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住宅人性化管理

智慧住宅人性化管理

一、智能住宅的人性化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魏文博[1](2020)在《基于使用者需求的高层居住小区地下车库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对于居住环境及其品质的要求也在日益激增。对于高层居住小区地下车库而言,业主需求日趋多样化,现阶段地下车库难以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无法适应当下居住环境高品质发展的时代背景。因此,如何改善高层居住小区地下车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满足业主的行为需求,成为建筑师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高层居住小区地下车库使用者需求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于业主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地下车库使用者的各项行为需求,并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平面布局类需求、交通流线类需求、空间界面类需求。在此基础上,对高层居住小区地下车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实地调研,结合地下车库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对高层居住小区地下车库三方面设计要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条分缕析的对其进行总结。最后,以高层居住小区地下车库使用者需求为研究基础,结合地下车库的相关设计要点,通过集约化设计、智能化设计以及人性化设计的相关理念,得出基于使用者需求的高层居住小区地下车库设计的三方面研究成果:平面布局集约化设计;交通流线智能化设计;空间界面人性化设计。本文在使用者需求的研究基础上,针对高层居住小区地下车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较为系统的设计路径与技术指引,从而为高层居住小区地下车库设计提供可借鉴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刘恩宇[2](2020)在《站城一体化发展模式下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发展规模随之也不断扩大,高速的城市化带给了城市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一些列问题。自20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可持续发展观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后,西方国家开始意识到小汽车数量及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是城市很多病症的根源,开始重视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发展。在站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背景下,轨道交通在我国各大城市迅速建设。同时,中国的大城市也相继进入了以小汽车为导向的郊区化过程。为了缓解城市外围区低效率私家车出行所带来的中心区拥堵,实现由“私”到“公”的转变,扩大公共交通效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停车换乘系统指的是在远离城市中心区的公共交通站点设置停车场,通过优惠的收费政策吸引换乘使用者将私家车停放在该停车场,然后换乘公共交通进入城市的中心区域,以此推行以公共交通为优先的出行方式。虽然该出行方式目前被政府部门大力推行,但由于我国停车换乘系统建设发展起步较晚,现阶段还未大规模普及,存在交通换乘效率不高、空间环境品质较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设计品质的优劣对停车换乘系统运行效率的高低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将从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入手,将停车换乘系统按照交通换乘类型、停车换乘功能类型及所处位置进行分类,限定出本文的研究范围为城区边缘型、郊区型中私家车与轨道交通衔接转化过程中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设计。将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设计涉及要素分为停车空间、接驳空间、附属空间,以及影响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使用效率、舒适性及安全性等的管理模式这四部分组成。通过对北京地区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现状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归纳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并且在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提出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设计的原则、目标、策略及发展趋势,以点带面地对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设计进行相应的理论指导。最后以北京西二旗地铁站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为研究实例,结合前文提出的理论依据,对西二旗地铁站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进行优化设计。

彭新添[3](2020)在《P公司伊朗市场的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支付的迅猛发展,给国内POS硬件生产厂家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国内POS硬件市场及行业用户呈现去硬件化的趋势,国内市场的POS硬件销售出现停滞,各POS厂家在国内市场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寻求开拓国际市场。随着伊朗政局的稳定,伊朗政府非常重视金融支付市场的发展,POS硬件在伊朗市场的需求越来越旺盛。P公司通过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考察,将伊朗市场的开拓放在公司国际业务的重中之重的位置。本文以P公司在伊朗的市场竞争策略作为研究课题,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其次,从P公司的内外部分别分析了其所处的环境:先剖析P公司外部环境,伊朗的政治、经济、法制和技术应用动态。P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即其竞争结构与发展趋势以及P公司在伊朗发展所面临的行业竞争环境。根据伊朗市场需求现状与需求趋势分析,细分伊朗的POS机市场。以及P公司在进入伊朗市场可能会迎来的机遇和挑战。再分析其内部环境:从P公司的内部文化与背景出发,分析了P公司的财务、行业等公司资源;管理、生产研发等公司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最后,基于以上的内外部分析为P公司伊朗市场的竞争战略的实施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包括其战略定位与短、中、长期目标,CS经营战略与产品差异化经营战略。同时,从战略的宣传和推广、战略实施的推进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实施所需要的保障等方面出发,为P公司在伊朗的竞争战略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基于对P公司内外部环境的解读,为P公司针对伊朗市场制定合理的市场竞争战略和保障实施方案,对于P公司进入伊朗市场的战略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基础。

项秋银[4](2020)在《高品质住宅的品质需求识别及品质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有所变化,人民的需求也从物质文化需求转化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表现在住宅领域,供不应求的量化需求时期已经结束,住宅建设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品质住宅逐渐成为现代人的居住倾向。但是,高速城镇化下的住宅建设长期处于快速增长的粗放生产模式,由此不仅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而且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质量问题。推进住宅的高质量建设、高品质发展成为了住宅产业的迫切需求,提供切实满足用户需求的品质住宅也成为了住宅市场的趋势。然而,在当前品质住居的需要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住宅品质需求研究不足,衡量住宅品质的标准也尚未出台,这不仅会给品质住宅的建设方向带来困难,甚至还会因住宅品质的供给不匹配而导致资源浪费等问题。鉴于此,从用户的品质需求识别出发,建立高品质住宅的品质评价体系显得尤为迫切。为了充分识别用户的品质需求,给开发商提供高品质住宅建设的方向,给用户提供真正符合需求的高品质住宅,给政府提供衡量住宅品质的参考标准,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KANO模型的住宅品质需求识别及重要度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品质住宅品质评价可拓云模型。首先,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住宅市场实际,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其次,通过文献研究、用户访谈和实地调研,收集并提炼出用户对于高品质住宅的品质需求项及具体内容;然后运用KANO模型进行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处理,识别、分类、筛选用户品质需求项,结合重要度计算得出最终的品质需求分类结果及各类需求的重要度排序;最后,在需求识别及重要度分析基础上构建高品质住宅的品质复合评价层次模型,根据可拓云评价流程运用MATLAB程序算法完成住宅品质评价分级,并以大连市某住宅项目为例进行实例验证。研究表明,本研究提出的高品质住宅品质需求识别及重要度分析方法,充分考虑居民的居住需求,研究结果既可为开发商建设高品质住宅提供指导,也可为高品质住宅的评价提供参考指标及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高品质住宅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本研究构建的住宅品质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且便于计算机编程实现,为住宅品质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

李行[5](2020)在《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正值当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时期,低碳社区、绿色住宅不断兴起,传统的物业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业主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实施低碳物业管理成为了当前物业管理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近些年,沈阳市物业管理行业逐渐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法规制度不够健全、管理不够规范、低碳环保意识缺乏等问题。沈阳市在低碳社区管理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因而构建适合沈阳市的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成为推进社区物业管理建设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本文在参考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整理出国内外有关低碳物业管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总结综述。进一步明确了本论文所要研究的目的与内容,对论文所涉及到的低碳经济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低碳物业管理内涵和内容、影响因素评价的含义及方法选择等理论概念进行了论述。为了解沈阳市低碳物业整体发展现状、实施的必要性等,通过物业管理企业调查问卷和小区业主调查问卷获取样本数据,并利用SPSS20.0和MATLAB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交叉列联表分析、灰色关联度模型构建、秩和检验等方法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重点对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和政府三方进行研究,从而为后期低碳物业管理模式的实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随后在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的过程中,结合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影响因素的特点,列出影响因素集。根据专家组确定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ISM模型进行矩阵运算,对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主要影响因素分层整理,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得出体现影响因素层级关系的层次结构模型。通过ISM模型,能够进一步揭示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直接因素与深层因素,明确模式构建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最后,在分析比较沈阳市传统物业管理模式和现代物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房地产开发全过程,对ISM解析结构模型进行分析,寻找突破点,并针对企业问卷和业主问卷分析得出低碳物业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原因,遵循一定原则,最终构建出“政府主导、物业管理企业主管经营、居民参与”的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总体框架,从规划设计阶段、运营管理阶段、老化阶段进行具体运作,以期为政府部门以及物业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山东山青物业管理研究院[6](2019)在《绿色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1.1背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15次提及"绿色",特别强调要推进我国绿色发展,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并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17年1月5日国务院印发国发[2016]74号文件《"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方案中指出将实施"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推进利用浅层地热能、太阳能等解决建筑用能需求。

深圳房地产和物业管理进修学院[7](2019)在《物业管理人才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前言"莫言世事只如棋,千载是非人共知。吾道废兴时否泰,人才进退国安危",此诗句出自宋代诗人于石的《读史七首(其六)》。诗句"人才进退国安危"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同样,对于一个行业或企业,人才进退也会影响其兴衰。就物业管理行业而言,虽然部分大型企业开始逐步完善自身的人才培养策略,但仍难免遭遇人才流失率高、人才流动性大的尴尬,这导致其培育人才的积极性持续受挫。从企业或行业层面来看,如何留住人才、如何通过改进企业和行业的整体实力来吸引人才,是所有企业管理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

徐拓[8](2019)在《基于对比分析的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优化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7)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修订程度存在不足,这既是由标准的普适性及通用性本质属性所决定的,也是由湿热气候应对的复杂性所决定的,面对其复杂性需要形成更加综合更加系统地应对措施。因此本文选择了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中国台湾EEWH标准、中国香港BEAM-Plus标准这3部世界范围内典型湿热地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广东省绿色建筑地方评价标准进行多维度的对比分析,以期能为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未来修订提供优化路径。首先,论文对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中国台湾EEWH标准以及中国香港BEAM-Plus标准这3部湿热地区代表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最新修订分析,对其各自的发展脉络、体系特征及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其中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从气候适应性设计理念打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常规框架整合条文的思路为后文湿热气候相关条文对比分析带来了启示。之后,基于新台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最新版本的修订内容,论文分别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新台港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了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后续修订的9点优化路径,并以这9点优化路径为基础进行更进一步地整合归纳为6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最后,论文回归湿热气候特征,基于对湿热气候的分析探讨其与绿色建筑之间的关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梳理湿热气候相关评价点形成系统框架,再从框架展开对新台港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气候相关条文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4部标准气候相关条文从评价内容、评价目的、量化方式等方面展开更为深入细致的对比分析,以期能发现其具体差异,为广东省乃至湿热气候下的地方标准条文修订提供更为详实的参考。

张锁[9](2019)在《远大空气净化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气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的影响,市场对空气净化器产品的需求也急剧上升,呈现出明显的“销量追着雾霾跑”趋势。远大科技集团2005开始研发空气净化产品,一直专注于室内外空气净化及检测,形成了从商用、家用到个人穿戴全系列空气净化及检测产品,产品分三大系列:肺保、检测及静电系列。远大科技集团用专业技术提供全套空气净化解决方案,让人人呼吸好空气,拥有好生活。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进一步开拓市场,找到一条适合自己企业发展壮大的道路,对市场营销策略研究也是目前公司战略的重要思考方向,开展空气净化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就是本文主要内容。本文运用市场营销渠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以远大洁净空气科技有限公司空气净化产品营销策略为具体研究对象,阐释市场营销理论,查阅相关文献,调研远大空气净化产品市场的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微观环境,进行SWOT分析。同时进行了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4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再从而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方面制定一套完整的营销策略的解决方案。最后从组织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方面等方面阐述如何持续及有效的保障解决方案的实施。研究结论对远大洁净空气科技有限公司空气净化产品营销策略具有一定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通过远大空气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研究,提出的解决方案来提升市场占有率,从而尽快实现争取洁净新风第一品牌,迅速借品牌之势打开销售局面,将远大品牌成功打造为以空气净化为主的风向标企业。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本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也有很多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希望能够据此为类似空气净化产品生产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提供一定参考。

刘吉源[10](2019)在《基于CRS建筑策划模式的绿色酒店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资源能源相对不足是我们面临的长期挑战,着力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绿色饭店建筑评价标准》以及与住宿业相关的国家政策出台,国内对绿色酒店的关注前所未有的高涨。绿色酒店与社会经济、绿色建筑、节能技术和酒店管理等紧密相关,是一个复杂性的课题,在快速建设的背景下出现一些问题,制约了绿色酒店的健康推进。文章用威廉·佩纳的CRS建筑策划法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结合对绿色建筑的相关认识,开展绿色酒店建筑策划的研究,以期对绿色酒店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产生积极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CRS建筑策划模式和绿色酒店的基本理论,指出绿色酒店存在的主要问题,将两者结合提出CRS模式下绿色酒店策划的技术路线;其次根据CRS建筑策划的基本程序:目标确定、信息收集与事实分析、概念检验、定义基本需求和问题陈述等五个步骤进行整体建构,然后针对节能环保的目标从基地选择与环境建设、空间关系策划、节能技术应用和绿色运营管理四个方面结合酒店建筑的特点进行信息要素的研究,创新性的借助运营前置思维进行逆向思考,以投资回报率和可持续发展性为考虑因素对信息要素进行评价和筛选,完成了绿色酒店的策划体系,为绿色酒店提供适宜的设计策略;最后文章将上述对于绿色酒店策划的研究成果与实际项目结合,对长春中懋国际酒店项目进行策划,制定了项目的设计要求,并进一步指导设计方案的产生。

二、智能住宅的人性化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能住宅的人性化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使用者需求的高层居住小区地下车库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状况
        1.4.2 国内研究状况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 研究范围界定
        2.1.1 高层居住小区
        2.1.2 使用者需求
    2.2 使用者需求相关理论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2 环境心理学理论
        2.2.3 人本主义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层居住小区地下车库现状研究
    3.1 使用者需求调研分析
    3.2 使用者需求概述
        3.2.1 平面布局类
        3.2.2 交通流线类
        3.2.3 空间界面类
    3.3 高层居住小区地下车库案例研究
        3.3.1 案例选取
        3.3.2 主要调研内容
        3.3.3 工程案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层居住小区地下车库设计要点解析
    4.1 影响地下车库平面布局的设计要点
        4.1.1 地下车库轮廓范围
        4.1.2 柱网模式
        4.1.3 车位布置方式
    4.2 地下车库交通流线分段剖析
        4.2.1 出入车库流线
        4.2.2 地下行车流线
        4.2.3 驻车归家流线
    4.3 地下车库空间特性及界面设计要点
        4.3.1 地下车库空间特性
        4.3.2 界面设计要点
        4.3.3 地下车库材质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使用者需求的高层居住小区地下车库设计策略
    5.1 平面布局集约化设计
        5.1.1 集约化设计及其相关理论
        5.1.2 地库轮廓方案比选优化
        5.1.3 停车效率优化
        5.1.4 地上地下系统设计
        5.1.5 地形高差的结构处理
        5.1.6 平面布局设计策略总结
    5.2 交通流线智能化设计
        5.2.1 智能化及其相关理念
        5.2.2 智能化在地下车库中的应用
        5.2.3 智能诱导系统建构
        5.2.4 车库照明智能化
        5.2.5 交通流线优化策略总结
    5.3 空间界面人性化设计
        5.3.1 人性化设计与人类五感
        5.3.2 五感理念与建筑空间
        5.3.3 地坪材质比选优化
        5.3.4 界面标识精细化
        5.3.5 空间界面优化策略总结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2)站城一体化发展模式下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对象
        1.1.3 研究目的、意义
    1.2 相关基本概念
    1.3 国内外现状研究
        1.3.1 国内概况
        1.3.2 国外概况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 站城一体化发展模式相关基础研究
        2.1.1 站城一体化发展模式下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关系
        2.1.2 站城一体化发展模式下轨道交通开发类型与特征
    2.2 停车换乘系统相关基础研究
        2.2.1 停车换乘系统形式与功能演变
        2.2.2 停车换乘系统的分类及其特征
        2.2.3 停车换乘系统与站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内在关联
    2.3 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相关基础研究
        2.3.1 停车换乘系统停车场类型归类
        2.3.2 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与轨交站点结合形式
        2.3.3 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设计涉及要素组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北京地区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北京地区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现状调研
        3.1.1 调研对象、调研方式及调研的原则
        3.1.2 停车换乘系统停车场分布情况整理
        3.1.3 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现状
        3.1.4 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整理与分析
    3.2 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设计影响因素
        3.2.1 政策法律规范
        3.2.2 规划布局选址
        3.2.3 停车空间设计
        3.2.4 服务管理方式
    3.3 北京地区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现存问题
        3.3.1 停车空间现存问题
        3.3.2 接驳空间现存问题
        3.3.3 附属空间现存问题
        3.3.4 管理模式现存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设计原则及目标策略
    4.1 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设计原则
        4.1.1 规划选址原则
        4.1.2 空间设计原则
        4.1.3 服务管理原则
    4.2 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设计目标
        4.2.1 形成高效的停车空间布局
        4.2.2 促进空间之间的联动作用
        4.2.3 对多尺度空间的充分利用
        4.2.4 与智能化设施的叠加同步
    4.3 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设计策略
        4.3.1 停车空间高效化
        4.3.2 接驳空间舒畅化
        4.3.3 附属空间多样化
        4.3.4 管理模式智能化
    4.4 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设计发展趋势
        4.4.1 集约复合化的发展趋势
        4.4.2 智慧人性化的发展趋势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西二旗地铁站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优化设计方案
    5.1 西二旗交通枢纽概况
        5.1.1 区位概况
        5.1.2 西二旗地铁站概况
        5.1.3 西二旗地铁站停车换乘停车场概况
    5.2 西二旗地铁站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5.2.1 停车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5.2.2 接驳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5.2.3 附属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5.2.4 管理模式现状问题分析
    5.3 西二旗地铁站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优化设计建议
        5.3.1 解决停车位短缺问题
        5.3.2 加强停车场间联动性
        5.3.3 增强引导性及舒适性
        5.3.4 增加无障碍设施设计
        5.3.5 优化停车场景观设计
        5.3.6 结合智能化管理模式
    5.4 本章小结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P公司伊朗市场的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文献综述
        1.3.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1.3.2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1.3.3 差异化竞争战略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的方法及路线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2.1 伊朗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环境
        2.1.2 法制环境
        2.1.3 经济环境
        2.1.4 技术环境
        2.1.5 社会文化环境
    2.2 POS行业环境分析
        2.2.1 POS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2.2.2 POS行业竞争对手分析
        2.2.3 POS行业发展趋势
    2.3 伊朗市场需求分析
        2.3.1 伊朗市场需求现状
        2.3.2 伊朗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2.3.3 伊朗市场细分
    2.4 现存机遇与障碍
        2.4.1 现存机遇
        2.4.2 现存障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部环境分析
    3.1 公司简介
    3.2 公司理念
    3.3 公司资源分析
        3.3.1 公司财务资源
        3.3.2 行业资源
        3.3.3 人力资源
        3.3.4 技术资源
        3.3.5 社会和营销资源
    3.4 公司能力分析
        3.4.1 管理能力
        3.4.2 生产、研发能力
        3.4.3 公司布局能力
    3.5 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3.5.1 成熟的运营管理
        3.5.2 优质的人力资源管理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市场竞争战略的制定
    4.1 战略定位
    4.2 战略目标
        4.2.1 短期目标
        4.2.2 中期目标
        4.2.3 长期目标
    4.3 竞争力导向的CS经营战略
        4.3.1 CS战略的内涵
        4.3.2 CS战略的内容
        4.3.3 P公司的CS战略
    4.4 差异化经营战略的制定
        4.4.1 产品功能差异化战略
        4.4.2 产品服务差异化战略
        4.4.3 公司形象差异化战略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战略的实施及保障
    5.1 战略的宣传与推广
    5.2 战略的推进
        5.2.1 系统和非系统的推进
        5.2.2 自上而下的推进
        5.2.3 快慢的把控
    5.3 制定合适的战略
        5.3.1 产品战略
        5.3.2 价格战略
        5.3.3 渠道战略
        5.3.4 促销战略
    5.4 战略实施的保障
        5.4.1 组织架构的保障
        5.4.2 激励政策的保障
        5.4.3 企业文化的保障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高品质住宅的品质需求识别及品质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研究
        1.3.1 住宅品质的研究现状
        1.3.2 住宅性能评价标准的发展动态研究
        1.3.3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高品质住宅有关概述
        2.1.1 住宅品质的内涵
        2.1.2 高品质住宅的特征
        2.1.3 相关概念间的辨析
        2.1.4 住宅品质综合评价方法综述
    2.2 KANO模型
        2.2.1 基本概述
        2.2.2 应用方法
        2.2.3 应用优越性分析
    2.3 可拓云模型
        2.3.1 可拓理论
        2.3.2 云模型
        2.3.3 可拓云模型
        2.3.4 应用优越性分析
3 高品质住宅品质需求识别及重要度分析
    3.1 住宅品质需求识别及重要度分析的总体流程
    3.2 高品质住宅品质需求项的初步识别
        3.2.1 本研究住宅品质需求的范围界定
        3.2.2 住宅品质需求的特点
        3.2.3 住宅品质需求项的收集与选取
    3.3 基于KANO问卷的住宅品质需求修正
        3.3.1 问卷设计
        3.3.2 数据采集与处理
        3.3.3 高品质住宅品质需求层次模型的构建
    3.4 高品质住宅品质需求的重要度分析
        3.4.1 获取住宅品质需求项的初始重要度
        3.4.2 基于KANO模型的重要度调整
        3.4.3 确定住宅品质需求项的重要度排序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可拓云的高品质住宅品质评价模型
    4.1 构建高品质住宅品质复合评价指标体系
    4.2 确定高品质住宅品质评价指标的权重
        4.2.1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取
        4.2.2 基于C-OWA算子赋权法的权重确定
    4.3 构建高品质住宅品质综合评价可拓云模型
        4.3.1 确定待评物元
        4.3.2 确定住宅品质评价等级标准云
        4.3.3 确定住宅品质综合评价矩阵
        4.3.4 确定住宅品质评价等级
        4.3.5 识别待提升品质项
    4.4 可拓云综合评价云模型的MATLAB实现
    4.5 本章小结
5 案例应用
    5.1 项目概述
    5.2 基于可拓云模型的项目住宅品质评价
        5.2.1 确定待评物元
        5.2.2 确定住宅品质评价指标权重
        5.2.3 确定住宅品质评价等级
    5.3 项目住宅品质评价结果分析
    5.4 超熵值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品质住宅品质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 B 高品质住宅品质需求重要度调查问卷
附录 C 高品质住宅品质评价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 D 可拓云综合评价云模型的MATLAB程序代码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点
2 相关理论及概念综述
    2.1 低碳物业管理的相关概念
        2.1.1 物业管理及低碳物业管理内涵
        2.1.2 低碳物业管理的基本特征
        2.1.3 低碳物业管理与传统物业管理区别
        2.1.4 低碳物业管理模式内容
    2.2 低碳经济理论
    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1 利益相关者概念
        2.3.2 低碳物业管理中的利益相关者
    2.4 系统工程理论与ISM模型的选择
        2.4.1 ISM模型含义
        2.4.2 低碳物业管理影响因素方法选择
    2.5 本章小结
3 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
        3.1.1 问卷设计
        3.1.2 调查实施
        3.1.3 问卷分析
    3.2 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物业管理企业管理不够规范
        3.2.2 企业实施低碳物业管理的行为不普遍
        3.2.3 业主低碳意识不强
        3.2.4 开发商与物业企业缺乏沟通机制
        3.2.5 政府对低碳物业管理支持力度不够
    3.3 低碳物业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技术层面
        3.3.2 管理层面
        3.3.3 组织与制度层面
    3.4 本章小结
4 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影响因素层次结构分析
    4.1 ISM模型方法概述
        4.1.1 ISM模型的应用原理
        4.1.2 影响因素邻接矩阵的建立
        4.1.3 建立影响因素阶层结构
    4.2 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影响因素ISM模型构建
        4.2.1 影响因素识别
        4.2.2 影响因素评价
    4.3 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分析结论
    4.4 本章小结
5 沈阳市传统与现代物业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5.1 沈阳市传统物业管理模式
        5.1.1 房管部门成立的物业企业管理模式
        5.1.2 单位自行管理的物业管理模式
    5.2 沈阳市现代物业管理模式
        5.2.1 房地产企业组建的物业企业管理模式
        5.2.2 按现代企业制度成立物业企业的管理模式
        5.2.3 按照“三合一”组建的物业管理模式
    5.3 沈阳市物业管理模式比较
        5.3.1 管理目标和范围
        5.3.2 管理机制方面
        5.3.3 管理过程
    5.4 本章小结
6 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
    6.1 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的原则
        6.1.1 以人为本原则
        6.1.2 系统全面原则
        6.1.3 循序渐进原则
    6.2 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总体思路
        6.2.1 贯穿房地产开发全过程
        6.2.2 政府、企业、业主多主体参与
    6.3 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管经营、居民参与”的低碳物业管理模式
    6.4 低碳物业管理模式实施程序
        6.4.1 规划与设计、建设阶段
        6.4.2 低碳物业管理运营阶段
        6.4.3 房地产老化阶段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绿色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背景
        1.1.2意义
    1.2研究内容
    1.3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研究方法
        1.3.2技术路线
    1.4创新点
第二章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及发展动态
    2.1绿色建筑
        2.1.1概念
        2.1.2绿色建筑新技术及其发展进程研究
    2.2绿色物业管理
        2.2.1概念
        2.2.2绿色物业管理新技术标准及其发展进程研究
    2.3绿色发展
        2.3.1概念
        2.3.2绿色发展新技术及其发展进程研究
    2.4可持续发展
        2.4.1概念
        2.4.2可持续发展新技术及其发展进程研究
第三章国内绿色物业管理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国内绿色物业管理立法进展与政策出台情况
        3.1.1国家层面
        3.1.2各省及各地市层面
    3.2我国绿色物业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2.1国家及行业层面
        3.2.2企业内部层面
第四章国内绿色物业管理实施情况调研及典型案例分析
    4.1典型案例
        4.1.1深圳市典型案例
        4.1.2广州市典型案例
        4.1.3上海市典型案例
        4.1.4北京市典型案例
    4.2案例综合分析与启示
第五章绿色物业管理发展方式评价体系
    5.1评价体系构建
    5.2衡量“三度”内涵与内容
        5.2.1绿色物业管理协调度内涵与内容
        5.2.2绿色物业管理发展度内涵与内容
        5.2.3绿色物业管理持续度内涵与内容
第六章绿色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6.1宏观层面
        6.1.1健全绿色物业管理法规体系
        6.1.2出台扶持奖惩政策,强化落实
        6.1.3制定绿色物业管理服务资质
        6.1.4强化政府属地管理之责
    6.2中观层面
        6.2.1加大绿色物业管理宣传力度
        6.2.2制定绿色物业管理行业评价体系和标准
        6.2.3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6.3微观方面
        6.3.1制定明确的制度标准,提高协调度
        6.3.2加强设施设备管控,提高发展度
        6.3.3重视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提高持续度
第七章研究结论与展望
    7.1研究结论
    7.2研究不足和展望

(8)基于对比分析的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优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1.1.2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沿革与地方化需求
        1.1.3 我国绿色建筑评价地方标准发展现状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湿热气候影响
    2.1 地方标准优化中的气候因素作用分析
    2.2 广东省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2.2.1 广东省气候特征:湿热气候
        2.2.2 湿热气候的影响:最难以控制的气候
    2.3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展现状
        2.3.1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情况
        2.3.2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现状分析
    2.4 《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优化方法与对比对象选择
        2.4.1 优化方法选择:对比分析法
        2.4.2 对比对象选择:新台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发展进程与最新修订分析
    3.1 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发展进程
    3.2 适用建筑类型增多,标准体系部分整合
    3.3 评价定级取消认证级
    3.4 评价阶段不变,指标大类体现阶段特色
    3.5 大类名称修改,大类权重趋向均衡
    3.6 条文修订:重新整合,体现“气候、资源、健康、生态”理念
        3.6.1 气候适应性设计
        3.6.2 资源综合利用
        3.6.3 智能健康建筑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台湾EEWH标准与中国香港BEAM-Plus标准发展与最新修订分析
    4.1 中国台湾EEWH标准发展历程
    4.2 中国台湾EEWH标准最新修订
        4.2.1 评价体系新增境外版
        4.2.2 大类不变,部分条文修改
    4.3 中国香港BEAM-Plus标准发展历程
    4.4 中国香港BEAM-Plus标准最新修订
        4.4.1 评价体系新增室内与社区
        4.4.2 增设大类指标权重,既有建筑增加“管理”大类
        4.4.3 条文修订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台港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横向对比分析
    5.1 概述
    5.2 宏观层面:评价体系框架与评价定级方式
        5.2.1 标准体系:拓展与整合
        5.2.2 评价阶段:结合标识管理,运营评价为主
        5.2.3 评价定级:“入门易”与“高评难”
        5.2.4 指标大类:大类设置与分值占比差异分析
    5.3 微观层面:条文内容与评价方式
        5.3.1 场地:结合城市设计与建立生态评价体系
        5.3.2 能源:成效导向量化评价与优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评价
        5.3.3 资源:材料碳足迹与全生命期评价
        5.3.4 室内环境质量:健康建筑与智能建筑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台港粤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湿热气候相关条文对比分析
    6.1 概述
    6.2 湿热气候与绿色建筑——应对与利用
        6.2.1 传统建筑应对湿热气候:被动式通风设计
        6.2.2 现代建筑应对湿热气候:机械设备降温除湿
        6.2.3 从超越建筑尺度出发综合应对湿热气候
        6.2.4 利用湿热气候资源:太阳能、雨水与生态资源
    6.3 基于湿热气候分析的评价点梳理
        6.3.1 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气候应答设计”大类介绍
        6.3.2 结合绿色社区标准完善评价点梳理
        6.3.3 评价点梳理:覆盖全生命期、兼顾室内外环境舒适
    6.4 湿热气候相关条文对比分析与优化路径
        6.4.1 绿化与景观:优化绿化量化评价指标,兼顾生态效应
        6.4.2 自然环境保护:构建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
        6.4.3 雨水管理:基地保水、雨水径流控制与雨水利用
        6.4.4 室外风环境:超越建筑尺度的风环境分析与设计优化
        6.4.5 室外热环境:综合措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6.4.6 室外光环境:光照分析、遮阳与防止自然光光污染
        6.4.7 太阳能利用:综合建筑与场地的太阳能开发潜力评估
        6.4.8 建筑自然通风:公共空间自然通风与结合空气品质综合评价
        6.4.9 门窗气密性:兼顾门窗材料性能,以漏风率为评价指标
        6.4.10 外立面与围护结构:减少得热量与提升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6.4.11 机械设备性能:用户需求、空气质量影响与新风全热交换
    6.5 本章小结
结论
    研究成果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远大空气净化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2.1 理论基础
        1.2.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远大空气净化产品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2.1 远大洁净空气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2.2 远大空气净化产品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2.2.1 政治环境分析
        2.2.2 经济环境分析
        2.2.3 社会环境分析
        2.2.4 技术环境分析
    2.3 远大空气净化产品的行业环境分析
        2.3.1 行业结构分析
        2.3.2 行业竞争对手
    2.4 远大空气净化产品的微观环境分析
        2.4.1 顾客
        2.4.2 供应商
        2.4.3 公众
        2.4.4 营销中介
        2.4.5 资源能力
    2.5 远大空气净化产品SWOT分析
        2.5.1 优势和劣势分析
        2.5.2 机会和威胁分析
        2.5.3 SWOT营销战略
第3章 远大空气净化产品市场识别与再定位
    3.1 市场分析
        3.1.1 市场规模预测
        3.1.2 消费市场需求分析
    3.2 市场细分
        3.2.1 市场区域细分
        3.2.2 消费群体细分
        3.2.3 消费者行为细分
    3.3 目标市场选择
        3.3.1 目标客户分析
        3.3.2 目标市场策略
    3.4 市场定位
        3.4.1 消费者利益市场定位
        3.4.2 消费市场的配套定位
第4章 远大空气净化产品营销策略的制定
    4.1 产品策略
        4.1.1 远大空气净化产品介绍
        4.1.2 产品和品牌市场定位
        4.1.3 智能化改进
        4.1.4 提升用户体验感
        4.1.5 服务流程优化
    4.2 价格策略
        4.2.1 远大空气净化产品的原定价
        4.2.2 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定价
        4.2.3 远大空气净化产品的定价调整
    4.3 渠道策略
        4.3.1 渠道形式的多样化
        4.3.2 电商营销渠道强化
        4.3.3 经销渠道利益优化
    4.4 促销策略
        4.4.1 人员促销策略
        4.4.2 促销方式
第5章 远大空气净化产品营销策略的实施保障
    5.1 资源配置提升
        5.1.1 组织资源的配置
        5.1.2 财务资源的配置
        5.1.3 服务资源的配置
        5.1.4 信息资源的配置
    5.2 预计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CRS建筑策划模式的绿色酒店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酒店建筑能耗巨大
        1.1.2 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建设美丽中国
        1.1.3 我国建设项目中建筑策划的缺失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及必要性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界定
        1.3.1 绿色酒店
        1.3.2 信息要素
        1.3.3 研究界定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关于建筑策划的研究
        1.4.2 关于绿色酒店的发展研究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2章 CRS建筑策划模式及绿色酒店理论研究
    2.1 CRS建筑策划模式
        2.1.1 CRS建筑策划模式的基本程序和特征
        2.1.2 CRS策划矩阵体系
        2.1.3 CRS策划模式的优势
    2.2 绿色酒店的基本理论
        2.2.1 绿色酒店的本质及内涵
        2.2.2 绿色酒店的设计要点及运营理念
    2.3 绿色酒店实例分析及研究
        2.3.1 绿色酒店的实例分析
        2.3.2 绿色酒店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CRS策划模式下绿色酒店建筑策划的技术路线
        2.4.1 CRS建筑策划模式在绿色酒店方面的适用性分析
        2.4.2 针对绿色酒店内涵的信息要素分类
        2.4.3 绿色酒店策划的技术路线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CRS模式下绿色酒店建筑策划的基本程序
    3.1 绿色酒店的目标确定
        3.1.1 绿色酒店的生命体系
        3.1.2 基于评价标准的明确目标
    3.2 绿色酒店的信息收集与事实分析
        3.2.1 信息收集的途径
        3.2.2 收集信息的内容
        3.2.3 信息的分析与提取
    3.3 绿色酒店的项目策划概念检验
        3.3.1 组织机构及决策者
        3.3.2 策划概念的选取
        3.3.3 操作概念
    3.4 绿色酒店建筑策划的基本需求
        3.4.1 建筑功能需求
        3.4.2 空间形式需求
        3.4.3 成本控制需求
        3.4.4 时间进度控制
    3.5 绿色酒店策划的问题陈述
        3.5.1 初步任务书的制定
        3.5.2 策划概念的示意
        3.5.3 策划成果的表达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针对节能环保目标导向的信息要素策划研究
    4.1 绿色酒店的基地选择与环境建设
        4.1.1 绿色酒店的基地选择
        4.1.2 结合环境的绿色酒店场地策划
    4.2 绿色酒店空间关系的策划建构
        4.2.1 外部形态策划
        4.2.2 空间布局策划
        4.2.3 交通流线策划
    4.3 节能技术在绿色酒店设计中的策划建构
        4.3.1 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
        4.3.2 低能耗建筑构造和设备的利用
        4.3.3 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
        4.3.4 节能技术与经济成本效益分析
    4.4 绿色酒店运营和管理的策划建构
        4.4.1 绿色酒店策划中的绿色行为
        4.4.2 绿色酒店策划中的绿色管理
        4.4.3 绿色酒店策划中的智能技术
    4.5 运营前置思维与绿色酒店策划的信息要素筛选
        4.5.1 运营前置与绿色酒店建筑策划
        4.5.2 针对节能环保目标的信息要素筛选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CRS模式下绿色酒店建筑策划应用—以长春中懋国际酒店项目策划为例
    5.1 项目整体情况
        5.1.1 项目概况
        5.1.2 场地分析
    5.2 CRS模式下绿色酒店的策划过程
        5.2.1 策划团队组成和基本程序
        5.2.2 策划的矩阵体系
        5.2.3 筛选重要的信息要素
    5.3 绿色酒店策划结果的表达
        5.3.1 项目总体概况
        5.3.2 设计依据
        5.3.3 设计要求
    5.4 策划指导下的设计表达
        5.4.1 基地的选址
        5.4.2 结合环境的建筑设计
        5.4.3 高效的空间关系
        5.4.4 适宜的节能技术
        5.4.5 绿色运营和管理体系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四、智能住宅的人性化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使用者需求的高层居住小区地下车库设计策略研究[D]. 魏文博.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4)
  • [2]站城一体化发展模式下停车换乘系统的公共停车空间设计研究[D]. 刘恩宇.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8)
  • [3]P公司伊朗市场的竞争战略研究[D]. 彭新添.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高品质住宅的品质需求识别及品质评价研究[D]. 项秋银.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5]沈阳市低碳物业管理模式构建研究[D]. 李行. 沈阳建筑大学, 2020(04)
  • [6]绿色物业管理可持续发展方式研究[A]. 山东山青物业管理研究院. 2019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课题研究成果, 2019
  • [7]物业管理人才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A]. 深圳房地产和物业管理进修学院. 物业管理课题研究优秀成果汇编(2016-2018), 2019
  • [8]基于对比分析的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优化路径研究[D]. 徐拓. 华南理工大学, 2019
  • [9]远大空气净化产品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张锁. 湖南大学, 2019(01)
  • [10]基于CRS建筑策划模式的绿色酒店设计策略研究[D]. 刘吉源. 吉林建筑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智慧住宅人性化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