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盆腔孤立肾无子宫和阴道的超声诊断

先天性盆腔孤立肾无子宫和阴道的超声诊断

一、超声诊断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盆腔孤立肾1例(论文文献综述)

何婷,刘伟,白晓东[1](2021)在《自体口腔黏膜结合小阴唇皮肤微粒移植在阴道再造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自体微粒口腔黏膜结合小阴唇内侧皮肤微粒移植在阴道再造中的应用疗效。方法从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共收治36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年龄17~33岁,平均(24.08±3.99)岁。所有患者第二性征发育正常,激素水平正常,染色体核型均为46 XX。腹部B超及盆腔MRI显示均为无子宫或始基子宫,卵巢正常。术中切取患者口腔黏膜及小阴唇内侧皮肤,将其剪碎成直径约0.5mm的微粒,移植于尿道与直肠之间的再造腔穴,使用模具及负压吸引装置固定成形。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阴道再造术手术时间约1~2h,术中出血约50~300ml。再造阴道的深度约6~10cm,宽度约两横指,阴道内壁黏膜光滑红润。口腔内及会阴部供区愈合良好,无继发畸形。23例患者随访10个月,性交时均未出现疼痛、出血。结论自体口腔黏膜结合小阴唇皮肤微粒移植再造阴道是一种疗效可靠、创伤小的方法。

陈瑞丽[2](2021)在《畸形子宫产妇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各类畸形子宫与正常子宫产妇孕期、围产期情况及母儿结局,为畸形子宫妇女的孕前咨询、孕期管理、产程监护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之间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妊娠合并畸形子宫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正常子宫患者(102例)为对照组,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美国生育协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AFS)分类系统,将畸形子宫分为:不全纵隔子宫(38例),完全纵隔子宫(12例),单角子宫(23例),双子宫(16例),双角子宫(0例),弓状子宫(13例)。临床资料包括以下几项:(1)一般情况:子宫畸形类型、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dex,BMI)、孕产次、是否为自然受孕、分娩孕周、孕期并发症及合并症;(2)诊断时机、方法及行泌尿系统B超情况;(3)分娩方式:阴道分娩、未经试产的剖宫产、试产失败转剖宫产;(4)孕期情况及母儿妊娠结局:早孕期阴道流血、孕期子宫动脉或脐血流异常、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脐带先露、产程、宫缩剂的使用情况、产后出血等;胎位、胎儿发育异常、新生儿身长体重、早产、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gal age infant,SGA)、新生儿 Apgar 评分、脐动脉血气、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等。分析以上资料以探讨妊娠合并畸形子宫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比较畸形子宫与正常子宫患者之间以及不同类型畸形子宫患者之间孕期情况、围产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1)一般情况:畸形子宫与正常子宫产妇之间平均年龄、BMI、孕产次及辅助生殖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诊断时机、方法及行泌尿系统B超情况:102例畸形子宫患者中16.7%为孕前诊断,83.3%为孕后诊断,其中,14.7%为产后诊断。孕期行泌尿系统B超的有12例,占11.8%,其中明确诊断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的有3例,2例为双子宫,1例为单角子宫,均为单侧肾缺如。(3)畸形子宫与正常子宫产妇孕期情况、围产期并发症及母儿结局:妊娠期糖尿病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孕期流血、孕期子宫动脉及脐血流异常、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脐带先露、脐带扭转、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及Apgar评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畸形子宫产妇胎位异常率(36.3%)高于正常子宫(4.9%)(P<0.05);畸形子宫产妇平均分娩孕周(38.12±1.93周)小于正常子宫(38.94±1.53周)(P<0.05),但在早产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畸形子宫产妇新生儿平均体重(2922.79±446.71g)小于正常子宫(3144.75±440.25g),且平均身长(48.61±2.24cm)小于正常子宫(49.62±2.33cm)(P<0.05);畸形子宫产妇胎儿发育异常率(13.7%)高于正常子宫(3.9%)(P<0.05),其中排在前三位的胎儿发育异常类型依次为心脏发育异常(6例)、男婴外生殖器发育异常(4例)、多指(2例)及足内翻(2例)(注:其中一例为室缺合并足内翻);畸形子宫产妇新生儿为SGA率(7.8%)高于正常子宫(0%)(P<0.05);畸形子宫产妇新生儿转NICU率(23.5%)高于正常子宫(12.7%)(P<0.05)。阴道分娩的畸形子宫与正常子宫产妇胎儿娩出后其他宫缩剂(如卡贝缩宫素、前列腺素类药物)的使用率、胎盘粘连率及产程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畸形子宫产妇平均产后出血量(451.92±394.ml)高于正常子宫(300.00±187.68ml)(P<0.05),且畸形子宫产妇产后出血率(28.8%)高于于正常子宫(10.0%)(P<0.05)。行剖宫产的畸形子宫与正常子宫产妇平均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胎儿娩出后其他宫缩剂使用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分娩的畸形子宫产妇产后出血率(28.8%)高于剖宫产分娩的畸形子宫产妇(0%)(P<0.05);畸形子宫两种分娩方式平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及转NICU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终止妊娠方式:畸形子宫产妇未经试产剖宫产率(40.2%)高于正常子宫(7.8%)(P<0.05),试产失败转剖宫产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各类畸形子宫产妇妊娠结局:不全纵隔子宫、完全纵隔组、双子宫、单角子宫及弓状子宫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为SGA及转NICU率、分娩孕周及新生儿身长体重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种类型畸形子宫剖宫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单角子宫剖宫产率(69.6%)高于不全纵隔子宫(32.6%)及完全纵隔子宫(33.3%)(P<0.05),弓状子宫剖宫产率(69.2%)高于不全纵隔子宫(32.6%)(P<0.05),其余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胎位异常率虽呈单角子宫(52.2%)最高,双子宫(3%)最低的趋势,但各畸形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地区人群体检及常规产前检查意识有待加强,医院应促进三维超声、HSG及MRI等敏感度及特异性相对较高的检查方法在部分初筛后怀疑为畸形子宫的病例中的应用,以提高畸形子宫孕前检出率及畸形子宫类型诊断的准确性;(2)明确诊断为畸形子宫后医生应积极行泌尿系统B超以及时发现或排外泌尿系统疾病;(3)畸形子宫产妇胎儿发育异常率高于正常子宫,以心脏发育异常为多,孕期应加强胎儿心脏发育的动态观察;(4)畸形子宫产妇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5)畸形子宫产妇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均小于正常子宫,且畸形子宫产妇新生儿为SGA、转NICU率均高于正常子宫,畸形子宫产妇应加强产前检查、产时监护及儿科陪娩。

刘焦枝,高平,曹江慧[3](2017)在《女性泌尿生殖系统复杂畸形MRI诊断价值(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泌尿生殖系统的起源相同,泌尿器官的发育可影响到生殖器官的发育,进而出现一个病例同时发生泌尿生殖系统复杂畸形。这类患者在儿童期由于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很难被发现,往往因为其他盆腔疾病行外生殖器及泌尿系统检查或者是月经初潮年龄推迟及周期性腹痛前来就诊时才被发现,在

顾燕,茹彤,戴晨燕,杨燕,徐燕[4](2015)在《超声检查在原发性闭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原发性闭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原发性闭经妇女616例,超声测量子宫大小、子宫内膜厚度、双侧卵巢大小,同时观察宫体与宫颈长度比例、卵巢内窦卵泡数目、有无宫腔积液、阴道积液、盆腔积液、附件包块和有无泌尿系统发育异常。结果 616例中,子宫发育不良477例(先天性无子宫72例,始基子宫110例,幼稚子宫295例),卵巢发育不良113例(双侧卵巢未见4例,双侧卵巢偏小105例,仅见单侧卵巢4例),阴道发育异常20例(阴道闭锁15例,阴道横隔2例,阴道斜隔综合征3例),处女膜闭锁6例,合并异位肾9例。结论原发性闭经妇女与生殖器先天发育缺陷有关;超声检查对原发性闭经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刘爽,吴青青[5](2015)在《交叉异位融合肾的产前超声诊断》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胎儿交叉异位融合肾(CFRE)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产前超声诊断的7例交叉异位融合肾胎儿超声声像图表现和产后检测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7例交叉异位融合肾胎儿产前超声均不能在一侧肾区显示正常肾脏回声,另一侧肾区或较低位置探及增大融合的肾脏("S"形融合肾3例,"L"形融合肾2例,盘状肾1例,团块肾1例);其中左肾异位至右侧5例,右肾异位至左侧2例。伴发其他系统畸形包括:脊柱骶尾部发育不良1例,多囊性肾发育不良2例,同时伴发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和脊柱骶尾部发育不良1例。结论交叉异位融合肾有典型声像图特征,产前超声可明确诊断胎儿交叉异位融合肾并发现与其相关的复杂合并畸形,产前超声诊断交叉异位融合肾对指导产科处理和胎儿出生后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作用。

陈新霞[6](2014)在《HOXA基因在人苗勒管发育异常中的致病作用及苗勒管发育异常女性妊娠结局分析》文中提出第一部分HOXA10基因在人苗勒管发育异常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背景苗勒管发育异常(mullerian duct abnormalities, MDAs)指女性生殖道先天缺如或严重畸形,可分为原始苗勒管形成异常(先天无子宫无阴道、单角子宫)、双侧苗勒管融合异常(双子宫、双角子宫)及纵隔重吸收异常(完全/不全纵隔子宫)。MDAs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约2.4%,在不孕或有不良孕产史的女性中发生率可达5.6%或更高。由于子宫形态及结构异常,MDAs患者可伴有月经异常、妊娠率下降、反复流产、胎儿宫内发育迟滞、胎先露异常、早产等多种妇科及产科问题。绝大多数MDAs患者的致病原因尚不清楚。人工合成雌激素己烯雌酚(DES)暴露是目前唯一已知的环境致畸因素。既往研究者探讨了苗勒管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基因:WNT基因家族、LHX1、PAX2等与人苗勒管发育异常的相关性,尽管多数研究未能证实基因变异在MDAs发病中的直接作用,但候选基因敲除动物表型及MDAs病例的家族聚集倾向,提示遗传或基因变异是影响苗勒管发育的重要机制。HOX基因属于同源异型盒(homeobox)家族,编码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通过其同源蛋白区段(homeodomain, HD)特异性识别并与目的基因启动子区域结合,在躯体节段性发育中起决定作用,并参与神经系统、中轴骨骼、肢体、胃肠、血液、泌尿生殖道等的发育调节。人类共有39个HOX基因,其中A种簇的腹部B型HOX基因主要表达于女性生殖系统。HOXA10是腹部B型HOX基因的一员。胚胎时期,HOXA10基因在将发育成子宫的苗勒管部位丰富表达,参与子宫节段性发育及分化的调控。Hoxa10基因敲除的雌鼠子宫上部1/4变窄且走形迂曲,转化为输卵管样结构,伴有胚胎黏附异常及蜕膜化缺陷导致的子宫性不孕。胚胎时期暴露于DES,也会影响Hoxa10的表达并导致子宫发育畸形。成年期,HOXA10持续表达于宫体的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是维持雌性生殖道巨大发育弹性的重要机制之一。妊娠前后,HOXA10在类固醇激素的调节下参与围着床期胚胎-内膜的相互作用,介导多种下游基因、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的表达调控,促进内膜细胞的增殖、分泌。因此,HOXA10是MDAs的重要候选基因。目的本研究对192例中国汉族不明原因MDAs女性HOXA10基因的外显子区域进行序列筛查,并对新发的错义突变进行功能预测和体外功能验证,探讨HOXA10基因变异在MDAs发病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募集2009-2011年间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的192例中国汉族MDAs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就诊的192例子宫发育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应用直接测序技术筛查HOXA10基因编码区。对于新识别的基因变异,应用Clustal W、 SIFT、olyphen-2、Mutation Taster等进行序列保守性分析和功能预测,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转录活性、真核荧光载体转染分析蛋白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探讨新发基因变异的致病作用。结果192例中国汉族MDAs患者HOXA10基因突变筛查共发现4例患者携带2种错义杂合突变:c.394G>A (p.G132R)位于第一外显子LCR区,携带者为一例先天无子宫无阴道患者;p.Tyr57Cys (p.Y57C)突变的携带者分别为一例先天无子宫无阴道、一例纵隔子宫和一例单角子宫患者。Y57C突变此前曾在一例中国汉族双子宫患者中被发现,并证实为致病性突变。G132R在物种间较保守,功能预测显示可能为致病性。体外实验证实G132R突变影响HOXA10对靶基因EMX2、ITGB3启动子的转录调控,但不具有显性负效应。G132R、Y57C突变均不影响HOXA10的蛋白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结论HOXA10基因突变G132R影响下游基因EMX2、ITGB3的转录表达,HOXA10基因突变是MDAs的潜在致病原因。第二部分HOXA77基因在人苗勒管发育异常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背景苗勒管发育异常(MDAs)临床表型高度异质,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同源盒基因编码高度保守的HOX蛋白,通过其N末端的氨基酸与同源蛋白区段的第三螺旋相互作用与DNA结合,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分化及形态发生。HOXAl1是腹部B型HOX基因的一员,位于HOXA基因簇的尾端,通过与Meisl形成蛋白复合物,参与了苗勒管发育、肾脏形成、肢体发育、血细胞生成等过程。在胚胎时期,HOXAll表达于子宫下段、宫颈及肢芽末端。敲除Hoxa11基因除产生中轴骨骼及肢体骨骼畸形外,还可导致雌鼠及雄鼠不孕/不育。雄鼠不育原因主要在于双侧隐睾所致的严重生精异常。roxa11敲除的雌鼠出生7天内子宫形态与野生鼠没有差别,但14天后,突变鼠基质细胞增生减少、凋亡增加,子宫腺体发育不全且伴有LIF (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分泌减少,表现为子宫缺陷所致不孕。Hoxall+/-雌鼠产仔量亦显着减少,提示该基因存在显着的剂量依赖性。近来有学者发现,7号染色体短臂包含HOXAll基因在内的部分区段缺失的患者,表现为类似手-足-生殖器综合征的畸形或严重发育滞后。成年后HOXA11在女性子宫持续表达,参与内膜发育和胚胎着床的调控,是维持月经周期及妊娠过程中子宫巨大发育弹性的重要机制。HOXA11表达异常与着床失败、不孕有关。因此,HOXA11是MDAs的重要候选基因。目的本研究通过筛查270例中国汉族MDAs患者HOXA11基因,识别新发基因变异并进行体外功能验证,探讨HOXA11突变在MDA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就诊的270名中国汉族MDAs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募集同期就诊的子宫发育正常女性为对照组,应用直接测序法筛查HOXAll编码区。使用Clustal W、Align GVGD、SIFT、 Polyphen-2、Mutation Taster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通过真核荧光载体转染分析蛋白表达和亚细胞定位,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可能的靶基因启动子活性变化,以探讨新识别的HOXAll基因变异的致病作用。结果270例中国汉族MDAs患者HOXA11基因筛查发现1例先天无子宫无阴道女性携带c.260A>G (p.Glu87Gly,p.E87G)新发突变,1例纵隔子宫女性携带c.774G>A同义突变,及SNP rs201081293。E87G位于第一外显子,在各物种间高度保守,功能预测显示可能为致病性。但体外功能实验表明,E87G并不影响HOXAll蛋白表达和亚细胞定位,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显示HOXA11及E87G突变不影响EMX2、ITGB3的转录活性。结论大样本中国汉族MDAs患者HOXA11基因筛查首次发现E87G突变,初步体外功能实验未发现其对HOXAll蛋白表达、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活性的影响,HOXA11突变不是MDAs的常见致病原因。第三部分HOXA7、HOXA9基因变异与人苗勒管发育异常的相关性研究背景MDAs主要以散发病例为主,提示多基因、多因素致病。HOXA7隶属HOXA基因簇,在胚胎时期的神经外胚层和中胚层、成年女性的输卵管和子宫内膜高表达。在人类初级卵母细胞中HOXA7高表达,伴随卵泡的发育成熟,HOXA7逐渐由细胞核向胞浆转移,其表达水平及定位受雌、孕激素等的调控。过表达Hoxa7的转基因小鼠表现为颜面发育畸形,并在出生后迅速死亡,而Hoxa7敲除小鼠生殖道发育正常且雌、雄鼠均具有生育能力。有研究发现,包括HOXA7基因在内的7p15或7p21.1-p14.3染色体区段缺失女性,其表型类似于手-足-生殖器综合征,或表现为严重发育迟滞。HOXA9基因毗邻HOXA7基因,胚胎时期表达于输卵管原基,通过编码转录因子调控多种组织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参与多种脊椎动物骨骼、神经、心血管、造血、生殖等系统的形成和发育。成年时期,HOXA9主要在输卵管黏膜上皮高表达,黏膜间质和平滑肌细胞中少量表达,且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期表达水平呈周期性变化。Hoxa9基因敲除可致小鼠腰椎节段前移,显着降低小鼠着床率,提示HOXA9参与了胚胎期苗勒管发育、成年期子宫周期性变化及妊娠等多个过程。研究显示在先天无子宫无阴道患者,HOXA9基因的表达及甲基化水平均异常。因此,HOXA7、HOXA9基因被视为MDAs的重要候选基因。目的在192例中国汉族MDAs患者中,筛查HOXA7、HOXA9编码区,探讨HOXA7、HOXA9基因变异与MDA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募集2009-2011年间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就诊的192名苗勒管发育异常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就诊的192名子宫正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应用直接测序法筛查HOXA7、HOXA9基因编码区。对于发现的基因变异,比较其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布,探讨其与MDAs发病的相关性。结果HOXA7第一外显子发现两个已知SNP:rs2301721和rs2301720,二者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HOXA9基因测序发现了三个已知SNP,rs35355140位于第一外显子,rs7810502和rsl89587233位于3’UTR区,其中,前两个SNP同时出现于对照组,频率分布无统计学差异;rs189587233仅见于一例双子宫患者中。结论大样本MDAs患者中未发现HOXA7、HOXA9基因致病性突变,HOXA7、HOXA9基因突变不是MDAs的常见致病原因。第四部分单角子宫女性IVF/ICSI-ET妊娠结局特点分析背景MDAs可导致多种临床妇科及产科问题。单角子宫作为MDAs的常见类型之一,其宫腔形态、容积、子宫肌层及血管形成、宫颈等均可能与正常子宫有所不同,从而导致流产和早产率升高。单角子宫是否影响妊娠率、单角子宫女性妊娠并发症及子代健康状况如何等问题,目前尚未见报道。目的本研究分析单角子宫女性IVF/ICSI-ET治疗后的妊娠结局特点,探讨影响妊娠结局的可能因素,为有效的、个体化的临床治疗和生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就诊的145例单角子宫女性作为病例组,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286名子宫形态正常女性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BMI、不孕类型及IVF/ICSI指征等相互匹配,染色体核型、月经周期及基础内分泌正常,排除子宫肌瘤、自然流产≥3次、PCOS、POF、子宫内膜息肉、宫腔粘连等疾病。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追踪围产结局。结果单角子宫组平均年龄29.8±3.8岁,BMI22.5±3.3kg/m2,52.4%(76/145)为原发不孕,9.7%(14/145)有1次自然流产史,1.4%伴肾脏异常;对照组平均年龄29.9±3.6岁,BMI22.8±4.0kg/m2,60.1%(172/286)为原发不孕,10.1%(29/286)有1次自然流产史,2.1%(6/286)有2次自然流产史。两组患者基本特征无显着差异。单角子宫和对照组患者IVF/ICSI指征均以输卵管因素为主(67.6%,98/145vs.67.8%,194/286)。基础窦卵泡数、FSH与LH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数等两组间未见显着差异。28例单角子宫患者有异位妊娠病史(28/145,19.3%),显着高于对照组(30/286,10.5%,p<0.05)。单角子宫组单胚移植率(35/145,24.1%)显着高于对照组(17/286,5.9%,p<0.01),双胚移植率(110/145,75.9%)显着低于对照组(269/286,94.1%,p<0.01)。移植后,单角子宫组临床妊娠率显着低于对照组(62/145,42.8%vs.156/286,54.5%,p<0.05),生化妊娠流产率(21/145,14.5%vs.22/286,7.7%,p<0.05)和早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18/51,35.3%vs.22/126,17.5%,p<0.05),72.2%的早产(13/18)发生于孕34至37周。单角子宫组临床妊娠后流产率(10/62,16.1%)略高于对照组(20/159,17.6%),生化妊娠率(83/145,57.2%vs.178/286,62.2%)和抱婴率(51/145,35.2%vs.126/286,44.1%)稍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单角子宫组中原发不孕患者76例,对照组172例,单角子宫组临床妊娠率(33/76,43.4%vs.103/172,59.9%,p<0.05)和抱婴率(27/76,35.5%vs.90/172,52.3%,p<0.05)显着低于对照组,早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9/27,33.3%vs.14/90,15.6%,p<0.05)。继发不孕患者中单角子宫69例,对照组114例,两组妊娠结局未见显着性差异。双胚移植患者中单角子宫110例,对照组269例,单角子宫组临床妊娠率(45/110,40.9%vs.151/269,56.1%,p<0.01)和抱婴率(37/110,33.6%vs.123/269,45.7%,p<0.05)显着低于对照组,早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313/37,5.1%vs.22/123,17.9%,p<0.05)。单胚移植患者中单角子宫35例,对照组17例,两组妊娠结局未见明显差异。单角子宫组与对照组患者孕期并发症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5/145,3.4%vs.8/286,2.8%),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妊娠期高血压(2/145,1.4%vs.4/286,1.4%)和胎膜早破(2/145,1.4%vs.1/286,0.3%)单角子宫组共分娩51人次,其中12人次(23.5%)为双胎;对照组共分娩126人次,其中44人次(34.9%)为双胎,两组双胎率无显着差异。单角子宫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2969.8±646.3g,其中低出生体重儿(<2500g)发生率为20.6%(13/63),1500-2500g和<1500g新生儿分别占17.5%(11/63)和3.2%(2/63),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3053.7±595.7g;34/170,20.0%;33/170,19.4%;1/170,0.6%)。单角子宫组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无统计学差异(1/63,1.6%vs.5/170,2.9%),单角子宫组发生腹股沟疝1例,对照组分别为先天性心脏病2例,右耳缺如1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和猫叫综合征1例。结论单角子宫女性接受IVF/ICSI-ET治疗后,影响妊娠结局的节点主要发生在早期胚胎着床和近足月时的妊娠维持,其中原发不孕者妊娠结局相对更差,值得格外关注。减少胚胎移植个数、实行单胚移植显着改善单角子宫患者的妊娠结局。单角子宫并不增加孕期并发症和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其子代总体健康状况良好。第五部分不同类型苗勒管发育异常女性IVF-ET流产特点分析背景双侧苗勒管未发育或发育不全可形成先天无子宫无阴道(MRKH综合征)或始基子宫,导致无法妊娠。其他类型的苗勒管发育异常,包括单角子宫、双角子宫、纵隔子宫、鞍形子宫等均可妊娠,甚至正常分娩。既往研究显示,有复发流产史的纵隔和双角子宫患者孕中期流产率高,而对于无复发流产等不良孕史的MDAs患者,其流产特点及类型分布等并不清楚。目的本部分主要分析不同类型MDAs女性接受IVF-ET后的妊娠结局及流产特点,为临床治疗和生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苗勒管发育异常患者277例作为病例组。根据妇科检查、B超、子宫输卵管造影、宫腔镜和/或联合腹腔镜等诊断子宫畸形类型,按照AFS标准进行分类。选取同时期接受体外助孕治疗的子宫正常女性368例为对照组。要求两组年龄、BMI、不孕类型、IVF指征相互匹配。排除内分泌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者。记录研究对象的基础临床信息并追踪第一次超促排卵后的妊娠结局。结果277例MDAs患者平均年龄31.42±4.52岁,BMI22.87±4.05kg/m2,52.7%为原发不孕;对照组368人平均年龄31.06±4.30岁,BMI22.90±5.32kg/m2,51.6%为原发不孕,两组基础临床特征没有显着差异。两组患者IVF-ET指征均以输卵管因素为主(61.4%vs.65.2%)。病例组患者16.2%有自然流产史,显着高于对照组(10.9%,p<0.01)。其中单次自然流产37次(13.4%),复发流产8次(2.9%)。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基础内分泌、卵巢储备、对超促排卵药物的反应性等方面无显着差异。COH治疗后,病例组HCG日平均内膜厚度为1.02±0.21cm,显着薄于对照组(1.12±017cm,p<0.01);HCG日E2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超促排卵治疗后,病例组6个周期(2.2%)妊娠结局失访,取消周期31次(11.2%),接受移植240次(86.6%),妊娠129次,妊娠率53.8%,临床妊娠97次,临床妊娠率40.4%;对照组无一例失访,且第一周期均接受了胚胎移植,妊娠270次,妊娠率73.4%,临床妊娠252次,临床妊娠率68.5%。病例组总流产率17.9%(43次);对照组流产率15.8%(58次),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病例组生化妊娠流产率13.3%(32次),是对照组的3.236倍(95%可信区间1.664-6.291)。在临床妊娠阶段,病例组流产率4.6%,显着低于对照组(10.9%,p<0.01,校正OR值0.370,95%可信区间[0.176-0.778])。其中,病例组早期流产率显着低于对照组(2.9%vs.9.0%,p<0.01,校正OR值0.294,95%可信区间[0.118-0.733]),晚期流产率高于对照组(2.5%vs.0,p<0.01)。两组患者的异位妊娠率没有显着统计学差异(1.7%vs.1.9%)。按照AFS标准分型,将病例组区分为单角子宫组(n=130)、纵隔子宫组(n=67)、双角子宫组(n=18)、双子宫组(n=9)和鞍形子宫组(n=16),分别分析其流产情况。单角子宫生化妊娠流产率16.2%,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妊娠后的流产率为3.8%,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晚期流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早期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纵隔子宫患者生化妊娠流产率为13.4%,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妊娠后的早期流产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双子宫及双角子宫患者的总流产率、不同孕期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与对照组均无显着差异。鞍形子宫患者的晚期流产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部分对接受IVF-T治疗后的MDAs患者妊娠结局及流产资料分析显示,MDAs患者主要的妊娠障碍在于早期胚胎着床困难及晚期流产率升高,内膜较薄可能是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之一。单角子宫增加生化妊娠流产和晚期流产风险,纵隔子宫增加生化妊娠流产率,而鞍形子宫增加晚期流产风险。

齐玉波,赵辉,宗春辉[7](2014)在《2012~2013年出入境体检人员孤立肾检出率统计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统计分析20122013年出入境体检人群中先天性孤立肾的发病率。方法对20122013年2.5万例1854岁出入境体检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将先天性孤立肾患者检出率与国内外相同报道加以对比分析。结果本组资料孤立肾19例,总检出率为0.076%;检出率略低于国内外相同报道。经统计学处理,男、女性之间检出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尽早发现孤立肾能为早期保护肾脏,早期防止、避免和临床干预肾功能受损提供可能。

魏美玲[8](2013)在《球体替代纽扣改良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用球体替代纽扣实施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的可行性,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至2012年期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收治的部分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实施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术者20例。其中行传统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者8例(纽扣组、对照组),用球体替代纽扣实施改良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者12例(球体组、实验组)。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并发症、术后提拉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3月及6月后复查阴道长度(cm)和宽度(cm)等,探讨球体替代纽扣实施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的优越性。结果:纽扣组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8.8±6.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0±1.3)ml。8例患者均未出现术中并发症。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平均为(4.8±1.5)分。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3月复查阴道中下1/3处见挛缩瘢痕,嘱患者定期放置阴道模具扩张,6月复查,阴道宽度容两指松,结果满意。8例患者术后3月门诊复查,阴道平均长度为(6.4±1.2)cm,阴道平均宽度为(2.4±0.5)cm。术后6月随访,阴道平均长度为(8.5±1.4)cm,阴道平均宽度为(2.8±0.5)cm。球体组12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9.6±5.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5.3±1.7)ml。患者术中均未出现直肠、膀胱损伤等并发症。术后VAS疼痛评分平均为(2.6±1.2)分。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患者术后3月复查时见阴道顶端一小息肉形成,嘱患者继续观察,6月复查时钳取息肉,治疗效果好。患者术后3月门诊复查,阴道平均长度为(6.4±1.2)cm,阴道平均宽度为(2.5±0.5)cm。术后6月随访,阴道平均长度为(8.7±1.2)cm。阴道平均宽度为(2.7±0.5)cm。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患者3月及6月复查阴道长度及宽度、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比较,P>0.05,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应用球体替代纽扣改良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与传统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相比较,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的穿刺损伤,明显缓解患者术后提拉疼痛。同时又保留传统手术方式的优点,成形阴道生理更接近正常阴道,粘膜富有弹性,湿润,润滑,术后阴道长度无差异,患者性生活质量较高。因此,球体替代纽扣改良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是一种更加微创简约可行的手术方式。

张溪[9](2013)在《761例先天性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文通过对761例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各种类型生殖系统畸形在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中的主要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归纳总结我院对各类型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的主要治疗方法并电话随访患者预后情况,以期望对今后的临床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先天性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各类型发育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过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对其中行代阴道成形术的患者进行性生活指数评估,以了解患者的手术预后情况及性生活满意程度。所得数据应用Excel进行的数据统计,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2月间就诊的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者共761例,其中外生殖器发育异常54例,所占比例为7.10%,包括处女膜闭锁20例(2.63%)两性畸形34例(4.47%);阴道发育异常335例,所占比例为44.02%,包括先天无子宫无阴道255例(33.51%),阴道闭锁39例(5.12%),阴道斜隔23例(3.02%),阴道横隔15例(1.97%),阴道纵隔3例(0.39%);子宫发育异常372例,所占比例48.88%,包括纵隔子宫334例(43.89%),单角及残角子宫25例(3.29%),双子宫8例(1.05%),双角子宫及弓形子宫各2例(0.26%),子宫发育不良1例(0.13%)。处女膜闭锁者65%表现为周期性腹痛,30%表现为排尿困难;两性畸形者76.47%表现为外阴发育异常;阴道发育异常者66.87%表现为原发闭经,10.75%为周期性腹痛;子宫发育异常者48.66%表现为不良妊娠结局,22.58%表现为不孕,18.82%的患者则无明显临床表现。梗阻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者123例,占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的比例为16.16%,就诊年龄为11-44岁,中位年龄为17±9岁;非梗阻性发育异常为638例,所占比例为83.84%,就诊年龄2-50岁,中位年龄为24±5。两组中位就诊年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系统发育异常者中12.75%(97/761)合并其他系统发育异常,其中45.36%为泌尿系统发育异常,22.68%为骨骼发育异常,12.37%为消化系统发育异常,9.28%为循环系统发育异常,6.19%为先天会阴瘘(包括直肠及尿道会阴瘘),先天唇腭裂及视力听力系统发育异常各占2.06%。其中非对称性发育异常者中31.25%合并泌尿系统发育异常,而在对称性发育异常者中仅为4.07%。两组合并泌尿系统发育异常比例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2-2012年间我院共实施代阴道成形手术249例,其中73.90%(184/249)为乙状结肠代阴道,包括80.43%(148/184)的开腹手术,19.57%(36/184)的腹腔镜手术;17.67%(44/249)为腹膜代阴道手术,包括61.36%(27/44)的开腹手术和38.64%(17/44)的腹腔镜手术;2.81%(7/249)为回肠代阴道,2.41%(6/249)为胎儿皮代阴道,羊膜及生物膜代阴道各占1.61%(2/249)。对2007-2012年间接受代阴道术式的102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98例有性生活者平均FSFI得分为26.1±1.06分,得分大于23分者87人,可见代阴道成形术预后良好,可基本满足患者性生活需求。结论:1在761例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者中,以子宫发育异常最为常见,其次为阴道发育异常,而外生殖器发育异常最为少见。2生殖系统发育异常患者最常见的就诊主诉依次为原发闭经、不孕、周期腹痛、不良妊娠结局等。3梗阻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就诊年龄小于非梗阻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者。4生殖系统发育异常者中最常合并的其它系统发育异常依次是泌尿系统,骨骼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视力及听力发育异常较为少见。其中非对称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较对称性发育异常更易合并泌尿系统畸形。5我院最常采用的阴道成形术式为乙状结肠代阴道,其次为腹膜代阴道,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下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逐渐取代了开腹术式。6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种类繁多,临床症状多变,不同畸形间又可有相似表现,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关键。而具体治疗措施的确立,还需建立在对患者情况全面分析、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的解决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生育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水平。

刘黎琴[10](2010)在《联合MRI、MRU和LAVA对复杂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MRI常规成像、MRU联合三维容积超快速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序列(LAVA)诊断复杂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影像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标准:2008年8月到2010年2月经超声、静脉肾盂造影(IVP)、CT检查中一项或多项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诊断互相矛盾,考虑泌尿系统复杂畸形的患者行MRI平扫和MRU,未能做出明确诊断者加扫LAVA动态增强(8例),检查后1周内进行手术,本文纳入有效病例43例。43例中1例脊髓栓系并神经性膀胱和1例输尿管末端泥沙样结石并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手术证实为非畸形患者。对41例泌尿系统畸形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19例,女22例,年龄4月-40岁,中位年龄3岁;14岁以下患者34例,14岁以上患者7例。排除标准:既往有腹部、盆部手术史(2例)。41例中36例行US检查,10例行IVP检查,18例行CT检查。采用双盲法阅片,以手术所见为参照标准,所有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以探讨MRI、MRU联合LAVA在诊断复杂泌尿系统畸形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并比较MRU和LAVA与超声、IVP和CT的差异性。结果: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10例;肾发育不良并输尿管连接处狭窄1例;重复肾输尿管并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1例;双侧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2例(1例并双子宫畸形、尿道阴道漏);输尿管囊肿2例;异位肾2例;膀胱憩室1例;输尿管异位开口21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异位开口12例,异位肾并输尿管异位开口5例,肾发育不良并输尿管异位开口3例,输尿管异位开口并双子宫畸形1例;重复膀胱1例。41例中1例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并输尿管膀胱颈部异位开口患者、1例双肾盆腔异位融合肾和1例左重复肾低位Y型输尿管并输尿管末端囊肿MRI术前误诊(7.3%),不足2例(1例左肾发育不良并输尿管异位和1例重复膀胱并尿道阴道瘘)(4.9%),其余病例均做出了全面、正确诊断(87.7%)。US正确诊断2例(5.6%)(1例单纯盆腔异位肾,1例盆腔异位肾并输尿管异位开口),不足17例(47.2%),错误17例(47.2%),后两者多数为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和输尿管异位开口患者。IVP正确诊断1例(10.0%)(1例右肾重复肾重复输尿管并低位Y型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和1例重复膀胱),不足4例(40%),错误5例(50%)。CT正确诊断3例(16.7%),不足9例(50%),错误6例(33.3%)。1. MRI平扫、MRU和LAVA对肾异常诊断率为93.0%,US、IVP、CT分别为61.5%、33.3%、60.9%,前者与后者分别比较,χ2值分别为11.833、18.527、10.414,P <0.001、P <0.001、P <0.001。2. MRI平扫、MRU和LAVA与B超、IVP、CT对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率分别为90.5%、5.9%、14.3%、23.1%,B超、IVP、CT分别与MRI比较,χ2值分别为:26.967、15.972、14.933,p值<0.001。3. MRI诊断复杂泌尿系统畸形灵敏度、准确率分别92.3%、88.4%;漏诊率0.1%。结论:联合磁共振平扫、静态MRU及LAVA技术动态增强扫描比传统的检查方法更有利于连续完整地显示泌尿系先天性复杂畸形形态学改变,而且可以初步了解功能信息,作出全面、正确的诊断。

二、超声诊断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盆腔孤立肾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诊断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盆腔孤立肾1例(论文提纲范文)

(1)自体口腔黏膜结合小阴唇皮肤微粒移植在阴道再造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术后处理
2 结 果
3 典型病例
4 讨 论

(2)畸形子宫产妇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各类崎形子宫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参考文献
致谢

(3)女性泌尿生殖系统复杂畸形MRI诊断价值(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例行MRI全腹扫描, MRI平扫显示先天性孤立肾3 例, 均无症状, 为腹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1例为盆腔异位单肾畸形, 位于盆腔内输尿管走行区, 体积较大, 皮髓质分界清楚;2例左肾缺如, 右肾位置正常, 体积增大。3 例合并子宫、阴道异常, 1例表现为先天性双子宫及双阴道及一侧阴道闭锁, 1例先天性无宫颈及无阴道, 1例先天性无阴道伴双侧腹股沟管始基子宫。
3 讨论

(4)超声检查在原发性闭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方法
结果
讨论

(5)交叉异位融合肾的产前超声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二、仪器与方法
结果
    一、7例CFRE胎儿超声分型表现
    二、7例CFRE胎儿临床结局及随访结果
讨论
    一、CFRE产前超声分型特点
    二、C FRE胎儿融合肾产前超声特征性表现
        (一)畸形特征
        (二)伴发畸形
    三、鉴别诊断
    四、预后

(6)HOXA基因在人苗勒管发育异常中的致病作用及苗勒管发育异常女性妊娠结局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苗勒管的发生与发育异常
    1.2 苗勒管发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2.1 苗勒管早期发育相关基因与MDAs
        1.2.2 苗勒管退化相关基因与MDAs
        1.2.3 苗勒管后期发育相关基因与MDAs
        1.2.4 小结
    1.3 苗勒管发育异常的诊断
        1.3.1 苗勒管发育异常的病史与临床表现
        1.3.2 超声检查在MDAs诊断中的作用
        1.3.3 子宫输卵管造影在MDAs诊断中的价值
        1.3.4 宫腔镜在MDAs诊断中的价值
        1.3.5 磁共振在MDAs诊断中的价值
        1.3.6 小结
    1.4 苗勒管发育异常分类
        1.4.1 美国生殖医学会分类系统
        1.4.2 临床与胚胎发育学分类系统
        1.4.3 VCUAM分类系统
        1.4.4 ESHRE/ESGE分类系统
        1.4.5 小结
第二章 HOXA基因突变在人苗勒管发育异常中的致病作用
    第一节 HOXA10基因在人苗勒管发育异常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1.1 前言
        2.1.2 资料与方法
        2.1.2.1 研究对象
        2.1.2.2 辅助检查
        2.1.2.3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2.1.2.4 HOXA10基因突变筛查
        2.1.2.5 生物信息学预测
        2.1.2.6 体外功能实验
        2.1.2.7 统计学分析
        2.1.3 结果
        2.1.3.1 临床基本特征
        2.1.3.2 HOXA10基因突变
        2.1.3.3 功能预测
        2.1.3.4 突变影响HOXA10转录活性
        2.1.3.5 蛋白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未见改变
        2.1.4 讨论
        2.1.5 结论
    第二节 HOXA11基因在人苗勒管发育异常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2.1 前言
        2.2.2 资料与方法
        2.2.2.1 研究对象
        2.2.2.2 辅助检查
        2.2.2.3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2.2.2.4 HOXA11基因突变筛查
        2.2.2.5 生物信息学预测
        2.2.2.6 体外功能实验
        2.2.2.7 统计学分析
        2.2.3 结果
        2.2.3.1 临床基本特征
        2.2.3.2 HOXA11基因突变
        2.2.3.3 生物信息学功能预测
        2.2.3.4 HOXA11蛋白表达和亚细胞定位未受影响
        2.2.3.5 转录活性未见明显改变
        2.2.4 讨论
        2.2.5 结论
    第三节 HOXA7、HOXA9基因变异与人苗勒管发育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2.3.1 前言
        2.3.2 资料与方法
        2.3.2.1 研究对象
        2.3.2.2 辅助检查
        2.3.2.3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2.3.2.4 HOXA7、HOXA9基因筛查
        2.3.2.5 统计学分析
        2.3.3 结果
        2.3.3.1 临床基本特征
        2.3.3.2 HOXA7基因变异
        2.3.3.3 HOXA9基因变异
        2.3.4 讨论
        2.3.5 结论
第三章 苗勒管发育异常女性IVF/ICSI-ET妊娠结局分析
    第一节 单角子宫女性IVF/ICSI-ET妊娠结局分析
        3.1.1 前言
        3.1.2 资料与方法
        3.1.2.1 研究对象
        3.1.2.2 辅助检查
        3.1.2.3 妊娠结局判断
        3.1.2.4 统计学分析
        3.1.3 结果
        3.1.3.1 临床基本特征
        3.1.3.2 总体IVF/ICSI-ET妊娠结局
        3.1.3.3 流产特点
        3.1.3.4 亚组分析
        3.1.3.5 妊娠期并发症情况
        3.1.3.6 子代健康状况
        3.1.4 讨论
        3.1.5 结论
    第二节 不同类型苗勒管发育异常女性IVF-ET流产特点分析
        3.2.1 前言
        3.2.2 资料与方法
        3.2.2.1 研究对象
        3.2.2.2 辅助检查
        3.2.2.3 妊娠结局判断
        3.2.2.4 统计学分析
        3.2.3 结果
        3.2.3.1 基本临床特征
        3.2.3.2 总体流产特点
        3.2.3.3 亚组分析
        3.2.4 讨论
        3.2.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一
英文论文二
英文论文三

(7)2012~2013年出入境体检人员孤立肾检出率统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8)球体替代纽扣改良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9)761例先天性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梗阻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的诊治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联合MRI、MRU和LAVA对复杂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临床资料
    2.3 仪器及检查方法
    2.4 影像检查的观察指标
    2.5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输尿管膀胱连接处狭窄与输尿管开口异位性别分布
    3.2 MRI 与B 超、IVP、CT 对肾异常诊断率比较
    3.3 MRI 与 US、CT 对输尿管扩张的诊断率比较
    3.4 MRI 与 US、IVP、CT 对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率比较
    3.5 MRI 诊断复杂泌尿系统畸形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
    3.6 影像学表现
        3.6.1 超声检查
        3.6.2 腹平片和静脉肾盂造影(KUB 和 IVP)
        3.6.3 CT 检查
        3.6.4 磁共振检查
第4章 讨论
    4.1 组织发生机制
    4.2 影像检查比较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带综述

四、超声诊断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盆腔孤立肾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自体口腔黏膜结合小阴唇皮肤微粒移植在阴道再造中的应用[J]. 何婷,刘伟,白晓东. 中国医疗美容, 2021(09)
  • [2]畸形子宫产妇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D]. 陈瑞丽.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3]女性泌尿生殖系统复杂畸形MRI诊断价值(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刘焦枝,高平,曹江慧.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7(06)
  • [4]超声检查在原发性闭经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 顾燕,茹彤,戴晨燕,杨燕,徐燕. 江苏医药, 2015(19)
  • [5]交叉异位融合肾的产前超声诊断[J]. 刘爽,吴青青.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5(10)
  • [6]HOXA基因在人苗勒管发育异常中的致病作用及苗勒管发育异常女性妊娠结局分析[D]. 陈新霞. 山东大学, 2014(04)
  • [7]2012~2013年出入境体检人员孤立肾检出率统计分析[J]. 齐玉波,赵辉,宗春辉. 社区医学杂志, 2014(18)
  • [8]球体替代纽扣改良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的临床研究[D]. 魏美玲. 山东大学, 2013(S2)
  • [9]761例先天性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临床分析[D]. 张溪. 河北医科大学, 2013(12)
  • [10]联合MRI、MRU和LAVA对复杂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的诊断价值[D]. 刘黎琴. 南昌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先天性盆腔孤立肾无子宫和阴道的超声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