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研究

农业信息化研究

一、农业信息化问题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良鹏[1](2021)在《基于SWOT分析的湖北省农业信息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要坚持走特色新型“四化”道路并要实现协调发展。现阶段,农业信息化技术在我国的农业生产各个阶段以及各领域中广泛运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使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实现充分的联合,是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显着标志。湖北省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一直非常重视本省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资金,从实际情况看,该省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加之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一直未达到预期效果,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原因,找出对策,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成为湖北省农业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湖北省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该省农业信息化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的前提下,在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提出了有关建议措施。从全文看,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第一,理论研究是论文研究的基础,本文在研究中采用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对当前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的相关概念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信息供求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深入解读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第二,本文选择湖北省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该省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当前该省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整体上看,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第三,本文在对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采用SWOT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自身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威胁分析,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水平及发展趋势,提出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加大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四个方面进行改进的建议措施。

李鹏超[2](2020)在《L县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是提升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养殖科技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农业信息化是目前国家积极倡导和扶持的现代化农业建设方向。本文以L县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和实际调查的方法对L县目前农业信息化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寻求农业信息化建设新方向。本文利用分析法对L县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相关的政策、主体、设施及渠道基本现状进行宏观阐述,并使用问卷调查法调研普通农民对网络信息应用情况、基础信息员基本素质、农业信息服务设施、农业信息服务机构问题反馈、农业信息化需求等内容。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网络安装以及网络应用能力较差,L县农业信息员的素质和基础设施的配备情况均不理想,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结合L县实际调查结果,对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目前,L县农业信息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政府在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基础设施不足以及农业信息化人才匮乏等三个方面。针对目前L县在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建设策略和方法,具体对策包括(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2)加强相关制度法规建设;(3)提高信息化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4)提高人才培养和信息化素质水平。

梁巍栋[3](2020)在《“互联网+”背景下伊川县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这几年,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得非常的快,且在现代的社会里面属于价值很高,很先进的一种生产力。实际上,如果是在现代化农业的概念上面来讲,把农业的信息化实现好这就是一个很明显的标志。现在的大背景是“互联网+”,所以建设伊川县农业的信息化不单单是伊川县在政策上面的需要,也是帮助各区县把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给逐渐的缩小,这也是农业可以做到长期发展的一个要求。这篇文章使用归纳演绎法来对国内和国外在农业信息化上面的发展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描述,理顺了现在伊川县在农业信息化发展上面的一个状况是怎样。使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来对农户和政府相关部门做了一个数据上面的采取;然后,使用相关性分析和分类比较法在从业人员的年龄、文化程度和耕地面积这些上面对农民进行调查,了解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面的真实情况,从而得出结论农业在从业人员上面对农业信息化是有一定的需求的,政府本身是有意向去推动农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和积极去改正农业信息化建设里面的问题。在进行了分析和整理之后,把伊川县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里面出现的问题分为下面这四个:第一,政府主体意识不强,相关政策规定严重落后。政策建设达不到应有标准,资金多用于信息基础硬件,网站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相对较少,人员的培训也极度缺乏。整体缺乏合适的领导团队,使农业信息化的开发局势窘迫;第二,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缺乏。信息化服务人员质量良莠不齐,专业工作者人数少,反而是兼职数量多,所以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化的团体,能够将农业发展与信息化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第三,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低。农民依照旧例生产,对信息化技术的依赖性低,网络信息的不普及使得信息技术设备的购买也不足,网络电子商务在农业方面的反响不好,政府关于远程教育和决策信息管理等方面的项目得不到使用,农业信息数据库不够实用,网络设施不能够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政府单位信息知识普及度不够,对农民的认识不充分,以至于政策和实际情况犹如两条平行线,互不干系。这都给当地农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第四,信息资源建设不完善。存在信息资源的开发程度相对较低,信息的共享也相对欠缺,信息的内容不具有针对性且时效性比较差,信息的标准化程度也较低。针对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一是通过政企学研通力合作、搞好农业信息化发展“新”规划、建立“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以及对农业政策的落实监督来加强顶层设计;二是对内开展乡村职业教育留住农村现有的人オ,对外引进优秀的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并且具备农业信息化知识的人才和政府培养人才来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人才体系;三是通过增加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开通无线局域网络、推广“智农通”App服务和加大信息化在农业生产管理方面的宣传力度来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四是通过实行岗位负责制提供农业信息化服务,建立多样化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时更新农业服务信息整合农业信息化资源,整合农业资源来充分发挥农业信息服务机构的作用,最终为解决伊川县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提供思路。

陈丽君[4](2019)在《孝义市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到加快“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山西省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战略,有力的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孝义市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发展迎来难得机遇。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业化是动力,信息化是活力,二者都是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可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破解“三农”问题,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因此促进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势在必行,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研究该课题极具意义。本文认为农业信息化不仅是农业生产领域的信息化,而是整个农村的信息化;农业产业化不仅是农业生产领域的产业化,而是整个农村的产业化,是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基础。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为正文撰写做好理论准备。收集孝义市概况、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做了定性分析。根据专家建议,参考相关文献,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耦合协调度分析法,选取12个指标,构建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整理相关数据,确定指标权重,对孝义市2013-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评价分析和耦合协调度分析,耦合协调度得分为0.42,0.68,0.51,0.68,0.90。2013-2017年孝义市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类型分别是轻度失调农业信息化滞后型;初步协调农业信息化滞后型;初步协调农业信息化滞后型;初步协调农业产业化滞后型;良好协调农业产业化滞后型。结论:孝义市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从轻度失调农业信息化滞后型转变为良好协调农业产业化滞后型,两者协调发展水平进入良性循环的高水平区间,协调发展良好。并根据结论提出4点孝义市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对策,即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互动;强化政府引导,加强政策支持。希望对孝义市农业发展有所裨益。

熊春林,李卉,尹慧慧[5](2019)在《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研究的热点识别与趋势预测》文中研究说明从中国知网(CNKI)的CSSCI期刊文献数据库中获取2000—2016年农村农业信息化研究文献849篇,利用CiteSpaceⅢ软件绘制有关科学知识图谱,结合文献的二次检索阅读,探讨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研究热点与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农业信息化研究的发文量总体呈递增趋势,作者和机构比较分散,受到多学科共同关注;研究热点集中于农村农业信息化基础理论、农村农业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农村农民教育信息化、农村农业信息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等;未来趋向农村社区治理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与乡村产业兴旺、农村教育信息化功能挖掘等研究。

孙晓宇[6](2019)在《庄河市农产品产销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化技术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颠覆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生产效率得到空前提高。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科技对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积极影响难以估量。近年来,国家对农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以期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农产品的产销问题更是得到高度重视,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信息技术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能够帮助农户打通农产品产销的各个环节,降低农民的经营成本,增加农户的收入,搞活农村经济。因此,国家对农村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大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所以,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信息化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本文以庄河市农产品产销信息化为研究对象,运用调查分析等方法进行深入的论证。首先,阐述课题相关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第二,阐述与论文相关的概念,分析农产品的产销特点等,奠定本篇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三,对庄河市农产品产销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主要的问题在于生产、流通和销售等方面信息流通不畅,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农业生产者信息化意识薄弱、投入不足和信息技术人才欠缺等诸多方面,应该加强重视并妥善解决。第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加强农产品产销信息化建设,促进农产品生产与销售的建议如下:要发挥庄河市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规划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要加大投资力度,出台更多的农产品产销扶持政策,引导并鼓励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技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销量;完善农产品数据库建设,整合利用信息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技术保障,补齐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充分利用大数据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不断完善农产品销售的平台建设,扩大网络营销,综合采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促进新农村经济的腾飞。最后是对文章的总结与展望。

童霞芳[7](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宁波市慈城镇为例》文中提出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给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环境下,农业信息化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水平、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我国现阶段乡镇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且差距较大,各地方农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进行实地调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政策进行农业信息化建设。本文以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农业信息化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为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寻找现阶段宁波慈城镇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本文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文献查阅、资料分析等方法,全面剖析慈城镇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慈城镇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与对策。通过调研和分析发现,慈城镇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政府的建设目标不明确、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够等;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政府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培训力度不够、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较大。基于慈城镇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通过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四项发展建议及对策。要加强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具体包括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农业信息化相关法律制度、组建专业部门以及统筹团队、吸纳更多力量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措施包括完善农业信息化人才引进政策、培训推广提高现有农业信息化人员专业素质、培养农业信息化领域带头人;要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具体包括加强传统媒介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加大新型媒介的推广力度、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研发的资金投入、加快建设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降低农业信息化参与成本;要扩大农业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及影响力,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农民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和推广新型农业信息技术。本文针对慈城镇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结果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对乡村农业经济增长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为其他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参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庞嘉楠[8](2019)在《防城港市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以信息化的发展已成为判断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先进生产力。以信息化促进农业化,以农业化带动信息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当今发展之所需,对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防城港市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防城港市农业信息化存在以下不足,即政府部门重视不够,农业信息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农业信息人才缺乏,信息发布滞后且实效性不高、信息体系不够完善,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整体不高、政府缺乏宏观调控,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不高、农民信息化意识淡薄,制约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等问题,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整合农业信息体系资源建设、建立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面、调整信息推广手段,引导农民积极利用信息资源、加强信息技术研究,发挥信息在发展农业中作用、加强农业信息化教育,培育农业信息化人才、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信息化素质等对策建议。

黄小宁[9](2018)在《河源市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信息化为手段发展国家地区经济的运用程度越来越高,而农业更是国家经济发展衡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信息化在农业应用上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大。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并多次提出要加强“三农”信息化建设,可见信息化不仅对农业的影响非常大,同时还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要实现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依靠各类农业人才予以实现,特别是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的信息化服务能力的培养,对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河源市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农业信息化理论、农业社会化服务理论等理论研究基础上,从河源市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基本情况以及培养情况作为切入点,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河源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最后在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员激励等理论指导基础上,结合河源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实际,从提高人才培养意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优化人才培训形式以及完善人才培养各种机制等方面来解决河源市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的培养问题。

柳振雷[10](2018)在《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农业信息化是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推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现今,我国农业正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培养“信息化农民”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南阳市作为河南乃至全国的重点农业大市,然而农业信息化发展却并没有取得显着成就,依然发展缓慢,可见其建设研究的意义深远。本文分析了南阳市信息化发展现状,结合南阳市实际农业现状及信息化现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对南阳市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意见。通过文献分析法,以美国、日本、法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经验及解决方案;同时根据我国山西、山东两省的农业信息化经验两者相结合通过整合、概括、分析给出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可行性建议。以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农业信息化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取得主要研究发展方向为本文提供研究思路。本文共包括六部分内容。第一章为绪论,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做出阐述,介绍国内外农村信息化的研究现状,并对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做出简要介绍。第二章为理论基础,介绍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相关定义、理论依据和发展趋势。第三章为南阳市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第四章通过调研问卷得出南阳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为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措施。第六章为结论及展望,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及不足之处,并展望了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未来方向。

二、农业信息化问题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业信息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WOT分析的湖北省农业信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信息化
        2.1.2 农业信息化
    2.2 农业信息化特征和衡量指标
        2.2.1 农业信息化特征
        2.2.2 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
    2.3 发展农业信息化意义
    2.4 SWOT分析
    2.5 理论基础
        2.5.1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5.2 信息资源配置理论
        2.5.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3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3.1 湖北省农业发展概况
    3.2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3.2.1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3.2.2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3.2.3 信息化与产业化融合现状
        3.2.4 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现状
    3.3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3.3.1 政府主导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3.3.2 信息平台不完善
        3.3.3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3.3.4 农业信息技术及服务人才缺乏
4 基于SWOT的湖北省农业化信息建设现状分析
    4.1 优势(Strengths)分析
        4.1.1 网络基础设施优势
        4.1.2 有力的资金支持
        4.1.3 地理位置优势
        4.1.4 丰富的客源优势
    4.2 劣势(Weaknesses)分析
        4.2.1 缺乏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
        4.2.2 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4.2.3 相关人才缺乏
        4.2.4 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
        4.2.5 服务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
    4.3 机会( Opportunities)分析
        4.3.1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4.3.2 农业现代化对信息技术需求越来越高
    4.4 威胁( Threats)分析
        4.4.1 信息采集体系不健全
        4.4.2 农产品本身的特殊性
        4.4.3 农业信息化标准水平低
        4.4.4 农民收入及整体水平都比较低
    4.5 基于SWOT的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对策分析
5 湖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改进对策
    5.1 加强农业化息化工作的顶层设计
        5.1.1 构建农业信息框架
        5.1.2 提高政府的主导地位
    5.2 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5.2.1 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5.2.2 完善农业信息发布平台
        5.2.3 构建农业信息标准化体系
        5.2.4 加强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建设
    5.3 加大农业信息技术推广
        5.3.1 加强进农业信息整合
        5.3.2 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5.4 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5.4.1 多渠道吸引人才
        5.4.2 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和水平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及下阶段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2)L县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农业信息化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业信息化概念
        2.1.2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概念
    2.2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内涵及特征
        2.2.1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内涵
        2.2.2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特征
    2.3 理论基础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 信息管理理论
        2.3.3 信息传播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L县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分析
    3.1 L县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现状及问题
        3.1.1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相关政策
        3.1.2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参与主体
        3.1.3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基础设施现状
        3.1.4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服务渠道现状
    3.2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存在问题的调研
        3.2.1 调查问卷设计
        3.2.2 调查过程实施
        3.2.3 调查样本统计分析
    3.3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问题分析
        3.3.1 政府农业信息化政策及平台普及情况待提升
        3.3.2 信息化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3.3.3 农业信息化人才及农民信息素质待提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L县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问题原因分析
    4.1 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4.1.1 政府部门对农业信息化定位不准
        4.1.2 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及农业信息化意识薄弱
        4.1.3 农业信息化相关组织和制度不全
    4.2 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基础设施不足
        4.2.1 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问题
        4.2.2 村级综合信息服务机构形同虚设
    4.3 农业信息化人才匮乏及参与者信息化知识不足
        4.3.1 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缺乏
        4.3.2 信息使用者利用农业信息能力低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L县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对策
    5.1 以政府为主导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
        5.1.1 明确政府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定位
        5.1.2 强化政府对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组织领导
        5.1.3 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5.1.4 完善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规章制度
        5.1.5 制定农业信息技术产品补贴政策
        5.1.6 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的多样性
    5.2 提高信息化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5.2.1 打造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5.2.2 增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
        5.2.3 加快先进信息化技术应用步伐
        5.2.4 保证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可持续运营能力
        5.2.5 构建L县电子商务平台
    5.3 提高人才培养和信息化素质水平
        5.3.1 加快农业信息化各类人才的培养
        5.3.2 大力提升农民信息素质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附录 A L县农业信息化现状调查问卷

(3)“互联网+”背景下伊川县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农业信息化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农业信息化相关概念
        一、农业信息化内涵
        二、互联网+农业
        三、“互联网+”背景下农村信息化的特征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信息生产力原理
        三、信息的公共产品理论
        四、信息管理相对封闭理论
        五、互联网信息经济理论
        六、报酬递增理论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伊川县基本情况与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第一节 伊川县基本情况
    第二节 伊川县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分析
        一、初级阶段
        二、迅速发展阶段
        三、全面建设阶段
    第三节 伊川县农业信息化概况
        一、农业信息化的相关政策
        二、农业信息化的参与主体
        三、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
        四、农业信息服务环境
第四章 伊川县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调查分析
    第一节 问卷设计
        一、调查目标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过程及方法
    第二节 伊川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伊川县政府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二、该县务农人员的现状
        三、农业信息设施现状
        四、农业信息需求类型情况
        五、农业从业人员需求情况
    第三节 “互联网+”背景下伊川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一、伊川县农业信息化所具备的优势分析
        二、伊川县农业信息化发展自身的劣势分析
        三、伊川县农业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分析
        四、伊川县农业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危机分析
    第四节 “互联网+”背景下伊川县农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主体意识不强
        二、农业信息技术人员缺乏
        三、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利用率低
        四、信息资源建设还不完善
第五章 “互联网+”背景下伊川县农业信息化的意义
    第一节 互联网+是提高伊川县统筹农业资源配置的需要
    第二节 互联网+是强化伊川县县域农业竞争力的需要
    第三节 互联网+是伊川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
    第四节 互联网+是伊川县农业精准扶贫政策的需要
第六章 “互联网+”背景下伊川县农业信息化发展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顶层设计
        一、政企学研通力合作
        二、搞好农业信息化发展“新”规划
        三、建设“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
        四、加强农业政策落实监督机制
    第二节 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开展农村岗前培训和后续教育留住农村人才
        二、引进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三、政府培育农业信息化“带头人”
    第三节 提高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一、增加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应用补贴
        二、开通农业无线局域网络
        三、推广“智农通”免费App服务
        四、在各个村开展农业信息化主题活动,提升基层农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第四节 加快建设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一、实行岗位负责制提供农业信息化服务
        二、建立多种形式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三、实时更新农业服务信息整合农业信息化资源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
    第一节 结语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伊川县农业信息化基本情况调查表
附录 B 伊川县农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表

(4)孝义市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成果
        1.3.1 国外研究成果
        1.3.2 国内研究成果
2 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法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信息化
        2.1.2 农业产业化
        2.1.3 协调发展
    2.2 相关理论
        2.2.1 农业信息化理论
        2.2.2 农业产业化理论
        2.2.3 协调发展理论
    2.3 研究路线
    2.4 研究方法
        2.4.1 基础研究方法
        2.4.2 层次分析法
        2.4.3 熵权法
        2.4.4 耦合协调度分析法
3 孝义市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3.1 孝义市概况
    3.2 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3.3 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4 孝义市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4.1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
    4.2 构建原则与选取指标
    4.3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4 赋值说明
    4.5 数据来源
    4.6 数据标准化处理
    4.7 指标权重
    4.8 评价分析
    4.9 耦合协调度分析
5 孝义市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对策
    5.1 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5.1.1 完善农业信息化入户工程
        5.1.2 加强农业信息化队伍建设
        5.1.3 加强农业信息专家论证
    5.2 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
        5.2.1 突出特色产业,构建优质产业园区
        5.2.2 打造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延长产业链
        5.2.3 建立新业态,促进三产融合
    5.3 促进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互动
        5.3.1 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信息化的深入
        5.3.2 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5.4 强化政府引导,加大政策支持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致谢

(6)庄河市农产品产销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3.5 研究创新之处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信息化
        2.1.2 农业信息化
        2.1.3 农产品产销信息化
        2.1.4 农产品产销特点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生产力理论
        2.2.2 信息市场理论
        2.2.3 农产品产销信息化特点
3 庄河市农产品产销信息化建设现状
    3.1 庄河市农产品产销信息化发展的实证调研分析
        3.1.1 庄河市简介
        3.1.2 庄河市农产品产销特点
    3.2 庄河市农产品产销信息化发展概况
        3.2.1 庄河市农产品生产信息化建设现状
        3.2.2 庄河市农产品销售信息化建设现状
4 庄河市农产品产销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庄河市农产品产销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4.1.1 农产品生产信息化问题
        4.1.2 农产品流通信息化问题
        4.1.3 农产品销售信息化问题
    4.2 庄河市农产品产销信息化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农产品产销信息化认识不到位
        4.2.2 农产品产销信息化建设资金不到位
        4.2.3 农产品产销信息化人才欠缺
5 完善庄河市农产品产销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5.1 做好庄河市农产品产销战略规划
        5.1.1 做农产品生产战略规划
        5.1.2 做好农产品销售战略规划
    5.2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5.2.1 多种措施并举,加大投资力度,强化资金使用监管
        5.2.2 统筹安排,采取有效的农产品产销扶持措施
        5.2.3 完善农产品信息数据库建设,充分利用资源
    5.3 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技术保障
        5.3.1 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5.3.2 利用云计算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销量
        5.3.3 完善农产品销售的平台建设,扩大网络营销额
    5.4 引进和培养农产品产销信息化人才,提供人才支撑
        5.4.1 加强引进,培养农产品销售信息化人才
        5.4.2 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产品产销信息化应用水平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7)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宁波市慈城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农业信息化简介及其理论基础
    2.1 乡村振兴战略简介
    2.2 农业信息化相关概念简介
        2.2.1 信息化
        2.2.2 农业信息化
        2.2.3 农业信息技术
    2.3 农业信息化理论基础
        2.3.1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3.2 信息供求理论
        2.3.3 农业信息化经济学理论
        2.3.4 信息资源理论
第三章 慈城镇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
    3.1 慈城镇概况
    3.2 慈城镇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3.2.1 农业信息化政策
        3.2.2 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情况
    3.3 慈城镇农业信息化问卷与实地调查
        3.3.1 调查目标及对象
        3.3.2 调查内容及方法
        3.3.3 问卷设计
        3.3.4 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
第四章 慈城镇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4.1 慈城镇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1 农业信息化体系不健全
        4.1.2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4.1.3 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4.1.4 农民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够
    4.2 慈城镇农业信息化问题原因分析
        4.2.1 政府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足
        4.2.2 农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培训力度不够
        4.2.3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较大
第五章 慈城镇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加强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5.1.1 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5.1.2 完善农业信息化相关法律制度
        5.1.3 组建专业部门以及统筹团队
        5.1.4 吸纳更多力量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
    5.2 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5.2.1 完善农业信息化人才引进政策
        5.2.2 提高现有农业信息化人员专业素质
        5.2.3 培养农业信息化领域带头人
    5.3 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
        5.3.1 加强传统媒介在农业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5.3.2 加大新型媒介的推广力度
        5.3.3 加大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研发的资金投入
        5.3.4 加快建设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5.3.5 降低农业信息化参与成本
    5.4 扩大农业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及影响力
        5.4.1 加强农民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
        5.4.2 推广新型农业信息技术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农村信息化基本状况调查表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8)防城港市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2 农业信息化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农业信息化概念
    2.2 农业信息化相关理论
        2.2.1 农业资源与环境信息化
        2.2.2 农业生产与管理的信息化
        2.2.3 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化
        2.2.4 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
        2.2.5 农产品市场信息化
        2.2.6 农村社会与经济信息化
        2.2.7 农业信息网络
3 防城港市农业信息化基本情况
    3.1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情况
    3.2 农业科技信息入户工程成效显着
    3.3 开展“农技110”服务广大农民情况
    3.4 农业科技直通车打造“防城港模式”情况
4 防城港市农业信息化存在不足
    4.1 政府部门重视不够,农业信息服务建设投入不足
    4.2 农业信息人才缺乏,信息发布滞后且实效性不高
    4.3 信息体系不够完善,农业信息服务水平整体不高
    4.4 政府缺乏宏观调控,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不高
    4.5 农民信息化意识淡薄,制约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5 防城港农业信息化建设构架
    5.1 指导思想与构建目标
        5.1.1 指导思想
        5.1.2 构建目标
    5.2 构建原则
        5.2.1 政府主导原则
        5.2.2 协调发展原则
        5.2.3 统筹规划原则
        5.2.4 机制创新原则
6 防城港市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对策研究
    6.1 政府提高重视,整合农业信息体系资源建设
    6.2 加强农业信息化教育,培育农业信息化人才
    6.3 建立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面
        6.3.1 构建“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6.3.2 打造“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
        6.3.3 利用多媒体远程教育
        6.3.4 搭建手机短信平台推进农业信息化
        6.3.5 加强信息技术研究,发挥信息在发展农业中作用
    6.4 调整信息推广手段,引导农民积极利用信息资源
        6.4.1 采取合适农业信息推广手段
        6.4.2 示范引导农民利用信息资源
        6.4.3 加大农业电视电影媒体宣传
        6.4.4 建设信息农业试验示范基地
    6.5 加大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信息化意识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9)河源市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
    2.1 基本概念
        2.1.1 农业信息化
        2.1.2 农业信息化服务
        2.1.3 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
        2.1.4 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培养
        2.1.5 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培养的意义
    2.2 基本理论
        2.2.1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2.2.3 农业社会化服务理论
        2.2.4 人员激励理论
第三章 河源市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培养现状
    3.1 河源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3.1.1 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数据库
        3.1.2 扩宽传播农业技术和涉农政策信息的渠道
        3.1.3 发挥了信息化技术示范作用
    3.2 河源市农业信息化服务人员现状
        3.2.1 学历构成以本专科为主
        3.2.2 人员地区分布广泛
        3.2.3 服务内容涉及农业生产等诸多方面
        3.2.4 职称构成以技术员和初级人才为主
    3.3 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培养具体情况
        3.3.1 培训主体以农业局为主导
        3.3.2 培训对象中真正的农民代表占少数
        3.3.3 培养形式比较简单
        3.3.4 培训师资勉强满足需求
        3.3.5 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有待完善和提高
第四章 河源市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
    4.1 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4.1.1 培养内容、形式不符合培养对象需求
        4.1.2 培养师资力量不足
        4.1.3 培养组织管理不足
    4.2 制约河源市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培养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府不够重视
        4.2.2 人才培养资金短缺
        4.2.3 培养缺乏专项法律法规
        4.2.4 培养激励机制不完善
第五章 河源市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培养问题的对策
    5.1 提高人才培养意识
    5.2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5.3 优化培训形式和按需分类培养
    5.4 加大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力度
    5.5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5.6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各种机制
第六章 研究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农业信息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分析
        1.2.3 我国农业信息化问题研究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问卷调查
        1.3.5 技术路线图
2 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
    2.1 农业信息化概念
        2.1.1 信息化
        2.1.2 农业信息化
        2.1.3 农业信息化的内涵
    2.2 我国农业信息化现状
        2.2.1 我国农业信息化特点
        2.2.2 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2.2.3 山西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经验
        2.2.4 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经验
    2.3 国外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2.3.1 美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
        2.3.2 日本农业信息化现状
        2.3.3 法国农业信息化现状
        2.3.4 韩国农业信息化现状
        2.3.5 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现状
    2.4 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迪
    2.5 中部地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典型模式
    2.6 以Cite Space分析我国未来农业信息化的研究方向
3 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3.1 南阳市农业发展综述
    3.2 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3.2.1 南阳市基础设施与信息采集
        3.2.2 农业信息网络
        3.2.3 南阳农企模式
        3.2.4 农产品电子商务
4 南阳市农业信息化现状分析
    4.1 南阳市农业信息发展刚性需求
    4.2 南阳市信息建设主体不明确
    4.3 南阳市农业信息网络问题
    4.4 农民文化水平偏低
    4.5 缺乏专业管理及技术型人才
    4.6 南阳市农村电子商务及物流产业
5 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
    5.1 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
        5.1.1 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5.1.2 明确发展目标
    5.2 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5.2.1 南阳市“互联网+”现代农业改革大体思路
        5.2.2 成立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与协调机构
        5.2.3 加大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5.2.4 加快南阳市的物流体系建设
        5.2.5 开展试点示范和推广工作
        5.2.6 培养精英农民,加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农业信息化问题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WOT分析的湖北省农业信息化研究[D]. 李良鹏.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2]L县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问题研究[D]. 李鹏超. 燕山大学, 2020(06)
  • [3]“互联网+”背景下伊川县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D]. 梁巍栋. 河南科技大学, 2020(07)
  • [4]孝义市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 陈丽君.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6)
  • [5]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研究的热点识别与趋势预测[J]. 熊春林,李卉,尹慧慧. 科技管理研究, 2019(15)
  • [6]庄河市农产品产销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 孙晓宇.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5)
  • [7]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信息化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宁波市慈城镇为例[D]. 童霞芳. 山东理工大学, 2020(02)
  • [8]防城港市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问题研究[D]. 庞嘉楠. 广西大学, 2019(06)
  • [9]河源市农业信息化服务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D]. 黄小宁.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8(05)
  • [10]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D]. 柳振雷.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农业信息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