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菌968株耐药性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968株耐药性分析

一、肺炎克雷伯杆菌968株耐药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春海,邱晓丽,张彩凤,乔艳妮,孙淑红[1](2022)在《临沂地区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产酶型别与耐药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临沂地区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的药物敏感性,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临沂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获得的179株CRE, 用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CIM试验)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eCIM试验)与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系统GeneXpert 2种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 用K-B法检测CAZ/AVI的药物敏感性。结果 179株CRE中, mCIM阳性174株(97.2%), eCIM阳性147株(84.5%);产丝氨酸酶27株(15.5%), 金属β-内酰胺酶147株(84.5%)。GeneXpert检测结果与mCIM、eCIM表型检测结果一致。174株mCIM阳性菌株对CAZ/AVI的敏感率为33.3%(58/174), 其中27株产丝氨酸酶菌株的敏感率为96.3%(26/27), 147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菌株的敏感率为100%。结论临沂地区CRE的碳青霉烯酶型以金属β-内酰胺酶为主。产丝氨酸酶CRE对CAZ/AVI有较高敏感性。

郑港森,江素香,逯晓辉,练明建[2](2021)在《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差异及耐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分析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之间的差异性,包括敏感性、标本类型分离和科室分布情况等,及时充分了解当前这两种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法国BioMerieux 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20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1614株,肺炎克雷伯菌579株,大肠埃希菌尿液分离菌株占一半以上,而肺炎克雷伯菌不同标本分离菌株相差不大;呼吸道标本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数量大于大肠埃希菌;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中两者分离菌株相差不大,而其它科室分离相差较大;两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BLs(-)菌株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98.9%,而肺炎克雷伯菌为82.4%,尤其在ICU,其敏感率低至59.5%。痰液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64.8%。102株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中有4株对氨曲南敏感,而17株耐亚胺培南大肠埃希菌中对有10株氨曲南敏感。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出现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菌株,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上升明显,而且两者产碳青霉烯酶的类型有所区别。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性比大肠埃希菌低,除左氧氟沙星相对较好;ICU耐药问题尤其严重,全血分离菌株敏感性较好,而痰液分离菌株敏感性较差。

王哲红[3](2021)在《新疆集约化牛场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特性研究》文中指出肺炎克雷伯菌是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牛感染后会引起乳房炎、肠炎和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等,给养牛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调查新疆地区犊牛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况及其耐药特性,本研究在2020年3月~2020年12月采集了新疆14个集约化牛场犊牛的鼻拭子与肛拭子,通过PCR方法扩增肺炎克雷伯菌的特异性基因khe,进行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阳性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获得肺炎克雷伯菌株;分离株通过PCR鉴定、全基因组测序确定其血清型与ST分型,通过PCR方法检测分析肺炎克雷伯菌16个毒力基因的携带分布情况;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分离株对20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并通过PCR方法分析其24种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1.在新疆14个集约化牛场采集了犊牛495份鼻拭子样本、527份肛拭子样本,以肺炎克雷伯菌khe基因引物进行PCR扩增,鼻拭子样本中检出57份含有khe基因样本,检出率为11.52%(57/495),肛拭子中检出150份,检出率为28.46%(150/527);含有khe基因阳性样本经细菌分离培养、16S r RNA与khe基因的PCR鉴定,获得122株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2.选取53株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采用PCR方法进行荚膜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鉴定。结果显示:5株分离株中检测出三种荚膜血清型,分别为K2型2株、K5型1株、K54型2株;在分离株中,肺炎克雷伯菌的16种毒力基因中检测到11种毒力基因,分别为wab G、uge、fim H、mrk D、ent B、ybt A、kfu、iut A、icu B、ure A、all S;40株分离株经MLST鉴定,其中33株分离株成功比对到ST型,总共检出23种ST型,7株未定型。ST14型、ST35型与ST2140型为优势ST型。3.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发现,40株分离株均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多肽类抗生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敏感,其中33株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抗生素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率为5.00%~60.00%。多重耐药菌株在分离株中占比为50.00%。24种耐药基因中有8种耐药基因被检测到,为SHV、gyrA、par C、oqx A、oqx B、Sul 1、Sul 2、Acr AB。其中gyrA基因与Acr AB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为100.00%,统计发现分离株最少携带2种耐药基因。结论:从新疆地区集约化牛场采集的犊牛呼吸道、消化道的样本中均检测出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11.52%和28.46%。分离株至少存在三种荚膜血清型及11种毒力基因。经MLST鉴定出23种ST型,呈现ST型的高度多样性。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发现在抽样的集约化牛场中存在多种耐药基因、多重耐药的现象,提示新疆地区集约化牛场流行的肺炎克雷伯菌ST型多样性丰富、耐药性较强。本研究为该地区犊牛肺炎克雷伯菌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马剑钢[4](2021)在《动物源携带tet(X3)/tet(X4)基因的细菌耐药性及传播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携带tet(X)基因变体的质粒的流行,将对临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Enterobacteriaceae,CRE)的治疗带来威胁,也给畜禽养殖治疗药物的选择加大了难度。tet(X3)和tet(X4)基因是近两年发现可通过质粒介导细菌对替加环素产生高水平耐药性,同时也可以对四环素及其它四环素类衍生物产生高水平耐药。尽管替加环素未在兽医临床上应用,但已在多地区猪、鸡、牛等多种动物源细菌中鉴定出tet(X3)/tet(X4)基因,其产生机制及流行趋势尚不清楚。明确携带tet(X3)/tet(X4)基因细菌在各地区中的流行及耐药趋势,阐明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对临床用药和防范耐药基因的传播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从陕西、宁夏、山西、四川、青海等8省市采集猪、羊和朱鹮粪便样品共计1362份,分离替加环素耐药菌,对tet(X3)/tet(X4)基因的分布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分离到的tet(X3)/tet(X4)基因阳性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了解这些菌株对其他类别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对部分菌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分析,分析tet(X3)/tet(X4)基因阳性菌株的遗传多态性以及基因定位情况,对不同菌种中tet(X3)/tet(X4)基因的核心结构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接合实验、适应性代价及基因稳定性试验研究tet(X3)/tet(X4)基因的传播特性。具体研究如下:1.将采集的1362份样品通过替加环素抗性琼脂培养基筛选耐药菌,建立多重PCR检测方法对分离到的耐药菌进行tet(X3)/tet(X4)基因的检测,并进行风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在猪源样品中分离到218株替加环素耐药菌,各地区的分离率分别为宁夏56%(14/25)、广西54.9%(112/204)、陕西51.33%(58/113)、山西26.67%(4/15)和四川8.73%(11/126),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多种不动杆菌属细菌;风险因素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养殖场的耐药菌阳性率差异显着。本研究发现宁夏、广西和陕西的猪场中广泛存在携带tet(X3)/tet(X4)基因的细菌。2.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到的203株携带tet(X3)/tet(X4)基因的菌株进行了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并对药敏结果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携带tet(X3)/tet(X4)基因的菌株均对四环素、多西环素和替加环素表现出高度耐药,对氟苯尼考和磺胺异恶唑共同耐药性分别为100%和99.51%,对氨苄西林(91.63%)、复方阿莫西林(79.31%)和恩诺沙星(73.99%)耐药严重,多重耐药性严重;所有菌株均对美罗培南和多粘菌素敏感;不同地区之间菌株对头孢噻呋、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和恩诺沙星的耐药性差异较大。本研究发现携带tet(X3)/tet(X4)基因的菌株多重耐药性严重,氟苯尼考、磺胺异恶唑和氨苄西林是耐药性最严重的抗生素。3.为了获得携带tet(X3)/tet(X4)基因的菌株基因组信息和质粒谱信息,通过二代全基因测序、脉冲场凝胶电泳以及Southern blot印记杂交对部分菌株进行遗传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大肠杆菌未发现明显的克隆传播,91.02%的大肠杆菌菌株中tet(X4)基因位于其质粒DNA上,并且这些菌株中多携带Inc X1型复制子的质粒;肺炎克雷伯菌存在一定克隆传播,ST727型最多(占84.62%),但tet(X4)基因均位于质粒上;多种不动杆菌携带的tet(X3)基因位于质粒上,主要通过质粒传播耐药基因。本研究发现质粒是传播tet(X3)/tet(X4)基因的重要因素,其中Inc X1型质粒是大肠杆菌间传播tet(X4)基因的主要原因。4.为进一步获得不同菌种中携带tet(X3)/tet(X4)基因的基因组精细结构信息,通过三代全基因测序对携带tet(X3)/tet(X4)基因的不同菌种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比较质粒信息以及核心遗传结构。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中携带的质粒骨架结构相似,由Inc HI1型质粒介导。Towneri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towneri)中携带tet(X3)基因的质粒与肠杆菌科细菌中携带tet(X4)的质粒无相关性。Indicus不动杆菌(A.indicus)携带的tet(X4)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有串联排列的17个拷贝。插入元件IS26和ISCR2与tet(X3)/tet(X4)基因的转移存在相关性,tet(X3)的核心遗传结构为?ISCR2-IS26-Lys R-aph(3’)-Ia-IS26-xer D-tet(X3)-resolvase-hp-ISCR2,tet(X4)的核心遗传结构为abh-tet(X4)-ISCR2和ISCR2-abhtet(X4)-ISCR2。5.对携带tet(X3)/tet(X4)基因的菌株进行接合实验,以大肠杆菌26R 793为接合受体研究野生菌株中质粒的转移能力;通过分子克隆获得表达tet(X3)/tet(X4)基因的大肠杆菌DH10β-tet(X3)和DH10β-tet(X4),比较菌株的生长速率;此外还通过对tet(X4)基因不同拷贝数的菌株进行传代培养,研究其多拷贝形成机制。结果显示57.14%的大肠杆菌和50%阴沟肠杆菌可通过接合转移将携带tet(X4)基因的质粒传递到受体菌中,同时将多种耐药性共同传递给受体菌;比较大肠杆菌DH10β、DH10β-tet(X3)和DH10β-tet(X4)的生长曲线并未表现出明显的适应性代价;对不同拷贝tet(X4)基因的菌株传代结果显示替加环素对多拷贝的形成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菌株通过插入元件ISCR2进行滚环复制形成串联重复基因,能一定程度上提高菌株对替加环素的耐药值。本研究证实大肠杆菌主要通过质粒进行tet(X4)基因的传递,其中插入序列ISCR2基因可介导串联重复tet(X4)基因的产生。虽然医院临床上还很少检测到携带tet(X)变体的细菌,但已在多省市的动物中发现,且多数细菌可通过接合转移的形式水平传播tet(X)基因变体。不仅会造成tet(X)变体在动物中广泛传播,限制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应用,还可能在未来某种压力作用下从动物源细菌大量传播到人源细菌中,对CRE感染病人的治疗造成威胁。本研究调查了多省市动物源细菌中tet(X3)/tet(X4)基因的流行现状,并对tet(X3)/tet(X4)基因的遗传环境进行了分析,初步阐明替加环素耐药菌株的流行规律以及tet(X3)/tet(X4)基因的传播特性,为替加环素耐药菌的有效防控提供相关数据支持。

全天文[5](2020)在《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耐药性分析及应对策略》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感染多重耐药菌的高危因素,及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性,旨在了解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现状,并为预防和治疗院内感染多药耐药菌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病区所有感染性疾病患者按照感染特点进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查,对结果显示为多重耐药菌的病例进行病例资料收集,整理并记录多重耐药菌来源、构成及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菌株数,计算其耐药率,并分析感染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儿童重症医学科收治年龄满28天-14岁患儿,共61例次患者分离出多重耐药菌92株。61例次患者中男性43例次,女性18例次,治愈57例次,死亡4例次。患者的中位年龄为19个月,其中28天-1岁婴儿期患者27例次,1-3岁幼儿期18例次,3-6岁儿童5例次,6岁以上儿童11例次。住院时间的中位数为27d,≥20d的有36例次。白血病化疗期间引起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有14例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引起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5例次,确诊多重耐药菌前行肠外营养的患者有39例次。所有患儿入院前或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前均有1-3种抗生素的使用,其中有48例次患者有2种及以上抗生素使用情况。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天数≥20d、白血病、气管插管、肠外营养,入院或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前2种以上抗生素使用是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高危因素(OR值分别为4.764、6.404、1.784、2.039、2.236)。检出的多重耐药菌对3-8类抗生素耐药,其中静脉血标本来源39株,其次为痰及肺泡灌洗液、各类导管末端、腹水及腹腔引流液、中段尿、脑脊液和大便。92株多重耐药菌种革兰阴性菌51株,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共24株,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共41株,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最多,各16株,其次为人葡萄球菌,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所有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70%以上,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外,其余革兰阴性菌对碳氢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65%以上,其中鲍曼不动杆菌达1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有3株、1株和4株对替加环素耐药。革兰阳性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在80%以上,未见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耐药菌株。结论: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以1岁以内婴儿期患者多见,其次为1-3岁幼儿期患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2.住院天数≥20d、白血病、气管插管、肠外营养,入院或转入儿童重症医学科前2种以上抗生素使用是多重耐药菌的感染高危因素,也是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临床应加强耐药菌的监测并杜绝不合理用药,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患儿因加强护理,合理制定抗感染治疗策略,预防多重耐药菌的感染。3.革兰阳性多重耐药菌以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菌最多,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明显耐药。革兰阴性多重耐药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多见,且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仍是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主要依据。

刘妍[6](2020)在《NICU肺炎克雷伯病原菌全基因组测序的系统发育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全面了解其基因组学和遗传学背景,从而阐明其同源关系和传播途径以及携带的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方法收集唐山市某三甲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内2015年01月至2018年12月患者感染的KP以及病房环境中分离出的KP,并检测其药物敏感性。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随机选择2015年、2016年、2017年无同源性KP病原菌各1株,选择2018年与2017年选择菌株具有同源性KP2株,分析其临床情况,采用药敏纸片法(K-B法)检测5株KP的药物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法(PCR)检测其染色体和质粒上携带的耐药基因。对5株代表性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了解KP的基因学特征;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了解5株代表性KP之间的基因组差异。同时构建系统发生树,了解肺炎克雷伯菌间的亲缘进化关系。基因组功能注释了解代表性KP的代谢特点,预测其携带的毒力因子和耐药基因。结果1 20152018年NICU中共检测出107株KP,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中,同源性为100%的KP共15组,同源性为80%的KP共20组。2 5株KP的临床感染情况显示显示5株KP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表现为耐药或中介,5株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测均为阴性,但对于氨苄西林均完全耐药。3 5株菌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5株KP基因组大小在5,469,543b到5,722,999b之间;GC含量在56.94%到57.26%之间。4比较基因组学分析,KP的SNP有86%发生在基因编码区(CDS),这其中约有46%为非同义突变;相同克隆株间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差异性很小,同一流行克隆株间则明显增大,无同源性KP之间的SNP数量相差很大;相同克隆株之间具有相同的特有基因家族;基因组的某个位点发生了小片段序列的插入或缺失,其中部分插入缺失突变(I/D)位于CDS区。5蛋白相邻类的聚簇(COG)功能分类显示88%以上预测基因蛋白产物符合四种直系同源蛋白功能类型,以代谢相关基因蛋白数量最多为46%;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代谢通路数据库注释结果显示60%66%预测基因参与代谢、细胞过程、环境信息处理、遗传信息处理、人类疾病等五类代谢通路功能,其中90%为糖、氨基酸、脂肪、核苷酸、辅助因子和维生素等代谢通路的基因。6 KP基因组中发现了52种致病毒力基因,主要为粘附、铁吸收、分泌系统类型毒力基因等,其中以粘附类毒力基因表达的毒力因子最多为17种;携带的耐药基因多达72种,每株KP携带耐药基因在2049种之间,以外排泵类耐药基因最多。临床同一流行克隆系和相同克隆KP株的抗菌药物敏感性相同,而无同源性KP株的耐药性差异很大。结论KP能够以克隆的方式在病房环境或患者中进行传播和定植。在相同克隆KP株中不但SNP数量相差很小而且其特有基因家族相同,在同一流行克隆系KP株中SNP数量相差增多,其特有基因家族也出现不同;在无同源性KP株中则SNP数量及其特有基因家族均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同时,KP具有强大的能量和遗传物质代谢功能基因和信息存储与复制、重组、修复等复杂的生物学功能基因,而且携带这些基因的类型和数量与KP有无同源性没有明显的关系。然而,KP携带的致病毒力基因能够以克隆的形式传播,但携带的大量耐药基因并不以克隆的形式进行传播,而且多数都处于非激活状态,激活外排泵类耐药基因功能是其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图20幅;表19个;参100篇。

张聪[7](2020)在《肺炎克雷伯氏菌裂解性噬菌体vBKpnPBp5的特性分析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肺炎克雷伯氏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在临床上可引起人和动物多种疾病,对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目前,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已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关注。噬菌体是一类侵染细菌的病毒,因其天然杀菌的特性,是最具前景的抗生素替代品和生物消毒剂。为进一步了解噬菌体以及噬菌体的临床应用,本研究筛选一株能裂解高黏表型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噬菌体,分析了其生物学特性并通过环境杀菌和体内实验评估了其临床应用效果。从广西某猪场分离到一株致病力较强的高黏表型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氏菌,命名为GXKP-J05。以GXKP-J05为宿主菌,采用双层平板法筛选出了相对应的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v B_Kpn P_Bp5。为深入的了解噬菌体v B_Kpn P_Bp5,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其噬菌斑清晰透明,周围无晕环,为典型的裂解性噬菌体。电镜观察显示该噬菌体头部呈廿面体对称,对角长度约为60nm,有一条长15nm左右的短尾,属于有尾噬菌体目,短尾病毒科。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显示潜伏期为5 min,爆发期为40 min,爆发量为24 PFU/cell。最佳感染复数为0.001,能耐受50℃的温度,适宜的p H值为4.0~10.0。全基因组测序显示,噬菌体的ds DNA长度为43872 bp。经BLASTn分析显示,该噬菌体与建议划分的新噬菌体属(KP34 like virus)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噬菌体v B_Kpn P_SU552A的同源性为94.06%(基因组覆盖率为94%)。RAST基因组分析表明,该噬菌体基因组较小,仅有52个ORFs,其功能蛋白的数量与其他噬菌体相对一致。此外,环境杀菌试验分别用噬菌体109PFU/m2、等体积的PBS喷洒消毒肺炎克雷伯氏菌菌污染的地面。结果显示喷洒噬菌体组3 h后肺炎克雷伯氏菌计数为0 CFU/ml,表明噬菌体v B_Kpn P_Bp5在外界环境中具有杀菌效果。体内实验分别对细菌感染前、刚感染和感染后的小鼠(每组5只)进行腹腔注射2×108PFU/只噬菌体治疗。结果显示,能明显提高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在阳性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时,感染前注射组和同步注射组的小鼠存活率均为100%,而感染后注射组的小鼠存活率为60%。各组小鼠肺部病理切片显示噬菌体治疗能有效的保护肺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减少渗出液,且噬菌体注射的越早对小鼠的治疗效果越好。综上所述,噬菌体v B_Kpn P_Bp5具有研制环境生物消毒剂的潜力,为净化养殖环境提供新思路,并且在防控和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崔超琼[8](2020)在《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长江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了解CRE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为临床有效治疗方案提供理论数据;统计CRE住院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提醒临床对易感人群和重点科室进行监测与积极防控;探讨本院非肠道来源和肠道来源CRE菌株中产碳青霉烯酶的主要类型和其他耐药分子型别,为有效控制CRE的院内传播及合理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长江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微生物室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的156株CRE,其中分离自直肠拭子筛查标本65株,分离自其他部位的非直肠拭子标本91株,剔除相同患者同一部位重复分离的相同菌株。利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所有耐药菌株的菌种分布、科室来源、标本来源。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MALDI-TOFMS)进行细菌鉴定。使用药敏卡检测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包括blaKPC、blaNDM、blaIMP、blaVIM、blaOXA-48类;超广谱 β-内酰胺酶基因(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ESBL),包括blaTEM、blaSHV、blaCTX-m;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膜孔蛋白基因,包括OmpK35、OmpK36;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检测,包括magA、wcaG、rmpA。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所纳入研究的 91 株 CRE感染菌株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本次课题研究共纳入156株CRE菌株,包括65株CRE定植菌和91株CRE感染菌株,均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较常见。CRE定植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CRE感染菌株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最高。CRE感染菌株中科室来源分布占据前三的主要见于重症监护病房27株,占比最高为29.7%(27/91);儿科15株,占比为16.5%(15/91);外科病区中,其中泌尿外科11株,占比为12.1%(11/91),且感染菌株来源科室较CRE定植菌科室分布广泛,均在重症监护病区CRE菌株多见;CRE感染菌株分离自痰液40株,占比为44.1%(40/91);其次为尿液17株,占比为18.7%(17/91);血培养10株,占比为11.1%(10/91)。(2)受试菌株抗生素敏感性结果中,CRE感染菌株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曲松、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均大于90%以上,仅对阿米卡星、替加环素耐药率较低。CRE定植菌株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高于CRE感染菌株,前者除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其余三种耐药率均大于90%。(3)mCIM试验筛选碳青霉烯酶的敏感性为97.1%,特异性为100%。65株CRE定植菌中,50.8%菌株产碳青霉烯酶,其中3.1%的菌株携带两种碳青霉烯酶,均由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携带,主要产碳青霉烯酶为blaNDM,其次为blaKPC和blaVIM;91株CRE感染菌株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中,碳青霉烯酶基因检出率为74.7%,blaNDM 检出率为 42.8%,blaIMP 检出率为 17.5%,blaKPC 检出率为 16.4%;blaVIM检出率为5.4%;blaOXA-48类检出率为1.0%。CRE定植菌和CRE感染菌的主要碳青霉烯酶基因均为NDM酶,产KPC酶和OXA-48类酶的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离自临床感染标本而非直肠拭子筛查标本中,IMP酶在CRE感染患者中分离率较高。(4)在ESBLs酶基因检测结果中,65株CRE定植菌,TEM基因检出率为98.4%(64/65),SHV基因检出率为30.7%(20/65),CTX-m基因检出率为61.5%(40/65);91株CRE感染菌株中,TEM基因检出率为98.9%(90/91),SHV基因检出率为54.9%(50/91),CTX-m基因检出率为36.2%(33/91)。上述三种ESBLs酶基因在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和弗氏柠檬酸杆菌中均检出。(5)65 株 CRE 定植菌,OmpK35 基因缺失率为 24.6%(16/65),OmpK36基因缺失率为69.2%(45/65),阴沟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和神户肠杆菌膜孔蛋白基因完全缺失;91株CRE感染菌,OmpK35基因缺失率为34.0%(31/91),OmpK36基因缺失率为51.6%(47/91),摩根摩根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均未检出膜孔蛋白基因,肺炎克雷伯菌OmpK35基因缺失率大于OmpK36基因型,大肠埃希菌中只检出OmpK35基因型,OmpK36基因型缺失率为100%。(6)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仅有3株菌检出毒力基因,分别为wcaG毒力基因的检出率为1.7%(1/59);rmpA毒力基因的检出率为3.4%(2/59),其中,1株来自CRE定植菌,另1株来自CRE感染菌株;未检出magA毒力基因。(7)所有CRE菌株的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均为阴性。(8)CRE感染菌株中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共有8种ST型,其中 ST11 型 17 株(40.4%),ST37 型 7 株(16.6%),ST147 型 3 株(7.1%),ST20 型 2 株(4.7%),ST234 型 1 株(2.3%),ST668 型 1 株(2.3%),ST721型1株(2.3%),ST876型1株(2.3%);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CREC)共有8 种 ST 型,ST167 型 8 株(34.7%),ST38 型 4 株(17.3%),ST10 型 2 株(8.6%),ST131 型 2 株(8.6%),ST2003 型 1 株(4.3%),ST410 型 1 株(4.3%),ST617型1株(4.3%),ST69型1株(4.3%);耐碳青霉烯阴沟肠杆菌(CRECL)共有6 种 ST 型,ST418 型 6 株(40.0%),ST93 型 5 株(33.3%),ST74 型 1 株(6.6%),ST175 型 1 株(6.6%),ST592 型 1 株(6.6%),ST88 型 1 株(6.6%)。结论:(1)本院CRE定植和感染的菌株多见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CRE感染菌株主要分离自下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标本,最常见于重症监护室,其次为儿科和泌尿外科,对高发科室应执行严格的患者隔离和环境消毒制度。(2)受试菌株对常用的多种抗生素表现出多重耐药,仅对替加环素和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感染控制部门应高度重视抗生素分级管理。(3)本院中常见的碳青霉烯酶均有检出,在CRE定植和感染标本中,均以blaNDM检出率最高,TEM基因在ESBLs酶基因中最常见,膜孔蛋白缺失中,OmpK36缺失率高于OmpK35,CRE菌株表现出多种耐药基因并存现象,导致菌株耐药机制复杂且多样化。(4)CRKP优势ST型是携带KPC酶的ST11型,携带NDM酶的主要是ST37型;CREC优势ST型是携带NDM酶的ST167型;CRECL优势ST型是携带NDM酶的ST418型,其次为携带IMP酶的ST93型。耐药菌株分子型别较多,存在克隆多样性传播。CRE耐药机制复杂多样性,使得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高度耐药,造成临床感染治疗困难,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必须重视和加强CRE菌株的监测,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余建洪[9](2020)在《自贡地区痰培养中分离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自贡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自贡地区所有三级综合医院痰培养阳性菌株及药敏结果,采用WHONET 5.6及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3 989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菌924株,占23.2%,革兰阴性菌3 065株,占76.8%,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前5位分离菌的耐药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1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检出率为19.8%,未分离出耐厄他培南或亚胺培南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7.8%,未成年组中未分离出耐喹诺酮类或妥布霉素的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高(>60%),对莫西沙星和利福平耐药率低(<1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20.3%,未分离出耐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的菌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60.4%;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高(>90%),未分离出耐青霉素、阿莫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厄他培南的菌株。结论自贡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但不同年龄组的病原菌谱及耐药谱存在较大差异。同时,本地区下呼吸道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峻,各医院感控部门及政府卫生决策部门应充分重视。

李丽丽[10](2019)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消毒剂抗性研究及同源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药敏情况、常见耐药模式,研究其对常见消毒剂的抗性、耐消毒剂基因的分布及菌株同源性,为制订合理的消毒剂使用策略、判断菌株是否存在院内播散、控制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与传播提供帮助。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12月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菌株共70株。所有试验菌株均经MALDI-TOF-MS鉴定和VITEK-2Compact药敏分析仪分析;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对消毒剂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菌株耐消毒剂基因携带情况;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其中的59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70株CRE菌株中,肺炎克雷伯菌占59株,大肠埃希菌占8株,阴沟肠杆菌3株,标本主要来源痰液(44.28%)、尿液(22.86%)、分泌物(10.00%)等,科室主要集中在ICU(28.57%)、综合外科(25.73%)、呼吸内科(10.00%)、风湿血液科(8.57%)等科室;2、70株CRE菌株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64.29%),对临床常见的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耐药率分别是82.86%和81.43%,喹诺酮类耐药率为91.43%,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达98.57%,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更是高达100%;3、70株CRE菌株耐药模式主要有五型,以第一种模式即对临床常见的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酶抑制剂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全部耐药为主,占62.86%;第二种模式仅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敏感,占10.00%;第三种模式即仅阿米卡星敏感,占18.57%;第四种模式仅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占1.43%;第五种耐药模式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同时敏感,占7.14%;4、70株CRE菌株对含氯消毒液的MIC值分布在512mg/L、1024mg/L、>1024mg/L各占4株、19株、47株;对碘伏消毒液MIC值分布在256mg/L、512mg/L、1024mg/L各占16株、32株、22株;对戊二醛的MIC值分布在512mg/L、1024mg/L、>1024mg/L各占10株、15株、45株;而苯扎溴氨、健瑞速干手消液和爱护佳手消液对70株CRE菌株的MIC值相对较低,苯扎溴氨对CRE菌株的MIC值主要集中在64 mg/L256mg/L;爱护佳免洗手消液的MIC值主要集中在8 mg/L64 mg/L;健瑞速干手消液的MIC值主要集中在32 mg/L128 mg/L。以上六种消毒剂对70株CRE的MIC值均大于标准菌株MIC值;5、耐消毒剂基因的扩增结果显示,70株CRE菌株携带有qacE、qac△E、CepA、qacE△1-sul 1基因,但不携带qacA耐消毒剂基因,qacE基因的阳性率为81.43%(57/7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50株,大肠埃希菌6株,阴沟肠杆菌1株,qacE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9);qac△E基因的阳性率为82.86%(58/7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51株,大肠埃希菌6株,阴沟肠杆菌1株,qac△E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1);CepA基因的阳性率为82.86%(58/7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54株,大肠埃希菌2株,阴沟肠杆菌2株,CepA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qacE△1-sul 1基因的阳性率为85.71%(60/7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56株,大肠埃希菌6株,阴沟肠杆菌1株,qacE△1-sul 1基因在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5);同时携带qacE、qac△E、CepA、qacE△1-sul 1四种基因的菌株占71.43%(50/70),同时携带三种或三种以上耐消毒剂基因的菌株占80%(56/70),仅3株CRE菌株不携带以上任一种消毒剂基因;6、PFGE结果显示,59株肺炎克雷伯菌经过XbaI酶切电泳后,呈现大小不同的片段,菌株间的条带相似度在59%100%之间,分子量在20669kb之间。按照80%的相似度,将部分菌划分为同一个集群,可将59株CR-KPN分为14个集群,记为AN,其中以A群(23株)和B群(22株)为主要优势集群。部分菌株条带完全相同,分布在不同科室,为同一克隆株。结论:1、70株CRE多分离自痰液标本中的肺炎克雷伯菌,且分布在ICU、综合外科等感染“高风险”科室;这些菌株除对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64.29%),对其他常见的13种抗生素耐药率均高于75%;2、除qacA基因外,CRE菌株携带的qacE、qac△E、CepA以及qacE△1-sul1耐消毒剂基因阳性率均比较高,且可同时携带;3、CRE菌株对常用消毒剂产生了抗性,虽然临床上工作浓度的苯扎溴氨、免洗手消毒液仍具有较好的消毒效果,但戊二醛、碘伏、含氯消毒液这三种临床上常用的中高效消毒剂MIC值均比较高;4、PFGE分型发现院内不同科室间存在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流行趋势。

二、肺炎克雷伯杆菌968株耐药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炎克雷伯杆菌968株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差异及耐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菌株
    1.2 试剂和仪器
    1.3 仪器与试剂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菌株分布
    2.2 耐药分析
        2.2.1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情况
        2.2.2 耐药性分析
3 讨论

(3)新疆集约化牛场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引言
    1.1 肺炎克雷伯菌研究进展
        1.1.1 肺炎克雷伯菌简介
        1.1.2 肺炎克雷伯菌生物学特性
        1.1.3 肺炎克雷伯菌分类
        1.1.4 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病学
        1.1.5 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检测方法
        1.1.6 肺炎克雷伯菌致病机制
        1.1.7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现状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新疆集约化牛场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病学调查
    2.1 试验材料
        2.1.0 样品来源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样品DNA的提取
        2.2.2 肺炎克雷伯氏菌溶血酵素基因(khe)鉴定
        2.2.3 牛源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培养
        2.2.4 牛源肺炎克雷伯菌的鉴定
    2.3 结果
        2.3.1 样品khe基因检测结果
        2.3.2 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2.3.3 细菌鉴定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新疆集约化牛场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分型及毒力基因检测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菌株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菌种复苏
        3.2.2 分离株血清型检测
        3.2.3 分离株MLST分型检测
        3.2.4 分离株毒力基因检测
    3.3 结果
        3.3.1 血清型检测结果
        3.3.2 MLST分型结果
        3.3.3 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新疆集约化牛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特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菌株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2 方法
        4.2.1 菌种复苏
        4.2.2 分离株药敏试验
        4.2.3 分离株耐药基因检测
    4.3 结果
        4.3.1 药敏试验结果
        4.3.2 耐药基因检测结果
        4.3.3 耐药表型与基因型比对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4)动物源携带tet(X3)/tet(X4)基因的细菌耐药性及传播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四环素类抗生素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1.1 四环素类抗生素概述
        1.2 四环素类抗生素抗菌机制
        1.3 替加环素抗菌谱
        1.4 细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机制
        1.5 tet(X)基因家族的发现
        1.6 tet(X)基因家族的流行现状
        1.7 tet(X3)/tet(X4)基因的遗传环境
        1.8 研究意义和目的
试验研究
    第二章 动物源tet(X3)/tet(X4)基因阳性细菌的分离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品及菌株
        2.1.2 试剂耗材
        2.1.3 仪器设备
        2.1.4 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采集
        2.2.2 耐药菌的分离保存
        2.2.3 多重PCR方法建立及应用
        2.2.4 菌种鉴定
        2.2.5 数据分析
        2.3 结果
        2.3.1 各地区样品耐药菌的分离鉴定
        2.3.2 PCR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2.3.3 tet(X3)和tet(X4)基因的分布
        2.3.4 风险因素统计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携带tet(X3)/tet(X4)基因菌株的耐药性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
        3.1.2 试剂耗材
        3.2 研究方法
        3.2.1 菌株复苏
        3.2.2 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3.2.3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四环素类抗生素MIC分布
        3.3.2 其他抗生素体外药敏结果
        3.3.3 多重耐药情况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携带tet(X3)/tet(X4)基因菌株遗传多态性和基因定位
        4.1 实验材料
        4.1.1 菌株
        4.1.2 试剂耗材
        4.1.3 仪器设备
        4.1.4 试剂配制
        4.2 研究方法
        4.2.1 基因组和质粒DNA提取
        4.2.2 二代全基因测序
        4.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4.2.4 脉冲场凝胶电泳(S1-PFGE)
        4.2.5 Southern blot印记杂交
        4.3 结果
        4.3.1 MLST分型
        4.3.2 不同菌种耐药基因谱
        4.3.3 质粒谱和基因定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携带tet(X3)/tet(X4)基因菌株的比较基因组分析
        5.1 实验材料
        5.1.1 菌株
        5.1.2 试剂耗材
        5.1.3 仪器设备
        5.1.4 试剂配制
        5.2 研究方法
        5.2.1 基因组DNA提取
        5.2.2 全基因测序
        5.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5.2.4 反向PCR
        5.3 结果
        5.3.1 携带tet(X4)基因大肠杆菌基因组分析
        5.3.2 携带tet(X3)/tet(X4)基因不动杆菌基因组分析
        5.3.3 携带tet(X4)基因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分析
        5.3.4 携带tet(X4)基因阴沟肠杆菌基因组分析
        5.3.5 菌种间tet(X3)/tet(X4)核心基因比较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tet(X3)/tet(X4)基因传播特性研究
        6.1 实验材料
        6.1.1 菌株
        6.1.2 试剂耗材
        6.1.3 仪器设备
        6.1.4 试剂配制
        6.2 研究方法
        6.2.1 接合转移实验
        6.2.2 适应性代价
        6.2.3 传代突变
        6.2.4 绝对定量
        6.3 结果
        6.3.1 接合转移结果
        6.3.2 生长曲线
        6.3.3 传代菌株稳定性
        6.4 讨论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耐药性分析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人口流行性学特征
        1.3 感染者临床特点
    2.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
        2.1 细菌培养检查项目
        2.2 细菌培养方法
        2.3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方法
    3.纳入标准
    4.统计学方法
结果
    1.MDRO感染者的临床特点
        1.1 感染者年龄、性别及住院天数。
        1.2 感染者原发感染灶、感染危险因素及转归情况
        1.3 MDRO感染高危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
    2.MDRO来源、构成及耐药性
        2.1 MDRO来源及构成
        2.2 MDRO的耐药性
讨论
    1.PICU中 MDRO感染的高危因素
    2.MDRO的来源
    3.MDRO耐药性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常见耐药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6)NICU肺炎克雷伯病原菌全基因组测序的系统发育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样本来源
    1.2 方法
        1.2.1 NICU的KP临床采集和药物敏感性试验
        1.2.2 NICU的KP的PFGE同源性分析方法
        1.2.3 NICU代表性KP的选择及其临床特征分析
        1.2.4 代表性KP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1.2.5 代表性KP的全基因组测序方法
        1.2.6 代表性KP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1.2.7 代表性KP的基因组预测基因的功能注释
        1.2.8 代表性KP的毒力相关基因分析
        1.2.9 代表性KP的耐药相关基因分析
    1.3 结果
        1.3.1 NICU的KP的临床来源及药敏试验结果
        1.3.2 NICU的KP的PFGE同源性分析结果
        1.3.3 NICU的代表性KP的临床特征
        1.3.4 代表性KP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
        1.3.5 代表性KP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
        1.3.6 代表性KP的基因组预测基因的功能注释结果
        1.3.7 代表性KP的毒力相关基因分析结果
        1.3.8 代表性KP的耐药相关基因分析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的传播及耐药性研究进展
    2.1 CRKP的流行及耐药现状
        2.1.1 CRKP的流行
        2.1.2 CRKP的耐药
    2.2 CRKP流行及耐药的研究方法
        2.2.1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2.2.2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2.2.3 全基因组测序(WGS)
    2.3 质粒在CRKP传播及耐药中的作用
        2.3.1 质粒耐药机制
        2.3.2 质粒耐药的流行
        2.3.3 质粒的同源性研究
    2.4 CRKP传播及耐药的预防
        2.4.1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2.4.2 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2.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7)肺炎克雷伯氏菌裂解性噬菌体vBKpnPBp5的特性分析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肺炎克雷伯氏菌
        1.1.1 肺炎克雷伯氏菌概述
        1.1.2 肺炎克雷伯氏菌毒力因子
        1.1.3 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
        1.1.4 高毒力耐药性肺炎克雷伯氏菌
        1.1.5 肺炎克雷伯氏菌的防治
    1.2 噬菌体疗法的研究进展
        1.2.1 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
        1.2.2 噬菌体疗法的发展
        1.2.3 噬菌体疗法在医学上的应用
        1.2.4 噬菌体疗法的优势
        1.2.5 噬菌体疗法的劣势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肺炎克雷伯杆菌的分离鉴定以及特性分析
    2.1 材料
        2.1.1 样品来源
        2.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1.4 实验动物
    2.2 方法
        2.2.1 细菌的分离鉴定
        2.2.2 16SrRNA序列分析
        2.2.3 药敏试验
        2.2.4 绘制细菌的一步生长曲线
        2.2.5 毒力基因扩增
        2.2.6 肺炎克雷伯氏菌全数致死量确定
    2.3 结果
        2.3.1 细菌的分离
        2.3.2 细菌镜检
        2.3.3 16SrRNA基因的PCR结果
        2.3.4 16SrRNA基因测序结果分析
        2.3.5 药敏试验结果
        2.3.6 一步生长曲线
        2.3.7 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2.3.8 肺炎克雷伯杆菌全数致死量(LD100)确定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噬菌体vB_KpnP_Bp5 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3.1 材料
        3.1.1 宿主菌及临床分离株
        3.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3.1.3 主要试剂
    3.2 方法
        3.2.1 噬菌体的分离纯化
        3.2.2 噬菌体的透射电镜分析
        3.2.3 噬菌体的宿主谱分析
        3.2.4 最佳感染复数的测定
        3.2.5 噬菌体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
        3.2.6 噬菌体的温度敏感性测定
        3.2.7 噬菌体的PH稳定性测定
        3.2.8 噬菌体vB_KpnP_Bp5 的全基因组测序
        3.2.9 噬菌体的生物信息分析
    3.3 结果
        3.3.1 噬菌体的分离纯化及噬菌斑的特性
        3.3.2 噬菌体的透射电镜形态
        3.3.3 噬菌体的宿主谱分析
        3.3.4 噬菌体vB_KpnP_Bp5 最佳感染复数
        3.3.5 噬菌体vB_KpnP_Bp5 一步生长曲线
        3.3.6 噬菌体的热稳定性
        3.3.7 噬菌体的pH稳定性
        3.3.8 噬菌体的全基因组测序及组装
        3.3.9 噬菌体vB_KpnP_Bp5 基因组的概述
        3.3.10 噬菌体vB_KpnP_Bp5的ORF分析
        3.3.11 噬菌体vB_KpnP_Bp5 的进化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噬菌体vB_KpnP_Bp5 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估
    4.1 材料
        4.1.1 样品来源
        4.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4.1.3 主要试剂
        4.1.4 实验动物
    4.2 方法
        4.2.1 噬菌体vB_KpnP_Bp5 体外杀菌试验
        4.2.2 噬菌体vB_KpnP_Bp5 的体内安全性试验
        4.2.3 噬菌体体内治疗试验
    4.3 结果
        4.3.1 噬菌体vB_KpnP_Bp5 培养基及环境中杀菌效果
        4.3.2 噬菌体vB_KpnP_Bp5 的安全性试验结果
        4.3.3 噬菌体vB_KpnP_Bp5 体内治疗效果
    4.4 讨论
    4.5 小结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8)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研究报告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第3章 讨论
第4章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及治疗的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自贡地区痰培养中分离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2 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所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
    2.2 三所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科室及年龄分布
    2.3 按年龄分组的病原菌分布
    2.4 前五位分离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分析
        2.4.1 肺炎克雷伯菌
        2.4.2铜绿假单胞菌
        2.4.3 金黄色葡萄球菌
        2.4.4 鲍曼不动杆菌
        2.4.5 肺炎链球菌
3 讨论

(10)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消毒剂抗性研究及同源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和方法
    1.标本来源
    2.主要试剂与仪器
    3.实验方法
        3.1 菌株复活
        3.2 抗菌药物敏感性实验
        3.3 消毒剂最低抑菌浓度测定实验
        3.4 耐消毒剂基因的检测
        3.5 同源性分析
        3.6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70株CRE菌株的基本情况
    2.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药敏试验结果
    3.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表型耐药模式分析结果
    4.六种消毒剂最低抑菌浓度(MIC 值)的检测结果
    5.耐消毒剂基因检测结果
    6.PFGE基因分型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肺炎克雷伯杆菌968株耐药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临沂地区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产酶型别与耐药性分析[J]. 高春海,邱晓丽,张彩凤,乔艳妮,孙淑红.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2(01)
  • [2]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差异及耐药分析[J]. 郑港森,江素香,逯晓辉,练明建. 中国当代医药, 2021(35)
  • [3]新疆集约化牛场肺炎克雷伯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特性研究[D]. 王哲红. 塔里木大学, 2021
  • [4]动物源携带tet(X3)/tet(X4)基因的细菌耐药性及传播特性研究[D]. 马剑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5]儿童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耐药性分析及应对策略[D]. 全天文. 青岛大学, 2020(01)
  • [6]NICU肺炎克雷伯病原菌全基因组测序的系统发育学分析[D]. 刘妍.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7]肺炎克雷伯氏菌裂解性噬菌体vBKpnPBp5的特性分析及初步应用[D]. 张聪. 广西大学, 2020(02)
  • [8]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崔超琼. 长江大学, 2020(04)
  • [9]自贡地区痰培养中分离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余建洪. 安徽医药, 2020(02)
  • [10]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消毒剂抗性研究及同源性分析[D]. 李丽丽. 福建医科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肺炎克雷伯菌968株耐药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