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酸的提取精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甘草酸的提取精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甘草酸的提取、精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宇超[1](2020)在《“温经止痛颗粒”药学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变化、职场压力增加等因素,女性痛经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发病女性的正常生活。本课题研究对象温经止痛方为经典方甘草干姜汤加味肉桂、小茴香、大枣而来,可温经通脉,散寒止痛,为将其开发成可满足临床需求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从文献研究、提取工艺路线筛选、制剂工艺优化、质量控制及抗痛经药理作用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一、文献研究:对现代医学及传统中医药学在痛经方面的认识和治疗进行了综述,同时基于文献对处方进行方解并综述了各味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二、提取工艺路线筛选:利用HPLC 比较不同提取路线所得提取液中化学成分含量,构建小鼠痛经模型,用以评价各提取液药效,最终确定合理有效的提取路线为肉桂、小茴香先合提挥发油,药渣再与其余药味先醇提后水提,为后续制剂工艺研究确定了方向。三、制剂工艺研究:为最大程度的提取并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杂质,制备利于贮藏、携带、服用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中药复方制剂,对提取、纯化、浓缩与干燥、制剂成型工艺进行优化。(1)挥发油提取工艺中,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对肉桂、小茴香提油工艺进行考察,并利用正交试验最终优化工艺条件为:肉桂粉碎成最粗粉,小茴香不粉碎,加7倍量水浸泡0.5h,提取3h。(2)挥发油固化工艺中,考察不同固化挥发油的稳定性,确定以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进一步以包合物得率、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含油率为指标对包合方式进行考察,确定以饱和水溶液法进行包合,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为:主客比1:7,包合温度50℃,包合2h。(3)整方醇提工艺中,以6-姜辣素提取率、甘草酸提取率、浸膏得率为指标,利用正交试验优选醇提工艺为加60%乙醇提取两次,第一次加9倍,第二次加7倍,每次提取1h。(4)整方醇提后的水提工艺中,建立了以UV-VIS法测定水提液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并以总黄酮得率、甘草酸提取率、浸膏得率为指标,利用均匀设计实验优化最终水提工艺为:提取两次,第一次加11倍水,第二次加9倍水,每次提取1h。(5)精制工艺研究中,以6-姜辣素保留率、甘草酸保留率、除杂率为指标比较醇沉与絮凝两种纯化方法,确定以醇沉法为纯化工艺,并进一步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醇沉工艺为:60℃减压浓缩至相当于1g饮片/mL,加乙醇至醇浓度为70%,边加边搅拌,4℃静置24h。(6)浓缩干燥工艺研究中,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热不稳定成分6-姜辣素及干浸膏粉状态的影响,确定采用喷雾干燥,并以喷干粉的得率、吸湿性、流动性为指标,利用混料设计实验对喷雾干燥中所加辅料配比进行优化,确定配比为干膏:轻质氧化镁:麦芽糊精:二氧化硅=0.5:0.305:0.145:0.05;进一步以喷干粉得率、甘草酸保留率、6-姜辣素保留率、水分为指标考察喷雾干燥工艺参数,最终确定总溶质浓度25%(药液浓缩至相当于0.7g饮片/mL,按比例加入辅料搅匀),药液初始温度60℃,进风温度130℃,空气流速35 m3/h,雾化压力40 mm,进液速度4.5 mL/min。(7)制剂成型工艺研究中,对润湿剂及固体辅料进行了考察,并利用均匀设计实验优化固体辅料配比,最终确定制剂工艺为:辅料配比为辅料:喷干粉=0.3,辅料中麦芽糊精:CMC-Na=1.5,加90%乙醇湿法制粒,50℃干燥,整粒。四、质量标准研究:以对照品、对照药材、阴性制剂为对照,研究制剂中肉桂、干姜、炙甘草、大枣薄层鉴别方法,并对制剂的水分、粒度等一般检查项进行考察,同时利用HPLC测定制剂中6-姜辣素及甘草酸含量,并建立相应HPLC指纹图谱,对10批制剂图谱进行比对,确定共有峰,并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建立的4味药的TLC鉴别方法专属性良好;颗粒剂一般检查项符合2015版《中国药典》Ⅳ部制剂通则项下要求;建立的HPLC测定6-姜辣素及甘草酸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考察符合相应要求;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10批温经止痛颗粒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良好。最终建立了温经止痛颗粒质量控制方法并初步拟定了质量标准草案,可用于温经止痛颗粒的整体质量控制。五、抗痛经药理作用研究:为对制剂药效进行初步评价,构建了小鼠痛经模型,比较痛经宝颗粒及温经止痛颗粒低、中、高剂量对痛经模型小鼠扭体反应及血清中PGE2、PGF2α的影响,结果温经止痛颗粒有良好的抗痛经作用,且中、高剂量组效果优于痛经宝颗粒组,表现其较好的开发前景。

蒋园园[2](2019)在《甘草酸锌的清洁生产工艺研究》文中认为甘草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其根和根茎中含有许多活性成分,甘草酸作为其中含量较多且生理活性较强的部分,由于其具有显着的抗炎、抗菌、抗肿瘤、抗病毒等多重药理作用,而被广泛的应用到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其衍生物甘草酸锌,既具有甘草酸的药理作用,还可以作为补锌制剂,补充人体微量元素,既提高了甘草酸的利用率,也增加了其附加值。传统甘草酸提取方法有些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有些资源能源消耗较大,本文以甘草为原料,采用弱酸性溶剂进行甘草酸提取,既避免了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又获得了较高纯度的甘草酸粗品,减轻了后续甘草酸锌纯化的负担。甘草酸提取液经过膜除杂、浓缩、脱色后,采用乙醇进行萃取,以进一步对甘草酸进行纯化。由于甘草酸锌传统制备工艺复杂且得到的甘草酸锌纯度较低,本文对甘草制备甘草酸锌的工艺进行了改进并探究了其制备条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确定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甘草酸的条件:采用AcclaimTM 120 C18(4.6×250m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冰醋酸-水(38:1:61),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柱温:30℃,进样量:20μL条件下测定甘草中甘草酸含量为2.67%。(2)筛选并探究甘草酸提取方法。对比水煮法、稀氨水法、氨性乙醇法及弱酸性溶剂法甘草酸的提取率及甘草酸粗品纯度,筛选甘草酸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甘草酸提取率的影响因素,根据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参数,最佳提取参数为:料液比1:9 mL/g,温度90℃,时间1.5h,pH5.5,提取3次,提取率为:82.50%,甘草酸粗品纯度为29.32%,该方法减轻了甘草酸后续纯化的压力且对环境无污染。(3)探究甘草酸锌合成条件。通过实验确定了95%乙醇提取甘草酸粗品的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h,提取3次,甘草酸提取率为96.85%。根据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确定100mL浓度为0.2mg/mL甘草酸乙醇溶液与乙酸锌乙醇溶液反应的最佳条件为:pH为5.5、乙酸锌添加量为2.3mL、搅拌时间为2.5h、反应温度为70℃。各因素影响大小顺序为:pH>搅拌时间>反应温度>乙酸锌添加量。对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验证,甘草酸锌的沉淀率为97.62%,甘草酸锌的甘草酸的纯度为90.37%。

牛志超[3](2019)在《新疆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甘草酸是甘草中含有的一种三萜皂甙类化合物,同时也是甘草中重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确定一条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甘草酸提取纯化工艺路线,本文以新疆野生甘草为原料,分别对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提取方法以及分离精制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论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甘草酸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精密度实验以及重复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高,可靠性强。其次通过实验对甘草酸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比较了不同溶剂的提取效果后选择乙醇溶液作为提取溶剂,利用热回流法和超声波法进行甘草酸提取实验。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不同因素对甘草酸提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优化实验确定了甘草酸热回流提取的最佳条件为:固液比1:20(g/m L),提取时间2 h,提取温度80℃,超声波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180 w,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75 min,固液比为1:20(g/m L)。最后使用膜分离技术对甘草酸提取液进行纯化精制,通过研究影响甘草酸纯化结果的因素,确定了甘草酸最佳精制条件为:膜孔径0.10μm,操作压力0.10MPa,药液温度为30℃,过膜精制后甘草酸产品纯度达到85.32%,工艺简单易行,成本较低,而且产品纯度高,适合工业化运行。

龙佳朋[4](2014)在《大孔吸附树脂对天然甜味剂分离纯化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拥有众多天然甜味剂的大国,这些天然甜味剂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甜味剂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甘草甜素、甘草黄酮、甜菊糖等都是常见天然甜味剂。而且,不同于其它甜味剂,上述甜味剂山于它们所具有的特殊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主要应用于抗炎、抗病毒、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目前,天然甜味剂的提取与精制是制约甜味剂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甜味剂的提取,仍限于传统方法。因此,针对天然甜味剂开发出一条绿色、无污染、高提取率的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大孔吸附树脂(MAR)分离纯化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研究,并有部分成果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然而,关于如何实现应用MAR技术分离纯化甘草甜素、甘草黄酮、甜菊糖的工作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同时提高吸附量、解吸量和产物纯度。本论文对甘草甜素、甘草黄酮、甜菊糖的分离纯化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包括:一、甘草酸和甘草黄酮的分离纯化研究通过复合酶-氨性醇提取法对甘草中的甘草酸进行提取,并采用MAR混合床技术对其进行分离,以吸附量、吸附率、解吸量、解吸率等为指标,高效液相色谱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作为检测手段,通过MAR对甘草酸和甘草黄酮的静态吸附/解吸,实现MAR对甘草酸和甘草黄酮的分离,获得高纯度甘草酸和甘草黄酮,实验结果显示:(1)采用氨性醇-复合酶法对甘草中的甜味剂甘草甜素进行提取,结论如下:酶解温度Tr=40℃,复合酶用量V=25mL,固液比r=1:20,浸提时间t=1.5h,浸提液pH=8,浸提次数n=3,浸提温度T=45℃,浸提液V(CH3CH2OH)∶V(H2O)=7∶3氨水用量V(NH3·H2O)=0.6%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甘草酸提取率可达87.56%,提取量13.15mg/g。结果表明氨性醇-复合酶提取法的提取率远大于传统方法。(2)采用14种不同极性的MAR对甘草甜素进行分离纯化研究,根据MAR性能参数和甘草酸分子的结构参数相匹配原理,对MAR进行筛选,获得的对甘草甜素分离效果最好的MAR混合床为LZ-49+LZ-51+LZ-54+LZ-66,其质量分配比为m(LZ-19)∶m(LZ-54∶mLZ-66=1:1:1:1,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通过HPLC测得MAR对甘草甜素吸附回收率F=80.00%、解吸率D=88.00%、吸附量qa=80.15mg/g、解吸率qe=70.53mg/g,纯度可达到85.00%以上(3)采用19种不同极性的MAR对甘草黄酮进行静态吸附/解吸实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吸附残液和解吸液中的甘草黄酮进行测定,筛选出的最优混合床为LZ-50+LZ-59。之后优化吸附/解吸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吸附温度、吸附pH、解吸温度、解吸pH等)并研究不同模型对其吸附机理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LZ-50+LZ-59,混合床对甘草黄酮的吸附的吸附率F=75.00%,解吸率D=89.23%,吸附量qa=15.24mg/g,解吸量qe=13.60mg/g,纯度可达到80.00%以上二、甜菊糖苷的分离纯化研究综合前期工作中对甜菊糖苷粗提物分离理论和应用的研究,采用4种不同极性的MAR对甜菊糖粗提物进行动态吸附/解吸实验,通过HPLC对吸附量和解吸量进行测定,筛选出对甜菊糖分离效果最好的混合床为LZ-72、LZ-73、LZ-75,质量比为m(LZ-72):m(LZ-73): m(L.z-75)=3:1:3,研究MAR混合床对甜菊糖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MAR对甜菊糖的吸附为多分子层物理吸附。优化后所得最佳艺条件为:吸附液pH=6,吸附温度为35℃,吸附135min,解吸液60%乙醇,解吸温度40℃,结果表明:在此条件下经过一个周期的动态吸附/解吸,所得甜菊糖产品的纯度可达到92%以上

冯月[5](2014)在《甘草酸和甘草苷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建立了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法联合提取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工艺。以含NaHCO3的50%EtOH作为溶剂,采用超声法从甘草中联合提取甘草酸及甘草苷,将提取液经碱提酸沉法进行纯化,得到纯度分别为40.09%的甘草酸和8.16%的甘草苷。此法得到的甘草酸与甘草苷纯度较水煎法分别提高了19.2倍和9.5倍,较稀氨水法分别提高了16.4倍和9.3倍,较50%EtOH超声辅助溶剂法分别提高了11.2倍和8.4倍,表明此法可以显着提高二者纯度,适用于二者的提取。针对提取工艺参数对甘草酸及甘草苷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单因素考察,其中包括NaHCO3用量、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温度、料液比、超声提取功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方法,以甘草酸及甘草苷得率为指标,优化了甘草酸及甘草苷的提取工艺。实验结果显示本工艺最佳提取参数为:提取溶剂0.1%NaHCO3的50%EtOH溶液,料液比为1:10,超声提取温度为90℃,时间150min,功率60W,获得了一个较稳定、甘草酸及甘草苷得率较高的工艺方法。在上述最佳联合提取工艺的基础上,本文以甘草酸及甘草苷含量为考查指标,对吉林省不同品种及不同生长年限甘草中甘草酸及甘草苷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乌拉尔甘草质量明显优于刺果甘草,并且乌拉尔甘草3年生质量最佳,其甘草酸含量达5.557%,甘草苷含量达2.940%。本文针对甘草不同方法提取液的清除超氧阴离子O2-、DPPH及过氧化氢体系的抗氧化作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甘草四种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大小为0.1%NaHCO3的50%乙醇超声法>50%乙醇超声法>稀氨水加热回流法>水煎法。综上所述,以含NaHCO3的50%EtOH作为溶剂从甘草中联合提取甘草酸及甘草苷的提取率高,碱提酸沉法纯化的纯度高,所以此方法可为甘草酸及甘草苷的工业化开发和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冯月,吴文夫,魏建华,陈猛,曹立军,于凯祥,赵锐[6](2012)在《甘草酸及甘草苷的提取纯化方法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总结了甘草酸与甘草苷的提取纯化方法,以及二者的药理作用。可为以后更深入系统研究甘草酸与甘草苷的药理活性提供理论依据,为二者的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毕艳玖[7](2012)在《渗漉大孔树脂耦合提取三种药材中不同有效部位的适应性研究》文中认为采用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提取工艺及传统水(乙醇)加热提取工艺提取丹参、甘草和黄芪中的各有效部位,并对两种工艺下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含量及提取率进行比较,进行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工艺对三种药材中各有效部位提取的适应性研究。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工艺用于丹参提取,可同时提取丹参中的水溶性有效部位丹酚酸和脂溶性有效部位丹参酮。经正交实验优化,丹酚酸提取物中丹酚酸B含量可以达到85%,丹参酮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含量可达到11%。与用水直接加热提取结果相比,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工艺下提取物中丹酚酸B含量远高于直接加热提取方法,提取率也较理想。加热提取物中小分子酚酸类物质种类及含量增加,推断为丹酚酸B分解引起的。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提取工艺的常温条件对热不稳定物质提取具有显着优势。对于甘草和黄芪的提取,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工艺对某些活性部位如甘草酸、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的提取可获得比传统加热工艺更高的含量和得率,但不适合于提取甘草黄酮与黄芪黄酮。经单因素优化,甘草提取物中多糖含量可达41%、甘草酸含量可达40%;黄芪提取物中多糖含量可达76%、皂苷含量可达64%。每味中药材中含有多种有效部位,不同有效部位对应的最佳提取工艺不同。从工艺原理而言,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提取工艺适用于水溶性强、大孔树脂吸附针对性强及热敏性有效部位的提取。

李善家,王玉丽,杨明俊,刘左军,王鸣刚[8](2010)在《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的新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超声强化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2种新方法对甘草中的甘草酸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以甘草酸得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超声强化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各自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超声强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30℃,超声电功率密度为80W/cm2,超声作用时间为90min,酸化pH值为1.0,优化后平均得率为12.20%;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加入混合提取剂(1/2体积10%乙醇和+1/2体积0.5%氨水),微波功率550W加热3次,加热时间为20s,优化后平均得率为10.77%.经过优选得到的2种甘草酸制备工艺,提取率较高并且稳定可行.

王珊,黄怡,曹蕾,王成[9](2010)在《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及测定方法简述》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酸的提取、纯化和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稀醇溶液对甘草酸的提取效果较好,添加稀氨水后可提高甘草酸的提取收率;超声波强化或微波辅助提取可提高甘草酸的提取效率并节约提取溶剂和提取时间,CO2超临界流体法无毒、高效且不需加热即可将甘草酸与溶质分离;薄层色谱(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毛细管电泳(CE)方法可实现甘草酸及甘草次酸含量的快速、准确测定。

田庆来,谢渝春,张波,刘会洲[10](2007)在《溶剂萃取法分离水溶性甘草黄酮》文中提出以三烷基氧化膦(Trialkylphosphine Oxide,TRPO)石油醚溶液为萃取有机相,从甘草浸提液中对水溶性甘草黄酮进行了萃取分离.正交实验表明,TRPO浓度是影响总黄酮萃取的显着因素,相比(A/O)的影响次之,pH值的影响最小.在pH5~8的范围内总黄酮萃取率随pH值升高而逐渐下降;在pH5~6的范围内甘草酸的萃取率随pH值升高迅速降低,在pH6以上几乎降为0;总黄酮萃取率随相比的增大而减小,随萃取剂浓度的增大迅速提高;总黄酮的萃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说明萃取黄酮的反应是放热反应.TRPO萃取甘草甙的萃合比为3.通过溶剂萃取方法可实现水溶性甘草黄酮和甘草酸的分离.

二、甘草酸的提取、精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甘草酸的提取、精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温经止痛颗粒”药学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痛经的认识和治疗
        1. 现代医学对痛经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痛经的治疗
    第二节 传统中医药学对痛经的认识与治疗
        1. 传统中医药学对痛经的认识
        2. 传统中医药学对痛经的治疗
    第三节 处方来源及其组成药材文献研究
        1. 处方来源及方解
        2. 处方中各药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提取工艺路线筛选
    第一节 温经止痛方不同提取路线化学成分比较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温经止痛方不同提取路线药效比较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制剂工艺研究
    第一节 提取工艺研究
        1. 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2. 挥发油固化工艺研究
        3. 醇提工艺研究
        4. 水提工艺研究
    第二节 精制工艺研究
        1. 醇沉与絮凝工艺比较
        2. 醇沉工艺研究
    第三节 浓缩与干燥工艺研究
        1. 干燥方式比较
        2. 喷雾干燥辅料筛选及配比研究
        3. 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优化
    第四节 成型工艺研究
        1. 润湿剂选择
        2. 固体辅料筛选与配比优化
        3. 临界相对湿度测定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温经止痛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第一节 温经止痛颗粒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温经止痛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温经止痛颗粒抗痛经药理作用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甘草酸锌的清洁生产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甘草的研究概述
        1.1.1 甘草的生长分布
        1.1.2 甘草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1.1.3 甘草的药理作用
    1.2 甘草酸的研究进展
        1.2.1 甘草酸检测方法
        1.2.2 甘草酸提取方法
    1.3 甘草酸锌的研究进展
        1.3.1 甘草酸锌的定义及主要功能特性
        1.3.2 甘草酸锌的研究现状
    1.4 清洁生产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
第2章 甘草酸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2.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3 确定色谱条件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系统适用性试验
        2.4.2 线性关系考察
        2.4.3 精密度试验
        2.4.4 稳定性试验
        2.4.5 重复性试验
        2.4.6 加样回收试验
        2.4.7 甘草中甘草酸含量测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甘草酸提取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提取方法选择
        3.3.2 单因素试验设计
        3.3.3 响应面优化试验
        3.3.4 分析方法及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提取方法选择
        3.4.2 单因素试验
        3.4.3 响应面优化提取甘草中甘草酸工艺参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甘草酸锌的合成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
    4.3 甘草酸锌制备工艺流程
    4.4 实验方法
        4.4.1 甘草酸粗品萃取条件的确定
        4.4.2 甘草酸锌的制备
    4.5 结果与分析
        4.5.1 甘草酸粗品萃取条件的确定
        4.5.2 甘草酸锌合成单因素实验
        4.5.3 甘草酸锌合成正交实验
    4.6 经济效益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新疆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甘草概述
    1.2 甘草的研究现状
        1.2.1 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1.2.2 甘草资源现状
    1.3 甘草酸概述
        1.3.1 甘草酸及其性质
        1.3.2 甘草酸的应用
    1.4 甘草酸的研究现状
        1.4.1 甘草酸的分析检测方法
        1.4.2 甘草酸的提取方法
        1.4.3 甘草酸的精制方法
    1.5 研究背景及意义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甘草酸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标准曲线的绘制
        2.2.2 精密度实验
        2.2.3 重复性实验
    2.3 实验结果
        2.3.1 甘草酸标准曲线
        2.3.2 精密度实验
        2.3.3 重复性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甘草酸热回流提取工艺的研究
    3.1 实验原料与设备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甘草酸提取工艺流程
        3.2.2 甘草中甘草酸的测定
        3.2.3 提取溶剂的选择
        3.2.4 单因素实验
        3.2.5 热回流正交实验
        3.2.6 不同甘草部位甘草酸含量的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提取溶剂的选择
        3.3.2 单因素实验结果
        3.3.3 热回流正交实验
        3.3.4 不同甘草部位的甘草酸含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甘草酸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的研究
    4.1 实验原料与设备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甘草酸含量的测定
        4.2.2 单因素实验
        4.2.3 超声辅助提取正交实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单因素实验结果
        4.3.2 超声提取正交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甘草酸纯化工艺的研究
    5.1 实验原料与设备
        5.1.1 实验原料
        5.1.2 实验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甘草酸纯化工艺流程
        5.2.2 甘草酸保留率与除杂率的计算
        5.2.3 膜分离技术纯化甘草酸的研究
        5.2.4 酸化剂对甘草酸精制的影响
        5.2.5 酸沉pH对甘草酸精制的影响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膜分离技术纯化结果
        5.3.2 酸化剂对甘草酸纯化的影响
        5.3.3 酸沉pH值对甘草酸纯化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大孔吸附树脂对天然甜味剂分离纯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天然药材介绍
    1.2 天然甜味剂基本状况
    1.3 国内外甜味剂分布
    1.4 天然甜味剂种类
    1.5 天然甜味剂价值
        1.5.1 在医学上价值
        1.5.2 在生活食品中价值
        1.5.3 在化妆品中价值
    1.6 天然甜味剂药用机理
        1.6.1 甜味剂抗病毒、降糖功效
        1.6.2 甜味剂调节免疫能力功效
        1.6.3 甜味剂抗菌功效
    1.7 天然甜味剂提取方法
        1.7.1 水提法
        1.7.2 氨水提取法
        1.7.3 氨性醇提取法
        1.7.4 超声提取法
        1.7.5 超临界萃取法
    1.8 天然甜味剂的测定方法
        1.8.1 重量法
        1.8.2 薄层扫描法
        1.8.3 紫外分光光度法
        1.8.4 高效液相色谱法
        1.8.5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1.8.6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1.9 天然甜味剂精制方法
        1.9.1 超滤法
        1.9.2 结晶法
        1.9.3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
        1.9.4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方法
    1.10 大孔吸附树脂的介绍
    1.11 大孔吸附树脂的性质和分离原理
    1.12 甜味剂提取和分离存在的问题
    1.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复合酶-氨性醇法提取甘草酸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和材料
        2.2.2 色谱条件
        2.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2.2.5 甘草酸提取的工艺流程
        2.2.6 测定和计算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酶解温度对提取率A影响
        2.3.2 不同复合酶用量对提取率A影响
        2.3.3 正交试验优选酶解工艺
        2.3.4 固液比对提取率A影响
        2.3.5 不同浸提时间对提取率A影响
        2.3.6 不同浸提液pH对提取率A影响
        2.3.7 提取液比例R对甘草酸对提取率A影响
        2.3.8 不同浸提次数对提取率A的影响匈
        2.3.9 不同浸提温度对提取率A的影响
        2.3.10 氨水用量V对提取率A的影响
        2.3.11 正交试验优选氨性醇提取工艺
    2.4 实验重复性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MAR混合床对甘草酸分离纯化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药品及仪器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过程
        3.3.1 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3.3.2 色谱条件
        3.3.3 GA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3.3.4 标准曲线的测定
        3.3.5 MAR含水率的测定
        3.3.6 MAR的活化与纯化
        3.3.7 MAR对GA的吸附/解吸
        3.3.8 吸附动力学实验
        3.3.9 吸附热力学实验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单一MAR筛选
        3.4.2 混合床类型筛选
        3.4.3 混合树脂质量分配比对GA分离纯化效果的影响
        3.4.4 吸附动力学曲线
        3.4.5 吸附热力学曲线
    3.5 MAR混合床分离纯化GA工艺条件优化
        3.5.1 吸附液温度对q_a和P的影响
        3.5.2 吸附液pH值对q_a和P的影响
        3.5.3 解吸液温度对q_e和P的影响
        3.5.4 解吸液pH值对q_e和P的影响
        3.5.5 解吸液比例R对q_e和P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MAR混合床对甘草黄酮分离纯化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主要仪器设备
        4.2.1 实验材料、药品及试剂
        4.2.2 主要仪器设备
    4.3 实验过程
        4.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3.2 黄酮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4.3.3 黄酮标准曲线的测定
        4.3.4 MAR对甘草黄酮分离技术路线图
        4.3.5 MAR含水率的测定
        4.3.6 MAR的活化与纯化
        4.3.7 MAR对甘草黄酮的吸附/解吸附实验
        4.3.8 吸附动力学实验
        4.3.9 吸附热力学实验
    4.4 MAR混合床分离纯化甘草黄酮
        4.4.1 单一树脂类型筛选
        4.4.2 大孔吸附树脂混合床类型筛选
        4.4.3 吸附动力学曲线
        4.4.4 吸附热力学曲线
    4.5 MAR分离甘草黄酮的工艺条件优化
        4.5.1 吸附液pH对q_a和P的影响
        4.5.2 吸附液温度对q_a和P的影响
        4.5.3 解吸液温度对q_e和P)的影响
        4.5.4 解吸液pH对q_e和P的影响
        4.5.5 解吸液比例R对q_e和P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MAR对甜菊糖动态吸附分离和纯化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药品及试剂
        5.2.1 主要实验药品
        5.2.2 主要实验仪器
    5.3 实验部分
        5.3.1 MAR含水率的测定
        5.3.2 MAR的活化和纯化
        5.3.3 HPLC测定甜菊糖苷的色谱条件
        5.3.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5.3.5 标准曲线的绘制
        5.3.6 MAR吸附/解吸附实验
        5.3.7 吸附动力学实验
        5.3.8 吸附热力学实验
    5.4 大孔树脂的筛选
        5.4.1 MAR混合床对甜菊糖苷吸附的选择
        5.4.2 吸附动力学曲线
        5.4.3 吸附热力学曲线
    5.5 大孔树脂混合床对甜菊糖苷分离纯化的影响
        5.5.1 吸附液温度对q_a和P的影响
        5.5.2 吸附液pH值对q_a和P的影响
        5.5.3 60%解吸液温度对q_e和P的影响
        5.5.4 60%解吸液pH对q_e和P的影响
        5.5.5 60%解吸液时间对q_e和P的影响
        5.5.6 3:1解吸液温度对q_e和P的影响
        5.5.7 3:1解吸液时间对q_e和P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甘草酸和甘草苷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1.1 皂苷类
        1.2 黄酮类
        1.3 多糖类
        1.4 香豆素类
        1.5 生物碱类
        1.6 微量元素
        1.7 挥发性成分
    第二章 甘草药理作用的研究
        2.1 抗疲劳作用
        2.2 抗病毒作用
        2.3 抗炎作用
        2.4 镇咳祛痰作用
        2.5 抗氧化作用
        2.6 抗肿瘤作用
        2.7 解毒作用
        2.8 其它作用
    第三章 甘草苷及甘草酸提取工艺进展
        3.1 甘草酸的提取纯化方法
        3.2 甘草苷的提取纯化方法
        3.3 其他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甘草苷及甘草酸提取方法的选择
        1.1 实验材料
        1.2 方法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超声辅助溶剂法提取甘草苷及甘草酸的工艺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方法
        2.3 方法学考察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方法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吉林省不同品种及不同生长年限甘草质量评价研究
        4.1 实验材料
        4.2 方法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甘草不同方法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5.1 实验材料
        5.2 方法
        5.3 讨论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甘草酸及甘草苷的提取纯化方法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甘草酸及甘草苷的提取纯化方法
    2.1 甘草酸的提取纯化方法
        2.1.1 提取方法
        2.1.1.1 水提法
        2.1.1.2 稀氨水提取法
        2.1.1.3 氨性乙醇提取法
        2.1.1.4 超声强化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法
        2.1.1.5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2.1.2 纯化方法
        2.1.2.1 重结晶法
        2.1.2.2 大孔树脂法
        2.1.2.3 超滤法
        2.1.2.4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
    2.2 甘草苷的提取纯化方法
        2.2.1 提取方法
        2.2.1.1 加热回流提取法
        2.2.1.2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
        2.2.1.3 微波辅助提取法
        2.2.1.4 高压脉冲电场法
        2.2.1.5 亚临界水提取法
        2.2.2 纯化方法
        2.2.2.1 有机溶剂法
        2.2.2.2 大孔树脂法
        2.2.2.2 模拟移动床色谱法
3 甘草酸及甘草苷的药理作用
    3.1 甘草酸的药理作用
        3.1.1 抗炎作用
        3.1.2 抗病毒作用
        3.1.2.1 肝炎病毒
        3.1.2.2 SARS病毒
        3.1.2.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3.1.3 其他作用
    3.2 甘草苷的药理作用
        3.2.1 抗抑郁作用
        3.2.2 神经保护作用
        3.2.3 对肝脏毒性保护作用
        3.2.4 对心脏系统的作用
        3.2.5 其他作用
4 讨论

(7)渗漉大孔树脂耦合提取三种药材中不同有效部位的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中药有效部位种类及其提取纯化
        2.1.1 中药有效部位种类
        2.1.2 中药有效部位提取方法
        2.1.3 中药有效成分的纯化
    2.2 丹参有效部位及其提取纯化
        2.2.1 丹酚酸B的提取纯化
        2.2.2 丹参酮及丹参酮ⅡA的提取纯化
    2.3 甘草有效部位的提取纯化
        2.3.1 甘草多糖的提取纯化
        2.3.2 甘草酸的提取纯化
    2.4 黄芪有效部位及其提取纯化
        2.4.1 黄芪多糖的提取纯化
        2.4.2 黄芪皂苷的提取纯化
    2.5 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提取工艺与本文目的
第3章 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提取工艺及其装置
    3.1 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提取装置
    3.2 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提取工艺
    3.3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与再生
第4章 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提取工艺对丹参提取的适应性研究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4.2 丹酚酸B和丹参酮提取纯化工艺路线
    4.3 丹酚酸B提取工艺条件优化
        4.3.1 丹酚酸B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
        4.3.2 丹酚酸B提取工艺条件正交优化
        4.3.3 丹酚酸B提取工艺正交优化实验结果
        4.3.4 丹酚酸B提取工艺正交优化最优条件验证
    4.4 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提取与直接加热提取丹酚酸B的对照
        4.4.1 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含量的测定
        4.4.2 丹酚酸B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提取与直接加热提取实验
        4.4.3 丹酚酸B高效液相标准曲线的建立
        4.4.4 丹酚酸B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提取与直接加热提取实验结果
    4.5 丹参酮提取工艺条件优化
        4.5.1 丹参酮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
        4.5.2 丹参酮提取工艺条件正交优化
        4.5.3 丹参酮提取工艺正交优化结果
    4.6 外标法测定丹参酮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含量
        4.6.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6.2 标准曲线色谱条件
        4.6.3 标准曲线的建立
        4.6.4 精密度考察
        4.6.5 稳定性考察
        4.6.6 丹参酮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含量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提取工艺对甘草的适应性研究
    5.1 实验仪器与试剂
    5.2 甘草多糖、甘草酸和黄酮提取纯化工艺路线
    5.3 甘草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与对照
        5.3.1 甘草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5.3.2 甘草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与对照
        5.3.3 甘草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与对照结果
    5.4 甘草酸提取条件的优化与对照
        5.4.1 甘草酸高效液相标准曲线的建立
        5.4.2 甘草酸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与对照
        5.4.3 甘草酸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与加热提取结果的比较
    5.5 甘草黄酮提取条件的优化与对照
        5.5.1 甘草黄酮标准曲线的建立
        5.5.2 甘草黄酮提取条件的优化与对照
        5.5.3 甘草黄酮提取条件的优化与对照结果
    5.6 甘草多糖和甘草酸优化条件的验证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渗漉-大孔树脂循环耦合提取工艺对黄芪的适应性研究
    6.1 实验仪器与试剂
    6.2 黄芪多糖、皂苷和黄酮提取纯化工艺路线
    6.3 黄芪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与对照
        6.3.1 黄芪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6.3.2 黄芪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与对照
        6.3.3 黄芪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与对照结果
    6.4 黄芪皂苷提取条件的优化与对照
        6.4.1 黄芪皂苷标准曲线的建立
        6.4.2 黄芪皂苷提取条件的优化与对照
        6.4.3 黄芪皂苷提取条件的优化与对照结果
    6.5 黄芪黄酮提取条件的优化与对照
        6.5.1 黄芪黄酮标准曲线的建立
        6.5.2 黄芪黄酮提取条件的优化与对照
        6.5.3 黄芪黄酮提取条件的优化与对照的结果
    6.6 黄芪多糖和皂苷优化条件的验证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8)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的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
    1.2 方法
    1.3 工艺设计
    1.4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超声强化提取正交试验结果
    2.2 微波辅助提取正交试验结果
    2.3 验证性实验
3 结论与讨论

(9)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及测定方法简述(论文提纲范文)

2 甘草酸的提取
    2.1 甘草酸提取方法的选择
        2.1.1 传统提取方法
        2.1.2 超声强化提取法 (ultra sound wave extraction, UE)
        2.1.3 微波辅助提取法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 MAE)
        2.1.4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2.1.5 负压空化法提取甘草酸
    2.2 甘草酸提取溶媒的选择
        2.2.1 水提法
        2.2.2 稀氨水提取法
        2.2.3 稀醇提取法
        2.2.4 氨性醇提取法
        2.2.5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提取纯化甘草酸
    2.3 纯化甘草酸的方法
        2.3.1 反复结晶法
        2.3.2 双水相萃取技术 (aqueous two phase extraction, ATPE)
        2.3.3 吸附树脂法 (absorption resin, AR)
        2.3.4 超滤膜分离法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separation, UMS)
3 甘草酸测定的方法
    3.1 传统测定方法
    3.2 薄层扫描法 (TLC)
    3.3 气相色谱法 (GC)
    3.4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3.5 毛细管电泳法 (CE)
4 结束语

(10)溶剂萃取法分离水溶性甘草黄酮(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
    2.1 仪器与试剂
    2.2 方法
        2.2.1 甘草总黄酮及甘草酸的分析方法
        2.2.2 甘草黄酮萃取实验方法
    2.3 正交实验影响因素的选择
3 结果与讨论
    3.1 正交实验结果
    3.2 p H值的影响
    3.3 相比的影响
    3.4 萃取剂浓度的影响
    3.5 温度的影响
    3.6 萃取机理分析
4 结论

四、甘草酸的提取、精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温经止痛颗粒”药学基础研究[D]. 朱宇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2]甘草酸锌的清洁生产工艺研究[D]. 蒋园园. 湖北工业大学, 2019
  • [3]新疆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D]. 牛志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4]大孔吸附树脂对天然甜味剂分离纯化应用研究[D]. 龙佳朋. 兰州理工大学, 2014(10)
  • [5]甘草酸和甘草苷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冯月. 吉林农业大学, 2014(01)
  • [6]甘草酸及甘草苷的提取纯化方法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冯月,吴文夫,魏建华,陈猛,曹立军,于凯祥,赵锐. 人参研究, 2012(03)
  • [7]渗漉大孔树脂耦合提取三种药材中不同有效部位的适应性研究[D]. 毕艳玖.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7)
  • [8]甘草中提取甘草酸的新工艺研究[J]. 李善家,王玉丽,杨明俊,刘左军,王鸣刚. 甘肃科学学报, 2010(02)
  • [9]甘草中甘草酸的提取及测定方法简述[J]. 王珊,黄怡,曹蕾,王成. 化工科技, 2010(01)
  • [10]溶剂萃取法分离水溶性甘草黄酮[J]. 田庆来,谢渝春,张波,刘会洲. 过程工程学报, 2007(03)

标签:;  ;  ;  

甘草酸的提取精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