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与骨折愈合

一氧化氮与骨折愈合

一、一氧化氮与骨折愈合(论文文献综述)

何文芳[1](2021)在《低频脉冲电磁场通过初级纤毛内PC1/NO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的研究》文中指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系统性骨代谢疾病,其特征是骨组织结构恶化和骨密度降低,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疼痛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引发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更是大大增加了死亡风险,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然而目前还没有理想的防治手段。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EMF)作为一种无创伤的的、安全的以及在研究和诊疗中广泛使用的物理治疗方法,被认为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脉冲电磁场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大大制约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推广应用。本课题组前期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基础,筛选出了脉冲电磁场能够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矿化与成熟以及提高去势大鼠骨密度的最佳参数,包括频率、强度和作用时间等。因此本论文采用0.5 Hz 0.6 m T的低频脉冲电磁场研究了其促进骨形成与NO信号通路、多囊蛋白-1以及初级纤毛之间的关系,为脉冲电磁场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一些相应的分子生物学依据。首先,为研究低频脉冲电磁场促进骨形成与NO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本实验用50 Hz 0.6 m T PEMFs处理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显着升高,且i NOS、e NOS、p-e NOS、s GC以及PKG-1蛋白表达量亦明显增加,并引起PKG-1发生核转位,提示PEMFs促进骨形成可能与NO信号通路相关。随后,再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对NO信号通路进行阻断,发现脉冲电磁场促进骨形成的能力明显被抑制。说明PEMFs在促进骨形成过程中,激活并依赖于NO信号通路。其次,为了研究PEMFs激活NO信号通路和促进骨形成是否与多囊蛋白-1存在联系。实验发现经PEMFs处理成骨细胞不同时间后,PC1的蛋白质表达量明显升高,提示PEMFs可刺激成骨细胞中PC1的表达。接着再用PC1 sh RNA质粒干扰PC1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发现PEMFs不仅促进骨形成的能力受损,也不再能激活NO信号通路。说明PEMFs在促进骨形成的过程中,首先刺激了PC1的表达,进而激活整个NO信号通路。再次,为了研究NO信号通路、PC1以及初级纤毛在PEMFs促进骨形成中是否存在直接联系。本实验采用IFT88 sh RNA质粒干扰成骨细胞中初级纤毛的发现,发现PEMFs促进骨形成的能力受损,说明PEMFs促进骨形成需要初级纤毛的存在。此外,发现干扰初级纤毛后,PEMEFs不再能增加细胞培养液中NO的含量,PC1/N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C1、i NOS、e NOS、p-e NOS、s GC以及PKG-1蛋白质表达量不再增加,i NOS、e NOS、s GC和PKG-1的m RNA表达不再被提高,并且PKG-1的核转位能力也消失。说明,PEMFs激活PC1/NO信号通路依赖于初级纤毛。同时,为了研究PC1/NO信号通路与初级纤毛纤毛之间是否存在直接联系。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了PEMFs处理成骨细胞前后,PC1/NO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PC1、i NOS、e NOS、p-e NOS和s GC都位于初级纤毛内,PKG-1虽然正常情况下不在初级纤毛内,但当PEMFs处理成骨细胞90 min后也有部分蛋白会进入初级纤毛内。表明初级纤毛参与了脉冲电磁场促进成骨细胞矿化成熟的过程,并且PC1/NO信号通路的激活离不开初级纤毛,两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最后,为了研究PEMFs对初级纤毛的形态是否有影响。本实验用50 Hz 0.6m T PEMFs处理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不同时间后,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到初级纤毛的长度明显变长,发生率显着增加,与初级纤毛相关的蛋白质IFT88和乙酰化α-tubulin的蛋白质表达量也明显增加,表明PEMFs促进骨形成的过程中,初级纤毛发生了动态变化。为了探讨纤毛长度的变化是否与NO信号通路相关,使用L-NAME对NO信号通路进行阻断,发现PEMFs不再能增加初级纤毛的长度,虽然对IFT88蛋白质的表达量并没有影响,但是乙酰化α-tubulin的蛋白质表达量却不再增加。提示PEMFs诱导的纤毛伸长可能与NO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综上所述,50Hz 0.6m T PEMF通过激活PC1/NO信号途径促进成骨细胞矿化成熟,而此过程依赖于初级纤毛,表明PEMFs通过初级纤毛内的PC1/NO信号途径促进骨形成。此结果为初级纤毛是PEMFs促进骨形成感受器奠定了基础,也为PEMFs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相应的分子生物学依据。

陈章美[2](2021)在《中华跌打丸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斑马鱼尾鳍骨折与兔桡骨骨折两种动物模型评价研究中华跌打丸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中华跌打丸增加临床新适应症及二次开发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中华跌打丸对斑马鱼骨折愈合作用及机制:采用顿性棱刀挤压斑马鱼尾鳍建立骨折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接骨七厘片2 mg/尾),中华跌打丸低、中、高剂量组(0.22、0.67和2 mg/尾),另设正常对照组。给药7天后,经茜素红染色,评价药物促进骨折愈合作用;采用转基因中性粒细胞荧光斑马鱼构建骨折模型,给药24h,采集其局部中性粒细胞荧光强度,评价药物对斑马鱼骨折后的抗炎作用;采用转基因血管荧光斑马鱼构建骨折模型,给药24h,测量斑马鱼血管面积,评价药物促进斑马鱼骨折部位的血管再生作用;采用地塞米松建立斑马鱼软骨损伤模型,给药72h,采集斑马鱼颅面软骨荧光强度,评价药物对斑马鱼软骨损伤保护作用;通过Q-PCR检测中华跌打丸对骨折斑马鱼TNF-α、IL-1β、BMP-2和BMP-7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药物抗炎,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机制。2.中华跌打丸对兔桡骨骨折愈合作用及机制:将72只兔编号后制作桡骨中下三分之一处骨折模型。造模后将72只兔子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华跌打丸高、低剂量组,每组18只。其中阳性组给予接骨七厘片0.16g/kg/d,高剂量组给予中华跌打丸2.60g/kg/d,低剂量组给予中华跌打丸0.65g/kg/d。术后第2、4、6周,每组取6只兔检测相关指标:(1)X线片检测各组骨折愈合情况;(2)耳缘静脉取血检测血清钙磷、PINP、bALP的表达;(3)处死后取左右桡骨,万能材料试验机检测骨折桡骨的抗折强度;HE染色观察骨折局部修复的微观情况;Micro-CT观察骨折愈合中骨痂内部微观变化的情况;通过三维构图分析骨折恢复情况。结果:1.中华跌打丸对斑马鱼骨折愈合的作用及机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华跌打丸高浓度组骨折愈合促进作用为20.8%(P<0.05);低、中和高浓度组炎症消退作用分别为44.6%、50.6%和52.6%(P<0.05),且伴随TNF-α和IL-1β基因的表达有不同程度下调(P<0.01&P<0.05);中、高浓度组促血管形成作用分别为22.9%和54.0%(P<0.05&P<0.01);中华跌打丸通过上调BMP-2和BMP-7基因的表达起到软骨修复作用,高浓度组软骨损伤修复作用为42.0%(P<0.05)。2.中华跌打丸对兔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及机制:(1)X线片检查:与模型组比较,术后第2周,各给药组骨折断端有骨痂生成,骨缺口明显变小,术后第4周时,骨缺口进一步变小,甚至消失。术后第6周,骨缺口将近消失。(2)骨痂生物力学测定:术后第2、4周,中华跌打丸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术后第6周中华跌打丸高剂量组骨折部位抗折能力明显高于与模型组(P<0.05)。(3)病理HE切片检测:术后第2周,阳性组与中华跌打丸组骨痂主要为纤维性软骨,骨小梁较多,而模型组的骨小梁相对较少。术后第4周,模型组的骨痂开始转变为骨性骨痂,其阳性组与中华跌打丸组的骨痂开始形成板状骨。术后第6周,模型组才开始有板状骨形成。(4)血清生化指标:术后第2、4周血清钙磷均无显着性差异,而PINP与bALP在数值上有上升趋势,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6周,阳性组与中华跌打丸高剂量组血清中钙磷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INP含量在数值上高于模型组,但无显着性差异,而阳性组与中华跌打丸高剂量组bALP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5)Micro-CT检测:术后第2周,与模型组相比,中华跌打丸高剂量组兔桡骨骨折处BMD、TV值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6周,与模型组相比,中华跌打丸高剂量组BMD值明显增加(P<0.05),TV值明显降低(P<0.05),BV/TV、Tb.Sp、Tb.Th、SMI值无明显差异。显微三维构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术后第2周,中华跌打丸高、低剂量组兔子桡骨骨折处有更多的骨性组织通过断端且厚度较厚;术后第4周,中华跌打丸高低剂量组新生成的骨痂孔隙与骨痂体积明显减少;术后第6周,中华跌打丸高低剂量组的骨痂体积将近消失且重塑板状骨明显,而模型组骨痂体积变小且开始重塑为板状骨。结论:1.中华跌打丸对骨折斑马鱼有促进骨折愈合、抗炎、促血管及软骨损伤修复作用,抗炎作用可能与下调TNF-α和IL-1β的表达相关,软骨修复作用可能与上调BMP-2和BMP-7基因的表达相关。2.中华跌打丸能够促进兔子桡骨骨折愈合,可能通过升高血清钙、磷含量、促进PINP、bALP的表达而发挥促进兔桡骨骨折愈合作用。

赵建[3](2020)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低氧诱导因子对骨代谢及骨修复影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动员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的重要药物。它还可用于治疗因化疗和骨髓移植等疾病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人G-CSF的重组形式以其通用名称Filgrastim而为人所知。另外,G-CSF水平升高也与一些疾病有关,如在骨髓增生性疾病或细菌感染的患者中,血清G-CSF水平明显升高。然而,G-CSF水平升高对骨骼健康有不利的影响。先前的研究表明,长期给予G-CSF治疗可显着降低骨矿物质密度并诱发椎体的压缩性骨折。小鼠G-CSF的过度表达可导致小梁骨和皮质骨厚度减少。因此,有必要了解G-CSF影响骨细胞特性的机制。有趣的是,相关研究显示成骨细胞系或原代成骨细胞不表达G-CSF的受体(G-CSFR)。这表明G-CSF的骨质减少作用是由非成骨细胞类型介导的。另外,G-CSF受体在许多其他细胞类型上表达,包括造血细胞,内皮细胞,神经元和肌肉细胞。骨髓移植试验研究明确表明,G-CSF对成骨细胞的抑制作用是通过造血细胞介导的。在造血细胞中,在淋巴细胞缺陷小鼠中可观察到类似的作用,因而G-CSF对成骨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是由淋巴细胞引起的。已有研究证实G-CSF抑制成骨细胞的作用是由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因为中性粒细胞的消耗会部分消除G-CSF对成骨细胞的抑制作用。G-CSF对成骨细胞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成骨细胞分化、促进成骨细胞凋亡或成熟成骨细胞转化为静止的骨细胞。G-CSF治疗还可增强小鼠和人类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另外,来自造血谱系髓样细胞的破骨细胞也表达G-CSF,因此破骨细胞是G-CSF作用的直接靶标。在体外条件下,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随着G-CSF的增加而增加。尽管G-CSF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作用效果取得很大进展,但G-CSF如何影响骨细胞仍不清楚。本实验证实G-CSF长期治疗可降低小鼠骨组织中成骨细胞数量和新形成的骨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基因标记显着减少,骨细胞活性的基因标记亦减少。我们的研究还发现,成骨细胞数量减少是由于成骨细胞凋亡增加引起,而这是由中性粒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增加所介导的。骨折发生后的骨折不愈合或延期愈合是骨科中常见的并发症,这不但给病人的肉体上和精神上带来巨大痛苦,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骨折发生时或后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血管损伤导致的血液供应不足是引起骨折不愈合或延期愈合的常见原因。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血管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骨折部位的血管损伤和血流障碍是一个引起骨不连或骨折延期愈合的重要原因。在动物骨折模型的研究中通常是通过剔除骨折部位附近的软组织(包括局部血管)或制造肢体的局部缺血来达到骨不愈合或延迟性骨愈合的效果。同样在临床上,骨不连或延迟性骨愈合骨痂组织中也能观察到由于缺少血管导致的血供缺乏区。因而,发现新的药物,通过其刺激血管生长改善血液供应来防止骨折后不愈合或延期愈合是骨科学和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命题。临床上骨质疏松性骨折,因骨量的丢失以及骨组织微环境的改变,骨折愈合往往会出现延迟。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因雌激素水平的下降、骨组织骨量的明显减少,对骨折愈合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目前已有大量关于卵巢切除后骨质疏松的基础研究报道,并且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多集中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改变,但对骨质疏松后骨折部位血运供应情况的研究并不多见。本实验模拟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建立了小鼠卵巢切除后的骨折模型,证实卵巢切除小鼠骨折早期愈合出现延迟,同时发现早期骨组织新生血管量出现明显减少。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是迄今发现的最重要的组织细胞氧浓度依赖的感应调节因子,在骨修复过程中HIF处于被激活的状态。HIF是一个异源二聚体,包括α、β二个亚基。正常生理状态下,HIF-1α蛋白分子中脯氨酸残基被脯氨酰羟化酶(PHDs)羟基化,羟基化HIF-1α可迅速被细胞浆内的蛋白酶降解。PHDs的活性既依赖于细胞内氧浓度,也需Fe2+、2-oxyglutarate等参与。在低氧条件下或Fe2+、2-oxyglutarate匮乏时,PHDs活性受到阻抑甚至失去活性,从而导致HIF-1α在细胞浆内累积。积聚的HIF-1αα亚基转移至细胞核内,在细胞核内HIF-1α与HIF-1β结合形成二聚体,进而激活HIF的下游直接靶基因,目前发现近百个受HIF-1调控的基因,涉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多个方面,这些基因产物(如红细胞生成素—EPO、糖代谢转运因子—Glu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表达,在血管重塑、葡萄糖和能量代谢、红细胞生成、细胞增殖、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认为,包括加强呼吸等全身性或细胞性的多种低氧反应,均处于HIFs调节之下;HIFs是诱导低氧基因和修复细胞氧内环境稳定的核心因子。在意识到血供在骨折愈合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后,许多研究都集中到想通过干预血管重塑来改善血液供应。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对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最近研究证实了在兔子临界缺损骨折中局部运用VEGF提高了骨折的愈合。但是,因价格问题和需要蛋白重组甚至基因疗法的参与,给在临床上直接应用VEGF带来困难。抑制PHDs的小分子药物可以用来阻断HIF-1α亚基的降解,进而激活了 HIF的通路。普遍意义上这些小分子应该具有干扰PHDs所需要的铁螯合剂或2-oxyglutarate的类似物的能力。DF0(去铁胺)是一种Fe2+络合剂,临床上常用于金属离子中毒的治疗。在HIF-1α代谢过程中,DFO可通过与细胞内Fe2+的络合作用而抑制PHDs和FIH的活性,从而造成细胞内HIF-1α累积。前期实验研究在考查了多种可抑制PHDs活性进而调节HIF-1α形成的化合物的基础上,发现:在体外常氧培养环境内,当应用含DFO(I0μM或50μM或200μM)条件培养液进行干预时,可明显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形成HIF-1α及表达VEGF mRNA;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形成血管样小管状结构;提高胚胎跖骨内皮“枝芽“的形成数量。在体内,当将DFO(200μM)直接注射至实验性骨折模型局部时,X-线和μCT图像显示,DFO可显着提升骨痂组织内血管与新骨的形成,骨修复加速。本实验在卵巢切除小鼠骨折模型中,局部应用DFO,促进了新生血管的长入以及骨痂的生成,最终促进骨折的愈合。第一部分G-CSF通过上调中性粒细胞一氧化氮的产生抑制小鼠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生长的研究目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水平增高对骨骼健康有不良影响,先前有研究广泛证实了 G-CSF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影响,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影响骨细胞仍不太清楚,本文旨在进一步研究G-CSF对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8-10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G-CSF+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组,每组各10只小鼠。各组小鼠分别皮下注射溶剂、G-CSF和G-CSF+L-NAME。治疗后10天后处死动物。2.收集各组小鼠的外周血液在肝素化血液采集管中以进行全血细胞计数检测。3.收集各组小鼠的股骨进行组织切片以及免疫组化检测4.冲洗出各组小鼠股骨骨髓,并且在通过Trizol方法获得RNA,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1.G-CSF治疗显着降低成骨细胞和新生骨细胞的数量。2.G-CSF引起的成骨细胞谱系细胞数量减少是由于细胞凋亡增加所导致的。3.G-CSF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是由嗜中性粒细胞的一氧化氮分泌增加所引发。结论G-CSF对于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的抑制作用是由于促进中性粒细胞分泌一氧化氮所引发。第二部分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早期骨折愈合延迟的初步实验研究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小鼠骨折愈合延迟的机理。方法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OVX组(N=30)、SHAM组(N=30)。小鼠双侧卵巢切除后4周建立右侧股骨骨折模型。骨折术后第2周行X线、Micro-CT、组织学切片、免疫组化和血管灌注检测。结果Micro-CT以及组织学证实OVX组小鼠骨折愈合延迟;免疫组化表明OVX组新生骨痂组织中VEGF的表达降低;血管灌注表明2周OVX组新生血管量较CON组明显减少。结论0VX组小鼠骨痂组织中VEGF表达的减少可能是导致骨痂中新生血管减少的重要原因,进而由于新生血管的减少可能导致OVX组小鼠骨折早期愈合延迟。第三部分局部应用去铁胺激活低氧诱导因子通路促进卵巢切除小鼠骨折愈合目的在卵巢切除小鼠骨折模型中,局部注射去铁胺(DFO),评估是否能够促进卵巢切除小鼠的骨折愈合。方法首先,将40只7周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卵巢切除(OVX)组(n=20)和假手术(SHAM)组(n=20)。卵巢切除后4周取材,收集小鼠的子宫称重,一侧股骨行micro-CT分析。然后将90只7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分为三组:OVX+Saline,OVX+DFO,和 SHAM+Saline 组(n=30)。小鼠双侧卵巢切除后 4 周建立右侧股骨骨折模型。手术后第二天用500μl胰岛素专用注射针筒在股骨骨折处注射药物DF0200μM或生理盐水20μ1,每隔一天注射一次,一共5次。在骨折愈合过程的第2、4和8周取材,分别进行X线、Micro-CT、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血管灌注检测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实验第一部分证实,卵巢切除4周后,小鼠子宫明显萎缩,骨量出现明显丢失,骨质疏松模型建模成功。在第二部分中,由于卵巢切除小鼠雌激素水平下降以及骨量的丢失,骨折愈合过程出现明显变化。骨折术后2周,OVX+Saline组小鼠骨痂体积以及新生血管的数量较SHAM+Saline出现明显下降,骨痂组织中HIF-1α 和VEGF的表达也出现明显下降;骨折后4周,OVX+Saline组小鼠骨痂的总体积以及骨体积较SHAM+Saline都有明显减少;骨折后8周,OVX+Saline组小鼠的生物力学性能较SHAM+Saline组也出现明显下降。骨折端局部注射DFO以后,骨折愈合出现明显改善。骨折后两周,OVX+DFO组小鼠骨痂体积和新生血管数量较OVX+Saline组有明显上升,骨痂组织中HIF-1α 和VEGF的表达也有一定的提高;骨折后4周,OVX+DFO组小鼠骨痂总体积以及骨体积较OVX+Saline组也有明显增加;骨折后8周OVX+DFO组小鼠的生物力学性能较OVX+Saline组也出现明显上升。结论局部应用DFO可以促进卵巢切除小鼠的骨折愈合。

刘苗苗[4](2020)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种植体骨结合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在种植体骨结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0只35个月龄雄性SD大鼠,每只大鼠的右侧胫骨干骺端植入纯钛钉为实验组,左侧制备相同深度的骨缺损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4天、7天、14天和21天随机各处死5只大鼠,截取双侧胫骨标本,进行微型CT(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扫描观察种植体周围和骨缺损区域的骨形成情况,脱钙,将样品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4个时间段种植体周围和骨缺损区域的组织病理变化,然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种植体周围和骨缺损区域4个时间段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1)实验动物术后情况:所有SD大鼠胫骨术区部位均无出血、感染渗出,种植体无松动脱落。(2)Micro-CT扫描结果:(1)Micro-CT扫描矢状面结果示:实验组植入种植体后第4天种植体周围未见新骨形成,第7天开始有少量骨形成,第14天可见小面积排列不规则的骨小梁形成,第21天可见骨小梁增多,且有序排列。对照组术后第4天骨缺损区域没有骨形成,第7天少量骨形成,第14天可见少量骨小梁结构,排列不规则,第21天可见大量的骨小梁结构。(2)Minmics Medical 19对实验组种植体周围100μm范围和对照组骨缺损区域的三维重建图像结果示:实验组植入种植体后第4天种植体周围为原骨质,第7天有少量骨形成,第21天时骨形成达高峰。对照组术后第4天骨缺损区域未有新骨形成,第7天可见少量骨形成,第14天可见小面积骨小梁结构,第21天骨形成量达最大。(3)Minmics Medica19数值结果示:使用SPSS 21.0软件对Minmics Medica19软件得到的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D表示,实验组植入种植体后第4天、7天、14天和21天种植体周围100μm范围内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分别为16.44±0.37%、22.35±0.75%、30.11±0.18%和40.24±0.48%,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个时间段之间BV/T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骨缺损区域术后第4天、7天、14天和21天骨体积分别为3.23±0.09 mm3、4.09±0.04 mm3、5.11±0.04 mm3和6.19±0.07 mm3,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个时间段之间骨体积差异也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示,实验组植入种植体后第4天沿种植体周围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第7天可见种植体表面布满成骨细胞,周围可见血管,编织骨形成,第14天种植体表面有板层骨形成,21天种植体表面可见大面积板层骨形成。对照组骨缺损区域术后第4天可见大量血凝块和成纤维细胞,第7天可见血凝块明显减少,血管形成增多,并可见编织骨形成,第14天缺损区可见小面积板层骨形成,第21天形成大面积板层骨。(4)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术后第4天iNOS表达最多,且为深棕色,第7天时iNOS的表达减少,染色较浅为棕色,第14天和第21天时iNOS表达明显减少,其中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和部分骨细胞可见iNOS的阳性表达。结论:种植体骨结合过程分为血肿期、炎症期、增殖期和改建期,在本实验中首先证实了骨结合过程与骨折过程相似,其次显示随着种植体周围骨生成增多,iNOS的表达在第4天时最高,随后逐渐减少,表明其主要参与骨结合过程中的炎症期,进一步说明早期iNOS的升高可有效促进骨结合。因此,本研究结果提示,在种植过程中人为增加种植体周围iNOS的表达,促进早期骨结合,可提高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为提高种植体的成功率且减少种植体周围炎的产生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但其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胡铮潮[5](2020)在《五种口服中药方治疗四肢骨折的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中医学认为,骨折属“疡医”范畴,又称“折疡”、“折脊”。常与外伤、金疮、跌、仆、闪、挫、坠等相关,亦与人体的气、血、肝、肾功能有很大关系,同时与外感六淫之邪及邪毒污染相关。因为多种骨折固定器材的不断应用,临床上创伤骨折已经能得到较好的修复。但仍存在较少部分病患因愈合不佳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进而严重影响病患的身体健康。现有的临床数据表明骨折的愈合需要保证局部血液循环的通畅,进一步则是钙盐的沉积,中药在这其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中药还能够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促进其运作,并且可在其源头促进骨生长因子的产生等功效。在面对骨折这种疾病时,化学药品并不能有效加快骨折的愈合,而中医药通过消肿、活血、化瘀、生骨,反而能更快的促进患者骨折处骨结节形成,基质矿化,加快骨折愈合。因此该研究将探讨(1)常用五种中药方对四肢骨折愈合临床效果;(2)使用传统meta分析比较常用五种中药方与常规处理两种治疗方式在四肢骨折愈合时间和镇静止痛上的优缺点;(3)采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常用五种中药方对于四肢骨折治疗情况进行排序,系统评价并分析有效性和愈合时间。方法:电子检索各大数据库,搜索及查阅中、英文各类数据库中有关于接骨七厘片、伤科接骨片、补肾接骨汤、三花接骨散,三七接骨丸五种中药方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章,将最终的检索日期截止于2019年12月29日。由2名研究人员依据纳入与排除后,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应用R软件Gemtc程序包及STATA16.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1)从传统Meta分析结果来看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和临床症状改善:共纳入27项RCT研究,总计4328例患者。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改善有效率其差异性和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具有统计学意义。(2)从网状meta分析间接比较显示:常用五种中药方相比于常规方案较为明显改善了患者骨折的症状和愈合时间,对比而言,在骨折的前期,接骨七厘片和三七接骨丸对减轻患者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而补肾接骨汤和三花接骨散相较其他几种中药方来说对骨折愈合的时间有着较为明显的效果。结论:从直接meta分析来看在疼痛症状缓解改善有效率上这五种常用中药方的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高于对照组使用常规处理,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愈合时间上来看使用五种中药方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使用常规处理患者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网状meta分析上来看接骨七厘片和补肾接骨汤这两种中药方在改善肿胀疼痛和骨折愈合时间上分别排名最前。在此常用五种中药方对四肢骨折愈合的促进能力已经得到了证实。四肢骨折在选择治疗方案时可以选择这五种中药方,如需手术联合治疗,术后可以用补肾接骨汤对促进骨折愈合效果最好,如果患者伤口肿痛程度严重,那么可以采用接骨七厘片来减少肿痛情况。

吴应彬[6](2020)在《鸡胚蛋外敷疗法对股骨骨不连大鼠BMP-2、IGF-1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鸡胚蛋(孵化11-13天)外敷疗法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探索鸡胚蛋外敷对股骨骨不连大鼠骨缺损区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35只,空白组10只,造模25只,其中5只验证造模,剩余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外敷鸡胚蛋)及对照组,每组10只。在干预后3,8周对实验组及对照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进行X射线检查,观察骨痂形成情况;HE染色光镜观察骨缺损区组织学情况;在干预后3,8周对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骨折端软组织BMP-2、IGF-1含量变化。结果:X片检查:干预3周后,对照组大鼠骨折断端骨折线清晰,部分见骨膜反应,未见明显骨痂及骨桥;实验组大鼠骨折断端见少许骨痂阴影,骨折线较对照组模糊。干预8周后,对照组大鼠骨折断端骨折线明显,见少量骨痂形成,未见骨桥形成,髓腔未通;实验组大鼠骨折断端见骨桥形成,髓腔再通,骨折端塑性良好(P<0.01)。组织形态学检测:干预3周后,对照组及实验组骨组织均未见明显骨愈合,但实验组骨组织修复趋势比对照组好;干预8周后,所有对照组骨不连区域均未见愈合,实验组4例骨组织基本完整,仅1例表现为延迟愈合。BMP-2、IGF-1含量检测:干预3周后,实验组BMP-2及IGF-1浓度均较对照组、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干预8周后,空白组BMP-2浓度较对照组高(P<0.05),但与试验组间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后IGF-1浓度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鸡胚蛋外敷可以促进股骨骨不连SD模型大鼠骨愈合,调节骨缺损区域软组织BMP-2及IGF-1浓度水平。

祖海越,易雪婷,赵德伟[7](2018)在《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骨与软骨再生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文中认为背景:低强度脉冲超声是一种无热力无创伤的力学刺激,临床利用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骨与软骨缺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目的:回顾分析低强度脉冲超声在骨与软骨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并对低强度脉冲超声参与调节的分子信号、组织再生机制以及临床应用的现状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由第一作者运用计算机检索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 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1990年1月至2017年2月发表的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促进骨与软骨再生的相关研究,以"低强度脉冲超声,钙离子,整合素,一氧化氮,前列腺素,骨形成蛋白"为中文检索词,以"LIPUS,calcium,integrin,nitric oxide,prostaglandin,BMP"为英文检索词。同一领域相关研究则选择权威杂志或近期发表的文献,从检索结果中共选择了80篇文章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1)低强度脉冲超声的基础研究涉及细胞力学以及组织再生等多个领域,尤其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支持下,促进骨与软骨再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研究发现,低强度脉冲超声通过机械波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内产生相应的力学信号,使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变化,进而加速受作用区域的血供和新陈代谢,促进骨与软骨组织的再生,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张世旭,路考生,石昌浩,樊焱,姚志伟,尹芸生[8](2013)在《左旋精氨酸对骨质疏松骨折骨愈合及血生化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一氧化氮在骨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剂量一氧化氮底物左旋精氨酸对骨质疏松骨折的愈合作用尚不明确。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左旋精氨酸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愈合及血生化的影响。方法:6月龄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骨质疏松模型组(双侧卵巢切除)40只,待骨质疏松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将50只大鼠全部制作左股骨干中段骨折模型,骨质疏松模型组再随机分为4组,低、中、高剂量左旋精氨酸组于术后第2天分别腹腔注射1,3,5mg/kg左旋精氨酸,骨质疏松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于给药8周后测量各组大鼠腰椎及骨痂骨密度,血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取骨痂行组织学检查。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大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血清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较正常骨折大鼠低(P<0.05)。左旋精氨酸能提高骨质疏松骨折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浓度,并且中剂量的左旋精氨酸还能提高骨质疏松大鼠的骨痂骨密度和腰椎骨密度,使骨小梁粗壮,排列紧密有序。结果表明3mg/kg左旋精氨酸能促进骨质疏松骨折愈合,同时改善骨质疏松。

张世旭[9](2013)在《不同剂量L-arg对大鼠骨质疏松骨折骨愈合及血清NO、NOS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目前骨质疏松骨折愈合的研究较局限,NO在骨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剂量NO底物左旋精氨酸对骨质疏松骨折的愈合作用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左旋精氨酸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愈合及血生化的影响。方法:6月龄雌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SO组)和骨质疏松模型组40只(双侧卵巢切除),待骨质疏松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将50只大鼠全部制作左股骨干中段骨折模型,骨质疏松模型组再随机分为骨质疏松对照组(OP组)和低剂量左旋精氨酸(LLA)组、中剂量左旋精氨酸(MLA)组及高剂量左旋精氨酸(HLA)组。于给药8周后测量各组大鼠腰椎及骨痂骨密度(BMD),血清NO、NOS,骨折处行X线检查,取骨痂行组织学检查。结果:(1)腰椎骨密度:OP组、LLA组和HLA组较SO组明显降低(P<0.05)。骨痂骨密度: SO组、MLA组较OP组明显升高(P<0.05);LLA组、MLA组及HLA组与S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NOS:与OP组相比,SO组、LLA组、MLA组及HLA组较OP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NO:SO组、MLA组和HLA组较OP组明显升高;HLA组较SO组明显升高(P<0.05)。(3)骨痂组织形态学观察:SO组可见骨小梁粗壮,排列紧密,小梁状骨重建。OP组可见软骨性骨痂较多,骨小梁较细,排列稀疏紊乱。LLA组可见少量软骨性骨痂,骨性骨痂较多,骨小梁较OP组粗。MLA组可见骨小梁较粗,排列紧密,较有序。HLA组可见大量软骨性骨痂向骨性骨痂转变,新生形成大量编织骨小梁。(4)放射学观察:SO组和MLA组可见时骨折线基本消失,OP组和LLA组可见骨折线模糊,HLA组可见骨折处骨折线模糊,大量骨痂包绕骨折断端。结论:骨质疏松大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血清NO、NOS较正常骨折大鼠低。给予中剂量的左旋精氨酸能提高骨质疏松骨折大鼠血清NO、NOS浓度,促进骨质疏松骨折的骨愈合过程,高剂量左旋精氨酸能显着提高血清中NO水平,但不利于骨折的愈合。

陈昱,陈宗雄,徐皓,王万宗[10](2008)在《骨折愈合机制的现代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发现,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也进入分子水平。研究表明:骨折发生后短期内局部组织即已释放多种生长因子,至修复后期,骨与软骨细胞仍产生多种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相互作用,共同促进骨折愈合。关于骨折愈合中某些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部分细胞的迁移、分化及增殖等已有一些研究报道。文章从分子水平归纳总结活性因子及细胞外基质蛋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二、一氧化氮与骨折愈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氧化氮与骨折愈合(论文提纲范文)

(1)低频脉冲电磁场通过初级纤毛内PC1/NO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治疗
        1.1.1 骨质疏松症
        1.1.2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
        1.1.3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现状
    1.2 低频脉冲电磁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
        1.2.1 PEMFs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1.2.2 PEMFs对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的影响
        1.2.3 PEMFs对成骨细胞的影响
    1.3 一氧化氮与骨形成
        1.3.1 一氧化氮信号途径的简介
        1.3.2 一氧化氮信号途径对体外成骨细胞的影响
    1.4 多囊蛋白-1 与骨形成
    1.5 初级纤毛与骨形成
        1.5.1 初级纤毛的结构与功能
        1.5.2 初级纤毛与骨形成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1.7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PEMFs促进成骨细胞成熟与矿化依赖于NO信号途径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分析
        2.2.1 成骨细胞形态学观察
        2.2.2 50 Hz0.6 mT低频脉冲电磁场激活NO信号通路
        2.2.3 PEMFs促进骨形成依赖于NO信号通路
    2.4 讨论
第3章 PEMFs通过多囊蛋白-1 激活NO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分析
        3.2.1 PEMFs对 PC1 蛋白表达的影响
        3.2.2 不同sh RNA干扰序列对成骨细胞内PC1 蛋白基因的影响
        3.2.3 干扰PC1对PEMFs促进骨形成的影响
        3.2.4 PEMFs激活NO信号通路需要PC1
    3.3 讨论
第4章 PEMFs促进骨形成依赖于初级纤毛介导的PC1/NO信号通路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分析
        4.2.1 转染IFT88 siRNA质粒载体对初级纤毛的影响
        4.2.2 PEMFs促进成骨细胞依赖于初级纤毛的存在
        4.2.3 PEMFs通过初级纤毛激活PC1/NO信号通路
        4.2.4 PC1/NO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存在于初级纤毛内
    4.3 讨论
第5章 PEMFs调节初级纤毛的形态变化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2 结果分析
        5.2.1 PEMFs对初级纤毛的影响
        5.2.2 阻断NO信号通路对初级纤毛的影响
    5.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中华跌打丸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华跌打丸促进斑马鱼尾鳍骨折愈合作用及机制
    第一节 中华跌打丸促进斑马鱼尾鳍骨折愈合作用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设备
        1.3 药品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第二节 中华跌打丸促进斑马鱼尾鳍骨折愈合作用机制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
        1.3 药品与试剂
        2 方法
        2.1 中华跌打丸对骨折斑马鱼抗炎作用
        2.1.1 最大耐受浓度(MTC)的确定
        2.1.2 抗炎作用
        2.2 中华跌打丸对斑马鱼促血管作用
        2.2.1 MTC的确定
        2.2.2 促血管作用
        2.3 中华跌打丸对斑马鱼软骨损伤修复作用
        2.3.1 MTC的确定
        2.3.2 软骨损伤修复作用
        2.4 中华跌打丸对斑马鱼骨折愈合机制
        2.5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中华跌打丸对骨折斑马鱼抗炎作用
        3.2 中华跌打丸对斑马鱼促血管作用
        3.3 中华跌打丸对斑马鱼软骨损伤修复作用
        3.4 中华跌打丸对斑马鱼骨折愈合机制
        4 讨论
第二章 中华跌打丸促进兔桡骨骨折愈合作用及机制
    第一节 中华跌打丸促进兔桡骨骨折愈合作用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1.3 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饲养与造模
        2.2 分组给药
        2.3 一般观察
        2.4 不同时间点X线片影像学指标检测
        2.5 不同时间点骨痂生物力学检测
        2.6 不同时间点骨痂的病理组织学检测
        2.7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观察结果
        3.2 不同时间点兔子体重变化结果
        3.3 X线检测不同时间点的骨折愈合结果
        3.4 不同时间骨折骨痂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3.5 不同时间点骨痂的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节 中华跌打丸促进兔桡骨骨折愈合作用机制
        1 材料
        1.1 试剂
        1.2 仪器
        1.3 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饲养与造模
        2.2 分组给药
        2.3 中华跌打丸对骨折愈合所必需钙和磷影响
        2.4 中华跌打丸对不同时间点骨形成蛋白影响
        2.5 中华跌打丸对骨折愈合中骨痂内部微观变化的影响
        3 结果
        3.1 中华跌打丸对骨折愈合所必需钙和磷影响结果
        3.2 中华跌打丸对不同时间点骨形成蛋白影响结果
        3.3 不同时间点各组兔子桡骨骨折处的Micro-CT检测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中药促骨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低氧诱导因子对骨代谢及骨修复影响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G-CSF通过上调中性粒细胞一氧化氮的产生抑制小鼠成骨细胞和骨细胞生长的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小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早期骨折愈合延迟的初步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局部应用去铁胺激活低氧诱导因子通路促进卵巢切除小鼠骨折愈合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附图表
第二部分 附图表
第三部分 附图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准备发表的学术论文
外文论文一
外文论文二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种植体骨结合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动物术后情况
    2.2 Micro-CT扫描结果
    2.3 HE染色结果
    2.4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3 讨论
    3.1 iNOS在种植体骨结合中的作用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5)五种口服中药方治疗四肢骨折的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资料提取与研究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1.5.1 传统meta分析
        1.5.2 网状meta分析
2.研究结果
    2.1 检索结果及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2 纳入研究的方法质量评价
    2.3 干预措施
    2.4 传统meta分析结果
        2.4.1 疼痛评分直接比较meta分析结果
        2.4.2 愈合时间直接比较meta分析结果
    2.5 网状meta分析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
    参考文献
致谢

(6)鸡胚蛋外敷疗法对股骨骨不连大鼠BMP-2、IGF-1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引言
2.
    2.1 现代医学研究
        2.1.1 流行病学
        2.1.2 不连的定义及诊断
        2.1.3 骨不连的分型
        2.1.4 现代医学对骨不连的病因学认识
        2.1.4.1 全身因素
        2.1.4.2 局部因素
        2.1.5 现代医学对骨不连的治疗概况
        2.1.5.1 保守治疗
        2.1.5.2 手术治疗
        2.1.5.3 生物因子疗法
    2.2 中医对骨不连的研究
        2.2.1 中医对骨不连的认识
        2.2.2 骨不连的中医病因病机
        2.2.3 骨不连的中医传统疗法
        2.2.3.1 内治法
        2.2.3.2 外治法
3.实验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主要实验药品及试剂
        3.1.3 主要实验仪器及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造模方法
        3.2.2 分组与干预
        3.2.3 检测指标
        3.2.3.1 X射线检测
        3.2.3.2 组织形态学检测
        3.2.3.3 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2, 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含量检测
    3.3 统计学方法
    3.4 实验结果
        3.4.1 骨组织影像学观察
        3.4.2 骨组织病理学观察
        3.4.3 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IGF-1)含量检测
4.讨论
    4.1 实验结果分析
    4.2 骨不连模型选择及制备
    4.3 骨折不愈合的分子发病机制
    4.4 鸡胚蛋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
    4.5 透皮给药机制
5.结论
6.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骨不连非手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骨折不愈合评分系统(Non-union scoringsystem,NUSS)

(7)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骨与软骨再生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缩略语: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资料来源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数据提取与质量评估
2 结果Results
    2.1 LIPUS调控细胞的分子机制
        2.1.1钙离子
        2.1.2整合素
        2.1.3一氧化氮
        2.1.4前列腺素
        2.1.5骨形成蛋白
    2.2 LIPUS对组织再生的影响
        2.2.1骨生成
        2.2.2软骨形成
        2.2.3血管生成
    2.3 LIPUS的临床研究
        2.3.1骨折治疗
        2.3.2骨缺损治疗
        2.3.3关节炎治疗
        2.3.4与骨、软骨再生材料的联合应用
3 问题和展望Problems and prospects

(9)不同剂量L-arg对大鼠骨质疏松骨折骨愈合及血清NO、NOS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10)骨折愈合机制的现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学术背景
2 目的
3 资料和方法
    3.1 文献检索
    3.2 检索方法
4 文献证据综合提炼
    4.1 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生长因子作用
    4.2 骨折愈合中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及功能
    4.3 其他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
5 展望

四、一氧化氮与骨折愈合(论文参考文献)

  • [1]低频脉冲电磁场通过初级纤毛内PC1/NO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的研究[D]. 何文芳.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2]中华跌打丸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及机制研究[D]. 陈章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低氧诱导因子对骨代谢及骨修复影响的相关性研究[D]. 赵建. 山东大学, 2020(11)
  • [4]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种植体骨结合过程中的作用研究[D]. 刘苗苗.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5]五种口服中药方治疗四肢骨折的网状meta分析[D]. 胡铮潮.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6]鸡胚蛋外敷疗法对股骨骨不连大鼠BMP-2、IGF-1影响的实验研究[D]. 吴应彬.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低强度脉冲超声促进骨与软骨再生的研究与临床应用[J]. 祖海越,易雪婷,赵德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16)
  • [8]左旋精氨酸对骨质疏松骨折骨愈合及血生化的影响[J]. 张世旭,路考生,石昌浩,樊焱,姚志伟,尹芸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28)
  • [9]不同剂量L-arg对大鼠骨质疏松骨折骨愈合及血清NO、NOS的影响[D]. 张世旭. 山西医科大学, 2013(S1)
  • [10]骨折愈合机制的现代研究[J]. 陈昱,陈宗雄,徐皓,王万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50)

标签:;  ;  ;  ;  ;  

一氧化氮与骨折愈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