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道境更辉煌——新世纪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几点思考

千年道境更辉煌——新世纪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道经千载更光辉——促进中医药在新世纪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李曌华[1](2017)在《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发展的过渡时期,是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时期。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是隋唐五代时期两种重要的历史文献,其语言特点有同有异。通过对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的比较,旨在揭示两种不同性质材料医学词汇上的异同。其相同的部分,可以呈现隋唐五代断代医学词汇的部分面貌;其不同的部分,可以反映两种材料医学词汇上存在的具体差异,而这种共时的差异往往又可以折射出某些历时的变化。方法围绕比较两种材料医学词汇异同这一核心,本文在进行共时比较的同时也结合历时的比较;在定性分析的同时,也注重定量的统计说明;在立足材料本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关注其他材料的外证功能;在大量描写异同事实的基础上,也对一些变化的事实试图作出解释。由於医学词汇既涉及医学领域,又涉及语言学领域,既有汉语词汇的一般特点,又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因此本文还注重综合运用语言学、文献学与中医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结果比较的结果是:从语言特点上看,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都反映了中古、近代汉语交替时期的语言面貌,其中所使用的词汇十分丰富,这些词汇都是在历时的继承、借用和共时的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既有承继前代文献的内容,又有新的发展。同时,佛教词汇、医学词汇和普通词汇之间还有一些相互渗透的情况。但是,佛经音义的口语化程度高於隋唐五代医书,佛经音义收载的词汇有些是对汉语固有词汇的借用和创新,有些则具有一定的临时性,其词汇系统的稳定性低於隋唐五代医书。从词汇的使用上看,隋唐五代医书中使用了不少佛教术语、佛教词汇,收载了大量外来方药和部分外来病证观念,而佛经音义中同样收载了许多医学词汇,并对这些词汇进行释义和说解,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这些词汇的历史面貌。从文字的使用上看,俗字通行是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中存在的共同现象,文字的社会性与隋唐五代开化的社会风气使得俗字在社会不同阶层中都能得到使用。但是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中俗字出现的具体情况仍有区别,前者较为单一,後者包容并蓄,前者受到正统的约束始终多於後者。受时代的影响和历史的局限,佛经音义编撰者有区分正俗的文化认同和强烈愿望,而隋唐五代医书的编撰者对俗字则普遍持接纳的态度。从字形的发展演变上看,佛经音义收载的多种字形和对字形的说解是字形演变研究重要的参考资料,而隋唐五代医书在一定程度上又为这种研究提供了文献例证。从词义的发展演变上看,佛经音义及其所释佛经加速了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发展,其对汉语固有词汇的仿造和改造、及对固有词素的重组造成大量新词新义的产生,且在新词新义的使用方面,汉译佛经及佛经音义往往比包括隋唐五代医书在内的同期中土文献要快。而佛经音义对讹误字和不同词形的收载有助於那些词形发生变化的医学词汇的溯源和考察,有助於解决隋唐五代医书中一些疑难字词。结论首先,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的语言特点有同有异。其相同的部分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过渡时期语言面貌的体现,可以充分展现隋唐五代时期词汇的部分特点和规律,有助於这一时期相关词汇的共时研究;其不同的部分与各自文献性质、文献来源、编撰者水平和原始文献时代的差异有关,可以反映其中某些词汇形、音、义等方面的变化,有助於这一时期相关词汇的历时研究。其次,隋唐五代医书受到佛教影响十分明显,既有直接套用的佛教术语、佛教词汇,又有通过佛教傅播而进入中土的外来方药、外来病证觐念的化用,此外还有受佛教医学影响导致的医学词汇内涵的变化,很可能还有佛经翻译和傅抄过程中产生的俗字。而佛教医学对我国傅统医药知识的吸收也在佛经音义中得到集中体现,其既有对我国傅统医学词汇的直接借用,又有对医学词汇进行仿造、改造和重组的内容。而这两者的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医学词汇词义的发展演变。再次,佛经音义中医学词汇的释义与隋唐五代医书中医学词汇的实际用例,有助於了解隋唐五代医学词汇的文字使用情况和俗字观念,有助於医学词汇字形演变轨迹的勾勒和同形字现象的分析,有助於医学词汇名实和名义的考察,有助於医学词汇词义发展演变情况的描写。而辞书释义与文献用例的彼此结合,以及资料的丰富性与时代性相辅相成,既呈现了隋唐五代医学词汇的部分面貌,又能繋联古今,考察整个汉语医学词汇系统及其文字系统。此外,在对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进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同形字、异体字、声符示源、汉字的表意功能、词义演变动因等问题,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文献语言材料和参考意见。

郑二红[2](2011)在《陈立夫科技思想研究》文中指出陈立夫(1900——2001),浙江吴兴人。他不仅是中华民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政治家,同时还是国民党高层中少有的学者、文化人,这一方面往往不为大陆人所重视。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着述超过五百万言,其中专着30种左右,以《唯生论》、《四书道贯》、《人理学》、《弘毅斋艺文集》、《成败之鉴》等为代表,多被再版多次,并被译成英、日、韩多国文字,影响远及海外,另有相关科学、医学、教育等学术论文200多篇;另外,他主编、主译的着作也有七十多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他主译李约瑟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长期位居高位的政治生涯、历经风雨而又长达百余年的丰富阅历以及学贯中西的深厚学养造就了他特有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丰富而别具一格的学术思想,这些思想无论是对于理解我国传统文化还是对于认识当今世界局势均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了其学术思想中的科技思想、医学哲学思想及其科学教育思想为研究重点。关于中西科技方面,陈立夫坚决反对以近现代西方科学标准为标准,严厉地批判了中华民族缺乏科学的论调,认为这是近代以来民族自信心丧失的具体体现;他坚信中华民族不仅有科学技术,且博大精深,曾对人类文明做出过不朽的贡献,只不过“未具现代形态而已”;同时,他认为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推行“霸道”而非“王道”、进而威胁整个人类和平的帮凶;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是造成西方人们精神空虚的主要根源;科学技术导致西方享乐主义盛行,进一步导致其社会伦理道德沦丧;目前西方国家已经陷入科学技术决定论的泥潭。鉴于以科技为重心的西方文明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日益严重危机的事实,经过长期观察、认真思考、深入比较、研究,他得出了中华传统文化是当今“救世良药”的结论。在医学领域,陈立夫的医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医学哲学、医药文化、医学管理等方面。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西医之争时,时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的他,联合当时的国民党要员坚决反对废止中医,从那时起他就一以贯之的支持中医药事业。上世纪六十年代返台后,又先后出任台湾中国医药学院董事长、中国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董事长、立夫医药研究基金会董事长、台湾中国医药典籍整编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中西医合作推行委员会主席等要职,因其对中医药长期的支持与贡献赢得了台湾“中医药救星”之美誉。在他看来,中医药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系统的科学体系,并从中医药的理论基础、生理病理学、诊断、治疗方法以及中医药的发展、管理史等诸多方面作了有力的论证。他明确指出,近代以来中医药事业之所以举步维艰、倍受质疑是近代以来国人屡遭沉重打击而丧失自信心的具体表现,同时,中了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圈套;他认为中西医都是以治病救人为天职,两者完全可以“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医药学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个科学体系,不应以西方科学的标准进行所谓的“科学化”;明确提出“有进步才能存在,有疗效不怕反对”,一再声称废止中医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损失,同样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损失;关于中医药事业未来的出路问题,他提出了“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一体化”的鲜明主张。陈立夫的科学教育思想(这里指广义上的科学教育)形成、践行于抗战时期。抗战八年期间,陈立夫担任中华民国教育部长达七年之久,期间顶住各方的巨大压力,克服人力、物力、财力等重重困难,确立了“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提出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谋各地平均发展”、“依照原定期限以达普及”等科学教育理念;制定了教育事业的“九大方针”和“十七项要点”等具体政策;主持了艰苦卓绝的高校内迁;创立了惠及众多学子的贷金制;并能立足长远、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以及印度的加尔各答大学等十四所大学设立奖学金以鼓励西方青年对中国的研究,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在实际的科学教育、科学传播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进行科学普及、扫除文盲等,为中国的抗战提供了极大的人力支持,延续了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同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学教育思想,即立足长远、强调科学教育肩负抗战与建国双重责任;重视科学教育的系统化、制度化;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与国际交流;重视利用科学技术为教育事业服务等鲜明特色。尽管有人提出陈立夫的科学教育有施行国民党党化教育之嫌,但是应当承认,他在教育部部长任上的艰苦工作和不懈努力做出的成绩是主要的,他为中国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做出的贡献不应被一笔抹杀。陈立夫的科技思想深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以中西方冲突过程中中国的一败涂地、进而努力寻求救国之路为时代背景、以唯生论、人理学等为哲学基础、以对西方现代科技文明的深入剖析、批判为重心、以长期的中医药学理论研讨、医学教育管理实践为具体表现形式,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台湾地区。正是在其科技思想的指导下,他长期不畏艰辛为台湾中医药事业奔走呼告,做出了重大贡献,才被誉为台湾“中医药救星”,其科技思想的社会影响由此可见一斑。研究陈立夫的科技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陈立夫学贯中西,且是民国时期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国民党官方重要的理论家,是我们研究中华民国史不应忽视的重要人物之一;另一方面,作为典型的文化保守主义者,陈立夫独特的思维方式及其结论对于当今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均有特别的借鉴和启示作用。比如,他一再呼吁恢复近代以来被一再挫败的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恢复了民族自信心,我们才能恢复自己的价值判断,这无论是对于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国际化还是重新审视、评价中国的历史、文化问题比如鸦片战争、五四运动等等有着独特的价值;同时,对像陈立夫这样重量级的民国人物的研究有助于增强国共两党的交流与互信,对于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周英武,张修研,张明[3](2010)在《中西医并重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说明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是我国的主要医药卫生资源,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强有力武器,构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协调和谐发展,就要坚持中医与西医之间协调发展,实行中西医并重,促进医药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何旭娟[4](2010)在《张钫慈善事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张钫是辛亥革命元老、着名爱国民主人士、民国时期豫陕地区享有盛名的军事家、慈善家。他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曾牵头策划、组织辛亥革命西安起义,先后担任河南省政府建设厅厅长、省赈务委员会主席、省政府代理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副院长等职。他为官一生、身居高位,却又一生行善、热心公益,其慈善活动涉及赈灾、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被河南灾民誉为“老家长”。目前史学界对于张钫的研究还很薄弱,其慈善事业研究更无人涉及。研究张钫的慈善事业,不仅可以对张钫在河南、陕西地区近代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贡献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弥补慈善史研究的不足,而且对当今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等七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的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资料选择,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记述张钫的家世与生平,介绍他从青少年时代的辗转求学到投身革命、开始军政生涯、宦海沉浮几十载的坎坷人生。第二章分析张钫从事慈善事业的原因。主要从传统文化与中西教育的泽润、军政生涯的影响、社会现实的需要等三个方面,梳理了张钫投身慈善事业、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主要原因。第三章阐述张钫的慈善活动经历。一是灾荒救济,具体介绍张钫在1929年河南大旱的救济活动、1942年豫西大旱的救济活动以及1944年黄河决口及河南沦陷后的救济活动;二是慈善教育,包括创办各级学校、发展社会教育、扶持河南大学、资助青年学生等;三是其他公益活动,如建立千唐志斋、收集保护文物、捐资刻印古籍、保护民族文化等。第四章分析张钫的慈善理念、运作方式及特征。分析、归纳了张钫“实业为基”、“官义结合”、“养教并重”的慈善理念,从兴办实业、筹集资金、组建机构等三个方面对张钫的慈善事业的运作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张钫的慈善事业具有内容形式多样化、运作机制长效化、力量支持多元化的特征。第五章是对张钫慈善事业的评价。张钫慈善事业产生了三个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三是促进了豫陕地区慈善事业的近代化。与此同时,张钫的慈善事业也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慈善救助理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二是慈善事业体系不够健全。结语部分论述了张钫的慈善事业对当今慈善事业的现实启示。

李超[5](2008)在《新疆9所中医医疗机构经济收入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我区县级以上9所中医医疗机构2003~2007年收入、年门诊人次、年收治住院患者人次、患者均次医疗费用等数据的分析,调查了解新疆地区中医医疗机构经营发展现状,从定量的角度对影响中医医疗机构收入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中医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状况和工作量及均次医疗费用对医疗机构总收入的影响。确定适合新疆地区中医医疗机构良性发展的模式,从而控制人均费用和提高服务效率,为医疗机构的经济管理水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医疗机构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经济学依据,并为卫生行政部门考核中医医疗机构提供有效依据,保证新疆地区中医医院今后的经营与发展的可持续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根据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各地中医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9所中医医疗机构,并收集2003~2007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资料。同时采用对比性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工作量和均次医疗费用及固定资产等对医疗机构业务总收入增长的影响。结果1.抽样调查的9所中医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在增长,但亏损在扩大。与同级综合医疗机构相比,中医医疗机构的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比例不占优势。9所中医医疗机构平均固定资产增长率为22.43%,平均比基期(2003年)增长124.75%,但各医疗机构之间增长不平衡;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0.67%,发展过程对外部资金的依赖较重;平均固定资产收益率为17.90%,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水平不高;平均流动比率达104.6%,说明医疗机构短期偿债能力普遍欠强;平均速动比率为58.5%,该指标偏低,应值得注意。省市中医医疗机构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省市中医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增长幅度相对较大,而地州中医医疗机构和县级中医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增长幅度相对较小。9所中医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增长相对稳定,省市中医医疗机构和地州中医医疗机构的增长幅度相对较大。省市中医医疗机构工作效率逐年提高,服务量增长,而级别低的中医医疗机构这一状况并不明显。9所中医医疗机构门诊各项费用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现象。9所中医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平均医药费用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患者的人均检查费用方面整体上升趋势较为明显。2.虽然9所中医医疗机构工作量与均次费用对该医院业务总收入的增长都有影响,但是工作量的提高占主导因素。3.与医疗机构业务总收入增长相关的指标相关程度从高至低依次是:固定资产投入、住院人次、门诊人次、住院均次费用、门诊均次费用。结论1.中医医疗机构收入结构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偿债能力有待提高。2.提高服务效率是实现中医医疗机构增收的重要支撑。3.固定资产扩增有利于增加中医医疗机构业务收入。

佘靖[6](2001)在《道经千载更光辉——促进中医药在新世纪发展的几点思考》文中认为 随着世纪之钟的敲响,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和蓬勃发展的中医药事业伴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迈入了新纪元。回顾过去,20世纪的中医药经历了沧桑之变。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20年来,中医药事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增强生机与活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中医药的法律地位、科学地位得到确立;由各级中医医院、民族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及综合医院中医科形成的中医医疗网络在防病治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基本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及中药的开发研究方面取得显着成绩,科研成果

二、道经千载更光辉——促进中医药在新世纪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道经千载更光辉——促进中医药在新世纪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隋唐五代医书语言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佛经音义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比较研究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引论
        1 研究背景
        2 选题缘由
        3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比较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材料与方法
        1 研究材料
        2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价值
        1 研究内容
        2 研究价值
        第四节 研究特点及创新点
    第二章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的语言特点
        第一节 隋唐五代医书的语言特点
        1 词汇特点
        2 其它语言特点
        第二节 佛经音义的语言特点
        1 词汇特点
        2 文字特点
        第三节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语言特点之异同比较
        1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语言的共同特点
        2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语言的差异
        3 造成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语言差巽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之比较——共时研究
        第一节 隋唐五代医书中的佛教影响——以医学词汇为中心
        1 隋唐五代医书中的佛教用语
        2 隋唐五代医书对外来医药知识的吸收与发展
        第二节 佛经音义中的我国传统医药知识
        1 佛经音义对我国传统病证观念的收载
        2 佛经音义中涉及的我国医药书籍
        3 佛经音义对我国本土药物和药用觐念的收载
        第三节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中的时行俗字
        1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中的时行俗字
        2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中的俗字现象分析
        第四节 佛经音义与医学词汇释义
        1 佛经音义的引文及释文与医学词汇释义
        2 佛经音义所涉及的相关佛经原文与医学词汇释义
        3 佛经音义词目与医学词汇释义
        4 佛经音义非医学词汇与医学词汇释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的历时考察
        第一节 医学词汇中同形字的关系类型及理论探讨
        1 同形字概述
        2 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中同形字的关系类型
        3 关於同形字的几点思考
        第二节 医学词汇字形演变轨迹的勾勒与解释
        1 医学词汇字形演变轨迹的勾勒
        2 关於医学词汇字形演变的几点思考
        第三节 医学词汇溯源与名义分析
        1 医学词汇溯源与名义分析
        2 基於佛经医学词汇与医书医学词汇的几点思考
        第四节 医学词汇历时演变的描写与解释
        1 词义的历时演变与转移
        2 词义演变的动因
        本章小结
结语
徵引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2)陈立夫科技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一) 选题依据与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二 相关研究概述
        (一) 海外华人以及港澳台地区的研究概述
        (二) 大陆地区的研究概述
    三 论文框架、研究重点与方法
        (一) 论文框架
        (二) 研究重点
        (三) 研究方法
    四 创新之处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 创新之处
        (二) 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陈立夫及其科技思想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陈立夫的别样人生
        一、陈立夫家世及其"科学救国"之路(1900—1926)
        二、陈立夫政治生涯中的科技、文化活动(1926—1950)
        三、由政治家向文化人的历史蜕变(1950--2001)
    第二节 陈立夫科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近现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特征
        二、近代中国的科学化进程——从"格致"到"科学"
        三、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艰难探索——"科学救国"论
    第三节 陈立夫科技思想成型、升华的历史机缘
        一、陈立夫与李约瑟相识的历史机缘
        二、主译《中国之科学与文明》——陈立夫科技思想的成型
        三、主编《中华科学技术史丛书》——陈立夫科技思想的升华
第二章 陈立夫科技思想产生的哲学基础——唯生论与人理学思想
    第一节 新生活运动与唯生论思想的诞生
        一、新生活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社会背景
        二、《唯生论》的诞生
    第二节 陈立夫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唯生"的本体论
        二、"唯生"的人生观
        三、"唯生"的历史观
        四、人理学思想
        五、陈立夫的文化观
    第三节 陈立夫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特点及评价
        一、陈立夫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
        二、陈立夫哲学思想的特点
        三、对陈立夫哲学思想的简短评价
第三章 陈立夫论中国传统科技与"现代西方科技之弊"
    第一节 科学划界及其意义
        一、科学划界及其重要性
        二、科学划界问题的历史演变
        三、关于科学划界问题的一些思考
    第二节 科学本是"吾家旧物"
        一、陈立夫早年的科技创造与发明
        二、陈立夫关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
    第三节 "现代科技之弊"及其解决之道
        一、陈立夫对现代西方科技的批判
        二、"现代科技必须以伦理为基础"
第四章 陈立夫的医学哲学思想
    第一节 近现代以来的中西医之争
        一、中西医之争的滥觞
        二、民国时期废止中医论的正式提出
        三、中医药界与废止中医论的抗争
        四、关于近代以来中西医论争的几点思考
    第二节 中医药学是一个系统的科学体系
        一、废止中医论者的典型代表——余云岫对中医药的批判
        二、陈立夫对中医药学为科学体系的具体论证
    第三节 近代中医药事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一、医药事业是近代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重要手段
        二、陈立夫对近代以来中医药事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分析
        三、陈立夫给出的中医药学走出困境的具体意见和建议
    第四节 中西医的互补性及对未来新医学的展望
        一、中西医各得真理之一半,应"爱其所同、敬其所异"
        二、未来新医学之展望
第五章 陈立夫的科学教育思想
    第一节 陈立夫科学教育思想形成的背景
        一、科技、教育与近代大国的兴衰
        二、中国传统教育之弊
        三、中国从传统教育向科学教育的转型
    第二节 陈立夫科学教育思想的践行及其贡献
        一、陈立夫论教育的功用
        二、陈立夫践行其科学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
        三、陈立夫为中国科学教育薪火相传所做出的贡献
    第三节 陈立夫科学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评价
        一、陈立夫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二、对陈立夫科教思想的简短评价
结语
    一、关于陈立夫的简短评价
    二、陈立夫科技、文化思想的现实意义与启示
参考文献
    (一) 专着类
    (二) 论文类
附录一 陈氏家族"五世其昌"一览表
附录二 陈立夫大事记
附录三 陈立夫主要着作一览表
附录四 陈立夫科技文化语录三十则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一览表
致谢

(4)张钫慈善事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资料选择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张钫的家世与生平
    第一节 家世与早期教育
        一、诗书之家
        二、童蒙教育
    第二节 革命生涯
        一、保定求学
        二、辛亥举事
        三、率部东征
        四、"靖国"护法
    第三节 宦海沉浮
        一、调停战事
        二、组建二十路军
    第四节 走向新生
第二章 张钫从事慈善事业的原因
    第一节 文化教育的泽润
        一、诗书传家绵泽长
        二、新旧教育种善因
    第二节 军旅生涯的影响
        一、爱国兴国的革命思想
        二、国兴靠人才
第三章 张钫慈善活动的经历
    第一节 灾荒救济
        一、1929年河南大旱的救济活动
        二、1942年豫西大旱的救济活动
        三、1944年黄河决口、河南沦陷后的救济活动
    第二节 慈善教育
        一、创办各级学校
        二、发展社会教育
        三、扶持河南大学
        四、资助青年学生
    第三节 其他公益活动
        一、建立千唐志斋
        二、保护民族文化
        三、其他公益活动
第四章 张钫的慈善理念、运作方式及特征
    第一节 张钫的慈善理念
        一、实业为基
        二、官义结合
        三、养教并重
    第二节 张钫慈善事业的运作方式
        一、筹集资金
        二、组建机构
        三、建立机制
    第三节 张钫慈善事业的特征
        一、内容形式的多样化
        二、运作机制的长效化
        三、力量支持的多元化
第五章 张钫慈善事业的评价
    第一节 张钫慈善事业的积极影响
        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发展
        三、促进了陕豫地区慈善事业的近代化
    第二节 张钫慈善事业的不足
        一、慈善救助理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慈善事业体系不够健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新疆9所中医医疗机构经济收入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背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3.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料与方法
    1. 样本的选择
    2. 资料来源
    3. 研究方法
    4. 质量控制
    5. 研究内容
    6. 技术路线
结果
    1.中医医疗机构财务指标分析
    2.9 所中医医疗机构业务指标分析
    3.业务指标对 9 所中医医疗机构总收入的因素分析
    4.各项指标对 9 所中医医疗机构总收入的相关分析
讨论
    1.新疆 9 所中医医疗机构基本财务指标情况分析
    2.新疆 9 所中医医疗机构基本业务指标情况分析
    3.业务指标对 9 所中医医疗机构总收入的因素分析
    4.综合分析
    5.对策建议
小结
    1.中医医疗机构收入结构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偿债能力也有待提高
    2.提高服务效率是实现中医医疗机构增收的重要支撑
    3.固定资产扩增有利于增加中医医疗机构业务收入
致谢
参考文献
中医药、民族医药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与思考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6)道经千载更光辉——促进中医药在新世纪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树立全局观念,从国情实际出发,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2 坚持宗旨观念,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3 深化改革,增强竞争意识,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4 扩大开放,加强中医药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5 依靠科技进步,认真继承,勇于创新,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6 加强团结,努力提高中医药队伍的素质,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四、道经千载更光辉——促进中医药在新世纪发展的几点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隋唐五代医书与佛经音义医学词汇比较研究[D]. 李曌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2]陈立夫科技思想研究[D]. 郑二红. 南京农业大学, 2011(05)
  • [3]中西医并重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J]. 周英武,张修研,张明.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10)
  • [4]张钫慈善事业研究[D]. 何旭娟. 湖南师范大学, 2010(09)
  • [5]新疆9所中医医疗机构经济收入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D]. 李超. 新疆医科大学, 2008(04)
  • [6]道经千载更光辉——促进中医药在新世纪发展的几点思考[J]. 佘靖. 中医杂志, 2001(01)

标签:;  ;  ;  ;  

千年道境更辉煌——新世纪推动中医药发展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