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遗传分析

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遗传分析

一、甘蓝型油菜离体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遗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影[1](2020)在《青花菜和花椰菜DH系的创制》文中提出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Italica)和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botrytis)是芸薹属甘蓝种中两种以幼嫩花球为食用器官的高品质、高营养蔬菜。当前,市售主流青花菜和花椰菜杂交品种多依赖于进口,我国自主创新选育的品种较少,竞争力差。因此,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的高品质杂交种非常重要。然而,青花菜和花椰菜都是异花授粉作物,选育具有强杂种优势、性状优良的杂交种的前提是获得稳定的纯系,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可以解决此问题。本研究以20个不同基因型的青花菜和6个不同基因型的花椰菜为材料,对其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胚状体,然后对子叶形胚状体进行继代、成苗、生根培养,移栽成活后进行倍性鉴定,将青花菜材料鉴定出的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植株进行自交繁殖、园艺学性状调查以及优异DH系的筛选,为青花菜育种工作提供材料,花椰菜材料经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经过倍性鉴定,获得双单倍体植株。结果如下:1.基因型在青花菜小孢子培养中是影响胚状体发生的主导因素之一。在20个试材中有10个试材成功获得了胚状体,其中‘B4’胚诱导率最高,为10.5胚/蕾;‘B8’胚诱导率最低,仅有0.33胚/蕾,前者比后者多10.17胚/蕾。在胚状体再生发育方面,10个基因型青花菜存在显着差异,‘B8’在10个基因型中成苗率居首位,为94.27%,‘B7’成苗率最低为57.24%,二者相差37.03%。不同基因型青花菜的胚发育畸形率有差异,最高的是‘B2’,为16.89%,比胚发育畸形率最低的‘B8’高出14.52%。青花菜再生植株的移栽成活率均达到80%以上,其中‘B6’移栽成活率为96.30%,在10个基因型中最高。通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了620株再生植株,共有335株双单倍体植株,平均双单倍体率为54.03%,其中最高为73.44%(B1)。对获得的DH系进行园艺学性状调查,‘Y5’和‘Y8’颜色蓝绿、花球紧实、花蕾大小一致、茎不中空,是综合性状最优的DH系。2.在6个不同基因型花椰菜的游离小孢子培养中,有4个基因型成功获得胚状体,4个基因型花椰菜产胚量差异显着,其中‘WB03’产胚量为9.67胚/蕾,‘WB01’仅获得球形胚状体,产胚量仅为0.16胚/蕾,前者单蕾产胚量是后者的60.43倍。试验表明,NLN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的处理比未加入活性炭的处理对花椰菜胚胎发生的作用显着不同,后者未获得胚状体。此外,3个基因型花椰菜在成苗上存在差异,其中‘WB03’的成苗率最高,高达94.44%,‘WB04’成苗率最低,为73.20%,并且它的死亡率最高,为10.55%。‘WB02’胚发育畸形率最高,为24.85%,而‘WB03’花椰菜胚发育畸形率最低,仅为3.33%。对成苗的再生植株进行移栽,花椰菜移栽成活率都在80%以上,移栽成活率最高的是‘WB04’,为90.12%。对花椰菜的再生植株进行倍性检测,发现在306株再生植株中共有122株双单倍体植株,平均双单倍体率为39.45%。

汪家礼[2](2020)在《EMS等处理对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

汪家礼[3](2020)在《EMS等处理对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贾俊香[4](2019)在《基于小孢子培养的白菜类蔬菜种质创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白菜类蔬菜属于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芸薹种(B.campestris,syn.B.rapa),多以幼嫩的叶片或花薹为产品器官,其种类繁多,广泛栽培的就有青梗菜、乌塌菜、奶白菜、小菘菜、菜心、紫菜苔等十余种,其适应性广、易于栽培,在我国蔬菜市场周年供应上占有重要地位。本研究以新青梗菜、乌塌菜、小菘菜、马耳菜、菜心以及上述蔬菜之间的杂交后代材料为试材,在优化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小孢子培养快速创制双单倍体纯系材料,并对获得的DH系进行了鉴定,主要结果如下。1.白菜类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的优化在小孢子培养优化的体系中,4个青梗菜,1个小菘菜和5个菜心均获得了胚状体,表现出不同的胚胎发生能力。在3份材料XM2、QW3和QW4中,添加一定浓度的TDZ或FDT对胚状体的诱导有促进作用。当TDZ浓度为0.10.5 g·L-1时,胚诱导率显着高于对照,且当TDZ为0.5 g·L-1时,XM2胚胎诱导率最高,可达37.67胚·蕾-1。当添加的FDT浓度在0.10.3mg·L-1范围内时,三种材料胚状体诱导率显着高于对照,当FDT浓度为0.3mg·L-1时,试材QW4胚诱导率达到最高,为25.33胚·蕾-1;ZT或BR对培养的3种基因型菜心SC1、SC2和SC3的胚状体诱导均有促进作用。当添加的ZT浓度为0.02mg·L-1时,所用的3种菜心胚诱导率均显示最高,分别为6.60、15.00和16.40胚·蕾-1;当BR浓度0.02 mg·L-1时,SC3胚诱导率最高,21.67胚·蕾-1。当添加的山梨醇浓度在510 g·L-1范围内,青梗菜胚状体诱导率提高;且当山梨醇浓度为10 g·L-1时,QW4诱导率最高,可以达到20.75胚·蕾-1。添加MT、IAA或NAA浓度为0.025mg·L-1时,胚诱导率最高,17.67胚·蕾-1。3种表面活性剂浓度0.0001%mg·L-1时,胚诱导率最高,21.33胚·蕾-1。试验中摇床培养最佳速率为50 rpm·min-1,既改善了培养基的通气条件,又提高胚状体发育的同步性。热激1d时,胚状体发育最佳。2.多叶型耐抽薹青梗菜双单倍体纯系的创制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对新创制的具有持绿特性的青梗菜F2代材料进行培养,创制出叶片多耐抽薹的多叶型青梗菜DH系235份。添加一定浓度的MT、NAA和IAA对两种青梗菜QW1和QW2胚状体诱导有促进作用,3种药品浓度为0.025mg·L-1时,两种青梗菜胚状体诱导率达到最高。将全部的胚状体接种到MS培养基时,QW4成苗率最高,达68.67%。小孢子胚状体成苗的最佳时期为1525d内,且成苗率在63.3%76.7%。当NAA浓度0.050.1 mg·L-1之间,有利于再生苗根系的形成。4种青梗菜的再生植株自然加倍率均在58%以上。两种青梗菜QW1和QW2基因型共获得具有持绿性状的青梗菜植株163株。获得的5个优异青梗菜DH植株花期亲和性指数经测定的结果均小于0.3,而蕾期亲和性指数测定结果均大于5,可以作为自交不亲和系在杂交制种中使用。3.多头菜心双单倍体纯系的创制试验中获得了多头、叶色油亮的纯和的菜心DH系203份,以青梗菜和菜心的杂交种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改善了菜心出胚难、胚诱导率和再生率低的问题。0.10.5 mg·L-1 TDZ显着改善了小孢子胚形成,直接成苗率在60%以上,其中,基因型17sy06,0.5 mg·L-1的TDZ浓度直接成苗率最高,达81.67%。获得的双单倍体植株自然加倍率多数高于70%。小区总薹重最高的为SC09,达5775.7 g。CC01,CC11,CC02,CC03综合风味较好。菜心17sy07获得的DH系经鉴定其花期亲和指数结果均小于0.3,蕾期亲和指数经测定结果均大于3.9,具有自交不亲和性。一般配合力最高的为DH系SC04可以作为亲本通过有性杂交基因重组获得需要的稳定品种。特殊配合力最高的组合为SC07×奇2不育系,其次为SC16×019不育系,可以用做亲本选育一代杂交种。4.多叶型小菘菜双单倍体纯系的创制小菘菜和马耳菜杂交后获得小菘菜杂交种,经过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了多叶型小菘菜DH系197份,其叶片数明显增多,叶片亮绿色,叶片上冲;植株分蘖力强,产量高,抗病能力增强,可作为杂交种选育的亲本材料。芸苔素内酯可以有效的促进孢子胚状体的诱导和植株再生,‘XM1’、‘XM2’和‘XM3’要求的最佳BR浓度分别为0.02 mg·L-1、0.01 mg·L-1和0.02 mg·L-1,平均诱导率分别为25.00、20.05和8.5胚·蕾-1,直接成苗率分别为87.00%、83.67%和74.00%。当添加的BR浓度达到0.08 mg·L-1时,胚诱导率和直接成苗率均下降。3种基因型小菘菜双单倍体自然加倍率在68.5%以上,其中XM1的双单倍体率最高,达70.63%。在对XM2获得的14个DH系的植物学性状鉴定中发现,DH系各个性状间差异较大,每个DH系表现整齐稳定。花期亲和指数小于0.5,蕾期亲和指数大于6.5,可以作为自交不亲和系在杂交育种中使用。5.紫叶菜心双单倍体纯系的创制菜心在小孢子培养时表现为出胚难,胚诱导率低,经过与紫叶青梗菜杂交以后,后代进行小孢子培养时,胚诱导均有提高,获得了紫叶菜心DH系122份。不同类型的菜心经小孢子培养,结果差异较大,三个杂交组合ZC1、ZC2和ZC3中,仅有ZC1和ZC2诱导出胚状体,ZC3在小孢子培养时添加了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也未出胚。0.0001%g·L-1的表面活性剂在小孢子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均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胚状体诱导率在12个胚·蕾-1以上,直接成苗率在50%以上,随着浓度增加,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率逐渐下降,高浓度时出现了抑制,甚至不出胚现象。2种基因型紫叶菜心的平均双单倍体率在70%以上,其中ZC1的双单倍体率最高,达81.82%,在对获得的9个优良DH系的植物学性状鉴定中发现,DH系各个性状间差异较大,主薹和侧薹的高度和粗度对菜心的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李菲[5](2017)在《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胚胎发生能力的基因座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在我国获得成功以来,该技术在我国白菜育种及相关基础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培养体系操作繁琐,难于高效地开展小孢子规模化的培养,同时基因型制约白菜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多年来该技术有待探明的核心问题之一。本研究围绕白菜小孢子培养体系的优化、影响白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基因定位与分析,探讨小孢子胚胎发生的机制,并尝试建立白菜小孢子的转基因体系,为推动小孢子培养技术在白菜类作物研究中获得更为深度广度的应用奠定基础。通过本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初步建立了白菜小孢子规模化培养体系:在国内首次利用机器提取替代人工挤压收集小孢子,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为干扰因素,并简化了实验操作;利用细胞破碎仪可在短时间同时提取多份样品,而不影响小孢子的活力和胚胎发生能力,并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使集中进行大量材料的游离小孢子培养成为可能。2.利用一种新的群体类型——BC2DH群体对影响白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相关基因进行定位分析。基于该群体120个单株已构建的遗传连锁图信息,以及BC2DH单株具渐渗系的特点,本研究将遗传图谱信息与材料表型进行直观比对寻找差异的方法,是一种新的方法尝试;本研究首次将影响白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基因座位锁定在A03染色体的3个InDel标记区段,对目标区段的基因挖掘,筛选到11个候选基因在白菜易出胚小孢子诱导初期高度表达,而在难诱导材料几乎不表达或表达下调。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与细胞胁迫应激、细胞骨架重排以及胚胎的发育分化密切相关。3.对白菜小孢子诱导初期24h的RNA-seq分析获得5020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功能聚类分析显示小孢子早期的热激诱导,首先引起大量与细胞壁、细胞膜系统调控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比较材料与温度两个因素,材料间的基因差异表达比25℃常温与33℃胁迫激发的基因差异表达更显着。4.培养基添加乙酰化酶抑制剂TSA,无需高温也能有效诱导易出胚白菜小孢子的胚胎发生,小孢子在成胚途径上与传统热激表现一致。研究推测TSA使小孢子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的提高,激发了基因的重编程;并推测热激胁迫的启动机制与TSA作用效果相同。通过Q-PCR检测胚胎发生标志基因在白菜小孢子诱导初期的表达量,结果显示BABY BOOM、FUS3、NAPIN等胚发育标志基因在小孢子启动初期24h几乎不表达,而在胚状体发育阶段可见基因的显着转录表达。5.初步建立了适合于白菜小孢子的基因枪法介导遗传转化体系。小孢子作为转化受体,将发挥其群体数量大,易收集、且具强的胚胎发生能力和植株再生潜力的优点,有可能是解决白菜类作物再生困难,提高转基因效率的有效手段。本论文的研究进一步优化了白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对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基因定位有了突破性进展;并拓宽了白菜小孢子的应用领域。

黄天虹[6](2017)在《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SERK基因表达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可使小孢子进入胚胎发生阶段,在1-3个月能得到单倍体(haploid)或双单倍体(doubledhaploid)植株,1-2年内能产生性状优良的新品种或作为亲本,加速作物育种过程。本试验研究影响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因素,并对其胚胎发育过程和植株再生过程进行观察研究,以期对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优化进行补充。许多研究表明,体细胞胚胎发生相关类受体蛋白激酶(Somatic Embryogenesis Receptor-like Kinase,SERK)基因家族中的SERK1基因与体胚发生相关,最近一些研究表明SERK1基因与小孢子胚胎发生相关,本试验对不结球白菜SERK基因家族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研究和组织特异性表达研究,以了解SERK基因家族在不结球白菜中的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以20个基因型的不结球白菜为材料,研究了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瓣/花药长度比(theratioofpetaltoantherlength,P/A)的对应关系,探讨了基因型、低温胁迫处理和头孢噻胯对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并对小孢子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i)当P/A为0.85-1.1时,不结球白菜小孢子大多数处于单核晚期。(ii)10个基因型出胚,出胚率为50%;出胚率最大的为H20,平均每十个花蕾出现胚状体数7.75。(iii)4 ℃低温处理1d比较容易出胚,但4 ℃低温处理对胚胎发生能力的影响也与基因型有关。(iv)头孢噻肟对出胚率的影响与基因型相关。这些研究为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高效培养体系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和补充。2.本试验对不结球白菜小孢子植株再生过程进行了持续的观察研究,并对获得的小孢子植株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倍性鉴定。从胚状体到再生幼苗阶段,胚胎再生频率跟基因型相关性很高,再生频率为0-45.16%;鉴定的23棵植株中,21棵为DHs,2棵为单倍体,自然加倍率为91.3%。所得植株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3.最近有研究表明,SERK1参与小孢子胚胎发生。本试验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不结球白菜SERK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及分析,并用两个出胚率不同的不结球白菜品种’乌塌菜’和’四九菜心’的根、茎、叶、蕾(<2 mm,2-3 mm,>3 mm)和花七个部位,对不结球白菜SERK基因家族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SERK基因家族共有8个成员,命名为BcSERK01-BcSERK08。通过构建SERK家族NJ树分析可知,BcSERK01与拟南芥SERK1的相似性为100%,而且通过进一步的MEME分析,两者motif数量和结构完全相同,BcSERK01可能是拟南芥在不结球白菜中的同源结构。BcSERK蛋白结构由一个SP-LZ-LRR(1-5)-SPP-TM-Kinase-C末端区域组成;RT-qPCR数据表明BcSERK基因家族参与不结球白菜中的整个发育过程,其在小孢子胚胎发生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孟利[7](2016)在《栽培因素影响甘蓝花蕾小孢子发育同步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获得发育同步性较高的花蕾小孢子,可以提高小孢子的出胚率,对完善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最终为单倍体育种奠下坚实基础。因此,提高花蕾小孢子同步性是非常必要的,本试验一方面从内在因素出发,研究甘蓝基因型与小孢子发育同步性之间关系,另一方面从外在栽培因素(1)不同整枝方式采取保留一级分枝数量分别为每个甘蓝一级分枝的总数量的20%、50%、80%和100%(CK)处理(2)疏花蕾采取一级分枝上选留10蕾、20蕾、30蕾和不疏花蕾(CK)处理(3)灌水每次灌水500 ml、1000 ml、1500 ml和2000 ml四个处理。旨在通过对甘蓝植物三个栽培因素处理,研究花蕾小孢子同步发育的影响,探索出一种甘蓝花蕾小孢子发育同步性较高的植物栽培技术,试验取得以下结果:1,甘蓝不同基因型品种间花蕾小孢子同步发育不一致性,基因型不同,花蕾单核靠边期小孢子比率最大值和其对应花蕾长度不尽相同,比率最大值范围在34.94%79.38%。要获得高胚状体诱导率的小孢子培养技术,首要条件是针对基因型先找到单核靠边期小孢子比率最大值时的最适花蕾长度。2,整枝保留20%到80%一级分枝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花蕾小孢子发育的同步性,其中保留20%一级分枝相比对照单核靠边期小孢子比率最大增加了125.5%。3,疏花蕾影响花蕾小孢子发育的同步性,其中,选留一级分枝上10个花蕾相比对照单核靠边期小孢子比率最大增加了196.3%。4,增加灌水量能够提高花蕾小孢子发育的同步性,在单位7950cm3体积的土壤中单株间隔7天浇灌2000ml水分可使花蕾单核靠边期小孢子比率比其它灌水量最大增加了12%。

张振超,潘跃平,毛忠良,颜志明,吴国平,姚悦梅,秦文斌,解振强,戴忠良[8](2015)在《青花菜与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共培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易出胚基因型与难出胚基因型小孢子共培养,可促进难出胚基因型小孢子胚胎发育,提高产胚率。本研究以易出胚甘蓝型油菜(ZS758)基因型与难出胚青花菜(Q1和Q2)基因型为试材进行小孢子混合培养,研究不同数量花蕾混合共培养对青花菜小孢子胚胎诱导效率、胚胎发育过程、胚状体数量及类型和植株再生。结果表明:共培养中青花菜和油菜小孢子胚胎发育过程基本一致;不同处理中,T1-3(2个青花菜Q1花蕾+10个ZS758花蕾)和T2-3(2个青花菜Q2花蕾+10个ZS758花蕾)每蕾平均出胚数分别为12.5个和14.1个、子叶型胚比例分别为78.3%和81.7%、小孢子胚萌发率分别为92.6%和87.6%,均显着高于对照;T1-2(6个青花菜Q1花蕾+6个ZS758花蕾)和T2-2(6个青花菜Q2花蕾+6个ZS758花蕾)获得的青花菜小孢子再生植株数最多,分别为13株和27株;青花菜和油菜小孢子再生植株形态特征差异显着,易于区分。此方法不仅能有效促进难出胚青花菜基因型胚胎发育获得胚状体,而且提高了子叶型胚所占比例,对提高小孢子培养应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王兵[9](2013)在《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及其与异源六倍体油菜有关生理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高产优质的油菜新品种满足人们对于健康菜籽油的需求。本试验以两个四倍体甘蓝型油菜常规品种、一个人工合成异源六倍体油菜品系为材料,分析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影响因素;观察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过程;对小孢子再生植株进行染色体加倍并检测其倍性;比较了甘蓝型四倍体油菜与六倍体油菜不同时期生理指标。通过以上研究,以期为探索油菜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本试验研究了不同因素对两个甘蓝型油菜品种浙双758和浙双72的小孢子出胚率和胚状体成苗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供体花蕾长度为3.5-4.5mm、小孢子分离后32℃热击暗培养2d转入250C下培养,具有较高的出胚率;4℃低温预处理抑制小孢子的胚胎发生;NLN培养基中加入1mg/L的6-BA、100mg/L的PEG能促进小孢子的胚胎发生,加入0.1mg/L的2,4-D效果不明显;接种到固体分化培养基上的小孢子胚胚龄对胚状体出苗率有显着的影响,以4周胚龄、即子叶期的胚状体出苗率最高,浙双758和浙双72两品种分别达到84.2%和81.5%;当固体分化培养基中琼脂浓度为15g/L时,两个品种的小孢子胚状体出苗率均为最高,分别达到81.0%和79.2%。2.观察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过程发现,游离小孢子培养1-5d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小孢子的存活率迅速下降。部分小孢子培养后细胞膨大,大多数膨大的细胞不能分裂或分裂后停止发育或发育异常,极少一部分小孢子膨大后开始分裂,并沿2-细胞、4-细胞、多细胞原胚、球型胚、心型胚然后发育成鱼雷型胚,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子叶型胚。3.利用流式细胞仪对2个甘蓝型油菜和六倍体油菜以及小孢子再生植株在苗期(取新长出的叶片幼嫩组织)进行染色体倍性检测,其矩形图上清晰地检测出单倍体、双单倍体、四倍体、六倍体以及一些嵌合体的分离峰。结果表明,再生植株主要为单倍体和自发二倍体。4.通过比较甘蓝型四倍体油菜与六倍体油菜苗期、抽薹期以及现蕾期的生理指标,发现在不同时期六倍体油菜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效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常规四倍体油菜,可以尝试利用油菜异源六倍体植株的这些特性,改善油菜品种的相关性状,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戴希刚,施雪萍,包满珠[10](2012)在《基因型与培养条件对羽衣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详细地研究了小孢子发育时期、基因型与培养条件对羽衣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建立了一个稳定、高频地获得小孢子胚胎的有效体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相同大小的花蕾其小孢子发育时期存在很大差异,需针对不同基因型材料选取适合大小的花蕾。供试的37个基因型中,有20个获得了胚状体,占供试材料的54.1%,其中基因型‘桃舞’获得了最高的出胚率,为123.6个·皿-1。自交系的出胚率比商业品种和F1代杂种的出胚率要低得多,且自交代数越高,小孢子的胚胎发生能力就越弱。在热激培养48h后加液培养对小孢子的发育能起到积极作用,向培养基中添加激素和活性炭对小孢子的胚胎发生无促进作用。

二、甘蓝型油菜离体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遗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甘蓝型油菜离体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遗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青花菜和花椰菜DH系的创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游离小孢子培养的意义
    1.2 甘蓝种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1.3 甘蓝种蔬菜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
        1.3.1 基因型
        1.3.2 供体植株的生长环境
        1.3.3 取样时期及试材生理状态
        1.3.4 小孢子发育时期
        1.3.5 材料预处理
        1.3.6 小孢子接种密度
        1.3.7 培养基类型及添加物
    1.4 甘蓝种蔬菜游离小孢子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
        1.4.1 基因型
        1.4.2 胚状体状态
        1.4.3 培养基及添加物
    1.5 小孢子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及加倍方法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青花菜DH系的创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青花菜小孢子胚诱导率的差异
        2.2.2 青花菜小孢子胚状体再生成苗
        2.2.3 青花菜再生植株生根移栽
        2.2.4 青花菜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
        2.2.5 青花菜DH系的园艺学性状调查
    2.3 讨论
        2.3.1 与其它青花菜小孢子培养研究的比较
        2.3.2 基因型对甘蓝种蔬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影响
        2.3.3 小孢子再生植株移栽
第三章 花椰菜DH系的创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基因型对花椰菜小孢子胚诱导率的影响
        3.2.2 NLN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对花椰菜胚诱导率的影响
        3.2.3 不同基因型花椰菜小孢子再生成苗
        3.2.4 不同基因型花椰菜再生植株生根与移栽
        3.2.5 花椰菜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
    3.3 讨论
        3.3.1 基因型对花椰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影响
        3.3.2 活性炭的添加对小孢子胚发生能力的影响
第四章 结论
    4.1 青花菜DH系的创制及鉴定
    4.2 花椰菜DH系的创制
    4.3 本研究的后续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小孢子培养的白菜类蔬菜种质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白菜类蔬菜的起源及演化
    1.2 白菜类蔬菜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
        1.2.1 远缘杂交
        1.2.2 小孢子培养
        1.2.3 体细胞杂交
        1.2.4 分子育种
    1.3 小孢子培养的意义
        1.3.1 筛选突变体
        1.3.2 加快育种进程
        1.3.3 转基因受体
        1.3.4 基因定位
    1.4 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研究概况
    1.5 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
        1.5.1 基因型
        1.5.2 植株的生长条件
        1.5.3 小孢子发育时期
        1.5.4 植物生长调节剂
    1.6 小孢子胚胎生长发育与植株再生
        1.6.1 内因影响
        1.6.2 外因影响
    1.7 小孢子植株倍性鉴定及加倍方法
        1.7.1 形态鉴定
        1.7.2 染色体计数
        1.7.3 流式细胞仪鉴定
        1.7.4 小孢子植株加倍技术
    1.8 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应用
        1.8.1 在育种上的应用
        1.8.2 在基因工程上的应用
        1.8.3 在创制突变体上的应用
        1.8.4 在QTL定位上的应用
    1.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白菜类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的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小孢子的分离纯化和培养
        2.1.3 小孢子胚状体成苗、生根和移栽
        2.1.4 再生植株倍性鉴定
        2.1.5 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因素的研究
        2.1.6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材料的基因型对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2.2.2 噻苯隆(TDZ)对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2.2.3 氟啶酮(FDT)对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2.2.4 玉米素(ZT)对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2.2.5 芸薹素内酯(BR)对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2.2.6 山梨醇(SL)对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2.2.7 振荡培养对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2.2.8 热激对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2.2.9 褪黑素、吲哚乙酸和α-萘乙酸对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2.2.10 表面活性剂对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2.3 小结
第三章 多叶耐抽薹青梗菜双单倍体纯系的创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
        3.1.2 方法
        3.1.3 植物的基因型对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3.1.4 褪黑素(MT)对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3.1.5 吲哚-3-乙酸(IAA)对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3.1.6 α-萘乙酸(NAA)对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3.1.7 材料的基因型对小孢子胚状体成苗的影响
        3.1.8 胚状体的发育时期对再生成苗的影响
        3.1.9 不同NAA浓度对幼苗生根的影响
        3.1.10 再生植株的持绿性鉴定
        3.1.11 DH系的评价鉴定及利用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材料的基因型对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3.2.2 褪黑素(MT)对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3.2.3 吲哚-3-乙酸(IAA)对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3.2.4 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NAA)对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3.2.5 不同基因型对小孢子胚状体成苗的影响
        3.2.6 小孢子胚状体的发育时期对成苗的影响
        3.2.7 不同NAA浓度对小孢子培养再生苗生根的影响
        3.2.8 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
        3.2.9 再生植株的持绿性状鉴定
        3.2.10 青梗菜DH系植物学性状的鉴定
        3.2.11 DH系自交亲和性指数测定
    3.3 小结
第四章 多头菜心双单倍体纯系的创制
    4.1 植物材料
    4.2 试验方法
        4.2.1 噻苯隆的制备
        4.2.2 不同基因型菜心小孢子胚诱导率的差异
        4.2.3 噻苯隆(TDZ)对小孢子胚形成的影响
        4.2.4 NLN培养基中的TDZ处理对植株再生的影响
        4.2.5 再生植株倍性鉴定方法
        4.2.6 DH系植株评价利用
        4.2.7 数据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不同基因型菜心间小孢子胚诱导率的差异
        4.3.2 噻苯隆(TDZ)对小孢子胚形成的影响
        4.3.3 NLN培养基中的TDZ处理对植株再生的影响
        4.3.4 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
        4.3.5 DH系的植物学性状鉴定
        4.3.6 DH系产量分析
        4.3.7 DH系自交结实鉴定
        4.3.8 DH系风味品质的鉴定
        4.3.9 DH系成份分析
        4.3.10 DH系配制杂交组合调查结果
        4.3.11 DH系配合力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多叶型小菘菜双单倍体纯系的创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植物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小菘菜小孢子成胚研究
        5.1.4 小菘菜小孢子胚状体成苗研究
        5.1.5 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方法
        5.1.6 DH系的植物学性状鉴定
        5.1.7 自交结实鉴定
        5.1.8 试验设计
    5.2 结果分析
        5.2.1 基因型对小菘菜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5.2.2 芸苔素内酯(BR)对游离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影响
        5.2.3 BR对小菘菜胚状体成苗的的影响
        5.2.4 小孢子植株的倍性鉴定
        5.2.5 再生植株田间植株形态学鉴定
        5.2.6 再生植株自交结实鉴定
    5.3 小结
第六章 紫叶菜心双单倍体纯系的创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植物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1.3 紫叶菜心小孢子成胚研究
        6.1.4 紫叶菜心小孢子胚状体成苗研究
        6.1.5 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方法
        6.1.6 DH系植株评价利用
    6.2 结果分析
        6.2.1 不同材料的基因型间小孢子胚诱导率的差异
        6.2.2 泊洛沙姆(F-68)对紫叶菜心小孢子胚诱导率的影响
        6.2.3 吐温20(T-20)对紫叶菜心小孢子胚诱导率的影响
        6.2.4 曲拉通(T-100)对紫叶菜心小孢子胚诱导率的影响
        6.2.5 泊洛沙姆(F-68)对紫叶菜心小孢子胚诱导成苗的影响
        6.2.6 吐温20(T-20)对紫叶菜心小孢子胚诱导成苗的影响
        6.2.7 曲拉通(T-100)对紫叶菜心小孢子胚诱导成苗的影响
        6.2.8 再生植株的倍性鉴定
        6.2.9 紫叶菜心DH系的植物学性状鉴定
        6.2.10 DH系产量分析
        6.2.11 DH系自交结实鉴定
    6.3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胚胎发生能力的基因座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
        1.1.1 供体植株的基因型影响白菜小孢子的胚胎发生
        1.1.2 供试植株的生长条件影响小孢子的胚胎发生
        1.1.3 小孢子适宜的发育时期是诱导胚胎发生的关键
        1.1.4 游离小孢子培养操作步骤的优化
        1.1.5 培养基组分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1.1.6 小孢子培养的前期预处理
        1.1.7 存在问题及展望
    1.2 小孢子诱导胚胎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1.2.1 小孢子的胚胎发生能力(MEA)受基因调控
        1.2.2 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研究
        1.2.3 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
        1.2.4 现有问题及展望
    1.3 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应用研究进展
        1.3.1 在育种上的应用
        1.3.2 构建DH群体用于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1.3.3 在基因工程研究上的应用
        1.3.4 应用于基因诱变及筛选
        1.3.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规模化体系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细胞破碎仪可有效提高大白菜小孢子的提取效率
        2.2.2 游离小孢子培养浓度的快速确定
        2.2.3 细胞破碎仪提取大白菜小孢子诱导胚胎发生
    2.3 讨论
第三章 基于BC_2DH群体的白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初选单株群体的确定
        3.2.2 BC_2DH单株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鉴定
        3.2.3 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基因座位初定位
        3.2.4 初定位区段内加密标记和基因座位的精细定位分析
        3.2.5 白菜小孢子诱导胚胎发生的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TSA诱导启动白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比较TSA与热激胁迫诱导小孢子的胚胎发生
        4.2.2 TSA诱导小孢子胚胎发生存在基因型的差异
        4.2.3 比较TSA与热激胁迫诱导小孢子的胚胎发生途径
        4.2.4 TSA对小孢子组蛋白的最初修饰是启动胚胎发生的关键
    4.3 讨论
第五章 基因枪法介导大白菜小孢子转基因技术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材料及小孢子的提取与前处理
        5.1.2 基因枪微弹的制备及轰击大白菜小孢子的参数设置
        5.1.3 大白菜小孢子基因枪法介导体系的建立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两种试剂绑定DNA包裹微弹的轰击效果
        5.2.2 大白菜小孢子对基因枪微弹轰击的耐受力检测
        5.2.3 大白菜小孢子基因枪介导体系的建立
    5.3 讨论
第六章 全文结论
    6.1 白菜小孢子培养规模化体系的建立
    6.2 基于BC_2DH群体的白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基因座位分析
    6.3 TSA诱导启动白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研究
    6.4 基因枪法介导白菜小孢子转基因技术的建立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6)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SERK基因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芸薹属作物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1.1 影响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主要因素
        1.2 小孢子胚胎发生的机理研究
    2 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应用
        2.1 植物育种
        2.2 遗传转化
        2.3 遗传作图分析
    3 SERK基因家族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及生长条件
        1.2 试验用具及试剂
        1.3 试验方法
        1.4 影响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因素的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瓣/花药长度比之间的关系
        2.2 基因型对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的影响
        2.3 温度胁迫处理对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的影响
        2.4 头孢噻肟对不结球白菜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的影响
        2.5 小孢子胚胎发育过程观察研究
    3 讨论
        3.1 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瓣/花药长度比的关系
        3.2 基因型对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的影响
        3.3 温度胁迫处理对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的影响
        3.4 头孢噻肟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3.5 小孢子胚胎发育过程的研究
第三章 不结球白菜小孢子植株发育及倍性鉴定的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用具及试剂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孢子胚胎再生能力
        2.2 小孢子植株倍性鉴定分析
        2.3 小孢子植株再生过程
    3 讨论
第四章 不结球白菜SERK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及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结球白菜SERK基因家族的鉴定
        2.2 SERK的系统进化分析
        2.3 序列比对结果分析
        2.4 不结球白菜SERK蛋白motif分析
        2.5 SERK基因家族不结球白菜中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3 讨论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附表 不结球白菜不同样本集的基因表达稳定性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致谢

(7)栽培因素影响甘蓝花蕾小孢子发育同步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十字花科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1.1.1 影响小孢子出胚主要的内在因素总结
        1.1.2 影响小孢子出胚主要的外在因素总结
        1.1.3 小孢子胚植株再生体系研究
        1.1.4 小孢子培养技术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1.2 影响蔬菜作物同化物生产与分配的因素研究进展
        1.2.1 同化物生产理论
        1.2.2 同化物分配规律和理论
        1.2.3 影响同化物积累与分配的几个因素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材料
        2.1.2 供试材料种植
    2.2 试验方法
        2.2.1 不同基因型甘蓝花蕾小孢子发育同步性的差异分析
        2.2.2 整枝对甘蓝花蕾小孢子发育同步性的影响
        2.2.3 疏花蕾对甘蓝花蕾小孢子发育同步性的影响
        2.2.4 灌水量对甘蓝花蕾小孢子发育同步性的影响
    2.3 统计方法
        2.3.1 小孢子发育同步性统计
        2.3.2 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基因型甘蓝花蕾小孢子发育同步性的差异分析
    3.2 整枝对甘蓝花蕾小孢子发育同步性的影响
    3.3 疏花蕾对甘蓝花蕾小孢子发育同步性的影响
    3.4 灌水量对甘蓝花蕾小孢子发育同步性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不同基因型甘蓝花蕾小孢子发育同步性的差异分析
        4.1.1 不同基因型在相同长度时小孢子发育同步性差异性分析
        4.1.2 同一种基因型间小孢子发育同步性差异性分析
    4.2 整枝对甘蓝花蕾小孢子发育同步性的影响
    4.3 疏花蕾对甘蓝花蕾小孢子发育同步性的影响
    4.4 灌水对甘蓝花蕾小孢子发育同步性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青花菜与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共培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2小孢子分离与培养方法
    1.3小孢子发育过程观察
    1.4小孢子胚诱导和植株再生
    1.5小孢子再生植株移栽及植株类型鉴定
    1.6数据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共培养小孢子发育过程细胞学观察
    2.2不同共培养处理小孢子胚胎发育情况
    2.3小孢子胚萌发、植株再生及植株类型鉴定
3讨论
4结论

(9)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及其与异源六倍体油菜有关生理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与英汉名词对照
1 文献综述
    1.1 芸薹属及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细胞遗传研究进展
        1.1.1 芸薹属作物远缘杂交育种研究
        1.1.2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细胞遗传研究
        1.1.3 植物异源多倍体研究
    1.2 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的研究进展
        1.2.1 小孢子培养技术的应用研究
        1.2.2 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因素
        1.2.3 小孢子胚分化成苗的影响因素
        1.2.4 小孢子单倍体的加倍及倍性检测
    1.3 研究内容的目的与意义
2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影响因素的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1.3 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2.1.4 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花蕾长度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2.2.2 供体延长生长培养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2.2.3 热击处理对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2.2.4 低温预处理时间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2.2.5 化学物质处理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2.2.6 移入固体培养基前的胚龄对胚状体直接成苗的影响
        2.2.7 固体培养基中琼脂浓度对胚状体直接成苗的影响
    2.3 讨论
        2.3.1 取材时期及花蕾长度
        2.3.2 小孢子热击处理培养
        2.3.3 供试花蕾的低温预处理
        2.3.4 培养基成分与小孢子胚胎发生
        2.3.5 胚龄与胚状体成苗
        2.3.6 琼脂浓度与胚状体成苗
3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细胞学观察与再生植株倍性检测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小孢子培养及胚胎发育细胞学观察
        3.1.3 再生植株秋水仙素根系加倍处理
        3.1.4 再生植株倍性检测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观察
        3.2.2 FCM鉴定油菜植株倍性
    3.3 讨论
        3.3.1 小孢子胚胎发育过程
        3.3.2 小孢子再生植株染色体加倍
        3.3.3 再生植株倍性检测
4 甘蓝型四倍体油菜与六倍体油菜不同时期生理指标比较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
        4.1.2 实验项目及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效率的比较
        4.2.2 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
        4.2.3 叶片可溶性蛋白的比较
        4.2.4 苗期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比较
    4.3 讨论
        4.3.1 油菜叶片的光合特性
        4.3.2 油菜的叶片的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
        4.3.3 油菜叶片抗氧化酶系统
        4.3.4 异源六倍体在油菜品种改良中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10)基因型与培养条件对羽衣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2 小孢子的分离与培养
    3 小孢子发育时期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4 不同基因型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5 培养条件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5.1 加液培养对胚胎发生的影响
        5.2 激素对胚胎发生的影响
        5.3 活性炭 (AC) 对胚胎发生的影响
    6 数据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
    1小孢子发育时期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2不同基因型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3培养条件对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3.1加液培养对胚胎发生的影响
        3.2激素对胚胎发生的影响
        3.3活性炭对胚胎发生的影响
讨论
    1基因型的影响
    2培养条件的影响

四、甘蓝型油菜离体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遗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青花菜和花椰菜DH系的创制[D]. 王影.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2]EMS等处理对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D]. 汪家礼. 南京农业大学, 2020
  • [3]EMS等处理对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D]. 汪家礼. 南京农业大学, 2020
  • [4]基于小孢子培养的白菜类蔬菜种质创新[D]. 贾俊香.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5]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胚胎发生能力的基因座位分析[D]. 李菲. 中国农业大学, 2017(08)
  • [6]不结球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SERK基因表达分析[D]. 黄天虹.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7]栽培因素影响甘蓝花蕾小孢子发育同步性的研究[D]. 张孟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8]青花菜与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共培养技术研究[J]. 张振超,潘跃平,毛忠良,颜志明,吴国平,姚悦梅,秦文斌,解振强,戴忠良. 核农学报, 2015(08)
  • [9]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及其与异源六倍体油菜有关生理特性研究[D]. 王兵. 浙江大学, 2013(02)
  • [10]基因型与培养条件对羽衣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J]. 戴希刚,施雪萍,包满珠. 植物生理学报, 2012(11)

标签:;  ;  ;  ;  ;  

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遗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