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克宝肌肉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米克宝肌肉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一、弥可保肌肉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倩雯[1](2021)在《梅花针配合温和灸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比梅花针配合温和灸与单纯口服弥可保片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求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案。方法:选择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先选取双侧膈俞、气海、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并按照此顺序,进行温和灸,灸至皮肤潮红,再取梅花针,对麻木部位进行消毒后,进行弱刺激,以局部皮肤略见潮红,而无疼痛感为度。每天1次,每次50分钟,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期间休息2天。对照组:口服弥可保片,0.5mg/次,1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运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中医症状总积分:组内比较,两种疗法均能降低中医症状总积分(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中医症状总积分改善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状各单项积分:组内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均能降低中医症状各单项积分(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改善神疲倦怠、气短懒言、多汗症状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单项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组内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均能降低多伦多临床评分(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多伦多临床评分改善度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组内比较,两组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不显着(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的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梅花针配合温和灸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相较于口服弥可保片能够更好地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且梅花针配合温和灸疗法在改善神疲倦怠、气短懒言、多汗症状方面更具优势,值得肯定和研究。2.梅花针配合温和灸与口服弥可保片在改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感觉传导速度方面疗效相当,运动传导速度方面改善均不显着。

王欣欣[2](2020)在《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疗效评价与适宜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中药内服+局部皮肤针叩刺+背部走罐”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进行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技术适宜性、经济适宜性研究,技术操作规范研究,最终形成证据确凿、安全有效、操作规范、易于推广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方法:1.本课题将符合研究标准的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2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局部皮肤针叩刺+背部走罐”的中医综合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案治疗,疗程共6周。在入组前1周、治疗第3周、疗程结束后(第6周)及随访期(第10周)进行评价,运用肌电图检测DSPN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采用密西根州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中医症状积分量表评价患者的中医症候及SF-36生活质量量表测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2.运用调查问卷方法,对该方案开展适宜性研究,考察医疗人员对该方案的适宜性评价,同时调查患者对该方案的满意度评价;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该方案的经济适宜性进行研究,评价该方案的卫生经济学价值。3.依据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进一步明确中医综合方案的适应症、禁忌症,规范技术操作步骤及规程、关键技术环节、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及处理等,最终形成中医药规范技术操作文本。结果:1.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1.1基线资料结果(1)一般资料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糖水平、BMI、血压、血脂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分析后基线具有一致性,无统计学差异。DSPN症状发生在下肢的患者最多,且首发症状是以四肢远端的麻木为主。(2)效应指标的基线对比两组MDN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评分基线一致,组间具有对比性。两组DSPN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SF-36量表测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2两种方案治疗DSPN临床疗效结果中医综合方案和西医综合方案的有效率经ITT分析集和PPS分析集显示,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二者疗效相当。(1)MDNS评价结果治疗3周后组间MDNS总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6周后,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治疗6周后治疗组在各项评分方面组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对照组在感觉障碍及反射检查两项评分方面都有所下降,且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中医综合方案治疗6周后对于DSPN患者的感觉障碍、肌力及肌腱反射的恢复疗效显着,且在降低感觉障碍、肌力实验两项评分方面优于西医常规治疗。(2)神经传导速度评价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病位在上肢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均无明显改善。治疗组下肢患者腓总神经及腓浅神经在治疗后疗效优于治疗前;病位在四肢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比较,MNCV(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及SNCV(腓浅神经)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治疗6周后,下肢SNCV(腓总神经)组内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四肢SNCV(正中神经、腓浅神经)有统计学差异,余神经在治疗后无明显改善。(3)中医症候评分评价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后,肢软麻木、感觉减退等症状均有所改善,组内比较有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后,只有感觉减退改善明显。治疗6周后,组间比较在肢软麻木、四肢疼痛、感觉减退、四肢发凉、肢软无力及中医症状总分方面,中医综合方案优于西医常规方案;二者对于肌肉萎缩症状的改善均不明显。(4)SF-36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SF-36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均有改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6周和治疗3周后组间比较改善不明显。治疗6周后,中医综合方案明显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方案。(5)随访研究结果治疗6周结束后,随访期(第10周)观察DSPN患者的症状持续改善情况,组间没有差异性。1.3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分析经卡方检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适宜性评价结果2.1技术适宜性结果(1)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82名DSPN患者整体上对中医综合方案的评价较满意。大多数患者表示治疗时间安排合理,同时能够接受中药、皮肤针、拔罐这三种治疗方式;76.82%的患者表示该治疗方案有效。(2)医生对该技术适宜性评价结果30名医生对该方案适宜性评价较高,大部分医生认为该技术的操作要求、设备要求“极低”;该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2.2经济适宜性评价结果间接成本评价结果显示,治疗组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效果需要53.69个单位成本,对照组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效果需要62.54个单位成本;增量成本—效果分析法结果显示,西医常规治疗的患者比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的患者多获得一个单位的效果时,需要多支付71.06个单位的成本。3.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规范研究结果本研究对方案所涉及的技术操作参数进行切合临床实际的修订、完善和优化:(1)中药汤剂:药材标准依据;剂量;浸泡方法及时间;煎煮方法、煎煮时间;服药方法、注意事项等。(2)皮肤针疗法:针具;取穴(经)标准;叩刺方法:叩刺角度,叩刺频率,注意事项等。(3)拔罐疗法:用具;火力大小,吸附力松紧,拖罐力度、频率、时间;注意事项等。结论:1.DSPN不仅多发生于糖尿病晚期患者中,早期也多见;DSPN临床症状在四肢都有可能出现,但更易发生在下肢;DSPN患者的临床表现有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发凉等,但首发症状以麻木为主。2.在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基础上,基于对DSPN基本病因病机“气虚血瘀”及现代医学的认识,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中药内服+皮肤针局部叩刺+背部走罐”三者联合使用的中医综合方案可以改善DSPN患者的麻木、感觉减退、发凉、乏力等临床症状、体征,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本研究采用的“中药内服+皮肤针局部叩刺+背部走罐”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具有有效性、安全性、适宜性、经济性和规范性,是可供临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

王婷婷[3](2020)在《9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效果的循证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本研究在全面系统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护理文献,并结合GRADE证据分级系统对9项中医护理技术进行证据质量的评价。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者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从而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安全的护理服务,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方法有证可循,各项护理操作的实施有依有据。研究方法:以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为研究方法,通过确立研究问题、制定纳排标准和文献检索策略,在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4个中文数据库和Pub Med、Web of Science、Embase这3个外文数据库进行文献的检索。通过更新和制作系统评价以及进行系统评价再评价综合评定各项中医护理技术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效果,并结合GRADE系统对证据体进行等级划分。研究结果:本研究共制作6项系统评价,其中艾灸、中药离子导入、经皮穴位电刺激、耳穴贴压均为首次制作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耳穴贴压仅进行描述性分析不产生证据体;穴位贴敷和蜡疗在其他研究者系统评价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更新,对中药足浴、穴位注射和穴位按摩进行了系统评价再评价,最终除耳穴贴压之外的8项护理技术共产生73个结局指标,其中52个结局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GRADE分级系统对8项护理技术的52个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仅5项护理技术的6个结局指标为中级质量,其他均为低级或极低级质量等级。研究结论:中药足浴、穴位按摩、艾灸、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效果显着,证据等级为中级;中药足浴以及穴位注射在改善MNCV疗效佳,证据等级为中级;中药足浴、弥可保穴位注射、中药离子导入、蜡疗、经皮穴位电刺激、中药穴位贴敷、艾灸在改善SNCV疗效方面效果并不十分显着,证据等级为低级或极低级;艾灸、蜡疗、中药穴位贴敷和经皮穴位电刺激降低TCSS评分效果一般,证据等级为低级或极低级;中药穴位贴敷和蜡疗对于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一般,证据等级为低级;8项护理技术对于改善空腹血糖的效果均一般。

张淑婧[4](2019)在《阴阳透穴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阴阳透穴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预期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途径,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对比评价。方法本次研究方案采取随机对照原则,研究对象选取了内蒙古乌海市蒙中医院糖肾科门诊或住院部的DPN患者,符合中西医纳入标准,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维持原有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物或(和)注射用胰岛素、糖尿病健康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定时血糖监测)不变。在上述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加“甲钴胺片”(0.5mg/次,3次/日,餐后半小时服用)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针灸治疗,上肢病变时取穴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合谷透后溪,下肢病变时取阳陵泉透阴陵泉,丰隆透地机,悬钟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太冲透涌泉,留针30min。每日1次,7日1疗程,中间休息3天,四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组加配穴位注射疗法,取穴:三阴交(双)、阴陵泉(双)、太溪(双)。每穴注射0.25ml,一周3次,1周为一疗程,治疗四疗程。观察记录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疗效性指标有中医证候积分、Toronto评分、腓总神经NCV,并运用统计学进行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对中医症候总积分的影响,四个疗程后试验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从单个中医症状来说,试验组患者肢末麻木、软弱无力、感觉减退、肢末刺痛及全身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于肌肉萎缩改善不明显(P>0.05);对照组在肢末麻木、软弱无力、感觉减退及全身症状方面得到缓解(P<0.01),在肢末刺痛、肌肉萎缩方面临床疗效一般(P>0.05)。同时研究发现试验组在肢末麻木、软弱无力、肢末刺痛方面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总之,阴阳透穴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可以改善DPN的临床主要症状以及中医症候总积分。(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四个疗程的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Toronto积分比较:四个疗程后,试验组在多伦多症状、多伦多反射、多伦感觉和多伦多总积分方面都有所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多伦多症状、多伦多感觉和多伦多总积分方面下降(P<0.05);治疗后试验组在多伦多感觉和多伦多总积分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阴阳透穴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4)Toronto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多伦多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腓总神经的NCV比治疗前均有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腓总神经NCV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阴阳透穴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可以更好的提高DPN的腓总神经MCV和SCV。(6)安全性方面: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药物对患者的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指标产生不良影响,未发生过敏及皮肤溃疡、红肿等不良反应。结论阴阳透穴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对DPN疗效显着,可以改善DPN患者肢末麻木、软弱无力、感觉减退、肢末刺痛及全身症状,明显降低中医证候总积分和Toronto总评分,显着提高了腓总神经的NCV;并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由此说明本方案安全可靠,值得我们在临床推广应用。

陈林青[5](2018)在《推拿“束悗疗法”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推拿“束悗疗法”治疗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指标变化,明确作用机理,为推拿“束悗疗法”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奠定实验性基础。方法:采用成功造模的36只糖尿病大鼠,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模型组、药物组和推拿组,每组12只。另外取10只大鼠(同一批鼠龄和体重相匹配)作为正常组。推拿组采用束悗疗法治疗,治疗部位位于腹股沟中点,相当于冲门穴的位置,采用“缓压快放”和“快按缓放”两种方式进行按压,每天治疗一次,共治疗8周;药物组采用肌肉注射弥可保(甲钴胺针)治疗,隔日治疗一次,左右腿交替注射以利于吸收,共治疗8周。对模型组、药物组、推拿组和正常组四组分别解剖取材,测量大鼠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坐骨神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体重和血糖的含量等指标,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推拿组与模型组比较,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实验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指标有明显提高。结论:采用推拿“束悗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明显改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由此推理,推拿“束悗疗法”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增加神经组织细胞营养供应,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进而提高坐骨神经传导功能。

朱蓉[6](2017)在《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目的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以穴位为切入点,根据作用于穴位的不同方式将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中医护理技术分为穴位注射、穴位按摩、穴位敷贴三类,收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对DPN临床总有效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安全性四个结局指标的干预效果,以期为临床实施提供证据支持,为提高DPN中医护理技术临床试验性研究的质量提供方法学参考,为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按“PICOS”要素制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并拟定详细的检索策略。通过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AMED、CINAHL、CBM、CNKI、VIP、WanFang Data数据库,收集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干预DPN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的截止日期至2016年4月。使用EndNoteX7软件管理文献并去除重复文献,由3名研究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根据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文献偏倚风险的评价,并自制数据提取表提取数据,最后采用Revman5.3.5软件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穴位注射、穴位按摩、穴位敷贴)对DPN临床总有效率,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干预效果并评价其安全性,其中穴位注射干预DPN的研究中,为减少临床异质性,根据注射药物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subgroup analysis)。结果共纳入69项研究,其中穴位注射51项,穴位按摩8项,穴位敷贴10项。偏倚风险评价多为不清楚,系统评价结果如下:1.临床总有效率:(1)穴位注射的研究中,51项研究报告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显示,穴位注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值比(odds ratio,OR)=4.51,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3.80,5.37),P<0.00001]。根据注射药物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亚组分析显示弥可保穴位注射组、中药穴位注射组、B族维生素穴位注射组、其他药物穴位注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2)穴位按摩的研究中,8项研究报告了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显示,穴位按摩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7.27,95%CI(4.44,11.90),P<0.00001]。(3)穴位敷贴的研究中,9项研究报告了临床总有效率,Meta分析显示,穴位敷贴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4.03,95%CI(2.64,6.17),P<0.00001]。2.感觉神经传导速度:(1)穴位注射的研究中,10项研究报告了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注射组正中神经的SNCV改善优于对照组[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4.06,95%CI(3.47,4.64),P<0.00001]。5项研究报告了腓总神经的S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注射组腓总神经的SNCV改善优于对照组[MD=4.50,95%CI(3.13,5.87),P<0.00001]。各亚组分析显示,穴位注射组大部分SNCV的改善优于对照组。(2)穴位按摩的研究中,2项研究报告了左、右胫神经的S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按摩组左、右胫神经的SNCV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72,95%CI(-5.42,1.99),P=0.36],[MD=1.49,95%CI(-0.43,3.40),P=0.13]。(3)穴位敷贴的研究中,2项研究报告了腓肠神经的S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敷贴组腓肠神经的SNCV改善优于对照组[MD=2.38,95%CI(1.19,3.57),P<0.0001]。3项研究报告了正中神经的S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敷贴组正中神经的SNCV改善优于对照组[MD=1.17,95%CI(0.46,1.89),P=0.001]。描述性分析,2项研究胫神经的SNCV改善均优于对照组。3.运动神经传导速度:(1)穴位注射的研究中,9项研究报告了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注射组腓总神经的MNCV改善优于对照组[MD=3.88,95%CI(2.32,5.44),P<0.00001]。各亚组分析显示,穴位注射组大部分MNCV改善优于对照组。(2)穴位按摩的研究中,2项研究报告了左、右胫神经的M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按摩组左、右胫神经的MNCV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21,95%CI(-1.07,3.48),P=0.30],[MD=1.41,95%CI(-0.33,3.14),P=0.11]。(3)穴位敷贴的研究中,5项研究报告了腓总神经的M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敷贴组腓总神经的MNCV改善优于对照组[MD=2.47,95%CI(1.79,3.16),P<0.00001]。2项研究报告了腓浅神经的MNCV改善情况,Meta分析显示,穴位敷贴组腓浅神经的MNCV改善优于对照组[MD=2.49,95%CI(1.69,3.30),P<0.00001]。4.安全性:穴位注射有6例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另有一部分患者出现肌肉酸胀的症状。穴位敷贴有10例患者出现皮肤发红、瘙痒或皮疹的症状。但上述症状均逐步缓解或消失,穴位按摩无不良反应。结论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穴位注射、穴位按摩、穴位敷贴)对DPN患者是一种有效、较安全的护理技术。穴位注射的临床总有效率、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不同药物的亚组分析大部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穴位按摩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穴位敷贴的临床总有效率、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安全性评价中,穴位注射有6例患者出现局部疼痛,另有一部分患者出现肌肉酸胀的症状。穴位敷贴有10例患者出现皮肤发红、瘙痒或皮疹的症状。但上述症状均逐步缓解或消失,穴位按摩无不良反应。由于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多为不清楚,部分结局指标纳入的研究较少,因此需谨慎对待此研究结论。今后应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规范报告的形式,将高质量的证据运用于DPN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实践。同时,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中医护理技术。

张彩红[7](2016)在《针灸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临床上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麻木、疼痛,病情严重出现肌肉萎缩甚至局部瘫痪,对人们健康生活造成极大影响,治疗本病的方法常见的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营养神经,中医针灸具有调节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对于DPN患者的具有比较明显的治疗价值,近年来大量临床报道显示对老年DPN患者给予针灸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疗效,文章通过对近几年的针灸治疗DPN的回顾,说明针灸治疗的临床运用的具体的方法和作用。

朱蓉,高静,吴晨曦,柏丁兮,李迎春,叶艳,吴霜[8](2016)在《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评价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AMED、CINAHL、CBM、CNKI、VIP、Wan Fang Data数据库,搜集所有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5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后,采用Revman5.3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或仅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 57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临床总有效率:弥可保穴位注射组分别优于肌内注射组[OR=4.49,95%CI(3.34,6.04),P<0.00001];静脉注射组[OR=5.06,95%CI(1.84,13.87),P=0.002]。(2)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弥可保穴位注射组正中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肌内注射组[MD=5.58,95%CI(4.77,6.39),P<0.00001];[MD=4.66,95%CI(2.89,6.43),P<0.00001]。(3)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弥可保穴位注射组正中、腓总和腓浅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肌内注射组[MD=4.12,95%CI(2.94,5.30),P<0.00001];[MD=4.21,95%CI(3.29,5.14),P<0.00001];[MD=3.28,95%CI(1.95,4.61),P<0.00001]。(4)安全性:3个研究报告出现局部疼痛,酸胀等不良反应,但经处理或休息后恢复,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报告。结论弥可保穴位注射的临床疗效优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静脉点滴以及口服。但弥可保穴位注射对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与静脉注射比较无明显优势。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论证。

翁绕波,谷雪梅[9](2016)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评价试验组(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甲钴胺)与对照组(单用甲钴胺)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Cochrane图书馆及Google学术搜索等(检索文献截止时间为2015年12月31日),收集有关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Man 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和漏斗图。结果共获得符合标准的研究21个,共174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其中试验组905例,对照组8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RR=1.40,95%CI:1.311.48),运动神经正中神经(MD=5.39,95%CI:3.906.87)和腓总神经(MD=5.33,95%CI:3.826.83)、感觉神经正中神经(MD=4.31,95%CI:2.895.74)和腓总神经(MD=4.10,95%CI:2.675.54)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RCT设计存在缺陷,影响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甲钴胺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由于纳入的研究数量较少,研究质量不统一,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该项结果。

程若东[10](2016)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来源于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课题“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中心临床观察研究”(课题编号:11ZDZH002)。主要分两个部分:1 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Meta分析依据循证医学方法要求,运用Meta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检索及评价,对其干预措施、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为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一定的循证依据。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的要求,对中、英文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并对临床报告或综述的参考文献的相关文献进行手工检索。由2名系统评价员分别独立提取资料,采用修改后的Jadad评分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检验异质性,并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统计学模型,以漏斗图检测本次研究纳入研究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局的效应指标为危险比率(RR)或均数差(MD),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研究共纳入44项国内研究,共纳入4009例DPN患者,均具有明确的总有效率报道,异质性检验提示各研究之间具有同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44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支持益气活血通络法可有效改善DPN症状。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对主要结局指标总有效率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不对称,提示纳入研究存在发表偏倚,所以Meta分析结果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大。有43项研究进行了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对于DPN患者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组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有6项研究进行了空腹血糖测定比较,4项进行了餐后2h血糖测定比较,对于空腹、餐后2h血糖的改善,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组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有8项研究进行了血浆黏度测定,6项研究进行了全血浆黏度测定,4项研究进行了红细胞聚集性测定,4项研究进行了血小板黏附率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组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有8项研究单用益气活血通络类方药干预,19项研究采用益气活血通络类方药联合西药干预,分析结果显示单用益气活血通络方药与西药治疗相比,P<0.00001,单用益气活血通络法疗效均优于西药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益气活血通络类方药联合西药与西药治疗相比,P<0.00001,益气活血通络类方药联合西药疗效均优于西药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益气活血通络法单用或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均优于西药对照组,能改善DPN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说明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2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目的:观察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对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加以验证。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DPN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2:1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组(72例),甲钴胺胶囊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芪蛭降糖胶囊口服,每次5粒,3次/d,对照组则给予甲钴胺胶囊口服,每次5粒,3次/d,每4周随访1次,共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评分、神经传导速度、血糖水平以及肝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甲钴胺胶囊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2%,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有改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组乏力、肢体麻木、肢体疼痛、手心或和足心热、四肢发凉、感觉异常等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两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总分及各单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腓肠神经、腓侧运动神经、正中感觉神经传导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空腹、餐后血糖较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P>0.05,无显着统计学差异。结论:芪蛭降糖胶囊能有效改善DPN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DPN患者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同时改善DPN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后DPN患者的空腹、餐后血糖水平无明显波动,说明芪蛭降糖胶囊能稳定患者血糖。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弥可保肌肉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弥可保肌肉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梅花针配合温和灸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收集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盲法
        2.3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观察量表
        3.2 神经传导速度
    4 临床疗效评定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分析
    3 研究结果统计
        3.1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3.2 TCSS比较
        3.3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3.4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对DPN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DPN的中医治疗
    2 西医对DPN的认识
        2.1 概况
        2.2 发病机制
        2.3 DPN的西医治疗
    3 证型选择依据
    4 艾灸的相关理论基础
    5 穴位选择依据
    6 梅花针选择依据
    7 梅花针配合温和灸选择依据
    8 弥可保片选择依据
    9 神经传导速度选择依据
    10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10.1 中医症状积分
        10.2 TCSS比较分析
        10.3 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分析
        10.4 疗效结果分析
    11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现代针灸治疗浅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2)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疗效评价与适宜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DSPN发病率高,为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重点
    2.中西医针对DSPN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3.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一.前期方案优化研究
    1 初步方案制定
        1.1 临床研究
        1.2 文献研究
    2 优化方案的制定
二.中医综合方案的疗效评价及适宜性研究
    1.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2.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适宜性研究
    3.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操作规范研究
第一节 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研究流程图
    4.研究对象
        4.1 受试者来源
        4.2 受试者选择
    5.研究方法
        5.1 试验设计
        5.2 样本量的估算
        5.3 随机方法
        5.4 对照方法
        5.5 盲法设计
        5.6 知情同意
        5.7 伦理审批与临床试验注册
    6.干预措施
        6.1 基础干预措施
        6.2 对照组干预措施
        6.3 治疗组干预措施
    7.观测与记录
        7.1 指标选择
        7.2 观测时点与记录
        7.3 疗效判定
        7.4 资料整理、数据管理
        7.5 统计分析
        7.6 质量控制与保证
    8.研究结果
        8.1 基线情况分析
        8.2 治疗结果及数据分析
        8.3 依从性分析
        8.4 不良反应分析
第二节 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中医综合方案的适宜性研究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中医综合方案的技术适宜性研究
        3.1 研究路线
        3.2 研究方法
        3.3 资料收集与整理
        3.4 统计分析
        3.5 质量控制
        3.6 研究结果
    4.中医综合方案的经济适宜性研究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方法
        4.3 临床干预方法
        4.4 评价指标
        4.5 评价步骤
        4.6 研究结果
第三节 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中医综合方案的操作规范研究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
    3.中医综合技术简介
    4.研究方法
    5.研究结果
        5.1 适应症
        5.2 禁忌症
        5.3 操作方法
        5.4 注意事项
        5.5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预案
讨论
    1.对DSPN的认识
        1.1 现代医学对DSPN的认识
        1.2 传统医学对DSPN的认识
    2.中医综合干预方案治疗DSPN
        2.1 临床结局指标的选择
        2.2 西医常规治疗方案的设定依据
        2.3 中医综合方案治疗DSPN的设定依据
        2.4 中医综合方案治疗DSPN的多维评价
    3.研究结果分析
        3.1 中医综合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分析
        3.2 中医综合方案的适宜性结果分析
        3.3 中医综合方案的操作规范研究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综述一
        参考文献
    附件2 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计分方法(MDNS)
    附件3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量表
    附件4 SF-36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附件5 调查问卷一 DSPN患者中医综合方案满意度调查问卷
    附件6 调查问卷二 中医综合方案适宜性医生评价问卷
    附件7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3)9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效果的循证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概念及流行病学现状
        1.1.2 DPN的治疗和护理现况
        1.1.3 循证在DPN护理技术中的开展状况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技术路线
2 资料与方法
    2.1 确立问题
        2.1.1 循证问题的确立
        2.1.2 确定护理技术
    2.2 制定检索策略
        2.2.1 检索范围
        2.2.2 中英文检索词
        2.2.3 检索方法
    2.3 制定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2.3.1 原始研究文献的纳入标准
        2.3.2 原始研究排除标准
        2.3.3 系统评价/Meta分析纳入标准
        2.3.4 系统评价/Meta分析排除标准
    2.4 文献检索流程
    2.5 文献筛选流程
    2.6 文献质量评价
        2.6.1 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类文献的质量评价
        2.6.2 原始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2.7 数据提取
    2.8 资料分析
        2.8.1 Meta分析
        2.8.2 描述性分析
        2.8.3 证据分级
3 研究结果
    3.1 系统评价再评价分析结果
        3.1.1 文献检索结果
        3.1.2 文献一般特征
        3.1.3 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3.1.4 结果分析
        3.1.5 小结
    3.2 系统评价分析结果
        3.2.1 穴位贴敷
        3.2.2 艾灸
        3.2.3 中药离子导入
        3.2.4 蜡疗
        3.2.5 经皮穴位电刺激
        3.2.6 耳穴贴压
        3.2.7 总结
    3.3 根据GRADE分级系统进行证据分级
4 讨论
    4.1 各中医护理技术干预DPN的效果评价
        4.1.1 中医护理技术对临床总有效率的干预效果
        4.1.2 中医护理技术对MNCV的干预效果
        4.1.3 中医护理技术对SNCV的干预效果
        4.1.4 中医护理技术对TCSS评分的降低情况
        4.1.5 中医护理技术对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情况
        4.1.6 中医护理技术对FPG的干预效果
    4.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4.3 中医护理技术产生效果的机制
        4.3.1 中药足浴
        4.3.2 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和穴位按摩
        4.3.3 耳穴贴压
        4.3.4 艾灸
        4.3.5 中药离子导入
        4.3.6 蜡疗
        4.3.7 经皮穴位电刺激
    4.4 本研究对护理临床的指导意义
    4.5 研究的局限性
        4.5.1 研究人群的局限性
        4.5.2 研究方法学的局限性
        4.5.3 纳入文献间异质性的存在
        4.5.4 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
    4.6 本研究的特色
    4.7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阴阳透穴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传统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介
致谢

(5)推拿“束悗疗法”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1. 传统中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辩证论治
        1.3 中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案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认识
        2.1 西医病因病机
        2.2 西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案
    3. 小结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主要使用的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的制备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标本采集
        2.4 观察指标和方法
        2.5 统计学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观察
        3.2 大鼠体重的变化
        3.3 大鼠血糖的变化
        3.4 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
        3.5 大鼠坐骨神经中SOD和MDA指标变化
讨论
    1. 传统医学对束悗疗法的认识
    2. 束悗疗法治疗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原理
    3. 束悗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糖的影响
    4. 束悗疗法对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5. 束悗疗法治疗对坐骨神经中超氧化物趋化酶和丙二醛的影响
    6. 治疗部位选择依据
    7. 不足之处
    8. 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概述
        (一)西医学DPN研究现状
        (二)中医学DPN研究现状
    二、中医护理技术概述及其对DPN干预的研究现状
        (一)中医护理技术概述
        (二)中医护理技术对DPN干预的研究现状
    三、系统评价及其相关方法学介绍
    四、文献总结
第三部分 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二、纳入和排除标准
        (一)纳入标准
        (二)排除标准
    三、文献检索
        (一)检索步骤
        (二)检索数据库
        (三)检索词
    四、筛选文献
    五、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六、数据提取
    七、数据分析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八、评估发表偏倚
    九、技术路线图
第四部分 结果
    一、文献检索和筛选纳入结果
    二、筛选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
    三、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四、统计分析结果
        (一)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对DPN临床总有效率的干预效果
        (二)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对DPN的SNCV干预效果
        (三)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对DPN的MNCV干预效果
        (四)纳入研究的发表偏倚
        (五)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对DPN干预的安全性
第五部分 讨论及研究结论
    一、讨论
        (一)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二)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对DPN干预的效果评价
        (三)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对DPN干预的安全性评价
        (四)研究的特色及优势
    二、研究结论
第六部分 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一、研究的局限性
    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检索策略
    附录2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标准
    附录3 数据提取表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7)针灸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针灸治疗临床研究
    1.1 普通针刺
        1.1.1 常规对症选穴
        1.1.2 特殊选穴治疗
    1.2 温针灸
    1.3 电针
    1.4 温灸法
    1.5 隔物灸
    1.6 穴位注射
    1.7 穴位贴敷
    1.8 穴位按摩
    1.9 其他疗法
2 联合疗法的应用
3 治疗手法的研究
4 辨证论治针刺的研究
5 针灸治疗研究
    5.1 试验研究
    5.2 临床研究
6 总结

(8)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3 干预措施
        1.1.4 结局指标
        1.1.5 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
    1.3 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及描述性分析结果
        2.3.1 临床总有效率
        2.3.1. 1 弥可保穴位注射与弥可保静脉注射比较
        2.3.1.2弥可保穴位注射与弥可保肌内注射比较
        2.3.1. 3 弥可保穴位注射与弥可保静脉点滴比较
        2.3.1. 4 弥可保穴位注射与弥可保口服比较
        2.3.2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2.3.2. 1 弥可保穴位注射与弥可保肌内注射比较
        2.3.2. 2 弥可保穴位注射与弥可保静脉注射比较
        2.3.2. 3 弥可保穴位注射与弥可保口服比较
        2.3.3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2.3.3. 1 弥可保穴位注射与弥可保肌内注射比较
        2.3.3. 2 弥可保穴位注射与弥可保静脉注射比较
        2.3.3. 3 弥可保穴位注射与弥可保口服
    2.4安全性
3 讨论
    3.1弥可保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总有效率的影响
    3.2弥可保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3.3弥可保穴位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3.5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9)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资料提取
    1.4文献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
    2.2 Meta分析
        2.2.1 总有效率:
        2.2.2 运动神经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m/s):
        2.2.3 感觉神经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m/s):
3 讨论

(10)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中医药治疗
        3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现代研究进展
        1 概述
        2 发病机制
        3 诊断研究
        4 治疗研究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
    1 研究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芪蛭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观察
    1 病例选择
    2 试验方案
    3 研究结果
    4 小结
    5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四、弥可保肌肉注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梅花针配合温和灸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倩雯.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中医综合方案的疗效评价与适宜性研究[D]. 王欣欣.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9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效果的循证评价研究[D]. 王婷婷.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4]阴阳透穴联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D]. 张淑婧.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5]推拿“束悗疗法”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研究[D]. 陈林青.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01)
  • [6]穴位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D]. 朱蓉.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
  • [7]针灸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J]. 张彩红. 光明中医, 2016(21)
  • [8]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J]. 朱蓉,高静,吴晨曦,柏丁兮,李迎春,叶艳,吴霜. 护理学报, 2016(14)
  • [9]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J]. 翁绕波,谷雪梅.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06)
  • [10]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D]. 程若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米克宝肌肉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