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捷运系统隧道检查作业简介

台北捷运系统隧道检查作业简介

一、台北捷运系统隧道检测作业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林晓添[1](2021)在《深圳地铁公司地铁运营火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不断强大和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拥有自己的地铁线路,给当地人民带来了交通便利,但其运营期间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火灾风险问题。地铁由于空间封闭性、火势蔓延迅速、人员密集、扑救难度大、联络通信和逃生困难等原因,一旦发生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甚至都无法估量。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城市地铁高速发展,其火灾风险管理值得深入分析研讨。本文在对国内外地铁火灾风险管理研究的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运用风险管理理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和危险源基本理论,对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地铁运营的火灾风险管理进行研究。首先,从地铁车站消防设施设备、消防应急队伍建设、公司员工消防素质和火灾风险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等方面论述深圳地铁运营火灾风险管理现状,通过对深圳地铁近年来发生的火灾风险事故的统计分析,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其次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对深圳地铁运营火灾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建立适合深圳地铁运营的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性两方面对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和等级划分,分析风险评估结果;最后针对不同火灾风险等级,分别提出了火灾风险控制策略,并通过强化人员组织建设、加强风险监控和建立风险预警体系,为深圳地铁运营火灾风险控制策略的实施提供保障措施。本文针对深圳地铁运营火灾风险管理现状而提出的火灾风险控制策略,一方面可以帮助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改进地铁运营的火灾风险管理工作,促进企业改革,保证地铁运营安全,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各地铁企业和行业部门更好地改进相关管理工作,做到防范于未然,进一步提升行业整体管理水平。

于菁[2](2020)在《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处置研究 ——以上海市COCC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上海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风险隐患呈现多元化、复杂化、长态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设备数量大、系统类型多、网络布局广、乘客需求高等方面。突发事件逐渐成为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日常难题,对上海轨道交通的平稳运行造成了重大的干扰。而突发事件所具有的发生时空随机、发生概率频次高、影响范围深远、事故致因复杂多变等特征,形成了对现行应急联动处置机制的巨大考验,成为了近年来广受关注的发展热点。本论文主要以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COCC)为研究视角,对现行上海轨道交通所采用的“四长联动”应急处置机制进行系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本论文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有效结合,以COCC为切入点,通过不同响应等级突发事件,分别借助与之相匹配的“实战”案例,分析并对比在实际应急联动处置过程中联动主体单位在参与数量、范围、影响等方面的实质性变化,COCC的重要职能以及联动主体单位间职能变化也是本论文的显着体现。同时本论文主要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分别从主体多元、共同准则、组织协作和系统互通四个特征入手,针对不同响应等级的突发事件,对上海轨道交通应急联动处置机制进行因果分析。同时进一步借助问卷调查及深入访谈的相关结果,对应急联动处置机制现存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充分探讨现行“四长联动”应急处置机制的问题和原因。本论文的研究表明:应急联动机制的不完善直接与应急联动主体“单一”、应急联动机制“存异”、应急联动协作“受限”和应急联动互通“不畅”存在着因果关联。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发现:应急联动处置机制的不健全不仅仅受人员、设备、技术、体系的制约,而且对资金投入程度、经济发展速度、技术水平支持等多重外部条件反应敏感,同样应急联动处置效果很大程度上与联动单位的配合度等都存在着客观的联系。本论文结合现行应急联动处置机制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原因的深入解析,分别从引入应急联动多元化主体、完善应急联动共通准则、提升应急联动高效协作和构建应急联动系统互联的四个方面,以实际操作为原则导向,提出有效的基于人才、机制、技能、体系的合理化建议,旨在为完善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机制提供助力,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轨道交通以“申城地铁,通向美好生活”为宗旨的服务理念,期盼为未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贡献绵薄的学术之力。立足于现行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四长联动”应急处置机制,通过多理论文献支持及问卷、访谈所得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现行COCC在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借助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典型案例”进一步深入探寻产生该现状的原因,主要从应急联动处置的“横向”和“纵向”层面分别解析内部、外部各专业或各单位的“协作效果”及明晰各自职责所在,为优化未来上海轨道交通应急联动处置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李青[3](2020)在《多层网络耦合视角下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动态演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地铁不仅是一个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担任着城市居民日常出行最为依赖的交通工具这一角色。随着各大城市地铁建设速度的快速提高,关于地铁运行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车辆故障、突发大客流、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频频造成地铁站点或线路的瘫痪,引发地铁网络的脆弱性,破坏城市整体交通网络的正常运行。在此背景下,对地铁网络脆弱性问题的防控和治理也更为迫切和必要。本文在大量阅读和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以城市地铁的运营和发展现状为背景,搜集了90起国内外地铁运行事故的案例,对案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地铁实际访谈的结果,得到当前地铁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为了确定激发地铁网络脆弱性的主要因素,首先借助扎根理论对上述90起事故案例进行更为深入地分析,通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等步骤建立起地铁网络脆弱性的理论模型,并从中识别出影响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基本因素:再次利用DEMATEL方法对所有基本因素进行筛选,最终得出人员、设备、环境、管理四个影响地铁网络脆弱性的一级因素,及其所包含的9个二级因素与20个三级因素。在此基础上,为深入研究我国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演化路径,从多层耦合网络理论入手,构建了以影响因素为节点、因素之间的逻辑作用关系为连边的城市地铁的多层因素网络模型,并利用事故链分析法对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辨识,同时基于这些关系确定了该多层网络模型的层间耦合作用方式及路径。紧接着,为了进一步探究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动态演化过程,在城市地铁的多层因素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系统动力学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SD结构模型,一方面确定了系统边界和系统中所包含的要素,给出了系统因果关系图和系统流图,另一方面借助模糊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得到了系统中各变量的差分方程。最后,以西安地铁为例,将其相关数据输入上述模型中,对西安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变化趋势。首先对模型中各变量的取值进行调控,观察西安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动态深化规律,及其对于不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水平:然后仿真分析不同网络层之间的耦合作用关系对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影响趋势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西安地铁网络的脆弱性水平存在峰值,呈现出先增加后逐步降低的变化趋势;在分析了地铁运行事故对各因素的敏感性程度之后,发现地铁设备系统、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职能水平等因素对西安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影响最为显着:另外,网络层之间的耦合作用强度与地铁网络脆弱性水平成正比,层间耦合作用越小,地铁网络的脆弱性就越低,其中人员-设备层与人员-管理层之间的耦合关系强度对激发地铁网络的脆弱性有着较高的影响。最后,综合西安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动态仿真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脆弱性防控策略。本文的研究对我国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辨识,也扩展了多层耦合网络理论在地铁脆弱性领域的应用研究。与此同时,本文给出了如何从地铁网络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入手去有效地预防、控制和降低地铁运行过程中的脆弱性,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郑欣洁[4](2020)在《基于可拓理论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与精神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市现代化的不断完善,地铁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它能够极大的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但是地铁线路通常建在地下,环境封闭、客流量大且列车运行速度高,一旦地铁运营的过程中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如何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实现对地铁运营全过程的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及控制的闭环式管理,提升地铁运营总体安全风险管控水平,显得尤为重要。若能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及时有效地辨识、分析与评价地铁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能够为地铁运营管理者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基础。本研究以某地铁为例,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程规范要求,对其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状况进行辨识、分析与评价研究,以期实现对该地铁运营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层次化和规范化。(1)基于ISM的地铁运营过程安全风险因素识别。本研究从事故类型、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地铁运营过程中的典型事故进行了分类分析。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剖析了导致各类事故发生的机理,建立了四层地铁运营事故影响因素ISM模型,得到如下结论:顶层的车辆与环境因素是导致地铁运营事故的直接原因;第二层的供电、线路、通号、土建与机电因素是间接原因;第三层的人为因素则是重要原因;第四层的管理因素是底层原因。这为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撑。(2)建立基于相对熵综合赋权法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某地铁运营实际,依据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原则和地铁运营事故影响因素ISM模型筛选出评价指标集包括:4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以及32个三级指标。利用序关系分析法(G1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相对熵综合赋权法对三层指标因素进行权值优化,从而建立了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3)地铁运营安全可拓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与应用。结合已构建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可拓物元理论建立了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某地铁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得到以下结论:其运营安全水平为安全状态。最后,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对风险等级较高的各运营环节提出了具体的防范和改进措施。

林晓飞[5](2020)在《地铁乘客火灾应激反应及干预研究》文中认为2003年,韩国大邱地铁火灾,将地铁火灾疏散研究推向了研究热点,一直持续到2015年,相关研究成果达到顶峰。目前,无论是从历年地铁火灾事故统计数据、地铁运营管理者对地铁火灾的风险认知,还是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发表数量,地铁火灾仍然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地铁乘客,作为地铁火灾的最关键承灾体,其安全疏散问题也一直被研究,前人研究的重点是疏散过程中的疏散特性、疏散路径选择等,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调查问卷和模拟仿真。本论文将采用试验法和数值模拟法研究地铁乘客面对地铁火灾时应激反应,并比较不同干预方式的影响效果,以提高地铁安全管理水平,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准确的参数和有效的研究方法。本论文以地铁火灾事故致因分析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地铁乘客火灾应激反应,并提出了应激干预方式:(1)以火灾三要素和事故四要素为基础,用事故树分析地铁火灾事故原因,结果表明,火源是地铁造成火灾事故的关键,电线电缆电气设备故障引发的电火花是火源的主要原因;用人、机、环境作为控制变量,建立地铁火灾燕尾突变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无论点火源的大小和形式如何,只要有火源,地铁系统就有可能发生火灾;除了火灾损坏外,地铁火灾往往会造成二次伤害,符合地铁火灾事故特征。(2)采用模糊德尔菲法和三角模糊数法筛选地铁乘客火灾应激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得到12个最终变量,分别是:性别、年龄、有毒气体浓度、烟气浓度、火场温度、二次伤害概率、拥挤度、针对问题的应对、灭火救援设施完好率、引导力、应急能力、火灾疏散知识;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12个变量,认为可以分为五个重要性不同的等级,其中最重要的是性别、年龄、有毒气体浓度、烟气浓度、火场温度和拥挤度。(3)以地铁火灾应激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的分析结果为基础,根据应激的CPT理论,构建由应激源、应激中介调节因素、应激反应三要素构成的地铁火灾应激反应模型;应激源为地铁火灾,应激中介调节因素为地铁火灾应激反应中的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应对结果有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三个方面。(4)以心率和血压作为应激生理反应的指标,创新性地设计VR地铁火灾诱发范式,测量生理反应指标,结果表明志愿者应激反应的心率指标和收缩压指标正常,属于积极应激反应;舒张压指标的最大值超出正常范围,需要引起关注。用尖点突变理论,分析地铁乘客生理应激反应,认为其符合尖点突变的特征,当血压P和心率R的取值落在曲线83+272=0上时,乘客状态S将发生突变。(5)设计地铁火灾焦虑状态量表,用焦虑水平衡量应激心理反应,用地铁火灾情绪片段诱发应激。结果表明:数据质量高,乘客对地铁火灾的焦虑水平较高。男性和女性的焦虑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的常模,总体水平位于抑郁症组常模。而且,女性的焦虑水平明显高于男性的焦虑水平。(6)以地铁火灾应激反应模型为基础,构建Vensim疏散模型和Pathfinder疏散模型,并与进行实地模拟疏散。结果表明:两个模型均可以控制性别比例、年龄比例、舒适距离(拥挤度)、引导力的作用程度(疏散行为)四个变量。如果可控制因素在合理范围,均能在6分钟内成功疏散3000人,Vensim疏散时间大于pathfinder和实地模拟疏散时间。(7)设计地铁火灾逃生PPT培训、VR体验和现场演练三种方式进行预防性干预,分别对不同干预方式下焦虑水平量表的得分进行分析,并对干预方式和性别作为影响干预效果的显着性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从干预效果的持久性而言,现场演练对男性的影响时间更久,VR体验对女性的影响更大;从干预效果的程度而言,VR体验比PPT培训和现场演练更有效。

王莉[6](2019)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文中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参与人员多、技术工艺复杂、施工环境多变等特点,极易产生安全事故。由于安全事故是由各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安全管理需要全面、综合性的知识支持。尽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但是在面临具体安全问题时,如何从众多的数据资料中快速、准确获取所需知识,至今还缺乏有效的解决途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立足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URTCSM),从知识支持的角度,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技术和方法,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和方法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以系统论为指导,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核心任务和管理流程,提出智能知识支持的概念和内涵,研究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图谱等技术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的知识支持作用,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对URTCSM领域知识范围进行界定,从过程、组织、对象、管理等维度对领域知识进行分解,形成多维分层的知识分类体系。在领域概念建模方面,基于领域知识体系结构内容和特点,构建多维分层的专业领域概念模型;根据标准规范自身结构和使用需求,构建混合粒度的标准规范概念模型;根据事故分析对事故知识的需求,构建多主体关联的事故概念模型。在实体关系建模方面,基于领域知识分类体系结构进行概念之间层级关系建模,并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实施的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形成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为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提供规范化的知识框架。分析了URTCSM领域知识主要来源,重点对标准规范和事故案例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在领域实体知识元抽取方面,根据数据结构化程度以及自然语言描述特点,对不同类型实体知识元的抽取分别采用人工抽取、基于映射关系的转化、基于规则的提取、基于深度学习的实体识别等方法。在关系知识元抽取方面,分别采用基于映射关系的转化、基于规则的关系抽取、基于实体共现的关系抽取、基于机器学习的关系抽取等方法。在实体属性识别过程中采用类似的知识元抽取方法。抽取出来的知识元需要与已有知识进行融合,通过分析不同情形下知识融合需求,提出相应的融合方法。知识图谱中各类实体和关系知识元最后以图结构的形式存入图数据库Neo4j中,形成URTCSM领域知识图谱。提出URTCSM智能知识支持实现框架。针对标准规范知识,提出混合粒度规范知识获取的三种方式:知识导航,智能搜索,知识推荐。针对安全事故知识的应用主要以支持安全知识智能分析为主,提出三类事故分析任务:以事故画像的形式全面可视化的展示事故认知结构,根据统计分析指标自动构建查询语句的事故统计分析,以及基于关联路径的事故深度分析。根据URTCSM领域知识图谱中各知识要素之间的联系,对不同管理情境下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为安全风险识别与预防提供知识支持。最后,开发了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系统,用于领域知识图谱维护和管理、标准规范知识智能获取、安全事故智能分析、安全管理决策分析等,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智能知识支持平台。该论文有图107幅,表23个,参考文献209篇。

吕海敏[7](2019)在《城市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防灾对策》文中指出本研究针对城市地铁系统在地面沉降与洪涝灾害(后文中简称为沉涝灾害)联合作用下的风险问题,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暴雨内涝管理模型(SWMM)等手段展开研究。研究工作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定性到定量的逐步细化的分析方法。研究过程中重点探索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科学与工程问题:地铁系统灾害风险源的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法中的模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与评估指标模糊数的确定问题;地面沉降诱发的城市地铁系统易损性问题;不同暴雨强度与沉降环境下的地铁系统灾害风险评估问题;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与防灾对策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工作取得如下的创新性成果:(1)提出了新的专家意见调查方法与模糊AHP中模糊数的确定方法针对传统专家调查法的不足,提出“19度标”专家调查与系统分析法;即各评估指标对于目标风险的影响程度通过19来量化的方法。通过统计各指标的得分情况和每个得分被选择的次数,用对应的模糊数来反映评估指标的重要程度。该方法分别用来确定区间模糊AHP、三角模糊AHP以及梯形模糊AHP中的对应模糊数。将提出的专家系统分析法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来构造对应模糊判断矩阵,作为应用实例对地铁系统建设期风险以及影响安全风险的因素进行识别。(2)评估确定了地面沉降诱发的地铁系统沉降风险等级通过分析区域地面沉降风险来获取地铁系统沿线的沉降风险,从而反映地铁系统的沉降风险。在主观层面,基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将专家系统分析法运用到梯形模糊AHP中,来确定评估指标的梯形模糊权重;在客观层面,针对现有集对分析法的不足,提出区间中值集对分析法。采用区间中值集对分析法和现有集对分析法,分析评估指标实际值与等级标准值之间的差异对研究区地面沉降脆弱性等级进行评估。采用梯形模糊AHP和集对分析法,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对上海市区域地面沉降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基于区域地面沉降风险,运用GIS工具提取出地铁系统沿线的沉降风险等级。(3)评估确定了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等级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等级。主观上,将专家系统分析法应用到区间FAHP,评估指标的权重通过区间模糊数来反映,建立地铁系统洪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客观上,采用投影寻踪法确定评估指标的客观权重,即通过客观权重修正主管权重,从而确定评估样本的模糊聚类中心矩阵和模糊聚类隶属度矩阵,进而对样本进行分级。以上海市地铁系统的风险评估为例,在区域洪灾风险等级的基础上,确定地铁系统沿线的风险等级来反映地铁系统的洪灾风险,从而构建了洪灾对上海市地铁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评估结果显示,中心城区的地铁系统处于洪灾高风险区。(4)进行了地铁系统沉涝灾害的情景模拟预测运用SWMM与GIS之间的数据转换技术,提出地表水流扩散算法,用来模拟不同暴雨情景和不同沉降环境下的地表积水深度。提出了地铁系统车站出入口是否进水的概化计算公式,用来判断不同暴雨情景下车站是否会发生雨水倒灌。以上述(2),(3)中获得的上海市中心城区地铁系统沉降高风险和洪灾高风险所在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暴雨情景和不同沉降条件下的定量计算的情景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极端暴雨情景下,内涝积水多发生在地面沉降严重的区域,中心城区沿黄浦江边区域以及长宁区和杨浦区部分区域容易发生积水现象;对车站进水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地铁系统11号线龙耀路站、杨树浦路站、10号线新江湾城站和殷高东路站有可能出现车站进水现象。(5)提出了上海市地铁系统等重大基础设施防灾对策的规划建议根据对上海市地面沉降诱发的城市基础设施风险评估分析结果,建议将嘉定汽车城、宝山钢铁厂和浦东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所在区域纳入现有地面沉降分区中更高一级的防治区。地铁系统的防灾措施按照沉涝灾害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防治I级、II级、III级、IV级和V级。中心城区地铁系统线路位于沉涝防治I级。进一步地,将中心城区地铁系统车站的防汛排涝措施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防洪排涝I-I级、I-II级、I-III级、I-IV级和I-V级。沿黄浦江边的龙耀路站、杨树浦路站等建议采用I-I级防汛排涝措施。

马小薇[8](2019)在《基于复杂网络的地铁事故致因机理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地铁发展迅速,地铁线路的规划与开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目前已经开通地铁的城市有36个。随着地铁运营线路与里程的不断增加,客流的培育,地铁运营事故数量也增长明显,安全问题愈发重要。地铁运营安全关乎到数千万人的出行需求,关乎整个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转。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致因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以往的历史事故数据进行挖掘整理,找出事故发生背后的逻辑与规律,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相关部门开展预防与预警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地铁运营事故数据,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地铁运营事故致因模型与致因传播模型对事故致因机理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依据事故数据分析事故类型,简化提取事故致因链。从搜集到的730起地铁运营事故数据出发,按照事故特点划分成不同的事故类型,分别从单因素事故和连锁事故两方面对比分析了事故类型、等级以及发生概率。此外,通过对已有研究中的事故致因进行分析整理,提取出具有一般性的事故致因因素集,并从连锁事故中提取事故致因链,为后续分析打下基础。(2)在复杂网络理论基础上建立地铁运营事故致因模型。借助复杂网络理论可以有效的分析网络的结构特征。本文以致因因素为节点,致因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为边,构建地铁运营事故致因模型,分析结构特征指标,包括度及度分布、节点介数、网络密度、聚类系数等,结果验证了地铁运营事故致因模型具有小世界网络和无标度网络特性。表明地铁运营事故致因模型具有较高的聚类系数和较短的致因传播距离,同时对蓄意攻击度值较大的节点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3)建立地铁运营事故相继故障传播模型。在事故致因模型模型结构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连锁事故的发生特性,借助于相继故障理论中的负载-容量模型,建立地铁运营事故致因相继故障模型,进一步了揭示事故致因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在事故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挖掘出事故致因最可能形成的致因链。并对事故致因链进行风险评估,指出了部分重要度高的支链。

刘平[9](2019)在《面向设计过程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智能预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市规模与人口的不断扩大,多元化的出行需求与有限的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地铁以其快速、大运量、污染小、高效率等特点,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中的骨干。近年来,在地铁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各种类型的施工安全事故却频繁发生,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如何既保证地铁建设速度,又保证地铁建设期内的施工安全,极具现实意义。虽然设计阶段具有提高施工安全绩效的潜力这一观点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同,但是缺乏从面向设计过程来降低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的理论、模型和预控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本文从面向设计过程的角度入手,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全新界定了地铁工程安全设计的内涵及形成机理,并从施工安全风险智能预测和预控措施推理等方面,开展了系统化的研究。研究成果有助于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预控措施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1)通过详细的文献综述,对安全设计(Design for Safety,DFS)、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安全风险的监测识别、分析评估、预测预警、智能推理等相关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指出现有研究不足: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的机理分析局限于对施工过程的风险因素建模,而从地铁工程设计的角度关注较少。针对现有研究不足,界定了论文的研究目标,明确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全新界定了地铁工程安全设计的内涵,并从国内外现有的施工安全管理标准、规范和文献分析两个方面筛选出地铁建设期安全管理相关的20个影响因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和交叉影响矩阵相乘分类法对地铁建设期安全管理影响因素进行分层和分类,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而明确安全风险从设计过程开始的演化规律及与设计相关的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对其他因素的作用方式和传导路径。从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和轨迹交叉理论两个方面分析了设计与施工安全事故的关联性,并揭示了面向设计过程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形成机理。(3)在对我国2002-2016年发生的246起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界定出本文安全风险的研究范围和对象。根据面向设计过程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形成机理,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周边环境、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设计方案等五个维度识别出和设计过程相关的21项安全风险影响因素。通过对来自学术界和工程界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验证了影响因素的可用性和有效性。(4)利用粗糙集(Rough sets,RS)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优势互补的特点,提出RS-SVM组合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智能预测模型。在不改变样本分类质量的条件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RS属性约简,将基坑失稳与破坏案例样本约简为12项关键因素;周边环境破坏案例样本约简为9项关键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属性约简,达到消除冗余信息,简化样本数据空间维数,提高后期预测模型的训练效率和精度的目的。(5)根据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的特点,设计了改进二叉树的多分类SVM预测模型,并提出利用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对SVM模型参数进行寻优。构建基于PSO-SVM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智能预测模型,以RS属性约简后的关键影响因素作为样本数据,实现了PSO-SVM模型对基坑失稳与破坏和周边环境破坏两类样本数据的训练和测试。研究表明:本文构建的PSO-SVM智能预测模型对于两类样本数据的训练集和测试集都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同时还可以实现对设计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和施工安全风险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进行智能分析,为找出降低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最重要的设计安全风险影响因素提供依据。(6)从如何利用智能推理技术制定出紧急情况下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基于CBR(Case-Based Reasoning,CBR)-RBR(Rule-Based Reasoning,RBR)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预控措施推理模型。结合面向设计过程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产生机理,提出基于框架的多层级、结构化的案例表示方法;提出分级式检索算法和最近邻算法相结合的二级检索策略;利用云模型理论实现对特征属性权重的启发式层次寻优,解决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特征属性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通过计算综合相似度,在案例库中检索出相似案例的基础上,根据关键属性相似度运用规则推理对相似案例的预控措施进行适用性修改。

华志琴[10](2017)在《重庆地铁运营安全系统分析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轨道交通是为人民群众基本出行提供普遍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具有显着公益特征的民生工程。但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专业性、技术性强,涉及多门类技术和多种硬件设备,因此轨道交通在给人们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会对城市构成巨大威胁,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进行安全管理深入研究,不仅能找到其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做到对症下药,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提高安全保障力,还能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工具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乃至运营的整体系统的升级,提升安全管理系数,保障其安全运营。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工具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城市地铁这一基本背景,本论文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是:从城市轨道交通的主要代表——地铁入手,着重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发展趋势、世界先进的地铁安全运营模式及经验进行简要介绍与回顾;以地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重庆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实际的社会环境,依据系统安全理论的观点,从人员、设备设施、环境、管理四个方面对威胁地铁安全的风险点进行深入解剖分析,并对加强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进行系统论述,提出建设性建议。本文还对重庆地铁安全运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同时,也为全国其它类似地理气候条件的城市地铁安全运营提供经验。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同时,必须把安全运营放在首要位置,加大安全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权重,在人员管理上强化安全意识、采用先进的设备及检测体系、优化地铁运营环境建设、提升地铁管理水平,从技术手段应用到运营管理,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为支撑点,强化规范运营、科学运营,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点,在安全管理上做到严防死守,使城市交通轨道这项城市最庞大的公共基础设施在城市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二、台北捷运系统隧道检测作业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北捷运系统隧道检测作业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深圳地铁公司地铁运营火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风险管理理论
        2.1.1 风险的概念
        2.1.2 风险管理的概念
        2.1.3 风险管理的过程
    2.2 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1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2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2.3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2.3 危险源相关理论
        2.3.1 危险源的内涵
        2.3.2 危险源、隐患等相关概念分析
        2.3.3 危险源理论
        2.3.4 危险源辨识方法
    2.4 地铁运营火灾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2.4.1 国外研究现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章 深圳地铁公司地铁运营火灾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3.1 公司简介
    3.2 火灾风险管理现状
        3.2.1 地铁站内消防设施设备
        3.2.2 消防应急队伍建设
        3.2.3 地铁员工消防素质
        3.2.4 火灾风险管理组织和制度建设
    3.3 火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3.1 火灾风险事故的统计分析
        3.3.2 存在问题分析
第四章 深圳地铁公司地铁运营火灾风险识别与分析
    4.1 火灾风险因素识别
    4.2 火灾风险因素分析
        4.2.1 人员因素分析
        4.2.2 设备因素分析
        4.2.3 管理因素分析
        4.2.4 环境因素分析
第五章 深圳地铁公司地铁运营火灾风险评估
    5.1 火灾风险评价指标的确立
        5.1.1 火灾风险评价指标的初定
        5.1.2 火灾风险评价指标的第一次筛选
        5.1.3 火灾风险评价指标的第二次筛选
    5.2 火灾风险评价模型
        5.2.1 构建火灾风险评估矩阵模型
        5.2.2 计算火灾风险源等级
    5.3 火灾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第六章 深圳地铁公司地铁运营火灾风险控制策略
    6.1 低风险源控制策略
    6.2 中风险源控制策略
    6.3 高风险源控制策略
    6.4 重大风险源控制策略
第七章 深圳地铁公司地铁运营火灾风险控制策略的保障措施
    7.1 组织和人员保障
    7.2 风险监控保障
    7.3 风险预警体系保障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世界地铁典型风险事故统计表
附录B 地铁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专家问卷调查表1
附录C 地铁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专家问卷调查表2
附录D 地铁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专家问卷调查表3
致谢
作者简历

(2)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处置研究 ——以上海市COCC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2 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
    1.4 论文创新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市轨道交通
        2.1.2 突发事件
        2.1.3 应急联动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协同治理理论
        2.2.2 危机管理“4R”理论
第三章 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的现状分析
    3.1 上海轨道交通基本发展现状
        3.1.1 上海轨道交通发展历程简介
        3.1.2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与应急指挥中心(COCC)情况简介
        3.1.3 上海轨道交通基本运营状况
    3.2 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现状分析
        3.2.1 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现有应急联动预案现状
        3.2.2 上海轨道交通应对突发事件的“四长联动”应急联动处置现状
        3.2.3 基于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COCC)的应急联动处置现状
        3.2.4 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建立专项应急联动处置现状
第四章 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应急联动主体“单一”
        4.1.1 参与联动主体简单
        4.1.2 联动主体权责“单一”
        4.1.3 联动主体处置技能固化
    4.2 应急联动准则“存异”
        4.2.1 联动人才队伍建设不规范
        4.2.2 联动技术支持平台不统一
        4.2.3 联动系统运行机制不完善
        4.2.4 联动执行保障机制不全面
    4.3 应急联动协作“受限”
        4.3.1 联动协作能力不足
        4.3.2 联动处置配合嫌隙
        4.3.3 联动过程职权不清
        4.3.4 联动管理权限时滞
    4.4 应急联动互通“不畅”
        4.4.1 联动专业技术沟通不足
        4.4.2 联动应急资源共享欠缺
        4.4.3 联动处置指令传达失误
第五章 上海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处置的建议
    5.1 引入应急联动多元化主体
        5.1.1 规范联动主体的引入
        5.1.2 拓宽联动主体职责权限
        5.1.3 加强联动处置技能更新
    5.2 完善应急联动共通准则
        5.2.1 规范联动人才建设机制
        5.2.2 搭建联动技术支持平台
        5.2.3 优化联动系统运行机制
        5.2.4 强化联动执行保障机制
    5.3 提升应急联动高效协作
        5.3.1 全面培养联动协作能力
        5.3.2 高效强化联动间默契度
        5.3.3 明晰联动处置职能要求
        5.3.4 合理规范联动管理授权
    5.4 构建应急联动系统互联
        5.4.1 加强联动专业技术沟通
        5.4.2 贯通联动资源共享模式
        5.4.3 建立联动指令传达核准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3)多层网络耦合视角下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动态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层网络的研究
        1.2.2 城市地铁网络的脆弱性研究
        1.2.3 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2.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概念
        2.1.2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特征
    2.2 复杂网络理论
        2.2.1 复杂网络的定义
        2.2.2 复杂网络的基本类型
    2.3 多层网络理论
        2.3.1 多层网络概述
        2.3.2 多层网络的统计指标
    2.4 系统动力学理论
        2.4.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4.2 系统动力学建模原理及步骤
3.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我国城市地铁的概况
        3.1.1 城市地铁建设发展概况
        3.1.2 地铁运营安全及投资概况
    3.2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典型案例梳理及分析
        3.2.1 案例的收集与分析
        3.2.2 案例分析的结果
    3.3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实际调查
        3.3.1 调查方法和步骤
        3.3.2 调查结果及分析
    3.4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存在问题的确定
4.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影响因素的辨识
    4.1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基本影响因素的确定
        4.1.1 扎根理论及其研究步骤
        4.1.2 基于文献的因素梳理
        4.1.3 资料编码
        4.1.4 数据饱和性检验
    4.2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4.2.1 基于DEMATEL方法的因素筛选
        4.2.2 主要影响因素的确定
5.基于多层网络模型的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动态演化的SD建模
    5.1 城市地铁脆弱性的多层网络模型构建
        5.1.1 城市地铁多层网络的辨识
        5.1.2 城市地铁的多层网络模型
    5.2 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构建
        5.2.1 建模思路
        5.2.2 建模目标
        5.2.3 系统边界及系统要素
    5.3 模型的因果关系图和流程图
        5.3.1 系统内因果关系分析
        5.3.2 系统流程图
    5.4 系统方程的确定
        5.4.1 系统中各要素权重的确定
        5.4.2 构造系统方程
6.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动态演化实证研究——以西安地铁为例
    6.1 西安地铁运营概况
        6.1.1 西安市公共交通概况
        6.1.2 西安市地铁发展现状
    6.2 西安地铁脆弱性系统动力学模型参数估计与检验
        6.2.1 模型初值的选取
        6.2.2 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6.3 西安地铁脆弱性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
        6.3.1 基础情景仿真
        6.3.2 变量仿真
        6.3.3 层间耦合作用的动态仿真
    6.4 西安地铁脆弱性的防控策略
7.研究结论和未来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地铁运营事故案例汇总
附录2 关于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3 关于地铁网络脆弱性的各影响因素之间作用强度的调查问卷
附录4 地铁网络脆弱性各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问卷调查表
附录5 针对“西安地铁网络脆弱性”的调查问卷
附录6 2012-2019年西安地铁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延误和事故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基于可拓理论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地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2.2 国内地铁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地铁运营事故分类与统计分析
    2.1 运营事故分类
    2.2 运营事故调查与统计
        2.2.1 基础数据调查
        2.2.2 运营事故统计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风险因素分析
    3.1 地铁运营安全影响因素构成分析
    3.2 人为影响因素
    3.3 设备设施影响因素
    3.4 管理因素
    3.5 环境因素
    3.6 建立地铁运营事故影响因素ISM模型
        3.6.1 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6.2 建立关联矩阵
        3.6.3 计算可达矩阵
        3.6.4 分解可达矩阵
        3.6.5 递阶结构层级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地铁运营过程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4.1.2 评价指标的设计流程
        4.1.3 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4.1.4 评价指标的释义及量化方法
    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1 序关系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
        4.2.2 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
        4.2.3 相对熵综合赋权法确定综合权重
    4.3 可拓物元评估模型
        4.3.1 可拓理论
        4.3.2 物元概念
        4.3.3 可拓集合
        4.3.4 距离公式
        4.3.5 关联函数
    4.4 建立地铁运营安全可拓风险评估模型
        4.4.1 建立物元矩阵
        4.4.2 确定经典域和节域
        4.4.3 确定待评物元
        4.4.4 确定关联函数
        4.4.5 确定综合权重
        4.4.6 确定安全评价等级关联度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可拓风险评估模型的实例应用
    5.1 概述
    5.2 指标权重的确定
        5.2.1 主观权重的确定
        5.2.2 客观权重的确定
        5.2.3 综合权重的确定
    5.3 地铁运营安全的多级可拓风险评估
        5.3.1 三级指标综合关联度的确定
        5.3.2 二级指标综合关联度的确定
        5.3.3 一级指标综合关联度的确定
        5.3.4 各级指标可拓物元风险评估等级
    5.4 评价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与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国外部分地铁运营事故统计表
附录B 国内部分地铁运营事故统计表
致谢

(5)地铁乘客火灾应激反应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地铁事故统计分析
        1.1.2 地铁风险调查分析
        1.1.3 地铁火灾文献趋势分析
        1.1.4 研究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铁火灾事故
        1.2.2 应激反应
        1.2.3 疏散行为
    1.3 研究内容和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理论与方法基础
    2.1 基础理论
        2.1.1 突变理论
        2.1.2 应激反应理论
        2.1.3 行为学理论
    2.2 基本方法
        2.2.1 实验方法
        2.2.2 软件模拟
        2.2.3 调查研究
        2.2.4 数学建模
    2.3 本章小结
3 地铁火灾应激源分析
    3.1 地铁火灾特性和危害性
    3.2 地铁火灾事故模型
        3.2.1 地铁火灾原因
        3.2.2 事故模型构建
        3.2.3 事故模型分析
    3.3 火灾应激源要素分析
        3.3.1 应激源问卷设计
        3.3.2 应激源要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地铁火灾应激反应变量研究
    4.1 调节变量
    4.2 中介变量
    4.3 变量分析
        4.3.1 变量初定
        4.3.2 变量甄选
        4.3.3 变量结构模型
    4.4 基于变量的应激反应模型
    4.5 本章小结
5 乘客火灾应激生理心理反应研究
    5.1 VR诱发地铁火灾应激试验
        5.1.1 试验设备
        5.1.2 试验过程
    5.2 应激生理反应分析
        5.2.1 统计分析
        5.2.2 定性拟合分析
    5.3 应激心理反应分析
        5.3.1 一般资料
        5.3.2 信度和效度分析
        5.3.3 统计分析
        5.3.4 相关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乘客火灾应激疏散行为研究
    6.1 火灾疏散行为的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6.1.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6.1.2 系统框图和因果关系图
        6.1.3 状态变量、速率与流图
        6.1.4 模型运行结果分析
    6.2 火灾疏散行为的PATHFINDER模拟研究
        6.2.1 模拟环境
        6.2.2 运行结果分析
    6.3 现场疏散模拟试验
        6.3.1 疏散过程设计
        6.3.2 疏散结果分析
    6.4 疏散结果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乘客火灾应激干预体系研究
    7.1 地铁火灾监测预警机制建设
        7.1.1 预警原理
        7.1.2 预警模型
        7.1.3 预警准则
    7.2 地铁火灾干预机制研究
        7.2.1 干预模式
        7.2.2 干预机制
    7.3 地铁火灾干预方式试验
        7.3.1 设计方案
        7.3.2 PPT培训组结果
        7.3.3 VR体验组结果
        7.3.4 现场演练组结果
        7.3.5 不同干预方式对比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地铁风险项目调查问卷
附录 B 地铁火灾应激源调查问卷
附录 C 影响地铁乘客火灾应激的变量专家问卷
附录 D 地铁火灾应激反应志愿者招募信
附录 E 地铁火灾应激试验知情书
附录 F 地铁乘客火灾应激反应网络问卷
附录 G 地铁乘客火灾状态焦虑问卷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基于知识图谱的URTCSM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
    2.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系统分析
    2.2 URTCSM智能知识支持概念框架
    2.3 知识图谱对URTCSM智能知识支持作用分析
    2.4 基于知识图谱的URTCSM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的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研究
    3.1 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知识建模需求分析
    3.2 URTCSM领域知识分类体系分析
    3.3 URTCSM领域概念模式分析
    3.4 URTCSM领域关系模式分析
    3.5 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的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
    3.6 本章小结
4 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4.1 URTCSM领域相关数据源分析
    4.2 URTCSM领域实体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4.3 URTCSM领域关系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4.4 URTCSM领域属性知识元识别
    4.5 URTCSM领域知识融合
    4.6 URTCSM领域知识存储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研究
    5.1 URTCSM智能知识支持实现框架分析
    5.2 混合粒度规范知识获取
    5.3 安全事故智能分析
    5.4 安全管理智能决策支持
    5.5 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系统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性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城市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防灾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沿海城市沉涝灾害
        1.1.2 地铁系统发展概况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数据来源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地铁系统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2.1 引言
    2.2 地铁系统灾害及风险综述
        2.2.1 建设期常见灾害
        2.2.2 运营期常见灾害
        2.2.3 地铁系统灾害特点
        2.2.4 地铁系统风险分析
        2.2.5 分析总结
    2.3 地铁系统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2.3.1 定性评估方法
        2.3.2 定量预测方法
        2.3.3 综合评判法
        2.3.4 分析总结
    2.4 地面沉降对地铁系统沉降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2.4.1 地面沉降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2.4.2 地面沉降对地铁系统的影响
        2.4.3 分析总结
    2.5 地铁系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2.5.1 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2.5.2 地铁系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2.5.3 分析总结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铁系统灾害风险源识别与评估
    3.1 引言
    3.2 专家咨询系统
        3.2.1 传统问卷调查法
        3.2.2 “1~9 度标”专家系统分析法
    3.3 评估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3.3.1 传统层次分析法(AHP)
        3.3.2 基于三角模糊AHP确定指标权重
    3.4 案例分析
        3.4.1 工程背景
        3.4.2 风险因子识别
        3.4.3 基于专家系统确定模糊判断矩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面沉降对地铁系统沉降风险评估
    4.1 引言
    4.2 基于梯形模糊AHP确定指标权重
        4.2.1 梯形模糊数的概念
        4.2.2 梯形模糊AHP
    4.3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区域地面沉降风险评估
        4.3.1 集对分析法的原理
        4.3.2 集对分析模型
        4.3.3 区间中值集对分析模型
    4.4 实例应用
        4.4.1 风险因子识别
        4.4.2 梯形模糊AHP确定指标权重
        4.4.3 SPA确定脆弱性等级
        4.4.4 综合风险
        4.4.5 分析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评估
    5.1 引言
    5.2 基于区间FAHP确定主观权重
        5.2.1 区间模糊数及区间模糊矩阵的定义
        5.2.2 区间FAHP求权重
    5.3 基于投影寻踪法确定客观权重
        5.3.1 差分进化算法
        5.3.2 投影寻踪模型
    5.4 组合权重模糊聚类洪灾风险评估
        5.4.1 组合权重计算方法
        5.4.2 模糊聚类模型
    5.5 实例分析
        5.5.1 构建评估体系
        5.5.2 确定评估指标权重
        5.5.3 组合权重风险分析
        5.5.4 沉涝灾害风险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情景模拟预测
    6.1 引言
    6.2 基于SWMM与 GIS沉涝灾害分析
        6.2.1 SWMM模型原理
        6.2.2 SWMM模型与GIS集成
        6.2.3 SWMM与 GIS沉涝模拟
    6.3 积水扩散模型
        6.3.1 积水扩散算法
        6.3.2 算法的优点
    6.4 实例研究
        6.4.1 划分汇水子面积
        6.4.2 SWMM计算地表径流
        6.4.3 不同暴雨情景积水分析
        6.4.4 不同沉降环境积水分析
        6.4.5 分析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上海地铁系统安全运营防灾规划对策
    7.1 引言
    7.2 地铁系统沉降防治对策建议
        7.2.1 区域地面沉降防治区划
        7.2.2 地铁系统沿线沉降防治建议
    7.3 地面沉降对防汛工程的影响
        7.3.1 防汛工程沉降特征
        7.3.2 地面沉降对防汛墙的影响
    7.4 地铁系统洪灾防控对策建议
        7.4.1 上海市防洪排涝对策规划
        7.4.2 地铁系统防洪建议
        7.4.3 地铁系统站点防洪排涝对策建议
        7.4.4 地铁系统车站排水措施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8.1.1 地铁系统风险源识别与方法研究
        8.1.2 地面沉降对地铁系统沉降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8.1.3 地铁系统洪灾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8.1.4 地铁系统沉涝灾害情景模拟预测研究
        8.1.5 上海地铁系统安全运营防灾对策建议
    8.2 主要创新点
    8.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附录A 济南地铁建设综合风险调查问卷
附录B 集对分析法计算指标联系度
附录C 地面沉降风险调查问卷
附录D 高风险区地铁系统沉降量
附录E 地铁系统洪灾风险调查问卷
附录F 区间模糊AHP判断矩阵
附录G 积水扩散伪代码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8)基于复杂网络的地铁事故致因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分析
        1.2.1 地铁运营风险分析研究现状
        1.2.2 地铁事故分析模型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及评价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路线
第2章 复杂网络相关理论及应用分析
    2.1 复杂网络理论及应用
        2.1.1 复杂网络研究的起源
        2.1.2 复杂网络基本统计特性
        2.1.3 小世界网络与无标度网络
        2.1.4 复杂网络在地铁运营安全方面的应用
    2.2 相继故障理论及应用
        2.2.1 相继故障理论简介
        2.2.2 相继故障相关应用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地铁运营事故数据及致因因素分析
    3.1 基础事故数据搜集
    3.2 地铁运营事故类型分类分析
        3.2.1 按事故致因类型划分
        3.2.2 按事故过程类型划分
        3.2.3 按事故严重程度类型划分
    3.3 地铁运营事故致因因素集
    3.4 地铁运营事故致因链提取及分析
    3.5 地铁运营事故数据统计分析
        3.5.1 事故致因类型统计分析
        3.5.2 事故严重程度统计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复杂网络的地铁事故致因模型分析
    4.1 基于复杂网络的地铁运营事故致因模型
        4.1.1 模型基本假设
        4.1.2 模型构建
    4.2 事故致因模型结构特性分析
        4.2.1 节点度
        4.2.2 网络直径与平均距离
        4.2.3 网络密度
        4.2.4 聚类系数
        4.2.5 节点介数
    4.3 事故致因模型结构可靠性分析
        4.3.1 无标度网络特性检验
        4.3.2 事故致因模型可靠性模拟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相继故障理论的地铁事故致因传播模型分析
    5.1 事故致因因素间相互关系说明
    5.2 节点及边的权重定义
    5.3 基于相继故障的致因模型建立
        5.3.1 初始负荷
        5.3.2 节点负荷阈值
        5.3.3 节点负荷重分配过程
        5.3.4 事故致因链的传播演化分析
        5.3.5 网络效率评价
    5.4 事故致因链相继故障传播分析
        5.4.1 相继故障传播过程分析
        5.4.2 最大可能致因链的形成
    5.5 事故致因链风险评估
        5.5.1 风险评估基本概念
        5.5.2 致因链风险评估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面向设计过程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智能预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1.2.1 安全设计相关研究
        1.2.2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相关研究
        1.2.3 现有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界定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地铁设计与施工安全风险的关联性分析
    2.1 安全设计理念
    2.2 地铁工程设计特点与内容
    2.3 地铁建设期安全管理影响因素识别
    2.4 基于ISM与 MICMAC的建设期安全风险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分析
        2.4.1 ISM与 MICMAC基本原理
        2.4.2 集成ISM与 MICMAC方法的基本步骤
        2.4.3 基于ISM与 MICMAC的建设期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2.5 设计与施工安全风险的关联性分析
        2.5.1 基于事故因果连锁理论的关联性分析
        2.5.2 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关联性分析
        2.5.3 面向设计过程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形成机理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设计过程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识别及验证
    3.1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研究系统界定
        3.1.1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3.1.2 地铁车站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类型
    3.2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识别
        3.2.1 孕险环境
        3.2.2 设计方案
        3.2.3 施工方案设计
    3.3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验证
        3.3.1 问卷背景
        3.3.2 数据预处理和可靠性分析
        3.3.3 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描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粗糙集的安全风险预测指标约简
    4.1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智能预测模型框架
    4.2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案例收集
        4.2.1 调研思路
        4.2.2 专家访谈
        4.2.3 问卷调查
    4.3 粗糙集基本原理
        4.3.1 粗糙集的重要概念
        4.3.2 属性约简
        4.3.3 决策表约简
    4.4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条件属性约简
        4.4.1 属性约简算法的选择
        4.4.2 属性集合的确定
        4.4.3 属性约简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PSO-SVM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智能预测
    5.1 SVM概述
        5.1.1 线性支持向量机
        5.1.2 非线性支持向量机
    5.2 对SVM模型的改进
        5.2.1 改进二叉树的多分类SVM预测模型设计
        5.2.2 基于PSO的 SVM模型参数优化
    5.3 SVM预测模型的构建和实现
        5.3.1 SVM模型构建流程
        5.3.2 样本选取
        5.3.3 SVM预测模型的实现
    5.4 SVM预测模型应用
        5.4.1 工程概况
        5.4.2 施工安全风险预测
        5.4.3 影响因素动态调整下的预控措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CBR-RBR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预控措施推理
    6.1 CBR基本原理及推理流程
        6.1.1 CBR基本原理
        6.1.2 地铁施工安全风险预控措施推理流程
    6.2 案例表示
        6.2.1 案例表示方法
        6.2.2 基于框架的地铁施工安全事故案例表示
    6.3 案例检索
        6.3.1 案例检索策略
        6.3.2 基于云模型的启发式权重获取算法
        6.3.3 相似度计算方法
    6.4 实证分析
        6.4.1 问题描述与案例表示
        6.4.2 案例检索
        6.4.3 预控措施制定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录

(10)重庆地铁运营安全系统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重庆地铁安全研究的必要性
    1.3 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
        1.3.1 地铁运营安全研究的现状
        1.3.2 地铁运营风险因素分析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地铁事故的主要风险点及分析
    2.1 地铁运营事故概述
    2.2 地铁主要风险点分析
        2.2.1 人员因素
        2.2.2 设备因素
        2.2.3 环境因素
        2.2.4 管理因素
        2.2.5 其它因素
    2.3 地铁运营事故分类与风险清单
        2.3.1 地铁运营事故类型
        2.3.2 地铁运营风险清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重庆地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重庆地铁安全运营的特点与需求
        3.1.1 重庆地铁安全运营的特点
        3.1.2 重庆地铁安全运营的需求
    3.2 重庆地铁安全运营的存在问题
        3.2.1 人员不安全行为
        3.2.2 设备故障较多
        3.2.3 自然灾害威胁
        3.2.4 管理尚不完善
    3.3 重庆地铁事故主要风险清单
        3.3.1 重庆地铁运营安全潜在风险分析
        3.3.2 造成事故风险原因浅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风险清单的重庆地铁运营风险评价
    4.1 重庆地铁运营风险因素分析
    4.2 重庆地铁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3 基于风险清单的重庆地铁运营层次分析评价
        4.3.1 基于风险清单的层次评价方法
        4.3.2 重庆地铁运营风险层次分析
        4.3.3 重庆地铁运营风险评价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庆地铁强化安全运营的措施和途径
    5.1 从人员管理上强化安全意识
    5.2 从设备使用上提供安全基础
        5.2.1 细化管理措施
        5.2.2 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5.2.3 强化地铁布线系统的高可靠性
        5.2.4 加强地铁安防系统
        5.2.5 加强地铁消防的安全防护
    5.3 从运营环境建设上优化安全条件
        5.3.1 优化现场环境
        5.3.2 优化运营安全环境
    5.4 从管理水平上提升安全理念
    5.5 本章小结
结论
    1.主要研究内容
    2.主要研究结论
    3.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台北捷运系统隧道检测作业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深圳地铁公司地铁运营火灾风险管理研究[D]. 林晓添. 兰州大学, 2021
  • [2]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处置研究 ——以上海市COCC为例[D]. 于菁.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3)
  • [3]多层网络耦合视角下城市地铁网络脆弱性动态演化研究[D]. 李青.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基于可拓理论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D]. 郑欣洁.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5]地铁乘客火灾应激反应及干预研究[D]. 林晓飞.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6]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D]. 王莉.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7]城市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防灾对策[D]. 吕海敏.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8]基于复杂网络的地铁事故致因机理研究[D]. 马小薇.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9]面向设计过程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智能预控研究[D]. 刘平. 东南大学, 2019(05)
  • [10]重庆地铁运营安全系统分析与研究[D]. 华志琴. 西南交通大学, 2017(10)

标签:;  ;  ;  ;  ;  

台北捷运系统隧道检查作业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