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现状及治理对策

玉溪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现状及治理对策

一、玉溪市城镇生活垃圾填埋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峥[1](2021)在《T市S区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林坚[2](2020)在《温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的政府职能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和边远地区生产力水平逐渐得到提升,农民的基本物质生活的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导致了我国农村的生活废弃物和垃圾日益增多,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现象。目前,农村地区垃圾问题十分严重,这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活以及农村的环境和生活质量。为了对温州市农村垃圾分类管理中的政府职能展开深入研究,本文主要综合介绍和运用了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访谈等多种方法,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工具,选取了浙江省温州市部分农村作为走访调查研究对象,并在走访过程中对村干部和环保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通过了解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的规划,包括分类标准的制定、分类收运模式、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政府的引导和监管、政策法规的制定,深入分析温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政府职能的履行现状。充分分析温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政府职能履行中出现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不完善、多头管理权责不清、宣传教育不够深入、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分析存在政府规划不合理、管理不完善,宣传不到位、奖惩机制不完善,法制环境未建立、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提出促进温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政府职能履行顺畅的对策建议。本文提出促进温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政府职能履行顺畅需要合理规划收运体系、优化管理结构,加强宣传教育、优化奖惩机制,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等对策建议。

杨角[3](2020)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实现路径研究》文中认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城市发展绿色转型,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当前在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同时也是今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本文通过综合借鉴政治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学科相关重要理论和研究范式,基于比较客观而又丰富详实的数据资料,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评价法、案例研究法以及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历史演变历程、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及其可能的原因、我国绿色城镇化的理论机理、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总结及其对我国的借鉴启示以及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现实路径等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科学、客观深入、细致严谨地分析、论证和研究。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历程可分为起步发展阶段、稳步发展阶段、深入发展阶段以及蓬勃发展阶段等四个阶段;人口压力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以及城镇布局不当与规模结构不合理问题是现阶段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资源环境承载力薄弱的现实国情、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经济利益驱动、过快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速度、城镇化建设重心偏离以及部分城镇居民环保意识观念淡薄、我国民间环保公益组织力量薄弱、新闻媒体与舆论监督作用略显不足等均是造成当前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与挑战的客观原因。第二,与传统城镇化不同,绿色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绿色城市建设,从而推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发展。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能够优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这是通过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整体向下移动或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左移两种途径来实现的;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系统具有优化或胁迫作用。反过来,生态环境系统对城镇化同样具有促进或约束作用。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两大系统之间这种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交互耦合关系就构成中国绿色城镇化的内在运行机理;中国绿色城镇化的发展演变可划分为绿色治理阶段和绿色文明阶段两个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城镇绿色发展方式不尽相同。第三,从2012—2017年: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不高;该阶段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整体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并且可明确划分为三个演变阶段;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基本呈现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总体格局,并且这一总体格局尚未出现较大改变,东部地区城市绿色发展实力依然最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绿色发展实力依然相对较弱,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大的区域不平衡性和空间分异性,梯度分布特征较为显着;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状况呈现出显着的规模特征,城市规模越大,其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状况就越好;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状况还呈现出显着的行政级别特征,城市行政自主性权利越大,其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和状况就越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政府环境规制是影响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因素、技术创新因素和政府环境规制因素对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有着显着的正向影响。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对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有着不显着的负向影响。第四,国外绿色城镇化实践起步较早,目前其已积累起极为丰富的成功经验。这些国家既包括美国、日本、德国、瑞典、丹麦、挪威、瑞士、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众多发达国家,同时也包括巴西、南非等部分发展中国家。北京、上海和贵阳是国内践行绿色城镇化理念和实践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它们在这方面起步较早,发展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且已经积累起了比较丰富的成功经验。总结与分析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实践的共同经验与普遍规律对今后推动我国绿色城镇化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第五,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在绿色城镇化发展中的关系、要高度重视绿色城市规划的重要引领作用、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政府重要的引导作用、要构建与绿色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绿色产业结构、要全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城市管理与运营、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在绿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来推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以及要以系统思维全面推进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是推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所必须要遵循的九大基本原则。第六,绿色城镇化建设与发展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路径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层次目标路径共同组成的有机统一体。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升级、大力弘扬绿色生态文化、着力推动社会绿色进步发展以及切实改善与修复生态环境是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终极目标实现的有效路径。本文最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研究视角创新。城镇化问题和绿色发展问题是当前国内外学界研究中的两个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以往绝大多数学者都是单独研究这两个问题,要么是单独研究城镇化相关问题,要么是单独研究绿色发展相关问题,较少有学者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做一交叉研究。本文试图将城镇化问题和绿色发展问题这二者结合起来,基于现阶段我国绿色发展这一全新的现实背景,站在绿色发展这一全新的研究视角下重新审视和看待我国城镇化问题,着重研究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实现路径问题,以期取得与以往研究成果有所不同的新的研究观点和研究结论,进一步指导今后我国绿色城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就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因此,本文最重要和最突出的创新之处就在于研究视角创新。第二,研究方法创新。以往大多数学者在对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和综合评价过程中,绝大多数都选择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TOPSIS法等综合评价方法,鲜有学者使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并且考虑到研究方法的适用性问题,本文选择使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和综合评价。因此,研究方法创新就成为本文的一点创新之处。第三,研究观点创新。本文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观点。具体如下:一是,城镇化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两大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交互耦合关系构成中国绿色城镇化的内在运行机理。中国绿色城镇化的发展演变可划分为绿色治理阶段和绿色文明阶段两个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城镇绿色发展方式不尽相同。二是,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呈现出显着的规模特征和行政级别特征:城市规模越大,其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越高;城市行政级别越高,其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也越高。三是,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也要重视发挥政府的重要引导作用,要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绿色城镇化向前发展。四是,要以城市管理与运营方面的不断创新持续推动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五是,要促进信息化和绿色城镇化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引领和推动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这些新观点也是本文的一点创新之处。第四,评价指标体系创新。本文在对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与综合评价过程中,是在对绿色城镇化概念内涵重新界定并基于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借鉴的基础上,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动态性、典型性与可比性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构建了与其他研究成果有所不同的由经济发展、资源高效、环境友好和社会进步等4个一级指标及其所属20个二级指标所组成的比较全面的、科学合理的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在该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法对2012—2017年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测度与综合评价,这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

张婧怡[4](2020)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研究 ——以府际合作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生活垃圾分类时代正式来临,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时至今日,全国所有地级市均已开展垃圾分类。2017年6月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100个县(市、区)试点地区,将开展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其中包括江西省瑞昌市、北京市门头沟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等。各级政府越来越强调农村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中重点关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的解决。处理好农村垃圾治理,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社会的稳定、村民幸福感的提升,对全国的环境治理乃至经济进步、社会稳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当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还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例如,生活垃圾治理主体责任不明、治理环节联系松散、相关法律与政策尚待完善等。本文从府际合作视角出发,强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多主体参与。首先梳理了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历程,介绍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治理总体情况。其次总结首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示范县的具体举措及其取得的成功经验,分析四种治理类型的特点及其适用条件。接下来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及系统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指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借鉴示范地区治理工作的经验,从治理主体间的合作,治理流程的整合到合作制度的完善三个方面构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府际合作机制。进而基于这三个维度,对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提出具体的建议措施:建立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的府际合作格局,通过市场化运作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府际合作,完善府际合作治理平台等。

宋文[5](2020)在《大连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地区具有人口密度低,居民区分散和工业发展水平低的特点。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不仅危害着城市居民的健康,同时还会对农村地区的生态平衡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及相关管理系统的规划建设,可以确保农村环境不受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不可逆转地影响。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类型会随季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有变化。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与城市生活垃圾的组分越发趋同,但是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是分布范围广,管理难度大,因此很难直接套用城市的集中制生活垃圾处置措施。农村生活处理应主要采用就地处置,就地利用的方式。本论文的调查研究,主要以大连市农村环境整治为背景,利用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的方法来获得准确而详尽的社会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农村地区社会情况和生活垃圾处理理设施运行情况,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归纳整理。为了更好地了解农业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情况,本文使用层次分析法来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数据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对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的水平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各涉农地区的垃圾处理水平进行排名,分出优劣。其中以旅顺口区和长兴岛工业区的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较高,而瓦房店市、庄河市和普兰店市的处理水平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鉴于庄河市是大连市的水源保护地,关系到大连市的用水安全。因此,本论文将着重研究庄河市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并提出一个针对庄河市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的规划,从而达到提高垃圾处理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的目的。

王敏[6](2020)在《云南山区土地梯度承载力空间分异及土地开发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土地承载力是衡量土地资源承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的科学依据,是指导国土空间开发、整治,提升区域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与约束条件。因此,对于土地承载力的研究一直以来便是学界和政府机构探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中共十九大以后,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约束性作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文件的出台,更是强调区域土地承载力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重要性。中国是世界上的山区大国,山区面积(包括高原、山地和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69%。云南作为我国山区的典型代表,山区面积占比94%。山地垂直地带性和海拔梯度性明显,深刻影响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人口空间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提高土地承载能力、优化土地资源开发是云南山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论文从地理学综合观出发,以云南为研究的空间载体,在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云南垂直地带性和海拔梯度性明显的山区区域特征,尝试提出并界定土地梯度承载力的内涵和外延,构建土地梯度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筛选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等为主的方法模型,定量与定性深入分析云南山区土地梯度承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剖析影响土地梯度承载力的因素,探讨土地开发优化类型和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云南山区土地资源承载能力、促进山区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提供区域理论与实践的有益尝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说明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简述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二章为国内外研究综述。主要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土地承载力和土地开发优化的相关理论研究,分析承载力、土地承载力、土地综合承载力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并界定土地梯度承载力的内涵和外延,并从地理学的空间观,论述土地梯度承载力评价与土地开发空间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为云南山区基础环境特征。从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现状三个方面分析归纳云南省基础环境特征,为科学合理的筛选构建土地梯度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提供客观基础。第四章为云南山区土地梯度承载力空间分异。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云南垂直地带性和海拔梯度性明显的山区区域特征,筛选构建集成云南土地梯度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定量与定性深入分析云南山区土地梯度承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剖析影响土地梯度承载力的因素。第五章为云南山区土地开发优化类型特征。以土地开发优化为目标,基于土地梯度承载力评价结果,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主的空间分析法,从县域空间尺度,分析提出云南129个县(市区)土地开发优化类型分区。第六章为云南山区土地开发优化对策建议。结合土地梯度承载力空间分异特征、土地开发优化类型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云南山区土地开发优化对策建议。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展望。归纳总结研究的主要结论,就不足之处和后续可改进的地方进行说明,并展望今后可深化研究的方面。

余思溢[7](2020)在《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南充市为例》文中指出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城市人口规模的快速增加加快了城市生活垃圾数量的飙升,进而导致了一系列与环境污染治理的问题。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未能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不仅对居民居住的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造成污染和危害,而且严重阻碍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第十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了以构建政府为主导、居民为主体、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方向。如何处理中小城市的生活垃圾?尤其是基于中小城市如何构建政府、居民、企业等多元主体为中心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策略推动城市文明发展?本文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选择南充市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现状、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地区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先进经验,就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体制单一、居民环保意识不足等问题,南充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此,需要发挥政府、居民和企业的共同作用,健全政策法规、完善监管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加强宣传教育、采取奖惩措施、创新治理模式,以推进南充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全面开展。

程苏嘉[8](2020)在《N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策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自2014年我国启动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整治行动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政策,并通过提供专项治理资金、开展治理效果检查等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的治理,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是面向基层,与村民利益直接相连。因而,在具体的治理工作中关系交错、情况复杂。因此,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农村生活垃圾现有的治理对策还存在“一刀切”现象,忽视了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和村民习俗的特殊性;二是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主体过多、部门职能分割、监督和控制系统尚未完善;三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缺乏运营资金与技术,难以保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持续跟进。由此,如果上述问题得不到科学合理的有效解决,必然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的缺失,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就会陷入“一阵风”式的运动模式,那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现乡村振兴,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也将难以落到实处。本文选择以西部N市为研究样本,以N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N市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现状、问题成因进行实证调查和学理分析,在结合国内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N市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对策建议。从整体结构上看,本文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样本概况等。第二章“N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主要描述了 N市农村生活垃圾的形成及特征,以及N市政府处理生活垃圾的相关政策、政策的历史演变、现有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第三章“N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现存的问题及成因”,重点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式,探讨农村生活垃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管理体制与治理要求不相适应、收运处理的设施滞后、混合收运弊端严重、处理技术与管理人才缺乏、村民认知和参与意愿不足等。究其成因在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主体博弈下治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生活垃圾治理资金供给不足、传统习俗对村民处理垃圾的影响大。第四章“国内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经验启示”,通过总结国内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得到相关经验启示: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农户适当付费、进行垃圾生活分类、公众的热情参与、创新技术等,会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治理产生重要作用。第五章“完善N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对策建议”,主要针对N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现状和问题成因,提出了健全治理体系和政策法规、完善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机制、强化相应的资金保障、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宣传和创新科学技术等对策建议。

牛森[9](2019)在《XX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化进展进程越来越快,城市人口越来越多,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负担也越来越重。传统的垃圾填埋法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环带包围,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应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更高要求,传统的垃圾填埋法已不再适用于当前社会发展需要,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主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方式将在未来的十几甚至几十年内,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流方式。近年来,国务院及国家各部委多次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加快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加强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东部地区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60%以上。城市垃圾焚烧同样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保方面的考验,如何在焚烧过程中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经济社会效益,使得城市垃圾焚烧真正长久地成为利国利民的社会事业。本文从项目后评价研究理论入手,通过分析目前国内城市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情况,阐明了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行项目后评价研究分析的重要性。以XX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例,结合XX市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人口增长情况,从项目实施工程评价、建设条件评价、经济社会影响评价和综合后评价等方面,通过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对比分析,对XX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行了评价论证,并最终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本文将项目后后评价理论研究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科学地得出分析结果,并提出合理建议,对垃圾焚烧发电类项目实施和企业投资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邹婷婷[10](2019)在《S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的综合效益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量越来越大。相关建设项目不断涌现,这些项目既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研究的S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是当地政府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城市发展需要而实施建设的环保基础设施。论文对项目建设和运营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融资方式采用BOT模式,政府特许经营期为20-30年较为合适。政府和企业双赢平衡的关键在于:工程决策方面,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提出周密细致的项目计划供政府决策;工程质量与安全方面,主要措施是通过发挥了私营机构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安全生产的组织保证体系,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明确工作、工序和工程产品质量控制目标,强化政府质量监督机构、施工单位和社会监理单位的责任,确保项目的建设符合社会公众利益;工程进度方面,应把握工程项目寿命周期全过程的各项工作时间的计划、实施、检查、调整等一系列工作。该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体现在减轻了当地政府的财政压力,解决了经济落后地区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不足问题,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同时,投资方在特许经营期内总投资收益率为6.93%,经济效益良好;环境效益分析显示,每年减少碳排放8.5万t,缓解了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办法,对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和理论研究进行分析,构建垃圾焚烧发电的综合效益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项目建设运营期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综合性评价。本项研究提出适合粤东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一种垃圾处理模式,供政府部门决策做参考,也可对国内其他地区同类项目的建设提供借鉴。

二、玉溪市城镇生活垃圾填埋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溪市城镇生活垃圾填埋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温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的政府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生活垃圾
        2.1.2 垃圾分类
        2.1.3 政府职能
    2.2 相关理论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三章 垃圾分类管理中政府职能的履行现状
    3.1 垃圾分类收运体系的规划
        3.1.1 分类标准的制定
        3.1.2 垃圾分类收运模式
        3.1.3 基础设施的建设
    3.2 政府的引导与监管
        3.2.1 政府的引导
        3.2.2 政府的监管
    3.3 政策法规的制定
第四章 垃圾分类管理中政府职能履行的问题与成因
    4.1 政府职能履行的问题
        4.1.1 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不完善
        4.1.2 多头管理权责不清
        4.1.3 政府宣传教育不够深入
        4.1.4 缺乏有效的监管
    4.2 成因分析
        4.2.1 政府规划不合理,管理不完善
        4.2.2 政府宣传不到位,奖惩机制不完善
        4.2.3 法制环境未建立,政府监管机制不健全
第五章 促进垃圾分类管理中政府职能履行顺畅的对策建议
    5.1 合理规划收运体系,优化管理结构
        5.1.1 完善垃圾分类收运体系,推进配套设施建设
        5.1.2 优化管理结构,引入市场机制
        5.1.3 鼓励社会组织参与
    5.2 加强宣传教育,优化奖惩机制
        5.2.1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
        5.2.2 制定有效的奖惩制度
    5.3 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制度建设
        5.3.1 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政策保障
        5.3.2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
    2.2 国内文献
    2.3 文献简要评述
第三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城镇化
        3.1.2 “城镇化”与“城市化”概念辨析
        3.1.3 新型城镇化
        3.1.4 绿色发展
        3.1.5 绿色城镇化
        3.1.6 耦合
    3.2 相关理论介绍
        3.2.1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
        3.2.2 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
        3.2.3 可持续城镇化理论
        3.2.4 生命周期理论
        3.2.5 系统理论
        3.2.6 PSR框架模型
第四章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历史、面临问题及原因剖析
    4.1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历程
        4.1.1 起步发展阶段
        4.1.2 稳步发展阶段
        4.1.3 深入发展阶段
        4.1.4 蓬勃发展阶段
    4.2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4.2.1 人口问题影响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4.2.2 资源问题限制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4.2.3 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4.2.4 城镇布局不当与规模结构不合理问题严重影响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4.3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剖析
        4.3.1 资源环境承载力薄弱的现实国情
        4.3.2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
        4.3.3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4.3.4 经济利益驱动
        4.3.5 过快的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速度
        4.3.6 城镇化建设重心偏离
        4.3.7 其他原因
第五章 中国绿色城镇化的理论机理分析
    5.1 绿色城镇化的理论依据
        5.1.1 绿色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5.1.2 绿色城镇化的基本特征
    5.2 绿色城镇化的库兹涅茨分析
        5.2.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5.2.2 绿色城镇化优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5.3 绿色城镇化的作用机理分析
        5.3.1 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作用机理
        5.3.2 生态环境系统对城镇化的作用机理
        5.3.3 绿色城镇化的运行机理
    5.4 绿色城镇化的动态演化分析
        5.4.1 城镇化与环境压力关系的动态分析
        5.4.2 绿色城镇化演变的阶段分析
第六章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6.1 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6.1.2 指标体系的构成及其依据
    6.2 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方法选择
        6.2.1 评价方法选择
        6.2.2 权重的确定
        6.2.3 评价样本选择
        6.2.4 数据来源
    6.3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6.4 中国绿色城镇化影响因素分析
        6.4.1 研究假设与影响因素指标选取
        6.4.2 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6.4.3 回归结果与分析
第七章 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案例研究
    7.1 国外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
        7.1.1 德国埃朗根
        7.1.2 瑞典马尔默
        7.1.3 美国伯克利
        7.1.4 日本北九州
        7.1.5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
        7.1.6 巴西库里蒂巴
        7.1.7 南非约翰内斯堡
    7.2 国内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
        7.2.1 北京
        7.2.2 上海
        7.2.3 贵阳
    7.3 国内外绿色城镇化实践发展共同经验总结
第八章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原则、路径与对策
    8.1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
        8.1.1 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在绿色城镇化发展中的关系
        8.1.2 要高度重视绿色城市规划的重要引领作用
        8.1.3 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政府重要的引导作用
        8.1.4 要构建与绿色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绿色产业结构
        8.1.5 要全力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8.1.6 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城市管理与运营
        8.1.7 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在绿色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8.1.8 要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来推动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8.1.9 要以系统思维全面推进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
    8.2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8.2.1 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升级
        8.2.2 大力弘扬绿色生态文化
        8.2.3 着力推动社会绿色进步发展
        8.2.4 切实改善修复生态环境
    8.3 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8.3.1 加快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大力推动城镇经济发展
        8.3.2 着重加强城市绿色发展薄弱环节投入与建设
        8.3.3 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城市绿色发展政策
        8.3.4 不断优化城镇布局,充分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8.3.5 适当减少城市行政层级,适度扩大城市自主权
        8.3.6 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修复工作
第九章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不足及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2012—2017年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研究 ——以府际合作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研究概况
        1.3.2 研究内容
        1.3.3 既有研究的成绩与不足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相关概念
        2.1.1 生活垃圾的含义
        2.1.2 农村生活垃圾的含义
        2.1.3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含义
    2.2 府际合作理论概述
        2.2.1 府际合作理论产生的背景
        2.2.2 府际合作治理的内涵与特点
    2.3 农村生活垃圾府际合作治理机制的内涵
第三章 全国及试点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概况
    3.1 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日益严重
        3.1.1 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及构成
        3.1.2 农村生活垃圾的危害
    3.2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历程
        3.2.1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总体情况
        3.2.2 首批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政策颁布情况
    3.3 部分试点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验总结
    3.4 试点地区治理经验四种类型的适用条件及推广的局限性
        3.4.1 试点地区治理经验四种类型的优劣及其适用条件
        3.4.2 试点地区治理经验推广的局限性
第四章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问题
    4.1 生活垃圾分类推行仍存在困难
    4.2 收运环节仍存在薄弱之处
    4.3 无害化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4.4 未形成生活垃圾治理长效运行机制
第五章 府际合作视角下完善我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思路
    5.1 构建政府主导、村民主体的府际合作治理格局
        5.1.1 明确政府在府际治理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5.1.2 明确村民参与垃圾治理的主体职责
    5.2 统筹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各个环节协调发展
        5.2.1 构建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机制
        5.2.2 界定生活垃圾治理流程中各主体责任
        5.2.3 重视建立多元主体筹资机制
    5.3 建立与健全府际合作治理平台
        5.3.1 构建治理主体间沟通与合作的平台
        5.3.2 构建治理主体间的激励机制
        5.3.3 建立治理主体间的监管机制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大连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国外农村垃圾处理和规划现状
        1.2.2 国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规划现状
    1.3 我国涉农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1.3.1 农村地区的演变和发展
        1.3.2 农村地区垃圾污染的来源
        1.3.3 农村地区垃圾排放现状及特点
        1.3.4 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4.2 课题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大连市农村垃圾处理情况
    2.1 大连市概况
        2.1.1 自然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大连市乡镇情况
    2.2 大连市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现状
        2.2.1 垃圾总量及处理现状
        2.2.2 垃圾成分
        2.2.3 大连市农村地区垃圾排放现状
        2.2.4 垃圾收运体系和处理设施情况调查
        2.2.5 垃圾减量化和分类回收情况
        2.2.6 大连市农村地区环卫工人情况调查
        2.2.7 大连市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经费投入情况调查
    2.3 本章小结
3 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垃圾处理水平
    3.1 层次分析法理论基础
    3.2 通过层次分析法来建立分析模型
    3.3 为层次分析法建立判断矩阵
    3.4 依据层次分析法结果对生活垃圾处理水平进行评价
    3.5 未来大连市涉农地区垃圾处理水平展望
    3.6 本章小结
4 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规划实例研究——以庄河市为例
    4.1 庄河市概况
    4.2 庄河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概况
        4.2.1 生活垃圾的来源与成分
        4.2.2 生活垃圾的收集与治理
        4.2.3 现状垃圾处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4.3 庄河市生活垃圾产量预测
    4.4 庄河市垃圾收运体系规划
        4.4.1 生活垃圾的收集体系
        4.4.2 生活垃圾的处理体系
        4.4.3 配备设施的规划
    4.5 总结
5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A: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云南山区土地梯度承载力空间分异及土地开发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方法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之处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1 相关概念界定
        2.1.2 理论基础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2.1 土地承载力研究进展
        2.2.2 土地开发优化研究进展
        2.2.3 相关研究评述
第3章 云南山区基础环境特征
    3.1 自然资源环境特征
        3.1.1 地理区位条件特殊
        3.1.2 自然环境错综复杂
        3.1.3 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3.2 经济社会发展特征
        3.2.1 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
        3.2.2 社会发展进程总体平稳
        3.2.3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提升
    3.3 土地利用现状特征
        3.3.1 国土面积相对较大
        3.3.2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
        3.3.3 梯度分布差异明显
第4章 云南山区土地梯度承载力空间分异
    4.1 土地梯度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筛选
        4.1.1 数据来源
        4.1.2 评价指标体系筛选
    4.2 土地梯度承载力评价方法构建
    4.3 土地梯度承载力评价实证分析
        4.3.1 土地梯度承载力本底评价
        4.3.2 土地梯度承载力状态评价
        4.3.3 土地梯度承载力潜力评价
        4.3.4 土地梯度承载力综合评价
    4.4 土地梯度承载力影响因素
第5章 云南山区土地开发优化类型特征
    5.1 土地开发优化方法构建
        5.1.1 三维魔方法
        5.1.2 聚类分析法
        5.1.3 二维关联矩阵法
    5.2 土地开发优化结果分析
        5.2.1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5.2.2 土地利用发展分区
        5.2.3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第6章 云南山区土地开发优化对策建议
    6.1 因地制宜发展,差别化制定政策
    6.2 优化空间布局,切实保护耕地
    6.3 合理配置资源,集约利用土地
    6.4 “三效”均衡发展,保障生态安全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主要结论
    7.2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南充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城市生活垃圾
        (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
        (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
    二、理论基础
        (一)公共物品理论
        (二)循环经济理论
        (三)多中心治理理论
        (四)理论小结
第三章 南充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南充市的基本情况
    二、南充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现状
        (一)南充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
        (二)南充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处理量
        (三)南充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现状
        (四)问卷调查结果数据
    三、南充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二)基础配套设施与收运处置方式落后
        (三)宣传教育力度与居民环保意识不足
        (四)生活垃圾市场尚未形成产业化
第四章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经验
    一、国外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经验
        (一)日本
        (二)新加坡
        (三)瑞典
    二、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经验
        (一)上海
        (二)成都
        (三)常州
    三、启示与借鉴
        (一)健全的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法律体系
        (二)注重生活垃圾的源头减量与资源化
        (三)重视对居民的环保宣传教育
        (四)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
第五章 完善南充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一)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政策法规
        (二)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
        (三)建立有效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
        (四)提高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能力
        (五)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措施
    二、发挥居民的主体作用
        (一)进行全面持久的宣传教育
        (二)扩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覆盖范围
    三、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一)运用生活垃圾分类治理PPP模式
        (二)推动南充市生活垃圾市场形成产业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N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二)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述评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 农村生活垃圾
        (二)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五、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实地调查法
        (三) 对比分析法
    六、理论基础
        (一) 治理理论
        (二)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七、研究重点和难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八、样本概况
第二章 N市农村生活垃圾的现状
    一、农村生活垃圾的形成及特征
        (一) 农村生活垃圾的形成及规模
        (二) 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特征
    二、N市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政策演变
        (一)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相关政策
        (二)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实践过程
    三、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
        (一) 户投放、村收集处理
        (二) 户投放、村转运、镇处理
        (三) 户投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四) 户投放、村入户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五) 户分类、村入户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第三章 N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现存的问题及成因
    一、N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现存的问题
        (一) 管理体制与治理要求不相适应
        (二) 收运处理的设施滞后
        (三) 混合收运方式弊端突出
        (四) 管理人才和处理技术欠缺
        (五) 村民认知和参与意愿不足
    二、N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中的问题成因
        (一) 处理生活垃圾的法律制度不健全
        (二) 主体博弈下的治理责任落实不到位
        (三) 治理生活垃圾所需经费供给不足
        (四) 传统习俗对村民不重视环境保护影响大
第四章 国内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经验启示
    一、健全的法律法规是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法制保障
    二、政府财政支持是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资金保障
    三、村民适当付费是生活垃圾运营管理的有效方式
    四、从垃圾源头进行分类是垃圾回收利用的重要步骤
    五、市场化运作是治理农村生活垃可持续的重要手段
    六、公众广泛参与是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的力量保证
    七、科技创新是实现垃圾资源科学利用的技术保证
第五章 完善N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构治理体系
        (一) 建立城乡一体化管理的体制
        (二) 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方式
        (三) 选择合理的生活垃圾运营模式
        (四) 探索农村物业管理制度
    二、健全政策法规
        (一) 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二) 加大违法惩处力度
    三、完善治理机制
        (一) 厘清治理责任主体
        (二) 完善考核问责机制
        (三) 完善公众需求的表达机制
        (四) 加强基层环保机构建设
    四、强化资金保障
        (一) 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
        (二) 探索生活垃圾收费制度
        (三)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
    五、加强教育宣传
        (一) 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
        (二) 提高村民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
        (三) 加强新时代村规民约的制定
    六、创新科学技术
        (一) 加强环保设施建设
        (二) 推动科学技术创新
        (三) 加快信息化系统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9)XX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发展概况
        1.2.1 城市垃圾的含义及危害
        1.2.2 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方式
    1.3 我国城市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概述
        1.3.1 我国城市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现状
        1.3.2 我国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及优势
        1.3.3 城市垃圾焚烧发电的问题分析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主要研究内容
2 项目后评价研究相关理论概述
    2.1 项目后评价涵义
        2.1.1 项目后评价的定义
        2.1.2 项目后评价的特性
        2.1.3 项目后评价的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3 XX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及其实施过程评价
    3.1 SS能源集团概况
        3.1.1 企业概况
        3.1.2 SS能源集团投资项目主要技术状况
        3.1.3 SS能源集团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现状
    3.2 XX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概况
        3.2.1 项目基本情况
        3.2.2 项目决策理由及目标
        3.2.3 项目建设规模
        3.2.4 项目建设内容
        3.2.5 项目投资情况
    3.3 项目实施过程总结与评价
        3.3.1 项目前期决策情况与评价
        3.3.2 项目实施准备情况与评价
        3.3.3 项目建设实施情况与评价
        3.3.4 项目运行情况与评价
4 XX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施条件评价
    4.1 XX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政策符合性评价
        4.1.1 项目与发展规划符合性评价
        4.1.2 项目与产业政策符合性评价
        4.1.3 项目与行业准入符合性评价
    4.2 XX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原材料供应条件评价
        4.2.1 XX市城市垃圾收集运输现状
        4.2.2 人口现状及预测
        4.2.3 垃圾焚烧处理现状
        4.2.4 未来垃圾产量预测
        4.2.5 XX市城市垃圾成分特性及未来变化趋势
        4.2.6 XX市城市垃圾热值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
    4.3 XX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能源供应条件评价
        4.3.1 电力供应及输送条件
        4.3.2 水供应条件
        4.3.4 柴油供应条件
        4.3.5 垃圾供应条件
        4.3.6 项目能源消耗现状
        4.3.7 项目能源消耗评价
    4.4 XX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情况评价
        4.4.1 项目选址评价
        4.4.2 项目土地利用合理性评价
        4.4.3 项目节约土地资源情况
    4.5 XX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生态环境评价
        4.5.1 大气污染物影响评价
        4.5.2 废水影响评价
        4.5.3 固废影响评价
        4.5.4 噪声影响评价
        4.5.5 恶臭影响评价
        4.5.6 环保设施投资情况
        4.5.7 特殊环境影响
        4.5.8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5 XX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经济社会影响和风险评价
    5.1 经济影响评价
        5.1.1 投资估算与竣工决算对比评价
        5.1.2 经济效益对比分析与评价
        5.1.3 区域经济影响评价
    5.2 社会影响及风险评价
        5.2.1 社会影响评价
        5.2.2 社会风险评价及对策
6 XX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综合后评价
    6.1 逻辑框架法评价
    6.2 模糊评价法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S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的综合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
    1.3 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发展及研究现状
        1.3.1 国外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发展及研究现状
        1.3.2 国内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发展及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垃圾处理方式
    2.2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融资建设方式
        2.2.1 政府投资模式
        2.2.2 PPP模式
        2.2.3 BOT模式
    2.3 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的影响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活垃圾处理项目效益评价理论基础
    3.1 项目综合评价内容
    3.2 项目综合评价方法
        3.2.1 专家评审打分法
        3.2.2 层次分析法
        3.2.3 模糊综合评价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案例分析
    4.1 项目建设背景
        4.1.1 S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4.1.2 建设S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项目的必要性
        4.1.3 选择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
    4.2 项目概况
        4.2.1 项目建设内容
        4.2.2 项目的环保措施
        4.2.3 邻避问题的应对措施
    4.3 主要经济指标
    4.4 S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管理系统
        4.4.1 管理体制
        4.4.2 人员的来源及培训
    4.5 S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融资
    4.6 S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运营监管情况
        4.6.1 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营监管模式
        4.6.2 监管服务内容和工作范围
    4.7 S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工期安排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效益综合评价
    5.1 财务效益分析及评价
        5.1.1 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
        5.1.2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5.1.3 不确定性分析
        5.1.4 财务评价
    5.2 项目效益综合分析
        5.2.1 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集
        5.2.2 构建模糊关系矩阵
    5.3 项目运营现状
    5.4 本章小结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1 单位调查结果统计表
附录2 项目周边群众意见调查结果统计表
附录3 收运沿线群众意见调查结果统计表
附录4 团体调查意见汇总及建设方反馈表
附录5 个人调查意见汇总及建设方反馈表
致谢
附件

四、玉溪市城镇生活垃圾填埋现状及控制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T市S区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研究[D]. 李峥. 辽宁大学, 2021
  • [2]温州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 林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4)
  • [3]中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实现路径研究[D]. 杨角. 西北大学, 2020(07)
  • [4]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研究 ——以府际合作为视角[D]. 张婧怡. 天津商业大学, 2020(12)
  • [5]大连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评价研究[D]. 宋文.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6]云南山区土地梯度承载力空间分异及土地开发优化研究[D]. 王敏.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南充市为例[D]. 余思溢.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8]N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对策探讨[D]. 程苏嘉.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2)
  • [9]XX市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后评价研究[D]. 牛森. 青岛科技大学, 2019(01)
  • [10]S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项目的综合效益研究[D]. 邹婷婷.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玉溪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现状及治理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