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未来的思考——我们仍处于不断扩大的视野之门

对数学未来的思考——我们仍处于不断扩大的视野之门

一、对数学未来的思考——我们依然站在不断扩展的地平线的门口(论文文献综述)

王美荣[1](2013)在《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方面的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新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现代教育认为:上学期间的学习不是单纯地为了分数的学习,甚至不仅是为了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为了"学会学习".而数学课程目标要通过正确组织数学教学的内容才能实现,作者认为在教学中"教什么"与"怎样教"同等重要.本文主要从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五个方面对课堂教学内容方面的评价进行了论述.

张智高,张红梅[2](2013)在《关于提高我校数学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数学和计算机的联系性也日益深化。以计算机为工具,以数学为理论基础去解决现实问题,是当代社会对数学专业学生的一个新的要求,也是高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对数学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变得尤为迫切。该文针对内蒙古民族大学数学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的现状,做了深度分析,提出了如何提高数学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一些具体措施。

万优艳[3](2009)在《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文中研究指明学生刚开始学《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的时候会问我:"老师,这门课程比较难学,我们学习它到底有什么用呀?"对于学生提出的这样的问题,我深感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他们应用数学能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黄耀国[4](2006)在《中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初探》文中提出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专家和课程学者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课程开发和管理机制,界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在探索我国基础课程改革的政策历程的基础上,通过解读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中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及其内涵;从校本课程开发产生的国际背景出发,通过解读我国校本课程开发探索的政策历程,结合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动因,阐述中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通过阐述施瓦布的“实践的课程模式”理论和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理论,论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通过对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的论述,明确数学校本课程内容取向的依据;通过说明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类型和开发的流程,明确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依据;通过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分析,从实践中说明数学校本课程分类开发的思想。 目的是在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之上,借鉴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经验和数学学科知识的特点,指导中学数学教师科学、合理、规范地进行中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帮助中学数学教师形成整体的“课程”意识、行动研究意识和合作意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对于如何具体操作实践中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有一定的实践的价值。

张宇薇[5](2003)在《利用计算机促进大学理工科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数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的紧迫性就愈加突显出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也为改革当前大学理工科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加强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方便有效的工具。 本论文在问卷调查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融合计算机和数学软件应用为特色,旨在促进大学理工科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数学教学模式,并利用实例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的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说明。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有: 第一,以四川师范大学数学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和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三、四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经过问卷拟制、预试、正式调查和数据分析四个步骤,得到了有关学生对当前大学理工科数学教学的反应,学生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认识,以及对利用计算机促进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态度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研究了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进一步分析了建构主义对数学教学的影响,指出建构主义提出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对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第三,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详细阐述了新教学模式的特征及教学方法,并将其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作了全面的比较。 第四,选择大学理工科重要的数学基础课程《线性代数》作为实例内容,说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新的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Avner Friedmen[6](2000)在《对数学未来的思考——我们依然站在不断扩展的地平线的门口》文中研究说明

严士健[7](1999)在《让数学成为每个人生活的组成部分——对数学教育的一些看法》文中提出九十年代以来,对于数学教育改革进行了较多的讨论.如果我们能认真转变观念,积极地进行调查、研究和讨论;客观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认识数学及其应用的现在和将来,从中得出一些基本看法,并且逐步地加以实践.那将是一件不仅对数学发展、而且对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促进我国的现代化事业有重大意义的历史进程.本文就是想以一种积极参加讨论的姿态,谈一些个人看法和大家切磋.

严士健[8](1999)在《让数学成为每个人生活的组成部分——对数学教育的一些看法》文中认为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数学及其应用研究所'[9](1999)在《对数学未来的思考——我们依然站在不断扩展的地平线的门口》文中提出AvnerFriedman让我们想象一下:Archimedes(公元前287—前212)这位在所有时代都是最卓越数学家之一的他正在提问:对于数学的未来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位古代数学家刚刚计算了球的表面积与体积,或者一段抛物弓形的面积,伸了伸懒腰,坐在...

二、对数学未来的思考——我们依然站在不断扩展的地平线的门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数学未来的思考——我们依然站在不断扩展的地平线的门口(论文提纲范文)

(1)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方面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一、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
二、注重问题与思考环节的教学
三、注重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教学
四、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 注重数学与学生生活, 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二) 介绍有关数学史方面的内容.

(2)关于提高我校数学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校数学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较低的现状及原因
    1.1 传统教育对计算机教育的不重视
    1.2 专业课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1.3 教材老化应用性不强
    1.4 教师教学教法单一
2 提高数学专业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必要性
3 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举措
4 总结

(3)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 拓宽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 通过“数学建模”的教学活动,把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落到实处。

(4)中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校本课程开发和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界定
    1.1 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界定
    1.2 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概念的内涵
2. 校本课程开发的产生背景及现实意义
    2.1 校本课程开发的产生背景
        2.1.1 国际背景
        2.1.2 国内背景
    2.2 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动因
    2.3 中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
3. 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3.1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
        3.1.1 约瑟夫·施瓦布(Jeseph Schwab)的“实践的课程模式”理论
        3.1.2 劳伦斯·斯腾豪斯(L.Stenhouse)的“过程模式”理论
    3.2 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3.2.1 数学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
        3.2.2 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4. 数学观及其在当代数学教育中的意义
    4.1 数学观与数学的本质
    4.2 数学观与数学课程观的教育意义
5. 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流程
    5.1 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类型
    5.2 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
6. 数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取向及案例
    6.1 基础性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之内容
        6.1.1 基础性数学校本课程开发之内容的取向
        6.1.2 基础性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6.2 丰富性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6.2.1 丰富性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取向
        6.2.2 丰富性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6.3 发展性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6.3.1 发展性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内容的取向
        6.3.2 发展性数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
参考文献
致谢

(5)利用计算机促进大学理工科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大学数学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
        1.1.2 传统的大学数学教学存在的弊端
        1.1.3 利用计算机改善大学数学教学,促进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1.2 国内外数学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2.1 国外数学教育改革概述
        1.2.2 国内数学教育改革概述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关于将计算机引入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2.1 前言
    2.2 研究方法
        2.2.1 量表的编制
        2.2.1.1 预试问卷的编制
        2.2.1.2 问卷预试
        2.2.1.3 项目分析
        2.2.1.4 信度检验
        2.2.1.5 效度检验
        2.2.2 将计算机引入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
        2.2.2.1 对一分表的分析
        2.2.2.2 对二分表的分析
        2.2.2.3 对三分表的分析
        2.2.2.4 对四分表的分析
    2.3 讨论
    2.4 结论
第3章 大学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1.1 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
        3.1.2 建构主义的学习模式
    3.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3.2.1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3.2.2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3.3 建构主义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3.3.1 建构主义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3.3.1.1 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
        3.3.1.2 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主要特征
        3.3.2 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3.3.2.1 建构主义数学教学观
        3.3.2.2 建构主义数学教学原则
第4章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4.1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及其特征
    4.2 基于建构主义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4.3 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比较
第5章 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应用实例
    5.1 常用数学软件介绍
    5.2 教学应用实例
        5.2.1 实例内容的选择
        5.2.2 课堂教学的相关实现
        5.2.3 数学实验作业的设计
        5.2.4 成绩考核办法
    5.3 需要条件及后续工作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对数学未来的思考——我们依然站在不断扩展的地平线的门口(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方面的评价[J]. 王美荣. 考试周刊, 2013(A3)
  • [2]关于提高我校数学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研究[J]. 张智高,张红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14)
  • [3]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J]. 万优艳. 考试周刊, 2009(17)
  • [4]中学数学校本课程开发初探[D]. 黄耀国. 华中师范大学, 2006(09)
  • [5]利用计算机促进大学理工科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D]. 张宇薇. 四川师范大学, 2003(04)
  • [6]对数学未来的思考——我们依然站在不断扩展的地平线的门口[J]. Avner Friedmen. 学会, 2000(01)
  • [7]让数学成为每个人生活的组成部分——对数学教育的一些看法[J]. 严士健. 中学数学杂志, 1999(12)
  • [8]让数学成为每个人生活的组成部分——对数学教育的一些看法[J]. 严士健.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999(11)
  • [9]对数学未来的思考——我们依然站在不断扩展的地平线的门口[J].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数学及其应用研究所'. 数学通报, 1999(02)

标签:;  ;  ;  ;  ;  

对数学未来的思考——我们仍处于不断扩大的视野之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