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人格与父母人格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儿童人格与父母人格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一、子女性格与父母性格关系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芳[1](2021)在《自闭症家庭对普通二孩教养方式的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闭症家庭已成为特殊教育领域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二孩潮”的到来使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家庭选择生育二孩,在此类家庭中成长的普通二孩会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重视父母教养方式能够促进二孩更好的成长,但鲜少有研究关注自闭症家庭对普通二孩的教养方式。本研究从教养理念、教养氛围、教养角色、教养互动四个维度解读七个自闭症家庭对普通二孩的教养方式,以访谈法为主,文本分析法为辅收集原始资料,采用从开放编码到核心编码的三级编码形式分析资料,得到自闭症家庭对普通二孩教养方式在外显形式、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的结论。第一,自闭症家庭对普通二孩教养方式的外显形式包含积极的教养经验、消极的教训反思以及教养中的迷茫与挣扎。每个受访家庭都存在积极的教养经验,例如给负面事件积极赋义来改善自身的育儿心态或积极利用学校资源;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值得借鉴的教养教训,例如父母忽视自我发展导致养育思维固化,给教养方式带来负向影响。第二,自闭症家庭对普通二孩的教养方式表现出以下特征:教养角色更加明确、教养氛围更加和谐及教养互动更为灵活,同时,学校力量使父母教养理念得到改善。第三,自闭症家庭对普通二孩的教养方式受自闭症长子女的教养经历、同胞亲密程度与沟通交往方式、家校合作过程中的自卑心理及正向体验、祖辈在教养过程中的高度参与和终身介入等四个方面的影响。最后,本研究为完善自闭症家庭对生育二孩的教养方式提出以下建议:1.创新家校合作方式,建立自闭症家庭家校联盟推广教养经验。2.设置家长培训课程提升父母教养能力,优化教养方式。3.父母转变观念,增加父亲教养参与度。4.提升祖辈科学教养意识,降低其对父母教养方式的负面影响。

罗曼妮[2](2021)在《家庭权力结构对子女性格特征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庭权力是家庭成员以自身所掌握的资源为基础,对其他家庭成员在经济控制及事件决策上的权力。家庭权力结构即家庭成员基于自身"资源禀赋"[1]所形成的关于经济控制及事件决策权上的博弈性结构。"家庭权力结构"呈现出"父强母弱""母强父弱""父母双强""父母双弱"四重类型。

朱庆[3](2021)在《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现状及防治策略 ——以哈尔滨市A小学为例》文中指出近些年,我国的校园欺凌事件依旧频繁发生,其中小学校园欺凌事件更是层出不穷。校园欺凌行为是双方力量不均下的一种伤害性行为,是对受欺凌者造成身心伤害的行为。校园欺凌事件对小学生的学习及生活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种行为导致被欺凌的小学生产生自卑等消极情绪。本文在对校园欺凌相关理论的研究下,对哈尔滨市A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运用了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对哈尔滨市A小学的小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学生问卷发放370份,回收有效问卷346份,问卷儿有效率为91.05%。访谈对象为7名教师。对A小学学生的家庭结构、性别、对欺凌行为的认识以及应对欺凌行为的态度与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深入分析了该校校园欺凌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预防和解决校园欺凌行为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A小学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识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小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存在认知偏差。第二,小学生缺少理性思考易冲动。第三,小学生缺少良好的人际交往。第四,父母责任的缺失及教育方式的不当。第五,家庭结构的不完善,家庭氛围不和谐。第六,学校应对校园欺凌措施不全面。第七,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不到位。针对校园欺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预防和治理策略。学生方面:第一,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理性认识校园欺凌行为;第二,树立反欺凌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第三,掌握应对欺凌的技巧,增加应对欺凌的经验;第四,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和学校方面:第一,有效运用干预措施实施指导;第二,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三,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合作,共同预防和控制校园欺凌。家庭方面:第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良好的心态;第二,家长应该多与学生交流。

刘秀军,张本娜,李园园,闫芳[4](2021)在《北京市通州区6~16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儿童行为问题现状。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1 180名6~16岁儿童进行调查,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结果 6~11岁组男孩活动能力异常率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39,P=0.011),12~16岁组男孩社交能力异常率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34,P<0.001);6~11岁组男孩强迫性、体诉(检出率均为1.84%,5/272),女孩抑郁、性问题、攻击性(检出率均为1.71%,5/293),12~16岁组男孩体诉、分裂样、攻击性、多动(检出率均为1.98%,5/253),女孩焦虑强迫、抑郁退缩、违纪、攻击性、残忍(检出率均为1.93%,7/362)等方面表现突出;有行为问题儿童在活动能力(t=-44.264,P<0.001)、社交能力(t=-36.274,P<0.001)方面均差于无行为问题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0.59%,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独生子女、性格、和父母关系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独生子女(OR=1.753,95%CI:1.014~3.031)、性格内向(OR=2.725,95%CI:1.482~5.010)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和父母关系和睦(OR=0.076,95%CI:0.019~0.296)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结论儿童期行为问题突出,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是否独生子女、性格和父母关系,建议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奚国茜,贺小刚[5](2021)在《出生排行与创业选择——来自千村调查的证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已有文献指出家庭在性格塑造和行为指导上的重要性,但对个体在家庭中的出生排行与创业选择的关注较少。基于出生排行效应的理论模型,本文采用"千村调查"数据研究出生排行与创业进入决策之间的关系,探索家庭规模和家庭冲击两个边界条件的作用。结果显示,农村家庭排行长子/长女选择创业的概率显着低于其他兄弟姐妹。这一结论支持"家庭生态位模型",说明排行靠后的子女为了在家庭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培养了冒险精神。但这种出生排行的作用将由于家庭规模与结构的不同而改变,即家庭人口数量多或者遭遇疾病、死亡、离异等负面事件冲击时,长子/长女创业的概率显着提高。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长子/长女性格谨慎稳健、风险偏好低,而排行靠后的子女风险承受能力较强,这可能是导致长子/长女创业概率低的原因。进一步分析表明,宗族网络强度有助于提高长子/长女创业的可能性;排行长子/长女与创业选择不受性别差异的影响,长兄和长姐的创业概率都低于其他兄弟姐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出生排行对创业选择的影响效应变得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拓展了出生排行与个体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有助于理解个体的创业行为,并为制定农村创业扶持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风笑天[6](2020)在《一个时代与两代人的生命历程:中国独生子女研究40年(1980—201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40年的改革开放影响着独生子女及其父母两代人的生命历程。学术界的独生子女研究呈现出三个大的阶段,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学、教育学、医学、心理学、体育学五个学科。对一代独生子女的关注焦点主要是他们的心理特征、教育方式、社会化过程、大学表现、婚恋生育、社会适应等,而对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关注焦点则主要是他们的生育意愿、居住方式、养老保障以及"失独"问题等。现有研究的主要不足有:同一主题的研究相互之间缺乏借鉴和积累,比较研究中缺乏对重要相关变量的控制,对农村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也相对薄弱等。现有研究的系统回顾,对于在已经开启的"后独生子女时代"中,开展新的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娄利书[7](2020)在《农村寄宿中学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困难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际交往是中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所谓人际交往是指学生个体于社会生活中,双方之间能够顺畅进行意见沟通、信息情报的互动过程。同辈群体是中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对象之一,双方之间的人际交往对中学生的学业、情绪和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农村寄宿学生备受社会关注,他们是农村学校的主体,是未来农村发展的隐形劳动力,一直颇受研究者的关注。然而,近年来,因人际交往问题所引致的校园冲突事件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且不利于和谐平安校园文化建设。因此急需对农村寄宿中学生与同辈群体之间的交往加以重视和关注。通过查阅、研读先前文献可知,对于中学生的研究,倾向于以青少年群体为主,侧重于探究其心理健康,且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居多,而对农村寄宿中学生这个特殊的对象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鲜见。针对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笔者采用质的研究方法来对农村寄宿中学生人际交往困难影响因素追根溯源,借助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自下而上,层层分析,由外到内,发现农村寄宿中学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困难表征表现为6方面:交往互动少,对他人漠然;情绪善变,矛盾凸显;过于关注他人语言和神态;与异性接触困难,规避异性来往;无知心好友,渴望真心朋友;交往过于追求自我、功利化等。且探究出农村寄宿中学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困难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四个层面,分别为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在这四大核心影响因素之下又分别包含各自的类属,发现关联式编码有12个。通过访谈资料得出的故事线可知:人际交往困难行为影响因素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密不可分,具体表现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体因素嵌入整个系统之中,其中,宏观系统所包含的社会因素既可通过家庭、学校因素间接对个体人际交往困难行为产生影响,也可直接对个体行为产生作用;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处于中观系统当中,可直接影响个体人际交往行为,亦可基于自身因素导致个体人际交往困难;个体因素主要对应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微观层面,是影响农村寄宿中学生人际交往困难的重要环节。最后,在构建出相应模型的基础之上,分别从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覃丽娜[8](2020)在《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CLASS数据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而我国的老龄化问题尤其严峻。与此同时,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实施三十多年以来,产生了数以亿计的独生子女家庭,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群体庞大。目前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陆续步入老龄队伍,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着现实的养老困境和养老风险。有鉴于以上背景,为了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方式选择意愿及其影响机制,本文基于全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选出只有一孩的独生子女家庭老人样本,通过对问卷相关问题进行筛选和设置,将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选择分为自己家养老、子女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方式,将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为个体特征、生活质量、养老认知和代际支持四个维度。运用Stata14.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单因素的交互分析,并构建养老方式的无序多分类mlogit回归模型,探讨独生子女父母不同维度因素影响下对养老方式的实际选择。根据定量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关于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情况,结果显示,自家养老占主流,其次是子女家养老、机构养老最少,反映出独生子女父母独立养老意识强,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机制尚不健全,社会养老观念有待提高;此外,通过进一步与多子女家庭的养老方式选择的比较,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养老基础薄弱,养老意愿呈现独立性和社会化的特征更明显。其次,在影响养老方式选择因素方面,人口学因素中的性别、婚姻状况、城乡差异,生活质量因素中的自理能力、生活状态、社区参与、所获亲友帮助,养老认知因素中的养老观念、养老规划、养老院了解程度、照料需求以及代际支持因素中的子女资助、子女见面频率、子女性别、子女居住距离等因素,对独生子女父母选择养老方式有显着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在宏观层面上,完善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政策,推广实施独生子女带薪护理假;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居家养老体系;坚持以机构养老为补充,完善社会养老服务;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产业,提供差异化和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微观层面上,子女应该为父母提供经济支持和照料陪伴;鼓励子女与父母就近赡养,提供养老支点;老人自身要转变养老观念,做好自我养老规划,同时积极参与老年活动,丰富精神世界。

周小洁[9](2020)在《城市单亲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以南昌市B个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的单亲家庭所占家庭类型的比重急剧上升,家庭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显着的变化。生活中,很多的家庭因配偶死亡或者离异等原因而支离破碎,在这样的单亲家庭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孩子,尤其是正处于十几岁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这个阶段,他们的心理更加敏感,易受到父母情绪的感染,再加上家庭结构的改变,这些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造成心理的失衡,导致性格以及行为、思想等方面出现障碍,甚至可能造成心理疾病和行为异常,产生社会退缩行为。儿童的社会退缩往往会造成在家庭和学校出现偏差行为。在家庭中,与家庭成员关系淡薄,亲子关系出现裂痕,缺少与家人的沟通而导致家庭矛盾;在学校中,不参加集体活动,缺少同伴互动而养成冷漠、孤僻的性格。家庭和学校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儿童而言,家庭是子女心灵的港湾,是内心脆弱时的依靠,儿童能从家庭中感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关爱和呵护,产生情感共鸣;学校是推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不仅要关注每位儿童学习文化知识,也需重视儿童心理发展,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生活。因此关注儿童出现的社会退缩行为,并从中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使其积极健康的成长,顺利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对促进家庭和谐,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南昌市一名有社会退缩行为的单亲家庭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进行资料收集。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来了解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现状,分析单亲家庭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同时结合舒茨人际交往理论、家庭系统理论和初级社会化理论。以舒茨人际交往理论为指导,指出儿童出现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一部分是人际交往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引发儿童出现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儿童健康成长;以家庭系统理论为指导,指出个体是家庭系统的一部分,儿童出现的退缩行为不仅仅是有单个个体决定的,而是由其他系统共同影响而形成的退缩行为,家庭是儿童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系统,它的健全间接影响到儿童的成长发育;以初级社会化理论为指导,强调儿童在幼年时期如果缺乏父母的教育、抚养和亲情,他们的性格和心理都会受到影响。情感的缺乏使他们的人格发展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对融入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笔者在分析完问题后,先找到案主出现问题的根源,接着用个案工作的方法介入导致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家庭问题,在此过程中笔者将介入阶段分成三部分,针对案主存在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分层次进行介入。首先改善家庭整体氛围,帮助案主感受到母亲的关爱和尊重,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找到正确的教养方式,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其次帮助案主转变自身心态,提升案主自信心,从内心接纳自己,认为“我能行”,增强自我认同感;最后帮助案主突破自我,勇面退缩,开展多次活动增强对与他人交往的认同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找到正确的社交方式,克服社交恐惧,建立积极应对的心态,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巧,敢于参与集体活动,减少独处时的孤独感,感受社会情境中的积极情绪,进而提高与他人交往的频率、主动交往,最终减少社会退缩行为。在针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介入时,笔者更加注重引起退缩行为的环境根源问题,而不只是将视角放在案主身上,还关注案主所处的环境以及家庭因素,不仅仅只解决表面问题,还需要解决根源性问题,多个系统同时介入活动,只解决表面问题不能真正治好儿童,当服务活动结束后,儿童也很容易恢复到原本的退缩状态,维系时间很短暂,只有解决深层次、根源性问题才能不易复发,取得的成效更好,服务案主,减少退缩行为,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

任萧和[10](2020)在《“全面二孩”政策下青春期长子女对二孩同胞接纳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文中指出二孩政策的推进与实施催生了一大批二孩家庭。二孩的出生会引发家庭关系、家庭结构等家庭变化。其中在一部分二孩家庭中,长子女也已经进入青春期,过大的年龄差距会使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复杂。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年龄的差距以及青春期阶段个体的个性气质都会阻碍长子女对二孩的的接纳,从而引发家庭冲突不断。本文以青春期长子女为研究对象,以理性情绪治疗法、埃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以及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为理论基础,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从个人层面和家庭层面对影响长子女对二孩同胞接纳的因素进行分析与归纳。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心里方面调适不良、年龄差距大引发“代沟”、自我意识发展、多重社会角色的压力;家庭层面的影响因素有父母教养问题、亲子关系变化、父母不公平对待。在个案介入中,首先采用理性情绪治疗法,帮助案主矫止对妹妹的错误认知,协助案主了解并适应“姐姐”的角色,同时鼓励案主和妹妹进行互动。接着否定了案主之前错误的自我表达方式,让案主认识到发脾气、摔东西解决不了问题,最后利用萨提亚模式对案主家庭进行介入,改变之前不良的沟通方式,重新建立起新的家庭规则。通过一系列的介入过程,帮助服务对象对妹妹有了正确的认知,提高了家庭互动的频率,长子女开始接纳二孩,得到了较好的服务效果。之后又对家庭和社会提出建议,长子女是否能够接纳二孩,建立良好的同胞关系,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子女性格与父母性格关系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女性格与父母性格关系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自闭症家庭对普通二孩教养方式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生育普通二孩的自闭症家庭数量有增长的趋势
        1.1.2 自闭症家庭在教养普通二孩上存在一定困难
        1.1.3 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对自闭症家庭教养普通二孩具有重要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教养方式
        1.2.2 自闭症家庭
        1.2.3 普通二孩
    1.3 文献综述
        1.3.1 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1.3.2 自闭症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
        1.3.3 二孩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质的研究方法
        2.2.2 具体研究方法
    2.3 研究工具
    2.4 研究的信效度
    2.5 研究的伦理
    2.6 研究的过程
        2.6.1 样本家庭的确定
        2.6.2 资料的收集
        2.6.3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 自闭症家庭对普通二孩教养方式的外显形式
    3.1 积极的教养经验
        3.1.1 夫妻教养一致,互相监督配合
        3.1.2 重视家校共育,利用学校资源
        3.1.3 拒绝子女分离,同胞共同成长
        3.1.4 保持开放态度,批判看待信息
        3.1.5 重视榜样力量,身教大于言教
        3.1.6 为负面事件积极赋义,调适育儿心态
    3.2 消极的教训反思
        3.2.1 父亲角色缺位,危及亲子情感
        3.2.2 不当补偿心理,母爱分配失衡
        3.2.3 教养知识缺失,求助意识低下
        3.2.4 情绪失控频繁,造成心理阴影
        3.2.5 自我发展不足,养育思维固化
    3.3 教养中的迷茫与挣扎
        3.3.1 教养中的迷茫
        3.3.2 教养中的挣扎
4 自闭症家庭对普通二孩教养方式的特征
    4.1 教养角色更加明确
        4.1.1 母亲——教养的主力军,难逃使命
        4.1.2 父亲——母亲的协助者,重拾责任
        4.1.3 祖辈——家庭的支持者,倾囊相助
    4.2 教养氛围更加和谐
        4.2.1 亲子互动质量提升
        4.2.2 夫妻关系从分离到整合
    4.3 教养理念得到改善
        4.3.1 学校提供正面管教、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
        4.3.2 家校互联互通促进父母对子女形成合理期待
    4.4 教养互动更为灵活
        4.4.1 互动时情感表达灵活化及控制方式差异化
        4.4.2 父母发起的教育性互动行为增多
5 自闭症家庭对普通二孩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
    5.1 自闭症长子女的教养经历
        5.1.1 教养期待:既望子成龙又顺其自然
        5.1.2 爱的分配:既有所偏爱又刻意保持公平
        5.1.3 应激反应:面对关键事件时既勇敢又退缩
    5.2 同胞亲密程度与沟通交往方式
        5.2.1 同胞亲密程度
        5.2.2 同胞沟通交往方式
    5.3 父母在家校合作过程中的自卑心理及正向体验
        5.3.1 面对普校环境存在自卑心理
        5.3.2 家校合作过程中的正向体验
    5.4 祖辈在教养过程中的高度参与和终身介入
        5.4.1 祖辈高度参与父母的教养过程
        5.4.2 祖辈参与教养具有终身介入性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2.1 创新家校合作方式,建立自闭症家庭家校联盟推广教养经验
        6.2.2 设置家长培训课程提升父母教养能力,优化教养方式
        6.2.3 父母转变观念,增加父亲教养参与度
        6.2.4 提升祖辈科学教养意识,降低其对父母教养方式的负面影响
    6.3 反思与展望
        6.3.1 验证性资料数量有待提升
        6.3.2 后期应加强对样本家庭的追踪研究
        6.3.3 后期可考虑增加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自闭症家庭对普通二孩教养方式的访谈提纲
附录二 参加《自闭症家庭对普通二孩教养方式的研究》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逐字稿范例(以部分访谈内容为例)
致谢

(2)家庭权力结构对子女性格特征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对象
    1.2 研究工具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家庭权力结构对子女性格特征影响
    2.2 控制性别下家庭权力结构对性格特征影响
    2.3 不同家庭权力结构下母亲学历对子女性格特征的影响
        2.3.1 不限定家庭权力结构:
        2.3.2 限定家庭权力结构:
    2.4 父亲学历对子女性格特征的影响
        2.4.1 不限定家庭权力结构:
        2.4.2 限定家庭权力结构:
3 讨论
    3.1 总体分析
    3.2 不同权力结构下母亲学历与子女性格特征的关系
    3.3 父母学历对子女性格的影响

(3)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现状及防治策略 ——以哈尔滨市A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
        (二)小学校园欺凌带来的严重影响
        (三)小学校园欺凌防治的艰难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已有研究评述
    四、理论基础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二)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问卷法
        (三)访谈法
    六、核心概念界定
        (一)校园欺凌行为
        (二)校园欺凌与校园暴力
    七、校园欺凌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身体欺凌
        (二)强索欺凌
        (三)言语欺凌
        (四)关系欺凌
第二章 哈市A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一)调查对象
        (二)问卷设计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一)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概况
        (二)学生方面
        (三)教师方面
        (四)家长方面
    三、A小学校园欺凌行为调查的结果总结
        (一)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存在普遍性
        (二)小学生缺乏对校园欺凌行为危害性的认识
        (三)小学生缺乏应对校园欺凌行为的经验
        (四)教师对学生欺凌行为关注度不够
        (五)家长对校园欺凌认识不足
        (六)小学生的校园欺凌行为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存在差异
        (七)小学校园欺凌防治措施不足
第三章 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主观因素
        (一)小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存在认知偏差
        (二)小学生缺少理性思考因而容易冲动
        (三)小学生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
        (四)独生子女性格的缺陷,缺少良好的人际交往
    二、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的客观因素
        (一)父母责任的缺失及教育方式的不当
        (二)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家庭气氛不和谐
        (三)家长对校园欺凌行为的认识不足
        (四)学校应对校园欺凌措施不全面
        (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不到位
第四章 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防治策略
    一、学生方面
        (一)树立正确的是非观,理性认识校园欺凌行为
        (二)树立反欺凌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掌握应对欺凌行为的技巧,增加处理经验
        (四)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二、教师与学校方面
        (一)有效运用干预措施,实施导辅
        (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强学校与家长合作,共同防治校园欺凌
    三、家庭方面
        (一)营造和谐家庭气氛,让孩子拥有良好心态
        (二)家长要与学生多进行沟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小学校园欺凌行为调查问卷
    附录2:小学校园欺凌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北京市通州区6~16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抽样方法
    1.3 调查工具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2.2 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社会能力异常检出情况
    2.3 儿童行为问题分布特点
    2.4 有无行为问题儿童社会能力比较
    2.5 不同特征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
    2.6 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5)出生排行与创业选择——来自千村调查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二、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排行长子/长女对创业进入决策的影响
        (1)排行长子/长女对创业进入决策起促进作用:基于“资源稀释模型”(Resource Dilution Model)。
        (2)排行长子/长女对创业进入决策起抑制作用:基于“家庭生态位模型”(Family Niche Model)。
    2.家庭规模与家庭冲击的调节效应
        (1)家庭规模的调节作用。
        (2)家庭冲击的调节作用。
三、 数据与变量
    1.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2.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创业进入决策(Entry)。
        (2)解释变量:排行长子/长女(Firstborn)。
        (3)调节变量:家庭规模(Famsize)和家庭冲击(Famshock)。
        (4)控制变量。
    3.模型与方法
四、 实证结果与讨论
    1.描述性统计
    2.基本模型检验
        (1)排行长子/长女对创业进入决策的影响。
        (2)家庭规模的调节作用。
        (3)家庭冲击的调节作用。
    3.内生性检验
    4.稳健性检验
五、 机制分析与进一步研究
    1.机制分析:基于风险偏好的解释
    2.进一步研究:宗族网络、性别、出生年份对长子/长女创业的影响
        (1)宗族网络的影响。
        (2)性别的影响。
        (3)出生年份的影响。
六、 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2.政策建议

(6)一个时代与两代人的生命历程:中国独生子女研究40年(1980—2019)(论文提纲范文)

一、40年中国独生子女研究的概况
    1.独生子女研究的总体数量和大的阶段
    2.独生子女研究的学科分布
    3.独生子女研究的质量状况
二、独生子女:改革开放的孩子们
    1.独生子女的个性特征
    2.独生子女的教育
    3.独生子女的社会化
    4.大学中的独生子女
    5.独生子女的职业、婚姻与生育
    6.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与社会评价
三、独生子女父母:生育上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1.生育意愿与父母角色
    2.养老保障
    3.居住方式与代际关系
    4.“失独”问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1.现有研究的主要不足
    2.“后独生子女时代”中的独生子女研究

(7)农村寄宿中学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困难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缘起
        1.1.1 中学生人际交往的模式发生变化
        1.1.2 中学生人际交往危机凸出
        1.1.3 相关人际交往的指导缺失
    1.2 概念界定
        1.2.1 农村寄宿中学生
        1.2.2 同辈群体
        1.2.3 人际交往困难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关于青少年同辈群体人际交往的研究
        1.3.2 国内关于中学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的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理论基础
        1.4.1 人际需求理论
        1.4.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1.4.3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2.1.1 扎根理论
        2.1.2 案例分析法
        2.1.3 文献分析法
    2.2 研究对象
    2.3 资料收集
        2.3.1 预访谈
        2.3.2 正式访谈
    2.4 研究信效度
        2.4.1 信度检验
        2.4.2 研究效度
    2.5 研究伦理
    2.6 研究工具
        2.6.1 研究者本人
        2.6.2 数字录音笔和QSR Nvivo12.0(简称N12)
    2.7 DJ寄宿制学校背景介绍
第3章 农村寄宿中学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困难行为特征分析
    3.1 人际交往困难的农村寄宿中学生的行为表现
        3.1.1 交往互动少,对同学漠然
        3.1.2 情绪善变,矛盾凸显
        3.1.3 过于关注他人神态和言语
        3.1.4 与异性接触较少,规避异性来往
        3.1.5 无知心好友,渴望真心朋友
        3.1.6 交往过于追求自我,功利化
    3.2 小结
第4章 农村寄宿中学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困难的影响因素
    4.1 家庭因素
        4.1.1 家庭教养文化
        4.1.2 家庭结构
        4.1.3 家庭氛围
        4.1.4 留守类型
    4.2 学生个体因素
        4.2.1 学生性格
        4.2.2 “学生圈”文化
        4.2.3 个体心理障碍
        4.2.4 个体认知障碍
    4.3 学校因素
        4.3.1 形式教育的局限
        4.3.2 学校环境的局限
    4.4 社会因素
        4.4.1 社交媒体
        4.4.2 社会文化
    4.5 小结
第5章 农村寄宿中学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困难的举措
    5.1 学生个体方面
        5.1.1 主动参与人际交往,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1.2 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
        5.1.3 控制克服消极情绪,传递正能量情绪
    5.2 学校方面
        5.2.1 设置多种类型的人际交往课程,使其掌握人际交往技巧
        5.2.2 采取多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方式,耐心指导帮助解决困扰
        5.2.3 提供各类样式的人际交往平台,激发学生交往热情活力
    5.3 家庭方面
        5.3.1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其感受家庭的关爱
        5.3.2 实行民主温和的教养方式,培养正确的交往观
        5.3.3 关注而非全身心控制,给予适当的交往自由
    5.4 社会方面
        5.4.1 打击不良风气的传播,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5.4.2 限制中学生手机使用,加强网络道德宣传
第6章 结论、研究创新和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创新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一) 着作类
    (二) 学位论文类
    (三) 期刊类
附录
    附录一 受访学生基本信息表
    附录二 受访教师基本信息表
    附录三 访谈提纲设计
    附录四 知情同意书
致谢

(8)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CLASS数据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独生子女相关问题研究
        1.3.2 养老方式及其选择研究
        1.3.3 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因素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2.1 主要概念
        2.1.1 独生子女父母
        2.1.2 养老方式
    2.2 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2.2.3 社会认知理论
        2.2.4 代际支持理论
    2.3 研究假设
        2.3.1 人口学因素与养老方式选择
        2.3.2 生活质量因素与养老方式选择
        2.3.3 养老认知因素与养老方式选择
        2.3.4 代际支持因素与养老方式选择
    2.4 数据来源
    2.5 变量操作
        2.5.1 被解释变量
        2.5.2 解释变量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1 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方式选择情况
    3.2 影响因素的描述统计
        3.2.1 人口学特征
        3.2.2 生活质量变量
        3.2.3 养老认知变量
        3.2.4 代际支持变量
    3.3 养老方式与影响因素的交互分析
        3.3.1 人口学特征与养老方式
        3.3.2 生活质量与养老方式
        3.3.3 养老认知与养老方式
        3.3.4 代际支持与养老方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养老方式的多分类mlogit回归分析
    4.1 模型介绍
    4.2 回归结果解读
        4.2.1 模型1子女家养老与自家养老的比较
        4.2.2 模型2机构养老与自家养老的比较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发现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发现
        5.1.1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的整体情况
        5.1.2 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总结
    5.2 宏观角度建议
        5.2.1 完善独生子女家庭奖励政策,推广独生子女带薪护理假
        5.2.2 坚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居家养老体系
        5.2.3 坚持以机构养老为补充,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5.2.4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产业,提供差异化和多样化的服务
    5.3 微观角度建议
        5.3.1 提供经济帮助,增加照料陪伴
        5.3.2 鼓励就近居住,提供养老支持
        5.3.3 转变养老观念,规划自我养老
        5.3.4 参与老年活动,丰富精神世界
    5.4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城市单亲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以南昌市B个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
        2.1.1 国外相关研究
        2.1.2 国内相关研究
        2.1.3 文献述评
    2.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2.1 核心概念
        2.2.2 理论基础
第3章 个案评估和介入方案设计
    3.1 个案基本情况
    3.2 案主退缩行为表现及需求评估
        3.2.1 案主退缩行为表现
        3.2.2 案主需求评估
    3.3 阶段性介入方案
第4章 阶段性介入过程及成效
    4.1 勇面退缩,正确定位期
        4.1.1 变故降临后的消极认知
        4.1.2 端正心态后的勇敢面对
        4.1.3 实践与反思
    4.2 积极应对,克服退缩期
        4.2.1 重塑家庭氛围,营造温馨家庭
        4.2.2 重塑自我认知,调整自身心态
        4.2.3 实践与反思
    4.3 打破常规,突破自我期
        4.3.1 击退逃避,重温同窗情
        4.3.2 师生合作,共建校园情
        4.3.3 实践与反思
    4.4 个案介入成效
        4.4.1 过程评估
        4.4.2 前测与后测的对比
        4.4.3 效果评估
        4.4.4 结案与跟进服务
第5章 总结与反思
    5.1 总结与反思
        5.1.1 实务总结
        5.1.2 介入模式的反思
        5.1.3 介入技巧的反思
    5.2 创新与不足
    5.3 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全面二孩”政策下青春期长子女对二孩同胞接纳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关于同胞关系的研究
        1.3.2 二孩家庭长子女性格特点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访谈法
        1.4.2 观察法
        1.4.3 个案工作方法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接纳
        2.1.2 青春期长子女
        2.1.3 同胞
    2.2 理论基础
        2.2.1 理性情绪治疗法
        2.2.2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2.2.3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3 二孩家庭长子女对二孩同胞接纳的现状分析
    3.1 长子女对二孩同胞接纳不良的具体表现
        3.1.1 心理方面
        3.1.2 行为方面
    3.2 长子女对二孩同胞接纳不良的影响
        3.2.1 不能适应新角色,阻碍同胞关系建立
        3.2.2 影响家庭关系
        3.2.3 不利于“全面二孩”这政策的推进
    3.3 长子女对二孩同胞接纳不良的原因分析
        3.3.1 个人层面
        3.3.2 家庭层面
4 个案社会工作介入青春期长子女对二孩同胞接纳的案例分析
    4.1 服务对象信息
    4.2 服务对象背景资料
    4.3 服务对象问题及需求
        4.3.1 问题
        4.3.2 需求评估
    4.4 个案工作介入的服务目标
    4.5 个案工作介入的服务计划
    4.6 个案工作介入过程
        4.6.1 第一阶段:信息收集,建立关系
        4.6.2 第二阶段:改变与理解
        4.6.3 第三阶段:沟通与接纳
        4.6.4 第四阶段:巩固与结案
    4.7 评估
        4.7.1 过程评估
        4.7.2 结果评估
5 建议
    5.1 对家庭的建议
        5.1.1 运用科学的教养方式
        5.1.2 掌握平衡的尺度
        5.1.3 引导孩子合理地表达自己
    5.2 对社会的建议
        5.2.1 重视媒体舆论引导
        5.2.2 严格监视网络环境
6 结论与反思
    6.1 结论
    6.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个案服务计划表
附录二 长子女对二孩接纳情况量表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子女性格与父母性格关系的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自闭症家庭对普通二孩教养方式的质性研究[D]. 李艳芳.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2]家庭权力结构对子女性格特征的影响研究[J]. 罗曼妮. 校园心理, 2021(03)
  • [3]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现状及防治策略 ——以哈尔滨市A小学为例[D]. 朱庆.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4]北京市通州区6~16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J]. 刘秀军,张本娜,李园园,闫芳. 首都公共卫生, 2021(01)
  • [5]出生排行与创业选择——来自千村调查的证据[J]. 奚国茜,贺小刚. 经济管理, 2021(01)
  • [6]一个时代与两代人的生命历程:中国独生子女研究40年(1980—2019)[J]. 风笑天. 人文杂志, 2020(11)
  • [7]农村寄宿中学生同辈群体人际交往困难影响因素研究[D]. 娄利书. 南昌大学, 2020(01)
  • [8]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CLASS数据的实证分析[D]. 覃丽娜.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城市单亲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 ——以南昌市B个案为例[D]. 周小洁.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10]“全面二孩”政策下青春期长子女对二孩同胞接纳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D]. 任萧和.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标签:;  ;  ;  ;  ;  

儿童人格与父母人格关系的调查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