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的社会性

社会问题的社会性

一、社会问题的社会性(论文文献综述)

徐晓军,袁秋菊,汤素素[1](2022)在《社会工作参与社会边缘人群社会治理的优势与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治理包含促进社会连结和增强社会团结两个基本的面向,而增进社会连结的关键则在于强化对社会边缘人群的社会治理。社会工作参与社会边缘人群社会治理在目标取向、专业方法和工作模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可以通过帮助社会边缘人群社会连结的重建、社会边缘化进程的阻断以及促进社会连结与社会团结衔接等具体路径,为社会边缘人群社会治理提供个性化、回应性和源头性的实现形式。

程秀兰,马艳[2](2022)在《绘本教学促进农村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实验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检验绘本教学对农村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采用单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从陕西省13所农村幼儿园中选取35个中班的25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运用"感知体验、导之以行、习以成性"的绘本教学模式,开展为期一学期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绘本教学能有效促进农村幼儿的情绪社会性发展;幼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在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女孩发展优于男孩;绘本教学可以弥补主要抚养人的陪伴不足。因此,绘本既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情感互动的媒介,又能使幼儿与绘本的内容产生共鸣,形成"替代性经验",这对农村地区幼儿的情绪社会性发展很有帮助。

张涛[3](2021)在《刍议社会性科学议题如何选题》文中指出社会性科学议题是指与科学或科技相关的一些具有争议性的社会议题。社会性科学议题应涉及科学与社会两方面因素,在争议点上各方论据应基本相当,所"议"的应是"怎样做"。社会性科学议题有三个主要来源,从学科课程中选题,从社会热点中选题,从生活实际中选题。对于社会性科学议题选题的评价,要评价选题是否符合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特征,选题是否可"议",选题是否适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

邴杰,李诺,刘恩山[4](2021)在《美国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研究及启示——以“议题探究”项目为例》文中认为近20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社会性、科学性、争议性、不确定性等特征为科学教育和跨学科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主题情境,让学生在社会文化视域下学习科学知识成为美国《下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GSS》所倡导的重要内容,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也成为美国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功能性科学素养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然而,受到传统教学目标、专业话语体系及跨学科教学方法等的影响,前期美国科学教育中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研究比较分散。为了契合美国科学教育标准要求,更好地将社会性科学议题与科学教育相结合,美国基于社会文化情境重塑STEM的理念开展了议题探究项目的研究,该项研究以情境学习理论为支撑,围绕社会性科学议题设计教学方案,注重学生对社会性科学推理能力的发展。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关注与国家科学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一致性,在教学设计上利用九步迭代法设计教学,并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工具和教学评价体系。借鉴该项目设计框架,我国科学教育中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要注重与科学课程目标的关联性,围绕议题设计单元教学模块,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加快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师资培养,提升科学教师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能力,通过多方联动系统搭建本土化社会性科学议题教育资源平台,为教师实施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提供助力。

张斯瑶[5](2021)在《幼儿游戏与社会性交往发展教育探寻》文中研究说明幼儿时期是个体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的关键时期之一。游戏是幼儿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形式之一,能最大化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适宜的游戏不仅能放松幼儿的身心,还能推动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文章简要论述了幼儿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发挥幼儿游戏的价值。

王刚[6](2021)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研究论纲》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元理论"之一。国内外学术界在有关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研究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审慎思考。对核心范畴的解析、对话语渊源的追溯、对内容构成的阐释,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研究的基本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的当代意义,体现在提升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话语权、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整体性研究、强化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观建设、促推当前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张和清,廖其能,李炯标[7](2021)在《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以广东社工“双百”为例》文中认为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然而专业社会工作仍然面临专业发展核心因素界定不清晰、社会性缺失和认受性危机等发展困境,制约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基于广东"双百"本土社会工作实践,运用行动研究方法搜集资料,系统探索中国特色本土化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核心因素、社会性和实务模式,从中得出结论:首先,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实践应该由政策实践、行动研究、成人继续教育和互为主体等核心因素构成,四个因素在专业实践中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其次,社会性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本质属性,体现在重视服务对象问题的社会根源分析,"人与环境"双重焦点确定介入目标、方法策略等,还需重视社会性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资产建设在发挥人的社会性功能方面的作用;最后,中国本土化专业社会工作必须扎根城乡社区,深度理解服务对象日常生活问题与优势资产,整合运用本土化专业方法,推动个案救助与社区共治协同发展,促使国家福利政策保障和社区发展协同推进。

张玉莹[8](2020)在《小学“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教学的探索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复杂影响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将这些富有争议的社会性科学议题(SSI)适度地融入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去,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本研究就“如何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论述,主要包含四大问题:第一,社会性科学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第二,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有何路径?第三,怎样设计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第四,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如何在实践中获得变革?首先,发掘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内涵和教育价值。第一章分析出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内涵特征、教学案例及教学模式等研究现状,第二章厘清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发展历程和教育价值。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社会性科学议题是开放式的跨越多个学科领域的问题,其起源于近代科技发展的危机、科学教育发展的困惑、STS教育思潮的兴起,经历了独立、丰富和成熟的阶段。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科学观念、科学伦理精神和高阶思维等方面都有较为显着地影响。其次,梳理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路径。第三章通过研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上至下,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科书三个层次,梳理出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实现路径。从议题类型的角度,整理出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具体课例。接着,探讨如何做好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设计。第四章在明晰了小学科学课程中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育价值和实现路径后,理清了小学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设计思路,并以“物种灭绝”和“全球变暖”两个案例做教学设计的具体说明。最后,阐释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实践及其变革路径。第五章通过“物种灭绝”和“全球变暖”两个案例的教学行动研究,分析教学过程中收集到的质化资料和量表测评结果,发现其中现象和规律,反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变革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议题存在资源更新的发展变化、教师主观认知的立场偏差和学生主观论断的相互干扰的显着问题。为此,研究提出了开发议题要与时俱进的补充资源、教学设计前教师应保持独立的立场、教学设计中要激发学生的客观论证能力的变革路径,并对第四章提出的设计思路进行了重构。研究发现,在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实践完成后,学生在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后,学习动机得到了提升,科学观念发生了转变,科学伦理精神得到了培育,高阶思维得到了较为显着的发展。整体表现为学生的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呈现出了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实践的丰富的育人价值。

崔书菲[9](2020)在《社会性科学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实施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公民决策能力和社会参与意识的有力途径。将社会性科学议题应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以化学技术引发的社会性科学议题为载体,创设真实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科学论证和理性决策,对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具有重大意义。论文以建构主义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等理论为指导,在综述国内外关于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性科学议题、非形式推理等概念进行界定。运用问卷调查法,对高一化学选考生和化学教师进行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现状调查,发现学生主要通过网络认识议题,基本具备议题学习的能力基础,喜欢开放自主的学习方式,但受到学业压力大、议题内容与考试联系较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并未受到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同时,部分教师表示受课时紧张、自身能力有限等因素影响,开展议题教学难度较大,希望获得关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思路等方面的指导。运用课例分析法,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角度对“基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元素化合物复习”优秀课例进行剖析,获取宝贵教学经验,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提出了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设计思路和策略,以丰富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研究,为一线化学教师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依据教学设计思路对“氮元素及其化合物”和“电镀”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通过教学反思体现教学策略的应用。分析教学实施效果评价可发现,学生对社会性科学议题课堂参与性较高,能较好完成分析论证和科学决策,体现出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但在知识运用和反驳能力等方面仍有待加强。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教学建议,以供教师教学时参考,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更好的落实。

蔡晓宁[10](2020)在《SSI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文中指出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是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系列争议性问题,SSI教育是以社会性科学议题(SSI)为素材展开的教育,是通过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推理、判断与决策,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的教学活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着重强调了SSI教育,并详细阐释了其在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新一轮高考制度改革和课程改革,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SSI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围绕高中生物学教学中SSI教育的渗透情况展开。笔者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目前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SI教育的现状,总结了目前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SI教育所存在的问题:(1)教师层面:教师对SSI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教师自身的SSI知识储备有所欠缺,教师有效渗透SSI教育的时间有限;(2)学生层面:学生对社会性科学议题的了解不足,学生对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学习情况有待改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待增强。针对上述问题,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分析了高中生物学教学中SSI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对话教学理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1)大力加强师资培训;(2)积极开发议题资源;(3)合理进行教学设计;(4)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期促进SSI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为使SSI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得以有效渗透,笔者设计了科学的实践方案。首先,依据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学必修模块和选择性必修模块中所涉及的SSI教育内容进行挖掘;其次,从SSI的选择和引入、探讨、决策、评价和实践等方面对其教学流程进行设计;再者,分析总结了几种常见的SSI教育的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问题引导策略;最后,笔者选取了六个典型的社会性科学议题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和帮助,并在教育实习中选取了不同的社会性科学议题,在自己所任教的高一年级三个班渗透SSI教育。在教学案例实施之后,笔者编制了“SSI教育学生后测问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测,问卷旨在了解学生对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学习情况、教师渗透SSI教育的情况、学生对教师渗透SSI教育的意见和建议等方面,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对所学习的社会性科学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更大的兴趣,并且能够对其形成科学合理的态度,教师在SSI教育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要加以改进。基于前期开展的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情况,本次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1)SSI教育在当前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不足;(2)精心的教学设计是渗透SSI教育必不可少的条件;(3)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渗透SSI教育效果显着;(4)SSI教育的渗透应继续精进完善。本次研究获得的反馈与建议可以为广大一线教师渗透SSI教育提供参考依据,帮助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以促进SSI教育的有效渗透。

二、社会问题的社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社会问题的社会性(论文提纲范文)

(1)社会工作参与社会边缘人群社会治理的优势与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边缘人群社会治理:“角落里”的社会治理
    (一)社会边缘人群及其困境
        1.“角落里”的脆弱群体——社会边缘人群。
        2. 社会边缘化与社会连结困境。
    (二)社会边缘人群的社会治理
        1. 社会性的维系和增强。
        2. 社会连结的培养与增进。
二、社会工作参与社会边缘人群社会治理的优势与价值
    (一)“社会性”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
        1. 社会工作的“社会性”内涵。
        2. 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中的“社会性”视角。
    (二)社会边缘人群作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1. 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内核与外延。
        2. 社会边缘人群与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契合。
    (三)社会工作参与社会边缘人群社会治理的优势
        1. 个人与社会相结合的目标取向。
        2. 科学助人的专业方法。
        3. 多方协同参与的治理模式。
三、社会工作参与社会边缘人群社会治理的路径
    (一)个性化治理——社会边缘人群社会连结重建
    (二)回应性治理——社会边缘化进程阻断
    (三)源头治理——社会连结与社会团结的衔接

(2)绘本教学促进农村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实验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测验法
        2.实验法
        3.观察法
    (三)研究过程
        1.绘本干预设计缘由
        2.绘本选择
        3.教学模式及实施步骤
三、研究结果
    (一)整体情况分析
    (二)干预前后测差异比较
    (三)不同性别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差异性检验
    (四)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在抚养人类型上的差异性检验
四、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二)讨论

(3)刍议社会性科学议题如何选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定位
    (一)社会性科学议题应涉及科学与社会两方面因素
    (二)社会性科学议题在争议点上各方论据应基本相当
    (三)社会性科学议题所“议”的应是“怎样做”
二、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来源
    (一)从学科课程中选题
    (二)从社会热点中选题
    (三)从生活实际中选题
三、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评价
    (一)评价内容
    (二)评价方法

(4)美国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研究及启示——以“议题探究”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于情境学习理论的项目设计理念
    (一)以情境认知理论为依托构建问题学习情境
    (二)社会性科学推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
二、[RI]2项目的设计框架
    (一)利用“九步迭代法”展开SSI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中的重要要素及其注意事项
    (三)SSI教学实施中的教学工具
        1. 星形图工具
        2. 立场因果图工具
        3. 媒体信息分析工具
        4. 科学幕后分析工具
    (四)教学评价体系
        1. 社会性科学推理的定量评价(QUASSR)
        2. 科学概念的评价
三、对我国科学教育中实施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启示
    (一)注重顶层设计,围绕社会性科学议题组织教学
    (二)积极促进SSI教学目标与课程培养目标的整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促进SSI教学的实施
    (四)加快SSI师资培养,提升科学教师的SSI教学能力
    (五)建立多方联动联盟,构建本土化SSI教育资源平台

(5)幼儿游戏与社会性交往发展教育探寻(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的特点
三、幼儿游戏对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的作用
    (一)提升幼儿社会性交往意识
    (二)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出现
    (三)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
    (四)加强幼儿对社会事物的认知
四、如何利用幼儿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发展
    (一)幼儿教师要正确认识幼儿游戏的作用
    (二)幼儿教师要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
    (三)幼儿教师要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
    (四)幼儿教师要学会创设规则性意识空间
    (五)借助合作游戏培养幼儿之间的情感
    (六)借助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
五、结语

(6)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研究论纲(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研究现状
    (一)国外学术界相关研究举要
        1.“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的探索
        2.“国家自主性”理论的阐发
        3.当代诸种国家理论的思考
    (二)国内学术界研究成果梳理
    (三)研究现状简评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研究的基本议题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的核心范畴
    (二)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的话语渊源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的内容构成
三、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的当代意义
    (一)提升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话语权
    (二)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整体性研究
    (三)强化社会主义国家权力观建设
    (四)力推当前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8)小学“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教学的探索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社会性科学议题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四节 已有研究成果的文献述评
        一、近期研究动态
        二、关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内涵、特点与类型的研究
        三、关于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案例的研究
        四、关于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模式的研究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历史与教育价值
    第一节 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缘起与发展
        一、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缘起
        二、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发展
    第二节 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育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促进学生科学观念的转变和重构
        三、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四、培育学生的科学伦理精神
第三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与教科书内蕴的社会性科学议题
    第一节 课程标准内蕴的社会性科学议题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第二节 教科书内蕴的社会性科学议题
        一、教科书内容框架
        二、教科书教学课例
第四章 小学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设计及案例
    第一节 小学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设计思路
        一、立足价值 开发议题
        二、分析教材 整合内容
        三、分析学情 把握差异
        四、明确目标 设计活动
    第二节 小学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设计案例
        一、案例一:物种灭绝中的“濒危的非洲企鹅”教学设计
        二、案例二:全球变暖中的“北极熊的呼唤”教学设计
第五章 小学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效果
    第一节 “物种灭绝”课例
        一、教学过程分析
        二、科学观念变化情况
    第二节 “全球变暖”课例
        一、教学过程分析
        二、科学伦理精神的发展情况
        三、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情况
第六章 小学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反思与变革
    第一节 小学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反思
        一、议题存在资源更新的发展变化
        二、教师存在主观认知的立场偏差
        三、学生存在主观论断的相互干扰
    第二节 小学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变革
        一、开发议题要与时俱进的补充资源
        二、教学设计前教师应保持独立立场
        三、教学设计时要激发学生的客观论证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小学科学高阶思维能力测试卷
    附录2 小学科学高阶思维能力测试试题属性表
    附录3 小学科学高阶思维能力测试结果
    附录4 “物种灭绝”议题调查问卷《即将灭绝的斑鳖》
    附录5 “全球变暖”议题调查问卷《投喂北极熊》
    附录6 小调查:野生动物保护建言献策
致谢

(9)社会性科学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科技发展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1.1.2 国际科学教育发展趋势
        1.1.3 我国教育改革需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理论
        2.1.2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1.3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社会性科学议题
        2.2.2 非形式推理能力
        2.2.3 图尔敏论证模型
第3章 社会性科学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现状调查
    3.1 问卷编制与实施
        3.1.1 学生问卷
        3.1.2 教师问卷
    3.2 调查结果统计及分析
        3.2.1 学生问卷结果统计
        3.2.2 教师问卷结果统计
    3.3 教学建议
第4章 高中化学社会性科学议题内容教学设计思路与策略
    4.1 优秀课例分析
        4.1.1 教学片段实录
        4.1.2 课例评价
    4.2 教学设计思路
    4.3 教学策略
        4.3.1 明确议题选取原则
        4.3.2 合理创设议题情境
        4.3.3 善于运用问题进行引导
        4.3.4 多种评价方式结合
第5章 高中化学社会性科学议题内容教学课例设计与实施
    5.1 课例设计与实施——论证重污染天气下“汽车限行”的合理性
        5.1.1 教学内容分析
        5.1.2 学情分析
        5.1.3 议题分析
        5.1.4 教学目标
        5.1.5 教学活动设计
        5.1.6 教学过程
        5.1.7 教学效果评价
        5.1.8 教学反思与建议
    5.2 课例设计——虎门该不该建电镀工业基地
        5.2.1 教学内容分析
        5.2.2 学情分析
        5.2.3 议题分析
        5.2.4 教学目标
        5.2.5 教学活动设计
        5.2.6 教学反思与建议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附录 F
附录 G
附录 H
作者简历

(10)SSI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SSI教育对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生物学课程标准对SSI教育有明确要求
        (三)SSI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问题与启示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第二章 SSI教育概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社会性科学议题(SSI)
        (二)SSI教育
    二、SSI的分类
    三、SSI的特点
        (一)社会性
        (二)科学性
        (三)争议性
    四、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对话教学理论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SI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SI教育的现状
        (一)现状调查的目的
        (二)现状调查的方法
        (三)现状调查的数据分析
        (四)现状调查的结论
    二、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原因分析
        (二)对策建议
第四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SI教育的实践方案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SI教育的内容
        (一)“分子与细胞”模块中的SSI教育内容
        (二)“遗传与进化”模块中的SSI教育内容
        (三)“稳态与调节”模块中的SSI教育内容
        (四)“生物与环境”模块中的SSI教育内容
        (五)“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中的SSI教育内容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SI教育的流程
        (一)SSI的选择和引入
        (二)SSI的探讨
        (三)SSI的决策
        (四)SSI的评价
        (五)SSI的实践
    三、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SI教育的策略
        (一)情境教学策略
        (二)问题引导策略
        (三)讨论、辩论策略
        (四)项目合作学习策略
        (五)思维导图策略
        (六)科学写作策略
第五章 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SSI教育的教学案例及实践
    一、教学案例
        (一)案例一:“克隆技术”议题
        (二)案例二:“转基因食品”议题
        (三)案例三:“全球变暖”议题
        (四)案例四:“湿地资源开发”议题
        (五)案例五:“人工合成生命”议题
        (六)案例六:“人类干细胞研究”议题
    二、教学案例实践
        (一)实践目的
        (二)实践对象
        (三)实践过程
        (四)实践结果分析
        (五)实践教学反思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四、社会问题的社会性(论文参考文献)

  • [1]社会工作参与社会边缘人群社会治理的优势与路径[J]. 徐晓军,袁秋菊,汤素素. 理论月刊, 2022(02)
  • [2]绘本教学促进农村幼儿情绪社会性发展的实验干预研究[J]. 程秀兰,马艳.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2(01)
  • [3]刍议社会性科学议题如何选题[J]. 张涛.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21(12)
  • [4]美国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研究及启示——以“议题探究”项目为例[J]. 邴杰,李诺,刘恩山. 比较教育学报, 2021
  • [5]幼儿游戏与社会性交往发展教育探寻[J]. 张斯瑶. 教育界, 2021(48)
  • [6]马克思主义国家社会性思想研究论纲[J]. 王刚.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1(44)
  • [7]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以广东社工“双百”为例[J]. 张和清,廖其能,李炯标. 社会建设, 2021(02)
  • [8]小学“社会性科学议题(SSI)”教学的探索性研究[D]. 张玉莹.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社会性科学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崔书菲. 鲁东大学, 2020(01)
  • [10]SSI教育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 蔡晓宁.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社会问题的社会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