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器质量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变压器质量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变压器质量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陈友鹏,陈璟华,廖姗姗,赵炳耀[1](2021)在《电力变压器抗短路能力提升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在系统突发短路时,电力变压器电流会急剧增大,同时产生巨大的电动力,造成结构损伤和过热等问题,因此电力变压器的抗短路能力成为了相关领域的热点。首先将电力变压器抗短路能力的理论研究分成电磁特性和机械特性两个方向,并归纳了电力变压器在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电力变压器抗短路能力提升措施进行了对比和总结,并对电力变压器发展趋势和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

侯秉臣[2](2021)在《基于NSGA-Ⅱ和BAS混合算法的含固态变压器的有源配电网无功优化》文中指出随着传统配电网的迭代以及高比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渗透,有源配电网正逐步走向成熟,能源压力能有效地得到缓解。但有源配电网中DG大规模并网所呈现的问题依旧很多,包括一定区域的传统配电网由单向潮流变为双向潮流、无功分布的改变引起电压稳定问题以及谐波增加等问题,所以有源配电网需要相关的改进与优化,以适应目前电力工业的新环境。固态变压器(Solid State Transformer,SST)具有维持系统电压稳定、改善谐波以及具有高低压直流输出等功能,故含SST的有源配电网较传统配电网能有效解决增长较快的电力需求与电力生产之间的矛盾。但对含SST的有源配电网的无功控制增加了一定难度,包括寻找新的目标函数、SST的约束集、控制变量等,同时也增加了复杂模型的求解难度。随着新能源发电的发展,配电网面临的形势多种多样,建立含SST的有源配电网优化模型,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其中对模型进行正确求解尤为关键。首先,本文对传统配电网、含SST的有源配电网以及求解配电网优化模型的几种常用算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典型的AC/DC、AC/DC/AC型SST的无功优化与电压调整原理,包括SST工作结构、数学模型与控制方式等。其次,在分析配电网无功优化时,潮流计算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考虑到传统的配电网潮流计算对于含SST的有源配电网并不适用,所以本文在传统交替迭代潮流算法的基础上,利用适应于含SST有源配电网的改进前推回代潮流计算方法,并进行算例分析与验证。再次,针对配电网无功优化中常用的算法,为了求出Pareto最优解,本文详细地对比分析了目前比较新的BAS算法与经典的NSGA-Ⅱ算法在求解实际问题时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并取长补短,提出了一种NSGA-Ⅱ算法与BAS算法的混合多目标优化算法对其进行求解。该混合算法结合了BAS算法的编程简单与NSGA-Ⅱ算法稳定的优点,使得混合算法寻优能力更强,收敛速度更快。利用测试函数及综合度量指标对混合算法进行测试,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最后,建立含SST的有源配电网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将BAS与NSGA-Ⅱ混合算法应用于含SST的有源配电网无功优化求解中,并对修改的IEEE-33节点系统在正常负荷与重负荷两种情况下进行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优化措施下的系统网损与电压质量,验证了混合算法较单一算法在含SST的有源配电网优化计算中的优异性。结果表明,含SST的有源配电网无功优化在降损方面和电压质量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使得配电网充分发挥最大的利用效率。

王铭灏[3](2021)在《计及电压扰动的光伏输出特性及其对保护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大规模光伏发电系统多通过电力电子设备集中并入交流电网,深刻改变了传统电力系统物理结构以及作用规律,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又提出了新要求,受物理拓扑结构和非线性受控源双重影响下,其故障后暂态特性与传统同步机有很大差异,传统故障分析理论和交流继电保护在大规模高比例光伏并网的新环境下都面临着极大考验,外部因素如网侧电压扰动,以及自身因素如控制环节的动态性能对光伏故障谐波特性有着深刻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考虑不同场景下的光伏故障谐波特性及其对保护的影响机理。本文以光伏交流集中并网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网侧电压严重跌落和相邻变压器空载合闸场景下光伏输出电流二次谐波分量及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与对策等方面展开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主变低压侧区内三相短路故障的场景,分析了锁相环在其输入电压信号严重跌落时的工作性能,研究了锁相环动态特性对光伏输出特性的影响,指出在光伏接入弱电网场景下,并网点发生电压严重跌落会导致锁相环误差增大,导致光伏输出电流中含有大量谐波分量,进而影响主变差动保护的性能。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基于记忆电压的锁相环改进方案,有效改善了三相短路故障下光伏输出特性,解决了主变差动保护二次谐波制动判据误闭锁的问题。仿真结果验证了相关分析和改进方案的正确性。(2)针对相邻变压器空载合闸的场景,分析光伏逆变器交直流侧电压扰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进一步通过列写光伏控制结构传递函数,揭示网侧电压扰动下光伏输出电流二次谐波分量的产生机理,在此基础上,针对弱电网中光伏场站主变轻微故障场景,研究了光伏电流较高的二次谐波含量对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影响,并从优化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控制环节中加入陷波器的抑制措施,仿真结果验证了相关分析和改进方案的正确性。(3)针对光伏送出线发生经过渡电阻短路时传统距离保护可能无法正确动作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指出现有自适应距离保护存在区外故障误动的风险,并在现有自适应曲边四边形距离保护的动作特性基础上,划定不同延时的动作区域,与相邻线路配合;针对可能存在的误动的情况,分析相应的故障位置和过渡电阻大小规律,通过分析零序电流相位与故障电流相位关系,近似求取线路短路阻抗,构成保护的辅助判据;最后通过实际故障数据和仿真验证了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傅曲武[4](2021)在《HXD3C型电力机车辅助变流器故障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对于列车运行安全正点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铁路行车设备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助变流器是HXD3C型电力机车可靠运行的重要部件,但在现场运用中,辅助变流器故障发生频率较高,对列车运行秩序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针对辅助变流器故障展开分析研究,采取改进措施以提高辅助变流器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辅助变流系统的结构和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对辅助变流器的各项保护功能进行了介绍。然后通过对机车检修段承修的HXD3C型电力机车2016至2020年出现的机破和临修情况进行了统计及分析,找到辅助变流器主要故障是辅助变流器接地故障和中间直流过压故障,并对这两种典型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故障树的方法,找到引起这两种典型故障的末端因素(即底事件),然后通过机破、临修数据统计,从末端因素(即底事件)中找出故障影响大或发生频次高的因素,并确认为关键因素,再根据关键因素的特点及现场检修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提高了辅助变流器的可靠性。通过比对分析两种车型辅助变流系统结构,找出HXD3C型电力机车辅助变流系统存在的缺陷,提出进一步改进建议。

周孟[5](2021)在《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变压器作为我国电力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状态与电网的稳定程度密不可分,变压器一旦出现异常或故障情况,都将对电网的供配电造成不利影响,从而产生经济上的重大损失。因此,研究有效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对电网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变压器故障诊断准确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混合蛙跳算法(Improved Shuffled Frog Leaping Algorithm,ISFLA)优化支持向量机(SVM)参数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并完成了故障诊断系统的构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变压器故障机理与关键因素研究。通过对变压器故障进行研究,分析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形成机理,解释溶解气体产生的原由,重点研究特征气体含量与种类跟变压器内部故障的对应关系。(2)混合蛙跳算法的改进及测试。针对混合蛙跳算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混合蛙跳算法。该算法采用均匀随机化与反近似对立相结合的方法对种群初始化进行改进;引入差分变异算子改进局部更新策略,利用Levy变异算子替代随机更新操作,并将余弦适应性骨架差分进化算法内嵌入局部搜索中。经仿真实验,验证了ISFLA的性能有大幅度提高。(3)基于ISFLA-SVM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将ISFLA引入SVM中,实现对SVM模型参数的优化,并建立故障诊断模型,通过对变压器故障特征选取方法进行分析,选择特征气体含量及比值为故障样本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SVM模型可对变压器故障进行精准诊断。(4)变压器故障诊断系统的实现。以GUI和SQL Server19为开发工具和数据库,完成变压器故障诊断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及人机界面开发,实验测试结果验证了系统可行性。

苏航[6](2021)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变可开放容量分析及测算》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电力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配电网设备的运行压力与运行成本也在随之增加。对配电变压器的可开放容量进行合理地分析以及准确地测算是保证配电变压器安全经济运行,保障电力部门业扩报装业务的稳步开展的基础,也有助于优化配电系统运行、提高线路利用率。因此本文利用大数据技术、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以及贝叶斯网络等为理论基础,改进了传统的配电变压器可开放容量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变可开放容量分析及测算方法。传统的配电变压器可开放容量计算时仅使用经验配置系数,未考虑各地区的用电特性演变规律,不能完全符合配电变压器的运行变化,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是需要把握住用户的用电规律,因此本文以江苏省常州市台区为例,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台区用户的用电特性进行了分析。分别按照日、周、月、年等不同时间跨度进行分类,对用户的电力负荷特性与用电同时率特性进行了总结分析。传统的配电变压器可开放容量计算时仅基于往年数据,有一定滞后性,从而在配变负荷变化较大时出现计算误差,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对配电变压器的运行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因此本文以江苏省常州市台区数据为基础,构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LSTM台区配电变压器年负荷峰值预测模型(Bayes-LSTM负荷预测模型)。首先基于电力大数据进行预测性分析,得到了模型样本的最优划分及峰值抽取比例。然后将LSTM网络与贝叶斯网络结合,构建了 Bayes-LSTM负荷预测模型,并对比分析了该模型相对于传统的LSTM序列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和稳定性上的优势。针对传统配电变压器可开放容量计算上的各种问题,本文改进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电变压器可开放容量测算方法。首先,在掌握了台区用户的用电特性后,有针对性地采集台区的负荷数据来构建动态同时率库。然后,将Bayes-LSTM负荷预测模型加入到可开放容量的测算过程中,以其预测数据来代替传统公式中的历史数据。并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配电变压器可开放容量测算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王丹[7](2021)在《含小水电的配电网无功优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发展和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的同时,能源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紧张。小水电作为一种绿色清洁电源,对一些地区的电力安全持续供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小水电接入的配电网供电线路较长、网架结构复杂以及受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冬季枯水期过长的电气距离导致配电网末端电压严重偏低,夏季丰水期电能无法彻底就地消纳而出现严重的逆功率现象,引起线路电压经常超越上限形成稳态过电压,严重威胁电网安全运行,造成近年来我国配电网电压无功管理方面最为严重的问题。考虑无功与电压的关系小水电接入配电网引起的电压越限问题进行无功优化研究。传统的无功优化多为单一目标优化,只考虑了经济效益使得有功网损最小,忽略了电压质量与稳定性等因素,因此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针对传统无功优化方法的不足,本文基于改进的分层前推回代潮流计算,并对小水电并网的特点及机组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了以电网有功网损最小、节点电压偏移量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小水电发电机调相运行、变压器变比调压和无功补偿装置作为控制变量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目前大多数优化方法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将多目标优化问题加权处理成单目标问题进行求解,由于权重因子的选取凭借经验常数会对单一化目标造成直接影响,使结果往往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因此本文引入Pareto解来求解该类多目标优化问题,使得到的Pareto最优解集同时兼顾多个目标最优。在求解模型的过程中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对蝙蝠算法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算法提出改进。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引入了概率性精英池扰动策略,通过设置外部储存器采用逐步淘汰机制对计算出的目标值进行拥挤距离排序,增加了控制变量取值的多样性,充分克服了算法在迭代后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值和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最终得到模型的Pareto最优解集。基于Matlab软件建立了含小水电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重点对丰水期小负荷和枯水期大负荷两个极端情况下进行仿真验证,通过改进的蝙蝠算法分别在丰大方式下出现的稳态过电压和枯小方式下的低电压情况进行仿真分析,均能得到一组Pareto最优解,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改进蝙蝠算法能够得到良好的无功优化结果以供决策者选择。

邢法财[8](2021)在《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立足于电力系统电源侧非同步机化的大趋势,为提升电力系统在非同步机电源大规模接入背景下的安全稳定水平,有必要对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理论研究。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文在非同步机电源模型研究、宽频谐振分析方法和宽频谐振抑制措施等方面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工作,以完善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宽频谐振问题研究的理论体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研究了三相两电平并网逆变器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定性层面,借助时空相矢图阐述了“坐标变换的频率平衡关系”等概念,并确定了扰动分量在逆变器内部传递的主要特征(传递路径、频率分布及关键节点变量)。定量层面,推导了逆变器内部关键节点变量之间的扰动传递函数、以及逆变器的端口阻抗模型;分析了稳态运行点、外环控制器和锁相环对逆变器端口阻抗特性的影响,分析发现它们对逆变器端口阻抗特性的影响有限,在分析远离系统工频频段的谐振问题时可忽略其影响。2)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研究了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Wind Generator,DFIG)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定性层面,确定了扰动分量在异步发电机并网单元和电网侧换流器并网单元内部传递的主要特征。定量层面,推导了这两个并网单元内部关键节点变量之间的扰动传递函数、以及它们的端口阻抗模型;分析了独立并网单元端口阻抗和运行转速对DFIG整体端口阻抗的影响,分析发现在1 Hz~100 Hz的频段内DFIG主要表现为异步发电机并网单元的端口阻抗特性,受运行转速的影响较大,而在100 Hz~2000 Hz的频段内DFIG主要表现为电网侧换流器并网单元的端口阻抗特性,不受运行转速的影响。3)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研究了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定性层面,确定了扰动分量在柔性直流换流站内部传递的主要特征。定量层面,建立了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本体的全相时域状态空间模型;借助三角函数运算法则和傅里叶级数阐述了周期性变量乘积运算的频率、相序平衡关系;推导了柔性直流换流站内部关键节点变量之间的扰动传递矩阵、以及其端口阻抗解析计算模型;探讨了稳态运行点、外环控制器和锁相环对柔性直流换流站端口阻抗特性的影响,分析发现稳态运行点和锁相环对换流站在1 Hz~100 Hz频段内的端口阻抗特性均有一定的影响,而外环控制器对换流站端口阻抗特性的影响有限。4)基于负电阻效应研究了宽频谐振问题的内在机理和评估谐振风险的特征指标。从电路谐振分析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基于负电阻效应的谐振机理分析理论(简称为“负电阻效应理论”),归纳了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宽频谐振不稳定的两个决定要素—系统的谐振频率点和非同步机电源的负电阻效应;结合两电平逆变器并网系统、DFIG经串补送出系统和柔性直流换流站接入系统算例论证了该理论的有效性。谐振风险评估方面,通过简化近似分析推导了逆变器端口阻抗和DFIG转子回路阻抗的宽频近似模型,并据此提出了描述其负电阻效应以及容性效应的特征指标,算例分析表明所定义的特征指标可以用来定性评估逆变器并网系统和DFIG经串补送出系统的谐振不稳定风险。5)研究了适用于大规模含多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宽频谐振分析方法。从电力网络谐振结构分析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电力系统宽频谐振分析方法(简称为“s域节点导纳矩阵法”),并论证了其与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一致性。结合IEEE 9节点标准算例系统,采用该方法分析了非同步机电源并网点位置、并网容量以及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对系统宽频谐振问题的影响;结合国内某风力发电基地送出电网的具体数据,采用该方法分析了不同风力发电机控制器参数下该地区电网的宽频谐振问题。分析结果表明,非同步机电源的并网点位置、并网容量、控制器参数设置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均会对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网络谐振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其存在一定的谐振不稳定风险。6)提出了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宽频谐振问题的抑制措施。从基于负电阻效应解释的宽频谐振机理出发,归纳了3种抑制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宽频谐振问题的基本思路—改变系统的谐振频率点、提高系统的正电阻阻尼和削弱非同步机电源的负电阻效应。结合具体的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提出了应用于电力系统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的具体抑制措施:a)针对串补送出系统配置旁路阻尼滤波器,用以改变系统的谐振频率点;b)针对网架结构薄弱系统加强输电网络的网架结构,用以改变系统的谐振频率点和提高系统的正电阻阻尼;c)调整优化非同步机电源的控制器参数,用以改变系统的谐振频率点和削弱非同步机电源的负电阻效应。所提出的谐振抑制措施均通过电磁暂态仿真进行了验证。

刘卓[9](2021)在《基于源荷解耦的电压重构链式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类对多种形式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的飞速发展,以风、光为典型代表采用电力电子器件的分布式能源接入电网,电网的结构日益复杂化,用电负荷也逐渐向复杂化、多样化、敏感化的趋势发展,造成各类电能质量问题日趋严重且多种并存。为同时解决电网中存在的多种电能质量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源荷解耦的电压重构链式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对装置的电路拓扑、参数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调制和控制方法,利用实时仿真器对装置的治理效果进行了验证。首先介绍了该电压重构链式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的主电路结构,装置采用交-直-交背靠背拓扑,整流侧用于将存在多种电能质量问题的被治理区域的系统电源变换为直流,再通过H桥变换器逆变出负荷侧所需要的交流电压,其中中间的直流环节起到隔离电源端和负荷端的作用。为使装置能够应用到更高电压等级的系统中,提出采用功率单元级联的链式结构,由移相变器将电源分为多路后作为功率单元的输入,并给出了装置的调制策略和参数设计。然后根据装置拓扑结构的特点,为保证对用户高质量的供电水平,提出了分相定电压双闭环控制策略。其中电压外环采用重复控制理论,可以实现对周期性信号的无静差跟踪,保证装置良好的稳态性能,电流内环用于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为进一步提高装置的可靠性,给出了双电源供电和储能配合的可靠性提升方案。通过PSCAD/EMTDC仿真软件,模拟了多种典型的电能质量问题,验证了装置的治理效果。最后为进一步对装置进行验证,基于NI实时仿真系统搭建了包含PC上位机、实时仿真机箱、控制机箱、实验转接板在内的硬件在环半实物验证平台,在上位机设计了人机交互界面,可以实现各种电能质量工况的切换以及相关输出波形的实时监测,根据谐波注入、电压暂降、三相不平衡、电压波动等多工况下的测试结果,装置对于多种电能质量问题治理效果良好,验证了装置的有效性。

张述铭[10](2021)在《基于PMU量测数据的地磁暴电网灾害防御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电压等级的不断攀升,地磁感应电流(GIC)对电网安全运行的威胁与日俱增。输电距离更长、直流电阻更小、多分裂导线的输电线路和单相变压器、自耦变压器在电网中的广泛应用,使我国电网GIC量值水平及其衍化效应对电网的威胁不断提升。我国大电网运行形态下的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也因此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基于我国电网GIC的分布特征规律,研究基于PMU数据的电网GIC实时监测方法和地磁暴灾害侵害电网的风险评估方法,并进一步研究基于均摊电网GIC目标的地磁暴灾害防治方案,研究结果将为电网调度运行管理部门实现电网GIC的实时监测、风险评估和调度防治提供了系统性的理论方法和决策支持。主要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分析了我国500kV至1000kV不同电压等级的典型电网网架结构的GIC量值水平与分布特征,并通过引入灵敏度系数指标,量化了包括输电线路电气距离、线路的走向、单位长度直流电阻等电网结构参数对GIC量值和分布的影响。2)提出了采用PMU装置进行实际测量获取的PMU数据实时的进行电网GIC识别的研究方法,并基于该方法针对2017年9月8日和2019年5月14日两次不同强度的磁暴期间华北电网PMU数据与电网GIC相关程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基于PMU数据与卡尔曼滤波原理的电网GIC识别方法,并通过两次磁暴期间华北电网的GIC分布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3)建立了以PMU数据应用为基础的电网GIC风险评价体系,证明了磁暴历史数据特征符合皮尔逊—Ⅲ型分布,利用熵权VIKOR法,在考虑电网结构参数敏感度与历史数据特征的基础上实现了计及多维度影响因素的电网GIC风险客观评价,结合华北电网运行参数进行了仿真校验,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4)研究并归纳了地磁暴灾害治理的典型方法,并从调控运行角度出发,提出了采用线路开断法的改进均摊电网GIC的地磁暴治理方案,并利用华东电网实际网架结构进行了校验,结果证明线路开断法可作为电网地磁暴灾害防治的有效调控运行手段。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调控运行领域的地磁暴灾害防御提供参考,对评估电网磁暴灾害风险,制定合理的磁暴灾害防御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变压器质量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压器质量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力变压器抗短路能力提升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电力变压器短路受力的理论研究
    1.1 电力变压器短路电动力的产生机理
    1.2 电力变压器电磁特性的研究
    1.3 电力变压器机械特性的研究
2 电力变压器抗短路能力提升措施
    2.1 计算与设计
    2.2 工艺制造
    2.3 材料选取
3 结语

(2)基于NSGA-Ⅱ和BAS混合算法的含固态变压器的有源配电网无功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分布式电源对有源配电网的影响
        1.1.2 固态变压器在有源配电网中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固态变压器研究现状
        1.2.2 含固态变压器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研究现状
        1.2.3 含固态变压器的有源配电网无功优化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含SST的有源配电网无功优化计算分析
    2.1 引言
    2.2 SST工作原理及无功控制原理
        2.2.1 SST基本工作原理
        2.2.2 SST拓扑结构分析
        2.2.3 SST的数学模型与无功控制策略
    2.3 有源配电网中DG接口处理
        2.3.1 异步发电机
        2.3.2 同步发电机
        2.3.3 变频器
    2.4 含SST的有源配电网潮流计算分析
        2.4.1 建立SST的潮流计算数学模型
        2.4.2 含SST的有源配电网潮流计算步骤
    2.5 算例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目标问题及基于NSGA-Ⅱ和 BAS混合算法的研究
    3.1 引言
    3.2 多目标优化问题
        3.2.1 MOPs的数学模型
        3.2.2 Pareto最优解基本定义
    3.3 NSGA-Ⅱ和 BAS算法原理分析
        3.3.1 NSGA-Ⅱ算法的概述
        3.3.2 NSGA-Ⅱ算法基本流程
        3.3.3 BAS算法的概述
        3.3.4 BAS算法基本流程
    3.4 基于NSGA-Ⅱ和 BAS的混合算法
        3.4.1 混合算法的概述
        3.4.2 基于NSGA-Ⅱ和 BAS的混合算法原理
        3.4.3 基于NSGA-Ⅱ和 BAS的基本流程
    3.5 算例验证与分析
        3.5.1 多目标优化算法的度量指标
        3.5.2 算法的四种测试函数
        3.5.3 基于NSGA-Ⅱ和 BAS混合算法的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含SST的有源配电网无功优化算例及分析
    4.1 引言
    4.2 含SST的有源配电网无功优化数学模型
        4.2.1 目标函数
        4.2.2 约束条件
    4.3 算法求解步骤及流程
    4.4 算例分析
        4.4.1 算例参数设置
        4.4.2 含SST的配电网有无DG算例分析
        4.4.3 含SST的有源配电网重负荷下算例分析
    4.5 算法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课题项目目录

(3)计及电压扰动的光伏输出特性及其对保护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网侧电压严重跌落下光伏输出特性及其对保护的影响研究现状
        1.2.2 相邻变压器空载合闸时光伏输出特性及其对保护的影响研究现状
        1.2.3 光伏接入对线路距离保护影响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网侧电压严重跌落时光伏输出特性对变压器保护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2.1 引言
    2.2 光伏并网系统及控制策略
        2.2.1 正常运行控制策略
        2.2.2 低电压穿越策略
        2.2.3 锁相环原理
    2.3 网侧电压严重跌落条件下锁相环性能对光伏故障特性的影响
        2.3.1 基于小信号模型的锁相环动态性能分析
        2.3.2 锁相环动态性能对光伏输出特性影响分析
        2.3.3 光伏输出谐波特性对差动保护的影响分析
    2.4 基于记忆电压原理的锁相环改进措施
        2.4.1 记忆电压原理
        2.4.2 锁相环改进措施
    2.5 仿真验证
        2.5.1 网侧电压严重跌落条件下锁相环性能验证
        2.5.2 锁相环改进措施有效性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相邻变压器空载合闸时光伏输出电流二次谐波分量对变压器保护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相邻变压器空载合闸下光伏二次谐波电流产生机理
        3.2.1 相邻变压器空载合闸的影响分析
        3.2.2 光伏输出电流中的二次谐波产生机理
        3.2.3 系统参数对二次谐波的影响
    3.3 光伏输出电流二次谐波产生过程影响分析及其抑制措施
        3.3.1 光伏二次谐波电流产生过程影响分析
        3.3.2 光伏输出二次谐波电流的抑制措施
    3.4 仿真验证
        3.4.1 电网强弱程度对光伏输出电流二次谐波影响仿真验证
        3.4.2 光伏电源与普通电源输出电流二次谐波仿真对比
        3.4.3 相邻变压器空载合闸下光伏主变差动保护性能分析
        3.4.4 光伏二次谐波电流抑制措施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送出线距离保护适应性分析及改进方案研究
    4.1 引言
    4.2 光伏场站侧距离保护适应性分析
        4.2.1 传统距离保护
        4.2.2 现有自适应距离保护原理
        4.2.3 现有自适应距离保护存在的问题
    4.3 基于多判据融合的自适应距离保护改进方案
        4.3.1 动作区域划分及整定原则
        4.3.2 自适应距离保护辅助判据
    4.4 仿真验证
        4.4.1 区内故障仿真验证
        4.4.2 区外故障仿真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HXD3C型电力机车辅助变流器故障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机车辅助变流器发展及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辅助变流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辅助变流系统简介
    2.2 辅助变流器结构
    2.3 辅助变流器工作原理
        2.3.1 预充电电路
        2.3.2 整流器
        2.3.3 逆变器
        2.3.4 中间直流环节
        2.3.5 控制单元
    2.4 辅助设备及其供电电路工作原理
    2.5 蓄电池充电机及其供电电路工作原理
    2.6 辅助变流器主要保护功能
        2.6.1 接地保护
        2.6.2 过流和过载保护
        2.6.3 中间直流回路电压保护
        2.6.4 输入电压的保护
        2.6.5 输出电压保护
        2.6.6 蓄电池充电机输入电源的短路过载保护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辅助变流器故障统计及分析
    3.1 HXD3C型电力机车辅助变流器故障统计
        3.1.1 “机破”统计分析
        3.1.2 “临修”统计分析
        3.1.3 小结
    3.2 辅助变流器典型故障分析
        3.2.1 辅助变流器接地故障分析
        3.2.2 中间直流过压故障分析
        3.2.3 小结
第四章 辅助变流器典型故障解决措施研究
    4.1 辅助变流器典型故障解决措施研究思路
    4.2 故障树分析法概述
    4.3 辅助变流器接地故障解决措施研究
        4.3.1 确定辅助变流器接地故障的关键因素
        4.3.2 针对关键因素的解决措施
        4.3.3 辅助变流器接地故障的应急处理措施研究
    4.4 中间直流过压故障解决措施研究
        4.4.1 确定导致中间直流过压故障的关键因素
        4.4.2 针对关键因素的解决措施
    4.5 效果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辅助变流系统设计优化研究
    5.1 两种辅助变流系统结构差异分析
    5.2 优化建议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1.2.2 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技术路线
2 变压器故障分析
    2.1 变压器基本结构和故障类型
        2.1.1 变压器基本结构
        2.1.2 变压器故障类型
    2.2 油中溶解气体产生及溶解原理
        2.2.1 溶解气体产生原理
        2.2.2 气体的溶解原理
    2.3 变压器故障类型与油中溶解气体的关系
        2.3.1 热性故障与油中溶解气体的关系
        2.3.2 电性故障与油中溶解气体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SVM的变压器故障诊断
    3.1 统计学习理论
        3.1.1 机器学习
        3.1.2 统计学习的核心内容
    3.2 支持向量机理论
        3.2.1 支持向量机基础
        3.2.2 SVM核函数
        3.2.3 多分类SVM
    3.3 基于SVM的变压器故障诊断
        3.3.1 数据样本的选取
        3.3.2 SVM参数的选取
        3.3.3 故障模型的建立
        3.3.4 仿真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混合蛙跳算法的改进与测试
    4.1 混合蛙跳算法的理论基础
        4.1.1 模因演算法
        4.1.2 粒子群算法
    4.2 混合蛙跳算法的基本原理及流程
        4.2.1 混合蛙跳算法的基本原理
        4.2.2 混合蛙跳算法的流程
    4.3 改进混合蛙跳算法
        4.3.1 种群初始化的改进
        4.3.2 局部搜索的改进
    4.4 ISFLA的性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ISFLA-SVM的变压器故障诊断
    5.1 变压器故障特征的选取
        5.1.1 选取要求
        5.1.2 特征样本的选取方法
    5.2 ISFLA-SVM的变压器故障诊断模型的建立
        5.2.1 ISFLA优化SVM参数
        5.2.2 故障诊断模型的流程
    5.3 实例仿真及结果分析
        5.3.1 仿真数据
        5.3.2 模型训练及结果分析
        5.3.3 模型的实例诊断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变压器故障诊断系统的实现
    6.1 系统的总体架构
        6.1.1 开发工具的介绍
        6.1.2 系统的数据库
        6.1.3 系统的总体架构
    6.2 主要模块设计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变可开放容量分析及测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可开放容量的研究现状
        1.2.1 可开放容量的计算
        1.2.2 可开放容量的分析与核准
        1.2.3 可开放容量的提升措施及注意事项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基于大数据的台区配变用户用电特性分析
    2.1 基于大数据的台区配变用户负荷特性
        2.1.1 台区配变用户日负荷特性
        2.1.2 台区配变用户周负荷特性
        2.1.3 台区配变用户年负荷特性
    2.2 基于大数据的台区配变用户同时率特性
        2.2.1 台区配变用户日同时率特性
        2.2.2 台区配变用户周同时率特性
        2.2.3 台区配变用户年同时率特性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大数据的台区配变年负荷峰值预测
    3.1 贝叶斯网络构建方法
        3.1.1 贝叶斯网络原理
        3.1.2 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3.1.3 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3.2 LSTM网络的构建方法
        3.2.1 LSTM网络原理
        3.2.2 LSTM网络计算流程
        3.2.3 LSTM网络的损失函数与优化函数
    3.3 电力负荷峰值样本选择
        3.3.1 模型样本来源及划分比例确定
        3.3.2 模型样本抽取比例确定
    3.4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LSTM电力负荷峰值预测
        3.4.1 负荷峰值预测模型设计
        3.4.2 负荷峰值预测流程
    3.5 算例分析
        3.5.1 模型训练损失函数
        3.5.2 预测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大数据的台区配变可开放容量测算
    4.1 配变可开放容量测算流程
    4.2 配置系数的选取及改进
    4.3 负荷峰值的选取及改进
    4.4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含小水电的配电网无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小水电接入配电网的研究现状
        1.2.2 无功优化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 章 小水电并网后对电网系统的影响分析
    2.1 小水电及并网后的特点
    2.2 等值小水电机组模型结构的研究
    2.3 配电网潮流算法及改进
        2.3.1 前推回代法
        2.3.2 节点分层的前推回代算法
    2.4 小水电接入配电网对系统网损和电压的影响
        2.4.1 小水电无功分析
        2.4.2 功率损耗的分析
        2.4.3 节点电压的分析
    2.5 算例分析
        2.5.1 单节点接入系统
        2.5.2 多节点接入系统
    2.6 本章小结
第3 章 改进蝙蝠算法研究与设计
    3.1 蝙蝠算法原理
        3.1.1 蝙蝠算法介绍
        3.1.2 设定理想化的规则
        3.1.3 蝙蝠仿生算法特点
    3.2 蝙蝠算法模型及参数
        3.2.1 蝙蝠算法模型
        3.2.2 蝙蝠算法参数
        3.2.3 蝙蝠算法步骤
    3.3 算法流程图
    3.4 改进蝙蝠算法设计
        3.4.1 算法局限性
        3.4.2 精英池策略
    3.5 本章小结
第4 章 改进多目标蝙蝠算法无功优化研究及算例分析
    4.1 配电网无功优化数学模型
        4.1.1 目标函数
        4.1.2 约束函数
    4.2 多目标蝙蝠算法设计
        4.2.1 Pareto最优的支配关系
        4.2.2 Pareto最优解
        4.2.3 Pareto前沿
    4.3 改进蝙蝠算法的步骤与流程
        4.3.1 改进多目标蝙蝠算法步骤
        4.3.2 改进蝙蝠算法流程图
    4.4 算例分析
        4.4.1 变压器调档措施的优化分析
        4.4.2 丰水期小负荷下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4.4.3 枯水期大负荷下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符号清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宽频谐振问题的概述
        1.2.1 与以往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的对比
        1.2.2 电力系统稳定性分类及术语定义的探索
    1.3 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宽频谐振问题的研究现状
        1.3.1 非同步机电源的模型研究
        1.3.2 宽频谐振问题的分析方法
        1.3.3 宽频谐振问题的抑制措施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两电平并网逆变器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两电平并网逆变器的典型结构
        2.2.1 电能变换的拓扑结构
        2.2.2 信号测量与控制系统
    2.3 两电平并网逆变器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
        2.3.1 “坐标变换的频率平衡关系”等概念的解释
        2.3.2 扰动分量在逆变器内部传递的定性描述
        2.3.3 扰动分量在逆变器内部传递的解析描述
    2.4 两电平并网逆变器的宽频端口阻抗模型
        2.4.1 端口阻抗模型的定义说明
        2.4.2 端口阻抗模型的解析推导
        2.4.3 端口阻抗模型的仿真验证
        2.4.4 端口阻抗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典型结构
        3.2.1 功率输送的一次系统
        3.2.2 信号测量与控制系统
    3.3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
        3.3.1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结构简化模型
        3.3.2 “异步电机定/转子的频率平衡关系”概念的解释
        3.3.3 扰动分量在风力发电机内部传递的定性描述
        3.3.4 扰动分量在风力发电机内部传递的解析描述
    3.4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宽频端口阻抗模型
        3.4.1 异步发电机的等效扰动电路
        3.4.2 端口阻抗模型的解析推导
        3.4.3 端口阻抗模型的仿真验证
        3.4.4 端口阻抗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基本结构
        4.2.1 功率输送的一次系统
        4.2.2 信号测量与控制系统
    4.3 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宽频扰动响应特性
        4.3.1 柔性直流换流站一次系统的全相时域状态空间模型
        4.3.2 “乘积运算的频率、相序平衡关系”概念的解释
        4.3.3 扰动分量在换流站内部传递的定性描述
        4.3.4 扰动分量在换流站内部传递的解析描述
    4.4 柔性直流换流站的宽频端口阻抗模型
        4.4.1 端口阻抗模型的解析计算
        4.4.2 端口阻抗模型的仿真验证
        4.4.3 端口阻抗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负电阻效应的宽频谐振机理解释与评估指标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负电阻效应的谐振分析理论
        5.2.1 负电阻效应理论的简要介绍
        5.2.2 与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一致性说明
    5.3 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
        5.3.1 两电平逆变器并网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
        5.3.2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经串补送出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
        5.3.3 柔性直流换流站接入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
    5.4 两电平逆变器并网系统的宽频谐振风险评估
        5.4.1 逆变器端口阻抗的近似模型
        5.4.2 逆变器负电阻效应的特征指标
        5.4.3 逆变器容性效应的特征指标
        5.4.4 特征指标的有效性验证
    5.5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经串补送出系统的宽频谐振风险评估
        5.5.1 转子回路的等效近似电阻
        5.5.2 转子回路负电阻效应的特征指标
        5.5.3 特征指标的有效性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大规模含多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谐振分析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s域节点导纳矩阵的电力系统宽频谐振分析方法
        6.2.1 s域节点导纳矩阵法的简要介绍
        6.2.2 与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一致性说明
    6.3 IEEE9 节点标准算例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研究
        6.3.1 非同步机电源并网点位置的影响研究
        6.3.2 非同步机电源装机容量的影响研究
        6.3.3 电力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研究
    6.4 实际电网的宽频谐振问题研究
        6.4.1 某地区电网的简要介绍
        6.4.2 宽频谐振问题的分析与验证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宽频谐振问题的抑制措施研究
    7.1 引言
    7.2 宽频谐振不稳定问题抑制的基本思路
        7.2.1 改变系统的谐振频率点
        7.2.2 提高系统的正电阻阻尼
        7.2.3 削弱非同步机电源的负电阻效应
    7.3 应用于电力系统一次系统的谐振抑制措施研究
        7.3.1 配置旁路阻尼滤波器
        7.3.2 加强输电网络的网架结构
    7.4 应用于电力系统二次系统的谐振抑制措施研究
        7.4.1 调整优化控制器参数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三相两电平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系统参数
    附录 B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控制系统参数
    附录 C 柔性直流换流站的控制系统参数
    附录 D IEEE9 节点标准算例系统的基本参数
    附录 E 国内某地区电网主要电力设备的基本参数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9)基于源荷解耦的电压重构链式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电能质量治理研究现状
        1.2.1 电能质量相关标准
        1.2.2 电能质量治理装置分类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主电路研究
    2.1 引言
    2.2 拓扑结构与分析
    2.3 功率单元链式结构原理分析
    2.4 移相变压器原理分析
    2.5 调制方法
    2.6 参数设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装置综合治理控制策略及仿真验证
    3.1 引言
    3.2 控制目标
    3.3 控制策略
        3.3.1 数学模型
        3.3.2 基于改进重复控制的电压外环设计
        3.3.3 电流内环设计
        3.3.4 可靠性提升方案
    3.4 仿真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NI的实时仿真验证
    4.1 引言
    4.2 平台背景
    4.3 实时仿真平台搭建
    4.4 实时仿真平台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10)基于PMU量测数据的地磁暴电网灾害防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磁暴侵害电力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电网GIC计算与识别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电网地磁暴防治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超/特高压电网GIC的特征研究
    2.1 我国电网结构特征
    2.2 我国电网GIC的分布特征
        2.2.1 蒙东500kV电网GIC水平计算
        2.2.2 甘肃750kV电网GIC水平计算
        2.2.3 我国1000kV电网GIC水平计算
        2.2.4 我国电网GIC分布特征分析
    2.3 GIC对电网结构参数的敏感度分析
        2.3.1 敏感度系数
        2.3.2 电网参数模型
        2.3.3 算例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PMU量测数据的电网GIC识别方法研究
    3.1 PMU量测数据的量值特征
    3.2 应用PMU监测电网GIC的可行性试验
        3.2.1 数据分析原理
        3.2.2 数据采集内容
    3.3 基于卡尔曼滤波方法的GIC识别方法
        3.3.1 卡尔曼滤波原理
        3.3.2 算法模型
        3.3.3 技术路线
    3.4 仿真验证及可行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PMU数据的电网GIC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4.1 电网GIC风险评估理论
    4.2 GIC风险因子的选取
    4.3 GIC风险综合评价方法
        4.3.1 皮尔逊—Ⅲ型分布
        4.3.2 熵权VIKOR法
    4.4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电网的地磁暴灾害防御策略研究
    5.1 地磁暴灾害典型防治手段
        5.1.1 变压器中性点串接小电容治理方法
        5.1.2 变压器中性点串接小电阻治理方法
        5.1.3 变压器中性点反向注入电流法
        5.1.4 变压器中性点电位补偿法
    5.2 基于线路开断原理的电网GIC治理方法
        5.2.1 地磁暴灾害调度防治策略需求分析
        5.2.2 线路开断法原理
        5.2.3 线路开断法可行性分析
        5.2.4 线路开断法适用性分析
    5.3 改进均摊电网GIC方法
        5.3.1 改进均摊法治理策略
        5.3.2 治理效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变压器质量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力变压器抗短路能力提升研究综述[J]. 陈友鹏,陈璟华,廖姗姗,赵炳耀. 电工技术, 2021(11)
  • [2]基于NSGA-Ⅱ和BAS混合算法的含固态变压器的有源配电网无功优化[D]. 侯秉臣.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3]计及电压扰动的光伏输出特性及其对保护的影响研究[D]. 王铭灏.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HXD3C型电力机车辅助变流器故障分析与研究[D]. 傅曲武.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5]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 周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6]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配变可开放容量分析及测算[D]. 苏航.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7]含小水电的配电网无功优化研究[D]. 王丹.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8]含非同步机电源电力系统的宽频谐振问题研究[D]. 邢法财. 浙江大学, 2021(01)
  • [9]基于源荷解耦的电压重构链式电能质量综合治理装置研究[D]. 刘卓.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10]基于PMU量测数据的地磁暴电网灾害防御策略研究[D]. 张述铭.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标签:;  ;  ;  ;  ;  

变压器质量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