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648例受血者输血前抗HIV抗体检测分析

15 648例受血者输血前抗HIV抗体检测分析

一、15648名受血者输血前抗HIV抗体检测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旭[1](2020)在《骨科患者输血前和术前HBsAg、HCV、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骨科患者输血前和术前HBsAg、HCV、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20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要输血治疗,于输血前和术前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HCV、HIV和梅毒抗体,分析检测结果,统计各指标的阳性检出率。结果:820例骨科患者中,输血前和术前共检出HBsAg阳性83例,阳性率为10.12%;检出HCV阳性16例,阳性率为1.95%;检出HIV阳性3例,阳性率为0.37%;检出梅毒12例,阳性率为1.46%。结论:骨科患者输血前和术前进行HBsAg、HCV、HIV和梅毒抗体检测,可明显提高输血安全性,有效预防血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临床意义非凡。

许文平,余明,孔丹,肖体呈,邹家凤,徐立新,刘小红[2](2019)在《分子溯源技术在1例艾滋病感染来源分析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利用分子溯源技术,推断1例13岁白血病患者Wei感染HIV的来源。方法 采集与HIV阳性献血员Lang有关联供求关系的3份献血者和受血者样本,进行病毒载量检测和pol基因测序鉴定,对pol基因进行分析,同时利用HyPhy2.2.4和Cytoscape3.6.1将3份样本序列与泸州市获得的其他HIV同亚型序列构建分子网络。结果 3人的HIV-1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为:献血员Lang 933 cps/ml(已治疗),受血人Wei 89 813 cps/ml,受血人Deng 85 158 cps/ml。3份样本为HIV CRF01AE重组亚型,pol基因片段同源性分别为:98.8%(Lang与Wei)、99.7%(Lang与Deng)、99.1%(Wei与Deng),3份样本基因序列连接成簇(基因距离小于0.004)。结论 白血病患者Wei系HIV-1窗口期输血感染,3人感染同一HIV-1毒株可能性较大。采供血机构普及使用高灵敏度核酸检测方法,可有效提高用血安全。

王健[3](2019)在《输血前行输血相关传染病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输血前行输血相关传染病的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 000例受血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输血前均行血清感染性指标[乙肝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结果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阳性患者208例(20.8%),其中,HBsAg阳性患者138例(13.8%),HCV阳性患者62例(6.2%),TP阳性患者6例(0.6%),HIV阳性患者2例(0.2%),HBsAg与HCV均阳性患者5例(0.5%),HBsAg与HIV均阳性患者1例(0.1%)。男性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科、普外科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神经内科、呼吸科、肾内科、血液科、心血管科、妇产科及泌尿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传染性疾病感染以HBsAg为主,消化科、普外科及男性患者感染性指标检测阳性率较高。输血前行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能保证输血安全,预防医源性感染,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黄力勤,李舟,姚凤兰,汪德海,葛红卫,刘鱼,林授,郭永建[4](2018)在《美国FDA HIV-1和HCV核酸检测程序、血液处置和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引主要推荐及其启示(下)》文中研究指明4献血者归队的推荐意见需要注意,献血者归队准许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归队献血者以后继续献血,但不影响该献血者之前所献血液(包括需要启动事后调查程序的血液)的状态。4. 1因HIV-1/2检测有反应性而被屏蔽的献血者的归队4. 1. 1目前FDA尚未找到由于下述HIV-1检测结果被屏蔽献血者归队的适当程序1) HIV-1 NAT(如双病毒NAT有反应性后做鉴别NAT或HIV-1 RNA单病毒NAT)有反应性和

李佳明,于欢,毛翔,虞炎秋,耿文清,姜拥军,徐俊杰[5](2018)在《2001-2015年我国医疗机构手术前和受血前临床患者梅毒阳性率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我国医疗机构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的梅毒阳性检出率及其变化,为加强梅毒筛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找检索并提取2001-2015年中国临床术前/输血前人群梅毒调查文献,对提取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1篇合格文献,2001-2015年中国医疗机构手术前和受血前临床患者梅毒筛查阳性率为1.1%[95%可信区间(CI):1.0%1.3%],其中我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梅毒筛查阳性率分别为2.7%(95%CI:0.8%4.7%)、2.0%(95%CI:1.1%2.9%)和1.9%(95%CI:1.3%2.6%),而华北地区仅为0.7%(95%CI:0.4%0.9%);2001-2005年梅毒阳性检出率为0.9%(95%CI:0.7%1.1%),而2011-2015年上升至1.2%(95%CI:0.8%1.6%)。结论中国临床术前/输血前患者的梅毒检出率水平较高,且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相关部门需加强对梅毒的疫情监测和防控,应加强对术前/受血前临床患者中筛查出的梅毒感染者的转介和艾滋病病毒筛查工作,以掌握梅毒疫情和控制该人群梅毒的流行和扩散。

吴少梅,杨志钊,陈炎英[6](2016)在《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对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作用》文中提出目的:了解输血前4项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在预防输血相关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受血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 Ag)、艾滋病病毒(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及梅毒(TP)抗体4项血清学指标检测分析。结果:本组3000例患者中,HBs Ag阳性412例,阳性率为13.73%。抗HCV阳性81例,阳性率为2.7%。TP特异性抗体阳性14例,阳性率为0.47%,抗HIV抗体阳性3例,阳性率为0.10%。其中HBs Ag、抗HCV双重阳性为15例,HBs Ag、TP抗体双重阳性为1例。不同科室的患者均有输血相关病原学标志物检出,HBs Ag、抗HCV遍布于各科室,检出率较高;HBs Ag、抗HCV阳性患者主要集中在消化科和感染病科,抗HCV阳性多为输血次数多,透析患者。抗HIV抗体、TP特异性抗体阳性者多集中在性乱和吸毒人群。结论:部分患者在输血前已感染相关传染性疾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以有效预防输血相关传染病的传播和进一步感染,最大限度减少临床输血风险。

霍保平,张建平,马艳侠[7](2012)在《化学发光法在感染性指标定量检测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了解输血前感染性指标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用化学发光法(CLIA)对3 215例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及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定量检测,阳性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定性检测。结果 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定量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91%(415/3215)、1.18%(38/3215)、1.24%(40/3215)、0.06%(2/3215),定量阳性标本经ELISA检测,定性阴性分别为55、5、8、0例,两种方法HBsAg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结论输血感染性指标定量检测可降低漏检率,及早发现感染"窗口期"患者,且有利于医护人员自我防护及减少医疗纠纷。

熊异和[8](2012)在《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3 687例受血者输血前4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抗-TP)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 687例受血者中,HBsAg的阳性率为12.18%,抗-HCV阳性率为0.90%,抗-HIV阳性率为0.05%,抗-TP阳性率为0.57%。结论做好受血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抗体的检测工作,对掌握受血者的感染状况,判定医疗纠纷责任,预防和减少因输血治疗造成的医疗纠纷,以及对医务人员在医疗操作过程中的自身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友林,张小红[9](2012)在《金标斑点法及酶联免疫试验对HIV患者的临床测定效果对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研究金标斑点法(DIGC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作为临床筛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方法的有效性与适用范围。方法对本院2006年12月至2010年11月间入院并申请输血的14 325例输血对象进行了输血前HIV抗体检查,将抗HIV快速诊断DIGCA与ELISA进行了结果对比。结果成功检出8例阳性样本,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而对14 325例临床输血患者所得的血清样本进行了酶联免疫法ELISA初筛得到阳性例数8例,使用DIGCA进行检测则得到阳性例数10例,后将所有经两种方法筛选呈阳性的血清样本送至本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了阳性鉴定,最终显示共有5例患者的血清样本呈现HIV抗体阳性,HIV阳性率为0.035%。对于经ELISA检测结果呈阳性的5例样本平行进行DIGCA检测结果均呈阳性,而除此5例之外,DIGCA另检出了有2例血清样本HIV检测结果呈阳性,但这2例血清样本后经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进行了HIV阳性鉴别结果为假阳性。结论 DIGCA比较适用于急症患者及小型实验室HIV抗体初筛检测,但不太适宜于大批量样本检测[4]。因此ELISA恰恰相反,它更加适用于样本量较大的检测情况,而对于临床急症患者和样本量较少的情况应回避使用。

简政,王华[10](2012)在《2005~2010年医院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调查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状况及分布特征。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IV抗体,统计分布科室、年龄、性别比例及各年度的感染状况。结果 56 208例中,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血清142例(142/56 208),其中青壮年占78.87%,男女比例为2.55∶1,科室分布以门诊、内科为主,年检出率0.055%~0.481%。结论 HIV感染率以较大幅度逐年上升,且分布科室较广。建议综合性医院对所有住院患者均进行HIV抗体筛查。

二、15648名受血者输血前抗HIV抗体检测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5648名受血者输血前抗HIV抗体检测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骨科患者输血前和术前HBsAg、HCV、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血液标本采集。
        1.2.2 试剂及仪器。
        1.2.3 检测方法。
        1.2.4 判定标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输血前行输血相关传染病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
    2.2 不同性别受血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2.3 不同科室受血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4)美国FDA HIV-1和HCV核酸检测程序、血液处置和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引主要推荐及其启示(下)(论文提纲范文)

4 献血者归队的推荐意见
    4.1 因HIV-1/2检测有反应性而被屏蔽的献血者的归队
        4.1.1 目前FDA尚未找到由于下述HIV-1检测结果被屏蔽献血者归队的适当程序
        4.1.2 FDA已同意适用的3类被屏蔽献血者的归队程序 (图5和表5) 。
        4.1.2. 1 Ⅰ类
        4.1.2. 2 Ⅱ类
        4.1.2. 3 Ⅲ类
        4.1.3 为使符合FDA标准 (献血者在其他方面适宜再次捐献血液) 的献血者归队, FDA推荐按下述归队程序 (图5和表5) 操作。
        4.1.3. 1 距献血者上次捐献血液时间≥8周时采集新标本 (注:此时不献血) 做试验
        4.1.3. 2 根据献血者新标本的随访检测结果实施相应操作程序
    4.2 因HCV检测有反应性而被屏蔽的献血者的归队
        4.2.1 目前FDA尚未找到由于下述HCV检测结果被屏蔽的献血者归队的适当程序:1)
        4.2.2 FDA已同意适用的2类被屏蔽献血者的归队程序 (图6和表6) 。
        4.2.2. 1 A类
        4.2.2. 2 B类
        4.2.3 为使符合FDA标准的献血者归队 (即献血者可再次献血) , FDA推荐按以下程序操作 (图6和表6) 。
        4.2.3. 1 距献血者上次献血时间≥6个月时采集新标本 (注:此时不献血) 做以下做随访检测
        4.2.3. 2 根据献血者新标本的随访检测结果按下述程序做相应的操作
5 推荐意见说明
    5.1《指引》的修订历史
    5.2 美国血液病毒核酸筛查的发展概况
        5.2.1 开展各种高敏感性试验降低了HIV-1和HCV经血传播的风险
        5.2.2 制定献血 (浆) 者各类NAT检测指引、批准各种NAT方法 (试剂) 用于献血 (浆) 者筛查
    5.3 核酸检测程序推荐意见说明
    5.4 献血者归队推荐意见说明
        5.4.1 HIV检测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推荐意见说明
        5.4.2 HCV检测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推荐意见说明
6 启示

(5)2001-2015年我国医疗机构手术前和受血前临床患者梅毒阳性率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文献检索
        1.2.1 文献纳入标准
        1.2.2 文献剔除标准
        1.2.3 文献检索策略
        1.2.4文献筛选策略
        1.2.5 文献的质量评价
        1.2.6 变量提取
        1.2.7数据分组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文献质量评价
    2.3 异质性检验
    2.4 Meta分析结果
        2.4.1 不同地理区域梅毒筛查阳性率
        2.4.2 梅毒筛查阳性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5 发表偏倚
    2.6 敏感性分析
    2.7 Meta回归
3 讨论

(6)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对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试剂和仪器
2 结果
    2.1 患者血清中感染性指标检测阳性结果
    2.2 患者血清中4项感染性指标合并感染模式及例数
    2.3 不同科室患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标志物阳性结果
3 讨论

(7)化学发光法在感染性指标定量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3 讨 论

(8)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试剂
    1.4 结果判定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9)金标斑点法及酶联免疫试验对HIV患者的临床测定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2.1 已知质控血清样本的筛选结果对比
    2.2 患者血清样本的筛选结果对比
3 讨 论

(10)2005~2010年医院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阳性结果
    2.2 性别、年龄分布
    2.3 时间分布
    2.4 科室分布
3 讨论

四、15648名受血者输血前抗HIV抗体检测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骨科患者输血前和术前HBsAg、HCV、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的分析[J]. 杨晓旭.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02)
  • [2]分子溯源技术在1例艾滋病感染来源分析中的应用[J]. 许文平,余明,孔丹,肖体呈,邹家凤,徐立新,刘小红.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9(05)
  • [3]输血前行输血相关传染病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临床意义[J]. 王健.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19(05)
  • [4]美国FDA HIV-1和HCV核酸检测程序、血液处置和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引主要推荐及其启示(下)[J]. 黄力勤,李舟,姚凤兰,汪德海,葛红卫,刘鱼,林授,郭永建. 中国输血杂志, 2018(07)
  • [5]2001-2015年我国医疗机构手术前和受血前临床患者梅毒阳性率的Meta分析[J]. 李佳明,于欢,毛翔,虞炎秋,耿文清,姜拥军,徐俊杰.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04)
  • [6]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对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预防作用[J]. 吴少梅,杨志钊,陈炎英.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17)
  • [7]化学发光法在感染性指标定量检测中的应用[J]. 霍保平,张建平,马艳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18)
  • [8]受血者输血前4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J]. 熊异和.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13)
  • [9]金标斑点法及酶联免疫试验对HIV患者的临床测定效果对比[J]. 高友林,张小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13)
  • [10]2005~2010年医院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 简政,王华. 现代医药卫生, 2012(04)

标签:;  ;  ;  ;  ;  

15 648例受血者输血前抗HIV抗体检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