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针经皮松解治疗狭窄性腱鞘炎

注射针经皮松解治疗狭窄性腱鞘炎

一、注射针头经皮松解治疗狭窄性腱鞘炎(论文文献综述)

刘奇奇,龚悦诚,朱俊琛[1](2021)在《小针刀治疗Ⅱ、Ⅲ期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小针刀治疗Ⅱ、Ⅲ期拇指狭窄性腱鞘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一科就诊的符合Ⅱ、Ⅲ期拇指狭窄性腱鞘炎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采用小针刀松解治疗,1次/周,治疗1周。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和治疗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Quinnell分级法评分、拇指关节活动度。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及3个月VAS、Quinnell分级法评分、拇指活动度的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治疗后1 d及3个月后两组VAS、Quinnell分级法评分低于治疗前,拇指活动度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比较: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VAS、Quinnell分级法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拇指活动度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针刀松解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显着,尤其对Ⅱ、Ⅲ期狭窄性腱鞘炎效果更佳。

冯乐[2](2021)在《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观察经筋理论指导下针刀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使用常规封闭疗法治疗后产生的临床疗效差异及安全性,为治疗该病提供一种更有效、实用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从山西省针灸医院、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及网络招募的符合本研究诊断及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封闭治疗,共治疗1次;治疗组采取“经筋理论”指导下封闭结合针刀治疗,共治疗1次。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Quinnell评分、活动痛VAS评分、压痛VAS评分、拇指掌指关节处硬结、弹响、绞锁评分改变情况,综合评价本方法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的临床价值。结果:(1)Quinnell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评分较前均有所改善,然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活动痛、压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活动痛评分较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拇指掌指关节处硬结、弹响、绞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拇指掌指关节处硬结、弹响、绞锁情况较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针刀治疗和局部封闭治疗对该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种治疗方案对改善屈拇指肌腱鞘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效果。(2)在局部封闭基础上,采用针刀局部松解加远端松解病变肌群的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病情改善更明显,疗效更显着。(3)运用经筋理论该病疗效肯定,思路也可应用于其他疾病,运用范围广泛。

王利刚,王强,段文强,宋丽军[3](2020)在《腱鞘内注射联合小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对患者疼痛及炎症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腱鞘内注射联合小针刀经皮松解术对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疼痛及炎症的影响。方法将北京怀柔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40例。A组患者给予腱鞘内注射联合小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B组患者给予小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C组患者给予腱鞘内注射治疗,3组患者均治疗3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后1、8周疼痛程度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高于B组、C组(P <0.05);B组、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1至8周3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逐渐降低,且治疗后1、8周A组均低于B组、C组(P <0.05);治疗后4周,3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C组(P <0.05)。结论腱鞘内注射联合小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及炎症反应程度,临床疗效显着提高。

杨菊,张天民,刘建民,王金,郑楠[4](2020)在《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针刀刀具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从针刀刀柄、刀杆、刀刃设计以及临床疗效对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传统平口型针刀与改良型针刀刀具特点进行分析及总结。认为传统平口型针刀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刀柄不易掌握,刀杆方向不易控制,刀刃易滑脱组织;改良型刀具刀柄便于掌握,刀杆方向控制稳定,刀刃易于卡住切割组织。屈指肌腱腱鞘炎的改良型针刀刀具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传统平口型针刀,改良型针刀设计的方向应为圆柱形刀柄、折线形刀杆、V形或钩形刀刃。

邱祖云[5](2020)在《超声引导下针刀经皮松解A1滑车的临床解剖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Stenosing flexor tenosynovitis)又称扳机指(Trigger finger,TF),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屈指肌腱纤维鞘的起始部位,其病变卡压的位置大多在A1滑车部位,也是临床治疗的靶点位置。最常见的保守治疗是皮质类固醇鞘内注射,但相当多的患者会因保守治疗无效而接受手术治疗,A1滑车的经皮松解(Percutaneous Release)于1958年首次报道,目前已成为保守治疗无效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经皮松解的医疗器械较多,针刀也属于其中之一。目前临床上针刀松解A1滑车操作大多均在盲视下进行,这一治疗技术因不可视而具有明显的缺陷。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在有创治疗领域迅速普及,使很多经皮有创治疗技术得到显着改进,目前已有应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TF的临床报道,但其相关的解剖学研究未见报道,不利于该技术的临床推广,为了明确超声引导下针刀经皮松解A1滑车的解剖学依据,使其成为一种科学、精准、安全、可靠的TF临床治疗技术,特进行了本项研究。[目的]探寻超声引导下针刀经皮松解A1滑车的操作规范及优势,并与非超声引导下针刀经皮松解A1滑车、传统针刀治疗操作方法进行比较,评价三种操作方法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观察A1滑车及其毗邻的解剖结构,研究A1滑车部位解剖结构对针刀松解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10%福尔马林防腐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研究时间为2018年11月~2019年5月,将标本随机分为三组(U组——超声引导下针刀推割组、N组——非超声引导下针刀推割组、T组——经典针刀术式点刺组,每组28例手,140例手指),采取三种术式分别进行针刀经皮松解A1滑车,松解完毕后,逐层解剖暴露A1滑车区域,观察并记录针刀及其毗邻解剖结构,并将解剖结构与超声图像进行对比识别。(1)安全性评估:对U组、N组及T组分别进行操作安全性评估,安全性指标是指针刀对治疗目标(A1滑车)以外组织的损伤情况,包括:①是否损伤指固有神经及血管:肉眼观察指固有神经、指固有血管是否存在切割痕迹;②是否损伤肌腱:肉眼观察及评估是否存在肌腱损伤(无;轻微损伤:肌腱表面有轻微针刀划伤;中度损伤:肌腱保持连续性,部分边缘切断;肌腱严重损伤:肌腱完全切断);③是否损伤A2及PA滑车:肉眼观察A2及PA滑车是否存在切割痕迹;④计算损伤率:分别计算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率。计算方法为:损伤率(%)=损伤例数÷总例数×100%。(2)准确性评估:对U组、N组及T组分别进行有效率评估,比较三组有效率,内容如下:①松解位置及长度:肉眼观察针刀推割痕迹是否位于A1滑车;使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针刀推割痕迹的长度L1及A1滑车长度L2;②计算松解有效率:松解有效率(%)=A1滑车的松解长度÷A1滑车总长度×100%。(3)解剖数据测量:使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以下解剖结构的长度及两解剖结构间距离:A1滑车的宽度(W)、A1滑车近心端距掌指关节横纹处的距离(D1)、A1滑车近心端距掌横纹的距离(D2),食指测距掌中横纹的距离,中、环、小指测距掌远端横纹的距离)、指面正中线距桡侧指固有神经的距离(D3)、指面正中线距尺侧指固有神经的距离(D4)。[结果]高频超声探头能较好显示A1滑车部位的解剖结构,采取探头长轴放置、平面内进针便于操作。(1)安全性:U组损伤29例,损伤率为20.71%。其中肌腱损伤25(17.86%)例,其中轻微损伤21例,中度损伤4例;A2及PA滑车损伤2(1.43%)例;指固有神经损伤2(1.43%)例;未见血管损伤。N组损伤36例,损伤率为25.71%。其中肌腱损伤23(16.43%)例,其中轻微损伤22例,中度损伤1例;A2及PA滑车损伤11(7.86%)例;指固有神经损伤1(0.71%)例;血管损伤1(0.71%)例。T组140例,损伤例数为28例,损伤率为20.00%。其中肌腱损伤20(14.29%)例,其中轻微损伤19例,中度损伤1例;A2及PA滑车损伤4(2.86%)例;指固有神经损伤3(2.14%)例;血管损伤1(0.71%)例。三组总损伤率比较:N组>U组>T组,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两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未发现三组总损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损伤情况同样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两组间比较,结果发现仅U组和N组的A2及PA滑车损伤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1=0.011<0.05,非超声引导下针刀推割A1滑车对A2及PA滑车损伤几率比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显着增加,余损伤情况P值均大于0.05,未发现组间具有显着性差异。(2)准确性:U组未切割到A1滑车共有8(5.71%)例,测得A1滑车平均长度7.76±3.13mm,平均松解长度5.71±2.50mm,松解有效率为79.90%。N组未切割到A1滑车共有4(2.86%)例,测得A1滑车平均长度8.14±1.93mm,平均松解长度5.24±1.60mm,松解有效率为67.19%。T组未切割到A1滑车共有13(9.29%)例,测得A1滑车平均长度7.69± 2.66mm,平均松解长度4.65 ±2.50mm,松解有效率为64.66%。三组未切割到A1滑车的例数比较:T组>U组>N组,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两组间比较,仅U组与T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24<0.05,说明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较经典针刀术式松解位置更为精准。三组A1滑车长度比较:N组>U组>T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两组间比较,P值均大于0.05,未见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三组松解长度比较:U组>N组>T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两组间比较,U组与N组比较:P1=0.031,U组与T组比较:P2=0.0002,N组与T组比较:P3=0.009。P值均小于0.05,尤其是P2、P3均小于0.01,说明U组与N组、N组与T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超声引导下针刀经皮松解A1滑车的长度显着大于非超声引导下针刀推割松解组,非超声引导下针刀推割组显着大于经典针刀术式——点刺组。三组松解有效率比较:U组>N组>T组,采用卡方检验进行两两组间比较,U组与N组比较:P=0.042,U组与T组比较:P2=0.16,N组与T组比较:P3=0.766。P1、P2均小于0.05,说明超声引导下针刀经皮松解A1可显着提高松解的有效率。(3)解剖学测量:A1滑车的长度(L)平均值为7.86±2.62mm,男女对比分析时并未发现显着差异,左右对比时发现左侧食指A1滑车长度显着大于右侧食指(P<0.05);A1滑车的宽度(W)平均值为5.59±1.47mm,男性A1滑车宽度明显大于女性(P<0.05),其中拇指、环指处差异明显,余三指并无明显差异,右侧A1滑车宽度显着大于左侧(P<0.05),其中小指处差异明显(P<0.01),余四指并无差异;拇指A1滑车近心端距掌指关节横纹处的距离(D1)平均值0.21±0.83mmm,余四指认平均值为9.35±3.62mm,男女、左右侧之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食指A1滑车近心端距掌中横纹的距离(认)平均值为7.59±2.88mm,中指、环指、小指D2平均值为8.07±3.34mm,在进行男女、左右对比分析时仅发现左侧食指A1滑车近心端距掌中横纹距离明显大于右侧(P<0.05),余无明显差异;指面正中线的在A1滑车表面投影线距桡侧指固有神经的距离(D3)5.11±1.39mm;指面正中线的在A1滑车表面投影线距尺侧指固有神经的距离(D4)平均值为5.47±1.64mm。[结论]本研究利用临床解剖学的方法观察了超声引导下、非超声引导下、经典针刀术式三种术式进行针刀松解A1滑车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安全性及准确性,实验结果证明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A1滑车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超声引导可以精准的识别A1滑车的位置,准确的辨识滑车、肌腱及血管的解剖关系,减少操作过程中对肌腱、血管的损伤,提高针刀治疗的安全性,提高针刀松解的有效率,同时超声引导下可以做到术前检查定位、术中实时引导、术后复查,更适合临床初学者采用,另外,在超声引导进行针刀治疗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提升患者的就医感受,是一种广受欢迎、具有广阔前景的医疗技术,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沈子威[6](2020)在《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通过临床研究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的疗效,与单用导引型针刀治疗、单用透骨散熏洗治疗本病疗效对比,以证明二者结合使用疗效更为突出,为临床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提供新思路。方法:从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骨伤科的患者中,选取符合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标准纳入共90例进入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3组,每组30例。治疗组A运用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对照组B运用导引型针刀治疗,对照组C运用透骨散熏洗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每组1个疗程。观察对比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后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TAM系统测定以及含导引型针刀治疗的组别进行术口恢复调查评分。研究结果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先进行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检验,满足要求者用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不满足要求者用秩和检验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4周结束后,“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导引型针刀”组、“透骨散”组,三组VAS评分、TAM评定结果相互对比,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导引型针刀”组、“透骨散”组,VAS评分、TAM评定结果各自对比,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4周结束后,“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导引型针刀”组,术口恢复评分对比,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总有效率100%、“导引型针刀”组总有效率84.6%、“透骨散”组总有效率77.8%。经卡方检验,三组患者疗效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导引型针刀”组、“透骨散”组,三组患指疼痛与功能受限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组术口恢复情况显着优于“导引型针刀”组。3.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疗效优于导引型针刀、透骨散熏洗单独使用,且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痛苦较小,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徐艳朋,俞松,张天久,甘永桥,胡选琛[7](2020)在《经皮微创松解术治疗儿童狭窄性腱鞘炎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儿童狭窄性腱鞘炎经皮微创松解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47例(51指)狭窄性腱鞘炎患儿,按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组25例(28指)和微创手术组22例(23指),分别行腱鞘炎松解术。术后随访3~6个月,采用Quinnell分级标准比较2组手术指功能和术后切口美观情况等。结果术后2组患儿均痊愈,无不良反应;微创手术组单指手术时间[(9.42±1.00)min]短于传统手术组[(13.23±2.66)min](P<0.05);微创手术组术后指功能优20指,良3指,优良率100%;传统手术组优24指,良4指,优良率100%,2组治疗后指功能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术后指功能恢复时间[(1.29±0.39)d]短于传统手术组[(4.32±1.52)d](P<0.05),术区瘢痕发生率(4.54%)低于传统手术组(36.00%)(P<0.05)。结论经皮微创松解术治疗儿童狭窄性腱鞘炎手术时间短,指功能恢复好,切口美观。

邱祖云,贾雁,李石良[8](2019)在《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stenosing flexor tenosynovitis)又称扳机指(trigger finger,TF),由Notta在1850年首次提出,其临床特征是在手指屈伸活动中出现疼痛、弹响,形成手指屈伸功能障碍,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生于屈指肌腱纤维鞘的起始部位,其病变卡压的位置大多在A1滑车部位,也是临床治疗的靶点位置[1]。在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保守治疗有使用镇痛、抗炎药物、夹板固定、皮质类

郭嘉义[9](2019)在《超声引导下自制小勾刀微创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引导下自制小钩刀技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从而证明该项技术的科学性。开创一种微创、无痛、精准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新方法。方法以山西省中医院骨关节科门诊病患为本课题的病例来源。本临床试验共收集了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病例共60例,将其按照统计学要求分成两组,每组30例患者,实验组行超声引导下自制小勾刀松解治疗,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松解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后对患指活动痛、压痛、超声下测得卡压处肌腱横截面积、肌腱厚度及腱鞘厚度进行观察。统计并记录各观察指标,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观察研究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评定其安全性。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患病因素上根据统计学检测,结果表明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3.33%,P=0.5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治愈率方面,实验组的总治愈率为93.33%,显着高于对照组的总治愈率73.33%,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痛及压痛评分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组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有效。但组间差异比较,超声引导下勾刀治疗组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下测得的卡压处肌腱横截面积、狭窄处肌腱厚度及腱鞘厚度,两组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为有效松解狭窄腱鞘的治疗方法,但组间差异比较,超声引导下勾刀治疗组效果更佳,松解程度更彻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自制勾刀疗法及超声引导下小针刀疗法都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无论在改善患指活动痛、压痛方面,还是改善超声影像学下客观指标方面,均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超声引导下自制勾刀组的整体疗效更佳,松解腱鞘更彻底,治愈率更高,一定程度上而言,超声引导下自制小勾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方法更好。

申毅锋[10](2019)在《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解剖学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近年来,针刀疗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已被广泛报道,传统操作依靠解剖结构的盲视操作方法仍存在操作难度及风险,超声引导下针刀可视化操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目前超声引导下针刀操作仍处于经验实践阶段,因此需结合解剖学研究进行评估与实证。[目的]探寻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操作规范及优势,并与传统非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操作方法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操作技术的安全性及准确性。并观察桡骨茎突部解剖结构,研究桡骨茎突部解剖结构对针刀松解操作的影响。[方法]选取59例10%福尔马林防腐固定的成人前臂标本,标本来源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体捐献中心,研究时间为2017年11月~2018年5月。59例标本中23例(U组)含水量较高,超声显影清晰,采用超声引导方式进行针刀松解桡骨茎突部第一骨性纤维鞘管,另36例标本(C组)因含水量较低超声探查困难,进行非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桡骨茎突部第一骨性纤维鞘管。针刀松解操作完毕后,暴露桡骨茎突区域,逐层解剖观察并记录针刀及其周边解剖结构,并将解剖结构与超声图像进行对比识别。(1)对U组及C组分别进行操作安全性评估,并比较两组的安全性指标。安全性指标内容如下:是否损伤桡神经浅支,使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松解切口离桡神经浅支桡侧分支的最短横向距离(L1),松解切口离桡神经浅支尺侧分支的最短横向距离(L2),松解切口离桡神经浅支分叉处最短纵向距离(L3),肉眼观察桡神经浅支是否存在切割痕迹;是否损伤桡动脉:测量松解切口离桡动脉的最短横向距离(L4)及松解切口离桡动脉鼻烟窝段的最短纵向距离(L5),肉眼观察桡动脉是否存在切割痕迹。是否损伤肌腱:肉眼观察及评估是否存在肌腱损伤。并分别计算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率。(2)准确性评估:肉眼观察针刀推割痕迹位置是否位于桡骨茎突部第一骨性纤维鞘管表面或偏离目标松解区域;使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针刀推割痕迹的长度(L6),并计算松解成功率。(3)使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以下解剖结构的长度及两解剖结构间距离:腕第一腔室骨性纤维管的长度(L6),腕第一腔室骨性纤维管离远端腕横纹的距离(L7);桡骨茎突掌侧骨嵴的长度(L8);桡骨茎突掌侧骨嵴远心端距离腕第一腔室骨性纤维管远心端边界的长度(L9)、桡骨茎突掌侧骨嵴近心端距离腕第一腔室骨性纤维管近心端边界的长度(L10)。肌腱在桡骨茎突处斜行角度(A1);是否存在纤维间隔及纤维间隔长度(L11),桡骨茎突桡侧骨嵴及掌侧骨嵴间的骨沟内是否存在骨突及其大小,测量骨突的长(L12)宽(L13)高(L14)。[结果]高频超声探头能较好显示桡骨茎突部解剖结构。(1)安全性:U组L1为5.16±1.61mm(2.54~8.09mm),L2为6.59±1.75mm(3.35~9.59mm),L3为14.28±5.70mm(6.09~26.86mm),未见明显桡神经浅支损伤。有3例在肌腱表面发现轻微损伤有划痕。L4为9.85±2.46mm(4.73~15.85mm),L5为8.77±2.61mm(3.98~13.28mm),未发现桡动脉损伤。C组L1为5.29±1.21mm(2.93~8.05mm),L2为6.25±2.20mm(2.66~11.55mm),L3为15.07±5.11mm(6.31~27.74mm),未见明显桡神经浅支损伤。有8例在肌腱表面发现轻微损伤有划痕。L4为10.43±2.15mm(6.60~15.16mm),L5为8.48±3.34mm(3.36~15.48mm),未发现桡动脉损伤。两组的L1、L2、L3、L4、L5进行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肌腱损伤率进行比较,U组为13.04%,C组为22.22%,U组低于C组,但是二者显着性p=0.377>0.05,因此,未发现二者具有显着性差异。(2)准确性:U组20例松解成功,针刀松解痕迹都位于腕第一腔室的桡骨茎突区域内,未见水平偏移。3例松解失败,2针刀在浅筋膜内切割,未在第一骨性纤维鞘管表面腱鞘表面进行松解,1例刺入腱鞘内。C组27例松解成功,9例松解失败,包括1例纵向偏离,4例在腱鞘表面为点样针孔针刀刺入腱鞘内,4例在腱鞘表面未见松解痕迹。U组成功率为87%,C组成功率为75%,U组成功率高与C组,但是二者显着性p=0.266>0.05,因此,未发现二者具有显着性差异。比较两组松解痕迹长度,U组痕迹长度为6.87±3.91mm(0~13.99mm),C组痕迹长度为6.16±3.60mm(0~12.52mm),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解剖学测量:L6为23.23±3.0mm(18.16~30.75mm),L7为5.76±5.16mm(0~16.26mm),L8为9.65±1.67mm(6.23~15.70mm),L9为6.78±4.59mm(0~17.96mm),L10为9.16±4.27mm(2.49~23.22mm)。按纤维鞘管按与桡骨茎突及远端腕横纹的距离分类,可分为Ⅰ型:腕第一腔室骨性纤维管延伸至远端腕横纹处35.59%(21/59),Ⅱ型:腕第一腔室骨性纤维管延伸至远端腕横纹及桡骨茎突间47.46%(28/59),Ⅲ型:腕第一腔室骨性纤维管延伸至桡骨茎突远端处16.95%(10/59)。肌腱在桡骨茎突处斜行,夹角A1为15.33±4.02°(10~25°)。32.20%(19/59)存在纤维间隔,6例存在完全纤维间隔长度伴随整个肌腱延伸,13例为不完全纤维间隔长度L11为6.78±2.91mm(2.45~10.88mm)。针对于有纤维间隔的情况,其中仅有3.39%(2/59)的针刀操作对两个纤维间隔同时进行了松解,松解的针刀痕迹长度分别为3.62mm、5.32mm。40例标本中有12例在桡骨茎突骨沟内有骨性突起,骨性突起的出现率为30%。[结论]超声引导可以较好识别桡骨茎突部结构,减少操作过程中对肌腱的损伤,同时在识别解剖变异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能提高针刀治疗的安全性。两种操作方式对桡骨茎突部第一骨性纤维鞘管推割都具有较好成功率,超声引导的成功率高于非超声引导方式,且肌腱损伤率较非超声引导方式低,超声引导的方式能实时观察到进针轨迹与解剖结构的关系更适合临床初学者采用。腕第一腔室纤维间隔、桡骨茎突骨槽内骨突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该病针刀治疗难度,拇长展肌腱与拇短伸肌腱在桡骨茎突处斜行应注意其角度,防止推割中的损伤。

二、注射针头经皮松解治疗狭窄性腱鞘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注射针头经皮松解治疗狭窄性腱鞘炎(论文提纲范文)

(1)小针刀治疗Ⅱ、Ⅲ期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治疗方法及随访
    1.6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
        1.6.1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1.6.2 Quinnell分级法[6]评分
        1.6.3 拇指关节活动度
        1.6.4临床疗效判定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及3个月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及3个月Quinnell分级法评分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及3个月拇指活动度比较
    2.4 两组治疗后3个月临床效果比较
3 讨论

(2)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指屈肌腱腱鞘炎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腱鞘内注射联合小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对患者疼痛及炎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VAS评分
    2.3 血清炎症因子
3 讨论

(4)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针刀刀具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平口型针刀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缺陷
    1.1 刀柄扁小不易拿捏
    1.2 直线形刀杆在皮下难以保持与肌腱平行推进
    1.3 刀刃宽度与腱鞘厚度不匹配
2 不同改良型针刀刀具设计特点及优势
    2.1 针刀柄设计特点
        2.1.1 环形刀柄
        2.1.2 圆柱形刀柄
    2.2 针刀杆设计特点
        2.2.1 折线形刀杆
        2.2.2 套管式刀杆
    2.3 针刀刃设计特点
        2.3.1 斜形刀刃
        2.3.2 V形刀刃
        2.3.3 钩形/镰刀形刀刃
3 改良型针刀的应用现状
    3.1 斜刃针刀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疗效观察
    3.2 凹刃针刀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疗效观察
    3.3 钩形针刀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疗效观察
4 讨论
    4.1 传统平口针刀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易出现并发症
    4.2 改良型针刀设计的方向———圆柱形刀柄、折线形刀杆、V形或钩形刀刃

(5)超声引导下针刀经皮松解A1滑车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诊疗进展
        1. TF的相关解剖
        2. 病因病理
        3. 治疗方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临床研究
        1.1 诊断标准
        1.2 针刀选择
        1.3 治疗体位选择
        1.4 进针点选择
        1.5 针刀操作过程
        1.6 治疗周期
        1.7 疗效评定方法
        1.8 疗效和安全性
        2. 讨论与分析
        2.1 临床治疗
        2.1.1 标准化
        2.1.2 针刀可视化
        2.2 临床研究
        2.2.1 研究方法
        2.2.2 研究内容
        3.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设备及仪器
        1.3 分组
        1.4 观察指标
        1.4.1 超声图像的解剖学实证
        1.4.2 安全性评估
        1.4.3 有效率评估
        1.4.4 解剖学测量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超声图像
        2.2 安全性评估
        2.3 有效率评估
        2.4 针刀入路与解剖学测量
        2.4.1 针刀入路
        2.4.2 A1滑车的长度
        2.4.3 A1滑车的宽度
        2.4.4 A1滑车近心端的体表定位
        2.4.5 指面正中线与两侧指固有神经的距离
    3. 讨论
        3.1 目前临床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存在的问题
        3.2 针刀入路的安全设计
        3.3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优势
        3.4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理论探讨
    1 祖国医学对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认识
        1.1 祖国医学对于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理论认识
        1.1.1 发病机理
        1.1.2 痹症理论
        1.1.3 经络理论
        1.2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中医治疗
        1.2.1 中药治疗
        1.2.2 针刺治疗
        1.2.3 针刀治疗
    2 西医学对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认识
        2.1 病名
        2.2 流行病学
        2.3 局部解剖学
        2.4 病因病理
        2.5 西医治疗进展
        2.5.1 封闭治疗
        2.5.2 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及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诊断标准
        1.2.2 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病情轻重程度分级标准
        1.3 观察病例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退出(脱落)病例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1.1 治疗组治疗方案
        2.1.2 对照组治疗方案
        2.1.3 疗程
        2.2 观察内容
        2.2.1 一般资料观察
        2.2.2 疗效性观察指标
        2.2.3 安全性评价
        2.2.4 总体疗效评价标准
        2.2.5 数据收集及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脱落病例
        3.1.2 性别
        3.1.3 年龄
        3.1.4 病程
        3.2 观测指标
        3.2.1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
        3.2.2 TAM系统评定
        3.2.3 术口恢复调查
        3.3 临床总体疗效
        3.4 不良反应报告
    4 疗效评价
        4.1 一般资料分析
        4.2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分析
        4.3 TAM系统评定结果分析
        4.4 术口恢复调查结果分析
        4.5 临床总体疗效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确立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导引型针刀的使用意义、疗效机制与安全性讨论
    3 透骨散的配伍与作用机制
    4 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的优势分析
    5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经皮微创松解术治疗儿童狭窄性腱鞘炎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传统手术组手术方法
        1.2.2 微创手术组手术方法
    1.3 疗效判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2组手术时间比较
    2.2 2组术后3个月患指功能比较
    2.3 2组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
3 讨 论

(8)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研究
    1.1 诊断标准
    1.2 针刀选择
    1.3 治疗体位选择
    1.4 进针点选择
    1.5 针刀操作过程
    1.6 治疗周期
    1.7 疗效评定方法
    1.8 疗效和安全性
2 讨论与分析
    2.1 临床治疗
    2.2 临床研究
3 总结与展望

(9)超声引导下自制小勾刀微创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分型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脱落病例的处理
2.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仪器与设备
        2.2.2 操作方法
        2.2.3 术后指导
        2.2.4 注意事项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4.1 疼痛程度评分标准
        2.4.2 疗效判定标准
    2.5 安全性评价
    2.6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基本资料分析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组间评分可比性分析
        3.2.1 对于活动痛的组内组间比较
        3.2.2 对于压痛的组内组间比较
        3.2.3 对于患指卡压处肌腱横截面积的组内组间比较
        3.2.4 对于患指狭窄处肌腱厚度的组内组间比较
        3.2.5 对于患指腱鞘厚度的组内组间比较
    3.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4.讨论
    4.1 关于临床实验过程的讨论
        4.1.1 方法的选择
        4.1.2 治疗结果的分析
        4.1.3 自制小勾刀与小针刀松解腱鞘机理的分析
        4.1.4 特殊病例的分析
    4.2 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生理病理基础
    4.3 高频超声在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4.4 自制小勾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生物力学分析
    4.5 中医学对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认识
    4.6 不足与展望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解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研究进展
        1. 传统针刀“盲刀”操作的不足
        2. 超声引导下针刀操作的优势
        3. 超声呈像研究
        4. 超声引导方法
        4.1 术前准备
        4.2 超声引导方式
        4.3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方案
        5. 疗效及安全性
        5.1 疗效及治愈率率观察
        5.2 安全性观察
        5.3 其他观察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研究进展
        1. 发病及其机制
        2. 解剖结构
        3. 诊断
        4. 治疗
        4.1 保守疗法
        4.2 手术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解剖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研究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超声图像
        2.2 安全性评估
        2.3 准确性评估
        2.4 针刀入路与解剖学测量
    3. 讨论
        3.1 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隐患及安全入路设计
        3.2 针刀安全入路设计
        3.3 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优势
        3.4 挠骨茎突部解剖结构对发病及治疗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研究生在读期间成果

四、注射针头经皮松解治疗狭窄性腱鞘炎(论文参考文献)

  • [1]小针刀治疗Ⅱ、Ⅲ期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效果[J]. 刘奇奇,龚悦诚,朱俊琛. 中国医药导报, 2021(27)
  • [2]基于经筋理论针刀治疗屈拇指肌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冯乐.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腱鞘内注射联合小针刀经皮松解术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对患者疼痛及炎症的影响[J]. 王利刚,王强,段文强,宋丽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20)
  • [4]治疗屈指肌腱腱鞘炎的针刀刀具研究进展[J]. 杨菊,张天民,刘建民,王金,郑楠. 中医药导报, 2020(11)
  • [5]超声引导下针刀经皮松解A1滑车的临床解剖学研究[D]. 邱祖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导引型针刀联合透骨散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沈子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经皮微创松解术治疗儿童狭窄性腱鞘炎效果分析[J]. 徐艳朋,俞松,张天久,甘永桥,胡选琛.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0(02)
  • [8]针刀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 邱祖云,贾雁,李石良.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9(06)
  • [9]超声引导下自制小勾刀微创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观察[D]. 郭嘉义.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10]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术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解剖学研究[D]. 申毅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标签:;  ;  ;  

注射针经皮松解治疗狭窄性腱鞘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