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处理及动物饲养新技术

农作物秸秆处理及动物饲养新技术

一、作物秸秆处理喂畜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宋亭萱[1](2020)在《农户参与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万荣县为例》文中提出

余祖鹏[2](2019)在《农户亲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湖北省蕲春县为例》文中认为改革开放40年以来,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农村地区的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些突出的农村环境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的环境面貌发生了积极转变。与此同时,仍然存在一些农村环境问题亟待解决,而农业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能够促进农村环境的积极改善。农业环境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农村环境的质量,而且还关系到农村地区的长期发展。当前农业环境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农业面源污染等现象在一些地区较为普遍。而在农村地区,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实施亲环境农业的主体,所以农户行为对农业环境有着直接影响,亲环境农业政策只有落实到改变农户经营意愿和提高农户亲环境行为积极性上来,才能达到改善农业环境的目的。因此,为了促进农业环境的改善,这就需要对农户的行为做进一步研究,尤其是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研究。本文围绕农户亲环境行为,采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农户行为理论、行为发生理论、农业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理论为研究基础,并对农户行为和亲环境行为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界定了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基础上,探究了各因素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不同影响因素的特征展开了研究。基于从湖北省蕲春县实地调研获得的相关数据,本文发现农户的亲环境行为整体水平较低,同时农户对亲环境行为的认知呈现出异质性。鉴于此,本文通过Logit回归模型发现,农户对亲环境行为的认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农户的个体特征、农户的家庭特征、农业生产特征以及农户环境认知特征。为了培育农户亲环境行为,应加大政府和公益性机构对农户的宣传和培训投入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户的亲环境行为认知水平;增加农户的生产资本积累,降低生产成本对农户的限制;健全农户的生产废弃物资源利用机制,有效激励和引导农户践行亲环境行为。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农户本身的亲环境行为”这一微观主体行为作为研究切入点,研究其行为所具有的内在特征和影响该行为的潜在因素,使得研究更加具体和全面。但是本文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调研数据来自湖北省蕲春县,这在客观上对数据和研究结果的代表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本文构建的农户亲环境行为评估模型仍然存在许多缺陷,本文所选取的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不够全面,这些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杜建国[3](2019)在《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低碳农业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高品质、高效益”等“三低、两高”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农业产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作为资源型地区,大同市经济转型升级以及多元化发展具有较强紧迫性,加快推进农业低碳发展,推进农业低碳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从研究文献梳理、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大同市农业碳排放测算及与经济增关系、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面临问题、国外低碳农业发展的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加快推进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对策建议等六大部分,全面深入研究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问题。通过研究发现19912017年大同市的农业产值第一产业产值年均增长9.36%,在山西省11个市中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波动较大,呈现四阶段特征,经济作物产量的波动持续时间短且幅度小。农业从业人数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播种面积以年均0.47%的速率下降,灌溉面积以年均1.28%的速度增长,化肥使用量呈现现增长后下降态势。通过对大同市农业种植碳排放的测算后发现,化肥是其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自1991年以来的占比均达到98.00%以上,并且以年均0.77%的速度增长,从1991年的17.37万吨增长到了21.23万吨,其增长的过程可呈现快速增长、波动下降、恢复增长、缓慢增长、持续下降五阶段特征。协整检验结果显示,与大同市农业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稳定关系)的有:农业碳排放总强度和化肥、农业灌溉等3类碳源导致的碳排放强度,这表明大同市农业经济增长是高能耗-高碳排放型,还是沿用传统的“低效率-高投入”的农业生产方式。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大同市人均农业总产值每增加1%,化肥和灌溉等碳源的碳排放强度分别增加0.22%和0.30%。论文从目标规划、农地耕作、资金支持、立法规范、技术开发等方面总结国外低碳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政策借鉴,在此基础上从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建立法治生态红线、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落实财政优惠支持、发展低碳高新技术等等方面提出加快推进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张洁[4](2018)在《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生产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主要对发酵玉米秸秆营养价值以及饲喂小尾寒羊时对其生产性能、生理指标以及血液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为高效利用玉米及其副产品,和提高肉羊养殖的经济状况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一: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60只健康状况良好、体态相近的6月龄的小尾寒羊公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2组,每组30只,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饲喂50%日粮精料与50%不同处理的玉米秸秆作为全混合日粮,每次饲喂量按照体重2.5%投放,均自由采食和饮水,如果食槽内全混合日粮不足时,及时补充全混合日粮。连续饲喂60d以后,屠宰各组全部的试验动物测定胴体重。Ⅰ组对照组与Ⅱ组试验组在试验第50d两组随机各自挑选6只羊做消化试验。每天10:00收集各试验组的新鲜粪便,连续收集4d。对试验动物的粪便中的干物质量、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以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1)玉米秸秆经过发酵处理后,其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极显着下降,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着下降。(2)饲喂经过风干发酵处理后的秸秆能极显着提高小尾寒羊日粮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3)饲喂经过风干发酵后的秸秆能显着提高小尾寒羊的屠宰率。试验二: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30只健康状况良好、体态相近的6月龄的小尾寒羊母羊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只,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分别饲喂50%日粮精料与50%不同处理的玉米秸秆作为全混合日粮,每次饲喂量按照体重2%投放,均自由采食和饮水,如果食槽内全混合日粮不足时,及时补充全混合日粮。试验中每隔10d各随机抽取5只小尾寒羊测量体温、脉搏及呼吸频率并做好详细记录。试验结束,第二天早上6:00,各随机选取10只小尾寒羊对其进行颈部采血。选取的羊只分别用10m L抗凝真空采血管和10m L普通的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将采集好的血液分别用全自动动物血液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生理指标、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1)饲喂通过发酵处理的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的生理指标无显着性影响。(2)饲喂通过发酵处理的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血液生理指标影响不显着。(3)饲喂通过发酵处理的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血液生化指标中除白蛋白含量有所降低外(差异显着,0.01<P<0.05)其余指标影响不显着。

李春丽,曾文明,王威,张志平,廖春光[5](2015)在《江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江西农业按照"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思路,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提高,区域主导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与此同时,农业生态功能不断加强,农业开始向一、二产业延伸,乡村旅游、观光农业正在成为江西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各县(市、区)自然、经济、政治和社会等要素的空间特征,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战略,通过开展农业功能区划战略研究,对不同区域农业的主体与辅助功能进行界定,谋划区域农业功能拓展与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对引导和深化农业区域分工,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武少松[6](2015)在《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低碳生产行为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气候环境的变化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农业作为三大产业之一,发展低碳农业是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的一大选择。农户作为发展低碳农业的行为主体及低碳技术的受体,其生产行为的碳效应直接关系低碳农业能否实现。退耕后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和面貌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这说明其背后存在一套良好的模式运作。然而,至今学术界对黄土高原退耕区的农户生产模式研究,大多是从宏观层面展开分析。因此,从农户生产行为角度出发,对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生产的模式进行总结和分析,是引导和规范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低碳生产的一大选择,也对农户低碳生产的后续政策的制定和创新提供借鉴意义。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理论、研究思路和方法等,展示出本研究的概况。第二章以陕北黄土高原退耕区、安塞县和县南沟流域这样一种面、线、点相结合的方式来分析退耕前后地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农户生产经营项目的变化和生产技术选择的变化。第三章采用相关指标和研究,构建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生产经营项目碳效应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以及采用典型案例农户分析证明设计的农户碳效应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的可行性,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础。第四章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总结了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现实的生产行为模式,进而以农户翻耕行为为例,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户翻耕意愿的特征因素,为后文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撑。第五章实现黄土退耕区农户低碳生产行为模式的优化,结合现有农户碳减排政策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从农户理性经济人的角度进行考察,将市场机制纳入农户低碳后续政策的制定中,在此基础上构建市场化条件下农户低碳的自主化。第六章是总结与讨论,对本研究的结论进行概括,进而讨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构建了基于农户层面的生产项目碳效应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本文以两个典型农户的试算检验,表明提出的关于农户层面碳效应核算框架和计量方法是可行的。(2)两个典型案例农户的碳效应测算分析表明农户生产项目碳排放和碳汇效应并存且因项目不同而差异明显,总碳效应表现为碳排放的过程。农户不合理的行为(如秸秆焚烧、塑料农膜使用)可极大地提高碳排放量,影响农户生产的低碳水平。(3)农户高碳生产行为模式主要为过度农资投入模式、不当废弃物处理模式、初级水资源利用模式和排碳土地耕作模式。农户在翻耕、过度投入化肥、秸秆焚烧处理、农膜覆盖和化学农药过度使用均表现为碳排放的过程;农户采取不灌溉行为表现为固碳的过程。(4)农户的特征、经营特征和地块特征对农户生产行为的碳效应均产生影响。以翻耕意愿为例,农户的农业劳动力比例、农业经营规模、机械化水平和农作物商品化率对翻耕次数具有正向影响;农户教育年限对翻耕次数产生负向影响。(5)构建了低碳农户生产行为模式。该模式低碳优化方向包括保护性耕作、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秸秆还田、生物农膜应用与秸秆覆盖、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等低碳生产行为。

韩宗梁[7](2015)在《不同秸秆利用农业循环模式下重金属Pb、Cr、Cd、As的分配特征及其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每年都有数量庞大的秸秆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循环农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的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将其变废为宝。农田循环、农菌循环和农牧循环是河南省的三种常见的农业循环模式。但是在这些循环模式中不仅仅存在营养元素的迁移传递,重金属等有害元素也随之而发生迁移,从而胁迫农作物的生长造成粮食减产,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直接危害人类健康。本研究以农田循环、农菌循环和农牧循环三种循环模式为载体,针对2013-2014年小麦和玉米两季作物秸秆,采用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秸秆栽培食用菌后还田、秸秆过腹还田等形式,采集相应农作物的土壤、秸秆、籽粒,食用菌的菌料、食用菌体、菌渣,以及畜牛的饲料、牛肉、牛粪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测定样品中重金属Pb、Cr、Cd、As含量,以摸清重金属在三种农业循环链中的分配特征,并通过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重金属的污染风险,通过不同循环模式间富集系数和重金属转运率的对比对,不同循环链中重金属控制措施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研究的分析与讨论,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在小麦-玉米两熟农田秸秆直接还田的农田循环模式中,四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没有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规定,其中重金属Cr和Cd在小麦和玉米的根系中含量比土壤有明显上升,表现出来一定程度的富集;Pb和As则没有这个现象;重金属从农作物的根系到茎叶再到籽粒,其含量依次降低,但是在小麦籽粒和玉米籽粒中Pb和As的污染风险较高;在一个循环周期后,农田土壤中四种重金属的含量Cr为持平,Pb、Cd和As有小幅下降。2.在利用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并将菌渣再还田的农菌循环模式中,重金属在食用菌菌料中的含量和相应农作物秸秆中的含量相近,而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较低,其大部分残留在菌渣中;菌渣还田后,土壤中四种重金属的含量都处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限量标准以下,农作物的根系对Pb和As没有明显的富集,而重金属Cr和Cd的含量较土壤则出现了大幅升高;同时籽粒中的重金属含量低于茎叶,其中只有玉米籽粒中的Pb具有轻度污染风险。3.在利用作物秸秆饲喂畜牛,牛粪再还田的农牧循环中,饲料中的重金属含量略高于对应秸秆中的含量,牛粪中的重金属含量基本上和饲料中的持平;小麦季和玉米季秸秆饲喂畜牛的牛肉的重金属含量都远低于我国食品卫生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中的规定;牛粪还田后,重金属Pb、Cr、Cd和As在土壤中的含量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限量标准值,在农作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均为根系>茎叶>籽粒,对籽粒的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均为未污染。4.经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三种秸秆利用循环模式中不同环节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显示,在土壤重金属没有超标的情况下,小麦和玉米籽粒易受重金属Pb和As的污染;对此三种循环模式,农菌循环中从秸秆向食用菌迁移的重金属量要高于农牧循环中从秸秆向牛肉中的迁移,所以农菌循环中食用菌更容易受到重金属污染;三种农业循环模式中重金属浓度富集系数最高的部位是农作物的根系,重金属转运率最高的是农作物的茎叶,因此根、茎叶应该是农业循环中重金属迁移阻控的关键节点。

魏传俊[8](2013)在《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总结了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意义和方法,指出了实施秸秆还田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推广秸秆还田必须加强宣传和引导,政府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的对策建议。

肖大伟[9](2011)在《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模式选择与对策》文中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威胁到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农业必须减少排放,低碳发展。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发展低碳农业可为农业发展提供机遇,有助于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和发挥林业的优势。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要在全省大力推广农业节能模式、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和绿色农业模式,在山区大力推广立体种养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在半干旱地区大力推广水资源集约利用模式,在大中城市周边大力推广观光休闲农业模式。黑龙江省需要制定低碳农业发展规划,加强对低碳农业发展的规范和引导,充分调动企业和农户发展低碳农业,增强发展低碳农业的意识,加强低碳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实现低碳农业的高效益。

涂同明,张薇[10](2011)在《初论低碳农业》文中研究表明探讨了农业与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消长关系;着重阐述了我国低碳农业的运用原则与主要模式;提出了我国现阶段低碳农业的发展对策与可持续发展方式;重点列举了低碳农业需要农作物秸秤综合利用与回收二氧化碳作肥料两个途径。

二、作物秸秆处理喂畜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作物秸秆处理喂畜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农户亲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湖北省蕲春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动态
        (二)文献评述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四、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技术路线
    五、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二)论文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蕲春县农户亲环境行为现状分析
    第一节 农户农药施用行为现状
    第二节 农户化肥施用行为现状
    第三节 农户农膜处置行为现状
    第四节 农户作物秸秆处置行为现状
第二章 蕲春县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
    第二节 变量的选取与描述
        一、因变量的选取与描述
        二、自变量的选取与描述
    第三节 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一、研究假设
        二、模型选择
    第四节 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相关性检验
        二、实证结果
        三、结果分析
第三章 培育蕲春县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提升农户的亲环境行为认知水平
        一、强化农户对亲环境理念的认知
        二、重视亲环境农业技术的推广
    第二节 降低农户的经营成本约束程度
        一、建立农户绿色生产补贴制度
        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第三节 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制
        一、加强农村农业废弃物的规范管理
        二、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市场的建设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农户生产行为的非“理性”
        二、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异质性
        三、农户生产行为的历史惯性
    第二节 研究展望
        一、农户亲环境行为测度模型的概念化
        二、农户亲环境行为的政策干预绩效评估
        三、非正式制度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一、公开发表的科研成果
    二、主持和参与的科研课题
致谢

(3)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评述
    三、研究内容、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可能的创新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大同市基本概况
    二、大同市农业发展现状
        (一)农业增加值
        (二)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
        (三)农业从业人数
    三、大同市农业耕作情况
        (一)大同市农业耕作基本情况
        (二)大同市粮食播种情况
第三章 大同市农业碳排放测算及与经济增长关系
    一、大同市农业碳排放测算
        (一)测算方法与指标
        (二)大同市碳排放现状分析
    二、大同市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关系研究
        (一)模型建立和数据来源
        (二)大同市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协整关系分析
        (三)大同市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主要结论
第四章 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能源消费不合理
    二、化肥农药使用多
    三、法律体系不健全
    四、科技创新水平低
    五、低碳生产意识不强
    六、补偿机制不完善
第五章 国外低碳农业发展经验借鉴与政策启示
    一、国外低碳农业发展的经验总结
        (一)目标规划
        (二)农地耕作
        (三)资金支持
        (四)立法规范
        (五)技术开发
    二、政策启示
        (一)设立目标规划
        (二)农业科学耕作
        (三)加大资金支持
        (四)完善法律法规
        (五)发展高新技术
第六章 加快推进大同市农业低碳发展的对策
    一、推进农业清洁生产
    二、建立法治生态红线
    三、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四、落实财政优惠支持
    五、宣传低碳消费观念
    六、发展低碳高新技术
参考文献

(4)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生产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阜蒙县肉羊生产现状
        1.1.2 小尾寒羊概述
        1.1.3 动物血液指标研究概述
    1.2 秸秆饲料
    1.3 秸秆的处理方法
        1.3.1 物理处理法
        1.3.2 化学处理法
        1.3.3 微生物发酵法
    1.4 反刍动物营养代谢概述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2.1.2 试验材料处理
        2.1.3 主要测定仪器及试剂
        2.1.4 试验方法
        2.1.5 试验试剂配制方法
        2.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处理玉米秸秆营养指标
        2.2.2 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2.3 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生产性能以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发酵后玉米秸秆的营养特点
        2.3.2 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3.3 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生产性能以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3.1.2 试验材料处理
        3.1.3 主要仪器及试剂
        3.1.4 试验方法
        3.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生理指标的影响
        3.2.2 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3.2.3 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讨论
        3.3.1 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生理指标的影响
        3.3.2 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江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况
    (一) 农业可持续发展内涵
    (二) 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
    (三)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江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一) 农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 资源优势得到发挥
    (二)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
    (三) 建立了一批可持续农业示范典型, 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 模式一:沼气生态农业模式——赣南“猪-沼-果”沼气生态农业模式
        2. 模式二:萍乡市泰华猪场生态农业系统
        3. 模式三:旅游生态农业模式——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
        4. 模式四:实行大湖人工增殖、围拦养殖与种草养蟹相结合,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形成了环境保护与河蟹产业协调发展的模式
三、江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土地资源问题突出
    (二)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开发利用率偏低
    (三) 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四) 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相关制度不够健全
    (五) 整体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 可持续发展意识较差
    (六) 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科技水平低, 管理程度弱
二、 实现江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工程措施
    (二) 技术措施
    (三) 政策措施
    (四) 法律措施
    (五) 环境政策
    (六) 财政政策
    (七) 其他政策

(6)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低碳生产行为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
    1.4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4.1 低碳农业概念与内涵
        1.4.2 发展低碳农业原则
        1.4.3 低碳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2 研究方法
    1.6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黄土高原退耕区农业碳效应的变化
    2.1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工程及其成效
        2.1.1 退耕还林工程
        2.1.2 退耕还林成效
    2.2 土地利用/覆盖导致的碳效应变化
        2.2.1 黄土高原退耕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2.2.2 安塞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2.2.3 县南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2.3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导致的碳效应变化
        2.3.1 黄土高原退耕区生产结构变化
        2.3.2 安塞县生产结构变化
        2.3.3 县南沟生产结构变化
    2.4 农户技术选择导致的碳效应变化
        2.4.1 黄土退耕区农户技术选择变化
        2.4.2 安塞县农户技术选择变化
        2.4.3 县南沟农户技术选择行为变化
    2.5 小结
第三章 黄土退耕区农户层面碳效应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
    3.1 分析框架
    3.2 计量方法
        3.2.1 碳排放量的核算
        3.2.2 碳汇量的核算
    3.3 案例农户碳效应计量与分析
        3.3.1 案例选择与描述
        3.3.2 案例农户生产碳排放计量与对比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典型流域农户现实生产行为模式分析
    4.1 农户生产行为的统计描述
        4.1.1 数据来源
        4.1.2 农户现实生产行为分析
    4.2 农户现实生产行为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高碳农户生产行为模式
第五章 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低碳生产行为模式优化
    5.1 农户生产行为模式优化方案
        5.1.1 模式优化目标
        5.1.2 模式优化路径
        5.1.3 模式优化依据
    5.2 农户低碳化生产行为优化的具体要求
        5.2.1 保护性耕作行为
        5.2.2 化肥+有机肥相结合的农资投入
        5.2.3 秸秆还田、秸秆喂养等农户低碳行为
        5.2.4 生物降解地膜、秸秆覆盖代替地膜覆盖的行为
        5.2.5 以生物农药代替传统化学农药的行为
    5.3 低碳农户生产行为模式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不同秸秆利用农业循环模式下重金属Pb、Cr、Cd、As的分配特征及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当前中原经济区的农业循环概况
        1.2.2 农业循环中重金属Pb、Cr、Cd、As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1.2.3 农业循环中重金属的污染现状
        1.2.4 农业循环中重金属的迁移方式
        1.2.5 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1.2.6 不同农业循环模式下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的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2.2 样品处理与测定
        2.2.1 试验样品的前处理
        2.2.2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2.2.3 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的计算方法
    2.3 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与方法
        2.3.1 试验中采用的重金属污染限量标准
        2.3.2 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方法
        2.3.3 重金属富集系数
        2.3.4 重金属转运率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田循环中重金属的分配特征及污染风险评价
        3.1.1 农-田循环中重金属Pb的分配特征
        3.1.2 农-田循环中重金属Cr的分配特征
        3.1.3 农-田循环中重金属Cd的分配特征
        3.1.4 农-田循环中重金属As的分配特征
        3.1.5 农-田循环中重金属Pb、Cr、Cd、As污染的风险评价
        3.1.6 农-田循环中重金属Pb、Cr、Cd、As的富集规律
    3.2 农-菌循环中重金属的分配特征及污染风险评价
        3.2.1 农-菌循环中重金属Pb的分配特征
        3.2.2 农-菌循环中重金属Cr的分配特征
        3.2.3 农-菌循环中重金属Cd的分配特征
        3.2.4 农-菌循环中重金属As的分配特征
        3.2.5 农-菌循环中重金属Pb、Cr、Cd、As污染的风险评价
        3.2.6 农-菌循环中重金属Pb、Cr、Cd、As的富集规律
    3.3 农-牧循环中重金属的分配特征及污染风险评价
        3.3.1 农-牧循环中重金属Pb的分配特征
        3.3.2 农-牧循环中重金属Cr的分配特征
        3.3.3 农-牧循环中重金属Cd的分配特征
        3.3.4 农-牧循环中重金属As的分配特征
        3.3.5 农-牧循环中重金属Pb、Cr、Cd、As污染的风险评价
        3.3.6 农-牧循环中重金属Pb、Cr、Cd、As的富集规律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不同循环模式下重金属分配特征比较
        4.1.2 不同循环模式下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比较
        4.1.3 不同循环模式下重金属迁移阻控关键环节讨论
    4.2 结论
    4.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手段
    1.1 秸秆作为牲畜饲料过腹还田
    1.2 秸秆作为堆沤原料腐熟还田
    1.3 秸秆作为沼气原料发酵后还田
    1.4 秸秆气化后做燃料的利用
    1.5 秸秆作为有机肥直接还田
    1.6 机械化秸秆还田
2 秸秆机械化还田
    2.1 机械化秸秆还田的意义
    2.2 秸秆还田的方法
    2.3 秸秆还田的注意事项
        2.3.1 秸秆还田时间要适当。
        2.3.2 秸秆还田时要增施氮肥。
        2.3.3 秸秆还田后要保持相对湿度。
3 保障措施
    3.1 加强领导, 健全机构
    3.2 加大投入, 财政扶持
    3.3 大力宣传, 提高认识
    3.4 强化落实, 规模示范
    3.5 加强督查, 狠抓落实

(10)初论低碳农业(论文提纲范文)

1低碳农业的概述
2农业与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消长关系
3低碳农业的运用原则、主要模式与发展对策
4低碳农业需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与回收二氧化碳作肥料

四、作物秸秆处理喂畜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户参与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万荣县为例[D]. 宋亭萱.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 [2]农户亲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以湖北省蕲春县为例[D]. 余祖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3]大同市低碳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杜建国.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4]饲喂发酵玉米秸秆对小尾寒羊生产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 张洁.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5]江西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A]. 李春丽,曾文明,王威,张志平,廖春光. 2015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5
  • [6]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户低碳生产行为模式研究[D]. 武少松.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2)
  • [7]不同秸秆利用农业循环模式下重金属Pb、Cr、Cd、As的分配特征及其评价[D]. 韩宗梁. 河南师范大学, 2015(02)
  • [8]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J]. 魏传俊. 现代园艺, 2013(02)
  • [9]黑龙江省发展低碳农业的模式选择与对策[J]. 肖大伟.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1(06)
  • [10]初论低碳农业[J]. 涂同明,张薇. 湖北植保, 2011(03)

标签:;  ;  ;  ;  ;  

农作物秸秆处理及动物饲养新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