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力课程层次教学研究

大学英语听力课程层次教学研究

一、大学英语听力课分层次教学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汪雨洁[1](2020)在《微信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以高级汉语口语教学为例》文中指出新媒体时代让汉语传播途径和方式更加多元化,如何利用新媒体平台更加科学地辅助汉语教学成为热点。微信凭借庞大的用户基数成为留学生与中国人通讯、在华生活的必备软件。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微信辅助汉语教学的研究成果还很有限。因此,微信辅助汉语教学是否具备可行性以及具体操作方法都有待探索。本文首先从问卷调查入手,了解汉语教师和在华留学生使用微信教学和学习的情况和对微信辅助汉语教学的态度。然后以高级汉语口语教学为例,进行微信在汉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通过对一个具体的高级口语课——《我们可不是一见钟情》的教学进行课堂观察和教案文本分析,结合教师访谈,了解目前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一般模式和微信在其中的运用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微信辅助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模式。最后对微信辅助高级汉语口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包括选题缘由、意义和文献综述。第二章是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对象、目的、步骤和问卷设计。第三章为对微信辅助汉语教学和汉语学习的调查与分析。第四章是关于微信运用于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运用分析,先是通过课堂观察、教案分析和教师访谈了解目前汉语高级口语教学的模式及教师运用微信辅助教学的情况,然后分析微信辅助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一个微信辅助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模式和具体教学设计。第五章为结论。

李昊天[2](2019)在《后方法理论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与理论性知识相对的一种重要知识类别,是在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下,教师在反思性教学实践过程中实际使用以指导教学决策的动态知识体系。如若说理论性知识用于武装教师的头脑,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则对教师在具体或特定情境中的行动起指引作用。教学的实践属性要求教师在具备一定的理论性知识的同时,还拥有相应的实践性知识。由于理论性知识无法直接复制到实际教学情境中,相关研究也证明职前教师所学教学理论与资深教师实际教学经验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且新手教师将所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常出现“现实冲击”现象。因此,支撑教师教学实践的实际上是融合了其个人价值观、教学信念、过往教学及生活经验的实践性知识。该知识影响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同时,还支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助于教师在具体教学情境中进行专业判断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正是意识到教师实践性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师知识相关研究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外部传授过程转为教师个体内部认知结构研究,并从显性的学科理论性知识转向隐性的实践性知识研究上。目前,实践性知识在教师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公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以及教学行为背后真正的主宰,也是教师进行行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它对教育实践的改进和整体教育学的繁荣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后方法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刺激回忆、绘制概念图、深度访谈、叙事研究等质性研究方法,探寻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内容构成共性特征,探究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阶段性特征,探讨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个人来源及外在来源,进而提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动态生成机制。本文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各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汉语教师在实践性知识内容构成上有何共性特征及阶段性特征?在知识结构上有何异同?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从何而来?生成机制如何?全文共分七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在对研究核心概念进行严格界定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并阐释本文理论基础。第二章为研究设计。首先展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随后对本文所实施的刺激回忆、绘制概念图、深度访谈、教育叙事等研究设计的过程及方法进行如实、详尽的介绍与描述。第三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性考察。本章按照阿卜杜拉哈菲兹(Abdelhafez)于2014年提出的教师实践性知识分类标准,选取八位处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具有典型性的教师作为样本开展研究。在一轮完整的教学周期(一学期)内,进行课堂观察共计48课时、刺激回忆24次(时长为45小时41分56秒)。经过科学转写与修改,获得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原始数据约17万字。在运用专家指导、第三方检测、成员检测等方式保证研究效度的情况下,对上述原始数据进行切分、归类与编码,共获得知识单位1943个,提炼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本土概念共计51个,其中样本教师共性高级编码29个,非共性高级编码22个。随后,以阿卜杜拉哈菲兹(Abdelhafez)类属分析结论为分析框架,将共性高级编码划入关于教师自我、学生、课程、教学策略、教学媒介、教学环境等六类教师实践性知识中,并结合样本教师刺激回忆的内容,运用后方法教育理论作为理论支撑,对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性内容构成进行详细解读与深入分析。第四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阶段性特征。本章以教师职业发展阶段为线,以教师刺激回忆内容为依据,结合八位样本教师分别绘制的实践性知识概念图,从知识内容及知识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不同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群体特征。第五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本章以“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为主题,运用半结构性访谈的形式对八位样本教师分别进行深度访谈,访谈总时长达5小时31分4秒,获得采访录音转写文本约5.1万字。在此基础上,从个人来源及外在来源两个角度对对外汉语教师9种实践性知识来源进行分析,并对两类知识来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与讨论。第六章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本章选取1名样本教师进行个案叙事研究,以职业发展阶段为纲,通过将其撰写的时间跨度长达10年的18篇教育叙事进行词云分析,对其实践性知识的生成过程进行动态描述,尝试揭示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机制。第七章为结论,总结了主要研究发现,提出了研究的创新点与启示,并对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结论主要包括:第一,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内容构成上具有共性特征。在关于教师自我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拥有较强的职业动机与责任感;个性心理及过往经历对其当下的教学有重要影响;丰富的生活及语言知识储备、一定的跨文化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在关于学生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尊重各国学生带入汉语课堂的身份特征,重视对学生学习特点、学习状态的观察,并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关于课程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可较为准确地把握各级各类汉语教学的目标及重点,关注课程间的关联,在课程呈现明显课型特征的同时,兼顾训练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在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对词汇、语法的讲解重视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的展示,并兼顾语音、汉字等其他语言要素教学;对教学内容分类处理,注重其实用性、渐进性与复现性;教学环节完整且稳定,讲求教学节奏,重视全员参与课堂活动,在积极实践启发式教学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在关于教学媒介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重视对教材的使用及对教学素材的补充,运用较为严格的标准选择教学资源,并综合运用板书与多媒体设备对语言知识进行合理呈现。在关于教学环境的知识上,对外汉语教师认为客观环境影响教学体验,并具备一定的非预期教学情境应对能力;他们将汉语课堂与中国社会生活建立密切联系,并将中国文化元素教学蕴于语言教学中。第二,使用“合理弹性空间”的概念概括各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汉语教师群体在实践性知识内容上的差异,指出:教师群体间知识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教学要素体察力与对学生的忽略空间、教学行为目标力与对标准的让步空间、教学过程贯通力与对资源的延展空间、教学示范呈现力与对自我的内控空间四个方面;知识结构方面,随着职业发展阶段的推进,不仅教师所绘概念节点数量、节点表述的专业化与精炼度有着明显提升,单一知识类别内部组织结构、层级划分亦更为复杂与优化,且各知识类别间逐渐打破独立封闭的状态,存在明显互动关系。第三,个人来源与外在来源均是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重要生成渠道,两大来源虽相互作用,但个人来源起决定性作用。在个人来源方面,过往经历是实践性知识的最稳定的来源,日常生活体验则实现了教师教学素材的积累;教师的个性心理为课堂打上了明显的个人“烙印”,自发性反思则是实践性知识更新与发展的推动力。在外在来源方面,合作共同体、教学观摩与培训对教师各类实践性知识的更新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对外汉语教师对科(教)学研究活动、教学资源、行业与国家政策等三种来源的利用程度及范围较为有限。第四,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是一个包括观察与体会、外化与接收、实践与反思、生成与强化等四个阶段的循环发展、动态开放的过程。实践性知识经过感知与初构后并未停止,而是进入新一轮知识生成的循环与扩散。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第一,以多名教授各级各类汉语课程样本教师通过刺激回忆呈现的大量一手实践性知识为依据,按照科学的知识类别划分标准,对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内容构成的共性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形成了对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较为全面的认识;第二,以“合理弹性空间”概括并分析各职业发展阶段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容特征,创造性地运用样本教师所绘概念图,从结构上对教师实践性知识进行了立体化分析;第三,对对外汉语教师具有独特性的实践性知识个人来源与外在来源进行了全面展示,以动态的眼光看待知识生成过程,构建起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为教师知识建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在理论上,拓宽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范围,深化了对外汉语教师知识领域学术研究,作为将后方法教育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结合的首次尝试,有效扩展了后方法教育理论的适用范围,也为更好地理解与解释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提供了理论支撑。现实上,实现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凝练与分享,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及社会对对外汉语教师的了解。此外,本研究所用研究方法可为对外汉语教师师资培养模式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思路。

张艳乔[3](2019)在《试论慕课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文中指出慕课是一种大规模的、公开的在线学习课程,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在现代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将慕课更好的应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文章结合前人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之后简要介绍了慕课的含义及特征,根据其特征,探讨了慕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产生的影响及改进听力教学的措施,以期把传统听力教学课堂与慕课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袁帅[4](2019)在《基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教学设计》文中指出听、说、读、写是语言学习最基本的技能要求。尤其是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对一名初学者,只有先能听懂,才能说清,能说清楚了再练习读,读熟了就可以进行写作训练了。汉语的听力培养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听力是基础,听力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在听力教学中选用传统教学模式,如播放收听录音极易造成枯燥的课堂。而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运用可较好构建高效的课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五种通道。多模态主要包括这五大类模态构成。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五种模态充分的调动,这种教学方式被成为多模态教学模式。采用多样的模态,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学生的听力能力。早在20世纪70年代,在国外教学领域,大多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而国内从2007年开始才有小范围实验。目前,这种模式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居多,成果显着。而把多模态教学模式运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则刚刚起步,用在初级对外汉语听力课中就更为鲜见。本文共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大量相关资料搜集与整理,分析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梳理出对外汉语听力课的研究现状、多模态的研究现状、多模态与对外汉语结合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目前初级汉语听力课的教学现状调查,如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沈阳大学初级汉语学习者和授课教师听力课教学现状调查,整理调查结果并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于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主要从教学理论、学习者学习习惯、教学者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第四部分,整体教学设计。基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教学理论,对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进行整体教学设计。第五部分,教学案例设计。以《发展汉语·初级听力》(第二版)(Ⅱ)中的《孙子教我学电脑》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并提出具体的教学实施建议。第六部分,进行总结并指出目前还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杨微,于鹏[5](2017)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为出发点,分析听力教学的现状,并在课时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学生知识积累、技巧培训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旨在探索一种适用于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此促进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开展。

刘殿平[6](2016)在《民族地区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问卷调查和成绩相关性的实证研究,分析延边大学现行的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效及影响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相关因素.阐述根据学生的口语状况、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动机及学习策略等情感因素来确立具有民族院校特色的分层次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途径。

刘宝贵[7](2016)在《分层次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听力水平千差万别。本文对传统听力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困境进行研究与分析,深入探讨英语听力教学实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有效性。

穆思融[8](2016)在《CET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CET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CET考试对听力考核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充分体现了国家教育部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视,同时学校、教师、学生也在全方位的重视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充分体现了社会发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时代要求。本文以Krashen的i+1语言输入理论为基础,探讨全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以便提高CET考试通过率,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

陈静,周巧凤,范波[9](2016)在《社会互动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启示——兼谈西南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文中研究表明社会互动理论把教师、学生、活动之间的相互活动看作教学的灵魂所在。将社会互动理论引入大学英语听力课堂,强调英语教师、学生、听力材料和听力学习任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的动态性,强调只有把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建立在多方互动的基础之上才是有效的听力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伞娜[10](2014)在《艺、体专业学生英语听力学习模式新探》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中的听力分数比例加大,听力就愈发显得重要了.该文章主要是从艺、体专业听力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提高艺、体专业听力学习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的探讨如何提高艺、体专业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二、大学英语听力课分层次教学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学英语听力课分层次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微信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以高级汉语口语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
        一、英语教学领域里有关微信的研究
        二、汉语教学领域里有关微信的研究
        三、小结
第二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步骤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流程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调查问卷
        一、问卷设计
        二、调查目的及对象
        三、问卷内容
第三章 对微信辅助汉语教学和汉语学习的调查
    第一节 对教师调查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二、对微信的了解情况
        三、对微信辅助汉语教学的态度
        四、对微信辅助汉语教学的基本看法
        五、对教师调查结果的小结
    第二节 对学生调查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二、被调查者使用微信的情况
        三、被调查者对微信的态度
        四、被调查者对微信辅助汉语学习的看法
        五、对学生调查结果的小结
第四章 关于微信运用于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讨论与分析
    第一节 对课堂观察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一、课堂观察
        二、主要特点及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对使用微信辅助教学的讨论与思考
    第二节 对教案文本分析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一、教案文本分析
        二、主要特点和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对使用微信辅助教学的讨论与思考
    第三节 教师访谈
        一、访谈目的
        二、访谈对象
        三、访谈内容
        四、对访谈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第四节 微信辅助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
        一、主观可行性分析
        二、客观可行性分析
        三、小结
    第五节 使用微信辅助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设计与建议
        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二、整体设计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师生对利用微信辅助汉语教学持乐观态度
        一、教师对微信辅助汉语教学非常乐观
        二、学生愿意尝试用微信辅助学习
    第二节 微信辅助高级汉语口语教学具有可行性
        一、微信具备自身功能优势
        二、微信符合学习者和高级口语教学的要求
        三、微信辅助教学有师生的支持
    第三节 对利用微信辅助高级汉语口语教学的相关建议
        一、充分发挥微信的优势优化高级口语教学的效果
        二、微信辅助汉语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思考
    第五节 本文的局限性
        一、课程设计并不完善
        二、课程设计并未进行实践
        三、对微信辅助汉语教学的功能挖掘并不全面
        四、研究能力有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微信在汉语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研究(教师版)
    附录二 微信在汉语教学中运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学生版)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后方法理论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核心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1.4.1 研究综述
        1.4.2 理论基础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总体安排
        2.1.1 研究问题
        2.1.2 研究思路
    2.2 研究方法
        2.2.1 刺激回忆法
        2.2.2 概念图法
        2.2.3 深度访谈法
        2.2.4 叙事研究法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共性考察
    3.1 关于教师自我的知识
        3.1.1 职业动机与责任感
        3.1.2 知识储备与跨文化能力
        3.1.3 个性心理与课堂教学
        3.1.4 过往经历与课堂教学
    3.2 关于学生的知识
        3.2.1 学生身份及学习背景
        3.2.2 学习特点及学习状态
        3.2.3 学生性格及师生关系
    3.3 关于课程的知识
        3.3.1 教学目标及安排重点
        3.3.2 课型特征与语言综合能力
        3.3.3 课程与课程间的关联
    3.4 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
        3.4.1 语言要素与句法、语义及语用
        3.4.2 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渐进性及复现性
        3.4.3 教学环节、教学节奏与学生参与度
    3.5 关于教学媒介的知识
        3.5.1 教材的使用与素材的补充
        3.5.2 板书的运用与多媒体设备
        3.5.3 教学资源的选择及其标准
    3.6 关于教学环境的知识
        3.6.1 教学内容联系中国社会
        3.6.2 文化教学蕴于语言教学
        3.6.3 物理环境影响教学体验
        3.6.4 非预期情境及其应对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阶段性特征
    4.1 职业发展阶段内容特征:合理弹性空间
        4.1.1 教学要素体察力与对学生的忽略空间
        4.1.2 教学行为目标力与对标准的让步空间
        4.1.3 教学过程贯通力与对资源的延展空间
        4.1.4 教学示范呈现力与对自我的内控空间
    4.2 职业发展阶段结构特征:概念图的视角
        4.2.1 概念节点特征与分析
        4.2.2 层级结构特征与分析
        4.2.3 交叉链接特征与分析
第五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来源
    5.1 个人来源
        5.1.1 过往经历与日常体验
        5.1.2 个性心理
        5.1.3 个人反思
        5.1.4 科(教)学研究活动
    5.2 外在来源
        5.2.1 合作共同体
        5.2.2 教学观摩与职业培训
        5.2.3 教材与教学资源
        5.2.4 行业与国家政策
    5.3 个人来源与外在来源的关系
第六章 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
    6.1 基于个案的实践性知识生成分析
        6.1.1 职前教师阶段
        6.1.2 新手教师阶段
        6.1.3 胜任教师阶段
        6.1.4 成熟教师阶段
        6.1.5 走向专家教师阶段
    6.2 基于个案的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
        6.2.1 生成机制模型
        6.2.2 实践性知识的感知与初构
        6.2.3 实践性知识的循环与扩散
第七章 结语
    7.1 回顾与总结
    7.2 创新与贡献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1 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1-2 课堂观察记录实例
附录2- 刺激回忆实例
附录3- 访谈提纲
附录4- 访谈实例
附录5- F老师教育叙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试论慕课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传统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伍,需要与时俱进
    (二)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亟待提高
    (三)课堂教学设备落后,亟需更新
三、慕课的含义及特征
四、慕课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产生的影响及应用
    (一)课程设置方面
    (二)授课方式方面
    (三)授课内容方面
    (四)考核方式方面
五、结束语

(4)基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实践价值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多模态教学模式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现状
        1.3.1 对外汉语听力课的研究现状
        1.3.2 多模态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1.3.3 多模态教学模式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的研究现状
第2章 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的现状调查
    2.1 调查问卷设计
        2.1.1 调查目的
        2.1.2 调查问卷的对象
        2.1.3 调查内容
    2.2 调查结果分析
        2.2.1 对初级汉语听力课学习者的调查分析
        2.2.2 对初级汉语听力课教师授课的现状调查
第3章 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于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3.1 多模态教学模式符合教学者的教学过程与认知心理
    3.2 多模态教学模式符合初级听力课学习者的心理
    3.3 多模态教学与教学环境相匹配
第4章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教学中的整体教学设计
    4.1 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于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的课前教学设计
        4.1.1 教学目的
        4.1.2 教学对象
        4.1.3 教学方法
    4.2 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于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的教学实施
        4.2.1 教材选择
        4.2.2 教学过程
第5章 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孙子教我学电脑》一课教学设计
    5.1 教学设计内容与计划
        5.1.1 教学设计的相关要素
        5.1.2 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5.1.3 教学设计的规划安排
    5.2 教学步骤
        5.2.1 第一讲教学过程
        5.2.2 第二讲教学过程
    5.3 教学设计反思
        5.3.1 多模态教学模式初级听力课堂存在的问题
        5.3.2 研究启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用)
附录 B 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教师用)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民族地区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口语交际能力与其他语言综合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三、问卷调查的内容、结果
    1. 学生背景及基础。
    2. 学生的需求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3. 分层次教学模式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4. 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5. 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6. 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
四、启示

(7)分层次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施英语听力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二、实施英语听力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一) 实施英语听力分层次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 克拉申输入理论与情感过滤说
        2. 最近发展区的教育理论
        3.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二) 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政策依据
     (三) 分层次教学的模式种类
三、增强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一) 强化分层次教学的管理
     (二)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三) 突出课堂教学的工作重点
        1. 增强学生对英语听力学习的自信心
        2. 加强听力语音基本技巧的多元训练
        3. 注重英语国家文化与背景知识的导入
        4. 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
     (四) 拓展听力的第二课堂
四、结语

(8)CET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
    1、学校、教师层面
    2、学生自身层面
二、i+1理论的内涵
三、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改革
    1、提高教学意识,重视听力教学
    2、展开分层次教学模式
    3、加强课堂互动,听说结合

(9)社会互动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启示——兼谈西南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社会互动理论
3. 社会互动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启示
    3.1听力教学的现状
    3.2启示
4. 结语

(10)艺、体专业学生英语听力学习模式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1艺、体专业听力学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1艺、体类学生的自身问题
    1.2听力材料的问题
    1.3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提高艺、体专业听力学习的方法

四、大学英语听力课分层次教学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微信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以高级汉语口语教学为例[D]. 汪雨洁.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2]后方法理论视域下对外汉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 李昊天. 山东大学, 2019(02)
  • [3]试论慕课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J]. 张艳乔. 高教学刊, 2019(21)
  • [4]基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教学设计[D]. 袁帅. 沈阳大学, 2019(02)
  • [5]民办高校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探析[J]. 杨微,于鹏. 校园英语, 2017(21)
  • [6]民族地区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刘殿平.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6(11)
  • [7]分层次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 刘宝贵. 文教资料, 2016(28)
  • [8]CET改革背景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J]. 穆思融.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07)
  • [9]社会互动理论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的启示——兼谈西南科技大学非英语专业听力教学改革[J]. 陈静,周巧凤,范波.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 2016(01)
  • [10]艺、体专业学生英语听力学习模式新探[J]. 伞娜.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标签:;  ;  ;  ;  ;  

大学英语听力课程层次教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