小结
第五章 上海小微湿地水鸟对寄生虫的体内携带作用
    1 前言
    2 实验方法
        2.1 鸟粪样品的采集
        2.2 鸟粪样品的鉴定
        2.3 寄生虫成体的存活率测定
        2.4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鸟粪样品中的寄生虫成体
        3.2 鸟粪样品中的寄生虫卵
        3.3 寄生虫成体的存活率
    4 讨论
        4.1 研究水鸟对寄生虫体内携带作用的意义
        4.2 鸟粪样品中的寄生螨和线虫
        4.3 水鸟对寄生虫体内携带作用的生境、鸟种和时间差异
        4.4 水鸟体内扩散寄生虫的研究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1 总结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鸟类粪便中的无脊椎动物休眠卵图鉴
附录二 鸟类粪便中的寄生虫成体图鉴
附录三 鸟类粪便中的寄生虫卵图鉴
附录四 五种鸟类粪便图鉴
致谢

(6)浅谈混养区黑天鹅的饲养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饲养管理
    1.1 饲养环境
    1.2饲喂方式及饲料标准
        1.2.1 饲喂方式
        1.2.2 饲料标准
2 繁殖期工作
    2.1 繁殖环境
    2.2 自由配对
    2.3 提供巢材
    2.4 自然孵化
    2.5 育雏
    2.6 防疫
3 卫生防疫措施
    3.1 养殖区
    3.2 饲养期间
    3.3 防疫
    3.4 常见疾病的预防
4 小结

(7)黄河三角洲湿地鸟类多样性及其生境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1 湿地研究进展
        1.1.1 国外研究进展
        1.1.2 国内研究进展
    1.2 湿地鸟类研究概况
        1.2.1 湿地鸟类的现状及分布
        1.2.2 湿地鸟类主要生态类群
        1.2.3 湿地鸟类的迁徙
        1.2.4 湿地鸟类生境选择研究
        1.2.5 黄河三角洲湿地鸟类多样性研究进展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自然环境概况
        2.1.1.1 地理位置
        2.1.1.2 地形地貌特征
        2.1.1.3 气候特征
        2.1.1.4 水文特征
        2.1.1.5 土壤特征
        2.1.1.6 动植物资源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鸟类多样性调查
        2.2.1.1 调查范围和线路
        2.2.1.2 调查时间和方法
        2.2.2 生境类型调查
        2.2.3 数据处理
        2.2.3.1 鸟类优势度指数
        2.2.3.2 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
        2.2.3.3 鸟类群落均匀度指数
        2.2.3.4 鸟类群落相似性指数
3 结果与分析
    3.1 鸟类的组成结构
        3.1.1 物种组成特征
        3.1.2 居留型分析
        3.1.3 生态类群分析
        3.1.4 区系分析
        3.1.5 优势度分析
    3.2 鸟类多样性动态变化
        3.2.1 季节动态变化
        3.2.2 年际动态变化
    3.3 不同生境类型鸟类群落组成
        3.3.1 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群落种类组成结构
        3.3.2 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群落数量组成结构
    3.4 不同生境类型鸟类群落多样性分析
        3.4.1 不同生境鸟类多样性比较
        3.4.2 不同生境鸟类均匀度比较
        3.4.3 不同生境鸟类群落相似性
    3.5 重要珍稀濒危鸟类的种群动态及其生境选择
        3.5.1 白鹤
        3.5.2 青头潜鸭
        3.5.3 黑脸琵鹭
        3.5.4 丹顶鹤
        3.5.5 大滨鹬
        3.5.6 普通秋沙鸭
4 讨论
    4.1 鸟类多样性比较
    4.2 不同生境的鸟类多样性
    4.3 鸟类资源保护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圆明园鸟类对栖息地植物生境的偏好性选择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及定义
        1.2.1 栖息地
        1.2.2 城市鸟类
        1.2.3 鸟类集团
    1.3 城市鸟类群落的研究进展
    1.4 城市鸟类栖息地的研究进展
        1.4.1 城市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1.4.2 城市栖息地对鸟类群落的影响因素
        1.4.3 鸟类对栖息地选择的季节性变化
        1.4.4 鸟类集团对栖息地生境选择的偏好性
    1.5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2 研究方案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北京自然地理概况
        2.1.2 圆明园遗址公园概况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
    2.4 研究方法
        2.4.1 样点及样线设置
        2.4.2 植被调查
        2.4.3 鸟类资源调查
        2.4.4 人为干扰调查
        2.4.5 数据处理
3 圆明园植物物种组成及群落特征研究
    3.1 圆明园植物物种组成
    3.2 圆明园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3.3 圆明园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
        3.3.1 物种丰富度
        3.3.2 物种均匀度
        3.3.3 物种多样性
    3.4 圆明园植物物候期分析
    3.5 圆明园常见植物种类及园内分布情况
    3.6 圆明园鸟类可利用植物
    3.7 圆明园植被生境的划分
    3.8 小结与讨论
        3.8.1 圆明园植物物种组成及物候期规律
        3.8.2 圆明园植物群落特征
        3.8.3 圆明园植物的鸟类可利用性
4 圆明园鸟类群落特征及多样性
    4.1 圆明园鸟类物种组成
    4.2 圆明园鸟类居留型、区系特征及生态类群
        4.2.1 圆明园鸟类居留型
        4.2.2 圆明园鸟类区系特征
        4.2.3 圆明园鸟类的生态类群
    4.3 圆明园鸟类群落结构特征
        4.3.1 圆明园鸟类行为学特征
        4.3.2 鸟类群落多样性特征
        4.3.3 鸟类优势种与常见种
    4.4 圆明园鸟类的季相变化
    4.5 圆明园鸟类群落的集团结构
        4.5.1 鸟类集团的划分
        4.5.2 鸟类集团的季节性变化
    4.6 小结与讨论
        4.6.1 圆明园鸟类物种组成
        4.6.2 圆明园鸟类群落结构特征
        4.6.3 圆明园鸟类多样性的季相变化
        4.6.4 植被对鸟类集团的聚集作用及承载力
5 圆明园植被特征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5.1 植物物候期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5.2 植被高度、胸径与盖度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
    5.3 植物生活型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5.4 鸟类可利用植物种类对鸟类群落的重要值
    5.5 植物生境分析及其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5.6 鸟类集团对栖息地植被生境的偏好研究
        5.6.1 G1鸟类集团对栖息地植被生境的偏好研究
        5.6.2 G2鸟类集团对栖息地植被生境的偏好研究
        5.6.3 G3鸟类集团对栖息地植被生境的偏好研究
        5.6.4 G4鸟类集团对栖息地植被生境的偏好研究
        5.6.5 G5鸟类集团对栖息地植被生境的偏好研究
        5.6.6 G6鸟类集团对栖息地植被生境的偏好研究
    5.7 小结与讨论
        5.7.1 圆明园鸟类对植物物种的选择偏好
        5.7.2 圆明园鸟类对植被生境的选择偏好
        5.7.3 鸟类集团在圆明园公园的分布特征
6 不同鸟类集团栖息地的植物群落构建
    6.1 植物群落构建策略
    6.2 不同鸟类集团的植物群落构建
        6.2.1 G1(杂食性留鸟)鸟类集团
        6.2.2 G2(乔木层虫食性留鸟)鸟类集团
        6.2.3 G3(水面层植食性迁徙鸟)鸟类集团
        6.2.4 G4(水面层肉食性迁徙鸟)鸟类集团
        6.2.5 G5(乔木层虫食性迁徙鸟)鸟类集团
        6.2.6 G6(乔木层植食性迁徙鸟)鸟类集团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9)喜鹊和灰喜鹊对非致命刺激的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惊飞距离
        1.1.1. 惊飞距离的定义
        1.1.2. 起始距离与警戒距离
        1.1.3. 理论模型
        1.1.4. 研究范围
    1.2. 影响惊飞距离的因素
        1.2.1. 栖息地因素
        1.2.2. 鸟类自身因素
        1.2.3. 捕食者因素
    1.3. 城市化与惊飞距离
        1.3.1. 城市化对惊飞距离的影响
        1.3.2. 潜在机制
    1.4. 惊飞距离的研究展望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研究对象和研究区域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区域
        2.2.1. 自然环境
        2.2.2. 鸟类概况
        2.2.3. 公园概况
3. 捕食风险周期性变化对惊飞距离的影响
    3.1. 研究方法
        3.1.1. 研究地点
        3.1.2. 人流量调查
        3.1.3. 惊飞距离调查
        3.1.4. 数据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人流量
        3.2.2. 惊飞距离
    3.3. 讨论
4. 惊飞距离的季节性差异
    4.1. 研究方法
        4.1.1. 研究地点
        4.1.2. 人流量调查
        4.1.3. 惊飞距离调查
        4.1.4. 数据分析
    4.2. 研究结果
        4.2.1. 人流量
        4.2.2. 惊飞距离
    4.3 对论
5. 接近方向对惊飞距离的影响
    5.1. 研究方法
        5.1.1. 研究地点
        5.1.2. 人流量调查
        5.1.3. 惊飞距离调查
        5.1.4. 数据分析
    5.2. 研究结果
        5.2.1. 人流量
        5.2.2. 惊飞距离
    5.3. 讨论
6. 警戒距离和缓冲距离
    6.1 研究方法
        6.1.1. 研究地点
        6.1.2. 人流量调查
        6.1.3. 警戒距离调查
        6.1.4. 数据分析
    6.2. 研究结果
        6.2.1. 警戒距离
        6.2.2. 缓冲距离
    6.3. 讨论
7.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四、黑天鹅繁殖行为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黑天鹅人工饲养管理要点[J]. 岳婵,吕娜娜.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12)
  • [2]黑天鹅混合感染东方次睾吸虫与大肠杆菌的病例报告[J]. 苏娜,于金丹,石全刚,尹昭彤. 现代畜牧兽医, 2021(10)
  • [3]初中生物学情感教育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 ——以威宁县某农村中学为例[D]. 吴勇. 贵州师范大学, 2021(02)
  • [4]“狄更斯改写小说”与文化记忆 ——澳大利亚的国族身份重构[D]. 申育娟.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0(02)
  • [5]上海小微湿地水鸟对小型水生生物的体内携带作用[D]. 雷蕾. 华东师范大学, 2020
  • [6]浅谈混养区黑天鹅的饲养与管理[J]. 宋桂强,朱迪. 中国畜禽种业, 2020(01)
  • [7]黄河三角洲湿地鸟类多样性及其生境选择[D]. 吕丽.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3)
  • [8]圆明园鸟类对栖息地植物生境的偏好性选择与利用研究[D]. 赵鸿宇.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6)
  • [9]喜鹊和灰喜鹊对非致命刺激的应对策略研究[D]. 方小斌.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10]黑天鹅饲养管理与四季繁殖[J]. 尚昱朴,张春旺,刘雪晴,刘冰许,郭凌. 河南林业科技, 2016(03)

标签:;  ;  ;  ;  ;  

黑天鹅繁殖行为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