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人和自然疗愈法——轻松解决鼻塞流鼻涕

陆人和自然疗愈法——轻松解决鼻塞流鼻涕

一、吕仁和自然治疗法——轻松解决 鼻塞流涕(论文文献综述)

杨兰[1](2019)在《传统杨氏太极松鹤八法对2型糖尿病及其前期患者的干预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传统杨氏太极松鹤八法对2型糖尿病及其前期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从多方面比较传统杨氏太极松鹤八法与普通散步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作用,为中医的非药物治疗提供依据;并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项更有效的运动干预方式。研究方法根据纳入、排除、脱落标准,最终收集到有效病例数为62例(太极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健康宣教及生活方式管理(饮食管理+散步),太极组将散步改为传统杨氏太极松鹤八法,均干预12周后观察并分析两组之间、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之间的血糖、胰岛功能、血脂、心理、BMI、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的疗效差异。研究结果1、总体来看:太极组在改善FPG、2hPG、FINS、HOMA-IR、ISI、TC、抑郁及焦虑评分、口干欲饮、疲倦乏力、急躁易怒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2、单独对两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太极组在改善FPG、2hPG、HOMA-IR、抑郁及焦虑评分、口干欲饮、疲倦乏力、急躁易怒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3、单独对两组糖尿病前期进行比较:太极组在改善FINS、HOMA-IR、ISI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基于上述结果,传统杨氏太极松鹤八法较普通的散步运动能更明显的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可作为中医的非药物治疗进一步推广于临床,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一项具有防治效果的运动项目。

王宇[2](2019)在《杵针干预糖尿病高危足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杵针对糖尿病高危足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足部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2.评价杵针干预糖尿病高危足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总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132名糖尿病高危足周围神经病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66例。2.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杵针干预,每天1次,每周干预5天,共连续干预4周。3.资料收集:(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病程、家族史、烟酒史、足部溃疡史、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一般资料。(2)疗效指标:在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分别对足部临床症状指标(足部临床症状积分表CSIT、多伦多评分TCSS、密歇根评分MINI)、神经病变指标(震动感觉阈值VPT、区段电流感觉阈值R-CPT)、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DMQLS及总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于干预后3个月、6个月对患者生活质量随访,评价远期效果。4.统计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组间干预前、干预后、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后各项指标有无差异,客观评价干预前受试者的基线资料以及杵针对糖尿病高危足周围神经病变的干预后、随访3个月、随访6个月的效果和试验期间的安全性。当进行组间比较,样本量例数较大时(n≥50),可认为样本均数的分布近似呈正态(中心极限定理)不必做正态性检验。当进行组间比较时,若两组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时,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则进行t’检验;若两组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时,则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Mann-Whitney U test检验。本研究中的所有计数资料皆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本研究病例完成共126例,对照组62例,试验组64例。2.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糖尿病病程、家族史、烟酒史、足部溃疡史、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足部临床症状评分(CSIT、TCSS、MINI)、神经病变指标(VPT、R-CPT)及DMQLS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在VPT、R-CPT的左/右足250Hz和5Hz、CSIT、TCSS、MINI、DMQLS、总临床疗效、溃疡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R-CPT的左/右足2000Hz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3个月、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DMQLS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试验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足部溃疡和不良反应。结论1.杵针疗法能改善患者足部神经功能,减轻患者肢体麻木、疼痛、萎软、冷凉等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杵针疗法是无创性操作,易于掌握,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周静威[3](2013)在《因岁论治原发肾小球源性蛋白尿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作为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蛋白尿,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更是对肾脏疾病患者进入肾功能衰竭终末期的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科研工作者与临床医生均在积极探求减少尿蛋白的有效方法。中医中药可以有效的减少尿蛋白,抑制其复发、稳定病情以及减少其他药物的副作用等作用。目的:观察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寻找各年龄组证候学特点。并根据不同年龄分组确立不同的中医治法,采用中药治疗3个月,观察与对照组的疗效差别,从而为肾脏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第一部分共收集552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观察,探讨年龄与证候类型的关系。第二部分选择120例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按年龄不同,分为0-20岁(A组)、21-60岁(B组)、61岁以上(C组)年龄段患者各40例。每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A组加服自拟健脾益肾方、B组加服自拟理气益肾方、C组加服自拟活血益肾方,随证加减药物不超过3味。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1.在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辨证中,本虚标实证为多见,无论是单纯本虚证、单纯标实证还是本虚标实诸证,均非临床尿蛋白定量多少的明确影响因子。而标实证与本虚证之间亦无明显影响或从属关系。2.在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辨证中,20岁以下的患者以脾肾虚弱证型为主;21~60岁患者气滞证较为突出;60岁以上患者血瘀证较为突出。以上证候类型在各自族群中的数据统计均有统计学意义。3.3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证候积分降低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24h尿蛋白定量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24h尿蛋白定量减少,较治疗前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不同年龄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存在不同的证候学特点。20岁以下的患者以脾肾虚弱证型为主;21~60岁患者以气滞证为主;60岁以上患者以血瘀证为主。2.按年龄不同分别采用健脾益肾方、理气益肾方、活血益肾方治疗,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24h尿蛋白定量减少,较治疗前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因岁治宜治疗蛋白尿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郑身宏[4](2010)在《伤寒学术流派及其在当代中医伤寒学科的传承研究》文中认为中医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自《内经》成书以来,众多医家在其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各自独道的学术思想和经验,这些不同的学术内容经过实践证明,有的被淘汰有的被保留,保留下来的学术内容被后世医家所推崇,在经过师承传授和学术沿革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不同的学术流派因各自学术观点不一,互相争鸣,从而丰富了中医学内容,促进了中医学术的发展。故开展与加强祖国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进一步认识各个中医学术流派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规律,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评价他们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的作用及地位,更重要的是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从而更好的推进中医药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促进现代化条件下的中医药学术的繁荣与提高。目的与方法:目的:仲景伤寒学术发展历史悠久,产生了众多的着名医家,每一位着名医家在继承中医理论和前人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更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从而形成了其个人的独到经验及学说。独立的研究每一位医家,虽然可以从中挖掘出其理论建树及临证经验,但往往难以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学说,并难以对其学术成就的价值有深刻的认识,也不能从中发现此流派发展的清晰脉络,及总结伤寒学术所取得的历史宝贵经验。同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伤寒学术流派的划分方法、判定标准还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标准。特别是关于近现代中医伤寒学术流派传承、发展及应用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几乎还处于空白的状况,而本文在梳理伤寒学术流派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对伤寒学术流派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进行了探讨,这正好可以弥补以上诸方面的不足。方法:本文以“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及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当代名老中医学术流派分析整理研究”两个课题中的211名名老中医和伤寒大师刘渡舟老、胡希恕老、广州中医药大学原伤寒教研室主任熊曼琪教授为筛选对象,研究他们的临床经验、思辨特点、学术思想、学术传承等,并以此为基础梳理、分析当代名老中医伤寒学术流派现状;分析总结当代典型伤寒学术流派的形成背景、师承脉络、学术特色、临证特点、发展状况等。具体方法为“先纵后横”。“先纵”是指按照研究任务的要求,调阅、收集、整理214名名老中医基本状况、学术思想、传承体系等相关信息,同时筛选出符合当代伤寒学术流派要求的名老中医。“后横”是指在纵向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初步筛选出来的名老中医进行进一步分析其学医历程、传承脉络,筛选出具有学术流派传承的医家。从而能够对名老中医为学术核心的当代伤寒学术流派现状进行总结分析,客观评价伤寒学术流派在整个中医学术体系中的地位、发展状况、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及临床疗效、存在问题等。结论与启示:结论:通过综合分析,伤寒学术流派发展到当代大致有以下四个流派:火神派,寒温统一派,方证对应派,六经辨证论治派。1.火神派,火神派又称扶阳学派,是指以清朝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子、姜(生姜、干姜、炮姜)、桂(肉桂、桂枝)等辛热药物着称的一个伤寒学术流派,其中,又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这个流派以郑钦安为祖师,其后代表者有卢铸之、吴佩衡、祝味菊等,此派至当代学者众多。2.寒温统一派,“寒”是指伤寒,“温”是指温病。寒温统一派是指赞同用某种辨证施治的方法(如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八纲辨证)来结束寒温分离,实现伤寒与温病的合二为一,同时建立一个统一、完整、开放的外感病学辨证体系的一大群医家。自清代中期开始,由俞根初、吴贞首先提出。至当代寒温统一的观点已成为多数中医学者的共同观点,但是如何统一,则是见仁见智。3.方证对应派,方证对应,即“有是证用是方”,临床证候只要与仲景的描述相契合(有时“但见一证便是”),便可放胆使用而不必强求舌、脉、症的面面俱备。这实际上是在重复仲景当年的治病实践,颇有执简驭繁、驾轻就熟之妙,这是准确运用经方的一条捷径。方证对应追求的是疗效,靠的是经验,总结识证、组方、遣药方面的经验,使方与证之间达到固定的最佳组合从而确保最优的疗效。这个学派的学术渊源来自唐初孙思邈所着《千金翼方》,其后代表性医家有许宏、柯琴等。在当代持有方证对应观点的学者也不在少数。4.六经辨证论治派,六经辨证论治是指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以六经辨证贯穿着八纲而联系于脏腑、经络,尢其是以脏腑、经络生理病理变化作为物质基础,对人体的病因、病性、病位、正邪盛衰等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和综合,来确定其为六经的某病、某证、某方。这一学说早已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所采纳,故当今的大部分伤寒学者基本上采用的就是这种六经辨证论治。启示:“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是中医成才的三大法宝,是中医学术流派形成与发展的保障。当代伤寒学术流派其繁荣程度已大不如前,其要想继续繁荣就必须发展中医师承教育,提倡师带徒制度,改革中医教育体制,走精英教育之路。从而为新的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吕仁和自然治疗法——轻松解决 鼻塞流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吕仁和自然治疗法——轻松解决 鼻塞流涕(论文提纲范文)

(1)传统杨氏太极松鹤八法对2型糖尿病及其前期患者的干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分组
        2.2 盲法的使用
        2.3 干预方法
        2.4 干预疗程
        2.5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6 疗效观察
        2.7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脱落情况
        3.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中医证素构成比较
        3.4 两组患者体质类型分布构成比较
        3.5 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构成比较
        3.6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指标(生化、心理、BMI、中医症状)比较
        3.7 对照组干预前后的指标(生化、心理、BMI、中医症状)比较
        3.8 太极组干预前后的指标(生化、心理、BMI、中医症状)比较
        3.9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指标(生化、心理、BMI、中医症状)比较
        3.10 两组患者干预后总疗效比较
        3.11 两组中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的指标(生化、心理、BMI、中医症状)比较
        3.12 对照组中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的指标(生化、心理、BMI、中医症状)比较
        3.13 太极组中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的指标(生化、心理、BMI、中医症状)比较
        3.14 两组中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后的指标(生化、心理、BMI、中医症状)比较
        3.15 两组中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后总疗效比较
        3.16 两组中糖尿病前期患者干预前的指标(生化、心理、BMI、中医症状)比较
        3.17 对照组中糖尿病前期患者干预前后的指标(生化、心理、BMI、中医症状)比较
        3.18 太极组中糖尿病前期患者干预前后指标(生化、心理、BMI、中医症状)的比较
        3.19 两组中糖尿病前期患者干预后的指标(生化、心理、BMI、中医症状)比较
        3.20 两组中糖尿病前期患者干预后总疗效比较
        3.21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监测
        3.22 小结
讨论与分析
    1 西医对2型糖尿病及其前期的认识
        1.1 发病病因及机制
        1.2 干预治疗措施
    2 中医对2型糖尿病及其前期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干预措施
    3 太极拳研究概述
        3.1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
        3.2 各类太极拳的特点
        3.3 太极拳的现代研究
        3.4 传统杨氏太极松鹤八法的动作解析
    4 入组患者证素、体质类型及中医症状构成分析
        4.1 关于“消渴”、“脾瘅”的中医辨证背景
        4.2 本研究入组患者病位证素构成分析
        4.3 本研究入组患者病性证素构成分析
        4.4 本研究入组患者体质类型构成分析
        4.5 本研究入组患者中医症状构成分析
    5 疗效指标的对比与分析
        5.1 血糖方面比较
        5.2 胰岛功能方面比较
        5.3 血脂方面的比较
        5.4 心理状态方面的比较
        5.5 体重指数方面的比较
        5.6 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
        5.7 疗效总结
    6 传统杨氏太极松鹤八法的疗效机制探讨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不同传统功法对糖尿病的干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中医症状积分量表
    附件2 中医证素分析
    附件3 体质量表
    附件4 抑郁量表
    附件5 焦虑量表
    附件6 技术路线图
    附件7 课题期间的相关照片
    附件8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2)杵针干预糖尿病高危足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四、相关概念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西医对糖尿病高危足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及治疗
        (一)西医对糖尿病高危足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二)西医关于糖尿病高危足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二、中医对糖尿病高危足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及治疗
        (一)中医对糖尿病高危足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二)中医对糖尿病高危足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三、文献总结
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病例的剔除、脱离、终止标准
    二、研究方案
        (一)样本量估计
        (二)分组原则
        (三)干预措施
        (四)观察指标
        (五)疗效评定的标准
        (六)观察时点
        (七)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处理及记录
        (八)质量控制
        (九)科研伦理
        (十)统计学处理
        (十一)技术路线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一、两组研究对象完成情况
    二、基线资料比较
        (一)患者一般资料均衡性比较
        (二)干预前两组患者疗效指标比较
    三、干预后两组患者疗效指标比较
        (一)干预后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性指标比较
        (二)干预后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检查性指标比较
        (三)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DMQL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指标比较
        (四)干预后两组患者总临床疗效比较
        (五)溃疡发生率
        (六)安全性指标比较
第五部分 讨论与结论
    一、讨论
        (一)基线资料分析
        (二)杵针治疗糖尿病高危足周围神经病变的理论依据
        (三)杵针对糖尿病高危足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
        (四)杵针对糖尿病高危足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总临床疗效的影响
        (五)安全性指标
    二、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局限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3)因岁论治原发肾小球源性蛋白尿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论治蛋白尿
        1 古代文献钩沉
        2 现代医家对蛋白尿的认识
        3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辨证分型和肾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的关系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肾小球源性蛋白尿的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 蛋白尿的概念
        2 蛋白尿的机理
        3 蛋白尿的检测方法
        4 蛋白尿的分类诊断
        5 蛋白尿对肾脏的损伤
        6 蛋白尿对心、脑和全身血管损伤的研究
        7 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的影响研究
        8 原发肾小球源性蛋白尿的治疗
        9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因岁论治原发肾小球源性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前言
    研究一 原发肾小球源性蛋白尿中医证候学观察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 临床资料采集
        3 统计学方法
        4 诊断标准
        4.1 西医诊断标准
        4.2 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5 结果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中医证候因素分析
        5.3 证型与慢性原发性肾小球性疾病的关系
        5.4 证候类型与蛋白尿的关系
        5.5 不同蛋白尿组本虚和标实证候的相关分析
        5.6 年龄因素对证候类型的影响
        5.7 不同年龄组临床资料的分析
        6 讨论
    研究二 因岁辨治肾小球源性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来源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2 临床资料采集
        3 统计学方法
        4 诊断标准
        5 研究方法
        6 疗效评价
        7 治疗方案及用药
        7.1 基础治疗
        7.2 中药治疗
        7.3 疗程
        7.4 观察时点及观察时间窗
        8 研究结果
        8.1 一般资料
        8.2 各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8.3 各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对比
        8.4 各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9 讨论
        9.1 不同年龄的生理特点
        9.2 肾脏病的因岁制宜
        9.3 微型症瘕与“因岁制宜”
    参考文献
附录:观察表
致谢
个人简历

(4)伤寒学术流派及其在当代中医伤寒学科的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医学术流派与伤寒学术流派
    一、中医学术流派的认识
        (一) 中医学术流派的概念
        (二) 中医学术流派的划分标准
        (三) 影响中医学术流派存在与发展的五大因素
        (四) 中医学术流派的研究意义
    二、伤寒学术流派
第二章 伤寒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一、伤寒学说的形成期(先秦-西晋)
    二、伤寒学说的发展期(东晋-建国前)
    三、伤寒学说的繁荣和创新期(建国后)
        (一) 伤寒学说的传承方式的改变
        (二) 伤寒学说的理论研究
        (三) 伤寒学说的临床研究
第三章 建国前的伤寒学术流派
    一、明清时期的伤寒学术流派
        (一) 重订错简派
        (二) 维护旧论派
        (三) 辨证论治派
    二、民国时期的伤寒学术流派
        (一) 绍派伤寒
        (二) 火神派
第四章 当代(建国后)伤寒学术流派研究
    一、研究难点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第五章 当代典型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其传承体系分析
    1. 李培生
    2. 于己百
    3. 陈瑞春
    4. 方和谦
    5. 郭子光
    6. 何任
    7. 陈可冀
    8. 李寿山
    9. 段富津
    10.聂惠民
    11. 梅国强
    12. 李可
    13. 伍炳彩
    14. 刘继祖
    15. 黄保中
    16. 刘渡舟
    17 胡希恕
    18. 熊曼琪
第六章 当代伤寒学术流派及核心医家共异性
    一、核心医家共性
    二、核心医家特异性
    三、当代伤寒学术流派
        (一) 火神派
        (二) 寒温统一派
        (三) 方证对应派
        (四) 六经辨证论治派
第七章 当代伤寒学术流派核心医家典型医案
    1. 李培生医案
    2. 于己百医案
    3. 陈瑞春医案
    4. 聂惠民医案
    5. 梅国强医案
    6. 李可医案
    7. 刘渡舟医案
    8. 胡希恕医案
    9. 熊曼琪医案
第八章 当代伤寒学术流派面临的困境与可行方法
    一、当代伤寒学术流派面临的困境
    二、可行方法
结语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不足点
    四、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吕仁和自然治疗法——轻松解决 鼻塞流涕(论文参考文献)

  • [1]传统杨氏太极松鹤八法对2型糖尿病及其前期患者的干预评价研究[D]. 杨兰.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2]杵针干预糖尿病高危足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研究[D]. 王宇.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3]因岁论治原发肾小球源性蛋白尿的临床观察[D]. 周静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4]伤寒学术流派及其在当代中医伤寒学科的传承研究[D]. 郑身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标签:;  ;  ;  ;  ;  

陆人和自然疗愈法——轻松解决鼻塞流鼻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