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雷达多通道接收技术

超宽带雷达多通道接收技术

一、超宽带雷达多通道接收机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涛[1](2021)在《单比特数字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传统瞬时测频接收机已经不能满足电子战的小型化、低功耗要求,因此有学者提出采用较低精度ADC代替高精度ADC的单比特接收机,单比特接收机相比于传统瞬时测频接收机更易实现高速采样,且具有小体积、低功耗、可以将整个接收机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和多信号分辨的优点,但其双音动态范围较小,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本文对单比特接收机测频性能进行研究,并提出分段滤波高检测率测频方法和误检结果修正法,具体工作如下:(1)介绍了单比特接收机研究背景及意义和国内、国外对数字接收机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单比特接收机采样模块及FFT模块原理,推导了低比特ADC和旋转因子量化数学表达式,将1~4 bit ADC采样量化分别经过4点旋转因子和8点旋转因子量化FFT后频谱对比,筛选出低比特ADC与旋转因子量化组合,对这些组合的测频精度、双音动态范围和单信号动态范围进行仿真,发现单信号动态范围相差不大,双音动态范围随着采样位数的增加而增加。(2)由于传统门限选频方法对于输入信号双音动态范围较大的信号检测能力弱,文中提出了一种分段滤波高检测率测频方法,原理是利用滤波器组将信号分成多通道,每条通道独立采样、测频,通过减小非线性变化产生谐波的影响达到提高检测率的目的,给出了测频步骤并仿真验证其有效性,结果表明双通道测频的条件下,双音动态范围为3 d B时检测率提升14%,6 d B时检测率提升40%。(3)通过对测频后的误检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出一种误检结果修正的方法,根据重复出现次数较多的误检结果设置修正矩阵,当系统测得双音信号时,对修正矩阵进行查表修正误检结果,文中给出了修正矩阵的选取方法,仿真验证了误检结果修正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在双通道测频的条件下,双音动态范围为4 d B时检测率提升5%,6 d B时检测率提升22%。(4)使用MATLAB对系统进行仿真,在Simulink环境下搭建系统整体框架,对文中提到分段滤波高检测率测频方法进行了多个滤波器组仿真,仿真结果为选用2~3个滤波器效果最好,对误检结果修正法适用范围进行仿真,结果表明ADC采集量化在4 bit以下时效果最好。

孙浩[2](2020)在《一种多通道脉冲超宽带接收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超宽带技术具有数据率高、抗多径能力强、穿透性好等诸多优点,所以超宽带技术在短距离通信、区域导航和雷达探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其典型应用包括室内高精度定位、地下目标高分辨率成像、生命信号(呼吸、心跳)非接触式检测等等。然而超宽带信号脉冲窄、带宽大,因此对于其接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超宽带信号的重构,超宽带接收机的带宽须与发射信号相匹配,采样率须达到数GSPS。但是由于模数转换器(ADC)制作工艺的限制,高精度和高速度难以二者得兼,所以超宽带接收机的设计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文着眼于超宽带接收机技术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三通道脉冲超宽带接收系统。接收机采用顺序等效时间采样法,时钟频率,等效采样率,采样时窗均可配置,其中最高等效采样率为5000GSPS。原理样机的实测结果表明,本文方案切实可行,相对传统方案在系统复杂度、效率、体积、灵活性和功耗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进一步优化可直接应用于超宽带系统中。本文的主要内容有: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阐明了超宽带技术的发展前景,并指出超宽带接收机的研究意义,然后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比较了技术差距,表明本文的研究主旨。其次对超宽带接收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包括功能原理、常规性能指标以及五个不同的接收机结构的实现方法和功能表现,接着深入分析了等效时间采样法,对比了随机等效采样和顺序等效采样的优缺点,并介绍了顺序等效采样的传统实现方式。接着提出了本课题的设计方案,先从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的功能原理出发,改进了传统的等效时间采样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课题的系统设计方案。然后分别从模块电路设计、模块功能控制和工程实现等方面逐一阐述了方案的具体内容。然后搭建了测试系统,对原理样机进行了实验测试,并分析了实验结果。最后总结了文章内容,指出了依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加以改进的想法。

刘松[3](2020)在《MIMO雷达参数估计与智能化认知体系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相控阵雷达相比,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采用波形分集、极化分集、频率分集、空间分集等技术,可以实现更宽的虚拟孔径、更大的自由度、更强的目标识别能力、更优的抗干扰性能等,因此,MIMO雷达在雷达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MIMO雷达根据天线相邻单元之间的距离不同,可以分为两种MIMO雷达。其中集中式MIMO雷达的天线相邻单元之间的间距较近,大致与波长相当,而分布式MIMO雷达则天线相邻单元之间的间距较远。本文主要针对集中式MIMO雷达,采用基于原子范数去噪的方法进行高分辨搜索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参数估计,采用基于稀疏贝叶斯学习联合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对跟踪DOA参数进行估计,并对智能化认知雷达的体系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集中式MIMO雷达的单次快拍DOA估计问题,传统的基于非稀疏重构的方法如子空间方法,包括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等,通常需要多次快拍数才能获取到合理的协方差矩阵,而普通的基于稀疏重构的方法如稀疏贝叶斯学习(Sparse Bayesian Learning,SBL)等通常具有较高的计算复杂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子范数去噪的方法近似逼近MIMO雷达系统中接收信号,其中稀疏性通过原子范数来测量可以保证连续域上的稀疏逼近。但是,该原子范数去噪问题为非凸优化问题,无法高效求解。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原子范数的对偶范数,构造了一个半正定矩阵,将基于原子范数的去噪问题转化为其对偶范数的半正定规划问题,该问题为凸优化问题,可以有效的求解,从而去除原始接收信号中的噪声。最后,通过对去噪信号进行空间谱峰值搜索来估计DOA。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单次快拍的情况下可得到快速运动目标的超高分辨DOA估计结果。2.基于集中式MIMO雷达的DOA跟踪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稀疏贝叶斯学习方法和卡尔曼滤波方法的高分辨DOA跟踪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基于稀疏贝叶斯学习的DOA估计方法来估计目标的初始DOA,先将空间离散化为多个网格,然后再对每一个网格的散射系数稀疏逼近,最后通过计算其均值和方差得到每一个网格的概率分布函数,非零的散射系数代表该网格是目标从而获得目标的DOA初始估计结果。再根据运动目标的时间相关性,采用卡尔曼滤波对快速运动目标角度进行连续跟踪滤波处理,得到目标在跟踪方式下的高分辨率DOA估计值。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得到快速运动目标跟踪的高分辨DOA估计值,并且解决了网格偏离(off-grid)问题。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战争的认知技术发展,旧的认知雷达(Cognitive Radar,CR)体系结构已不能满足认知雷达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智能化认知MIMO雷达的新体系结构,将接收机到反射机的反馈拓展为从接收机到信号处理再到发射机的反馈,并提出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环境感知方法OOEDA方法,并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离线训练和在线处理提出深度学习信号处理融合传统信号处理的新信号处理方法,提出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雷达数据进行挖掘以及统一雷达架构和内外部接口标准的设计思想,并设计了一个数字/半实物/实物仿真测试实验平台来验证智能化认知MIMO雷达新体系结构的可行性,并采用强化学习DDPG(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网络对波束进行自适应优化和DOA估计,验证了融合人工智能方法的新信号处理方法在性能和智能化认知程度上优于传统的信号处理方法。该体系结构是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思想,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软件可定义的认知雷达体系结构。

王晓波[4](2020)在《压缩感知在MIMO雷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雷达作为一种新体制雷达被国内外很多学者深入研究。相比于传统相控阵雷达,MIMO雷达在工作模式、工作效率、干扰抑制以及分辨率上具有显着的优点,但其在获得诸多高性能的同时,在系统结构、数据传输、信号处理等方面给雷达系统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理论是近年来针对信号的高数据率、高采样率而提出的信号处理理论,该理论能够支持对信号的低速率采样和高概率重构。压缩感知理论应用于MIMO雷达系统,不仅在雷达信号处理中可以低速化处理系统数据,使得数据更易传输和存储,而且在雷达天线阵列布阵和接收通道中可以简化雷达系统的结构设计。因此,本文在MIMO雷达背景下结合压缩感知理论,研究了稀疏子频带的超宽带合成、天线阵列的多波束综合稀布阵、模拟信息转换器(Analog Information Converter,AIC)在MIMO雷达系统接收通道中的设计这三个方面内容。论文主要工作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首先介绍了压缩感知的基本理论,阐述了MIMO雷达中关于利用稀疏子带合成超宽带、多波束稀疏天线阵列综合以及用模拟信息转换器设计MIMO雷达接收通道的相关理论和数学模型。2、研究了多个稀疏子频带的超宽带合成成像问题。利用多个稀疏子频带相对于全频带的稀疏特性,在各子频带都相干的情况下,将3GHz?3.7GHz的低频带信号与11.3GHz?12GHz的高频带信号看成3GHz?12GHz的全频带信号的稀疏采样,使高、低频子带信号的宽带合成问题转化为压缩感知中的稀疏信号重建问题,建立多频带信号压缩感知的超宽带合成模型,实现了对静止目标中多个散射点的高分辨率成像。实验结果与传统脉冲压缩成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和分析综合评价了利用压缩感知实现超宽带合成成像的性能。3、研究了多波束联合凸优化方法对天线阵列优化的综合问题。根据均匀阵列的方向图包络和波束扫描特性,提出了一种综合稀布阵方法——多波束联合凸优化方法,该方法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在0??60?范围内,首先将多个不同波束指向的期望方向图包络结合凸优化算法,对均匀阵列中的阵元数目、位置及激励等多参数进行优化;第二部分是固定每个波束指向下的稀布阵阵元的数目和位置,在0??60?范围内,再将多个不同波束指向的期望方向图包络结合凸优化算法,对该稀布阵的阵元激励进行优化。在该方法的两个部分中,都利用了压缩感知对期望方向图包络进行稀疏采样和优化重构,使得多波束联合凸优化方法在对阵元数目、位置及激励进行优化稀布阵的同时,实现了一定范围内的波束扫描或多波束。4、研究了分段型AIC结构应用于MIMO雷达系统接收通道设计的问题。首先,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分段型AIC结构进行系统建模,并详细给出了该系统各部分的具体设计,利用多谐波信号对该系统处理信号的能力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与预调制型和直接型AIC结构的比较,体现了该分段型AIC结构在数据精度和硬件结构上的优点。然后,将该分段型AIC结构应用到两发一收MIMO雷达系统接收通道中,设计MIMO雷达系统,利用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LFM)信号仿真测试该MIMO雷达系统对目标的探测和信号处理性能,仿真实验结果显示,该MIMO雷达系统不仅实现了对回波信号的低采样处理,还实现了对静止目标的距离成像,体现了将该分段型AIC结构应用到MIMO雷达接受通道的可行性和先进性。

管淑洁[5](2020)在《超宽带零中频接收机及其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在宽带收发架构中,基于直接下转换原理的零中频架构具有模拟电路结构简洁,功耗低,成本低等优势。但是由于自身结构和模拟器件带来的缺陷,限制了零中频结构的性能,由于支路不匹配等造成的I/Q(In-phase/quadrature)不平衡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对于宽带多通道收发器,其I/Q不平衡将会在接收频带内随着频率变化,被称为频率相关性I/Q不平衡,同时随着带宽的增加I/Q不平衡度也会进一步恶化,此时维持I/Q平衡以及实现合理的镜像抑制水平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随着雷达收发机朝着宽带/超宽带的方向发展,因此解决频率相关性I/Q不平衡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针对I/Q不平衡引入了性能良好的补偿技术并完成了校准方案的设计和实现。在完成深入的理论研究后,本文对频率无关和频率相关性I/Q不平衡建立模型,针对窄带频率无关性I/Q不平衡设计了估计补偿方案,并将这种估计方法运用到一种宽带I/Q不平衡校准技术中,它是利用发送训练信号进行宽带I/Q不平衡误差估计并完成校准滤波器设计。为了解决这种校准方法无法消除宽带信号带内幅相起伏的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通过最小二乘算法构建代价函数来建立补偿矩阵,完成I/Q不平衡补偿以及信道均衡的联合校准方法。在对最小二乘算法进行深入研究后,为了提高补偿方法的实时性,本文基于随机信号的某些二阶统计特性建立了一种“盲”自适应I/Q不平衡补偿滤波器,这种自适应滤波方案可以对信号的I/Q不平衡进行实时校准,并且无需利用训练信号。对宽/窄带I/Q不平衡补偿方法都进行了性能仿真验证,在仿真软件MATLAB中分别完成针对超宽带线性调频信号(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LFM)、多音正弦信号等各种操作场景的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了补偿方法的镜像抑制性能良好,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每种补偿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限制。本文设计并搭建了超宽带零中频接收系统,完成了两种宽带I/Q不平衡的补偿方案的设计与实现。针对23GHz频段内的超宽带信号设计了高速数据采集方案,完成补偿参数的提取,最后完成在FPGA内校准的RTL实现。根据最后的测试结果,两种宽带I/Q不平衡校准技术可以分别实现35dB和50dB以上的全带宽镜像抑制。

李志鹏[6](2020)在《基于动态可重构的宽带数字信道化射频存储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军事战场中,雷达越来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性能的优劣往往很大程度上能够左右战争的走势。实际工程应用中,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雷达的分辨率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雷达信号的覆盖带宽逐步发展到GHz级别。为了实现对超宽带雷达信号的全概率截获,宽带数字接收机必须将产生的高速数据流进行实时处理,但是超宽带雷达信号采样率高,数据量大,传统的宽带数字射频存储方式,并不能很好的适应超宽带雷达信号存储。并且传统的宽带数字射频存储方式,在处理超宽带雷达信号时也会使实时性降低。针对该实际情况,为实现DRFM瞬时带宽的有效拓展,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宽带DRFM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对超宽带雷达信号的参数进行动态估计;其次,依据信号的动态估计结果,对信号进行实时的信道划分和子信道内信号处理;最后,为了实现对接收到的信号的精确存储,该方法引入实时高精度信号测频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采用基于FFT-相位推算法的算法实现方式。首先,对信号实现全相预处理,实现对信号相位的精确校正;其次,为保证信号处理的实时性,该方法结合分段卷积的硬件实现方式和信号瞬时测频算法,最终实现了对高速数据流的实时精确测频。本文提出的DRFM设计新方法实现了对超宽带雷达信号描述字(PDW)的实时精确测量。同时,在雷达的有源电子干扰应用中,对信号的高保真重构是实现有效干扰的关键所在。而在实际的宽带LFM信号处理中,由于受制于当前硬件的工艺水平,会导致高频段的时域波形的幅度包络受到硬件幅度滚降,而造成失真影响。针对这一工程应用中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启发式蚁群算法的幅度相位补偿FIR滤波器系数优化算法。本文首先改进蚁群算法实现对FIR滤波器系数优化的数学模型;其次,阐述了对基本蚁群算法的改进方式以及相应的实现方式;最后,基于FPGA硬件平台实现了对FIR滤波器系数的优化,通过与已有方法的比较,验证了新方法对宽带信号幅相补偿的性能改善。综上,本文通过提出的新的DRFM设计和新的幅相补偿方法,实现了对DRFM瞬时带宽的有效扩展以及超宽带雷达信号的高逼真重构。

王陈浩[7](2020)在《相控阵雷达接收机及关键模块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军事装备的信息化,相控阵雷达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多通道接收机作为数字波束形成体制下的相控阵雷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将目标反射回来的射频信号下变频成方便由信号处理单元进行处理的中频信号。现代雷达接收机不断地向低噪声、大动态发展的同时,也在向小型化、低功耗和集成化发展。为了满足二次变频超外差接收机结构中多通道本振信号的功率分配,本文首先设计了一款双通道的高隔离宽带功分器。该功分器基于垂直椭圆耦合结构,具备了宽带、高隔离特性,相对带宽达到了110%,可以实现对两个本振信号同时进行功率分配的功能。其次,针对本文多通道接收机中的射频滤波器的需求,基于电耦合技术,设计了一款超高频的SIW滤波器,其中心频率分别为13GHz,带宽为0.4GHz,该滤波器不仅在超高频下插入损耗小,并且易于和微带电路集成。通过对矩形槽的改进又延伸设计了一款“工型”槽滤波器,该滤波器中心频率为8.5GHz,带宽为2.4GHz。最后,根据项目指标要求设计了一款四通道的Ku波段相控阵接收机,该接收机中心频率为13GHz,带宽0.4GHz,增益超过60d B,噪声系数优于2d B,动态范围大于100d B,并且具有70d B的数控衰减范围。根据第二章接收机结构选取和参数选择的分析过程,首先给出了详细的电路原理,通过对所设计的电路结构进行指标测算、电路仿真分析,验证了所设计接收机的合理性,然后绘制了多通道接收机的版图。最后对该接收机进行了加工和封装,其尺寸具体为长167.3mm,宽132.6mm,厚度15mm。本文所提出的多通道小型化接收机的设计过程,可满足不同频段雷达接收机的设计要求,特别适用于现代陆基、海基相控阵雷达以及电子对抗、通信等领域。

张净植[8](2019)在《高性能射频毫米波频率源集成电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无线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作于毫米波频段的无线射频系统具有越来越多的吸引力。作为射频系统中的关键模块,毫米波频率源是目前制约无线系统性能的瓶颈所在。本文将重点针对射频毫米波频率源集成电路所面临的高频、宽带以及低相位噪声三方面挑战,对频率源集成电路的性能提升方法进行了针对性地研究。本文首先探索直接产生毫米波频段低相位噪声信号的可能性;之后提出了超宽带注入锁定技术及相应的带宽扩展技术,实现了毫米波频段的超宽带低相位噪声信号产生;最后,研究了雷达和通信系统中的高性能频率源应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了可扩展多振荡器耦合版图布局技术,采用八路振荡器耦合,实现了9 dB的相位噪声改善。基于该技术,采用65 nm CMOS技术,设计了一款60 GHz压控振荡器。在1 MHz频偏处,实现了-105.5 dBc/Hz的相位噪声。2.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压器耦合的四阶负载技术,极大幅度地提高了毫米波频段注入锁定振荡器的锁定带宽。基于该技术设计了两款工作于60 GHz的注入锁定分频器,采用65 nm CMOS工艺,在功耗为1.2 mW的情况下,实现了62.9%的工作带宽。3.提出了一种基于强耦合变压器的注入电流提升技术,提升了毫米波注入锁定倍频器的输入电流幅度,进而极大幅度地提升锁定带宽。基于该技术设计了两款工作于22.4-43.2 GHz的超宽带注入锁定倍频器。采用65 nm CMOS工艺,其实现了61.8%的工作带宽,相比现有注入锁定倍频器提升了5.2倍。4.提出了一种多模式可调倍频比的倍频技术,使用低频窄带信号输入,产生毫米波超宽带信号输出,实现了毫米波频率源带宽展宽效应。采用65 nm CMOS工艺,设计了两款超宽带多模式倍频器。一款采用乘3.5、乘4.5和乘5.5的可调倍频比,在仅需要6.2-8.0 GHz(25.3%带宽)的输入信号情况下,实现了21.7-41.7GHz(63.1%带宽)的超宽带正交信号产生。另一款采用乘5和乘7的可调倍频比,在输入信号为4.3-5.8 GHz(32.0%带宽)时,能够产生22.4-40.6 GHz(57.8%带宽)的超宽带输出信号。5.将高性能频率源应用于雷达和通信系统中。采用180 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工作于24 GHz频段单发双收雷达芯片。此外,采用65 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工作于39 GHz频段的通信双路接收芯片和双路发射芯片。

何春燕[9](2019)在《基于超宽带雷达的探测系统研究及设计》文中指出由于超宽带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功耗较低、穿透能力强、保密性能好等优点,所以该技术自从被提出来以后就受到了学界的关注及推崇,并且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超宽带雷达在浅层、中层地下物质探测、生命探测等领域有着非常显着的应用,且其为最重要的方法。本文基于超宽带设计了一款雷达探测系统,该系统由收发链路、比较链路和天线组成,可应用在浅层、中层地下物质探测、生命探测等领域,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研究了超宽带技术,给出了超宽带雷达探测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将探测系统分为收发链路、比较链路和天线三个部分,其中,比较链路是接收机中的测幅测相模块。设计了探测系统的收发链路。在发射链路的设计过程中,仔细研究和分析了脉冲源和增益放大电路的特性和工作原理,运用锁相环技术和HMC830芯片完成了频率源的设计,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中采用HMC992Lp5e芯片,极大的简化了中频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在接收链路的设计过程中,认真学习和研究了雷达接收机的结构、本振源的合成技术、低噪声放大和幅度相位的校准技术,通过对各模块性能指标的分析和计算,设计了一款基于超外差式结构的接收机。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设计了一款用于测量介质介电常数的谐振腔天线。在天线的设计过程中,对介质参数进行了仔细研究和分析,在金属腔体和加天线罩的情况下,对天线进行了模拟仿真,对天线的关键字进行了优化处理,并对天线进行了组阵设计和分析,设计出了谐振腔天线。将本超宽带雷达系统应用于生命探测,主要就人体生命微动特征(呼吸)进行了探测仿真,然后对其回波信号进行频谱分析,从而能够通过呼吸判断有无人体生命特征存在。本超宽带雷达探测系统除了能够探测人体生命特征,还能够应用在对其他物质的探测中,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其准确性。

宋勇平[10](2019)在《认知穿墙雷达成像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认知雷达中的感知技术为主,以波形优化技术为辅,以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穿墙成像雷达为平台,对认知穿墙雷达的成像机理以及其他关键技术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在电磁环境信息感知技术方面,提出了基于最小统计的射频干扰(Radio Frequency Interfence,RFI)在线估计方法,能够提高电磁环境信息获得准确性;为了降低RFI抑制对墙后目标信息的损害,本文亦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迭代稀疏重构的RFI抑制方法,相比于现有的重构类方法,本文的方法具有更好的弱目标保护能力。在背景环境信息感知技术方面,提出了基于功率谱相干因子的扩展目标增强成像方法,有效改善了传统建筑物结构成像中栅旁瓣电平较高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结构成像性能,本文提出了基于相干因子增强的建筑物结构稀疏成像方法,相比于传统的稀疏成像方法,本文的方法具有更好的重构稳定性与收敛速度。在目标信息感知方面,本文首先分析了墙后人体运动目标对传统雷达成像方法的影响,获得了目标最大允许速度的空间分布信息,对于墙后人体运动目标探测中的鬼影杂波问题,提出了基于空间多普勒处理与三维恒虚警检测的背景信息辅助判读方法;接着分析了传统波形优化方法对脉冲压缩性能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同时考虑发射能量与信号一维冲激响应性能限制的双约束波形优化方法,并利用鬼影杂波抑制问题进行了验证;最后,分析了MIMO雷达运动目标成像问题与传统雷达信号处理中检测前聚焦(Focus Before Detection,FBD)问题之间的关系,并以多脉冲滑动距离-速度投影技术为核心,提出了适用于MIMO雷达的多脉冲联合成像方法。上述方法均利用仿真或实测数据进行了有效性验证。

二、超宽带雷达多通道接收机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宽带雷达多通道接收机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单比特数字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1.3 论文安排
第二章 单比特接收机原理
    2.1 采样模块
        2.1.1 高速低分辨ADC
        2.1.2 低bit ADC量化方式
        2.1.3 带通采样定理
    2.2 FPGA模块
    2.3 FFT
        2.3.1 旋转因子4 点量化
        2.3.2 旋转因子8 点量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单比特接收机量化对接收信号影响
    3.1 单比特量化对频谱影响
    3.2 加入噪声对单比特量化的影响
    3.3 接收机对双音信号的识别能力
        3.3.1 非线性变换的影响
        3.3.2 误检结果的数据分析
    3.4 接收机的测频精度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比特接收机多信号分辨能力研究
    4.1 门限选频方法
        4.1.1 高低门限设置法
        4.1.2 比例门限设置法
    4.2 分段滤波测频方法
        4.2.1 分段滤波测频方法介绍
        4.2.2 分段滤波测频方法检测率提升分析
        4.2.3 分段滤波测频方法实现
    4.3 误检结果修正法
        4.3.1 误检结果修正法原理
        4.3.2 误检结果修正法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imulink仿真结构搭建与算法验证
    5.1 Simulink仿真结构搭建
    5.2 常用门限设置方法仿真与结果分析
    5.3 分段滤波测频方法仿真与检测率分析
    5.4 误检结果修正法仿真与检测率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一种多通道脉冲超宽带接收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超宽带接收机的简介
    2.1 超宽带接收机技术挑战
    2.2 超宽带接收机结构概述
        2.2.1 直接采样接收机
        2.2.2 频域采样接收机
        2.2.3 等效时间采样接收机
        2.2.4 阈值检测接收机
        2.2.5 能量检测接收机
        2.2.6 超宽带接收机分类比较
    2.3 等效时间采样法概述
        2.3.1 随机等效时间采样
        2.3.2 顺序等效时间采样
    2.4 多通道的超宽带接收系统
        2.4.1 固定时钟实现
        2.4.2 可编程延时芯片实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3.1 系统方案设计
        3.1.1 多通道脉冲超宽带接收系统方案设计
        3.1.2 DDS工作原理
        3.1.3 采样方法的改进
        3.1.4 系统性能指标
    3.2 模块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3.2.1 FPGA及其配置电路
        3.2.2 功能模块电路
        3.2.3 端口模块电路
        3.2.4 电源模块电路
    3.3 系统控制原理
        3.3.1 SPI通信协议
        3.3.2 步进时钟源控制方法
        3.3.3 FX2LP传输原理
        3.3.4 模数转换与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3.4 工程实现
        3.4.1 数字电路实现
        3.4.2 FPGA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4.1 系统搭建
    4.2 系统测试
        4.2.1 步进时钟源的测试
        4.2.2 模数转换与数据传输模块的测试
        4.2.3 接收系统的测试
    4.3 实验总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MIMO雷达参数估计与智能化认知体系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及英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MIMO雷达DOA估计研究现状
        1.2.2 智能化认知MIMO雷达体系研究现状
        1.2.3 MIMO雷达DOA估计研究的主要问题
        1.2.4 智能化认知MIMO雷达体系结构研究的主要问题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全文安排
第二章 基于原子范数去噪的DOA单次快拍估计方法
    2.1 引言
    2.2 快速运动目标的MIMO雷达系统
    2.3 连续域上的超分辨估计方法
    2.4 实验仿真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BL联合卡尔曼滤波的DOA跟踪估计方法
    3.1 引言
    3.2 MIMO雷达运动目标系统模型
    3.3 SBL混合卡尔曼滤波的DOA估计方法
    3.4 实验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化认知MIMO雷达体系结构研究
    4.1 引言
    4.2 认知雷达面临的新的系统需求
        4.2.1 现代化认知电子战发展对雷达提出新挑战
        4.2.2 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对雷达技术的促进
        4.2.3 开放式集成软硬件平台的需求
        4.2.4 回波数据存储及大数据挖掘的需求
    4.3 智能化认知MIMO雷达体系结构
        4.3.1 智能化认知MIMO雷达系统架构
        4.3.2 从接收机到信号处理再到发射机的反馈
        4.3.3 融合人工智能的信号处理
        4.3.4 OOEDA方法以及采用强化学习进行智能感知
        4.3.5 数据存储及大数据挖掘
        4.3.6 多功能综合射频一体化设计
        4.3.7 自适应智能超宽带发射机
        4.3.8 自适应智能超宽带接收机
    4.4 智能化认知MIMO雷达新体系具体实施
        4.4.1 系统硬件架构实施
        4.4.2 系统软件架构实施
        4.4.3 先验知识库构造
        4.4.4 健康管理及资源管理
        4.4.5 统一标准的雷达内外部接口
    4.5 数字/半实物/实物多功能仿真测试平台
    4.6 实验仿真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今后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博士研读期间发表论文及主要成果

(4)压缩感知在MIMO雷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压缩感知在雷达中的研究现状
        1.2.2 压缩感知在MIMO雷达中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压缩感知应用于MIMO雷达系统相关理论
    2.1 引言
    2.2 压缩感知理论
        2.2.1 稀疏信号
        2.2.2 测量矩阵
        2.2.3 重构算法
    2.3 MIMO雷达中的超宽带合成和稀布阵优化
        2.3.1 超宽带合成
        2.3.2 稀布阵优化
    2.4 模拟信息转换器
        2.4.1 预调制型AIC结构
        2.4.2 直接型AIC结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压缩感知的MIMO雷达超宽带合成
    3.1 引言
    3.2 MIMO雷达多频子带信号的压缩感知观测模型
    3.3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多波束联合凸优化的MIMO雷达稀布阵综合
    4.1 引言
    4.2 稀布阵的多波束联合凸优化模型
    4.3 模型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分段型模拟信息转换器的MIMO雷达接收通道设计
    5.1 引言
    5.2 分段型模拟信息转换器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
        5.2.1 分段型AIC的模型建立
        5.2.2 分段型AIC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5.3 分段型AIC结构在MIMO雷达接收通道中的模型建立与仿真分析
        5.3.1 模型建立
        5.3.2 仿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总结
    后续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超宽带零中频接收机及其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安排
第二章 射频接收机架构
    2.1 超外差接收机架构
    2.2 射频直接采样接收机结构
    2.3 零中频接收机架构
    2.4 频率无关的IQ不平衡
    2.5 频率相关的IQ不平衡
    2.6 小结
第三章 IQ不平衡估计和补偿算法研究
    3.1 窄带IQ不平衡补偿方法
    3.2 时域有限脉冲响应补偿法
    3.3 最小二乘矩阵求逆法
    3.4 共轭自适应滤波法
    3.5 小结
第四章 性能仿真和分析
    4.1 窄带校准方法性能仿真分析
        4.1.1 不平衡参数估计精度仿真分析
        4.1.2 校准性能仿真分析
    4.2 宽带校准方法性能仿真与分析
        4.2.1 对多音信号和宽带线性调频信号的IQ不平衡设置
        4.2.2 时域有限脉冲响应补偿法的仿真性能分析
        4.2.3 最小二乘矩阵求逆法的仿真性能分析
        4.2.4 共轭自适应滤波法的仿真性能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超宽带零中频接收与校准方案实现
    5.1 超宽带零中频接收与校正系统
    5.2 主要模块的设计和配置
        5.2.1 射频信号产生模块
        5.2.2 模拟正交下变频模块
        5.2.3 模数转换(ADC)
        5.2.4 控制模块
    5.3 测试结果分析
        5.3.1 校准参数数值计算
        5.3.2 频率选择性IQ不平衡校准结果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基于动态可重构的宽带数字信道化射频存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DRFM国外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
        1.2.2 DRFM国内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数字信道化射频存储技术相关原理
    2.1 引言
    2.2 数字信道化技术原理
        2.2.1 信道划分
        2.2.2 数字接收机的基本信道化模型
        2.2.3 数字接收机的高效信道化模型
    2.3 数字射频存储技术原理
        2.3.1 射频存储技术原理
        2.3.2 数字射频存储技术分类
        2.3.3 数字射频存储技术量化方式
        2.3.4 数字射频存储技术主要参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态可重构的宽带数字信道化射频存储技术
    3.1 引言
    3.2 传统的DRFM设计原理
    3.3 动态可重构的宽带数字信道化DRFM系统设计
        3.3.1 信号动态估计功能实现
        3.3.2 超宽带雷达信号动态配置分析
        3.3.3 超宽带雷达信号高精度处理
    3.4 结果分析与验证
        3.4.1 信号动态估计分析
        3.4.2 超宽带雷达信号高精度处理分析
        3.4.3 动态可重构DRFM设计FPGA硬件平台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启发式蚁群算法的幅相补偿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蚁群算法原理概述
        4.2.1 蚁群算法数学模型
        4.2.2 基于基本蚁群算法的旅行商问题实现
        4.2.3 基本蚁群算法特性
    4.3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FIR滤波器优化设计
        4.3.1 窗函数FIR滤波器设计仿真结果
        4.3.2 改进蚁群算法FIR滤波器优化设计
    4.4 基于启发式蚁群算法的幅相补偿
        4.4.1 超宽带雷达信号预失真滤波器设计
        4.4.2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FIR滤波器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4.4.3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FIR滤波器优化设计实现
    4.5 结果分析与验证
        4.5.1 宽带雷达信号幅相补偿分析
        4.5.2 超宽带雷达信号幅相补偿分析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结束语
    5.1 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5.2 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7)相控阵雷达接收机及关键模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2 多通道接收机理论与方案设计
    2.1 常见接收机结构
        2.1.1 超外差式结构
        2.1.2 零中频式结构
        2.1.3 低中频式结构
    2.2 接收机性能指标
        2.2.1 噪声系数
        2.2.2 灵敏度
        2.2.3 线性度
        2.2.4 动态范围
        2.2.5 镜像抑制度
    2.3 Ku波段接收机技术指标和方案设计
        2.3.1 技术指标
        2.3.2 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垂直椭圆耦合结构的双通道高隔离宽带功分器
    3.1 椭圆缺陷地结构基本单元原理分析
    3.2 双通道高隔离宽带功分器设计
        3.2.1 原理分析
        3.2.2 仿真结果
    3.3 本章小结
4 基片电耦合技术的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设计
    4.1 基片集成波导理论
    4.2 基于电耦合技术的四阶SIW滤波器设计
        4.2.1 原理分析
        4.2.2 仿真结果
    4.3 基于电耦合技术的“工型”槽SIW滤波器设计
        4.3.1 原理分析
        4.3.2 仿真和实测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四通道Ku波段接收机的设计
    5.1 总体电路设计
        5.1.1 器件选型
        5.1.2 电路设计
        5.1.3 波控设计
        5.1.4 电源控制设计
    5.2 指标测算与仿真
        5.2.1 指标测算
        5.2.2 电性能仿真
    5.3 版图设计与仿真
        5.3.1 版图设计
        5.3.2 加工与封装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与不足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高性能射频毫米波频率源集成电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贡献与创新
    1.4 结构安排
第二章 低相位噪声毫米波振荡器研究
    2.1 振荡器相位噪声分析
    2.2 耦合式低相位噪声振荡器
    2.3 相位噪声恶化分析
    2.4 低相位噪声八核振荡器设计
        2.4.1 低相位噪声八核振荡器电路设计
        2.4.2 低相位噪声八核振荡器测试结果
    2.5 小结
第三章 宽锁定范围注入锁定技术研究
    3.1 注入锁定
    3.2 锁定范围
    3.3 高阶变压器负载
    3.4 基于变压器负载的注入锁定振荡器设计
    3.5 超宽带注入锁定分器设计
        3.5.1 注入锁定分频器电路设计
        3.5.2 注入锁定分频器低功耗技术
        3.5.3 注入锁定分频器电路实现和测试结果
    3.6 小结
第四章 超宽带注入锁定倍频器研究
    4.1 注入电流分析
        4.1.1 注入电流引起的锁定范围限制
        4.1.2 传统注入锁定倍频器中的注入电流
    4.2 注入电流提升技术
        4.2.1 注入电流提升变压器
        4.2.2 等效电流提升增益
    4.3 注入锁定倍频器电路实现
        4.3.1 六阶变压器负载
        4.3.2 差分倍频器电路设计
        4.3.3 正交倍频器电路设计
    4.4 芯片测试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带宽扩展技术的多模倍频式频率源研究
    5.1 宽带多模倍频式频率源系统架构
    5.2 宽带多模倍频式频率源电路实现
        5.2.1 谐波混频器和多倍频比注入锁定倍频器
        5.2.2 注入锁定放大器
        5.2.3 CML分频器
    5.3 宽带多模倍频式频率源测试结果
    5.4 高谐波抑制多模倍频式频率源电路设计
    5.5 高谐波抑制多模倍频式频率源测试结果
    5.6 小结
第六章 高性能射频毫米波频率源系统应用
    6.1 通信多通道相控阵芯片
        6.1.1 收发机芯片架构
        6.1.2 本振电路结构
        6.1.3 测试结果
    6.2 雷达多通道收发机芯片
        6.2.1 收发机芯片架构
        6.2.2 测试结果
    6.3 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9)基于超宽带雷达的探测系统研究及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2章 系统整体分析及设计
    2.1 系统整体结构
        2.1.1 系统基本组成部分
    2.2 基本技术介绍
        2.2.1 超宽带技术
        2.2.2 频率源主要技术
        2.2.3 接收机结构
        2.2.4 超宽带天线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发射链路设计
    3.1 发射机概述与性能指标
        3.1.1 发射机概述
        3.1.2 性能指标
        3.1.3 超宽带发射信号
    3.2 频率源的原理与器件选择
        3.2.1 工作原理
        3.2.2 技术指标
        3.2.3 器件选择
        3.2.4 硬件实现
    3.3 自动增益控制
        3.3.1 工作原理
        3.3.2 技术指标
        3.3.3 器件选择
        3.3.4 硬件实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接收链路设计
    4.1 超宽带雷达接收机概述
        4.1.1 外差式雷达接收机系统设计
        4.1.2 超外差式雷达接收机的特点和性能
    4.2 接收机本振源合成技术
        4.2.1 接收机稳定本振源合成方法
        4.2.2 基于DDS的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源(DDFS)方案
    4.3 低噪声放大器
        4.3.1 低噪声放大器的指标
        4.3.2 低噪声放大器电路设计
    4.4 测幅测相模块
        4.4.1 幅相校准技术
        4.4.2 幅相校准方案
        4.4.3 器件选择
        4.4.4 硬件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介电常数测量的谐振腔天线设计与仿真
    5.1 介电常数测量的基本理论
        5.1.1 介电常数的定义
        5.1.2 介电常数的测量方法
        5.1.3 介质中的平面电磁波传播特性
    5.2 谐振腔天线单元的结构设计
        5.2.1 单元结构设计
        5.2.2 仿真结果
    5.3 谐振腔天线单元的整体设计及优化
        5.3.1 加载金属腔体
        5.3.2 加载天线罩
        5.3.3 关键参数优化(天线单元位置和天线罩厚度)
    5.4 谐振腔天线阵列的设计与分析
    5.5 HFSS介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探测系统在生命探测中的应用
    6.1 目标模拟
    6.2 探测仿真
        6.2.1 探测仿真(呼气状态)
        6.2.2 探测仿真(吸气状态)
    6.3 回波信号处理
    6.4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10)认知穿墙雷达成像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环境信息感知
        1.2.2 目标信息感知
    1.3 认知穿墙雷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电磁环境信息感知
    2.1 超宽带MIMO穿墙雷达回波模型
        2.1.0 目标信号模型
        2.1.1 RFI信号模型
        2.1.2 RFI信号对墙后目标的影响
    2.2 RFI功率估计与检测
        2.2.1 RFI与运动目标分布差异
        2.2.2 基于最小统计的时变RFI功率估计方法
        2.2.3 基于OS-CFAR的 RFI检测
    2.3 RFI抑制
        2.3.1 基于MSR的 RFI抑制方法
        2.3.2 基于SLSR的 RFI抑制方法
        2.3.3 基于ISR的 RFI抑制方法
    2.4 实验验证
        2.4.1 RFI检测
        2.4.2 RFI抑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背景环境信息感知
    3.1 静止场景的穿墙成像
        3.1.1 穿墙雷达信号传播路径模型
        3.1.2 步进频MIMO穿墙雷达成像方法
    3.2 基于功率谱相干因子加权的建筑物结构成像
        3.2.1 传统CF方法的基本原理
        3.2.2 基于功率谱的CF加权方法
    3.3 基于稀疏重构的建筑物结构成像
        3.3.1 步进频MIMO雷达稀疏成像模型
        3.3.2 贪婪类稀疏重构算法的基本原理
        3.3.3 基于CF增强的稀疏成像
    3.4 实验验证
        3.4.1 BP成像结果
        3.4.2 CF增强结果
        3.4.3 基于稀疏重构的成像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墙后运动目标检测与背景信息辅助判读
    4.1 室内人体运动目标探测
        4.1.1 人体运动目标探测原理
        4.1.2 运动目标对BP成像的影响
    4.2 环境信息辅助下的鬼影杂波判读
        4.2.1 基于环境信息辅助的墙后目标检测方法
        4.2.2 空间多普勒处理
        4.2.3 三维CFAR检测
    4.3 实验验证
        4.3.1 运动目标对BP成像性能的影响
        4.3.2 人体目标穿墙探测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墙后运动目标的波形优化
    5.1 基于最大化互信息的波形优化方法
    5.2 双约束波形优化方法
        5.2.1 ISLR约束
        5.2.2 双约束优化模型
    5.3 基于双约束波形优化的穿墙鬼影抑制方法
    5.4 实验验证
        5.4.1 MMI与双约束波形优化对比仿真实验
        5.4.2 穿墙探测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运动目标多脉冲联合成像
    6.1 MIMO穿墙雷达运动目标成像与FBD的关系
    6.2 单通道中的距离-速度投影
        6.2.1 单脉冲R-V投影
        6.2.2 多脉冲滑动R-V投影
    6.3 MIMO穿墙雷达多脉冲联合成像
    6.4 实验验证
        6.4.1 横向走动实验
        6.4.2 斜线走动实验
        6.4.3 纵向走动实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积分旁瓣比与幂指数的关系
附录B 信杂比与幂指数的关系

四、超宽带雷达多通道接收机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单比特数字接收机关键技术研究[D]. 张伟涛.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21(02)
  • [2]一种多通道脉冲超宽带接收系统设计与实现[D]. 孙浩.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20(02)
  • [3]MIMO雷达参数估计与智能化认知体系结构研究[D]. 刘松. 南京大学, 2020(12)
  • [4]压缩感知在MIMO雷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王晓波. 安徽大学, 2020(07)
  • [5]超宽带零中频接收机及其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管淑洁. 安徽大学, 2020(07)
  • [6]基于动态可重构的宽带数字信道化射频存储技术研究[D]. 李志鹏.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7]相控阵雷达接收机及关键模块研究[D]. 王陈浩.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8]高性能射频毫米波频率源集成电路研究[D]. 张净植.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4)
  • [9]基于超宽带雷达的探测系统研究及设计[D]. 何春燕.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10]认知穿墙雷达成像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D]. 宋勇平.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超宽带雷达多通道接收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