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伤害的识别和避免措施

作物伤害的识别和避免措施

一、农作物药害鉴别及避免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曹欣,冯宸源,朱晋峰[1](2021)在《浅谈农药药害行政鉴定意见的司法适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变化,农药药害行政鉴定意见的概念开始进入司法领域。由于对此证据适用缺乏统一具体的法律规则和审查判断方法,导致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对此证据的属性问题讨论不断,处理方式各异。证据属性需要结合具体意见内容进行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建议在司法审查方面,通过合法性、关联性和客观性进行审查并辅之以行政鉴定人出庭、司法技术咨询等方法。立法方面,亟需制定农药药害行政鉴定规范,统一文书名称格式,完善质证程序保障。

李丹,李文杰,任钰田[2](2021)在《农资经营责任保险产品开发分析》文中指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农村逐步走向现代化,农资法律体系逐渐健全,农资经营管理要求更为严格,使得农资经营面临的责任风险愈加凸显。为有效规避农资经营责任风险,并保障因农资经营者指导过失而受损的农户能够及时得到赔偿,防止农资纠纷事件持续恶化,开发设计一款农资经营责任保险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开发该款保险产品的意义以及其在市场需求、政策及法律等方面的可行性,运用保险学的相关原理对农资经营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等条款予以说明,同时又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了发展该款保险产品的相关建议。

刘定蓉[3](2018)在《稗草(Echinochloa spp.)与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对常用除草剂药敏性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精准地选择化学除草剂,更加科学地对田间杂草进行防控,建立一整套可在施药前快速、高效、准确进行田间杂草药敏性检测的技术,对减少药剂滥用、缓解杂草抗药性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稻田稗属杂草(Echinochloa spp.)和麦田看麦娘(A lopecurus aegualis),分别建立了其对稻田常用除草剂五氟磺草胺、嗯唑酰草胺、二氯喹啉酸和麦田常用除草剂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精嗯唑禾草灵药敏性的RISQ(Resistance In-Season Quick)检测技术。同时,针对抗精恶唑禾草灵看麦娘的ACCase(Acetyl-CoA carboxylase)I1781L 位突变和抗甲基二磺隆看麦娘的 ALS(Acetolactate synthase)P197T 和 T574L 突变建立了 dCAPS(derived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分子检测技术,并验证了该dCAPS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用整株生物测定筛选出了 6个对五氟磺草胺具有不同敏感性水平的稗草种群JNBX-1(稗)、JNX-S(西来稗)、JTJY-1(硬稃稗)、JHLS-1(稗)、AXX-8(稗)、AXXZ-6(稗),建立了稗对五氟磺草胺药敏性的RISQ检测技术,并获得其鉴别浓度为0.3μmol/L;筛选出6个对嗯唑酰草胺表现出不同敏感性水平JNBX-1、JNX-S、JTJY-1、AXX-8、AXXZ-6、AXXZ-2(稗),建立了稗对嗯唑酰草胺药敏性的RISQ检测技术,并获得其鉴别浓度为0.6μmol/L;筛选出6个对二氯喹啉酸具有不同敏感性水平的稗草JNBX-1、JNX-S、JTJY-1、JCW-R(西来稗)、SSX-R(西来稗),建立了西来稗对二氯喹啉酸药敏性的RISQ检测技术,并获得其鉴别浓度为2.4μmol/L。采用整株生物测定筛选出了6个对甲基二磺隆具有不同敏感性水平的看麦娘种群JNXW-1、JNJN-1、JYTG-1、JTJY-1、JGYS-1、JHHZ-1,建立 了看麦娘对甲基二磺隆药敏性的RISQ检测技术,并获得看麦娘对甲基二磺隆药敏性检测的鉴别浓度为0.6μmol/L。筛选出了 6个对啶磺草胺表现出不同敏感性水平的看麦娘种群JNXW-1、JLGY-9、JYTG-1、JCWJ-3、JTJY-1、JHHZ-1建立了看麦娘对啶磺草胺药敏性的RISQ检测技术,并获得看麦娘对啶磺草胺的鉴别浓度为0.4μmol/L。在8个种群中筛选出6个对精嗯唑禾草灵表现出不同敏感性水平的看麦娘种群JNXW-1、JHHZ-1、JYTG-1、JCWJ-3、JTJY-1、JGYS-1建立了看麦娘对精恶唑禾草灵药敏性的RISQ检测技术,并获得看麦娘对精恶唑禾草灵的鉴别浓度为0.16μmol/L。针对具ACCase I1781L位突变的抗精恶唑禾草灵看麦娘和具ALS P197T、ALS T574L位突变的抗甲基二磺隆看麦娘建立了基于衍生酶切扩增多态性(dCAPS,derived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的分子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由该方法对ACCase I1781L突变酶切后,敏感生物型的ACCase基因扩增片段可以被BamHI内切酶酶切成为可见的271 bp和不可见的49 bp条带,抗性生物型则不可以被BamHI内切酶酶切而显示出大小为320 bp的完整扩增条带;对ALS P197T突变酶切后,抗性生物型ALS基因扩增片段可以被BamHI内切酶酶切成为可见的347 bp和不可见的47 bp条带,而敏感生物型则不可以被BamHI内切酶酶切而显示出394 bp的完整扩增条带;对ALS P574T突变酶切后,敏感生物型ALS基因扩增片段可以被HpaⅡ内切酶酶切成为可见的325 bp和不可见的45bp条带,而抗性生物型则不可以被HpaⅡ内切酶酶切仅显示出大小为370 bp的完整扩增条带。通过对已检测的看麦娘植株进行测序,发现测序结果与检测结果相一致,表明该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准确可信。为了进一步验证本章所建立的dCAPS技术的实用性,分别对抗精嗯唑禾草灵和甲基二磺隆的看麦娘种群随机选取50株进行不同突变位点检测,发现在两个抗精嗯唑禾草灵水平较高的看麦娘种群JYTG-1、JGYS-1中发现有抗性植株,且抗性突变频率分别为72%和96%。在两个抗甲基二磺隆的看麦娘种群JCWJ-3、JGYS-1进行dCPAS检测时,在种群JCWJ-3均未发现ALS P197T和T574L两突变。在种群JGYS-1均有ALS P197T和T574L两突变被检出,其植株抗性突变频率分别为8%和84%,推断该种群对甲基二磺隆产生的抗药性主要由ALS基因197位突变引起。而在所有看麦娘抗性检测中,抗性植株中仅有突变纯合子,没有发现有杂合突变植株的存在。

李莎莎[4](2018)在《沙棘绕实蝇生态防治应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是重要的水土保持树种,还是许多医药和保健品的重要原料,其果实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等物质,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沙棘绕实蝇Rhagoletis batava obseuriosa(RBO)成虫产卵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青果的果皮下,幼虫孵化后蛀食果肉,致使受害沙棘果实只剩外面的果皮而干瘪,导致受害果实丧失经济价值,严重时能够造成沙棘果减产90%以上。由于幼虫营蛀果性生活,并在地表土层中化蛹,不太容易防治。传统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通过在地表和林间喷洒有机化学农药防治成虫,但有机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常导致大量天敌死亡,生物多样性降低,而且农药残留超标将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为此,本论文采用无公害药剂对沙棘绕实蝇的成虫开展了室内触杀实验,同时对利用视觉信息和嗅觉信息防治成虫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对幼虫饲养进行了初步研究,目的是为下一步开展寄生蜂的繁育或采用不育技术防治沙棘绕实蝇打下基础。1)基于高效、低毒、低残留和易降解的原则,本实验选取了印楝素、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阿维菌素这4种无公害生物源农药,在室内对沙棘绕实蝇成虫进行触杀活性的研究。对4种农药半数击倒时间KT50(median knockdown time)的测定结果显示,同种农药同种浓度时,药物对雄性的触杀效果比雌性强,其中苦参碱在浓度为0.005 mg/ml时,雄性KT50值为39.21 h,小于雌性KT50值56.13 h,但个别情况下出现对雌性触杀效果比雄性高的情况,如苦参碱在浓度为0.05 mg/ml时,雄性KT50值为15.76 h,大于雌性KT50值12.39 h。通过测定4种农药对沙棘绕实蝇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median lethal dose),得出触杀作用时间为12h时,LC50分别为:印楝素7.737 mg/ml、高效氯氟氰菊酯0.002 mg/ml、苦参碱0.042 mg/ml、阿维菌素0.008 mg/ml,其触杀毒力次序为: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苦参碱>印楝素;触杀作用时间为24h时,LC50分别为:印楝素6.963 mg/ml、高效氯氟氰菊酯0.001 mg/ml、苦参碱0.008 mg/ml、阿维菌素<0.001mg/ml,其触杀毒力次序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印楝素;触杀作用时间为48h时,LC50分别为:印楝素0.891 mg/ml、高效氯氟氰菊酯<0.001mg/ml、苦参碱0.002 mg/ml、阿维菌素<0.001 mg/ml,其触杀毒力次序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印楝素。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触杀效果较显着,其次为苦参碱,印楝素的触杀效果不显着。2)植食性昆虫可通过其灵敏的嗅觉、视觉、触觉和味觉等系统感知寄主和非寄主植物的存在,从而做出趋向寄主植物的选择行为。同时,昆虫在寄主定向过程中视觉感器具有对物体的颜色、形状及大小进行识别分辨的能力。为探讨沙棘绕实蝇视觉在搜索寄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在野外设置不同颜色、形状、表面积的视觉信息对沙棘绕实蝇开展了趋性行为测试。在内蒙古磴口县沙棘林样地进内分组悬挂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表面积的实验材料。沙棘绕实蝇成虫在野外对不同颜色、相同形状相同表面积球体的趋向性从强到弱为:橙色>黄色>绿色>红色>蓝色>紫色,其中,橙色球体引诱到的实蝇数量最多,其次黄色和绿色引诱效果也较好,红色引诱效果一般,蓝色和紫色引诱效果较差。不同表面积、相同颜色相同形状的野外引诱实验中,大球的引诱量显着高于小球,大球与小球之间的诱捕量差异性显着(t=10.562,DF=10,P<0.05);正方体的表面积越大引诱能力越强,但正方体之间的差异性并不显着(F=2.140,DF=5,54,P=0.074)。不同形状相同表面积相同颜色对沙棘绕实蝇的引诱实验中,四种形状的引诱能力为:正方体>正三角体>长方体>球体,但四种形状之间的诱捕效果差异性不显着(F=0.177,DF=3,34,P=0.912),说明形状对沙棘绕实蝇的趋性没有产生明显作用。沙棘绕实蝇成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选择有显着性差异,对不同形状和不同表面积的趋性选择没有明显趋向行为。3)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寄主植物的挥发性物质起着重要作用。实蝇类昆虫主要依靠对寄主气味挥发物的识别来搜寻并最终确定寄主。本实验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寄主沙棘果实和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分析,然后通过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技术(GC-EAD)检测沙棘绕实蝇对沙棘果果实和枝叶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GC-MS分析结果显示,沙棘果实和沙棘枝叶共同释放的物质有己酸乙酯、石竹烯、异戊酸丁酯。GC-EAD测试结果显示沙棘绕实蝇雄成虫对己酸乙酯和石竹烯均有电生理反应。该结果为探寻引诱沙棘绕实蝇的寄主有效成分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沙棘绕实蝇与寄主的相互关系,研制植物源引诱剂,采用更为环保的方式防治沙棘绕实蝇提供了理论依据。4)参考相关实蝇科幼虫人工饲养的配方和技术,对沙棘绕实蝇幼虫人工饲养进行了研究,以期获得适宜其幼虫生长发育的人工饲料,为实现规模化人工饲养和繁殖提供理论指导。经过两年的室内试验,通过不同成分配比的研究,目前已可将幼虫羽化至蛹。

张菡[5](2017)在《植保无人机变量喷药系统研制》文中研究说明在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解决人类粮食问题方面,化学农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农药使用离不开植保机械的发展,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普遍采用大雾滴、大容量的喷雾方法喷洒农药,且农药使用不当,不仅会降低作业效率,增加劳动成本,还会引发农作物药害、激发作物对病虫草害的抗药性、降低农产品品质,甚至会造成农药残留浪费现象,造成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为减少农药对人体伤害,节省劳动力,提高作业效率,本文完成了“植保无人机变量喷药系统”研究与性能试验,实现“按需喷药”。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之处如下:(1)确定植保无人机变量喷药系统总体方案。该系统主要由水稻病害检测系统设计、植保无人机变量喷药控制系统硬件设计、软件控制部分和田间试验组成。其中水稻病害检测系统包括水稻田间信息采集及处理与病害诊断;植保无人机变量喷药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包括变量喷药控制器、变量执行器及其驱动电路、喷头及其工作电压确定、遥控模块设计和电源配电系统设计;软件控制部分包括初始化模块、流量调节模块和主循环模块设计;田间试验分析植保无人机不同飞行速度和作业高度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确定喷药最佳作业高度和作业速度。(2)提出一种水稻稻瘟病检测诊断算法。利用航拍无人机对水稻田按预定路线进行视频信息采集并提取有效帧图像作为水稻信息图像,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软件设计水稻稻瘟病检测识别算法,首先对获取的有效水稻信息图像进行引入彩色恢复因子C的多尺度Retinex算法(即MSRCR)增强处理,去除不同光照条件影响,再通过二值化分割出稻瘟病发病区域并计算其像素面积与单张图像总面积比值,根据比值结果依次确定每张图像中受稻瘟病病害等级,最终生成病害等级处方图。(3)研制一种植保无人机变量喷药控制系统。通过对变量喷药控制系统变量喷药方式分析采用蠕动泵流量调节式变量喷药方式,并对流量计算进行说明;研究离心式雾化喷头工作原理,分析在不同工作电压下雾滴粒径和喷幅规律,确定喷头最佳工作电压为10V,并完成电源系统配置和其他硬件配置;在系统硬件配置基础上进行软件控制程序编程。(4)进行田间试验。分析植保无人机变量喷药控制系统在四个不同流量等级下,不同飞行速度和作业高度对雾滴沉积分布的影响,试验数据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控制下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对雾滴沉积密度影响显着,飞行高度对雾滴沉积均匀分布影响显着,最终确定植保无人机最佳作业高度为2m,最佳作业飞行速度为1m/s。

刘雪姣[6](2017)在《姜黄素胁迫下朱砂叶螨mRNA测序及响应基因分析》文中认为本实验室通过筛选一系列化合物发现,源于中草药植物姜黄的活性物质姜黄素对朱砂叶螨表现出良好的杀螨活性,具有开发成绿色杀螨剂的潜力。因此明确姜黄素杀螨的分子机制,从而以姜黄素的作用靶标为依据,以姜黄素为模板,进行分子优化,将有助于新的绿色杀螨剂的研制。目前虽然在姜黄素的杀螨机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杀螨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并且,朱砂叶螨基因信息以及姜黄素杀螨机制密切相关的应答基因的缺乏一直是该领域的一大阻碍。本研究采用了数字基因表达谱升级版测序技术对朱砂叶螨响应姜黄素胁迫的分子机制以及响应基因进行了研究,扩展了参与姜黄素杀螨的基因信息资源,为进一步全面阐述姜黄素的杀螨机理提供了思路,同时丰富了天然活性物质杀虫/螨机制的研究内容。主要的研究成果如下:1.明确了姜黄素对朱砂叶螨的LC50为2.642mg/m L,并表现出类似神经毒剂的中毒症状姜黄素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姜黄素对朱砂叶螨48 h的毒力回归方程为y=-0.278+0.659x,致死中浓度LC50为2.642 mg/m L,95%的置信区间为1.6806.082。玻片浸渍法和叶碟喷雾法处理朱砂叶螨后进行症状观察发现,朱砂叶螨的中毒症状大致可分为:静止期(0 h-4h);复苏兴奋期(4 h-48 h);麻痹昏迷期(48 h-72 h);死亡期(72 h-144 h)。这跟神经毒剂的致毒症状有一定的相似性。并根据中毒症状明确了姜黄素作用的重要时间节点24 h和48 h,为下步测序实验提供理论依据。2.获得并验证了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结果,明确了姜黄素处理下朱砂叶螨响应基因参与的主要生物学过程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测序分别得到53 419 438条和52 286 859条Reads。24 h和48 h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5450条和15371条。满足偏离概率值≥0.8并且log2Ratio≥1的显着差异基因分别有111条和96条。此外,荧光定量证实了m RNA测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说明参与验证的15条基因也确实对姜黄素发生了响应。GO功能显着性富集分析明确了显着差异基因参与的主要生物学过程包括生理过程、代谢过程、单生物过程、细胞凋亡、连接和催化、离子跨膜转运、神经传导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罗列了富集程度排名前20的生化代谢途径和信号转导途径,其中内质网蛋白质加工和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24 h和48 h均具有的最具代表性的生化途径。另外与化合物分解代谢、信号传导、细胞吞噬等作用有关的基因约占整个KEGG通路基因的64%。这些GO条目和KEGG条目里所包含的基因很可能与姜黄素杀螨机制密切相关。3.获得23条与螨体代谢、信号传导等相关的显着差异基因,测定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明确了螨体解毒代谢情况通过RPKM和Noiseq算法,筛选出两处理时间段的显着差异基因总条数为190条,共有基因为17条。获得了医学上姜黄素的靶标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以及与姜黄素的医学靶标相关的鸟苷酸激酶、硫氧还蛋白样4A和Ras GTP酶。另外本研究还获得了很多与钙离子相关的酶,如磷脂酶C家族、磷脂酶A2、钙调蛋白、钙联接蛋白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1,其中磷脂酶A2和钙调蛋白是重要的信号传导类蛋白也是差异表达最明显的基因,可以作为姜黄素杀螨作用的候选靶标。同时获得了GSTs基因,明确了谷胱甘肽-S-转移酶随姜黄素处理时间的变化情况,初步说明朱砂叶螨体内姜黄素的减少并非是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发生作用所致。4.克隆并分析了朱砂叶螨钙调蛋白(calmodulin,Tc Ca M)和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Tc PLA2)基因的c DNA序列克隆获得了Tc Ca M和Tc PLA2基因c DNA序列,分别命名为Tc Ca M、Tc PLA2,登录号分别为:KY436226、KY436225。预测蛋白质相对分子量分别为19.03KDa和12.04KDa,等电点分别为4.32和4.97。另外通过信号肽、蛋白跨膜结构、糖基化位点和结构域预测发现,钙调蛋白和磷脂酶A2均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均为非跨膜蛋白。钙调蛋白具有四个EF-hand结构域和两个糖基化位点,磷脂酶A2只有一个糖基化位点,未发现结构域。进化树结果显示这两条基因所处的分支分别与二斑叶螨最接近,该结果与传统意义上的分类结果一致。5.朱砂叶螨Tc Ca M和Tc PLA2基因在不同螨态均有表达,对姜黄素杀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Tc Ca M和Tc PLA2基因在朱砂叶螨不同螨态的表达表明:这两个基因在朱砂叶螨的四个螨态中均有表达,并且幼螨、若螨期的表达量要显着高于卵期和成螨期。钙调蛋白基因的表达由高到低依次为若螨>幼螨>成螨>卵,除幼螨、若螨差异不显着外,其余均呈显着性差异。磷脂酶A2基因的表达量高低依次为幼螨>若螨>成螨>卵,各螨态均成显着性差异。Tc Ca M和Tc PLA2基因因其特殊的功能和在朱砂叶螨不同发育阶段的广泛存在使之成为维持螨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蛋白,因此它们的抑制和活化都将对螨体产生显着影响,钙调蛋白和磷脂酶A2在姜黄素的杀螨机制中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庞晓燕[7](2016)在《三种植物活性提取物水乳剂对蚜虫和叶螨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文中指出本文评价了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作物的敏感性,筛选出了具有显着增效作用的增效剂,并测定了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危害果树和蔬菜的蚜虫及叶螨的室内毒力与田间药效,表明了三种植物提取物对几种害虫防治效果较好,增效剂效果明显:(1)采用盆栽培养法,对7种作物进行敏感性评定,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小麦、高粱、黄瓜、辣椒、豇豆、小白菜安全,但4.5%XAP、GTW水乳剂对西红柿有轻微的急性药害,三种水乳剂对7种作物株高抑制率均≤5.0%;四硅氧烷对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的增效作用最为显着,对4.5%XAP水乳剂、4.5%GTW水乳剂、4.5%ANX水乳剂的增效倍数分别为60.1倍,63.3倍,86.5倍。(2)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苹果绣线菊蚜LC50分别为0.034 mg/kg,0.233 mg/kg和0.263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增效作用差异达极显着水平,增效倍数为34倍。4.5%GTW水乳剂对苹果绣线菊蚜的防效最高,75 mg/kg和150 mg/kg三个浓度的最佳防效分别为57.92%,67.97%,71.79%;增效剂较单剂处理差异达显着性水平,最高田间防效为83.63%。(3)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核桃黑斑蚜LC50分别为0.444 mg/kg、1.248 mg/kg和,0.247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增效作用差异达显着性水平,增效倍数为9.1倍。三种水乳剂对核桃黑斑蚜的防效均较低,仅4.5%GTW水乳剂150mg/kg防效最高,达63.33%,增效剂较单剂处理差异达显着性水平,最高防效为82.28%。(4)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枣树截形叶螨LC50分别为48.131mg/kg、51.731 mg/kg和42.534 mg/kg。四硅氧烷对4.5%GTW水乳剂增效作用显着,增效倍数为9.7倍。三种水乳剂对枣树截形叶螨的田间防效均低于50%。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核桃土耳其斯坦叶螨LC50分别为12.263mg/kg、18.392 mg/kg和27.402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和4.5%GTW水乳剂具有较显着的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6.5倍和8.1倍。三种水乳剂对核桃土耳其斯坦叶螨田间防效均低于55.01%。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茄子土耳其斯坦叶螨LC50分别为310.711mg/kg、318.553 mg/kg和322.678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增效作用达4.1倍。三种水乳剂对危害茄子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田间防效低于51.47%。(5)4.5%XAP、4.5%GTW、4.5%ANX水乳剂对棉蚜LC50分别为0.556 mg/kg、0.321mg/kg和0.542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和4.5%ANX水乳剂增效作用差异达显着性水平,增效倍数分别为4.3倍和4.0倍。4.5%ANX水乳剂对棉蚜的防效最高,150 mg/kg防效达70.02%,四硅氧烷增效剂处理较单剂处理差异达极显着性水平,最高防效为81.26%。4.5%XAP、GTW、ANX水乳剂,对桃蚜LC50分别为0.729 mg/kg,1.097 mg/kg,0.417 mg/kg。四硅氧烷对4.5%XAP水乳剂起到了显着的增效作用,增效倍数为9.0倍。4.5%XAP水乳剂对桃蚜的防效最高,150 mg/kg防效为71.61%,增效剂较单剂处理差异达极显着性水平,最高防效达84.40%。

张明波[8](2013)在《乙草胺药害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与产量相关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大豆作为世界上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在大豆上发生农药药害的事件屡见不鲜,其中乙草胺药害有着严重的影响。随着乙草胺应用量和应用范围的逐年递增,大豆上出现乙草胺药害的事件也频频发生,这不仅制约乙草胺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也由于此药害的发生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着农民的增产和增收。乙草胺是酰胺类选择性芽前除草剂,可防除一年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在大豆、玉米、花生和棉花等作物上得到广泛利用。本试验采用盆栽试验,于2012年5月在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盆栽基地进行,选择3个来源于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带的主栽大豆品种,通过测定大豆植株生长发育指标、生理和生化指标及产量指标,研究了乙草胺在不同药害程度下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探讨了施药后大豆各生育性状变化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乙草胺对大豆的药害主要表现为根瘤数减少、生长速度缓慢、叶绿素含量降低、根系活力下降等。42天后根瘤数量恢复正常,最终株高在乙草胺正常用量范围内没有影响。2.乙草胺对供试3个大豆品种的百粒重均无影响。施用乙草胺是否造成大豆减产可通过调查大豆单株粒数进行判断。不同大豆品种对乙草胺的敏感性有差异。乙草胺对东农52安全用量在2700g a.i./hm2以下;乙草胺对合丰55安全用量在4050g a.i./hm2以下;乙草胺对黑河48安全用量在1890g a.i./hm2以下;供试大豆品种对乙草胺的敏感性顺序为:黑河48(第三、四积温带)>东农52(第一积温带)>合丰55(第二积温带)。3.采用Excell和DPS软件对大豆单株产量与药害初期各生育性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单株产量与生育性状的相关回归方程。大豆受乙草胺药害后,各生育性状所表现的与单株产量呈现不同程度正相关或负相关,大豆各生育性状与产量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和此消彼长之势。大豆出苗初期株鲜重和大豆叶绿素含量显着的影响着后期的单株产量,最优产量回归方程为:Y=-0.8861-0.1014X3+1.8745X4(P<0.0001,F=134.5547**)可将株鲜重、叶绿素含量作为大豆出苗初期乙草胺对大豆药害程度的预测指标。大豆第一片三出复叶时期大豆根瘤数量、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显着的影响着后期的单株产量,最优产量回归方程为: Y=-0.2652+0.0138X2-0.1535X4-1.5067X6(P<0.0001, F=19.9644)可将根瘤数量、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可作为大豆第一片三出复叶时期乙草胺对大豆药害程度的预测指标。

万中义[9](2014)在《新型农用抗生素的筛选、鉴定及开发前景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放线菌发酵提取物生物活性测定结果为导向,对农药活性良好的提取物采用半制备液相制备样品组份,然后用组份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确定活性部位,再采用液质联用分析获得活性化合物紫外及质谱等特征数据,应用天然产物数据库,结合大量已发表的文献资料,对17113个菌株共计34226个提取物中高活性的化合物进行了快速鉴定。鉴定的十二大类具有良好农药活性的化合物有:1.核苷类。此类抗生素水溶性好,在反相柱液相系统中保留时间很短。由于种类很多,其紫外吸收不尽相似。它们具有抗真菌、抗病毒、杀虫等多种农药活性,适合农抗开发,但因市场上此类产品较多,重复发现的可能性很大。2多烯类。此类抗生素抗真菌活性强,从三烯至七烯类,化合物众多。其紫外吸收光谱特征明显,容易鉴别。这类化合物常伴随着其它产物,因而常会表现杀虫、除草及广谱抗真菌活性。由于对光照敏感,此类化合物的开发应用受到限制。3.吲哚咔唑类。此类抗生素紫外吸收光谱特征明显,包括星形孢菌素、蝴蝶霉素等。具有杀虫及抗真菌活性。如果不考虑医用,此类化合物具有作为农抗开发的潜力。4.洋橄榄叶素类。此类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特征明显,种类很多。提取物有很强的杀虫、除草、抗真菌活性,具有开发为农用抗生素的潜力。5.烬灰红菌素类。此类抗生素紫外吸收光谱特征明显,易于识别。具有较强杀虫活性,但毒性太高,在早期应予剔除。6.放线菌素类。此类抗生素紫外光谱特征明显,分子量很大,容易鉴别。虽然其杀虫活性很强,但由于毒性太大,在农抗筛选中应予剔除。7.刀豆霉素类。此类抗生素具有杀虫、广谱抗真菌活性。其紫外吸收特征明显,容易识别。由于毒性太大,在农抗筛选中应予剔除。8.寡霉素类。此类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及广谱抗真菌活性。其紫外光谱特征明显,种类很多,大部分毒性很高,少数毒性较低。毒性不太高的此类化合物可以考虑用于农用抗生素开发。9.醌霉素类。此类化合物的特点是具有杀虫、抗真菌活性。其紫外光谱特征明显,分子量大,容易识别。醌霉素系列产物毒性高,在农抗筛选中应及早剔除。10.杀粉蝶菌素类。此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虫及广谱抗真菌活性。其紫外吸收光谱特征明显。由于毒性大,在农抗筛选中应予剔除。11.抗霉素类。此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杀虫活性及广谱抗真菌活性,其紫外吸收强度低,有时不易发现。但在质谱图中表现明显,且系列化合物一起出现。由于其毒性太高,农抗筛选中应予剔除。12.环己酰亚胺类。此类化合物紫外吸收特征不明显,因而较难识别。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曾大面积应用。农抗筛选中应尽早识别并予剔除。对我中心在2008-2010年3年间发酵的17113个放线菌菌株共计34226个提取物活性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共获得新化合物34个,获得新化合物的机率为0.2%,已知化合物的机率为99.8%。在所有提取物中,具有杀虫、除草、抗真菌活性的提取物的比例分别是7.2%、3.9%和19.2%,三种活性的比例累计为24.7%。对100个农药活性最强的发酵提取物进行了快速鉴定,出现频次最高的化合物依次是洋橄榄叶素类、多烯类、吲哚咔唑类、寡霉素类、猎神霉素、丰加霉素、9-甲基链米酮。对128个杀虫活性最强的发酵提取物进行了快速鉴定,出现频次最高的化合物依次是抗霉素、寡霉素类、疏螺体素、放线菌素、吲哚咔唑类、杀粉蝶菌素类、猎神霉素。对50个除草活性最强的发酵提取物进行了快速鉴定,出现频次最高的化合物依次是丰加霉素、放线菌酮、洋橄榄叶素、格尔德霉素、9-甲基链米酮。对100个抗真菌活性最强的发酵提取物进行了快速鉴定,出现频次最高的化合物依次是多烯类、洋橄榄叶素类、9-甲基链米酮、寡霉素类、吲哚咔唑类、格尔德霉素、猎神霉素、抗霉素类、杀粉蝶菌素类。对7种产抗生素产生菌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快速鉴定及开发前评估,其中6种为已知化合物。另一株产生新的抗生素诺沃霉素。1.猎神霉素。国内称之为南昌霉素,是一种聚醚类抗生素,具有抗球虫活性。具有较强的杀虫、广谱抗真菌活性。其毒性较低,具有开发为农用抗生素的潜力。2.9-甲基链米酮。具有抗病毒、抗真菌活性,属戊二酰亚胺类抗生素。其毒性比放线菌酮低,菌体生长快,活体评价有效,具有作为农抗开发的潜力。3.疏螺体素。该抗生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杀疏螺旋体、抗病毒、抗肿瘤、抗真菌等。该抗生素产生菌生长快,具有作为农抗开发的潜力。4.斑鸠霉素。具有杀虫、抗真菌活性。毒性较低。其菌种生长快速,具有作为农抗开发的潜力。5.格尔德霉素。具有杀虫、广谱抗真菌活性,其菌种生长快,产物含量高,易于提取,毒性低,具有作为农抗开发的潜力。6.HBERC-25376。该菌株将三种活性产物集于一体,具有杀虫、抗细菌活性。对该菌株进行了分类鉴定,对代谢产物进行了热稳定性测定、紫外光稳定性测试,发酵特性试验,温室活性评价。该抗生素具有开发成农用抗生素的潜力。7.HBERC-20821。该菌株产物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经高分辩质谱及核磁共振分析,已阐明其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命名为诺沃霉素。其主要成分为诺沃霉素A及诺沃霉素B,属于新的32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经综合评价,该抗生素活性强、发酵稳定、温室评价效果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开发前景。

李小芳[10](2012)在《烟草中嘧肽霉素残留分析方法和消解动态研究》文中指出嘧肽霉素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毒的胞嘧啶核苷肽类农用抗生素,对植物病毒病具有显着的治疗作用。本论文根据嘧肽霉素使用的实际情况,选取烟草为代表作物,根据《农药残留田间试验准则》进行施药、采样后,参考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对嘧肽霉素的残留分析方法,嘧肽霉素在烟草鲜植株、干烟叶、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确定了嘧肽霉素在烟草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为嘧肽霉素在烟草种植过程中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建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烟草和土壤中的嘧肽霉素残留进行分析检测的方法。优化了HPLC检测条件,使用Waters Sun FireTM, C18柱,5.0μm,4.6×150mm,紫外可见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48nm,流动相体系为pH3.0~4.0的5%甲醇水溶液。优化了烟草及土壤样品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步骤,使用乙腈-水溶液提取样品中的嘧肽霉素,固相萃取(SPE)净化,HPLC测定。嘧肽霉素的LOD为7.7ng,烟草植株和土壤中嘧肽霉素LOQ为0.05mg/kg。添加浓度0.05~2mg/kg时,鲜植叶的平均回收率为82.68%~89.5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39%~4.97%;干烟叶的平均回收率为78.72%~81.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2%~4.58%;土壤中平均回收率为79.6%~97.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9%~5.47%;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二、采用上述方法,测定了2%嘧肽霉素水剂在湖南、山东两地2010、2011年烟草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0.05~10mg/L范围内,嘧肽霉素标准溶液的线性方程为y=32359x+655.80(r=0.9997)。嘧肽霉素在烟草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式,其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在烟草植株以及土壤中消解迅速,半衰期分别为3.4~5.1d和13~3.1d。三、本文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利用本方法检测烟草中的嘧肽霉素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该方法符合灵敏、准确、易于推广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要求。

二、农作物药害鉴别及避免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作物药害鉴别及避免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农药药害行政鉴定意见的司法适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农药药害行政鉴定的概念分析
    1.1 行政鉴定
    1.2 农药药害行政鉴定
2 农药药害行政鉴定意见的适用现状
    2.1 法律地位
    2.2 证据类型
    2.3 审查判断
3 农药药害行政鉴定意见的审查完善
    3.1 细化审查判断内容
        3.1.1 合法性
        ⑴鉴定主体
        3.1.2 关联性
        3.1.3 客观性
    3.2 完善审查判断方法
        3.2.1 行政鉴定人出庭作证
        3.2.2 有专门知识的人辅助质证
        3.2.3 利用司法技术咨询
4 农药药害行政鉴定的立法展望
5 结语

(2)农资经营责任保险产品开发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农资经营中存在的责任风险
开发农资经营责任保险的意义
    (一)利于农资经营者持续经营
    (二)保障受损农户合法权益
    (三)拓展保险公司经营业务
    (四)稳定农村社会秩序
农资经营责任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一)市场需求可行性
    (二)政策环境可行性
    (三)法律环境可行性
    (四)其他分析
农资经营责任保险产品设计
    (一)保险责任
    (二)保费厘定
农资经营责任保险发展建议
    (一)政府给予资金支持
    (二)政企协同推广宣传
    (三)建立保险激励机制
    (四)探索开发一揽子农资综合责任保险

(3)稗草(Echinochloa spp.)与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对常用除草剂药敏性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水稻、小麦田杂草的发生及防除现状
        1 水稻、小麦田主要杂草的发生现状
        1.1 水稻生产及稻田主要杂草类型发生概况
        1.2 小麦生产及小麦田主要杂草类型发生概况
        2 水稻田、小麦田主要杂草的化学防除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水稻田常用除草剂及使用现状
        2.2 小麦田常用除草剂及使用现状
        2.3 水稻田、小麦田化学防除存在问题
    第二节 杂草对除草剂敏感性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 杂草对除草剂敏感性检测的常用技术及其优缺点
        1.1 整株水平测定技术
        1.2 组织或器官水平检测技术
        1.3 细胞水平检测技术
        1.4 分子水平检测技术
        2 杂草药敏性快速检测的意义
    第三节 几种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1 RISQ
        2 衍生型酶切扩增多态性序列技术
        3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
    第四节 问题及展望
第二章 稗草与看麦娘对常用除草剂药敏性RISQ检测技术研究
    第一节 稻田稗草对常用除草剂药敏性的RISQ检测方法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药剂
        1.1.2 供试种群信息及对应处理药剂
        1.1.3 主要材料与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稗草种群对供试药剂的药敏性研究
        1.2.2 稗草对五氟磺草胺药敏性RISQ检测技术研究
        1.2.3 稗草对恶唑酰草胺药敏性RISQ检测技术研究
        1.2.4 稗草对二氯喹啉酸药敏性RISQ检测技术研究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稗草种群对不同药剂的的敏感性水平研究
        2.1.1 不同稗草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水平
        2.1.2 不同稗草种群对恶唑酰草胺的敏感性水平
        2.1.3 不同稗草种群对二氯喹啉酸的敏感性水平
        2.2 稗对五氟磺草胺的药敏性RISQ检测技术建立
        2.2.1 检测时间确定
        2.2.2 鉴别浓度范围确定
        2.2.3 鉴别浓度选择
        2.3 稗对恶唑酰草胺的药敏性RISQ检测技术建立
        2.3.1 检测时间确定
        2.3.2 鉴别浓度范围确定
        2.3.3 鉴别浓度选择
        2.4 西来稗对二氯喹啉酸的药敏性RISQ检测技术建立
        2.4.1 检测时间确定
        2.4.2 鉴别浓度范围确定
        2.4.3 鉴别浓度选择
        2.5 稗草对常用除草剂药敏性的RISQ检测技术
        3 讨论与结论
    第二节 麦田看麦娘对常用除草剂药敏性的RISQ检测方法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药剂
        1.1.2 供试种群信息及对应处理药剂
        1.1.3 主要材料与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不同看麦娘种群对供试药剂的药敏性初步探究
        1.2.2 看麦娘对甲基二磺隆的药敏性RISQ检测技术研究
        1.2.3 看麦娘对啶磺草胺的药敏性RISQ检测技术研究
        1.2.4 看麦娘对精恶唑禾草灵的药敏性RISQ检测技术研究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看麦娘种群对不同药剂的的敏感性水平研究
        2.1.1 不同看麦娘种群对甲基二磺隆的敏感性水平
        2.1.2 不同看麦娘种群对啶磺草胺的敏感性水平
        2.1.3 不同看麦娘种群对精恶唑禾草灵的敏感性水平
        2.2 看麦娘对甲基二磺隆的药敏性RISQ检测技术建立
        2.2.1 检测时间确定
        2.2.2 鉴别浓度范围确立
        2.2.3 鉴别浓度选择
        2.3 看麦娘对啶磺草胺的药敏性RISQ检测技术建立
        2.3.1 检测时间确定
        2.3.2 鉴别浓度范围确立
        2.3.3 鉴别浓度选择
        2.4 看麦娘对精恶唑禾草灵的药敏性RISQ检测技术建立
        2.4.1 检测时间确定
        2.4.2 鉴别浓度范围确定
        2.4.3 鉴别浓度选择
        2.5 看麦娘对常用除草剂的药敏性RISQ检测技术
        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看麦娘对常用除草剂靶标抗性突变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第一节 抗精恶唑禾草灵看麦娘突变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杂草种群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植株培养及处理
        1.2.2 总DNA提取
        1.2.3 ACCase 1781位氨基酸抗性突变看麦娘植株筛选
        1.2.4 看麦娘ACCase 1781位氨基酸抗性突变dCAPS分子检测技术建立
        2 结果与分析
        3 看麦娘对精恶唑禾草灵药敏性的dCAPS检测技术
        4 讨论与结论
    第二节 抗甲基二磺隆看麦娘突变分子检测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杂草种群
        1.1.2 供试药剂
        1.1.3 主要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植株培养及处理
        1.2.2 总DNA提取
        1.2.3 ALS基因197及574位氨基酸抗性突变看麦娘植株筛选
        1.2.4 看麦娘ALS 197位氨基酸抗性突变dCAPS分子检测技术建立
        1.2.5 看麦娘ALS 574位氨基酸抗性突变dCAPS分子检测技术建立
        2 结果与分析
        3 看麦娘对甲基二磺隆药敏性的dCAPS检测技术
        4 讨论与结论
    第三节 dCAPS方法对不同抗性看麦娘种群的分子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杂草种群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材料制备
        1.2.2 抗精恶唑禾草灵种群的dCAPS检测
        1.2.3 抗甲基二磺隆种群的dCAPS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精恶唑禾草灵看麦娘种群的dCAPS检测
        2.2 抗甲基二磺隆种群的dCAPS检测
        3 讨论与结论
全文讨论
    1 杂草抗药性产生及其检测
    2 RISQ检测技术
    3 dCAPS检测技术
    4 抗药性杂草综合防治
全文结论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沙棘绕实蝇生态防治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沙棘
    1.2 沙棘绕实蝇
    1.3 农药简介
    1.4 昆虫视觉信息简介
    1.5 实蝇成虫对寄主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电生理反应
    1.6 实蝇幼虫饲养
第2章 无公害农药对沙棘绕实蝇成虫的室内触杀活性
    2.1 引言
    2.2 材料和方法
    2.3 数据处理
    2.4 结果
    2.5 讨论
第3章 沙棘绕实蝇成虫的视觉趋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和方法
    3.3 数据统计分析
    3.4 结果
    3.5 讨论
第4章 沙棘绕实蝇成虫对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反应初步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和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
第5章 沙棘绕实蝇幼虫人工饲养技术初步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和方法
    5.3 幼虫液体人工饲料配比
    5.4 幼虫液体人工饲料配制方法
    5.5 结果
    5.6 讨论
    附人工饲料中各种配方的作用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植保无人机变量喷药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农业航空施药技术研究现状
        1.2.2 基于机器视觉的变量喷药系统研究
    1.3 课题来源与主要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植保无人机变量喷药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1 系统设计要求
        2.1.1 系统设计原则
        2.1.2 系统技术要求
    2.2 系统整体方案
    2.3 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水稻稻瘟病检测与诊断系统设计
    3.1 水稻田信息图像采集
        3.1.1 图像采集设备
        3.1.2 水稻田信息图像提取
    3.2 稻瘟病检测与诊断
        3.2.1 基于MSRCR算法图像增强
        3.2.2 发病区域检测与诊断
        3.2.3 软件开发环境
        3.2.4 稻瘟病检测与诊断系统软件流程
    3.3 本章小结
4 变量喷药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硬件设计总体方案
    4.2 单片机控制器
    4.3 流量执行器件
        4.3.1 变量控制方式选择
        4.3.2 流量调节执行器件选择
        4.3.3 流量调节工作原理及计算
        4.3.4 蠕动泵驱动板
    4.4 喷头
        4.4.1 喷头选型
        4.4.2 离心式雾化喷头性能试验
    4.5 无线遥控模块
    4.6 电源配电系统
    4.7 其他硬件配置
    4.8 本章小结
5 变量喷药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主循环模块
    5.2 系统初始化模块
    5.3 流量控制模块
    5.4 系统开发环境
    5.5 本章小结
6 水稻植保无人机变量喷药系统田间试验
    6.1 试验设置
        6.1.1 仪器设备
        6.1.2 试验方法
    6.2 数据处理
    6.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1 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对雾滴沉积密度的影响
        6.3.2 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对雾滴沉积分布均匀性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申请专利

(6)姜黄素胁迫下朱砂叶螨mRNA测序及响应基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朱砂叶螨
        1.1 朱砂叶螨对植物的危害以及在生产上的防治措施
        1.2 植物源杀螨剂研究现状
    2 姜黄素的杀螨活性及多效性研究
        2.1 姜黄素在生物活性多样性及杀螨活性方面的研究
        2.2 姜黄素的多效性研究
    3 测序技术的发展及基因功能领域的应用
        3.1 测序技术发展历程
        3.2 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技术
    4 论文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4.1 选题依据
        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姜黄素对朱砂叶螨的毒力及致毒症状
    第一节 姜黄素对朱砂叶螨的毒力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螨类
        1.2 供试药剂
        1.3 数据统计分析
        1.4 毒力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姜黄素对朱砂叶螨的致毒症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螨类
        1.2 供试药剂及实验仪器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姜黄素胁迫下朱砂叶螨的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螨类
        1.2 主要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1.3 实验材料
        1.4 朱砂叶螨总RNA提取
        1.5 总RNA质量检测方法
        1.6 朱砂叶螨数字基因表达谱升级版测序方法
        1.7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RNA质量检测结果
        2.2 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结果
        2.3 测序质量评估
        2.4 差异表达基因统计分析
        2.5 实时荧光定量验证结果
        2.6 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
        2.7 Pathway显着性富集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姜黄素胁迫下朱砂叶螨响应基因的筛选及相关分析
    第一节 朱砂叶螨响应姜黄素作用的显着差异基因筛选
        1 朱砂叶螨的显着差异基因筛选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姜黄素处理朱砂叶螨 24 h和 48 h的样品组间差异比较分析
        2.2 参与螨体代谢、信号传导等相关基因的筛选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差异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的相关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螨类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酶源制备
        1.4 酶源蛋白含量测定
        1.5 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测定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朱砂叶螨体内钙调蛋白(TcCaM)和磷脂酶A2(TcPLA2)的克隆及表达模式研究
    第一节 朱砂叶螨钙调蛋白和磷脂酶A2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螨类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试剂配制
        1.4 总RNA的提取
        1.5 第一链cDNA的合成
        1.6 引物设计
        1.7 PCR反应
        1.8 PCR产物克隆和测序
        1.9 基因序列以及系统发育树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朱砂叶螨的总RNA提取
        2.2 朱砂叶螨TcCaM和TcPLA2基因的扩增结果
        2.3 朱砂叶螨TcCaM和TcPLA2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4 朱砂叶螨TcCaM和TcPLA2基因的同源性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朱砂叶螨不同螨态TcCaM和TcPLA2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螨类
        1.2 主要试剂和实验仪器
        1.3 总RNA提取
        1.4 cDNA的合成
        1.5 引物设计
        1.6 定量PCR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RNA的提取
        2.2 朱砂叶螨不同螨态的TcCaM和TcPLA2基因的表达模式
        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7)三种植物活性提取物水乳剂对蚜虫和叶螨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植物源农药的起源及活性成分
    1.2 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与利用
    1.3 水乳剂的概述
    1.4 增效剂
    1.5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技术路线
第2章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作物的敏感性评价及增效剂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3章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苹果绣线菊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核桃黑斑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5章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果树和蔬菜叶螨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第6章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两种危害蔬菜蚜虫的毒力及田间药效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第7章 结论
    7.1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作物的敏感性评价及增效剂的筛选
    7.2 三种植物源农药对苹果绣线菊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7.3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核桃黑斑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7.4 三种植物提取物水乳剂对果树和蔬菜叶螨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7.5 三种植物水乳剂提取物对两种危害蔬菜的蚜虫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8)乙草胺药害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与产量相关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大豆田中除草剂药害概况
        1.1.1 大豆田除草剂药害研究现状
        1.1.2 大豆田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
        1.1.3 如何避免大豆田除草剂药害
        1.1.4 除草剂药害的类型与诊断方法
    1.2 除草剂乙草胺的特点和应用情况介绍
        1.2.1 乙草胺的特点
        1.2.2 乙草胺应用情况介绍
    1.3 乙草胺药害症状分析
        1.3.1 药害程度的调查
        1.3.2 乙草胺所表现的药害症状分析
    1.4 本试验主要大豆品种介绍
        1.4.1 本试验不同主栽大豆品种所属积温带的划分
        1.4.2 东农 52 品种介绍
        1.4.3 合丰 55 品种介绍
        1.4.4 黑河 48 品种介绍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的内容
        1.6.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除草剂
        2.1.2 试验作物与品种
        2.1.3 试验土壤条件
        2.1.4 供试化学试剂
        2.1.5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设计
    2.3 试验方法
        2.3.1 大豆生长量的测定
        2.3.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2.3.3 SOD 含量的测定
        2.3.4 根系活力的测定
        2.3.5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2.3.6 大豆测产
        2.3.7 计算公式
        2.3.8 数据处理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乙草胺对大豆生理指标的影响
        3.1.1 乙草胺对大豆下胚轴生长的影响
        3.1.2 乙草胺对大豆根瘤数和根瘤鲜重的影响
        3.1.3 乙草胺对大豆株高和株鲜重的影响
        3.1.4 乙草胺对大都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1.5 乙草胺对大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6 乙草胺对大豆根系活力的影响
        3.1.7 乙草胺对大豆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2 乙草胺药害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2.1 乙草胺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2.2 乙草胺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3.3 乙草胺药害大豆各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
        3.3.1 乙草胺施药后 7 天大豆各性状与产量之间相关分析
        3.3.2 乙草胺施药后 21 天大豆各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关于乙草胺对大豆生长发育及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相关问题的探讨
    4.2 关于乙草胺不同施药量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相关问题的探讨
    4.3 乙草胺药害与产量之间的最优回归方程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
5 结论
    5.1 乙草胺对大豆的药害主要表现为根瘤数减少、生长速度缓慢、叶绿素含量降低、根系活力下降等
    5.2 乙草胺对大豆药害造成的产量降低主要是单株粒数减少
    5.3 大豆出苗初期株鲜重和叶绿素含量作为评价乙草胺对大豆药害程度的预测指标
    5.4 大豆第一片三出复叶时期根瘤数量、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作为评价乙草胺对大豆药害程度的预测指标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新型农用抗生素的筛选、鉴定及开发前景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引言
    1. 研究问题的背景
    2. 研究动机与目的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天然产物与抗生素
    1.2 抗生素与生物农药
        1.2.1 抗生素的发现与农用抗生素的兴起
        1.2.2 农用抗生素与医用抗生素的联系
    1.3 国外农用抗生素研究与开发应用概述
    1.4 我国农用抗生素研究开发的历史、现状与问题分析
        1.4.1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用抗生素开发的历史简介
        1.4.2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抗的研究开发情况
        1.4.3 近年来我国正在研究与开发的农用抗生素
        1.4.4 我国农抗研究与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波谱解析与农用抗生素的快速鉴别
        1.5.1 红外光谱(IR)
        1.5.2 紫外光谱(UV)
        1.5.3 质谱(MS)
        1.5.4 核磁共振(NMR)
        1.5.5 HPLC-MS联用技术
第二章 常见高农药活性抗生素的快速鉴定
    前言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核苷类(Nucleoside)抗生素的快速鉴别
        2.2.2 多烯类(Polyene)抗生素的快速鉴别
        2.2.3 吲哚咔唑类(Indole-carbazol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
        2.2.4 洋橄榄叶素类(Elaiophylin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
        2.2.5 烬灰红菌素类(Cinerubin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
        2.2.6 放线菌素类(Actinomycin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
        2.2.7 刀豆霉素类(Concanamycin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
        2.2.8 寡霉素类(Oligomycin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
        2.2.9 醌霉素类(Quinomycin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
        2.2.10 杀粉蝶菌素类(Piericidin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
        2.2.11 抗霉素A类(Antimycin As)抗生素的快速鉴别
        2.2.12 环已酰亚胺的快速鉴定--标样比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17113株放线菌活性数据的统计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发酵菌株及活性结果统计分析
        3.2.2 对杀虫活性的分析
        3.2.3 对除草活性的分析
        3.2.4 对抗真菌活性分析
        3.2.5 菌株活性与培养基的关系
        3.2.6 部分高活性菌株的快速鉴定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具有农药活性的化合物的鉴别及应用前景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猎神霉素(Dianemycin)的快速鉴别及发酵评价
        4.2.2 9-甲基链米酮(9-Methylstreptimidone)的鉴别与活性评价
        4.2.3 疏螺体素(Borrelidin)的鉴别及活性评价
        4.2.4 斑鸠霉素(Ikarugamycin)及相关化合物的鉴别及其评价
        4.2.5 格尔德霉素(Geldanamycin)的鉴别及评价
        4.2.6 HBERC-25376发酵提取物中活性物质的鉴别
        4.2.7 HBERC-20821活性物质的初步鉴定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HBERC-25376开发前期研究
    前言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菌种和培养基
        5.1.2 主要试剂
        5.1.3 主要设备
        5.1.4 主要方法
    5.2. 主要研究结果
        5.2.1 HBERC-25376的分类鉴定结果
        5.2.2 抗生素的稳定性试验
        5.2.3 抗生素的提取方法
        5.2.4 发酵工艺确定
        5.2.5 HBERC-25376的温室活性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抗生素诺沃霉素的发现与开发前期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菌种和培养基
        6.1.2 主要试剂
        6.1.3 主要设备
        6.1.4 主要方法
    6.2 主要研究结果
        6.2.1 HBERC-20821的分类鉴定结果
        6.2.2 诺沃霉素A、B纯品的制备
        6.2.3 诺沃霉素结构解析
        6.2.4 诺沃霉素纯品的抗菌活性测定
        6.2.5 诺沃霉素标准曲线
        6.2.6 诺沃霉素在不同pH条件下的热稳定性试验
        6.2.7 诺沃霉素阳光及紫外光稳定性试验
        6.2.8 诺沃霉素提取方法试验
        6.2.9 诺沃霉素发酵工艺试验
        6.2.10 诺沃霉素活体活性评价
        6.2.11 诺沃霉素毒理试验结果
    6.3 本章小结
本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科研成果
附图1:HBERC-25376进化树
附图2:HBERC-20821进化树
附图3:HBERC-25376化合物核磁共振图谱
附图4:Novonestmycins高分辩及核磁共振图谱
致谢

(10)烟草中嘧肽霉素残留分析方法和消解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农药残留污染现状及其危害
        1.1.1 农药残留现状
        1.1.2 农药残留的危害
        1.1.2.1 对人体的影响
        1.1.2.2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1.2.3 对环境和野生生物的影响
        1.1.2.4 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1.2 农药残留污染的原因及其对策
        1.2.1 农药残留污染原因
        1.2.2 农药残留的对策
    1.3 农药残留研究进展
        1.3.3.1 先进的提取净化方法
        1.3.3.2 先进的分析技术
    1.4 嘧肽霉素的性质和使用情况
    1.5 嘧肽霉素的残留分析概况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试剂及主要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化学和生化试剂
        2.1.3 试验用主要仪器
        2.1.4 其他材料
    2.2 HPLC检测嘧肽霉素色谱条件的研究
        2.2.1 HPLC检测波长的选择
        2.2.2 色谱柱固定相的选择
        2.2.3 流动相组成的优化
    2.3 HPLC检测嘧肽霉素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研究
        2.3.1 嘧肽霉素从鲜烟叶、干烟叶及土壤中的提取
        2.3.1.1 提取的预处理
        2.3.1.2 样品的提取
        2.3.2 净化条件的优化
    2.4 HPLC检测嘧肽霉素方法的可靠性分析
        2.4.1 稳定性分析
        2.4.2 定量分析依据
        2.4.3 光谱特性参数分析
        2.4.3.1 精密度分析
        2.4.3.2 灵敏度分析
        2.4.4 加标回收率分析
    2.5 嘧肽霉素在烟草及其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行为
        2.5.1 试验条件
        2.5.2 试验方法
        2.5.2.1 田间试验设计
        2.5.2.2 气候条件与土壤类型
        2.5.2.3 消解动态试验
        2.5.2.4 最终残留试验
        2.5.3 采样
        2.5.4 样品前处理和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HPLC检测嘧肽霉素色谱条件的研究
        3.1.1 检测波长的选择
        3.1.2 色谱柱固定相的确定
        3.1.3 流动相组成的选择
    3.2 HPLC检测嘧肽霉素样品前处理方法的研究
        3.2.1 从鲜烟叶、干烟叶及土壤中提取嘧肽霉素的结果
        3.2.1.1 提取预处理的结果
        3.2.1.2 样品的提取
        3.2.2 净化条件的优化
    3.3 HPLC检测嘧肽霉素方法的可靠性分析
        3.3.1 稳定性分析
        3.3.2 定量分析依据
        3.3.3 光谱特性参数分析
        3.3.3.1 精密度分析
        3.3.3.2 灵敏度分析
        3.3.4 加标回收率分析
    3.4 嘧肽霉素在烟草及其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行为
        3.4.1 嘧肽霉素在烟草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3.4.1.1 嘧肽霉素在鲜植株上的降解试验结果
        3.4.1.2 嘧肽霉素在土壤上的降解试验结果
        3.4.2 嘧肽霉素在烟草植株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
4 讨论
    4.1 HPLC检测嘧肽霉素色谱条件的选择
    4.2 HPLC检测嘧肽霉素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选择
    4.3 HPLC检测嘧肽霉素方法的可靠性分析
    4.4 嘧肽霉素在烟草上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4.5 嘧肽霉素在烟草上的安全评估
    4.6 本论文的创新点
    4.7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农作物药害鉴别及避免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农药药害行政鉴定意见的司法适用[J]. 曹欣,冯宸源,朱晋峰. 世界农药, 2021(12)
  • [2]农资经营责任保险产品开发分析[J]. 李丹,李文杰,任钰田. 农村金融研究, 2021(12)
  • [3]稗草(Echinochloa spp.)与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对常用除草剂药敏性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D]. 刘定蓉.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8)
  • [4]沙棘绕实蝇生态防治应用基础研究[D]. 李莎莎. 河北大学, 2018(01)
  • [5]植保无人机变量喷药系统研制[D]. 张菡. 山东农业大学, 2017(01)
  • [6]姜黄素胁迫下朱砂叶螨mRNA测序及响应基因分析[D]. 刘雪姣. 西南大学, 2017(02)
  • [7]三种植物活性提取物水乳剂对蚜虫和叶螨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D]. 庞晓燕.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8]乙草胺药害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与产量相关关系的研究[D]. 张明波. 东北农业大学, 2013(10)
  • [9]新型农用抗生素的筛选、鉴定及开发前景评价[D]. 万中义. 武汉大学, 2014(06)
  • [10]烟草中嘧肽霉素残留分析方法和消解动态研究[D]. 李小芳. 山东农业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作物伤害的识别和避免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