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终将惠及老百姓

医改终将惠及老百姓

一、医改最终要让老百姓受益(论文文献综述)

黄清华[1](2021)在《新医改与中国卫生健康体系良法善治——兼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文中提出实现新医改"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方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总目标的过程,就是中国卫生健康体系践行良法善治的过程。为此,各种医改参与者须同时有法治和善治两种思维。大量的事例案例表明现行诸多改革措施,从法律政策制定到具体实施,既缺法治思维又缺善治思维,不利于中国卫生健康体系良法善治局面的形成,不利于新医改总目标的实现。健康权三维理论,是中国卫生健康体系良法善治的基础理论,是新医改法治思维和善治思维的理论基础,也应是修改完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基础理论。建议按照"三维理论、权利导向、患者组织、决策参与、法治监督"二十字医改思路,修改完善该法和相关政策。从该法的内容来看,应尽快修改完善该法和配套政策措施,以法治思维和善治思维尊重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获得权、卫生防疫权、患者安全权、司法救济权和司法监督权等各种具体的健康权,尤其是健康相关决策参与权,确认患者组织的合法地位,明确患者组织参与医改和中国卫生健康体系治理的具体事项,促进医改共识规则的形成。

常雷[2](2020)在《邯郸市第一医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在全民经济水平提高的大环境下,老百姓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公立医院面临着医疗改革、分级诊疗、医保局成立、DRG实施、药品耗材零利率、财政资金不足、民营资本大量进入医疗市场等等诸多政策环境事件影响,公立医院竞争压力陡然增加,其生存环境更加复杂。未来公立医院还将直面诸如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法律乃至伦理更加复杂多变环境影响。在这种大背景下,城市公立医院如何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制定一个科学、客观、操作性强的医院发展战略规划对一所城市公立医院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论文对本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进行了阐述,并根据本研究内容对战略管理及医院战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确定了研究方向;其次,论文对邯郸市第一医院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对邯郸市第一医院运用波特五力模型进行行业环境分析,揭示邯郸市第一医院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再次,论文对邯郸市第一医院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包括土地建筑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学科发展能力、内部运营指标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全面总结医院现有的优势和劣势;然后,论文以SWOT分析法,对邯郸市第一医院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全面分析和总结,为制定邯郸市第一医院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上述分析结果,研究制定邯郸市第一医院的发展战略目标,并为邯郸市第一医院制定了具体战略;最后,在组织、绩效、人员、信息化、文化等方面制定保障措施,确保该战略能够具体实施。

皮明辉[3](2020)在《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它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生活水平高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将民生建设工作贯穿于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民生建设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重要地位不容小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始终把民生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始终坚持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视为发展的重中之重,党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核心点。针对民生建设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中国共产党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举措和新理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引领之下,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放在首位,密切了党群关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当前,中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和全面深化改革深水区。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必须更加重视民生工作,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共产党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活动密切结合,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其作为民生建设理念加以运用。同时以“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落实民生工作思路,以制度和法治建设作为民生发展保障,以新技术应用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手段,这一系列富有鲜明特征的新思想与新举措,为下一阶段全力开展民生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主要梳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的形成基础。一是理论基础,包括中国传统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集体民生建设思想的传承和创新。二是现实基础,主要是当前中国正处于特殊的现实背景下,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等。第三部分重点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成就。从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以及弱有所扶共六个方面详细阐述。第四部分从努力实现人民群众“三感”需求、生态环境保护与民生建设和谐共生、注重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提出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四大方面出发,对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的重大变化进行总结。第五部分总结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的实践路径创新。主要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民生建设理念,坚持以“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落实民生工作思路,坚持以制度和法治作为民生发展保障,坚持以新技术应用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手段。

吴悠[4](2020)在《新医改背景下成都社区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的医疗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与进步,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让基层人民受益良多。居民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初的35岁提高到2018年的77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虽然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果,但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并未得到实实在在的解决。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2009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该政策明确提出“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目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保障体系。由于该政策的提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成为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体系的关键构成组分。社区卫生服务是地方的政府在进行新医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信念,其具有良好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为创建新的卫生医疗服务做出比较大的尝试,对于探索新转型的卫生事业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现代卫生事业的建设及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有关经验进行及时梳理是当前的基本条件。本文主要以成都的社区医院为研究对象,在新医改背景下,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成都市社区医院进行深入调研,立足于成都市社区医院管理现状,探索成都市社区医院管理的运行机理和存在的问题与其原因,最后,综合上述分析结果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成都市社区医院管理的对策建议,寻求新医改背景下社区医院管理的战略与路径,从而为新医改背景下社区医院更好地发挥社会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并为其他城市的社区医院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林长云[5](2019)在《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及公平性研究》文中提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场平衡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之间的博弈,怎么样发挥政府卫生资金的社会再分配功能,有效促进社会公平、保障民生,是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命题。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体制下,政府卫生资金投入规模大小和结构直接影响医疗卫生资源在城乡间、地区间、不同类别机构、不同层级机构间的配置,影响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提供、经济运行与事业发展,进而影响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最终影响居民健康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当前,维护和促进国民健康、稳步推进医改和健康中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等因素,都对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一方面,自医改新政实施以来,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各种经济发展水平、卫生投入政策等现实条件的制约,地区间、城乡间发展差异和资金投入差异仍然显着,“看病难、看病贵”仍旧是困扰百姓的难题。因此,准确把握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空间分布现状,客观分析探究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对不断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协调发展及进一步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以及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公平性的概念、口径、内涵、衡量维度、衡量指标等内容进行了界定;对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及作用进行了理论研究;对制度影响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性的相关理论和影响模型进行了详细分析。其次,本论文对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政策演变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评价;利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发展、人口、健康需要、政府卫生支出等方面数据,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不同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健康需要、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空间分布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在对政府卫生投入规模、结构、地区分布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集中指数法和肯德尔一致性系数法等研究方法,对政府卫生资金地区投入和健康产出的公平性进行了研究;并以基于健康需要的卫生财政投入指数作为因变量,以反映中央地方财权事权责任划分情况;以基本公共卫生支出的投入力度和水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入力度和水平构建自变量指标,创建了实证分析模型,分析以地方财权的责任、普惠或扶持性财政资金对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影响,从制度结构的角度对导致空间分布和公平性产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进而对促进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提出相关建议,为保证我国政府卫生资金地区分布公平提供决策依据,助力推动我国深化医改进程和健康中国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一半以上省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不到30%,政府投入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未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地区间差异较大、公平性不高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政府卫生资金的配置和运行效率,降低了政府卫生投入的效益产出。地区间差异方面,2007年各省份人均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最大值与最小值差距仅为725元,到2017年差距扩大到2046元,而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最高与最低之差波动起伏,差距由2007年的5.21个百分点增至2010年的6.81个百分点,2013年回落至4.91个百分点,2017年再次增至6.34个百分点,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地区差异较大问题;空间布局公平性方面,通过集中指数和肯德尔一致性指数分析,不论以哪个指标作为评价标准,政府卫生支出在各地区的配置都是不公平的。通过制度结构对我国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影响的回归分析显示,地方财政卫生支出占财政卫生支出比重以及中央财政居民保险补助占中央财政卫生支出比重对财政卫生投入指数有正向作用,可见地方财力水平的提高、“扶持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项目及财政项目资金投入力度和水平的提高均有利于改善地区财政卫生资金的空间分布的公平性。为提高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公平性,提出如下对策建议:进一步完善促进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的制度体系和制度结构;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提供法律保障;进一步加强区域卫生资金投入公平的顶层设计和发展规划,增强相关财政、医保和消费等政策保障力度;推动建设地区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将区域卫生资金投入布局公平性考核评估纳入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绩效考核。

李朝全[6](2019)在《美好时代(下)》文中提出第三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在改革开放早期,由于过于强调和追求发展速度,在生态环境上中国一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随着发展的不断推进、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越来越注重发展的质量,提出要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关系,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包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积极探索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张云荣[7](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健康报》医改报道的话语变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我国的改革开放已历经40年,我国的医改也经历了40年,这期间新闻媒体对医疗报道给予了怎样的呈现,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关于我国的医改,国家在建国之初就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直到改革开放之时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医改,因此,本文聚焦“医改”这一社会性的现实话题进行探讨,通过对《健康报》1978年至2018年的医改报道进行分析,阐述其报道所呈现的整体变化,并分析不同时期下关于医疗卫生改革新闻报道话语所呈现的特点。我国医改的变化表现为从最初的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从赤脚医生到家庭医生,从乡村诊所到医联体,再到如今凝练成“三医联动”的改革思路,指向健康中国。可以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民生福祉如芝麻开花一样,展现出节节高的状态,也使得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期盼值不断加强。尤其是“新医改”之后,从基层综合改革发端,延展到市县级公立医院,再到城市大型公立医院,从国家的顶层设计到地方的自主创新,一场场攻坚战在持续打响的同时又强调“三医联动”,促使我国的医改不断地迈向新征程。本文利用梵·迪克和诺曼·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理论和话语变迁理论来研究《健康报》医改报道的话语变迁,在文章中主要按照三个层面有序展开:首先,从文本层面也就是第一层面,对样本进行宏微观的话语分析,以便能够直观上看出《健康报》医改报道的话语样本40年里在词句上发生的变迁;其次,从话语实践方位通过对议程设置和互文性的考察,探讨40年间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再次,分析了话语文本在社会实践上的体现,包括行为力量和建构力量方面,总结了医改报道话语文本所发生的变迁,表现为始终追随国家政策不断践行,发挥着助力的作用。

任丽娜[8](2019)在《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个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和增加国家财富,就必须拥有充足健康的劳动力资源。为了对本国人力资本价值进行保护和加强,各国纷纷建立起适合各自政治经济发展特点的医疗保险制度。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没有实现全民医保的国家,其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和其他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首先,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政府对医疗保险制度的介入非常有限。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和演进主要依赖私人医疗保险部门,政府虽然也对医疗保险领域投入大量的资金,却进行非常低水平的政府介入。目前,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是以私人医疗保险项目为主,政府公共医疗保险项目为补充。绝大多数美国人拥有的医疗保险仍然是雇主提供的团体医疗保险,属于私人医疗保险,政府只为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政府公共医疗保险项目,并且只占整体的少部分。其次,和其它发达国家不同,美国并没有全民医疗保险,有六分之一的人口没有医疗保险,尽管在2010年奥巴马医改之后,这个比率已经下降了一半。作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并非没有建立全民医保的经济实力,却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中的异类,是唯一没有全民医保的西方发达国家,原因何在?简言之,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演进并不仅仅是个经济层面的问题,而是与美国的政治体制高度相关的,归根结底,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演进是由美国的政治经济特点决定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新政治经济学利用经济学的规范分析方式——理性的个体在约束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策略行为——来解释政治过程的起源与维持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本文从新政治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形成和演进过程中背后的推动力量。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研究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演进对于解释美国为什么没有建立全民医疗保险,为什么美国各届总统都对美国医改非常重视,具有很大的价值。同时,目前我国也进入了医疗保险改革阶段,对美国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如何构建中国医疗保险制度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利用历史演进方法梳理了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演进过程,将其总体上划分为特朗普之前的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的历史回顾和特朗普治下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变的新态势两大阶段,其中特朗普之前的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演进历史回顾,又主要分为四个过程,分别是1965年以前以雇主为基础的私人团体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1965年政府开始介入医疗保险领域,主要是联邦公共医疗保险项目Medicare和Medicaid的通过,以及克林顿时期的全民医疗保险改革和奥巴马时期的全民医疗保险改革。在该阶段,呈现了美国政府从不介入到逐渐加强介入医疗保险领域的演变历程,伴随的结果就是美国的医疗保险覆盖率逐渐提高,并在向全民医保的方向演进。在特朗普治下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变的新态势阶段,介绍了特朗普废除奥巴马医改的背景,特朗普替代医改方案的内容,特朗普医改的历程、指向以及美国医改未来可能发展的新态势。在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过程的基础上,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探寻政府在主导医疗保险制度演进方向的过程中,其背后的利益动机和决策机制。在采用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两个模型,来找寻到政府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首先,构建利益集团模型,利用佩尔兹曼政府最优规制模型,假设政府没有自身的利益偏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的方向仅由外部利益集团的均衡作用决定。之后,再构建理性政府决策模型,假设政府有自身的偏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的方向是政府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为了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决定的。美国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以来,经过不断发展与改革,目前形成了以私人商业医疗保险为主,政府公共医疗保险项目为辅的医疗保险制度形式。本论文通过对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过程的梳理,并进行新政治经济学的解析,作出如下基本结论:第一,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的实质所在。第二,利益集团的博弈态势,是决定美国政府是否变更医疗保险制度演进轨迹的外在因素。第三,政府的自身偏好,或者说,对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追求,是决定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方向的内在因素。第四,在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演进过程中,渐进式提升政府的作用是必然趋势,但美国的“市场主导型医疗保险模式”则不大可能发生实质性变化。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的实质就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配置,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必须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我国的医疗保险领域中,是不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可能会有不同意见。但借鉴美国经验,在这一领域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更多的发挥市场作用,应该是值得引起我们思考的有益启示。

宁靖佳[9](2019)在《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应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得人们看病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各地探索分级诊疗提供了指导方向。各地基于地方优势与特色,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上海市作为我国最早展开分级诊疗制度试点的区域之一,其早在2011年就开始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摸索,这对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奠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分级诊疗制度试点的推进,有必要对实践模式实施效应加以评估,以总结成效,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我国分级诊疗制度的完善,进一步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因而对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应进行评价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论文在总结资料及统计年鉴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选择上海市作为典型案例,首先基于政策文献对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的运行情况展开研究,基于公共政策评价的分析框架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实证调研来获取有关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应评价的相关数据,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应进行评价;对当前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基层能力不足、转诊机制不畅通、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等问题及成因加以剖析,进而从优化制度的制定、提升制度的执行、完善制度的监督三个角度,提出完善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的对策建议。论文的创新之处,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应进行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可靠、有效,能够帮助制度制定者发现分级诊疗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同时也为学界今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梅乐[10](2018)在《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脱贫效应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脱贫工作力度,但贫困问题特别是农村贫困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其中,因病致贫、返贫比例上升成为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最大难题。对2013年全国8962万贫困人口的调查数据显示,因病致贫比例高达42%,居致贫因素的首位。截至2015年底,贫困人口虽减少了 2000多万人,因病致贫、返贫的比例却上升到44.1%。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如何运用疾病风险理论,基于重大疾病对贫困的影响机制,通过PPP模式对我国大病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大病保险的脱贫效应,对于有效解决贫困问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病保险是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是社会保险、商业保险与精准扶贫的制度性结合,是有效解决“大病致贫、大病返贫”难题的制度良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病保险扶贫工作,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大病保险,实施健康扶贫,并在全国各地陆续试点。湖北省于2013年全面启动实施大病保险,如何科学地评价湖北现行大病保险的脱贫效应,如何构建有效的脱贫效应保障条件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大病保险制度的脱贫效应为研究主题,以公共物品理论、社会保障理论、卫生经济学理论、疾病风险理论和贫困理论等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比分析法、GMM估计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湖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的公平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分析大病保险对城乡居民合理使用医疗资源的影响及脱贫效应,从而为最大程度地发挥大病保险脱贫效应,提供稳健的实证研究基础。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导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问题和研究主题,根据研究问题界定本文的重要概念,提出本文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选择设计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指出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展望。第一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主要基于现有关于大病保险和贫困的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依据所提出的研究问题,运用公共物品理论、社会保障理论、卫生经济学理论、疾病风险理论和贫困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理论阐述,构建研究湖北省大病保险制度脱贫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第二章:湖北省城乡居民贫困现状及大病保险制度分析。本章在前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根据湖北省人均收入、人均消费情况和湖北省城乡居民贫困率情况,分析湖北省城乡居民贫困状况;系统梳理归纳湖北省大病保险相关制度的政策内容、运行机制及模式特点;通过图表数据考察大病保险的参保程度、保费收入、赔付情况、保障效果和监管情况,描述分析湖北省实施大病保险以来的总体发展情况。第三章: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保障条件。本章主要从公平、效率、可持续性发展三方面构建保障条件评价体系,对湖北省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保障条件进行评价。从统筹层次和权益义务两方面定量评估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公平性保障;从管理层次、受益人群和管理成本三方面定量评估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效率性保障;通过构建筹资模型、费用补偿模型和累计结余模型预测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收支平衡情况,评估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可持续性保障。第四章: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实证分析。本章在对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保障条件进行评估的基础上,主要以2014~2017年大病保险赔付额为基期的个人数据为样本,采用广义矩估计(GMM)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对城乡居民医疗费用支出决策和脱贫效应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大病保险的实行增加了城乡居民的医疗费用支出,显着降低了重大疾病给居民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经济负担,对城乡居民均产生了脱贫效应,且对农村居民的影响更大。第五章:促进发挥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对策建议。在前文定性和定量研究基础上,本章对主要的研究结论进行进一步分析总结,并提出要使湖北省大病保险充分发挥脱贫效应,应深化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开源节流,保证大病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适当向农村倾斜,缩小城乡间大病医疗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均显着降低了居民的有形和无形经济负担,进而促使大病保险发挥脱贫效应,而且对农村居民的影响要大于城镇居民。该实证结果与第一章疾病风险理论相呼应,重大疾病通过增加患者的有形医疗负担和无形医疗负担使得患者甚至整个家庭陷入贫困境地。而大病保险制度一方面提高了居民就医积极性,有助于增加康复概率,提高居民行为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合规医疗费用按比例报销降低了居民最终医疗费用负担。因此大病保险通过上述机制发挥了脱贫效应。但从湖北省大病保险在城乡居民间投入来看,农村地区仍需加大保障力度。与已有的研究文献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创新了大病保险助力“精准扶贫”的微观研究视角。现有文献关于健康扶贫尤其是大病保险扶贫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对大病保险的研究也仅限于大病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等宏观层面分析。本文以微观个体为研究对象,从健康风险角度,以新的微观研究视角来评估和完善湖北省大病保险的脱贫效应,将“因病致贫”、“大病保险”和“精准扶贫”三者纳入统一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实证的结果提出政策建议。第二,建立了大病保险脱贫的理论分析体系。本文以公共物品理论、社会保障理论、卫生经济学理论、疾病风险理论和贫困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大病保险有助于城乡居民脱贫的理论假设,并定量分析大病保险通过减少居民大病支出的同时提升医疗费用水平,减少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而致贫和返贫的机制。第三,采用GMM估计方法对大病保险的脱贫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已有的相关文献中,很少对大病保险的脱贫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根据收集到的微观个体数据,将样本数据分为城镇和农村,实证对比分析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城乡差异。同时为了克服内生性和短面板数据对实证结果的有偏影响,本文利用GMM估计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并做了相关稳健性检验。本文定量实证回归结果为完善湖北省大病保险制度,最大程度发挥大病保险脱贫效应功能,提高了稳健的实证经验基础。本文研究的不足在于:第一,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拓展。由于湖北省大病保险制度2013年才实现城乡覆盖,大病保险的运营模型及关键概念仍处于探索过程中。本文虽完整分析了湖北省大病保险制度现状及定量分析了其对贫困的影响,但随着湖北省大病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仍需要持续研究该主题。本人将继续关注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脱贫效应,并从理论和定量角度重点研究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机制,即大病保险通过什么渠道和路径产生了脱贫效应。第二,研究中采集的样本数据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研究中所需数据尚无官方公开披露的全省数据,因此本文研究中只采集到了襄阳地区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在官方公开披露数据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本人将收集全面、详实、可靠、跨期长的面板数据,深入对比研究我国大病医疗保障体系中不同保险脱贫效应的差异,并改进本文的大病保险制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分析方法。

二、医改最终要让老百姓受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改最终要让老百姓受益(论文提纲范文)

(2)邯郸市第一医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邯郸市第一医院外部环境分析
    2.1 邯郸一院基本情况介绍
    2.2 邯郸一院宏观环境分析
        2.2.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2.2.2 经济环境分析
        2.2.3 社会环境分析
        2.2.4 技术环境分析
    2.3 邯郸一院行业环境分析
        2.3.1 同行业之间的竞争
        2.3.2 新进入者的威胁
        2.3.3 替代产品的威胁
        2.3.4 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2.3.5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2.4 邯郸一院机遇、威胁分析
        2.4.1 邯郸一院机遇分析
        2.4.2 邯郸一院威胁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邯郸市第一医院内部环境分析
    3.1 邯郸一院土地建筑及设备资源分析
        3.1.1 邯郸一院土地建筑资源分析
        3.1.2 邯郸一院设备资源分析
    3.2 邯郸一院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3.2.1 现有人力资源整体情况分析
        3.2.2 现有人员学历现状分析
        3.2.3 现有人员职称现状分析
        3.2.4 现有人员年龄现状分析
    3.3 邯郸一院信息化资源分析
        3.3.1 硬件资源方面
        3.3.2 软件资源方面
        3.3.3 智能办公方面
        3.3.4 安全方面
    3.4 邯郸一院学科发展能力分析
        3.4.1 现有重点专科、学科情况
        3.4.2 现有医疗中心情况
    3.5 邯郸一院内部运营指标分析
        3.5.1 邯郸一院财务经营指标分析
        3.5.2 邯郸一院运营指标分析
        3.5.3 邯郸一院科研产出指标分析
    3.6 邯郸一院优势、劣势分析
        3.6.1 邯郸一院优势分析
        3.6.2 邯郸一院劣势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邯郸市第一医院SWOT分析及战略制定
    4.1 邯郸一院SWOT矩阵模型
        4.1.1 邯郸一院增长型战略(SO)
        4.1.2 邯郸一院扭转型战略(WO)
        4.1.3 邯郸一院多种经营战略(ST)
        4.1.4 邯郸一院防御型战略(WT)
    4.2 邯郸一院战略制定
        4.2.1 邯郸一院战略制定的原则
        4.2.2 邯郸一院战略制定的思路
        4.2.3 邯郸一院战略目标
        4.2.4 邯郸一院战略发展阶段
    4.3 邯郸一院具体战略制定
        4.3.1 高标准启动东部新院区建设
        4.3.2 科学构建医疗联合体
        4.3.3 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4.3.4 提高医疗质量安全
        4.3.5 打造“疑难重症中心”
        4.3.6 打造“健康管理中心”
        4.3.7 提高医院内涵建设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邯郸市第一医院战略实施保障
    5.1 战略实施的组织保障
    5.2 战略实施的绩效保障
    5.3 战略实施的信息保障
    5.4 战略实施的文化保障
    5.5 战略实施的资金保障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3.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二、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的形成基础
    (一)理论基础
        1.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科学借鉴
        2.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理论传承
        3.对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的时代发展
    (二)现实基础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决胜期
        2.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3.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
三、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新成就
    (一)学有所教是民生基础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3.奋力推进教育公平
        4.深化教育改革创新
    (二)劳有所得是民生根本
        1.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2.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3.注重解决就业矛盾
        4.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三)病有所医是民生保障
        1.补齐医疗服务短板
        2.建立医疗保障体系
        3.深化医疗制度改革
        4.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四)老有所养是民生寄托
        1.培育尊老爱老意识
        2.放开养老服务市场
        3.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4.完善养老保障体系
    (五)住有所居是民生目标
        1.坚持住房正确定位
        2.满足基本住房需求
        3.推进住房制度改革
        4.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六)弱有所扶是民生补充
        1.帮扶救助困难群众
        2.鼓励关注残疾人群
        3.积极引导下岗职工
        4.关心关爱留守儿童
四、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的重大变化
    (一)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三感”需求
        1.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2.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3.满足人民群众安全感
    (二)注重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
        1.经济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和前提
        2.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3.政绩考核更倾向注重各项民生指标
    (三)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民生建设和谐共生
        1.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3.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四)提出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
        1.以理念创新作为乡村振兴的思想指引
        2.以科技创新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3.以文化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五、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的实践路径创新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民生建设理念
        1.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
        2.最高标准:人民根本利益
        3.发展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4.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
    (二)坚持以“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落实民生工作思路
        1.坚决守住民生底线
        2.发展过程突出重点
        3.不断坚持完善制度
        4.发挥引导舆论作用
    (三)坚持以法治和制度建设作为民生发展保障
        1.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民的根本权益
        2.强化民生法治,把民生纳入法治轨道
        3.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和领导水平
        4.坚持制度建设,强调制度化和科学化
    (四)坚持以新技术应用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手段
        1.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相结合
        2.运用“互联网+”促进重点民生领域改善
        3.深化大数据应用服务民生发展需要
        4.探索“区块链+”在民生领域的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新医改背景下成都社区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核心概念阐释
        2.1.1 社区医院管理
        2.1.2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2.2 理论依据
        2.2.1 社区治理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精细化管理理论
第3章 新医改背景下成都市社区医院管理的基本情况
    3.1 成都市社区医院发展历程
        3.1.1 成都社区医院卫生服务体系的初步构建
        3.1.2 成都社区医院卫生服务体系的逐步细化
        3.1.3 成都社区医院卫生服务体系的全面展开
    3.2 新医改背景下成都市社区医院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3.2.1 社区医院的管理体制
        3.2.2 社区医院的运行机制
    3.3 新医改背景下成都市社区医院管理的主要措施
        3.3.1 注重服务质量提升
        3.3.2 加强成本预算管理
        3.3.3 夯实人力资源基础
        3.3.4 推行财务精细管理
        3.3.5 构建信息现代化系统
    3.4 新医改背景下成都市社区医院管理所取得的成绩
        3.4.1 构建科学有效的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
        3.4.2 构建充满活力的人事薪酬制度
        3.4.3 构建科学标准的监管评价体制
第4章 新医改背景下成都市社区医院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新医改背景下成都市社区医院管理存在的问题
        4.1.1 社区医院管理体制总体落后
        4.1.2 医改政策落实难,公益性淡化
        4.1.3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双向转诊实施率较低
        4.1.4 医务人员积极性较低,管理难度较大
    4.2 新医改背景下成都市社区医院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府职能定位模糊
        4.2.2 制度建设不完备,医院管理水平较低
        4.2.3 政府监管机制不完善
        4.2.4 成本观念基础薄弱,核算缺乏统一规划
第5章 完善新医改背景下成都市社区医院管理的对策思考
    5.1 健全成都市社区医院管理机制
        5.1.1 强化政府在社区医院管理中的功能与职责
        5.1.2 畅通渠道,完善双向转诊与分级诊疗制度
        5.1.3 完善城市基层医疗服务法律制度
    5.2 以政府主导贯彻落实医改相关政策
        5.2.1 通过立法确定医疗机构职责
        5.2.2 制定投入补偿机制加大对社区医院投入
    5.3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5.3.1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5.3.2 完善合同制人才管理制度
        5.3.3 加强社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及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定性研究方法
        1.3.2 定量研究方法
    1.4 框架结构和研究内容
        1.4.1 框架结构
        1.4.2 研究内容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2.1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
        2.1.1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概念和口径
        2.1.2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分类
    2.2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空间分布
        2.2.1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概念
        2.2.2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维度
        2.2.3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内涵
        2.2.4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衡量指标
    2.3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公平性
        2.3.1 公平的概念
        2.3.2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公平的内涵
        2.3.3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公平的衡量维度
        2.3.4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公平的衡量指标
    2.4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理论分析
        2.4.1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理论依据
        2.4.2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必要性和作用
    2.5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性的制度理论分析
        2.5.1 制度结构理论
        2.5.2 制度结构对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影响模型
        2.5.3 影响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主要制度因素
第3章 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政策演变
    3.1 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政策的基本内涵
        3.1.1 居民卫生服务需求
        3.1.2 卫生服务供给
        3.1.3 总体政策方面
    3.2 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政策的演变
        3.2.1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3.2.2 市场化改革阶段(1978-1993)
        3.2.3 改革探索阶段(1994-2009)
        3.2.4 新医改时期(2009 以来)
    3.3 我国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公平性评价
        3.3.1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
        3.3.2 市场化改革阶段(1978-1993)
        3.3.3 改革探索阶段(1994-2009)
        3.3.4 新医改时期(2009 以来)
第4章 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现状分析
    4.1 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分布
        4.1.1 经济空间分布
        4.1.2 我国人口形势
        4.1.3 人口空间分布
    4.2 健康需要空间分布情况
        4.2.1 各地区的人均预期寿命
        4.2.2 围产儿死亡率
        4.2.3 孕产妇死亡率
    4.3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的空间分布
        4.3.1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总体特征
        4.3.2 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区域特征
        4.3.3 2007年以来各地区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差距变化
第5章 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的公平性评价
    5.1 财政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性的评价标准
        5.1.1 基于人口分布的评价
        5.1.2 基于财政收入能力的评价
        5.1.3 基于健康需要的评价
    5.2 健康需要的内涵、指标和评价方法
        5.2.1 健康需要的内涵
        5.2.2 主要评价指标
        5.2.3 综合健康需要指标的测算方法
    5.3 基于集中指数方法的公平性评价
        5.3.1 相对于各地区财政能力的公平性
        5.3.2 相对于各地区人口分布的公平性
        5.3.3 相对于各地区健康需要的公平性
    5.4 基于肯德尔一致性系数法的公平性评价
        5.4.1 基本原理与方法
        5.4.2 人均政府卫生支出
        5.4.3 人均中央补助地方卫生健康经费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制度结构对我国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指标选择及解释
    6.2 数据来源及处理
    6.3 模型构建
    6.4 计量分析及解释
        6.4.1 地方财力及财政资金投入安排对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影响
        6.4.2 地方财力及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对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影响
        6.4.3 地方财力及财政资金投入水平对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促进策略
    7.1 进一步完善促进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的制度体系和制度结构
        7.1.1 完善促进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的制度体系
        7.1.2 构建耦合的区域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制度结构
    7.2 加强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
        7.2.1 明确界定居民健康公平权利
        7.2.2 明确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责任
        7.2.3 明确政府卫生资金空间分布内容
    7.3 加强区域卫生资金投入公平的政策保障
        7.3.1 顶层政策设计和发展规划
        7.3.2 健全完善卫生健康领域财政保障渠道
    7.4 加强地区卫生资金投入布局公平监测和信息发布
    7.5 建立区域政府卫生资金投入布局公平考核机制
第8章 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我国地区间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不平衡
        8.1.2 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性较差
        8.1.3 制度因素是影响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性的重要因素
        8.1.4 推进空间分布公平性是我国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基本取向
    8.2 研究展望
        8.2.1 构建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性的评价体系
        8.2.2 加强对制度因素影响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公平性的实证研究
        8.2.3 对政府卫生资金投入来源和类型展开具体的分类评价和研究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博士研究生简介
致谢

(6)美好时代(下)(论文提纲范文)

第三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
    水清引得巨龙来
    矿企整治, 矿山复绿
    生态优先, 环保先行
    全域清淤:给水体“做透析”
    全国首创“河长制”
    “五水共治”谱新篇
第四章长兴是长兴人的长兴:社会治理与社会和谐
    全国首创“教育券”
    创造教育传奇的长兴中学
    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专家级医疗服务
    建设平安长兴
    全民有社保医保, 让老百姓后顾无忧
第五章两条腿走路: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
    文化礼堂“高大上美”
    长兴融媒体, 堪称全国第一
    长兴有个少年作家学校
    环保卫士楼伯余
    志愿服务从盆景到风景到风尚
    诚善勤慎成就全国文明家庭
    美德好少年徐沁烨
    改革开放与长兴精神
后记:长兴永盛、天下太平是千百年来中国的国家理想和人民梦想

(7)改革开放以来《健康报》医改报道的话语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对话语分析的研究
        二、对医改报道的研究
        三、对《健康报》的话语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健康报》医改报道的整体勾勒
    第一节 1978—2018 年《健康报》医改报道概况
        一、1978—1984 年:集中于推动医改政策
        二、1985—2005 年:关注医疗市场化进程
        三、2006—2008 年:注重医改经验的总结
        四、2009—2018 年:多聚焦于“新医改”方案的实施
    第二节 《健康报》医改报道的样本分析
        一、报道主题:多集中医改政策推行和各地实施难点方面
        二、报道版面:主要分布在要闻版和新闻版
        三、消息来源:从本报为主到多渠道来源
        四、报道体裁:前期消息为主,后期体裁丰富
        五、报道数量:从少量到爆发式增加
第二章 《健康报》医改报道在文本层面的分析
    第一节 宏观话语分析
        一、新闻主题分析
        二、新闻图式呈现
    第二节 微观话语分析
        一、特定字词的使用
        二、陈述与描写的体现
        三、修辞手法的表现
第三章 《健康报》医改报道在实践层面的呈现
    第一节 《健康报》医改报道在话语实践层面的分析
        一、设置议程
        二、互文性体现
    第二节 《健康报》医改报道在社会实践层面的分析
        一、文本的行为力量
        二、文本的建构力量
第四章 《健康报》医改报道的话语变迁之势与思考
    第一节 《健康报》医改报道风格
        一、从简单呈现向深度报道转变
        二、从“医疗市场化”向“医疗公益化”的转变
    第二节 《健康报》医改报道叙事方式
        一、叙述的主体:从医院到社会公众,不断增加公信力
        二、叙述的范围:从关注医改到关注社会服务,不断增强亲民性
        三、叙述的深度:从医改实施到问题挖掘,遵循规律性
    第三节 《健康报》医改报道变迁之启示
        一、从报道宣传者向政策解读者的变化
        二、从关注政策发布向关注社会公众心声转变
        三、社会环境与《健康报》之间相互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
        1.2.2 美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形成与改革成因
        1.2.3 美国医疗保险改革的前景
        1.2.4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结构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结构安排
    1.4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1.4.1 主要创新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分析的理论基础
    2.1 美国医疗保险概念及其内涵的界定
        2.1.1 美国医疗保险的特别规定性
        2.1.2 美国医疗保险的准公共物品属性
        2.1.3 美国医疗保险的制度属性
    2.2 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
        2.2.1 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在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研究中的适用性
        2.2.2 利益集团基本理论
        2.2.3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第3章 特朗普之前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的历史回顾
    3.1 1965年以前:建立以雇主为基础的私人团体医疗保险形式
        3.1.1 雇主提供的私人团体医疗保险制度的形成背景
        3.1.2 非营利性健康组织—蓝十字和蓝盾组织提供雇主团体医疗保险计划
        3.1.3 政府介入医疗保险事务没有成功
    3.2 1965年以后:政府开始介入医疗保险领域
        3.2.1 联邦公共医疗保险项目Medicare和 Medicaid获通过
        3.2.2 Medicare和 Medicaid项目的内容
        3.2.3 全民医改严重受挫
    3.3 克林顿时期全民医疗保险改革
        3.3.1 克林顿时期全民医疗保险改革的背景
        3.3.2 克林顿时期全民医疗保险改革的主要内容
        3.3.3 克林顿时期全民医疗保险改革失败的原因
    3.4 奥巴马时期全民医疗保险改革
        3.4.1 奥巴马时期全民医疗保险改革的背景
        3.4.2 奥巴马时期全民医疗保险改革法案的制定
        3.4.3 奥巴马时期全民医疗保险改革的实施效果
第4章 特朗普治下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的新态势
    4.1 特朗普废除奥巴马医改
        4.1.1 特朗普废除奥巴马医改的背景
        4.1.2 特朗普医改历程及内容
    4.2 特朗普医改方案的指向和实质
        4.2.1 特朗普医改方案的指向
        4.2.2 特朗普医改方案的实质
    4.3 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医改前景
第5章 利益集团与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
    5.1 利益集团理论的一般模型
        5.1.1 斯蒂格勒模型:规制政策对生产者有利
        5.1.2 佩尔兹曼模型:生产者和消费者双赢
        5.1.3 贝克尔模型:利益集团和有效财富转移
    5.2 利益集团影响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的作用机制—基于Peltzman政府最优规制模型的扩展
        5.2.1 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过程中的利益集团
        5.2.2 政府和有关利益集团的效用函数
        5.2.3 政府追求政治支持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5.3 模型的结论以及政策含义
        5.3.1 模型的基本结论
        5.3.2 模型的政策含义
    5.4 利益集团影响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的实证分析
第6章 政府理性选择与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
    6.1 构建政府的效用函数
        6.1.1 政府的“经济人”理性与效用目标
        6.1.2 新获得医疗保险人口影响政府效用的比较静态分析
    6.2 一体化融合假设下的政府选择:寻找拥有医疗保险的最优人口规模
    6.3 二元分割条件下的政府选择:歧视性医疗保险改革的演化
        6.3.1 引入医疗保险政策歧视系数η和社会无谓损失Δ
        6.3.2 政府效用最大化与最优新增医疗保险人口规模
        6.3.3 政府效用最大化与医疗保险政策的歧视水平
    6.4 模型的结论以及政策含义
        6.4.1 模型的基本结论
        6.4.2 模型的政策含义
    6.5 政府理性选择影响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的实证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启示
    7.1 基本结论
    7.2 主要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9)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应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1 资料来源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思路
    1.6 创新点
第二章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应评价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分级诊疗制度
        2.1.2 基层首诊
        2.1.3 双向转诊
        2.1.4 实施效应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政策评价理论
        2.2.2 公共政策评价标准
        2.2.3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应评价标准
第三章 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运行现状
    3.1 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发展历程
        3.1.1 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阶段
        3.1.2 家庭医生制度探索期
        3.1.3 分级诊疗制度的试点
    3.2 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状况
        3.2.1 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状况
        3.2.2 分级诊疗推广情况
        3.2.3 居民受益情况
第四章 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患者满意度分析
    4.1 调查方案设计
        4.1.1 调查思路
        4.1.2 调查目的
        4.1.3 问卷设计
    4.2 调查的基本情况
    4.3 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的患者满意度分析
        4.3.1 患者对分级诊疗的认知还存在不足
        4.3.2 患者就医仍趋向于大医院
        4.3.3 患者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满意度一般
        4.3.4 患者基层首诊意愿较弱
第五章 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应评价分析
    5.1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5.1.1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5.1.2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应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
        5.1.3 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5.2 指标权重计算
        5.2.1 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
        5.2.2 德尔非法基本概述
        5.2.3 指标权重计算
    5.3 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应评价分析
        5.3.1 模糊综合评价法概述
        5.3.2 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5.3.3 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
        5.3.4 计算综合得分
    5.4 评价结果
        5.4.1 分级诊疗有效性不足
        5.4.2 连续性基本得到实现
        5.4.3 可及性尚未得到满足
        5.4.4 效率有待提高
        5.4.5 患者就医体验较差
第六章 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6.1 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6.1.1 基层未能承担好“守门人”的职责
        6.1.2 转诊机制不畅通
        6.1.3 社区优质医疗资源覆盖率较低
        6.1.4 信息化建设有待提高
    6.2 成因分析
        6.2.1 患者基层首诊意愿薄弱
        6.2.2 上下级医院之间的利益冲突
        6.2.3 缺乏明确的转诊标准
        6.2.4 医保制度设计不合理
第七章 完善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的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7.1 总体思路
    7.2 优化制度制定
        7.2.1 强基层
        7.2.2 建机制
        7.2.3 配套措施
    7.3 提升制度执行
        7.3.1 医院
        7.3.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7.3.3 患者
    7.4 完善制度监督
        7.4.1 制度制定过程中的监督
        7.4.2 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监督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脱贫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问题
        (三) 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及相关范畴界定
        (一) 研究对象界定
        (二) 相关范畴界定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
    五、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 本文的创新
        (二) 本文的不足及后续研究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分析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大病保险运行模式研究
        二、大病保险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三、大病和贫困相关关系的研究
        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对脱贫影响的研究
    第二节 理论分析
        一、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大病保险脱贫分析
        二、基于社会保障理论的大病保险脱贫分析
        三、基于卫生经济学X和Y理论的大病保险脱贫分析
        四、基于疾病风险理论的大病保险脱贫分析
        五、基于贫困理论的大病保险脱贫效应分析
    第三节 大病保险脱贫效应机制分析
        一、重大疾病致贫的机制分析
        二、大病保险发挥长期脱贫效应的条件
        三、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路径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湖北省城乡居民贫困状况及大病保险制度分析
    第一节 湖北省城乡居民贫困现状
        一、湖北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情况分析
        二、湖北省城乡居民贫困率情况分析
        三、湖北省城乡居民因病致贫情况分析
    第二节 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分析
        一、有关大病保险的政府政策
        二、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运行机制
        三、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模式特点
    第三节 湖北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发展现状
        一、大病保险参保程度分析
        二、大病保险保费收入情况分析
        三、大病保险赔付情况分析
        四、大病保险保障效果分析
        五、大病保险监管情况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保障条件分析
    第一节 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保障条件
        一、公平性保障
        二、效率性保障
        三、可持续发展保障
    第二节 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公平性保障
        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公平性效果分析
        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的公平性效果分析
        三、农村居民大病保险的公平性效果分析
    第三节 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效率性保障
        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效率性效果分析
        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的效率性效果分析
        三、农村居民大病保险的效率性效果分析
    第四节 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可持续发展保障
        一、参数设定
        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效果分析
        三、城镇居民大病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效果分析
        四、农村居民大病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效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计量模型和变量界定
        一、计量模型和计量方法
        二、变量界定
        三、描述性统计
    第二节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对居民医疗支出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大病保险对居民医疗支出决策的影响
        二、大病保险对城镇居民医疗支出决策的影响
        三、大病保险对农村居民医疗支出决策的影响
        四、稳健性检验
    第三节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实证研究
        一、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实证分析
        二、大病保险城镇居民脱贫效应的实证分析
        三、大病保险农村居民脱贫效应的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升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脱贫效应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深化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制度改革
        一、构建推进湖北省城乡一体化大病保险制度
        二、健全完善湖北省大病保险业务承保机制
        三、建立无缝化对接的大病信息共享机制
    第二节 加强保障大病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增加大病保险基金收入
        二、减少大病保险基金支出
    第三节 完善适当向农村倾斜的公共卫生服务政策
        一、促进大病保险的城乡整合和制度衔接
        二、加强对农民大病就医的政策支持
        三、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四、医改最终要让老百姓受益(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医改与中国卫生健康体系良法善治——兼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J]. 黄清华. 浙大法律评论, 2021(00)
  • [2]邯郸市第一医院发展战略研究[D]. 常雷. 燕山大学, 2020(06)
  • [3]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研究[D]. 皮明辉.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1)
  • [4]新医改背景下成都社区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吴悠. 西南大学, 2020(01)
  • [5]我国政府卫生资金投入空间分布及公平性研究[D]. 林长云. 吉林大学, 2019(02)
  • [6]美好时代(下)[J]. 李朝全. 时代文学, 2019(03)
  • [7]改革开放以来《健康报》医改报道的话语变迁研究[D]. 张云荣. 新疆财经大学, 2019(01)
  • [8]美国医疗保险制度演进的新政治经济学研究[D]. 任丽娜. 辽宁大学, 2019(10)
  • [9]上海市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效应评价研究[D]. 宁靖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9(06)
  • [10]湖北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脱贫效应研究[D]. 梅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4)

标签:;  ;  ;  ;  ;  

医改终将惠及老百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