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

Ⅱ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

一、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微蛋白尿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傅一星[1](2021)在《胰岛素抵抗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8年5月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并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病例共199例。第一部分:根据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IR)将所有病例分为IR组和非IR组,IR的分组界限为HOMA-IR指数2.5,即非IR组(HOMA-IR<2.5)和IR组(HOMA-IR≥2.5),收集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腰围、BMI、病程)、肾功能及血脂等指标,并统计分析IR与肾功能关系及IR危险因素;第二部分: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将尿微量白蛋白≥30mg/L患者作为蛋白尿组,尿微量白蛋白<30mg/L组作为正常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生化指标及HOMA-IR指数,分析发生蛋白尿的危险因素。结果:第一部分:(1)两组患者的SUA、24小时尿蛋白定量存在显着差异,IR组SUA(305.95±76.63)明显高于非IR组的SUA(281.89±7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IR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0.05(0.03,0.09)]明显高于非IR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0.04(0.02,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两组间BMI、TG、HDL-C、ACEI/ARB用药史也存在显着差异,IR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性别、年龄、腰围、e GFR、血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3)回归分析提示HDL-C降低为IR的危险因素;(4)HOMA-IR指数与SUA、24小时尿蛋白定量呈明显正相关,跟HDLC呈明显负相关(均P<0.05);第二部分:(1)蛋白尿组同正常组间腰围、ACEI/ARB用药史有统计学差异(P<0.05),蛋白尿组均高于正常组;而在性别、年龄、HOMA-IR、血脂指标等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2)相关分析结果示腰围与微量白蛋白尿呈正相关(P<0.05)。结论:1.存在IR的T2DM患者更容易出现肾损害,主要表现为尿蛋白量增加和SUA升高;2.HOMA-IR与SUA、24小时尿蛋白量呈明显正相关,跟HDL-C呈明显负相关。3.HDL-C降低会增加IR的发生风险;4.腰围与微量白蛋白尿呈正相关。

张扬[2](2021)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ANGPTL3)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依据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规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选取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87例,另于体检中心选取健康对照组43例。收集受试者性别、年龄、T2DM病程、身高、体重、血压等评估参数,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 A1c)、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血脂、血肾功能、尿肾功及其他相关生化指标,使用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共同评估胰岛素抵抗情况,使用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评估肾功能。根据2013版中国糖尿病肾病诊断分期标准,按照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creatinine protein ratio,ACR)的不同将87名T2DM患者分为2组:(1)单纯T2DM组:43例[单纯T2DM组,ACR≤2.5mg/mmol(男),ACR≤3.5mg/mmol(女)];(2)早期糖尿病肾病组:44例[DN组,2.5mg/mmol≤ACR≤30 mg/mmol(男),3.5mg/mmol≤ACR≤30 mg/mmol(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受试者的血清ANGPTL3水平。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资料,取P<0.05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单纯T2DM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HOMA-IR、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lyceride and glucose,Ty G)、FBG、Hb A1c、甘油三脂(triglycerides,TG)、尿白蛋白较健康对照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5)。DN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HOMA-IR、Ty G指数、TG、ACR、尿白蛋白均较单纯T2DM组升高,血白蛋白较单纯T2DM组降低(P<0.05)。2.单纯T2DM组血清ANGPTL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DN组血清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P<0.05)。3.血清ANGPTL3与各评估参数相关性分析显示:在所有参与者中血清ANGPTL3与SBP(R=0.249*,P<0.05)、DBP(R=0.293**,P<0.01)、BMI(R=0.359**,P<0.01)、HOMA-IR(R=0.424**,P<0.01)、Ty G指数(R=0.525**,P<0.01)、FBG(R=0.427**,P<0.05)、Hb A1c(R=0.451**,P<0.01)、FINS(R=0.180*,P<0.05)、TG(R=0.422**,P<0.01)均呈正相关,与HDL-c(R=-0.261**,P<0.01)呈负相关。4.多元线性回归提示TG(β=24.564,P<0.01)、LDL-c(β=66.409,P<0.05)、Hb A1c(β=7.615,P<0.05)、ACR(β=1.441,P<0.05)为ANGPTL3的正向影响因素。5.ACR、尿白蛋白与DN评估参数相关性分析显示:ACR与SBP、DBP、BMI、HOMA-IR、Ty G指数、FBG、FINS、Hb A1c、TG、ANGPTL3均呈显着正相关(R值>0.01,P<0.05),与血白蛋白呈负相关(R值<-0.01,P<0.05);尿白蛋白SBP、DBP、BMI、HOMA-IR、Ty G指数、FBG、FINS、Hb A1c、LDL、ANGPTL3均呈显着正相关(R值>0.01,P<0.05),与血白蛋白、e GFR呈负相关(R值<-0.01,P<0.05)。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BP(OR=1.121,P<0.05)、HOMA-IR(OR=2.456,P<0.05)、Ty G指数(OR=5.398,P<0.05)、ANGPTL3(OR=1.017,P<0.05)是DN的危险因素。7.应用ROC曲线分析ANGPTL3对早期DN的诊断价值,结果提示血浆ANGPTL3诊断早期DN的临界值为193.51mg/L,诊断准确度为74.6%,敏感度为77.3%,特异性为70.0%。结论:ANGPTL3作为独立危险因素与早期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李玎玎[3](2020)在《益肾颗粒通过干预氧化应激反应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脏病,临床上以持续白蛋白尿或(和)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特征,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DKD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我国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DKD,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宁教授中医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并在糖尿病肾脏疾病大鼠模型上验证张宁教授创制的益肾颗粒对于DKD的治疗作用,观察益肾颗粒对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以初步探究其治疗DKD的机制。第一部分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宁教授中医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目的:分析张宁教授中医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包括常用药物、药物分类、组方规律,以初步提炼张宁教授中医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张宁教授在望京医院诊治的糖尿病肾脏疾病有效病例,共纳入处方1045首,药味195味。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录入患者基本信息、诊断、方药等信息,采用一人录入双人审核的制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建立张宁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方药数据库。通过选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的“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功能,进行具体数据的统计分析,制作表格。包括用药频次分析、组方规律分析。结果:(1)用药频次分析显示:出现频次≥200的中药有29味,其中前10位分别是:黄芪、丹参、柴胡、生薏苡仁、石韦、白芍、酒大黄、茯苓、当归、地龙。(2)药物分类使用频率分析显示,使用频率居前五位分别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消肿药,补气药,利尿通淋药,补阴药,补血药,补阳药,收涩药,化痰止咳平喘药。(3)基于关联规则的常用药物用药模式显示:支持度>300的用药模式有19个,排在前5位的药物组合是:黄芪-生薏苡仁、黄芪-石韦、丹参-黄芪、黄芪-柴胡、石韦-生薏苡仁。(4)常用药物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0.90的关联规则共有21条,按照置信度由高到低排列,前5条分别是:茯苓,石韦->黄芪;丹参,石韦,生薏苡仁->黄芪;地龙,生薏苡仁->黄芪;石韦,地龙,生薏苡仁->黄芪;地龙->黄芪。结论:张宁教授临床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常以黄芪、太子参、山药等健脾益肺,益气养阴;生地黄、玄参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白芍、当归等养血;丹参、地龙等活血;茯苓、生薏苡仁等健脾渗湿;石韦、桑白皮等利水消肿;山茱萸、狗脊、续断等补益肝肾;佛手、柴胡、香附等疏肝理气。常用的药物种类有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消肿药,补气药,利尿通淋药,补阴药,补血药,补阳药等等。组方规律体现了补气生血、益气活血、利水活血相结合、前后分消、疏肝活血等思想。结果体现了张宁教授在糖肾早期以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为主要治法;中期在此基础上加以养血活血,健脾祛湿之法;晚期补益肝肾,利尿消肿为主的学术思想。第二部分益肾颗粒通过干预氧化应激反应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运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的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观察益肾颗粒对DN大鼠一般状况、血糖、血脂、肾功能、肝功能、尿蛋白、肾脏病理、氧化应激反应等方面的干预作用,验证益肾颗粒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及安全性,并初步探究其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正常组予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低剂量STZ(30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将成模的45只大鼠依照随机区组法按体重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氯沙坦钾组,益肾颗粒组,每组均15只;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为正常组。第10周开始干预,正常组、模型组予以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益肾颗粒组灌胃剂量为1.78g/kg;氯沙坦钾组按照氯沙坦钾20mg/kg进行灌胃,连续灌胃干预10周。干预前测量大鼠体重,于眶静脉取血1ml用于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白蛋白(albumin,ALB)、血肌酐(creatinine,CRE)、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干预5周后,测量大鼠体重;于眶静脉取血1ml用于检测FBG、TG、TC、ALB、CRE、BUN。干预10周后,用代谢笼收集大鼠24小时尿,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FBG、TG、TC、ALB、CRE、BUN、AST、ALT,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取出大鼠双侧肾脏,称重并记录,用于肾脏病理检测。HE、PAS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结构改变。通过Motic3000显微摄影系统采集病理图片,通过Image-J半定量方法评估肾小球病理变化程度。PAS染色400×光镜下,每张片子随机选取3个带有肾小球的视野,每组3张片子。采用Image-J算出每个肾小球总面积、肾小球系膜基质面积,计算系膜基质面积与肾小球总面积的比值,作为一个肾小球病理变化程度的评估。结果:(1)造模组大鼠特点:经过高糖高脂饮食饲养和低剂量STZ腹腔注射造模,与正常组大鼠相比,造模组出现明显的多食、多饮、多尿症状,体重降低(P<0.01),FBG、TC、BUN、ALT 升高(P<0.01),血浆 ALB 降低(P<0.05)。(2)干预10周后各组大鼠一般状况、体质量、尿量: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体型消瘦,毛色蜡黄,活动减少,精神暴躁,眼球发白等病态改变;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益肾颗粒组大鼠和氯沙坦钾组大鼠均有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降低(P<0.01),尿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肾颗粒组、氯沙坦钾体质量、尿量无统计学差异。(3)干预10周后各组大鼠血糖、血脂、血浆白蛋白: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FBG、TC(P<0.01)、TG(P<0.05)升高,血ALB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肾颗粒组FBG降低(P<0.05),血ALB升高(P<0.01);氯沙坦钾组、益肾颗粒组TG、TC均降低(P<0.01)。(4)干预10周后各组大鼠肾功能: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UN升高(P<0.01);血CRE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钾组、益肾颗粒组BUN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10周后各组大鼠24hUTP: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24hUTP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钾组(P<0.05)、益肾颗粒组(P<0.01)24hUTP降低。(6)干预10周后各组大鼠肝功能: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LT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肾颗粒组ALT降低(P<0.05)。(7)氧化应激反应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SOD(P<0.01)、GSH-PX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钾组血清T-SOD升高、MDA含量降低(P<0.01);益肾颗粒组GSH-PX含量升高(P<0.05),T-SOD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8)肾脏病理:HE、PAS染色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各造模组出现肾小球体积增大、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等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钾组、益肾颗粒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计算肾小球系膜面积与肾小球总面积的百分比,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系膜面积分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钾组、益肾颗粒组系膜面积分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益肾颗粒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一般状况,降低FBG、TG、TC、ALT、24hUTP,升高血ALB;有降低血BUN的趋势,且能够减轻DN大鼠基底膜增厚、系膜增生等肾脏病理改变,降低肾小球系膜面积分数;并且对氧化应激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说明益肾颗粒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一般状况,降低血糖、血脂、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有降低血尿素氮的趋势,可以显着减轻肾脏病理损伤,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且安全性良好。益肾颗粒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这可能是其肾脏保护机制的所在。

田芃[4](2020)在《糖耐康改善SHR/cp大鼠代谢综合征及肾损害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采用代谢综合征模型SHR/cp大鼠,通过生化检测、16s测序、蛋白芯片、组织病理染色、蛋白印记等方法,观察糖耐康对代谢综合征和肾损害的干预情况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1、糖耐康对SHR/cp大鼠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根据FBG和体重水平选择自发性高血压肥胖SHR/cp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8):(1)用3.24g/kg TNK处理的大鼠和(2)未处理的模型组(CON)。用无菌水制备TNK,连续8周灌胃给药,每日1次。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的无菌水。年龄匹配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每三天记录一次体重、食物摄入量和饮水量。双周周末测量大鼠尾部血压。第8周记录尿量。治疗8周后取材,采集血检测血糖、血脂及肾功能指标,检测尿液中24小时尿蛋白含量。2、糖耐康对SHR/cp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造模给药同前,给药8周后取材,取大鼠直肠内容物,将新鲜粪便保存于-80℃。通过16s rDNA测序和亚基因组分析研究了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以反映功能基因表达的变化。采用血清生物标志物分析法进行血糖血脂水平的研究,以确定亚基因组和微生物群落丰度的变化。3、糖耐康改善SHR/cp大鼠肾损害的机制研究:造模给药同前,给药8周后取材,取肾组织固定并冻存于-80℃。肾组织病理学染色、67种细胞因子抗体芯片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Western blot法检测部分有差异蛋白及其相关通路。结果:1、糖耐康对SHR/cp大鼠代谢综合征的影响:8周治疗后,WKY组体重、BMI、摄食量、尿量均低于模型组,饮水量高于模型组,TNK可降低体重和尿量(P<0.01)。模型组体重、BMI、血糖、OGTT、AUCOGTT、甘油三酯、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数值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01)。给与TNK后,TNK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血糖、血压、OGTT、AUCOGTT、甘油三酯、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指标与模型组相比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2、糖耐康对SHR/cp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通过成对末端测序,共产生了 753个OTUs,代表865个生态类群,鉴定出123属10个门。计算各样本的生态多样性指数,如Chaol、PD整树、Shannon等。WKY组和模型组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而其他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β多样性分析显示模型组、TNK组、WKY组在细菌丰度上有明显差异。模型组Akkermansiaceae的丰度低于正常组。然而,TNK治疗后,Akkermansiaceae的丰度与模型组相比没有显着增加。Clostridiaceae1、Erysipelotrichaceae、Defluviitaleaceae、FamilyⅩⅢ的丰度较模型组增加。值得注意的是,TNK处理后ClostridiaceaeⅠ显着减少。TNK引起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改变了一些稀有属的丰度,包括ClostridiumsensustrictoⅠ和Eisenbergiella。TNK制剂还调节了基因组中的代谢基因。Clostridiumsensustricto1和Eisenbergiella的调控及亚基因组的变化均与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有关,尤其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变化。3、糖耐康改善SHR/cp大鼠肾损害的机制研究:模型组血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P<0.05)。给药8周后,TNK能显着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和尿蛋白(P<0.01,P<0.05)。病理图像显示TNK组肾组织病变减轻。抗体芯片分析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Galectin-3、TIMP-1、P-Cadherin、Activin A、CTACK、Nope、VEGF、Prolactin、SCF、EphA5和Adiponectin均显着上调(P<0.01),Fractalkine表达明显下调(P<0.001)。与模型组相比,TNK组ICAM-1、TIMP-1表达明显下调(P<0.05),同时,CINC-2、IFNg、IL-1b、IL-2、催乳素R表达明显上调(P<0.01,P<0.05),它们主要富集于TNF、NF-kappa B、JAK-STAT和IL-17信号通路。WB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TNK可降低Jak2和Stat1、Stat3磷酸化水平,降低ICAM-1和IL-1b蛋白表达。结论:1、糖耐康对SHR/cp大鼠代谢综合征的影响:TNK可控制SHR/cp大鼠代谢综合征。2、糖耐康对SHR/cp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TNK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促进SCFAs的产生,改善T2DM胰岛素抵抗和肥胖,其机制可能与氨基酸途径有关。3、糖耐康改善SHR/cp大鼠肾损害的机制研究:TNK能改善SHR-cp大鼠的代谢紊乱和肾损伤。TNK治疗的最重要机制是调节Jak-Stat、TNF、NF-kappa B、IL-17信号通路。TNK可以明显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并且降低JAK/STAT通路蛋白的磷酸化活性。

朱转转[5](2020)在《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指数是一种评估胰岛素抵抗的简易指标。前期研究表明TyG指数升高增加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但其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TyG指数与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相关性,以期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早期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12年2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的T2DM患者524例,测量人体基本参数,测定空腹血糖(FPG)、血脂、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及肾功能等指标。计算TyG指数,根据TyG三分位法将患者分为低TyG(L-TyG,n=175)组、中TyG(M-TyG,n=175)组、高TyG(H-TyG,n=174)组。依据UACR值的大小将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UACR<30mg/g,n=267)、微量白蛋白尿组(30mg/g≤UACR<300mg/g,n=207)和大量白蛋白尿组(UACR≥300mg/g,n=50)。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统称为异常白蛋白尿组(UACR≥30mg/g,n=257)。比较TyG指数三组间、UACR三组间相关指标差异;分析TyG指数与UACR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TyG指数与T2DM患者白蛋白尿发生风险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yG指数对T2DM患者异常白蛋白尿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1)与L-TyG组相比,M-TyG组和H-TyG组的UACR、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着降低(P<0.01)。与M-TyG组相比,H-TyG组的UACR、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bA1c、TC和SUA(血尿酸)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而HDL-C显着降低(P<0.01)。三组中的异常白蛋白尿发生比例逐渐增加(P<0.05)。(2)相关分析显示,TyG指数与UACR、BMI、HOMA-IR、HbA1c、TC、LDL-C、SUA、尿素氮(BUN)呈显着正相关(P<0.05或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校正性别、年龄、BMI和T2DM病程后,TyG指数与UACR、HOMA-IR、HbA1c、TC、LDL-C、SUA、BUN和血肌酐(SCr)呈显着正相关(P<0.05或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3)与正常白蛋白尿组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TyG指数、HOMA-IR、HbA1c、FPG、TG、TC和合并高血压比例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HDL-C显着降低(P<0.01)。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相比,大量白蛋白尿组TyG指数、HbA1c、TG、TC、SUA、BUN、SCr均显着升高(P<0.05或P<0.01),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着降低(P<0.01)。(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性别、年龄、BMI、T2DM病程、有无合并高血压、TC、HDL-C、LDL-C和HbA1c后,TyG指数与UACR独立相关[B(95%CI):UACR0.443(0.3730.513),P<0.001]。(5)以白蛋白尿(正常白蛋白尿=1,微量白蛋白尿=2,大量白蛋白尿=3)为因变量,校正性别、年龄、BMI、T2DM病程、有无合并高血压、TC、HDL-C、LDL-C、HbA1c影响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升高(OR=6.18,95%CI:3.999.59,P<0.001)是T2DM患者白蛋白尿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6)ROC曲线分析显示,TyG指数预测T2DM患者异常白蛋白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34(95%CI:0.7990.865),显着大于HOMA-IR、FPG、TG的AUC(P<0.01)。当TyG指数为9.57时,其约登指数最大为0.53,故以9.57为最佳截断值,其灵敏度为66.10%,特异度为87.30%。结论TyG指数随着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进展逐渐升高,TyG指数升高是T2DM患者白蛋白尿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TyG指数对T2DM患者异常白蛋白尿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有望成为预测DKD发生风险的新型且简单实用的生物学指标。

刘燕[6](2020)在《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组以糖脂代谢紊乱、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由胰岛素产生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长期的高血糖可以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肾脏是主要的靶器官。大约40%的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有许多方法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包括降糖、控制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断剂、抗氧化、抗炎等,但这些方法的单一防治效果并不令人十分满意,需要不断寻找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和药物。AKT信号转导通路是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分化、存活的重要通路。该通路既是药物保护肾脏细胞的重要作用靶点,又是调节抑制细胞凋亡的上游通路。水飞蓟素是从乳蓟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它由水飞蓟宾,水飞蓟宁和水飞蓟亭等组成,其中水飞蓟宾是生物活性最高的成分。据报道,它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脂肪生成、保肝、抗菌、抗癌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近年来,水飞蓟素在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方面的治疗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尽管有报道称水飞蓟素对链脲佐菌素及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有保护作用,但水飞蓟素对db/db糖尿病小鼠生化参数变化和肾脏损伤的影响,特别是水飞蓟素对db/db小鼠生物学功能的潜在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评估了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并探讨其中潜在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1.通过检测db/db小鼠体重、生化参数及肾脏损伤指标的变化评估水飞蓟宾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2.通过检测db/db小鼠氧化应激、细胞凋亡、AKT信号通路指标探讨水飞蓟宾肾脏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3.进一步评价水飞蓟素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临床应用的疗效,通过检测生化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实验一:C57BL/Ks J db/db小鼠作为研究对象,以年龄匹配野生型非糖尿病(db/m)小鼠为对照组。将血糖超过11.1mmol/l的db/db小鼠随机分为三组:db/db小鼠、db/db小鼠+水飞蓟宾(15mg/kg/day)、db/db小鼠+水飞蓟宾(30mg/kg/day)。治疗10周后,采集血液,收集尿液,并测量小鼠体重及生化参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肌酐及尿素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组织病理学分析肾小球系膜扩张指数和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评估肾脏损伤情况。2.实验二:动物造模及分组同实验一。检测血清和肾脏组织匀浆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p-AKT、AKT、p-GSK3β、GSK3β、Bax、裂解Caspase-3蛋白水平。3.实验三:选择了8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水飞蓟素组及安慰剂组。水飞蓟素组接受水飞蓟素胶囊(140mg/次,每日3次,N=40),安慰剂组(N=40)接受相同剂量的安慰剂,持续12周。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的血清生化参数、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清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等氧化应激指标。研究结果:1.实验一:与正常对照组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的体重、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尿素氮、肌酐、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显着升高。水飞蓟宾治疗可以阻止体重增加,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尿素氮、肌酐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且呈剂量依赖性。与正常对照组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的肾小球系膜扩张指数和肾小管损伤指数明显升高,水飞蓟素治疗可使肾小球系膜扩张指数和肾小管损伤指数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2.实验二:与正常对照组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血清及肾脏中丙二醛水平明显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明显降低,给予水飞蓟宾治疗后丙二醛水平明显降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db/m小鼠相比,db/db小鼠的p-AKT水平下降,p-GSK-3β水平增加,下游蛋白Bax和裂解Caspase-3蛋白水平增加,水飞蓟宾治疗使p-AKT水平增加,并且阻止了db/db小鼠p-GSK-3β、Bax和裂解Caspase-3蛋白水平的升高。3.实验三:两组间比较,治疗前的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肌酐、尿蛋白肌酐比值均无显着差异。治疗后两组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飞蓟素组较安慰剂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丙二醛显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着升高。两组内比较,水飞蓟素组治疗前后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及丙二醛水平治疗后显着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及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着升高。安慰剂组治疗前后的血压,体重指数,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素氮、肌酐及丙二醛、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均无显着差异。研究结论:水飞蓟宾可以降低db/db小鼠的血糖和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改善肾小球和小管间质损伤,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水飞蓟宾可预防db/db小鼠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水飞蓟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同样显示出肾脏保护作用,同时具有改善氧化应激及调脂作用。水飞蓟素肾脏保护作用潜在的机制可能与其活化AKT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和调脂等有关。但是需要进行更大样本量和更长干预时间的进一步研究,以确认水飞蓟素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有益作用,并探讨确切的肾脏保护机制。

李文静[7](2020)在《尿白蛋白/尿肌酐比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尿白蛋白/尿肌酐比(UACR)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EAD)的关系,探讨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有助于及早进行临床预防与干预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于安徽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577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纳入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入院时的血压及实验室各项检查结果),根据的ABI结果(即ABI≤0.90,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分为下肢动脉病变组(LEAD组、ABI≤0.90),无下肢动脉病变组(N-LEAD组、ABI>0.9),根据UACR分为3组,分别为:I组正常蛋白尿组(UACR<30mg/g Cr)、II组微量蛋白尿组(30mg/g Cr≤UACR<300mg/g Cr)和III组大量蛋白尿组(UACR≥300mg/g Cr)。结果1.本文中2型糖尿病患者577例,LEAD组有105例,N-LEAD组有472例,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异常率约18.2%。其中正常蛋白尿I组LEAD的发生率为11.57%(39/337),微量蛋白尿II组LEAD的发生率为27.11%(45/166),大量蛋白尿III组LEAD的发生率为28.38%(21/74),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N-LEAD组比较,LEAD组患者年龄、病程、吸烟率、收缩压(S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血肌酐(s Cr)及尿白蛋白/尿肌酐比(UACR)均高于N-LEAD组,肾小球滤过率(e GFR)则低于N-LE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SBP、Hb A1c、s Cr、血UA、年龄及病程呈正相关,与e GFR和ABI呈负相关。二元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为增龄、病程长、有吸烟史、SBP升高、LDL-C升高、血UA升高及UACR升高(P<0.05,OR值分别为3.693、2.460、1.825、1.785、3.756、1.988、2.380)。结论1.随着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升高,ABI降低,提示尿白蛋白排泄的增加,预示着下肢动脉病变发生的风险也随之增大。2.增龄、吸烟史、病程的延长、高血压(尤其收缩压升高)、高尿酸、高血脂及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均为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孙敏[8](2020)在《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关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使得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也随之增长。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危险因素众多,即使对吸烟、肥胖、高血压、高血糖以及血脂异常等传统危险因素进行强化控制,由糖尿病肾病导致的终末期肾病新发生率并未降低。因此,寻找影响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其他危险因素意义重大。现有的研究表明,血尿酸(SUA)参与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这种关系仍存在一定争议。本研究旨在明确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中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情况,分析SUA水平与T2DN患者白蛋白尿及肾功能的关系,探讨SUA水平对T2DN患者肾脏预后的影响,评估SUA水平对T2DN患者肾脏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从而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共收集3199例T2D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具有随访资料的患者1004例。计算T2DN患者中HUA的患病率,根据是否患有HUA及SUA水平四分位数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的基线临床特征。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SUA与白蛋白尿及肾功能等主要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SUA与T2DN患者大量白蛋白尿及肾功能下降的关系。肾脏结局事件定义为进展至ESRD或开始行肾脏替代治疗、肌酐倍增及随访期间eGFR下降50%以上。运用Kaplan-Meier法对T2DN患者进行生存分析,通过COX回归模型分析SUA对T2DN患者肾脏预后的影响,采用ROC曲线评估SUA水平对T2DN患者肾脏结局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基线研究的3199例T2DN患者中,HUA的总体患病率为29.82%,其中男性患者HUA患病率为27.00%,女性患者HUA患病率为35.2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01)。CKD1-5期患者中HUA的患病率依次为15.39%、23.90%、51.57%、76.54%、86.26%,HUA的患病率随着CKD分期的进展而逐渐升高(P<0.001)。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HUA患病率显着高于非大量白蛋白尿组,分别为61.69%、19.35%(P<0.001)。与正常血尿酸(NUA)组患者相比,HUA组患者的高血压、颈动脉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胰岛素抵抗、大量白蛋白尿及肾功能下降的发生率较高,且BMI、SBP、FINS、HOMA-IR、UACR、UTP、BUN、Scr、TC、TG水平也较高,而男性比例、HbA1c、FBG、Hb、eGFR、ALB、HDL较低(P<0.05)。随着SUA水平四分位数的增加,高血压、颈动脉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胰岛素抵抗、大量白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的发生率以及BMI、SBP、DBP、FINS、HOMA-IR、UACR、UTP、BUN、Scr、TC、TG、LDL水平逐渐升高,而HbA1c、FBG、Hb、eGFR、ALB及HDL水平逐渐降低(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UA与BMI、SBP、HOMA-IR、UACR、UTP、BUN、Scr、TC、TG呈正相关,与HbA1c、FBG、Hb、eGFR、HDL呈负相关(P<0.05)。其中,SUA与肾损害指标的相关性分别为UACR(r=0.408)、UTP(r=0.335)、BUN(r=0.383)、Scr(r=0.533)、eGFR(r=-0.4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多种混杂因素的影响后,SUA仍是T2DN患者发生大量白蛋白尿(OR=1.007,95%CI:1.0061.008,P<0.001)及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1,95%CI:1.0101.012,P<0.001),与SUA正常的患者相比,合并HUA的T2DN患者发生大量白蛋白尿及肾功能下降的风险分别增加3.231倍(OR=4.231,95%CI:3.4285.222,P<0.001)、3.886倍(OR=4.886,95%CI:3.8836.148,P<0.001)。1004例参与随访的T2DN患者中,合并HUA的T2DN患者中肾脏结局事件的发生率为29.00%,显着高于SUA正常患者的13.61%(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合并HUA的T2DN患者肾脏预后更差(P<0.001),且随着SUA水平四分位数的增加,T2DN患者无肾脏结局事件发生的累积生存率逐渐降低(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R=1.643,95%CI:1.1792.288,P=0.003)、UACR(HR=1.004,95%CI:1.0021.006,P<0.001)、SUA(HR=1.003,95%CI:1.0011.005,P=0.001)及TC(HR=1.162,95%CI:1.0471.290,P=0.005)是T2DN患者发生肾脏结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而Hb(HR=0.989,95%CI:0.9820.995,P<0.001)、ALB(HR=0.919,95%CI:0.8960.943,P<0.001)及基线eGFR(HR=0.978,95%CI:0.9710.985,P<0.001)是T2DN患者发生肾脏结局事件的保护因素。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SUA诊断T2DN患者发生肾脏结局事件的AUC男性为0.686(95%CI:0.6490.721,P<0.001),女性为0.670(95%CI:0.6170.719,P<0.001),男性患者的SUA截断值为347μmol/L,敏感度为74.19%、特异度为54.41%,女性患者的SUA截断值为324μmol/L,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63.48%。结论:T2DN患者中的HUA患病率较高,SUA与T2DN患者的肾损害密切相关,是T2DN患者发生大量白蛋白尿及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HUA的T2DN患者肾脏预后更差,基线SUA水平对于T2DN患者的肾脏预后情况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因此,在T2DN的临床防治工作中,除了监控BMI、血压以及血脂等传统危险因素外,还应加强对SUA的重视。对于合并HUA、以及SUA水平尽管处于正常范围但仍相对较高的T2DN患者而言,应积极对SUA给予临床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和改善患者肾脏预后。

白玥[9](2019)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血脂异常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关键的作用,本研究拟通过了解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T2DM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临床特征,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血脂作为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指标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疑似CHD患者临床病例信息及冠脉造影结果,将其中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的CHD合并T2DM患者184例纳入研究病例组,CHD但未患T2DM者143例纳入研究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等和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等血脂指标,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SerumUrea Nitrogen,SUN)、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谷丙转氨酶(Glutamate Pyruvate Transaminase,GPT)等其他检测指标。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描述,采用x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脂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CHD合并T2DM组的患者平均年龄高于单纯CHD组患者(P<0.05),CHD合并T2DM组的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值低于单纯CHD组患者(P<0.05),CHD合并T2DM组的高血压患者多于单纯CHD组(P<0.05),CHD合并T2DM组的吸烟患者多于单纯CHD组(113>59,P<0.05),CHD合并T2DM组的饮酒患者多于单纯CHD组(P<0.05),CHD合并T2DM组有CHD家族史的人多于单纯CHD组的患者(P<0.05)。CHD合并T2DM组与单纯CHD组患者的性别和是否有缺血性疾病史这两方面之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CHD合并T2DM组患者的TC、TG、LDL-c、ApoB、ApoB/A1、Lp(a)、hs-CRP、SUA、纤维蛋白原浓度、凝血酶原时间都高于单纯CH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合并T2DM组HDL-c、ApoA1水平低于单纯CH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合并T2DM组Gensini评分高于单纯CH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合并T2DM组与单纯CHD组患者的Scr、SUN、TB、GPT等指标之间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3.在CHD合并T2DM组患者中,单支病变亚组患者的年龄和BMI平均值均低于多支病变亚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单支病变亚组高血压和吸烟人数均少于多支病变亚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单支病变亚组与多支病变亚组的性别之间不存在统计血差异(P>0.05)。单支病变亚组的TC、TG、LDL-c、ApoB、ApoB/A1、Lp(a)以及hs-CRP、SUA均低于多支病变亚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单支病变亚组的HDL-c、ApoA1高于多支病变亚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单支病变亚组的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低于多支病变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CHD合并T2DM组患者中,轻度病变亚组和重度病变亚组患者的性别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病变亚组的年龄和BMI平均值均低于重度病变亚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病变亚组高血压和吸烟人数均少于重度病变亚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病变亚组的TC、TG、LDL-c、ApoB、ApoB/A1、Lp(a)等血脂指标,及hs-CRP、SUA均高于轻度病变亚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轻度病变亚组ApoA1、HDL-c、Scr、TB、SUN、GPT均高于重度病变亚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冠状动脉重度病变亚组的Gensini评分高于轻度病变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TC、TG、LDL-c、ApoB、ApoB/A1、Lp(a)、hs-CRP与冠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2、0.918、0.874、0.930、0.926、0.918、0.701,且P<0.05;HDL-c、ApoA1与冠脉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0.960,且P<0.05。结论:1.在所有患者(327例)中,年龄、BMI、高血压、吸烟、饮酒和CHD家族史与CHD合并T2DM的患病有关,性别和缺血性疾病史与CHD合并T2DM的患病无关;CHD合并T2DM组冠脉Gensini评分均高于单纯CHD组患者;2.在CHD合并T2DM患者(184例)中,年龄、BMI、高血压、吸烟以及各项血脂指标、SUA、hs-CRP等与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支数不同的患者和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性别、缺血性疾病史、CHD家族史等与病变支数严重程度无关;3.在CHD合并T2DM患者(184例)中,冠脉Gensini评分与TC、TG、LDL-c、ApoB、ApoB/A1、Lp(a)、hs-CRP呈正相关;HDL-c、ApoA1与冠脉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

郭晶晶[10](2019)在《不同糖耐量状态下25羟维生素D3与消化系统肿瘤指标相关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而逐渐上升。既往研究表明,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T2DM患者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更高。T2DM与肿瘤危险因素之间的联系机制是复杂和多方面的。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其与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发挥生物学活性。维生素D不仅是调节钙磷代谢的重要激素,还具有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以及调控基因表达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VD)在肿瘤发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多。结直肠癌(CRC)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中年和老年人群中。患者通常在疾病的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第一部分旨在探讨T2DM患者血清CRC相关肿瘤指标升高的危险因素。有这些危险因素的T2DM患者可能会受益于CRC肿瘤指标的早期筛查及短期复查。维生素D缺乏与T2DM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会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还会出现白蛋白尿等并发症,并且是结肠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高危人群。为进一步了解维生素D在T2DM患者中的保护作用,我们第二部分探讨了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维生素D与胰岛β细胞功能、结直肠癌风险指标的相关关系。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因其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已严重威胁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发现维生素D可调节肠上皮的稳态,影响肠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和炎症状态,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血清中1,25-(OH)2D3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密切相关,并关系到患者的预后。近年来,研究者发现1,25-(OH)2D3可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抑制细胞凋亡,进而保护靶细胞。目前,对大肠癌基因阳性的2型糖尿病人群,补充维生素D的作用尚未明确,特别是维生素D是否及如何改变机体的免疫状态。Septin9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癌及部分癌前病变患者外周血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已成为结直肠癌筛查诊断和治疗监测的一个重要生物标志物。本研究中的第三部分,对Septin9基因甲基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骨化三醇治疗,观察补充维生素D治疗对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第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癌相关肿瘤指标升高的危险因素: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目的与方法近年来,2型糖尿病(T2DM)和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有所上升。T2DM可以增加CRC发生的风险,并且检测与CRC相关的肿瘤指标是CRC的一个重要的筛选工具。在这项研究中,我们研究了在T2DM患者中结直肠癌相关肿瘤指标升高的危险因素。对229例T2DM患者的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被分为两组:CRC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组和阴性组。本研究中,将以下3个标志物:CEA、CA199和S9M,均阳性者判断为CRC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将性别、年龄、T2DM病程、T2DM家族史、CRC 家族史、吸烟、喝酒、BMI、VD 水平、HbA1c、HDL-C、LDL-C、TC、TG等指标纳入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来识别与CRC肿瘤标记状态有显着关联的变量。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OR值及95%C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测血清25-OH-D水平与T2DM患者结直肠癌相关肿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ROC分析预测肿瘤标志物的阴阳性与代谢指标的切点关系。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大多数CRC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患者的年龄比较大、有CRC家族史、较长的T2DM病史、有吸烟史和饮酒史、超重、较高的HbA1c水平、较低的VD和HDL-C水平,以及高TG和TC水平。2.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MI、VD、HbA1c和TG是T2DM患者CRC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OR,95%CIs和P值分别为1.912(1.346-2.716),<0.001;0.773(0.633-0.943),0.011;9.082(3.52-23.433),<0.001;11.597(3.267-41.164),<0.001]。3.偏相关分析显示,经控制年龄、BMI、T2DM病程、FPG、HbA1c、TG、TC及脂蛋白等指标后,25-OH-D 与 AFP、CA125、CA153、CA724、CEA、CA199,呈现中度或较弱的负相关(r>-0.60,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以25-OH-D为自变量,以CA125、CA153、CEA、CA199等分别为因变量,25-0H-D会显着降低上述血清指标(P<0.05)。5.ROC分析显示,25-0H-D与肿瘤标志物水平呈负相关,25-OH-D最佳截断值31.95 ng/mL;BMI、HbA1c、TG为肿瘤标志物阳性的危险因素,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24.00kg/m2、8.55%、2.18 mmol/L。结论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高BMI,HbA1c,TG水平以及低水平的VD与T2DM患者CRC肿瘤标记阳性状态有关。有这些危险因素的T2DM患者可能会受益于CRC肿瘤指标的早期筛查及短期复查。第二部分 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2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与胰岛B细胞功能、结直肠癌风险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研究目的与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会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和高血糖,还会出现白蛋白尿等并发症,并且是结肠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高危人群。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和前体激素,它能调节体内的许多生理过程,而它的缺乏与微量白蛋白尿、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以及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增加的结直肠癌风险有关。为了研究维生素D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重要性,我们比较了健康个体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OH-D3水平,(维生素D的一个指标),并通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进行分层,分析了血清25-OH-D3与胰岛β细胞功能和结直肠癌风险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FPG、FINS、HbAIC水平在2型糖尿病各组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在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2.2型糖尿病各组的HOMA-IR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HOMA-IR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HOMA-I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表2)。大量白蛋白尿组HOMA-BCF、ISI显着低于正常白蛋白尿组。3.在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血清AFP、CEA、CA199、CA125水平和大肠癌SEPT9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表3)。在T2DM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的大肠癌SEPT9基因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在大量白蛋白尿组,大肠癌SEPT9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仅略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在 T2DM 患者中,25-OH-D3 与 ACR、HOMA-IR、AFP、CEA 和 Septin 9 methylation呈负相关,与HOMA-BCF和ISI呈正相关。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25-OH-D3、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清肌酐(SCr)是T2DM患者CEA升高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维生素D可能对T2DM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抑制作用,尤其对合并蛋白尿的T2DM患者的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和肿瘤的发生,可能有潜在的预防及治疗作用。第三部分补充维生素D对大肠癌基因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研究目的与方法观察维生素D对大肠癌基因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纳入50例Septin9甲基化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骨化三醇(0.25 μg/日)口服治疗3个月。对血糖控制、胰岛素抵抗、肿瘤标记物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进行检测或评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分析检测血清25-OH-D水平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25-OH-D基线水平为17.15±4.82 ng/mL,补充维生素D治疗3个月后,血清25-OH-D水平显着升高至27.54±4.80 ng/mL,其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在骨化三醇治疗后,1)FPG、HbA1c和FINS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下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值显着降低(P<0.001);2)患者的血清CEA、CA199值显着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患者血清IL-2和γ-干扰素水平较治疗前显着升高(P<0.001);而血清IL-6、IL-10和TNF-a水平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其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25-OH-D-差值与IL-6-差值呈显着负相关(r=-0.306,P<0.05)。控制变量FPG-差值,HbA1c-差值后,经偏相关性分析,25-OH-D-差值与 IL-6-差值呈显着负相关(r=-0.298,P<0.05)。经 pearson相关性分析,25-OH-D与γ-干扰素呈显着正相关(r=0.373,P<0.05)。控制变量年龄,FPG,HbA1c后,经偏相关性分析,25-OH-D与γ-干扰素呈显着正相关(r=0.409,P<0.05)。结论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大肠癌基因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免疫状态。

二、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微蛋白尿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微蛋白尿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胰岛素抵抗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资料收集整理
        2.2.2 分组方法
        2.2.3 技术路线图
        2.2.4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IR组与非IR组比较
        3.1.1 IR组与非IR组数据的资料对比
        3.1.2 引起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因素分析
        3.1.3 HOMA-IR指数与肾功能及血脂指标相关性分析
    3.2 蛋白尿组与正常组比较
        3.2.1 蛋白尿组与正常组一般资料及血生化资料统计学比较
        3.2.3 微量蛋白尿与腰围的相关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附录A 文献综述 胰岛素抵抗与肾损伤的机制
    参考文献

(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糖尿病肾病的流行情况与特点
    1.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3 参与糖脂代谢紊乱
    1.3 ANGPTL3 与糖尿病性肾病的相关性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一般资料
        2.1.2 诊断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分组
    2.2 实验方法
        2.2.1 临床基线资料测定
        2.2.2 人血清ANGPTL3 测定实验原理
        2.2.3 实验过程
    2.3 实验结果分析及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各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3.2 DN组、单纯T2DM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ANGPTL3 比较
    3.3 血清ANGPTL3与T2DM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4 ANGPTL3 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
    3.5 ACR、尿白蛋白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3.6 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分析
    3.7 ANGPTL3 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第四章 讨论
    4.1 ANGPTL3在2 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升高
    4.2 ANGPTL3 与 DN 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4.3 ANGPTL3 对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4.4 ANGPTL3 在糖尿病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4.5 实验不足与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 3 与 2 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益肾颗粒通过干预氧化应激反应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宁教授中医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益肾颗粒通过干预氧化应激反应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4)糖耐康改善SHR/cp大鼠代谢综合征及肾损害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综述一、代谢综合征的现代医学认识及研究进展
综述二、中医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进展
前言
实验一、糖耐康对SHR/cp大鼠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二、糖耐康对SHR/cp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1 材料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三、糖耐康改善SHR/cp大鼠肾损害的机制研究
    1.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5)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TyG指数三组间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比较
    3.2 TyG指数三组间UACR水平比较
    3.3 T2DM患者TyG指数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4 UACR三组间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比较
    3.5 T2DM患者UAC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6 TyG指数与UACR的线性回归分析
    3.7 T2DM患者白蛋白尿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8 TyG指数预测T2DM患者异常白蛋白尿的ROC曲线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6)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水飞蓟宾对db/db糖尿病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主要材料及试剂
        2.3 实验动物
        2.4 实验设计
        2.5 血液和组织标本的收集
        2.6 生化参数测量
        2.6.1 体重的测量
        2.6.2 空腹血糖测量
        2.6.3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2.6.4 空腹胰岛素测定
        2.6.5 肾功能测定
        2.6.6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测定
        2.7 组织学分析
        2.7.1 肾组织石蜡包埋
        2.7.2 PAS染色
        2.7.3 肾小球系膜扩张评分和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
        2.8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水飞蓟宾对db/db小鼠的代谢参数的影响
        3.1.1 体重
        3.1.2 空腹血糖
        3.1.3 糖化血红蛋白
        3.1.4 空腹胰岛素
        3.2 水飞蓟宾对db/db小鼠肾脏功能损伤的影响
        3.2.1 尿素氮
        3.2.2 肌酐
        3.2.3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3.3 水飞蓟宾对db/db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3.3.1 PAS染色结果
        3.3.2 肾小球系膜扩张评分和肾小管损伤评分
    4 讨论
        4.1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4.2 水飞蓟素的特征
        4.3 实验动物模型的选择
        4.4 水飞蓟素的肾脏保护作用
        4.4.1 水飞蓟素对体重的影响
        4.4.2 水飞蓟素对血糖的影响
        4.4.3 水飞蓟素对血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4.4.4 水飞蓟素对肾脏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水飞蓟宾对db/db糖尿病小鼠的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主要材料及试剂
        2.3 动物和处理
        2.4 氧化应激指标的测量
        2.4.1 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测量
        2.4.2 肾脏组织氧化应激指标的测量
        2.5 肾脏组织中AKT信号通路的检测
        2.5.1 组织蛋白提取
        2.5.2 BCA法测定蛋白浓度
        2.5.3 Western Blot操作流程
        2.6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水飞蓟宾对db/db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3.1.1 水飞蓟宾对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3.1.2 水飞蓟宾对肾脏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3.2 水飞蓟宾对db/db小鼠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3.2.1 水飞蓟宾对AKT蛋白的影响
        3.2.2 水飞蓟宾对GSK-3β蛋白的影响
        3.2.3 水飞蓟宾对Bax和裂解Caspase-3 蛋白的影响
    4 讨论
        4.1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4.2 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脏的保护作用
        4.3 水飞蓟素的肾脏保护机制——抗氧化应激
        4.3.1 糖尿病肾病与氧化应激
        4.3.2 水飞蓟素的抗氧化应激作用
        4.4 水飞蓟素的肾脏保护机制——抗细胞凋亡
        4.4.1 糖尿病肾病与细胞凋亡
        4.4.2 糖尿病肾病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
        4.4.3 AKT信号通路与细胞凋亡
        4.4.4 水飞蓟素对肾组织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4.5 水飞蓟素肾脏保护作用的其他机制探讨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水飞蓟素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人群
        2.2 研究方法
        2.3 人体指标测量
        2.4 生化参数指标测定
        2.5 氧化应激指标测定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特征比较
        3.2 人体测量指标比较
        3.3 生化参数指标比较
        3.4 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4 讨论
        4.1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现状
        4.2 水飞蓟素的作用及安全性
        4.3 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动物模型研究
        4.4 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4.5 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作用探讨
        4.5.1 水飞蓟素与高血糖
        4.5.2 水飞蓟素与高血压
        4.5.3 水飞蓟素与肥胖
        4.5.4 水飞蓟素与脂质代谢
        4.5.5 水飞蓟素与氧化应激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水飞蓟素与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
    参考文献

(7)尿白蛋白/尿肌酐比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及其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关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入组患者HUA患病率的比较
    3.3 HUA组与NUA组的基线临床特征比较
    3.4 血尿酸水平四分位数分组间的临床资料比较
    3.5 血尿酸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6 血尿酸水平与大量白蛋白尿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7 血尿酸水平与肾功能下降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8 肾脏预后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T2DN患者中HUA的患病率
    4.2 SUA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4.3 SUA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
    4.4 SUA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探索
第五章 结论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文缩写注释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1.1 冠心病
        1.1.1 冠心病的流行情况
        1.1.2 冠心病的病理机制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1.3 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评价
    1.2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
        1.2.1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
        1.2.2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流行情况
        1.2.3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1.3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1.4 血脂与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血管病变
        1.4.1 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情况
        1.4.2 血脂代谢异常与冠心病
        1.4.3 冠心病合并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与血管病变的关系
    1.5 本研究的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收集
        2.2.2 诊断标准
        2.2.3 相关指标定义
    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比较
    3.2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单纯冠心病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
    3.3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冠状动脉单支与多支病变患者的血脂及其他指标比较
    3.4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组冠状动脉轻度与重度病变患者的血脂及其他指标比较
    3.5 冠心病合并2 型糖尿病组患者的血脂指标与冠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特点
        4.1.1 性别与冠心病合并2 型糖尿病
        4.1.2 年龄与冠心病合并2 型糖尿病
        4.1.3 吸烟与冠心病合并2 型糖尿病
        4.1.4 高血压与冠心病合并2 型糖尿病
    4.2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
        4.2.1 冠脉病变Gensini得分情况
        4.2.2 冠脉病变支数的比较
    4.3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
        4.3.1 TC、TG、LDL-c与 HDL-c水平与冠心病合并2 型糖尿病
        4.3.2 ApoA1、Apo B、Lp(a)水平与冠心病合并2 型糖尿病
        4.3.3 其他指标与冠心病合并2 型糖尿病
    4.4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
        4.4.1 TC与冠脉病变
        4.4.2 TG、LDL-c与冠脉病变
        4.4.3 HDL-c与冠脉病变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
    4.6 总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10)不同糖耐量状态下25羟维生素D3与消化系统肿瘤指标相关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2型糖尿病患者结直肠癌相关肿瘤指标升高的危险因素: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前言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2型糖尿病患者中维生素D与胰岛β细胞功能、结直肠癌风险指标的相关性研究前言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补充维生素D对大肠癌基因阳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及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前言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外文论文1
外文论文2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微蛋白尿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胰岛素抵抗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D]. 傅一星. 青海大学, 2021(01)
  • [2]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与临床意义[D]. 张扬. 兰州大学, 2021(12)
  • [3]益肾颗粒通过干预氧化应激反应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D]. 李玎玎.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4]糖耐康改善SHR/cp大鼠代谢综合征及肾损害的机制研究[D]. 田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白蛋白尿的相关性研究[D]. 朱转转. 江苏大学, 2020(02)
  • [6]水飞蓟素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刘燕.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7]尿白蛋白/尿肌酐比与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相关因素的研究[D]. 李文静.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8]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肾病进展关系的临床研究[D]. 孙敏. 兰州大学, 2020(01)
  • [9]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D]. 白玥. 吉林大学, 2019(03)
  • [10]不同糖耐量状态下25羟维生素D3与消化系统肿瘤指标相关关系的研究[D]. 郭晶晶. 山东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Ⅱ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