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挛缩的手法治疗

膝关节挛缩的手法治疗

一、手法治疗膝关节挛缩(论文文献综述)

宋洁[1](2021)在《基于剪切增稠液体力学特性探讨柔性手法对筋膜作用原理的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毛泰之提出并推崇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以“轻推慢移”为特征的东方柔性手法。本人导师曹锐教授也将柔性手法用在临床,并发现其治疗伤科疾病优势突出且疗效显着。目前,推拿从业者们于无形之中已经对手法的刚、柔应用较多。但是手法的刚柔属性界定不明、分类不清、作用原理不详。故本论文根据毛氏理念和导师曹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的以筋膜为靶点实施柔性手法治疗伤科疾病的观念,对推拿手法进行刚、柔属性的定义及分类,探索古代文献中柔性手法相关运用;“筋”包含筋膜,筋膜是柔性手法的受力目标;剪切增稠液体与筋膜在力学方面有极高的相似性三方面进行论述,层层递进推导,对柔性手法治疗伤科疾病的作用原理进行推断。最后,得出结论并构建柔性手法树状结构图。全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方法。运用《中华医典》和中医典海为搜索工具,整理柔性手法在古书中运用的记载。整理筛选出的古文献中的柔性手法描述及应用。通过中国知网搜索有关“筋”、“筋膜”、“剪切增稠液体”等内容,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第二部分,根据毛氏理念定义刚性手法和柔性手法,将教科书中的六大类手法通过刚性手法和柔性手法的定义和手法特点进行归纳、分类。将划归于柔性的手法通过现今的教材及中国知网搜集其在古代时的别称。第三部分,以确定过的柔性手法古代别称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收集古文献中的柔性手法的描述及应用。第四部分,探讨柔性手法治疗伤科疾病的作用原理。探寻柔性手法疗愈疾病时筋、筋膜、剪切增稠液体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第五部分,构建柔性手法树状结构图。总体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静止的或缓慢的、柔和的”手法特点,六大类手法中属于柔性手法的有揉法、摩法、推法(静态)、抹法、按法、压法、点法、捏法(静态)、拔伸法(静态)、屈伸法(静态)。根据“动态的、快速的、有力的”手法特点,六大类手法中属于刚性手法的有一指禅推法、一指禅偏锋推法、?法、擦法、拿法、搓法、拨法、拍法、击法、弹法、抖法、振法、摇法、扳法、背法。2.查阅文献确定以下九种柔性手法名称及古代别称(抹法为近现代衍生出来的手法,故不参与此部分研究)。揉法(揉、挼);摩法(拊、付、靡、摹、摩);推法(推);按法、压法(安、按、擪、抑、捺)和点法(点);捏法(捏、拈)、拔伸法(举、引、伸、拔伸、牵、牵引、提、提拔、扯、拽伸、揣搦、上掇);屈伸法(屈伸、拽屈拽直、拽屈拽伸、拽(伸)推(屈))。3.以筋骨辨证为指导,柔性手法从“筋”的特性入手辨证施治。“筋”的实质研究,目前未有定论。但研究发现,筋膜与“筋”是后者包含前者的关系,筋膜与“筋”在特性上高度相似,故我们可以从筋膜入手治疗伤科疾病,认为筋膜是柔性手法的受力目标。在柔性手法对筋膜的作用原理研究中,发现筋膜的生物力学特性与剪切增稠液体的力学特性具有高度一致性。第一,两者都是粘弹性材料,具有流体与固体的双重属性。第二,筋膜喜温恶寒,温暖的环境有利于降低筋膜粘滞性,提高流动性。温度升高会使剪切增稠液体中“粒子簇”的形成造成影响,迫使剪切增稠效应减弱。第三,在受力表现方面,筋膜在突然受到异常的应力刺激后,筋膜中的无定形基质的粘滞性会显着增大,流动性减小,导致筋膜流动性减小,筋膜呈现粘连、挛缩等硬化状态;以轻且慢的力刺激时,粘滞性异常增大的筋膜中无定形基质发生液化,纤维会重新排列,筋膜重构,恢复流动性。剪切增稠液体在不受力或轻微受力时呈现为拥有优良流动性的流体状态,突然施加超过临界值的作用力时则变得异常粘稠甚则呈现出类固体状态,而随着外力的撤除又重新恢复流体状态。故初步推断筋膜在生物力学方面的特性与剪切增稠液体力学特性的相似性,便是柔性手法治疗伤科疾病起效的原因。4.柔性手法分为柔性理筋手法和柔性正骨手法。柔性理筋手法可分为动态柔性理筋手法和静态柔性理筋手法,动态柔性理筋手法主要针对浅筋膜的粘连,包括揉法、摩法、抹法。静态柔性理筋手法主要针对深筋膜的挛缩,包括点法、按法、压法、静态捏法。柔性正骨手法主要针对骨位异常引起的筋膜褶皱,包括静态推法、静态拔伸法、静态屈伸法。依据以上叙述绘制并补足细化手法分类,构建出完整的柔性手法树状结构图。

唐君[2](2021)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屈曲挛缩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改善屈曲挛缩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就诊的合并屈曲挛缩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其中男19例、女61例,年龄47~74岁,平均(60.54±8.12)岁。采用区组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治疗周期12周。随访52周,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躯体功能(WOMAC-PF)、自我效能(OA-SES)。采用手持式压痛仪测定膝关节后方压痛阈值。结果共67例患者完成随访。在第12周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WOMAC-PF、OASES、压痛阈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第52周随访,观察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仅有14%患者仍存在屈曲挛缩,而对照组屈曲挛缩病例达到60%(P<0.05)。此外,膝关节后方压痛阈值与膝关节屈曲挛缩严重等级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屈曲挛缩型膝骨性关节炎,其近期止痛效果与塞来昔布相似,但其改善屈曲挛缩的远期效果优于塞来昔布。

顾奎[3](2021)在《针刀整体松解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对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进行局部和整体针刀松解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通过力学平衡方面探究针刀整体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与局部痛点治疗相对比,把握共性,为坚定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针对符合标准的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整体松解组和针刀局部治疗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每周进行1次针刀治疗,连续3周。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积分、WOMAC积分及关节肿胀积分进行对比,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分析。结果:1.疗效评定:治疗后及治疗后4周,针刀整体松解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93.33%;针刀局部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80.00%。针刀整体松解总体上优于针刀局部治疗(P<0.05),差异具有显着性。2.评分评定:(1)VAS评分:治疗后、治疗后4周两组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无统计学意义(P>0.05)。(2)WOMAC评分:治疗后、治疗后4周两组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关节肿胀积分:治疗后、治疗后4周两组关节肿胀改善情况的组内及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针刀治疗方法对于KOA患者的疼痛、肿胀及活动上治疗均有疗效,但针刀整体松解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上更为显着。这表明整体松解治疗可以作为一种确切的疗法应用于临床。

唐君,韩金生[4](2020)在《夹胫推肘牵膝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夹胫推肘牵膝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并确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采用夹胫推肘牵膝手法,对照组采用膝关节常规推拿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和膝关节屈曲挛缩等级变化,同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WOMA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WOMAC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僵硬、日常活动程度以及日常活动难度4小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且治疗组4小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屈曲挛缩等级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46%和90.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胫推肘牵膝手法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屈曲挛缩等级方面具有优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龙华[5](2020)在《小针刀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探讨小针刀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为该病提供更多针刀治疗方面的证据。方法:将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就诊的诊断为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表法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小针刀治疗,在股骨内上髁、胫骨内侧髁最明显压痛点、髂前下棘、股外侧肌在髌骨外上方的止点这四个点上进行针刀松解,1周治疗1次,1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隔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3次,1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患者均在针刀或针刺操作后进行TDP照射治疗。每位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及治疗三周后分别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膝关节Lysholm评分量表,以及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完成数据收集及整理工作后,对其结果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再形成系统评价,并讨论得出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损伤分度、治疗前VAS评分及治疗前Lysholm评分均无明显差异,说明小针刀组与常规针刺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在临床疗效方面,小针刀组总有效率为93.37%,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小针刀组较常规针刺组疗效更显着。在VAS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小针刀组和常规针刺组均能减轻疼痛。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下降差值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小针刀组在缓解疼痛方面优于常规针刺组。在Lysholm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的Lysholm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小针刀组和常规针刺组均能改善膝关节功能。治疗后,治疗组的Lysholm评分差值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小针刀组较常规针刺组效果更明显。结论:小针刀组和常规针刺组均具有确切疗效,两种疗法都能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减轻对生活及工作的影响。但两组的疗效具有差异性,小针刀组比常规针刺组疗效更佳,且针刀组治疗次数少,操作方便,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陈惠岚[6](2020)在《手法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两种方式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影像学改变,评价手法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治疗的,采用本研究干预措施的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用手法+塞来昔布组(观察组)、塞来昔布组(对照组)表示,按纳排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病例,总共67例,记118膝。观察组35例,对照组32例。分别于治疗前后随访并记录相应指标,包括以下几方面:(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Osteoarthritis Index,VA3.1,WOMAC)调查量表;(3)膝关节关节面夹角;(4)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FTA)。相关数据收集整理后,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进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研究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膝关节VAS疼痛评分、WOMAC病情评分、胫股角、膝关节平面角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膝关节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观察组相比,治疗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WOMAC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观察组比较,治疗后对照组WOMAC评分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在治疗6月后的FTA角、膝关节平面角比较,其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临床疗效评定:治疗1月后观察组疼痛改善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0.63%,(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月后观察组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1.4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7.50%,(P<0.05),有统计学意义。6.两组共67例患者,共发生5例1级不良反应。两组发生的不良反应比例较低,症状较轻,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从疼痛和关节功能方面看,手法+塞来昔布胶囊组,塞来昔布胶囊组两种治疗方式对内翻型KOA临床症状的改善均有较好治疗效果。且手法+塞来昔布胶囊组对内翻型KOA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塞来昔布胶囊组。从影像学角度看,两组在延缓膝内翻发展上均无明显效果。两种治疗方式在治疗中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疗法安全有效。综上,本研究选用的手法治疗方法对KOA的临床症状改善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陈一鑫,陈小莉,王开龙,甘振宝,陈望龙,黄红敏,谢君萍[7](2020)在《伸直型膝关节僵硬外治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伸直型膝关节僵硬是膝周创伤或手术后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极易导致患者的步行障碍及屈膝下蹲困难,对患者步行功能影响非常大。一旦膝关节僵直发生,目前还没有一种单一高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松解、麻醉下手法松解、传统手法、中药熏洗、针刀松解等,效果不尽相同。文章通过对近几年以来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方法进行总结整理,目的是为了能够根据关节关节僵硬不同时期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严朝浪[8](2019)在《膝关节均衡手法对膝内翻畸形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膝关节均衡手法对膝内翻畸形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3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及15例一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组)和试验组(膝关节均衡手法+常规康复训练组)各15例,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作步态分析基线参考。两组患者术后均按照制定的康复计划进行严格的功能锻炼。(1)术前,术后1月、3月、6月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含HSS总分,疼痛评分,肌力评分,膝关节屈曲度),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期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差异。(2)术后6月,对试验组、对照组及正常组进行三维步态分析,比较3组间的时空参数(含步幅、步速、步频、患侧单腿支撑时间),运动学参数(含屈伸角度峰值、内外翻角度峰值、内外旋角度峰值),动力学参数(含屈伸力矩峰值、内外翻力矩峰值、内外旋力矩峰值、3个方向地面反作用力峰值)的差异。结果:(1)膝关节功能评分:(1)术后1月疼痛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术后3月、6月疼痛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2)术后1月HSS总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而术后3月HSS总分,试验组较对照组改善(P<0.05),术后6月HSS总分,试验组有显着改善(P<0.01);(3)术后各期肌力评分和膝关节屈曲度,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P>0.05)。(2)步态参数:(1)时空参数:术后6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步频和患侧单腿支撑时间与正常组比较有差异(P<0.05),步幅、步速有显着差异(P<0.01),但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步幅改善(P<0.05),步速有显着改善(P<0.01),而步频和患侧单腿支撑时间无差异(P>0.05);(2)运动学参数:术后6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屈曲角度峰值、内翻角度峰值与正常组比较有差异(P<0.05),伸展角、外翻角、内外旋角峰值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屈曲角度峰值改善(P<0.05),余指标无差异(P>0.05);(3)动力学参数:术后6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伸展力矩峰值,Y、Z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与正常组比较有差异(P<0.05),屈曲力矩、内外翻力矩、内外旋力矩的峰值及X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伸展力矩峰值,Y、Z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改善(P<0.05),余指标无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均衡手法能够有效提高膝内翻畸形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改善患者步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舒松[9](2017)在《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老年膝关节活动受限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长期卧床老年人膝关节活动受限的临床有效性和可行性,分析学习膝关节活动受限预后与静态进展性牵伸装置介入时机的相关性,观察静态进展性牵伸装置对老年膝关节活动受限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常规PT治疗基础上增加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关节活动度,VA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改善积分。结果2组3种评定方法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在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改善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视觉疼痛模拟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成本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静态进展性牵伸装置可明显改善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显着提高膝关节功能,提示加用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老年膝关节活动受限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静态进展性牵伸技术对老年膝关节受限患者具有安全、有效的,能持久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患者满意度高;对老年膝关节的屈伸障碍均有疗效;对老年膝关节活动度较大患者,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效果明显,提示对老年膝关节活动受限的治疗,早期介入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陈志标,冼祖新,梁方旭[10](2017)在《系统康复治疗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挛缩1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膝关节骨折术后的患者常因得不到及时、正确的康复指导和功能锻炼,导致膝关节挛缩,引起行走、下蹲困难等功能障碍。2014年2月20日本科收治"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膝关节活动受限1个月余"患者1例,经2个月系统康复治疗,取得良好疗效,且2年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27岁,于2014年2月20日因"右膝关节术后,活动受限1个月余"由门诊拟"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性骨折术后"收住院。患者曾于2014年1月6日因"外伤致右膝部疼痛,伴活动受限4 d"就诊,明确诊断为:(1)右

二、手法治疗膝关节挛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法治疗膝关节挛缩(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剪切增稠液体力学特性探讨柔性手法对筋膜作用原理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研究方法
2 明确刚、柔性手法定义、分类及柔性手法古代别称
3 探索柔性手法在古文献中的描述及应用
4 探讨柔性手法治疗伤科疾病的作用原理
5 构建柔性手法树状结构图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国近20年文献中柔性手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屈曲挛缩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随访情况
    2.2 两组病例第12周随访结果比较
    2.3 两组病例第26周随访结果比较
    2.4 两组病例第52周随访结果比较
    2.5 两组第52周随访屈曲挛缩比较
    2.6 膝关节后方压痛阈及屈曲挛缩等级的相关性
    2.7 两组第52周随访关节炎等级比较
3 讨论

(3)针刀整体松解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词语对照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2.3 Kellgren-Lawrence(K-L)影像学分级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中止及除组标准
    2 分组方法
    3 治疗方案
        3.1 针刀整体松解组(A组)
        3.2 针刀局部治疗组(B组)
    4 疗效评价标准
        4.1 评价指标
        4.2 疗效界定
    5 安全性
    6 统计学分析
    7 意外情况的处理
    8 结果
        8.1 患者一般情况的对比
        8.1.1 两组患者性别的对比(表1)
        8.1.2 两组患者年龄与病程的对比(表2)
        8.1.3 两组患者影像学分级的对比(表3)
        8.2 治疗结果的对比
        8.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的对比(表4)
        8.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WOMAC评分的对比(表5)
        8.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关节肿胀积分的对比(表6)
        8.2.4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对比(表 7、表 8)
讨论
    1 中医学对KOA的认识
        1.1 中医学对KOA的认识
        1.2 中医学对KOA病因病机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KOA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研究
        2.2 致病因素研究
        2.2.1 年龄因素
        2.2.2 生物力学因素
        2.2.3 生物化学因素
        2.2.4 免疫因素
        2.2.5 肥胖因素
        2.2.6 遗传因素
        2.3 发病机制研究
        2.3.1 软骨基质的改变
        2.3.2 细胞因子IL-1 与膝骨性关节炎
        2.3.3 骨内压的升高
        2.3.4 细胞凋亡
    3 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研究
        3.1 中医治疗研究
        3.1.1 中药疗法
        3.1.2 针刺疗法
        3.1.3 艾灸疗法
        3.1.4 手法治疗
        3.1.5 针刀疗法
        3.2 西医治疗研究
        3.2.1 一般疗法
        3.2.2 物理治疗
        3.2.3 药物治疗
        3.2.4 关节腔内注射治疗
        3.2.5 手术治疗
    4 针刀医学对KOA的认识
        4.1 针刀医学概述
        4.2 针刀医学对KOA病因病理的认识
        4.3 针刀医学对KOA治疗的认识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针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致谢

(4)夹胫推肘牵膝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1.3.2 治疗时间及疗程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评定标准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OMAC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屈曲挛缩等级比较
    2.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3 讨论

(5)小针刀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西医学对膝MCL损伤的认识
        1.1.1 膝关节的相关解剖
        1.1.2 膝MCL的解剖结构
        1.1.3 膝关节MCL的生物力学研究
        1.1.4 韧带的损伤修复机制
        1.1.5 膝MCL损伤机制
        1.1.6 膝MCL损伤的诊断
        1.1.7 膝MCL损伤的西医治疗
    1.2 祖国医学对膝MCL损伤的认识
        1.2.1 祖国医学对韧带损伤的认识
        1.2.2 祖国医学对膝MCL损伤病因病机的认识
        1.2.3 膝MCL损伤的中医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对象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剔除标准
        2.1.6 脱落标准
        2.1.7 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方法
        2.2.2 治疗方法
        2.2.3 不良事件的预防与处理
        2.2.4 研究流程图
    2.3 观察指标
        2.3.1 疗效评定标准
        2.3.2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
        2.3.3 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
        2.3.4 各项指标观察时间点
    2.4 统计方法
    2.5 数据统计结果与分析
        2.5.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2.5.2 临床疗效比较
    2.6 不良反应监测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3.1 结果分析
        3.1.1 基线资料分析
        3.1.2 观察指标分析
        3.1.3 小结
    3.2 机理探讨
        3.2.1 小针刀治疗膝MCL损伤机理探讨
        3.2.2 针刀选点的机理探讨
        3.2.3 针刀安全性探讨
    3.3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6)手法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中英文词注释表
引言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KOA诊断标准
    1.3 KOA临床分期标准
    1.4 纳排标准
    1.5 分组方法
    1.6 治疗方法
    1.7 观察指标
    1.8 疗效评定标准
    1.9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可比性分析
    2.2 膝关节VAS疼痛评分
    2.3 膝关节WOMAC评分
    2.4 影像学评价
    2.5 疗效评定结果
    2.6 安全性检测结果
3.讨论
    3.1 关于研究背景的讨论
        3.1.1 膝内翻的形成机制
        3.1.2 膝内翻与KOA的关系
        3.1.3 膝内翻的治疗现状
    3.2 关于研究方案的讨论
        3.2.1 选择本研究方案的依据
        3.2.2 本研究手法特点及功效
        3.2.3 本研究手法治疗的机制分析
    3.3 研究结果的分析
4.结论
5.本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近 10 年来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概况
    参考文献
附表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7)伸直型膝关节僵硬外治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形成机理
2 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西医治疗方法
    2.1 物理治疗与手法松解
    2.2 手术松解治疗
3 伸直型膝关节僵硬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
    3.1 中药熏洗治疗
    3.2 推拿手法治疗
    3.3 各种针刺治疗
4 结语与展望

(8)膝关节均衡手法对膝内翻畸形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1 消肿镇痛
    2 心理康复
    3 中医药康复
    4 功能锻炼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诊断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
        3.1 病例纳入标准
        3.2 病例排除标准
        3.3 中止、剔除、或脱落标准
    4 病例分组
    5 一般资料分析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法
        1.1 手术方法
        1.2 术后一般处理
        1.3 术后康复治疗方案
        1.4 步态分析方法
    2 观察指标
        2.1 膝关节功能
        2.2 步态参数
    3 疗效评价
        3.1 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
        3.2 膝关节屈曲度
        3.3 步态参数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分析
    2 临床疗效的评定
        2.1 试验组、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含HSS总分、疼痛评分、肌力评分、膝关节屈曲度)比较
        2.2 试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时空参数比较
        2.3 试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运动学参数比较
        2.4 试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动力学参数比较
        2.5 试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3个方向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比较
讨论
    1 中医学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认识
    2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常见问题分析
        2.1 疼痛
        2.2 股四头肌力低下
        2.3 膝关节活动受限
        2.4 步态差异
    3 膝关节筋骨平衡理论应用分析
        3.1 膝关节筋骨平衡与膝关节稳定的关系
        3.2 膝关节筋骨失衡与膝骨性关节炎伴内翻畸形的关系
        3.3 膝内翻畸形膝关节置换术中重建软组织平衡的意义
        3.4 膝关节均衡手法对膝内翻畸形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意义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功能评价结果
        4.2 步态参数结果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专家名单

(9)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老年膝关节活动受限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纳入标准
        3. 排除标准
        4. 评定标准
    (二) 治疗方法
        1. 分组
        2. 治疗步骤
        3. 观察指标
        4. 疗效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一) 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评分、K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比较
    (二)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三) 成本效果比较
三、分析与讨论
    (一) 老年膝关节活动受限特点、治疗的局限性及站立对老年人意义
        1. 老年膝关节活动受限特点
        2. 老年膝关节治疗局限性
        3. 站立对老年人意义
    (二) 静态进展性牵伸技术的优点及安全性评价
    (三) 疗效及成本效果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文献综述 运动疗法及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膝关节僵硬进展
    参考文献

(10)系统康复治疗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挛缩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康复评估内容
3 康复治疗方法
    3.1 关节松动
    3.2 股四头肌牵伸
    3.3 冲击波
    3.4 其他辅助治疗
    3.5 治疗时间及频次
4 结果
    4.1 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情况
    4.2 术后膝关节被动屈曲至末端时VAS评分情况
    4.3 术后膝屈、伸肌群肌力情况
    4.4 术后1年HSS膝关节评分
5 讨论

四、手法治疗膝关节挛缩(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剪切增稠液体力学特性探讨柔性手法对筋膜作用原理的理论研究[D]. 宋洁.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屈曲挛缩型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评价[J]. 唐君. 中国现代医生, 2021(11)
  • [3]针刀整体松解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顾奎.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夹胫推肘牵膝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 唐君,韩金生. 浙江医学, 2020(14)
  • [5]小针刀治疗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D]. 龙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手法治疗内翻型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惠岚.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伸直型膝关节僵硬外治方法研究进展[J]. 陈一鑫,陈小莉,王开龙,甘振宝,陈望龙,黄红敏,谢君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2)
  • [8]膝关节均衡手法对膝内翻畸形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D]. 严朝浪.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静态进展性牵伸治疗老年膝关节活动受限疗效观察[D]. 舒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7(06)
  • [10]系统康复治疗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挛缩1例报告[J]. 陈志标,冼祖新,梁方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16)

标签:;  ;  ;  ;  ;  

膝关节挛缩的手法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